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火灾成因研究及火灾管理系统应用

草原火灾成因研究及火灾管理系统应用

一、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苦育[1](2021)在《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对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开展予以高度重视,尽最大可能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在森林防灭火的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新时代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论文将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能力的新视角。论文在参考现有工作小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分析和总结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调研;与此同时还对L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管理人员和一线指挥人员进行了访谈,从而进一步了解了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困难。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精准地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发现,自成立以来,L市应急管理局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但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例如部门间的防灭火职责划分不清晰妨碍了应急处置效率的提高,不够健全的森林防灭火规章制度为后续管理埋下了隐患,森林防灭火救援队伍建设不到位和指挥决策机制的失效使目前L市的大应急管理体系无法起到“1+1>2”的积极效果。为此,论文在最后针对现有问题,从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出发,以科技力量为依托,提出了优化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提高L市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做出贡献。

张文文,闫想想,王秋华,龙腾腾,魏建珩,高仲亮[2](2021)在《澳大利亚草地火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尤其变暖明显,干旱天气常现,草地火频繁发生,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文中从草地火形成机制、火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草地火时空格局及规律、草地火监测预警及预测预报、草地火管理、草地火风险评估、引燃草地火的火源等方面来阐述澳大利亚草地火研究进展,总结草地火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草地火未来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能为我国草地火的预防与扑救提供参考,为我国及时调整现行草地火管理政策、改进草地火防控措施以及草地火生态、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贺海升[3](2019)在《不同管理模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影响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草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其面积占陆地生态系统总面积的46%。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而内蒙古草原的土壤严重退化已成为制约草原牧业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目前通过草原围封、控制放牧强度以及规划火烧管理等很多措施已成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针对土壤质量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设置的三种管理模式(放牧梯度、围封育草、火烧管理)长期固定样地为基地,测定四个土层(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土样的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微量元素(钠、铁、镁、钙、锰、硼、硅)、重金属元素(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RDA分析探讨相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仪器,分析GRSP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结构的变化,探讨GRSP在草原土壤中的贡献作用,同时通过重金属地积累指数(Igeo)、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以两种壤质量评价方法对不同管理模式样地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模拟草原管理场景分析来阐明草原土壤恢复应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及强度。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养分影响:不同草原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体现在放牧强度增加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显着下降(P<0.01),电导率与pH值显着升高(P<0.01)。低强度放牧(1.5只羊/公顷)使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P<0.05)。火烧处理使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使1040 cm 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P>0.05),与2年一次火烧相比,4年一次火烧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显着(P<0.05);围封处理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显着(P<0.05),但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没有显着变化(P>0.05)。围封33a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略低于围封13a样(P>0.05)。(2)土壤重金属与微量元素影响:不同草原管理模式对土壤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影响体现在放牧强度增加、围封年限变化均是导致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火烧频率改变对土壤营养元素影响不明显,但是是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三种管理模式样地土壤重金属的地积累指数Igeo<0,无污染,土壤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为无风险等级。(3)GRSP含量及其生态功能影响:不同草原管理模式对真菌蛋白含量及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强度放牧(1.5只羊/公顷)可使EE-GRSP、T-GRSP含量增加显着(P<0.05)。4年一次火烧显着提高了表层土壤(0-5 cm)EE-GRSP产生量和040 cm 土层T-GRSP的积累量。围封处理显着增加了 0-40 cm 土壤中的EE-GRSP产生量及0-5 cm T-GRSP的积累量。高强度放牧强度、2年一次火烧、围封33a样地的土壤中GRSP表面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简化、退化;放牧、火烧、围封并没有引起GRSP官能团种类的改变,但官能团含量有所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三种管理模式样地中土壤氮是影响GRSP产生与积累重要限制因子。在GRSP生态功能方面,4年一次火烧导致GRSP碳、氮截获能力提升,而长期围封造成碳、氮截获能力下降。(4)综合评价与管理场景分析:土壤质量评价采用显着性和主成分法这2种方法进行评价,两种方法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并达到显着相关(R2=0.5674~0.7722),但土壤质量主成分评价法排除人为干扰,更易于对土壤质量客观评价。模型管理场景分析结果显示:低强度放牧、长时间间隔火烧处理、短期围封措施有机结合更能有效的提高土壤养分、微量元素并控制重金属污染水平,建议采用3~4年一次火烧,围封低于30a,保持0~3只羊/公顷适度放牧强度下,可使土壤综合质量得到提升2.4倍以上。在锡林郭勒草原管理过程中不应采用单一的管理措施,将管理措施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弥补单一管理模式造成土壤养分降低及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保证草原土壤养分持续供应,从而达到实现提高草原生产力的目的。

