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

一、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边庆平[1](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向卫国[2](2020)在《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呈现,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新城区市政工程等,其中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生产要素有效连接、改善人文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类项目存在项目类型众多、项目组织、管理界面交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组织、过程管理割裂等问题,制约集群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趋势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入BIM及其关键技术,探索BIM技术下的集成管理模式,助力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1)研究本文内容开展所需的理论基础,包括集群项目、项目管理、集成相关理论、BIM技术及特点、GIS技术、模型轻量化技术、BIM与GIS融合技术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2)在研究集群的特性、分析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的概念,采用综合集成法、引入计算机集成建造理论模型,提出采用并创新性扩充“组织-过程-信息”三维集成模型内涵,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框架,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最终有望涌现出新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3)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技术、BIM到GIS转换技术、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有效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进一步实现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奠定基础。(4)结合应用需求创新打造以BIM模型为信息中枢,融合工程建设各类要素信息、采用BIM、3DGIS等技术、C/S和B/S混合模式,以Restful标准化接口的微服务为服务主线,搭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完成项目级和项目群级的功能设计,通过业务流程集成化、功能模块组件化,有效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适应于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功能复杂、数据融合、业务多变的特点,实现集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集成。(5)以深圳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为实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上述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展了包含地理模型、地质模型和规划模型在内的三大基础模型创建、包含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等在内的各类集群市政工程模型的创建、房屋建筑类模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和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搭建工作,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理”、“物理”、“事理”挑战,实现了前海合作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基于组织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的集成管理模式。

罗祥均[3](2020)在《基于信息融合ICE平台的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在“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5G技术掀开信息时代新篇章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普及,这让企业具有领先的优势因素:信息化能极大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加速发展。但是国内高速公路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规划,企业内部信息不能融合,形成“信息孤岛”。企业无法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有效组织协调环境,人员组织结构松散,信息获取、传递效率较低,缺乏移动办公能力,阻碍了业务的发展,影响战略目标实现,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四川高速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现状及问题分析,表明四川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理论和实践储备不足,已经落后当前发展时代。在四川汶马高速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结合汶马高速建设管理需求,提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改进思路,验证管理信息理论的指导优势,总结取得的初步成果情况,提炼建设特点及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助力。本文对四川汶马高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四川汶马高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改进的成果和经验。以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信息融合、统一平台、物联网数据收集、移动终端手机APP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提供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时的相应经验,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本文将贯穿汶马高速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环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定义集成电子协调环境,将整个参建人员组合成虚拟团队,通过构建汶马高速建设ICE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融合统一平台,加快虚拟团队内部信息的传递、沟通、协作,提升团队的整体效率。本文的研究一是在实践中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对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对其他需要构建ICE信息系统的企业提供集成协调环境分析方法的借鉴;三是对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处理实现方式提供参考。

李溪子[4](2020)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15年“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至今,我国传统行业的转型以及各类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的带动作用。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都在产业互联网的推动下绽放了新的活力,并呈现出辽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我国目前所有石化工程建设类企业来说,基本还都是沿用传统的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生产过程高能耗等痛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作为国内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行业领先者,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同样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已拥有一大批专业的数字化应用软件,在其生产业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缺乏平台思维,这些应用相互独立;在专业与专业之间、应用与应用之间,数据交换困难而低效。