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开发

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开发

一、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姚长良,张建青,毕启瑞,魏文龙,李佳媛,李振伟,吴婉莹,果德安[1](2021)在《中药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笔者所在实验室多年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工作,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的中药质量标准构建理念。质量导向的基础研究、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体系构建以及中药质量的精准检测是中药质量标准构建及其应用的三个重要方面,本文总结了本实验室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思路、研究进展和相关实践。

刘小艳[2](2021)在《丹葛酚酮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建立丹葛酚酮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其中9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完善提升丹葛酚酮胶囊的质量标准。(2)采用UPLC-MS/MS对丹葛酚酮提取物大鼠血浆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药动学和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3)建立丹葛酚酮提取物中8种主要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阐明主要药动学参数,揭示丹参葛根对药配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0.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10批丹葛酚酮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10批丹葛酚酮胶囊中9种成分的含量。(2)收集SD大鼠单次灌胃丹葛酚酮提取物30 min血浆样品,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2 m 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MS和MS/MS扫描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检测,分析大鼠血浆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3)SD大鼠单剂量灌胃丹葛酚酮提取物、丹参酚酮提取物、葛根黄酮提取物,采集24 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法处理后,以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μm)为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负离子分段检测。采用DAS 3.2.2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8个主要成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建立了丹葛酚酮胶囊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28个共有峰,经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6个色谱峰,10批丹葛酚酮胶囊的相似度均大于0.99。含量测定方法经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考察符合定量分析要求,10批丹葛酚酮胶囊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9.01-12.44,53.98-65.39,13.89-15.51,13.24-19.43,14.15-18.44,58.24-75.68,2.03-2.63,1.09-1.45,2.93-3.72 mg/粒。(2)通过与空白生物样品、阴性生物样品、体外样品的提取离子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比对,结合对照品信息,在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34个移行成分,其中包括13个原型成分和21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基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等。(3)8种成分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血浆样品室温放置4 h、血浆样品处理后室温放置12 h、-80℃放置10天以及反复冻融3次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1%,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适用于丹葛酚酮提取物中8种成分的药动学研究。与灌胃单方丹参酚酮和葛根黄酮提取物相比,灌胃复方丹葛酚酮提取物后大鼠血浆中葛根黄酮和丹参酮成分AUC及Cmax均显着增加;血浆中丹酚酸B的各项药动学参数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行,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稳定,完善提升了丹葛酚酮胶囊的质量标准。(2)建立的UPLC-MS/MS分析可为丹葛酚酮提取物在血浆中移行成分的定性分析提供一种快速、简单、可靠的分析手段,为药代动力学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方法。(3)丹参葛根有效组分配伍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可显着提高葛根黄酮和丹参酮成分的血药浓度。该研究结果不仅为丹参葛根对药配伍理论提供了科学阐释,而且为丹葛酚酮胶囊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张彦如[3](2021)在《基于生物效价的紫丹参与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紫丹参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中药材,来源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的干燥根茎,有活血祛淤、解毒消肿、凉血消痈等临床功效。紫丹参在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最早记载可见于明代的《滇南本草》:紫丹参“一味可抵四物汤补血之功”。在各药品标准中收录的以紫丹参为制剂的成药有十余种,比如丹参益心胶囊、紫丹活血片、紫灯胶囊、舒心降脂片等,主要用来治疗月经不调、胸痹绞痛、骨伤、血瘀肿痛等疾病。目前紫丹参已纳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紫丹参与丹参同属唇形科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基原相近,临床功效也相似,故在我国云贵地区紫丹参与丹参常不作细分、混淆使用。那么这种代用是否合理,目前尚缺乏科学依据。为解决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问题,本研究拟从紫丹参与丹参的活血、抗炎功效入手,利用关联活性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选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COX-2酶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来评估紫丹参与丹参的生物活性。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丹参、丹参进行多组分化学表征分析,通过联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建立综合考察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以下几个部分:1.基于多组分化学表征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紫丹参、丹参10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对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测定结果显示,12批次紫丹参相似度在0.831-0.990之间,10批次丹参药材相似度位于0.990-0.999之间,符合指纹图谱对相似度的要求;化学成分含量方面,紫丹参以丹酚酸类成分为主,丹参以丹参酮类成分居多,含量差异明显。色谱峰面积主成分分析也显示,紫丹参与丹参按化学成分含量明显划分为两类,具有不同的化学特征。紫丹参与丹参在化学组分方面没有一致性。2.基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指标,考察了溶剂DMSO体积分数、血浆离心力、药物浓度等因素,选择隐丹参酮为标准参照物,构建了基于抗血小板聚集的紫丹参、丹参活血效价测定方法。并运用此方法检测了12批次紫丹参、10批次丹参药材的活血生物效价,效价结果显示,紫丹参平均活血效价为667.25U/μg,丹参平均活血效价为1240.7U/μg,约是紫丹参平均活血效价的两倍。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丹参的活血效价显着优于紫丹参,两者在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1),即紫丹参与丹参在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方面没有一致性。3.基于抑制COX-2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选择COX-2作为活性靶点,以COX-2活性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的紫丹参、丹参对于COX-2活性的抑制作用,建立一种结合临床适应症的酶水平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批次紫丹参、丹参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两者均有很好的抑制COX-2活性的作用。紫丹参抑制COX-2平均效价为23.962U/mg,丹参抑制COX-2平均效价为28.202U/mg,两者效价数值大体相当。方差分析也表明紫丹参与丹参抑制COX-2生物效价没有显着性差异(P=0.1641),即紫丹参与丹参在抑制COX-2生物活性方面具有一致性。