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发展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发展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贝贝[1](2021)在《CDIO理念下校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校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标准的计算机思维,引进CDIO理念,对校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展研究。结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对课程教育目标进行设计,要求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指导工作中,将CDIO教学目标作为教育指导工作的核心,以此带动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教师要严格控制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执行进度,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在学习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内容,开放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上机操作机会,做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确保更多教学成果的有效输出。

姜雪[2](2021)在《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政府创建的国家重点学院典型代表,是印度高等教育系统重要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在印度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成为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竞相招揽的对象。计算机人才从诞生、成长再到壮大的培养过程与其计算机学科从创立、发展再到崛起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方面较为相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相比,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长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学科,成功进行计算机教育,有效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由点到面,从纵向到横向尝试对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系统化的梳理与剖析。从学科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探寻其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必要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建设经验,指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历史价值。以1963年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计算机中心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正式创立。1963年至1982年是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早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电气工程系和数学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教育与研究活动。1983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由此,计算机学科拥有了规范化的学术平台,学术项目更加丰富。同时,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也推动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崛起。从计算机学科创立伊始,印度政府就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政策方面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及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在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建设举措,迅速成长为印度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1992年,“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产教融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积极承担国家级政府资助及企业咨询项目的举措不但与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科发展新模式的产生。在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印度政府制定的建设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升,培养的尖端计算机人才在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崭露头角。从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无外乎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因素而言,国际环境中有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革命浪潮的推动,国内环境有印度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科技战略,特别是建设计算机超级大国目标的指引;就内部因素而言,印度理工学院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制度以及社会服务等若干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学术自治权;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邴霞[3](2021)在《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文中认为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为现代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重点,因此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较多,由此现代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力求提高现代计算机教学质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在现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计算机教师逐渐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而大部分的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探讨。

张晓亮[4](2020)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中职的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作为信息化教学应用形式,对中职学校教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辅助学习相结合,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相结合。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课前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知识性内容的预习并完成相应任务,教师通过任务分析有的放矢,在线下课堂进行知识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学生课后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复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本文首先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界定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关核心概念,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其次研究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德国设计导向职教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框架;最后将混合式教学设计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实施途径,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教学的应用提供意见和建议。

余诗琪[5](2020)在《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成。特别是从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始,相比较于高等教育,近十年间国家也在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仅如此,据统计,整个十三五期间,即2016-2019年间,全国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均超过500万人,而2019年全国招生更是达到了590万人。然而,随着中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相应的也越来越多暴露出系列问题。比如,最为显现的就是很大比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新型社会与人才市场要求。具体呈现为各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够娴熟,由此也导致了近十年间我国国内中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率普遍不高,部分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就相对偏低,一旦动手能力不足,那么毕业后工作稳定性也就会较差。而关于本文研究的中职文秘专业,对于文秘岗位来说,计算机技能涉及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因此,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现状十分值得研究。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文秘其他专业课中的许多方面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因此,文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所学的知识,能否应用到文秘其他专业课中,这一点值得关注,笔者研究生实习期间有所发现,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能学习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整个教与学的效率较低。本文研究充分立足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教学标准,围绕文秘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设计角度合理的调查问卷与访谈,予以客观的统计分析。首先,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其次,观察法。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记录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反馈;第三,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从四个维度设计学生问卷,一是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二是学生对网络资源查询利用情况,三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后在专业课方面的应用情况,四是运用计算机来支持办公的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硬件设备使用能力)情况;第四,访谈法。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情况进行了解;总体来讲,本研究发现中职文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程度欠缺,教师教学改革力度不足以及文秘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根据培养中的教与学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提升对策,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苏[6](2020)在《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在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推广信息化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素养的重要抓手。