在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以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为代表的所有石化工程建设类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基于石油炼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需求与设计。为A石油炼化工程建设企业面向未来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助力,力求将其打造成为炼油化工行业数字化企业与生态的新标杆,并为未来对石油炼化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清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企业”的概念作为全文的基础。引出“介观”价值分析法的概念和需求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作为下文中为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构建平台的理论支撑。(2)运用“介观”价值分析法,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环境分析,引出了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目前的信息平台在当下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接下来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提供了思路。(3)根据现存问题,初步确认了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目标。然后对平台进行了包括业务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在内的具体需求分析,为接下来对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4)在上述所有研究的基础上,为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进行了具体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设计。包括平台构建的主体原则、整体框架结构,以及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系统和其他支持系统在内的子框架设计,制定了每个系统所需实现的业务与功能。本文通过对价值分析和需求分析相关理论的研究,以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平台需求分析,从而实现了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对于未来探索新形势下石油炼化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黄燕[5](2018)在《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迅速发展,工程建设信息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尤其体现在工程建设的业务和管理上,要求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操作自动化、服务管理监督一体化。以某省会城市城建办信息管理建设为背景,构建了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详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具体的建设、功能、性能和改造需求,确定具体的技术方案和建设任务,然后根据设计原则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中部分子系统已建设完成,需要增加接口设计,业务工作门户和数据交换系统需要新建,系统实现中详细说明了业务工作门户开发环境与配置,核心功能的代码设计,以及数据交换中的数据格式和接口设计的过程。系统使用J2EE技术平台作为主要应用开发平台,采用SSH框架技术,数据库采用Oracle,工作流平台采用Justep X5,GIS平台采用Here-3DGIS技术,文档处理采用XML技术,网络应用集成采用Web Service技术。目前该系统已经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各项工程指标达到了初步设计和实际业务的需求。

孟飞[6](2019)在《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铁接触网具有点多线长、环境复杂、故障率高等特点,对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都有较高要求。随着铁路工程信息化的发展,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提高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高铁接触网BIM技术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现阶段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手段落后,各环节相互割裂,各参与方之协同程度低等问题,使得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BIM技术开展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梳理了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归纳总结了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从实体维、时间维、主体维、版本维和类型维对高铁接触网信息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深入研究了IFC标准,利用IFC标准的动态扩展机制,定义了高铁接触网BIM模型身份信息、定位信息和技术信息属性集,设计了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结构,实现了高铁接触网BIM数据结构的标准化。研究了面向高铁接触网BIM模型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利用NoSQL型数据库MongoDB实现了高铁接触网结构化IFC数据和非结构化文档数据的存储,为解决海量BIM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管理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案。(2)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方法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概念模型,深入研究了高铁接触网BIM参数化建模技术,开发了高铁接触网BIM构件库管理平台,实现了接触网BIM模型的参数化装配。研究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设计审核技术,建立了BIM审核流程。设计了高铁接触网专业内与专业间BIM协同设计流程,开发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管理模块。(3)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总体框架。其次,研究分别建立了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WBS分解结构及编码体系。然后,提出了高铁接触网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了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技术,实现了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设计了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深入研究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腕臂结构预装配技术,设计了基于BIM的腕臂预装配工作流程和平台,经试验验证,有效减小了腕臂结构的安装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4)提出了面向高铁接触网智能运维的BIM数字化交付方法建立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基本结构,建立基于SpreadXML格式的高铁接触网交付BIM信息的数据格式。设计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流程,以及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检测检修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为智能运维管理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杜伟伟[7](2019)在《澳门大型项目的BPMS系统开发与应用 ——以“上葡京”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博彩业在澳门属于龙头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澳门特区政府在2002年开放了赌权,积极引入外资和竞争机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博彩及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在博彩业的带动下,澳门的其他产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推动澳门加速发展成为亚洲区博彩旅游中心。