陈旭[4](2018)在《论明朝边防军在长城外的“烧荒”》文中研究表明明朝边防军在长城外烧荒之策的创立时期是在永乐初年,主要做法是烧毁秋冬季节已经枯黄的马草,具有很重要的军事价值。此举约在正统年间已经由大同逐渐向包括宣府、宁夏等在内的军镇向整个北部边防线推广,成为"常例"。自俺答封贡前夕至明朝灭亡,明朝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在各边的烧荒举措,但确实在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陕西、甘肃等军镇实施,间有停止。在遏制游牧民族时,烧荒虽是妙计,但因故却常打折扣。烧荒之举虽然部分毁坏了北方的森林,但却并不会导致明代长城外草场的荒漠化。过度放牧、耕垦草地等行为导致地表被破坏,才是荒漠化的最大杀手。

高策[5](2016)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原火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原是地球表层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动植物保护、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从地球上形成草原生态系统,火就对其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草原火也因此成为草原生态系统发展、演替及消亡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它是危害农牧区公共安全、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世界各国努力克服的重大挑战。我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草地面积约3.9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1.9%,这其中有33%的区域为火灾易发区或频发区。而我国的人均草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64公顷/人)的一半,草地资源十分珍贵。草原火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多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草原火预警预测、风险管理、灾害管理、应急决策、火生态及火行为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上述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础,草原火时空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以及赤峰市四个盟市(文中简称为蒙东地区)作为研究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以及空间模式分析方法等,对研究区内的草原火时空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在草原火的时间分布方面,草原火发生次数的整体趋势在年际间存在一个显着的高发时段(1981—1987年)和一个显着的递减趋势时段(20002006年),还存在两个显着的平缓趋势时段(1988—1999年、2007—-2013年)。在年内,3、4、5、9、10月份是草原火发生频率较高的月份,这5个月草原火的发生次数分别占年发生次数的15%、27%、17%、14%和9%;春季和秋季是草原火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总发生次数的59%和30%。(2)在草原火的空间分布格局方面,呼伦贝尔市的草原火发生次数最多,而赤峰市的草原火发生次数最少。在研究区所辖的37个旗、县、区中,鄂伦春自治旗是发生草原火最频繁的地区。通过对研究区草原火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在小尺度下,整个研究区的草原火点分布格局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而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发现,不同年份、月份的草原火聚集程度均不相同,且聚集峰值点和草原火分布格局变化的临界值点也不尽相同。(3)在草原火的空间密度分布方面,年际间草原火发生的热点区域比较集中,主要是在研究区的北部呼伦贝尔地区,如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市等,除以上区域外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以及通辽市的扎鲁特旗也不同程度存在草原火的热点或次热点核心区。在年内春、秋两季热点区域的对比探测中,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与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的春、秋两季的火点发生密度值均较高,属于两季共同的热点区域。其他地区春秋两季草原火发生的热点地区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在呼伦贝尔境内,春季草原发生的热点区域集中在莫力达瓦达达斡尔族自治旗,而秋季草原火发生的热点区域发生了明显的北移,鄂伦春自治旗成为了草原火发生的热点地区。此外在春季,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东部也是草原火发生的一个热点区域,但到了秋季,该地区的草原火发生的分布密度却较低,而额尔古纳市南部与陈巴尔虎旗交界处的草原火发生的分布密度却较春季有比较大的变化,成为秋季草原火发生的一个热点地区。(4)在草原火发生的空间波动性方面,研究区内草原火点的空间质心位置总体上向西偏南的方向移动。1981年至2013年,年际质心位置移动趋势线的罗盘角约为216.29°,方向平均值为233.70°,该趋势线中心坐标约为120.80°E,48.32°N,向趋势线方向移动约34.23km。(5)在草原火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方面,道路、河流、居民点、耕地这四项地理要素对草原火的空间分布有着极其显着地负相关关系,距地理要素的距离越远,草原火点的数目就越少,草原火发生的频率就越低;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单位面积草原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两个方面来看,人类活动是造成草原火分布格局区域性差距的主要原因;温度、湿度、降雨、风速这四项气象因素对草原火的空间分布也有着一定相关关系,气象因素的变化会改变草原火发生的外界客观条件和草原植被自身的可燃性,从而影响草原火的发生及蔓延。