4.基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选择Caspase-1作为活性靶点,建立稳定的NLRP3炎症小体细胞模型。以NLRP3炎症小体细胞模型分泌Caspase-1的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批次紫丹参、丹参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作用,发现两者均有很好的抑制Caspase-1表达的作用。紫丹参抑制Caspase-1平均效价为15.245U/mg,丹参抑制Caspase-1平均效价为42.823U/mg,约是紫丹参平均效价的3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紫丹参与丹参抑制Caspase-1生物效价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紫丹参与丹参在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方面没有一致性。综上,本研究以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为切入点,构建了关联活血、抗炎等临床功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探究紫丹参、丹参在发挥不同疗效时主要贡献活性成分,通过指纹图谱与生物效价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多个生物活性角度评价紫丹参与丹参的质量一致性。该方法为临床功效相似中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选定的3种生物活性方面,紫丹参与丹参的作用程度、活性高低存在差异,提示我们两者存在一致性的证据不足。

先有其[4](2021)在《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桑叶茶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别》文中提出桑叶茶是由传统农产品桑叶加工而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桑叶茶的化学成分研究,但分析的信息不足,无法达到了解桑叶茶复杂成分的效果,抑制了桑叶茶食养价值的深度开发。传统中医药学认为,桑叶茶中的霜桑茶较之春桑茶而言,其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更强,价值更高,但目前市场上却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来鉴别霜桑茶与春桑茶,不利于桑叶茶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此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桑叶茶加工工艺的开发,忽略了对其冲泡条件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桑叶茶中有效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发挥。因此本文使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技术对桑叶茶提取液进行成分鉴定,建立桑叶茶化合物数据库,寻找霜桑茶与春桑茶中含量差异较大的特征化合物,建立用于区分霜桑茶与春桑茶的指纹图谱与统计学模型,并为科学冲泡桑叶茶探索最优的冲泡条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桑叶茶有机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为探究桑叶茶的有机化学成分,运用LC-HRMS技术来获取桑叶茶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并比较不同数据采集方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将采集的高分辨质谱数据与现有大量公开的谱图库进行比对分析,使得分散于各个谱图数据库中的零散化合物与桑叶茶进行关联整合,得到从属于桑叶茶的化合物集合,从而实现对桑叶茶成分的高通量、高准确度的非靶向鉴定。结果表明,使用数据依赖性采集模式,结合包含列表功能,正负离子分开采集获得的数据鉴定结果最优。数据经过分析与鉴定,一共鉴定到328种化合物,涵盖氨基酸、黄酮、生物碱、有机酸、脂质等类别,其中很多化合物为首次在桑叶茶中被鉴定到。基于本次实验的鉴定结果建立了包括化合物名称、保留时间、分子式、极性、加合离子、一级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精确质荷比信息的桑叶茶有机化合物数据库,弥补了此前桑叶茶成分信息不足的情况。2.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为鉴别桑叶茶是否经霜,运用LC-HRMS技术,基于已建立的桑叶茶化合物数据库信息,比较各化合物在霜桑茶与春桑茶中相对含量的差异,挑选其中77种在两类桑叶茶中差异大于3倍的特征化合物,建立起用于区分霜桑茶与春桑茶的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层次聚类分析(HCA)模型,并挑选其中16种峰强度较高、重复性好、分离度较高、背景干扰少的特征化合物构建霜桑茶的对照指纹图谱。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聚类分析法和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法对CSS、SNJK、TRT、XZ四种未知来源的桑叶茶进行鉴别分析并验证方法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主成分一的解释度均大于65%,前两个主成分的合计解释度均大于89%,四种未知来源的桑叶茶样本组与霜桑茶样本组聚合更好,且与春桑茶样本组区分较好;在层次聚类分析模型中,四种未知来源桑叶茶样本组均与霜桑茶样本组聚为一类,在聚类树下和霜桑茶样本组的欧氏距离均小于400且和春桑茶样本组的欧氏距离均大于700,与霜桑茶距离更近;在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中四种未知来源桑叶茶指纹图谱与霜桑茶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且与春桑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小于0.84,与霜桑茶相似度更高。因此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鉴别四个未知桑叶茶样本均为霜桑茶。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模型能够用于区分春桑茶与霜桑茶,方法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度较高。3.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冲泡条件探索为探索桑叶茶的最优冲泡条件,挑选响应较高且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氨基酸、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类共80种特征化合物作为监测对象,以茶汤溶出物中各类化合物的峰面积响应强度为评判标准,分别对春桑茶和霜桑茶进行冲泡水温、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四个条件的探索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桑叶茶的最优冲泡条件略有差异,霜桑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80℃的冲泡水温下冲泡13min,春桑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70℃的冲泡水温下冲泡9min,两种桑叶茶冲泡次数均不大于3次,冲泡茶水比均为5:200最优;其中冲泡茶水比和冲泡次数对营养物质的溶出影响最大。

丁永胜[5](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陈天山[6](2020)在《基于QbD理念的丹七粉生产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1、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从源头设计丹七粉的生产工艺;从药剂学的角度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丹七粉质量属性的影响;探索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数学模型,构建生产工艺操作空间并验证其科学性。2、建立丹七粉含量测定方法,并确定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范围。3、研究并建立丹七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4、研究并确定丹七粉的包装材料、储存条件和有效期。方 法:1、基于QbD理念,以丹参、三七药材的洁净指数、水分、出粉率、有效成分含量及丹七粉的溶出度、均匀度和有效成分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丹参、三七药材净洗方法、频率、功率、时间,干燥方法、温度、功率、时间,粉碎方法、温度、时间、细度以及丹七粉混合方法、频率、时间等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显着性试验,以确定关键工艺参数。采用中心点复合设计试验,建立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试验结果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应用Minitab15软件对最优模型进行计算并获得生产工艺操作空间及其可接受范围,并对所得工艺操作空间进行验证。以不同产地来源的丹参、三七药材为原料,制备10批丹七粉以确认生产工艺的科学性。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七粉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建立并验证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测定10批丹七粉有效成分含量,并以均值加减3倍标准偏差来规定有效成分的变化范围。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批丹七粉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以国家药典委员会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对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丹七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4、采用高温、高湿、强光试验以确定产品的储存条件;分别对包装于聚乙烯复合膜、镀锡复合膜、铝箔复合膜内的丹七粉进行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以优选出适宜的包装材料并确定产品有效期。