在建筑业方面,受博彩业的带动作用影响,澳门的建筑业在近二十年间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澳门建筑业生产总额在2002仅为29.84亿澳门元,但到了2014年,变快速增长为781.5亿澳门元。近几年来,建筑业的生产总额数据仍在持续增长中。澳门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给本地建筑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也吸引了不少国外建筑商的积极进入,使得澳门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赌权开放后,众多博彩类大项目相继推出,加上业主对建筑质量与舒适度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必须要在工期短、质量高的情况下,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及利润,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达到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投资比较大,风险和收益比较高,而且工程建设周期长,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到竣工,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先进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BPMS)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关于该系统的研究重心,正在从基础理论转向为系统实现和具体应用。BPMS是在相关的业务流程变革领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成了早期的工作流管理、EAI、流程自动化、流程集成、流程建模、流程优化等技术优势。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其施工中,每个环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和需要处理的文件,如果这些对象得不到及时和准确的处理,就会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将BPMS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就可以对工程项目各种流程进行高效、高质的管理,使建筑工程所需的各项资源得到快速、优化配置,促进各部门协作,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和问题,使建筑工程各项决策更科学、合理。虽然BPMS是新兴事物,但也在不少企业项目管理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研究BPMS系统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本文选择澳门“上葡京”项目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在理论阐述基础上,分析了BPMS及其具体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希冀能为大型博彩项目中科学应用BPMS系统,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郭攀[8](2019)在《基于BIM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应运而生,为整个工程建设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并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应用趋势。目前,桥梁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存在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缺乏贯穿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整合,因此对BIM信息化协同统一平台进行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BIM理念为核心,围绕多专业、多方参与、多阶段协同工作,开发基于Web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并深入研究了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旨在实现桥梁建设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协同管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国内外BIM应用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BIM商用软件的优劣及适用性,并选择Bently MicroStation作为桥梁BIM应用的基础平台。以下牢溪大桥为工程实例建立了桥梁参数化模型,同时,为满足BIM模型在Web中轻量化显示的需求,笔者对以BIMFACE为技术支撑的BIM模型轻量化实现流程进行了研究探索。2、基于IFC标准拓展定义桥梁BIM数据结构,并通过二次开发MicroStation非几何属性拓展功能,为桥梁构件模型绑定IFC属性,进而完善BIM模型的信息表达。为满足Web系统开发的BIM数据结构化需求,提出了基于桥梁空间结构分解的EBS编码体系,解决了以BIM模型为核心的平台功能应用问题。3、介绍了ASP.NET MVC、工作流和数据库等Web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和理论应用,通过解析系统架构进行逐层详细分析,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进而实现平台的系统框架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4、提出了信息化协同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和实现原则,测试了平台的权限管理、图档管理、编码管理、BIM模型管理等功能,并基于平台实现了以质量、安全、进度和造价为核心的施工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最后对构建桥梁BIM应用标准化体系仍需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实现桥梁信息化建设目标,促进桥梁智能建设的发展。

白鹤[9](2018)在《基于Documentum的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核电工程项目建设展现出多项目、多机组、多堆型的特点。核电企业内容数据增长迅速,其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电工程文档管理,尤其是在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下的文档全生命周期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核电企业内容管理方法的问题日渐凸显,已无法适应核电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核电工程建设提供完整、准确的内容信息,全面实现核电企业内容的全生命周期管控。这不仅有利于核电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还有助于核电企业成果的积累与保护。本论文从核电企业内容应用场景出发,分析核电工程项目及文档管理特点。接着梳理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利用数据集成技术,打破数据壁垒。重新设计符合核电工程项目需求的数据模板与管理流程,开发统一数据接口服务。通过审视核电企业内容利用模式,设计并实现符合核电工程特点的企业内容搜索引擎,提供高效的多维度的信息阅览。根据业务功能需求构建基于B/S架构的企业内容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流程电子化、表单数字化。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分析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应用场景,并根据其特点梳理并提出关键问题,提出关键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其次,分别从组织层面、数据层面和功能层面进行需求分析,利用UML工具对核电企业文档管理业务的需求进行建模,并据此提出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然后,通过内容管理系统提供的开放接口解决核电企业异构海量数据集成问题,通过配置搭建基于Lucene的核电企业内容搜索引擎,提高核电企业内容检索效率。设计优化核电企业内容的元数据模型,并基于Documentum系统建立数据对象,定义文档全生命周期,实现核电企业内容文档管理功能。最后通过对平台主要企业内容管理功能的应用测试,验证平台的可用性。并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验证性能上是否满足核电企业内容管理要求。本论文所研究的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是针对核电工程项目建设特点及要求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提高了核电企业工程文档管理的准确性与用户使用的便利性,有效的提高了核电企业内容管理水平,实现了文档电子化与流程自动化,为核电工程管理提供了支持。