郭江[6](2015)在《森林防火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森林与火紧密联系,森林的存在,往往会受到火的影响。森林火灾的产生存在一定的规律,科学地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结合实情规划防火资源,进行森林火险预报、林火蔓延模拟分析和辅助决策,对灾害损失进行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的评价,可以有效地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危害。本平台综合利用北京市TM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图、2009年森林资源小班、火灾统计、行政区划、道路交通、河流水系等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北京市地理位置、气象、地形、土壤、河流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森林防火、生态学、统计学、森林资源调查评估和3S(Remote Sensing,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技术集成等理论及其交叉,采用VS2010开发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的C#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以及ArcGIS Engine 10.0嵌入式GIS组件工具库,搭建了一个基于GIS的森林防火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林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应用于一体,主要包括基本管理功能和应用服务功能两个功能模块。基本管理功能模块包括文件、图层编辑、数据统计、选择、地图基本操作和量算等功能,应用服务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查询、林火辅助决策、森林火险预报、林火蔓延模拟和林火损失评价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实现对北京市1986年到2006年森林火灾统计信息、森林资源小班信息和消防栓等基础消防设施位置等信息的查询;林火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实现对火点定位、离火点最近消防栓的查找和最优灭火路径分析;通过对林火相关因子进行空间信息的计算与分析,在小班层面上划分每日森林火险等级;当林火发生时,可在火点定位后,利用基于平面多个方向的森林小班林火蔓延模拟方法对林火行为进行蔓延模拟分析;当林火发生后,可利用一种角规法进行森林火烧迹地的林木损失评价。森林防火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森林防火人员提供了清晰、优化和直观的防火信息和辅助决策支持,提升了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杜嘉林[7](2014)在《基于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研究》文中认为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突变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区域变化要素。林火灾变是指林火变化异常和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变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频繁的森林火灾已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沉重压力和威胁,因此防御森林火灾的发生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森林火灾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使得人们难以预料和应付它的到来,但通过预测指标分析,实现适时预报,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已是有效防御和减轻森林火灾危害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以区域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状况与时间序列相关关系的研究,在对林火时间序列与森林生态的危害特点规律、森林资源空间结构的影响、森林虫害发生机制和林火应用技术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森林火灾的面积、死亡率、空间结构、更新及虫害发生与林火燃烧的时间段密切相关的观点,进而对森林火灾的变异与时间序列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林区林火发生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林火发生时间尺度、林火强度、过火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的调查、试验,并与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林火时间序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关键生态因子,为森林恢复、森林防火及林火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1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害面积变化以黑龙江省近十年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为基础,通过日均数据挖掘处理,通过林火时间序列分析面积变化,对比其林火灾变时段和危害程度。灾害面积日均变化分析,其灾变控制的探讨;生理性伤亡的趋势分析,控制伤亡率的探讨;森林结构变化幅度阀值,预防控制工程建设;虫害发生程度,预防的方法探讨;植被更新程度,辅助机制的探讨。根据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原理,日均火灾面积发生接近突变临界值估计,对灾变时间进行预测,达到灾变趋势控制的目的。2林火时间序列的烧伤烧死状况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调查灌木致伤、致死率,树木致伤、致死率等,比较林火烈度灾变阀值与林火发生时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相同林火强度下,时间点不同伤亡不同,因此有效利用林火的生态特性,提高林火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降低低强度林火对林木的伤亡率,对生态防火具有现实意义。3林火时间序列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程度,具体分析林火时间序列对森林演替趋势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低强度林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有限,仅限于土壤表层,3a后基本上恢复。因此,如何应用林火特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低强度林火对森林具有一定的积极保护作用。4林火时间序列的虫害相关性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样地内每木统计有虫株率,另外随机抽取5株作为标准木,调查害虫种类,分布、虫口密度等。昆虫的种群数量常用单位空间(面积、体积、植株等)上昆虫的平均密度(如头/m或头/株等)及相对密度(即在取样单位的总数中,出现该种昆虫的取样单位的百分比,如有虫株率等)来表示。不同时间的林火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不同,需要借鉴植物生理的差异,在适当时间段用火切断虫害的生物链,可以显着提高控制效率。国内外研究表明,计划火烧有助于防止虫害的发生。我们仅对火烧与虫害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还只是对现有情况进行定量的观测试验,对现象进行检验性研究,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并对导致此现象的机理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林火机理研究。5林火时间序列的更新变化影响在过火区域按时间序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小样地平行设置20块。通过对地表可燃物燃烧状况,具体分析林火时间序列对促进更新的作用程度。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在低强度林火迹地的条件下,天然更新的兴安落叶松呈均匀分布,单位面积株数高于未烧地,特别在表士裸露、无杂草灌木、土壤湿润的地方,更新频度增加。适当采用计划用火促进天然更新,既节省了一定的造林费用,又诱导了混交林的形成,相对增加了林分稳定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本文以林火时间序列为切入点,探讨了林火对森林火灾面积的影响、林火对森林结构的影响、林火对虫害的影响。考虑到森林火灾发生的环境复杂、环境变化快、影响因素多且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为实现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分析方法,在对林火的灾变点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动态适应性变数防火指标体系框架思想,探讨了指标体系的生成和动态评价的途径,是以适应不同防火时段、林火管理需求。