结 果:1、基于QbD理念,对丹七粉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因素试验,建立了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回归方程即:(1)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酚酸B的转移率Y1=83.365—0.035X1+1.082X2—0.165X4—1.088 × 10-4X1X2+1.833 × 10-5 X1X4+3.967 ×10-4X2X4+4.027 × 10-5X12—0.011X22+3.113 × 10-4X42;(2)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及人参皂苷 Rb1 转移率 Y2=64.071—0.07X1-0.069X3+0.763X4—9.638 × 10-5X1X3+5.611 × 10-4 X1X4+2.804 × 10-4X3X4+3.477 × 10-5X12+4.149×10-5X32—3.436×10-3X42;(3)混合均匀度 Y3=81.929—0.341X5+2.323X6—0.029X5X6+0.025X52—0.052X62;(X1、X2、X3、X4、X5、X6 分别表示净洗功率、干燥温度、干燥功率、粉碎细度、混合频率、混合时间)。构建并验证了丹七粉生产工艺数学模型,确立了丹七粉生产工艺操作空间。2、建立并验证了:(1)以乙腈为流动相A,0.02%磷酸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含量测定方法;(2)以乙腈-0.1%磷酸(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的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3)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确定了丹七粉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总含量范围为2.57mg/g~3.35mg/g;丹酚酸B含量范围为23.98mg/g~27.46mg/g;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范围为37.89mg/g~42.69mg/g。3、建立了丹七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标定了 19个共有峰,辨识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7个有效成分的色谱峰,10批丹七粉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80以上。4、初步确定丹七粉的储存条件为:置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最佳包装材料为药用铝箔复合膜,产品的有效期在18个月以上。结 论:本课题基于QbD理念设计的丹七粉生产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为丹七粉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所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初步确定了丹七粉储存条件和有效期,选取的包装材料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为全面控制丹七粉的质量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杨帆[7](2020)在《防己液相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构建及不同产地防己药材质量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构建防己液相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防己药材主要有效成分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建立防己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评价不同产地防己质量;并通过探究地理、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及表型和药材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揭示外界因素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为防己品种鉴别、种质分类、优良种质筛选及最佳产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HPLC法对防己主要有效成分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构建UPLC指纹图谱;(2)网查资料获取各产地气候因子、智能手持GPS获取海拔和经纬度;(3)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测定土壤不同营养元素;(4)目测和卷尺法观测表型性状和药材性状。采用SPSS对不同来源防己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其质量差异;采用R语言软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优势居群、筛选优良株系;采用SPSS分析环境、土壤、表型、药材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获取与含量具有显着相关的因素。结果:(1)建立了防己U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8个共有指纹峰被标定,并对不同产地防己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显示相似度均≥0.90,相似度良好,供试药材质量稳定。(2)不同产地防己药材化学成分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含量之和(下称总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标准(不少于1.6%),各产地药材均合格。不同产地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6个省区之间以广东省的含量最高,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次之,浙江的最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38个县可聚为4群,第一群含17个县区,总含量平均值2.20%,在四个群中最低;第二群为广东始兴县,仅1个县,总含量平均4.66%,含量最高;第三群含8个县,总含量平均2.81%,排第三位;第四群含12个县,总含量平均3.35%,排第二位。综合比较,防己优良居群为第二群的广东始兴县和第四群的安徽石台县、江西贵溪市、江西鄱阳县、安徽东至县、江西都昌县、福建顺昌县、江西新建区、湖南湘乡市、江西全南县、安徽歙县、福建松候县及广东南雄市。(3)对417株防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17株防己可聚为4类,第1类群包含173株,总含量平均1.84%,在四个群中含量最低;第2类群含71株,总含量平均3.78%,排名第二位;第3类群含34株,总含量平均5.40%,排名第一位;第4类群共139株,总含量平均2.69%,排名第三位。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可知优良株系主要聚集在第三类群。(4)对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地理和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纬度、年均温、年降雨量与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呈显着相关。其中,防己诺林碱与纬度呈显着负相关,纬度低者(低限北纬24度左右)含量较高;与年均温呈显着正相关,年均温高者(高限18℃左右)含量较高;粉防己碱与年降雨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年降雨量1400mm左右为宜。(5)防己诺林碱与交换性钙、有效锌呈显着正相关,与有效硼呈极显着正相关;粉防己碱与交换性镁呈极显着正相关;总含量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呈显着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交换性钙和有效硼是影响防己药材含量的主要土壤因子。(6)通过对防己主要有效成分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防己主要有效成分防己诺林碱与叶形、叶脉、茎色及茎粗均呈显着相关,但粉防己碱及总含量与表型性状无显着相关。(7)通过对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防己诺林碱与药材质地呈极显着相关,质地坚实者含量较低;与表面颜色呈极显着相关,表面颜色淡灰黄色含量较高;与断面颜色呈极显着相关,浅白色者含量较低;与粉性呈极显着相关,粉性越大含量越低;本结果与传统优质防己药材的性状评价标准存在不一致,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建立的防己药材UPLC指纹图谱,指认8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果符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要求;不同产地来源防己质量评价结果有效筛选出防己优势居群和优良株系;基于有效成分含量和防己产地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获得影响防己有效成分含量的地理和环境因子;基于有效成分含量和防己表型及药材性状的相关分析,明确与有效成分含量具有关联的表型性状和药材性状。本文结果可为防己优势居群和优良种质的筛选、适宜生产环境的选择及通过表型和药材性状特征预测高含量种质提供实验依据。