然而在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资源匮乏、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线学习引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之中,为改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应用研究。首先,通过现状分析和文献梳理,采用探究社区理论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的指导框架,在详细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建构主义、联通主义、掌握学习等作为研究理论依据。然后,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目标与内容、学习者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验证了混合式教学实施的适切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问卷的形式对河南省内23所中职院校的131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由于缺少系统完整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导致当前中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在工具选择、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结合前期分析结论,以探究社区理论为设计指导框架,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整体设计,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后,以河南省某市中职院校一年级3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三轮迭代教学实践,通过总结教学过程发现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改进策略,从而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教学实践结束后,以平台数据和调查量表为依据,从学习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学业成绩、学生临场感水平等方面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发现,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进行开放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意愿,促进了知识内容的掌握和高阶思维的形成。研究认为基于探究社区框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整体临场感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习者深入学习过程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潘飞[7](2020)在《基于日常成绩的高校学生分类预测及画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管理数据迅速增加。利用科学方法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可以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更好地服务。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关模型,探索学生分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学生建立课程画像,教师可以据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还能对课程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学生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收集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数据,采取数据预处理等方法对缺失值等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填充,对各知识点成绩采用归一化方法统一量纲;之后根据XGBoost模型输出的各指标权重值确定影响学生分类的主要因素,为用户画像中虚拟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2)建立Stacking模型对高校学生进行分类预测。本研究在单分类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集成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及LR模型融合后的Stacking分类模型,以此模型进行学生分类情况的预测;Stacking模型在预测较差学生和预测优秀学生实验中的准确度分别达到了 85.92%和83.23%,通过与其他分类模型的对比,发现基于Stacking算法的学生分类模型比其他分类模型准确度更高,性能更好,更适合用于学生分类预测实验;最后通过2019级部分学生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3)建立学生的课程画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建模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等方法构建了学生的课程画像,通过基本属性、原有基础、模块掌握水平、学习投入水平4个指标来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习惯、模块优劣、努力程度等,帮助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最后通过对比验证了画像的准确性及有效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的Stacking分类算法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分类的结果,建立的学生画像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苗婧怡[8](2020)在《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能够强化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理解能力和跨学科创新能力方面的必备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应该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手段。基于移动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基于移动设备、互联网和传统课堂的学习环境,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需要根据其特征分析来教学设计。本文将针对普通高校动画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一、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对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基于移动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动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动画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发现其对混合式学习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对于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查选择课程内容为《网页制作基础》。把握住前沿性和具体性的研究内容,为后文的教学设计、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指导。二、基于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并且针对其中的理论性课程(《网站建设的流程》)和实践性课程(《在HTML中使用CSS的方法》)阐述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基于教学平台“A+课堂派”来完成,主要分成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反馈评价阶段。由移动学习辅助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教学相关的设备为辅助,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三、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验证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通过问卷星网站向学生调查其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态度,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升自己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利用“A+课堂派”中直接生成的数据,分析学生使用教学资源、课前测试和参与话题模块的情况。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组作业成果进行对比,实验组的平均分和优秀率皆高于对照组,因此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确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艺腾[10](2020)在《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在线学习已然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所接受。现阶段各高校更加关注针对MOOC平台的教学建设,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怎样通过MOOC优势,对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并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显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教师在课程实施、资源建设、教学实践和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对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试图加以探索、讨论、论证。选择A市XX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案例,文中主要根据实践问卷调研和访谈法,对中职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就在MOOC平台中实现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讨论;然后基于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制定教学框架,通过教学前期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以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照实验,论证并检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实际实施效果;最后对实践期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应当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留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场辅导,以及提升平台沟通环境和界面交互性等建议。综合而言,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通过深入分析MOOC与融合式教学理论,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论证线上MOOC平台与传统授课模式结合的融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第二,按照融合式教学理论的应用理念和指导思想,参照融合式教学已有设计模式和时间流程,详细论述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环节、教学设计环节及教学实践、评价环节的具体内容,并完成了融合式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以此搭建了中职教育的《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资源。