陈红军[10](2016)在《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对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特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综合应用文献调查、德尔菲专家咨询和WBS-RBS与管理责任方组合矩阵的方法对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14项风险因素指标进行了辨识,并确定了风险因素所在的项目建设阶段及相应的管理责任方,为后续更好地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评估及应对奠定基础;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的方法对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风险要素(风险因素、风险后果)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TOPSIS理论的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模糊网络层分析(FANP)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组合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提出了煤炭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功能架构,在基于历史项目活动执行风险记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项目活动风险情况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策略,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监控管理模型;最后以某大型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对论文提出的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组合风险评估模型、风险应对决策方法进行了实例研究,以验证本论文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集群项目管理
        1.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1.2.3 BIM技术
        1.2.4 基于BIM的管理平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逻辑结构
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基本概念
        2.1.1 集群项目
        2.1.2 项目管理
    2.2 集成相关理论
        2.2.1 集成的内涵
        2.2.2 集成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2.2.3 制造业集成相关理论
        2.2.4 综合集成相关思想
    2.3 BIM及相关技术
        2.3.1 BIM技术及特点
        2.3.2 GIS技术
        2.3.3 模型轻量化技术
        2.3.4 BIM与 GIS数据融合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架构研究
    3.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概念的提出
    3.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集成管理模式BIM技术应用框架
        3.2.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维度分析
        3.2.2 基于BIM技术的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3.2.3 组织集成
        3.2.4 过程集成
        3.2.5 信息集成
    3.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应用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模型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4.1 多源模型创建关键技术
        4.1.1 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
        4.1.2 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
        4.1.3 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
        4.1.4 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
    4.2 BIM模型到GIS模型转化技术
        4.2.1 基于通用数据格式的IFC到 CityGML的转化
        4.2.2 基于数据解析与重构的DGN格式到UDB的转化
    4.3 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
        4.3.1 模型坐标变换
        4.3.2 GIS模型处理
    4.4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
        4.4.1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模型空间索引方式
        4.4.2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研究
    5.1 建设管理平台需求研究与设计
        5.1.1 业务需求分析
        5.1.2 解决思路
    5.2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设计
        5.2.1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5.2.2 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5.2.3 建设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5.2.4 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5.2.5 建设管理平台数据架构
    5.3 建设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5.3.1 项目层级功能设计
        5.3.2 项目群功能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
        6.1.1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集群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6.1.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
        6.1.3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模式
    6.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实践
        6.2.1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
        6.2.2 基于BIM的过程集成
        6.2.3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未来的工作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信息融合ICE平台的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1.2.1 项目管理
        1.2.2 虚拟团队
        1.2.3 关键成功因素法
        1.2.4 电子协调
        1.2.5 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2.6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四川高速公路简介
    2.2 四川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2.3 四川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总体设计
    3.1 汶马高速项目介绍
    3.2 汶马高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特殊性
        3.2.1 需要构建虚拟团队
        3.2.2 需要基于电子协调(ICE)环境分析
    3.3 系统设计的目标
    3.4 系统设计的原则
    3.5 系统设计的思路
    3.6 系统设计的方法
        3.6.1 关键成功因素
        3.6.2 项目的成功因素筛选
        3.6.3 系统开发方式
    3.7 系统设计的结果
    3.8 小结
第4章 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实现
    4.1 总体建设过程
    4.2 ICE平台系统开发前准备工作及启动阶段
        4.2.1 信息系统实施流程
        4.2.2 项目实施计划
        4.2.3 项目执行与控制