张春霞[8](2020)在《人参皂苷系统表征多技术比较与人参属多品种中药同时鉴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质量控制是保障中药临床有效、安全的必要手段,系统物质基础阐释、真伪鉴别与质量优劣评价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参属来源中药,特别是人参、西洋参、三七,具有明显的补益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极其广泛。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录七种人参属来源中药: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红参(Red ginseng)、西洋参(P.quinquefolius L.)、三七(P.notoginseng(Burk.)F.H.Chen)、人参叶(leaf of P.ginseng)、竹节参(P.japonicus C.A.Meyer)、珠子参(P.japonicus 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皂苷是人参属中药的共有成分,是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鉴于这些同属植物来源的中药都含有皂苷成分,人参属中药的精准质量控制面临着挑战。系统阐明人参属中药所含皂苷组成,建立“鉴别标志物”,是实现人参属中药精准鉴别的可行之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类结构同法表征”多技术集成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新模式)核心研究任务,本论文综合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多种数据采集技术,建立高效、高灵敏、高覆盖度的表征方法,基于一法同时实现多种人参属来源中药中皂苷成分的系统表征与差异分析。基于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Q-Orbitrap)灵活多变的扫描技术,本论文首先建立6种非靶向/靶向扫描技术,以人参花中皂苷成分的表征为例比较其性能差异,表明包含母离子列表数据依赖采集(PIL-DDA)同时开启“If idle-pick other”(IIPO)功能是一种高灵敏、高覆盖度的中药多成分表征技术。基于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人参皂苷数据库(记录499个人参皂苷,对应169种质量数),构建了目标皂苷成分母离子列表。通过系统参数优化在Q Exactive 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上建立6种质谱采集方法:1)Full MS/dd-MS2(M1);2)Full MS/dd-MS2/PIL/IIPO(M2,含PIL);3)ISCID-Full MS/dd-MS2-Tags(M3);4)Full MS/AIF/NL-dd-MS2(M4);5)PRM(M5,含PIL);6)Targeted SIM/dd-MS2(M6,含PIL)。通过“两步法”比较不同扫描技术对人参花皂苷的表征效果:首先基于已知人参皂苷对应的169种不同质量数计算减氢离子理论质荷比,通过质量亏损过滤(MDF:允许±10 m Da变异)统计每种方法扫描到的目标成分个数-NT;在此基础上继续统计其中能够采集二级碎片的数目-NT2。依照数目大小降序排列依次为(NT/NT2):M5(17670/17704),M6(602/606),M2(487/347),M3(469/339),M4(489/246),M1(459/339)。相比较,作为靶向二级采集技术,M5与M6获取目标成分质谱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4种非靶向采集方法,但面对复杂化学体系其鉴定未知成分的能力最低,且无全扫描数据;M2扫描到目标质量数与M4相当,但NT2高于其它3种方法。故认为M2是一种高灵敏、同时靶向与非靶向采集技术,能够增强传统DDA对于目标质量数的覆盖度,这种优势在面对极为复杂化学基质时(例如体内生物样品)可能优势更为明显。为进一步增强M2方法对未知皂苷成分的覆盖度,本论文提出一种通过大规模分子设计构建“人参皂苷虚拟库”与MDF获取母离子列表的新方法,建立Full MS/dd-MS2/PIL/IIPO法从人参花中鉴定164个皂苷成分。制定了人参皂苷分子设计规则(27种苷元、5种不同糖基、24种非糖取代基;每个分子含糖基数≤6个、取代基个数≤2个),通过C语言编程构建共含有13536种不同质量数人参皂苷虚拟库;并结合固定变异范围(±10 mDa)MDF处理,从人参花提取物的负离子全扫描数据中筛选得到1859个目标质量数,生成人参花的母离子列表PIL-2,并构建新的M2采集方法。相对于已知皂苷数据库构建的PIL,包含基于“人参皂苷虚拟库”所构建的母离子列表的DDA方法,能够新采集到17个成分的二级质谱,对其中9个成分的结构进行了推导。基于M2采集的HCD-MS2数据,最终从人参花中鉴定了164种人参皂苷,其中29个通过与对照品对比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34个为未知质量数皂苷。进一步探讨DDA与DIA在中药多成分表征中的差异,本论文基于VionTM IMS-QTOF离子淌度高分辨液质联用仪,以竹节参为例建立了DDA(MS-MS/MS,不含PIL)、HDMSE两种采集方法以及基于UNIFI高效峰注解的技术流程,对竹节参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定性分析,鉴定或初步推导了178个皂苷,体现了DDA与DIA两种模式采集的互补性。通过色谱-质谱参数优化,构建了基于BEH Shield RP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Vion IMS-QTOF高分辨质谱仪负离子模式DDA与HDMSE采集方法。特别地,首次提出一种“三步法”策略用于优化DDA方法设置中的质量依赖裂解能量(MDRCE)。在UNIFI平台建立了自建人参皂苷数据库(记录504个已知皂苷与60个标准品)高效注解DDA与HDMSE数据的标准化流程。最终我们从竹节参中鉴定或推导178个皂苷,其中包括75个可能未知的皂苷结构。这些鉴定的结构中,168个成分是通过DDA数据分析,另外10个从HDMSE数据补充鉴定。相比较,DDA采集的裂解信息更加可靠、假阳性结果少;HDMSE能够方便提供皂苷成分的CCS值(碰撞截面值),覆盖度更高。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够获得互补的代谢物结构鉴定信息。在人参皂苷组成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本论文旨在建立一种基于人参皂苷正离子源内裂解(p-ISF-G)产物离子选择性监测的新颖特征图谱,实现人参属多品种中药鉴别。通过选择性监测4种苷元产物离子,成功构建人参皂苷亚型分组表征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通过差异色谱峰监测,在Vion IMS-QTOF与QTrap4500两种质谱仪上实现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7种人参属来源中药同时鉴别与15种中成药中人参、西洋参与三七的鉴别。在6台高分辨质谱仪上(Agilent 6520与6545 QTOF,Waters Xevo G2-S QTOF与Vion IMS-QTOF,Thermo Fisher Q Exactive Q-Orbitrap与LTQ-Orbitrap Velos Pro)测定表明pISF-G容易发生;通过对58个皂苷对照品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一级质谱中低质量端的丰富产物离子是由于脱糖后质子化皂苷元连续脱去H2O产生,因而具有苷元特异性。通过选择性离子监测4种特征苷元产物离子(PPD型:m/z 407.37/CCS206.24?2;PPT型:m/z 423.36/CCS 211.26?2;OA型:m/z 439.36/CCS 209.60?2;OT型:m/z 457.37/CCS 217.81?2)可以实现人参皂苷的非靶向分类表征,并构建7种人参属中药的特征图谱。基于多批次特征图谱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揭示了35种皂苷标志物。更为重要地,特征标志物监测实现了15种中成药中人参,西洋参或三七原料的区分。这些结果能够在QTrap 4500质谱仪上重现。特征图谱技术,初步验证了“类结构同法表征”策略的可行性,是一种支撑“一法多用”中药质量控制策略的新技术。本论文,在Q-Orbitrap质谱仪首次建立一种基于虚拟数据库包含母离子列表高灵敏、高覆盖度、同时靶向/非靶向改进型DDA扫描技术,适用于中药中人参皂苷的系统表征;首次在Vion IMS-QTOF上证实结合DDA与DIA采集技术在中药多成分鉴定时可获得互补的质谱信息;首次系统研究了正离子人参皂苷源内裂解,建立一种新颖特征图谱技术,实现中药材,特别是中成药中人参属中药的鉴别。这为中药的系统物质基础研究与精准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王定国[9](2020)在《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临床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病患精液相关参数的影响,以证实聚精助育颗粒的临床疗效;同时,对聚精助育颗粒复方中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进行鉴定并建立组方在不同波长条件下的HPLC指纹图谱,以明确聚精助育颗粒组方中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及全方指纹图谱,为下一步聚精助育颗粒的药效学研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按纳入标准选入符合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病例60例(脱落4例),给予聚精助育颗粒口服治疗(服法:1剂/日,3次/日,饭后开水冲服,分早中晚三次服用),疗程为13周。严格按要求采集病患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3周后的精液质量标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精液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依据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的标准,做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聚精助育颗粒复方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主要含括药效物质基础成分的鉴定和全方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HPLC-DAD技术对聚精助育颗粒各单一标准品、各单一颗粒样品、各颗粒阴性对照样品、混合标准品1、混合标准品2及十批颗粒样品进行测定,依据测定结果建立聚精助育颗粒全方双波长指纹图谱(300nm和210nm),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对其进行评价,最终对聚精助育颗粒HPLC指纹图谱特征色谱峰进行单方归属。