第三,按照上述提出的融合式教学方案,以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形式展开融合式教学实践,随后根据所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访谈记录以及平台统计信息验证了本次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结合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教学体验和评价,综合得到,MOOC环境下实施的融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通过应用融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学习。在MOOC平台中,教师推送各类教学资源,学生在平台中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开展慕课讨论会进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更充分利用了线上资源的技术优势,通过明确简练的课程知识结构以及优质丰富的课外辅导工具,使得学生掌握各课程单元的核心技巧和关键知识点,进而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虽然慕课平台MOOC模式下的融合式教学凸显了很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当前学校为慕课平台配备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显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二是慕课资源的推送与筛选大多由教师一人负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今后有必要增加学生授权,使得他们都参与其中,自发、自主的寻求慕课资源进行共享和学习。三是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利用沟通渠道进行教学改进。同时继续优化基础技术手段,在平台交互和功能体验方面可进一步探索持续改进的地方。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融合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创新层面,选取了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调研学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情况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和实践评价的设计入手,论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过程,并根据实施新型教学模式后针对教师、学习者的评价和调查结果做出分析,论证了融合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若干建议为今后MOOC平台在中职院校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一定参考和建议。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CDIO理念下校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2 CDIO理念下校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2.1 基于CDIO教育理念设计课程教育目标
    2.2 严格控制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执行进度
    2.3 开放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
3 教学实践成果
4 结束语

(2)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发端奠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963—1982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的背景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逐步扩展与完善
        二、汇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确立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五、争取国际援助为学科发展提供硬件与资金支持
        六、开展学科治理体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七、积极开展计算机社会咨询服务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一流: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崛起(1983—1991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
        二、“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带领印度迈向信息时代的决心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的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实践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六、完善五级管理体制确保管理自治与学术自由
        七、实施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提升计划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知名: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稳步提升(1992 年—至今)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背景
        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
        二、印度领导人建立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及设施的现代化更新
        二、构建以探索学科核心领域为目标的传承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前沿领域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积极提升计算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
        六、实施旨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学术项目审查评估
        七、承担国家级计算机系统和程序研发项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取得的成效
        二、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的省思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
        二、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
        四、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一、学科发展后期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了学术自治权
        二、学科发展后期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
        三、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附录1 专有名词简称、全称及中译表
附录2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理工学院知名校友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节,忽略基础教学重要性
    (二)学生差异较大,没有重视学生差异性
    (三)教学与所需专业不对口,无法提高效果
    (四)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二、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问题的有效举措
    (一)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基础教学
    (二)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基础教学质量
    (四)重视同步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五)进行课外教学资源拓展,提高学生能力
    (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4)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中职学校
        1.3.2 混合式教学
        1.3.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设计导向职教理论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可行性分析
        2.2.1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2.2.2 信息技术的进步
        2.2.3 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2.2.4 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3.1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调查问卷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内容
    3.2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前期分析
        3.2.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3.2.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3.2.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3.2.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环境分析
    3.3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3.3.1 课前云课堂建构学习阶段
        3.3.2 课中项目教学阶段
        3.3.3 课后复习提升阶段
    3.4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3.4.1 云课堂前置评价
        3.4.2 过程性评价
        3.4.3 课程总结性评价
4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4.1 教学前期准备
        4.1.1 智慧职教平台资源准备
        4.1.2 教学设计准备
    4.2 教学过程实施
        4.2.1 智慧职教平台预习
        4.2.2 线下课堂项目教学
        4.2.3 云课堂复习
    4.3 教学评价
        4.3.1 学生线上学习成绩
        4.3.2 学生线下课堂成绩
        4.3.3 学生总评成绩
    4.4 教学实践总结
        4.4.1 教学实践调查
        4.4.2 教学效果分析
        4.4.3 教学存在问题与建议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之处
    5.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概述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调研分析
    (一)研究设计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
        3.问卷发放与收回
    (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学习现状
        1.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利用情况
        3.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用情况
        4.学生对办公能力的支持情况
        5.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了解情况
        6.学生对教学评价的看法
    (三)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
        1.教学内容方面
        2.教学目标方面
        3.教学方法方面
        4.教学评价方面
        5.其他方面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2.对培养现状的分析
三、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2.教师方面
        3.教学方面
    (二)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改革力度不足
        2.文秘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培训不到位
        3.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技能的意识不足
        4.网络资源具有双面性,文秘学生的信息素养较弱