        4.2.4 虚拟团队的组建
    4.3 系统硬件配置
    4.4 系统的功能实现
        4.4.1 信息融合ICE平台软件功能实现
        4.4.2 物联网数据自动收集软件功能实现
        4.4.3 手机移动端APP功能实现
        4.4.4 ICE平台信息安全功能实现
    4.5 ICE平台系统上线及验收
        4.5.1 用户培训
        4.5.2 系统测试和上线
        4.5.3 项目验收
    4.6 小结
第5章 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与效益分析
    5.1 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
        5.1.1 ICE信息系统总体使用情况及收益
        5.1.2 虚拟团队组建情况
        5.1.3 统一信息融合ICE平台系统
        5.1.4 物联技术运用
        5.1.5 手机移动端APP使用情况
    5.2 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效能提升收益
    5.3 管理信息系统ICE平台成功经验和实施问题总结
        5.3.1 成功经验
        5.3.2 经验教训总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6.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产业互联网背景下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2.1.2 “数字化企业”的概念
    2.2 “介观”价值分析法
    2.3 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
    2.4 需求分析
        2.4.1 常见的用户需求分析理论
        2.4.2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
        2.4.3 需求分析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环境分析及问题识别
    3.1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现状
        3.1.1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经营现状
        3.1.2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组织结构
        3.1.3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IT水平现状
    3.2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环境分析
    3.3 问题发现
        3.3.1 现有平台欠缺大数据意识
        3.3.2 现有平台缺乏层次性
        3.3.3 现有平台缺乏统一性
        3.3.4 现有平台缺乏交互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4.1 平台设计目标
    4.2 平台需求分析原则
    4.3 平台需求获取
        4.3.1 非结构型访谈法
        4.3.2 调查问卷法
    4.4 平台需求分析
        4.4.1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信息化相关工作分解
        4.4.2 业务需求
        4.4.3 功能需求
        4.4.4 非功能需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设计
    5.1 平台构建原则
    5.2 平台整体框架设计
    5.3 平台子框架设计
        5.3.1 办公自动化系统
        5.3.2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
        5.3.3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5.3.4 其他支持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信息化建设现状
        1.2.1 基础设施情况
        1.2.2 系统应用情况
    1.3 建设目标
    1.4 课题任务
第二章 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建设要求
    2.2 功能需求
    2.3 性能需求
    2.4 硬件改造需求
    2.5 技术需求
        2.5.1 面向对象与分层设计
        2.5.2 业务工作流、规则引擎
        2.5.3 地理信息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总体架构设计
    3.3 基础网络结构
    3.4 应用逻辑结构
    3.5 关键技术
        3.5.1 J2EE技术
        3.5.2 SSH框架
        3.5.3 数据库技术
        3.5.4 工作流引擎
        3.5.5 GIS技术
        3.5.6 XML技术
        3.5.7 Web Service技术
    3.6 数据库设计
        3.6.1 建设思路
        3.6.2 数据库组成
        3.6.3 数据建库与维护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实现
    4.1 开发环境与配置
        4.1.1 运行环境与开发工具
        4.1.2 Tomcat配置
        4.1.3 为Struts配置web.xml
        4.1.4 为Struts配置struts-config.xml
        4.1.5 为Hibernate配置Hibernate.cfg.xm
    4.2 部分功能详细设计
        4.2.1 显示层和控制层(表示层)的实现
        4.2.2 数据层的实现
        4.2.3 系统界面
    4.3 数据交换
        4.3.1 数据格式
        4.3.2 接口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建筑信息模型
        1.3.2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方法
        1.3.3 铁路BIM技术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
    2.1 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2.1.1 高铁接触网概述
        2.1.2 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
        2.2.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的内涵
        2.2.2 高铁接触网信息分类
        2.2.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
    2.3 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数据模型
        2.3.1 IFC标准基本框架
        2.3.2 IFC标准的扩展方式
        2.3.3 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数据模型
    2.4 高铁接触网BIM数据的存储管理
        2.4.1 结构化IFC数据存储
        2.4.2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2.4.3 基于增量存储的BIM数据版本管理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协同设计方法
    3.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协同设计的概念模型
    3.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参数化建模技术
        3.2.1 BIM模型构件参数化建模与管理
        3.2.2 参数化装配
        3.2.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设计审核
    3.3 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工作机制
        3.3.1 高铁接触网专业内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3.3.2 高铁接触网专业间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3.3.3 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管理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
    4.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管理总体框架
    4.2 高铁接触网施工工作结构分解
        4.2.1 进度、成本与质量WBS分解
        4.2.2 施工WBS编码
    4.3 高铁接触网施工BIM模型自动生成
        4.3.1 表面模型的自动生成
        4.3.2 BIM模型与施工信息集成
    4.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管理技术