结果:1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病患精子活动力影响的研究56例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病患经聚精助育颗粒治疗13周后的精液相关指标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病患的精子密度经治疗后(23.36±9.66×106/ml)与治疗前(22.89±10.37×106/ml)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患的精子总活率经治疗后(59.84±12.87%)与治疗前(46.82±10.34%)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A级精子活动力经治疗后(37.10±12.07%)与治疗前(25.11±9.85%)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B级精子活动力经治疗后(13.88±5.27%)与治疗前(11.33±7.23%)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A级+B级精子活动力经治疗后(50.97±11.92%)与治疗前(36.43±7.66%)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56例有效病例中,病患的平均年龄为34.21±5.36岁,主要集中在2635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45岁;并依据疗效标准:治愈8例(占14.29%)、显效21例(占37.50%)、好转13例(占23.21%)、无效14例(占25.00%),总有效率75.00%。2聚精助育颗粒在不同波长下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2.1通过对比聚精助育颗粒各单一标准品、各单一颗粒样品、各颗粒阴性对照样品及混合标准品1、2测定结果色谱图,聚精助育颗粒阴性对照样品汤剂在300nm波长处总的约有35个色谱峰,去除前5分钟色谱峰后,丹参颗粒贡献了10个色谱峰;生炙黄芪颗粒共贡献4个色谱峰;生熟地黄颗粒共贡献2个色谱峰;枸杞子颗粒贡献4个色谱峰;酒黄精颗粒贡献1个色谱峰;沙苑子颗粒贡献7个色谱峰;川续断颗粒贡献8个色谱峰;益母草颗粒贡献1个色谱峰;制何首乌颗粒贡献2个色谱峰;菟丝子颗粒、太子参颗粒和鸡血藤颗粒则无特别的色谱峰。2.2通过对比各单一标准品、各单一颗粒样品测定结果色谱图,对300nm和210nm波长下十个批号聚精助育颗粒全方HPLC指纹图谱中的29个共有峰进行指认,并指认了其中的6个峰,分别有12号色谱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13号色谱峰为毛蕊花糖苷(地黄)、14号色谱峰为金丝桃苷(菟丝子)及二苯乙烯苷(制何首乌)、19号色谱峰为沙苑子苷(沙苑子)、25号色谱峰为丹酚酸B(丹参)、29号色谱峰为川续断皂苷VI(续断),其余色谱峰是由多个药物颗粒共有的,所以难以进行指认及归属。结论:聚精助育颗粒治疗13周后可有效提高病患的精子活动力。在300nm波长下聚精助育颗粒阴性对照样品色谱图中丹参颗粒、川续断颗粒、沙苑子颗粒、生炙黄芪颗粒和枸杞子颗粒的色谱峰贡献度最大;根据聚精助育颗粒方义分析,色谱峰中贡献度最大的6味药物,分别以生炙黄芪颗粒和枸杞子颗粒为君药,丹参颗粒为臣药,沙苑子颗粒为佐药,川续断颗粒为使药,其结果与聚精助育颗粒药物配伍相符,进一步证实了聚精助育颗粒组方配伍的有效性。其次指认了300nm和210nm波长下十批聚精助育颗粒HPLC指纹图谱中的12号色谱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13号色谱峰为毛蕊花糖苷(地黄)、14号色谱峰为金丝桃苷(菟丝子)和二苯乙烯苷(制何首乌)、19号色谱峰为沙苑子苷(沙苑子)、25号色谱峰为丹酚酸B(丹参)、29号色谱峰为川续断皂苷VI(续断)。由此可见,聚精助育颗粒中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信息的特征实际上是混杂状态下的综合整体,证实了聚精助育颗粒的药效物质成分间相互作用、相互干扰的整合作用;并通过所指认出的色谱峰可知,其与方义配伍相符,更加证实了聚精助育颗粒组方配伍的有效性。

苏莎[10](2020)在《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的根本基础,由于中成药生产是各处方药味通过不同溶剂使复杂成分溶出和相互影响的复杂体系,其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是多指标、多方式的。舒心降脂片中由11味药组成,原有标准仅通过简单的显色鉴别和常规片重检查等项目控制产品质量。在各项检查技术和设备不断更迭的现在,原有控制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药品安全保障的需求。本课题通过建立同时检测舒心降脂片中虎杖苷、葛根素薄层鉴别法,建立芍药苷和丹酚酸B薄层鉴别法,建立舒心降脂片中三成分同测的HPLC方法,制定了舒心降脂片标准草案;同时初步探索舒心降脂片HPLC和TLC指纹图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TLC技术鉴别舒心降脂片中虎杖苷、葛根素、芍药苷和丹酚酸B四个成分的方法,Rf值合理,分离度好,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色谱中则无相应斑点。几个鉴别方法分离好,斑点清晰,能稳定鉴别舒心降脂片中的四个成分。2使用HPLC对舒心降脂片中三成分同时测定,采用C18液相色谱柱(直径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06nm,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葛根素在19.0380.0μg/mL,虎杖苷在4.5490.80μg/mL,丹酚酸B在60.581211.6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8%102.32%、RSD为0.807%0.926%(n=6)。通过对同一条件下多次进样的虎杖苷、葛根素、丹酚酸B对照品的峰面积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看出不同进样次数之间样品差异细微。该方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稳定。3通过对不同批次舒心降脂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然后进行相似度评价,市售舒心降脂片相似度高于0.9,说明舒心降脂片三成分同测的方法可以建立HPLC指纹图谱模型,因检测批次较少,还需进一步收集多批次的图谱进行对比,健全指纹图谱数据。4通过舒心降脂片薄层鉴别研究、多成分HPLC测定方法研究,修订原有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起草了新质量标准草案。5通过Image J技术摸索不同薄层展开条件的TLC指纹图谱模型建立方式。结果以虎杖苷、葛根素为代表的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相似度较好,共有峰清晰,初步说明以目前的试验条件可建立以虎杖苷、葛根素为代表的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因收集批次较少,还需进一步收集样品开展检测,健全指纹图谱数据。

二、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深入研究”-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份系统分析方法
    1.1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份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1.1.1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并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系统分析
        1.1.2提出了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结合多指标成份定量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
        1.1.3深入研究一个对照品测定多个成份含量的“一标多测”方法
    1.2中药复杂体系体内代谢分析的新方法与新模型
        1.2.1系统开展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分析研究
        1.2.2提出并建立了生物转化作为中药体内代谢研究的体外研究模型
    1.3中药复杂体系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2“浅出标准”-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
    2.1判别真伪的整体鉴别
        2.1.1.对照提取物
        2.1.2 对照图谱
    2.2 评价优劣的系统定量分析
        2.2.1全成份化学数据库的建立
        2.2.2待测成份的确定
        2.2.3多成份的含量测定
        2.2.4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分析
    2.3整体质量标准体系的综合应用研究
3“精准检测”-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创建及应用
    3.1有效成份高效辨识技术
    3.2基于有效成份的定性鉴别技术
    3.3基于有效成份的定量比较技术
    3.4中药质量数据库
    3.5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创建

(2)丹葛酚酮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丹葛酚酮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材料与方法
        1.4.1.1 实验仪器
        1.4.1.2 试药与试剂
        1.4.1.3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1.5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1.4.1.6 色谱条件
        1.4.1.7 方法学考察
    实验结果
        1.4.2.1 指纹图谱的建立
        1.4.2.2 共有峰的指认及归属
        1.4.2.3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讨论
        1.4.3.1 色谱条件优化
        1.4.3.2 提取溶剂的选择
        1.4.3.3 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
    结论
第二章 丹葛酚酮胶囊9 种成分含量测定
    材料与方法
        1.5.1.1 实验仪器
        1.5.1.2 试药与试剂
        1.5.1.3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5.1.4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1.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1.6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1.5.1.7 色谱条件
        1.5.1.8 方法学考察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丹葛酚酮提取物大鼠血浆中移行成分的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1.6.1.1 实验仪器