四、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提升对策
    (一)深化《办公室自动化》教学改革,推进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1.将信息技术与文秘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渗透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降低讲授法比重,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3.进一步丰富多元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4.制定合理的文秘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对培养方案的认知度
    (二)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
    (三)多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开展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专题讲座,提升学生计算机技能自主学习意识
        2.开展文秘专业知识竞赛,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文秘计算机技能培养情况访谈提纲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现状
        1.2.2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1.2.3 已有研究的启示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混合式教学概述
    2.2 探究社区理论概述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
        2.3.2 联通主义
        2.3.3 掌握学习
第三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前期分析
    3.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适切性分析
        3.1.1 教学模式
        3.1.2 问题分析
        3.1.3 混合式教学应用的适切性
    3.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可行性分析
        3.2.1 课程分析
        3.2.2 学习者分析
    3.3 中职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3.3.1 问卷编制与发放
        3.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3 调查总结
第四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4.1 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的设计框架
        4.1.1 框架结构
        4.1.2 内部关系
        4.1.3 实施路径
    4.2 教学环境设计
    4.3 教学过程设计
        4.3.1 课前阶段
        4.3.2 课中阶段
        4.3.3 课后阶段
    4.4 教学评价设计
        4.4.1 评价工具
        4.4.2 评价方式
第五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5.1 迭代教学实践流程设计
    5.2 前期准备
    5.3 第一轮迭代:计算机基础知识与Word软件应用
        5.3.1 教学设计
        5.3.2 教学实施
        5.3.3 总结分析
    5.4 第二轮迭代:Excel软件应用与因特网应用
        5.4.1 教学设计
        5.4.2 教学实施
        5.4.3 总结分析
    5.5 第三轮迭代:多媒体基础与PPT软件应用
        5.5.1 教学设计
        5.5.2 教学实施
        5.5.3 总结分析
    5.6 实践总结
第六章 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6.1 学习参与度
    6.2 任务完成度
    6.3 学业成绩
    6.4 学生临场感水平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7)基于日常成绩的高校学生分类预测及画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教育数据挖掘
        1.2.2 用户画像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和方法
    2.1 数据挖掘概述
        2.1.1 数据挖掘概念
        2.1.2 数据挖掘流程
    2.2 数据预处理及特征选择
        2.2.1 数据预处理
        2.2.2 特征选择
    2.3 数据挖掘算法
        2.3.1 XGBoost模型
        2.3.2 随机森林模型
        2.3.3 逻辑回归模型
    2.4 用户画像
        2.4.1 用户画像概述
        2.4.2 用户画像构建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Stacking算法的学生分类模型
    3.1 数据获取及处理
        3.1.1 数据收集
        3.1.2 数据预处理
        3.1.3 特征选择
    3.2 Stacking分类算法
    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设计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构建学生的课程画像
    4.1 学生画像属性描述
        4.1.1 原有基础
        4.1.2 学习结果
        4.1.3 学习表现
    4.2 画像指标的确定
        4.2.1 入学水平
        4.2.2 模块掌握水平
        4.2.3 学习投入水平
    4.3 学生画像的建立
        4.3.1 标签确定
        4.3.2 画像表示
    4.4 学生画像的验证
        4.4.1 画像的准确性
        4.4.2 画像的有效性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移动学习的概述
        2.1.1 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其概念
        2.1.2 移动学习的模式
    2.2 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2.2.1 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及其概念
        2.2.2 混合式学习的模式
    2.3 相关研究综述
3 教学设计
    3.1 学习者分析
        3.1.1 艺术类大学生的定义
        3.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3.1.3 课前问卷调查
    3.2 教学内容分析
        3.2.1 当前研究现状
        3.2.2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
        3.2.3 课程教学内容
        3.2.4 课程教学目标
    3.3 整体教学设计
        3.3.1 教学准备阶段
        3.3.2 教学实施阶段
        3.3.3 教学反馈评价阶段
        3.3.4 课程考核标准制定
    3.4 教学案例设计
        3.4.1 案例一《网站建设的流程》
        3.4.2 案例二《在HTML中使用CSS的方法》
4 教学设计应用检验
    4.1 研究准备
        4.1.1 研究对象
        4.1.2 教学平台及教学工具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研究结果分析
        4.2.1 课堂派上教学资源情况和课前测试情况
        4.2.2 期末小组作业对比分析
        4.2.3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对课程改革的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移动学习的混合式学习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10)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OOC研究现状
        1.2.2 融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1.2.3 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MOOC
        2.1.2 融合式教学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教学设计理论
        2.2.3 情境学习理论
        2.2.4 掌握学习理论
3 MOOC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实施
    3.2 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3.2.1 学习者态度与兴趣分析
        3.2.2 学习活动过程与实践
    3.3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3.4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3.4.1 课程形式呆板保守,活力不足
        3.4.2 课程模式杂乱无章,条理不清
        3.4.3 课程主体势单力薄,关注度低
        3.4.4 日常课程任务居多,基本教学时间紧张
        3.4.5 中职学生基础薄,普遍兴趣不足
    3.5 MOOC融入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5.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5.2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3.5.3 助推教学模式变革
        3.5.4 线上、线下内容衔接
4 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
    4.1 设计理念与原则
        4.1.1 教学设计理念
        4.1.2 教学设计原则
    4.2 教学总体框架的设计
        4.2.1 课程目标设计
        4.2.2 课程总体框架设计
    4.3 融合式教学的前期准备与分析
        4.3.1 课程性质
        4.3.2 教学对象
        4.3.3 教学内容
        4.3.4 教学方法
    4.4 融合式教学的设计
        4.4.1 融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4.4.2 融合式教学环境设计
        4.4.3 融合式教学支持设计
        4.4.4 融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5 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实施与评价
    5.1 教学实践
        5.1.1 前期准备
        5.1.2 教学实践方案
        5.1.3 教学实践过程
        5.1.4 慕课课程和课堂呈现
    5.2 教学实践评价
        5.2.1 问卷分析
        5.2.2 访谈分析
        5.2.3 平台统计信息
        5.2.4 课程教学效果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融合式教学实施前教学现状调研问卷
附录2 融合式教学实施效果调研问卷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平台统计信息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CDIO理念下校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 杨贝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28)
  • [2]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D]. 姜雪. 河北大学, 2021(09)
  • [3]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 邴霞.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05)
  • [4]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D]. 张晓亮.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现状及提升对策[D]. 余诗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苏.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0)
  • [7]基于日常成绩的高校学生分类预测及画像构建研究[D]. 潘飞.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D]. 苗婧怡.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艺腾.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