        4.4.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
        4.4.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成本管理
        4.4.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腕臂预装配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智能运维的高铁接触网BIM数字化交付
    5.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
        5.1.1 高铁接触网运维管理业务分析
        5.1.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基本结构
        5.1.3 高铁接触网BIM交付信息的数据格式
        5.1.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工作流程
    5.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运维管理工作流程
        5.2.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检测检修管理
        5.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应急管理
    5.3 本章小结
6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
    6.1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6.1.1 逻辑架构
        6.1.2 物理架构
        6.1.3 功能设计
        6.1.4 安全架构
    6.2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应用验证
        6.2.1 工程概况
        6.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应用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澳门大型项目的BPMS系统开发与应用 ——以“上葡京”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1.5 论文架构
第2章 BPMS相关理论综述
    2.1 项目管理
    2.2 BPMS概述
        2.2.1 BPM
        2.2.2 BPMS
    2.3 BPMS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意义
    2.4 BPMS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上葡京”博彩项目及BPMS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3.1 “上葡京”博彩项目概况
    3.2 BPMS系统在“上葡京”博彩项目应用的可行性
        3.2.1 上葡京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现状及问题
        3.2.2 BPMS在上葡京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
    3.3 BPMS系统在“上葡京”工程项目中的建设与应用
        3.3.1 BPMS系统总体设计
        3.3.2 系统总体框架与功能
        3.3.3 系统开发平台选型及运行环境
        3.3.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3.3.5 BPMS建设方案与实施
第4章 BPMS系统在“上葡京”博彩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4.1 BPMS系统的应用
        4.1.1 应用保障
        4.1.2 具体应用
    4.2 BPMS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4.3 基于BMPS的工作流程改造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8)基于BIM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BIM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逻辑结构
2 桥梁BIM三维模型建立及轻量化
    2.1 桥梁BIM建模软件选择
    2.2 桥梁BIM参数化建模
    2.3 桥梁BIM模型轻量化的实现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IFC标准的桥梁信息模型编码体系研究
    3.1 IFC标准
    3.2 基于IFC的桥梁工程信息存储标准
    3.3 工程系统分解结构(EBS)
    3.4 EBS在桥梁BIM模型中的编码体系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平台开发技术应用及系统设计
    4.1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4.2 技术应用研究
    4.3 平台系统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Web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构建
    5.1 信息化协同平台的实现原则和总体结构设计
    5.2 平台功能实现
    5.3 桥梁工程信息化协同管理智能建设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9)基于Documentum的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论文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4.论文结构安排
    1.5.本章小结
2.核电企业内容管理方法研究
    2.1.核电企业内容应用场景分析
        2.1.1.核电工程项目特点
        2.1.2.核电文档特点
        2.1.3.核电企业内容管理业务分析
    2.2.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关键问题分析
        2.2.1.核电信息数据集成问题分析
        2.2.2.核电内容检索问题分析
    2.3.核电信息数据集成方法研究
    2.4.核电企业内容信息检索方法研究
    2.5.本章小结
3.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需求分析及总体架构设计
    3.1.平台需求分析
        3.1.1.组织层面分析
        3.1.2.数据层面分析
        3.1.3.功能模块分析
    3.2.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3.3.本章小结
4.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4.1.系统接口服务设计与实现
        4.1.1.接口数据模板定义
        4.1.2.接口服务设计与实现
        4.1.3.接口服务数据库设计
    4.2.基于Lucene框架的内容搜索引擎的实现
        4.2.1.Lucene平台搭建与配置
        4.2.2.企业内容数据连接器设计
        4.2.3.检索阅览功能设计
    4.3.基于Documentum的内容管理功能实现
        4.3.1.数据模型设计与实现
        4.3.2.内容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4.3.3.授权访问设计与实现
    4.4.本章小结
5.系统应用分析
    5.1.系统接口服务应用分析
    5.2.核电企业内容搜索应用分析
    5.3.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应用分析
    5.4.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s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1.2.1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1.2.2 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3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的总结
    1.3 主要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内容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 企业组织相关概念、理论
        2.1.1 企业组织相关概念
        2.1.2 企业组织相关理论
    2.2 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理论
        2.2.1 企业信息化概念
        2.2.2 企业信息化应用内容
        2.2.3 企业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
    2.3 项目风险相关概念、理论
        2.3.1 风险基本概念
        2.3.2 风险的特征
        2.3.3 风险传导理论基础
        2.3.4 项目风险的构成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研究