        1.6.1.2 试药与试剂
        1.6.1.3 实验动物
        1.6.1.4 检测条件
        1.6.1.5 体外供试品的制备
        1.6.1.6 生物样品采集
        1.6.1.7 生物样品制备
    实验结果
        1.6.2.1 丹葛酚酮提取物大鼠血浆中原型成分的鉴别与归属
        1.6.2.2 丹葛酚酮提取物大鼠血浆中代谢产物的鉴别与归属
    讨论
        1.6.3.1 取血时间考察
        1.6.3.2 提取方法的优化
        1.6.3.3 质谱条件优化
        1.6.3.4 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
    结论
第四章 丹葛酚酮提取物中8 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1.7.1.1 实验仪器
        1.7.1.2 试药与试剂
        1.7.1.3 实验动物
        1.7.1.4 溶液的制备
        1.7.1.5 检测条件
        1.7.1.6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1.7.1.7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
        1.7.1.8 方法学考察
        1.7.1.9 药代动力学研究
    结果
    讨论
        1.8.3.1 检测方法的优化
        1.8.3.2 目标成分和内标化合物的选择
        1.8.3.3 提取方法的选择
        1.8.3.4 药动学结果分析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生物效价的紫丹参与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的问题与出路
    1.2 紫丹参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于多组分化学表征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抑制COX-2 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抑制NLRP3 炎症小体活性的紫丹参、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探究紫丹参、丹参整体化学表征方法
    6.2 建立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紫丹参与丹参生物效价一致性评价
    6.3 建立基于抑制 COX-2 活性的生物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紫丹参和丹参生物效价一致性评价
    6.4 建立基于抑制 NLRP3 炎症小体活性的生物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紫丹参和丹参生物效价一致性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桑叶茶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桑叶茶概述
    1.2 桑叶茶有机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技术
    1.4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及冲泡条件探索
        1.4.1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
        1.4.2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冲泡条件探索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路线及方法
2 基于LC-HRMS技术的桑叶茶有机化学成分分析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桑叶茶制作
        2.3.2 桑叶茶样品前处理
        2.3.3 液相色谱条件
        2.3.4 质谱条件
        2.3.5 数据处理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数据采集方式的考察
        2.4.2 桑叶茶提取物的鉴定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品质鉴别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桑叶茶样品前处理
        3.3.2 液相色谱条件
        3.3.3 质谱条件
        3.3.4 数据预处理方法
        3.3.5 数据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系统稳定性考察
        3.4.2 春桑茶与霜桑茶差异成分分析
        3.4.3 桑叶茶指纹图谱建立与适用性分析
        3.4.4 桑叶茶统计学模型建立与适用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特征化合物的桑叶茶冲泡条件探索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冲泡条件设定
        4.3.2 液相色谱条件
        4.3.3 质谱条件
        4.3.4 数据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冲泡水温考察结果
        4.4.2 冲泡时间考察结果
        4.4.3 冲泡茶水比考察结果
        4.4.4 冲泡次数考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桑叶茶成分鉴定结果汇总表

(5)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皂苷类成分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3 黄酮类成分
        4 糖类成分
        5 挥发性成分
        6 微量元素
        7 其他成分
        8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3 小结与展望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一 全文总结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6 小结
        7 展望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QbD理念的丹七粉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QbD理念研究进展
        1.1 QbD理念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1.2 实施QbD理念的意义
        1.3 QbD理念的实施步骤
        1.4 中药生产工艺研究应用QbD理念的概况
    2 丹七系列制剂研究进展
        2.1 生产工艺研究
        2.2 含量测定研究
        2.3 指纹图谱研究
    3 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粉剂)的研究进展
        3.1 直接口服散剂(粉剂)的优点
        3.2 直接口服散剂(粉剂)在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率中的作用
        3.3 直接口服散剂(粉剂)在降低生产能耗和成本中的作用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丹七粉生产工艺研究
    1 试验设备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丹七粉生产工艺评价指标
        2.1 工艺评价指标的确定
        2.2 工艺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2.3 丹参、三七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 关键工艺参数的辨识
        3.1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 多因素显着性设计试验
    4 建立数学模型
        4.1 中心点复合设计
        4.2 数据处理
        4.3 构建设计空间并验证
    5 生产工艺的确认
    6 本章小结
        6.1 单因素试验结果
        6.2 多因素显着性试验结果
        6.3 构建数据模型和设计空间并验证
第三章 丹七粉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 试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丹七粉中丹参酮类含量的测定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3 色谱条件
        2.4 测定法
        2.5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3 丹七粉中SAB含量的测定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3.3 色谱条件
        3.4 测定法
        3.5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4 丹七粉中NGSR_1、GSRg_1、GSRb_1含量的测定
        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 色谱条件
        4.4 测定法
        4.5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5 十批丹七粉含量测定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丹七粉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HPLC样品制备
        2.3 提取溶剂的选择
        2.4 色谱条件的考察
        2.5 参照峰的选择
        2.6 方法学考察
        2.7 指纹图谱的构建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丹七粉质量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样品
    2 试验方法
        2.1 检验方法