    3.1 企业架构基本理论
        3.1.1 企业架构概念
        3.1.2 开放工作组织体系框架(TOGAF)架构分析
    3.2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特征
    3.3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研究
        3.3.1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步骤
        3.3.2 目标明晰阶段主要内容
        3.3.3 信息化架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3.3.4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实施阶段主要内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WBS-RBS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因素辨识与体系构建
    4.1 风险因素辨识与体系构建工作流程
    4.2 风险因素辨识与体系构建原则
    4.3 基于改进的WBS-RBS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因素辨识与体系构建方法
        4.3.1 构建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WBS结构
        4.3.2 构建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RBS结构
        4.3.3 构建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责任方工作任务结构
        4.3.4 构建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WBS-RBS与管理责任方组合矩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要素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5.1 解释结构模型法
        5.1.1 解释结构模型原理
        5.1.2 解释结构模型构建流程
    5.2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5.2.1 确定风险要素集及风险要素自影响关系矩阵
        5.2.2 构建风险要素邻接矩阵
        5.2.3 推算风险要素可达矩阵
        5.2.4 以可达矩阵R为基础,对风险要素进行层次化处理
        5.2.5 绘制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要素关系模型图
        5.2.6 风险要素驱动性和依赖性归类
    5.3 解释结构模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6.1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6.1.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6.2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6.3 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FANP和SVM的基本原理
        6.3.1 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的改进
        6.3.2 网络分析法
        6.3.3 支持向量机
    6.4 基于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ANP-SVM的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模型
        6.4.1 基于专家未知权重群决策的ANP-SVM风险评估步骤
        6.4.2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构建
    7.1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项目实施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功能架构
        7.1.1 展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7.1.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7.1.3 基础软件层(Basic software layer)
        7.1.4 数据层(Date layer)
        7.1.5 硬件层(Hardware layer)
    7.2 关键技术研究
        7.2.1 项目工作活动分解及工作流程形成
        7.2.2 项目活动管理与工作流管理集成模型
        7.2.3 项目活动风险评估
        7.2.4 系统数据存储模型
    7.3 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效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与监控研究
    8.1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策略及决策
        8.1.1 风险应对策略
        8.1.2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决策
    8.2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监控管理
        8.2.1 风险监控方法、技术
        8.2.2 风险监控工具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实例研究
    9.1 项目建设单位背景情况介绍
    9.2 项目建设单位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规划
        9.2.1 总体架构规划背景
        9.2.2 总体架构规划主要内容
    9.3 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评估
        9.3.1 项目风险评估指标辨识与构建
        9.3.2 构建风险因素集及评判集
        9.3.3 构建风险因素群决策FANP模型, 计算风险因素的权重
        9.3.4 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训练并仿真
    9.4 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及监控
        9.4.1 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应对
        9.4.2 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监控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专家调查问卷

四、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D]. 向卫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基于信息融合ICE平台的汶马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罗祥均.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1)
  • [4]产业互联网背景下A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的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需求与设计[D]. 李溪子.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城市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燕.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6]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D]. 孟飞.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1)
  • [7]澳门大型项目的BPMS系统开发与应用 ——以“上葡京”项目为例[D]. 杜伟伟. 华侨大学, 2019(04)
  • [8]基于BIM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技术研究[D]. 郭攀.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Documentum的核电企业内容管理平台研究[D]. 白鹤.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10]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研究[D]. 陈红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7)

标签:;  ;  ;  ;  ;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集成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