        2.2 稳定性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4.1 高温对丹七粉的影响
        4.2 高湿对丹七粉的影响
        4.3 强光照射对丹七粉的影响
        4.4 加速实验
        4.5 长期稳定性试验
    5 本章小结
结论
    1 主要结论
        1.1 生产工艺研究
        1.2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1.3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1.4 质量稳定性及包装材料适宜性研究
    2 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丹七粉及丹七片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综述 丹参、三七干燥与粉碎工艺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1 丹参药材干燥、粉碎工艺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1.1 丹参药材干燥方法及温度研究进展
        1.2 丹参粉碎工艺研究进展
        1.3 丹参质量稳定性研究进展
    2 三七药材干燥、粉碎工艺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2.1 三七药材干燥方法及温度研究进展
        2.2 三七粉碎工艺研究进展
        2.3 三七质量稳定性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防己液相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构建及不同产地防己药材质量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防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2 中药品种鉴别方法研究现状
    3 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4 中药有效成分积累影响因素
        4.1 地理因子
        4.2 气候因子
        4.2.1 温度
        4.2.2 光照
        4.2.3 水分
        4.3 土壤因子
    5 小结
第二章 不同产地防己药材指纹和质量评价
    第一节 防己UPLC指纹图谱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色谱条件
        1.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学考察
        2.2 防己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
        2.2.1 防己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
        2.2.2 相似度评价
        3 讨论与小结
        3.1 防己指纹图谱方法分析
        3.2 防己相似度评价分析
    第二节 不同产地防己主要有效成分质量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3.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1.3.3 色谱条件
        1.3.4 方法学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所有样本含量测定结果
        2.2 不同省区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分析
        2.2.1 省区间方差分析结果
        2.2.2 不同省区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聚类分析
        2.3 不同县区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分析
        2.3.1 县区间方差分析结果
        2.3.2 不同县区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聚类分析
        2.4 417株防己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3.1 防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实验材料的优劣分析
        3.3 不同省县防己品质区域划分
第三章 不同产地防己药材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地理和气候因子与防己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含量测定方法
        1.2.2 地理因子的获取
        1.2.3 气候因子的获取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地理因子相关分析
        2.2 主要有效成分与地理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防己主要活性成分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2.4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与气候因子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3.1 相关性分析方法的选择
        3.2 影响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主导地理气候因子分析
    第二节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含量测定方法
        1.2.2 土壤因子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相关分析
        2.2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关联性状分析
    第一节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表型性状观察方法
        1.2.2 非数值型性状数据转换
        1.2.3 防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己主要活性成分与表型性状相关分析
        2.2 防己主要活性成分与表型性状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药材性状调查
        1.2.2 非数值型性状数据转换
        1.2.3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材性状相关分析
        2.2 防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材性状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防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人参皂苷系统表征多技术比较与人参属多品种中药同时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平台6种数据采集技术用于人参花皂苷成分系统表征与鉴定的性能比较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药品
        1.2 仪器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UHPLC/Q-Orbitrap-MS分析条件构建
        2.1 固定相筛选
        2.2 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2.3 离子源参数优化
    3 六种质谱采集方法构建
        3.1 基于自建数据库人参皂苷母离子列表构建
        3.2 二级裂解能量(NCE)比较
        3.3 Full MS/dd-MS~2/Tag Masses与Full MS/AIF/NL-dd-MS~2中源内裂解能量与AIF二级裂解能量优化
        3.4 Inclusion、Neutral Loss与Tag Masses的Global Lists设置
    4 六种质谱采集方法在人参花皂苷成分表征的性能比较
    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人参皂苷虚拟库结合同时靶向/非靶向采集技术的人参花皂苷成分的系统表征与鉴定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药品
        1.2 仪器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 UHPLC/Q-Orbitrap-MS分析条件
        1.5 数据采集
    2 人参皂苷虚拟库构建
    3 基于“虚拟数据库-MDF筛查”技术的人参皂苷母离子列表构建
    4 虚拟数据库与传统文献数据库构建母离子列表在人参花皂苷成分表征中的优势分析
    5 基于人参皂苷虚拟库Full MS/PIL-dd-MS~2技术人参花皂苷成分的系统表征与鉴定
        5.1 人参花样品中PPT型人参皂苷表征与鉴定
        5.2 人参花样品中OA型人参皂苷表征与鉴定
        5.3 人参花样品中PPD型人参皂苷表征与鉴定
    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离子淌度高分辨液质联用数据依赖采集(DDA)与数据非依赖采集(HDMS~E)技术的竹节参皂苷成分的表征与鉴定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药品
        1.2 仪器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DDA与HDMS~E方法构建
        2.1 UHPLC与Vion~(TM) IMS-QTOF质谱条件建立
        2.2 基于“三步法”DDA中质量依赖裂解能量(MDRCE)优化
        2.3 HDMSE中高能裂解能量优化
    3 DDA与HDMS~E采集相结合竹节参皂苷成分的系统表征与鉴定
        3.1 UNIFI~(TM)结合自建数据库自动峰注解流程
        3.2 DDA与HDMS~E互补性阐释
        3.3 竹节参皂苷成分系统表征与鉴定
    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正离子人参皂苷源内裂解(p-ISF-G)特征产物离子选择性监测的新颖特征图谱技术及其在七种人参属来源中药材及相关中成药中的鉴别应用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药品
        1.2 仪器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p-ISF-G在6种高分辨质谱仪上普适性研究
    3 p-ISF-G可能的发生机制
    4 p-ISF-G关键影响因素
        4.1 流动相
        4.2 离子源参数
    5 基于p-ISF-G皂苷元特征产物离子选择性监测的特征指纹图谱技术构建
        5.1 色谱条件优化
        5.2 质谱扫描方法比较
        5.3 Vion~(TM) IMS-QTOF上HS-SIM方法构建
        5.4 QTRAP 4500 上SIM特征图谱验证
        5.5 HS-SIM特征图谱方法学验证
    6 源自人参属七种药材IM-SIM特征图谱的构建
    7 基于IM-SIM中成药中人参品种的鉴别研究
    8 小结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快速表征技术与人参属来源中药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1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快速表征技术
        1.1 色谱-质谱联用
        1.2 直接进样质谱法(DIMS)
        1.3 质谱成像(MSI)
    2 人参属来源中药鉴别技术
        2.1 TLC
        2.2 DNA条形码
        2.3 指纹图谱
        2.4 代谢组学差异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临床及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病患精子活动力影响的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中止标准
        1.7 病例的筛选过程及质量控制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观察
        2.2 给药方案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精液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病例
        3.2 病例资料研究及结果
第二部分 聚精助育颗粒在不同波长下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DAD检测色谱条件的确定
        2.2 实验DAD-ELSD检测色谱条件的确定
        2.3 聚精助育颗粒样品溶液制备方法的确定
        2.4 聚精助育颗粒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2.5 聚精助育颗粒各单一标准品及颗粒样品的测定方法及结果
        2.6 聚精助育颗粒各颗粒阴性对照样品及混合标准品1、2的测定方法及结果
        2.7 十个批号聚精助育颗粒样品的测定方法及结果
        2.8 300nm和210nm波长下聚精助育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三部分 讨论
    1 聚精助育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理论依据
        1.1 聚精助育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中医理论依据
        1.2 聚精助育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HPLC指纹图谱理论依据
    2 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3 聚精助育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分析
        3.1 实验液相色谱条件选择的分析
        3.2 聚精助育颗粒样品溶液制备方法选择的分析
        3.3 聚精助育颗粒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
        3.4 聚精助育颗粒各单一标准品及颗粒样品的测定结果分析
        3.5 聚精助育颗粒各颗粒阴性对照样品及混合标准品1、2的测定结果分析
        3.6 聚精助育颗粒各单一标准品、各单一颗粒样品、各颗粒阴性对照样品及混合标准品1、2测定结果总结分析
        3.7 十个批号聚精助育颗粒样品测定结果与300nm、210nm波长下聚精助育颗粒HPLC指纹图谱建立结果分析
    4 课题特色及优势
第四部分 结论与存在问题
    1 结论
    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认识及聚精助育颗粒药效物质基础成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2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科研课题
致谢

(10)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舒心降脂片有效成分鉴别控制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药
        1.2 实验样品和阴性样品的制备
        1.3 舒心降脂片中葛根素、虎杖苷薄层鉴别方法
        1.4 舒心降脂片中芍药苷薄层鉴别方法
        1.5 舒心降脂片中丹酚酸B薄层鉴别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舒心降脂片中葛根素、虎杖苷薄层鉴别
        2.2 舒心降脂片中芍药苷薄层鉴别
        2.3 舒心降脂片中丹酚酸B薄层鉴别
    3 结论
第二章 舒心降脂片葛根素、虎杖苷、丹酚酸B定量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药
        1.2 葛根素、虎杖苷、丹酚酸B三成分同测方法
        1.3 葛根素、虎杖苷、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确认
    2 基于数学模型的HPLC检测方法学确认模型探索
        2.1 聚类分析(CA)
        2.2 主成分分析(PCA)
    3 HPLC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相似度评价及分析
        3.1 指纹图谱模型建立
        3.2 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对比
        3.3 相似度评估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质量标准草案及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 质量标准草案
    2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第四章 基于不同薄层展开条件的TLC指纹图谱模型建立方式摸索
    1 实验部分
        1.1 以虎杖苷、葛根素为代表的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构建、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
        1.2 以芍药苷为代表的单萜类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构建、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
        1.3 以丹酚酸B为代表的酚酸类成分TLC指纹图谱模型构建、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降脂类中成药及部分药材文献综述研究
    第一节 降脂类中药组方研究进展
        1 降低内源性脂的合成和堆积
        2 抑制外源性脂类成分的吸收
        3 改善血液含脂量,调整血液流动状态
        4 抗氧化和调节胰岛素灵敏度
    第二节 舒心降脂片质量控制方法及药理研究进展
        1、治疗冠心病并血脂异常
        2、治疗高血压伴血脂证
        3、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第三节 舒心降脂片组方中君药、臣药研究进展
        1 紫丹参研究进展
        2 山楂研究进展
        3 虎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J]. 姚长良,张建青,毕启瑞,魏文龙,李佳媛,李振伟,吴婉莹,果德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1(09)
  • [2]丹葛酚酮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小艳.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生物效价的紫丹参与丹参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D]. 张彦如. 大理大学, 2021(09)
  • [4]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桑叶茶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别[D]. 先有其.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5]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QbD理念的丹七粉生产工艺研究[D]. 陈天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防己液相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构建及不同产地防己药材质量差异分析[D]. 杨帆.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人参皂苷系统表征多技术比较与人参属多品种中药同时鉴别研究[D]. 张春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聚精助育颗粒对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临床及指纹图谱研究[D]. 王定国.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舒心降脂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苏莎.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丹参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获取方法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