高瑜[8](2013)在《基于SuperMap GIS的林火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上给人类创造了无穷价值。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给森林防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也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世界各国把森林防火工作一直作为重要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效。随着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基于GIS的森林防火技术也日趋成熟,并与RS (Remote Sensing)和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结合形成3S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森林防火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森林防火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地湖南省林区防火特点及森林火灾分布情况。本文在林火管理系统中主要探讨了林火预测和林火扑救辅助决策的技术手段,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影响林火预测的因素,从不变、可预测、不可预测的角度对林火因子进行分类。设计了基于林火天气指数系统理论的林火预测算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林火预测预报算法。(2)研究了林火蔓延模型及Dijkstra算法在林火扑救路径选择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Super Map GIS的改进Dijkstra林火扑救的决策策略,仿真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3)从林火监测、林火预测、林火扑救辅助决策三个方面论述了专家系统与森林防火3S技术的结合点,在理论上分析探讨了其可行性。(4)结合现有的森林防火系统,根据系统的应用和功能需求,设计了主要模块,并构建系统框架。

张树昌,任利娥[9](2012)在《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1生成原因草地火是燃烧产生的现象,亦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生态意义上的火烧称为野火。草地火灾包括草原、山地林区和一切植被的火灾,主要由于雷击、闪电、滚石磨擦和长期气候干旱等原因而发生的自然火源,而人为因素也是我国发生草地火灾的主

常春媛[10](2012)在《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和履带式风力灭火机研究》文中指出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系统中自由蔓延的,受气候、可燃物、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森林中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致使林火的燃烧过程复杂而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由于森林火灾的原型重复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计算机仿真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就更有意义。林火扑救仿真是对已经存在或者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森林火灾中,火的蔓延及扑火队伍在火场上扑火过程的预测或再现,是对扑火人员在指挥人员的命令下操作扑火装备完成扑火过程的仿真。仿真后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为科学的火场决策指挥提供可靠依据。林火扑救过程的模拟和仿真,具有提高灭火指挥员的灭火训练组织能力、培养指挥员的战术思想和战术意识,研究灭火战法,论证新式灭火机具的性能等一系列用途。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是目前最新的复杂性科学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适应性主体”构成的。主体在与其它主体的交互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要求。本文将林火的蔓延以及林火的扑救作为复杂适应系统,致力于建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系统,实现林火蔓延、扑火主体的扑火行动以及扑火指挥的决策分析等功能的模拟。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森林火灾的性质和扑火活动的特点为依据,分析了林火的蔓延和扑救活动的复杂性,提出了林火扑救系统作为复杂适应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以此作为构建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的理论基础。基于多主体技术,以不同层次的具有适应性的主体为基本单位,通过描述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层次主体间的信息传递和作用机制,建立了林火扑救模型的整体框架,将林火扑救系统的主体划分为火主体,扑火主体和指挥主体。通过火主体模型模拟林火的蔓延,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林火蔓延理想模型,又以王正非的林火蔓延模型作为数学模型基础建立了基于CAS理论的林火蔓延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用于生成指导火主体蔓延行为规则的算法,实现火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又分别建立了指挥主体模型和扑火主体模型,通过对两类主体的属性和行为的定义,模拟扑火主体的性能和活动。在仿真平台Repast S上开发完整的仿真程序。设计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环境、主体类、行为类、可视化和数据统计。分别建立林火环境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投影——网格关系投影、网络关系投影以及地理投影,建立各主体类的父类SimpleAgent,详细设计各主体类的属性和行为,建立仿真模型的初始化类,并运行模型。建立环境和主体的可视化、主体的数据集和图表,及配置、运行仿真。并用该系统完成了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部分地区作为仿真区域的林火蔓延和扑救仿真试验。为提高扑火主体的性能,设计和研制一种新型的具有自走能力的履带式风力灭火机。设计了组成该履带式风力灭火机的各个部件,包括履带式自走装置、风机、固定架、风筒和把手。建立了各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试制样机,进行行走和灭火实验。

二、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核心概念
        1.2.2 理论基础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案例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现状
    2.1 L市概况
        2.1.1 森林资源丰富
        2.1.2 碳汇造林建设面积大
    2.2 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步入正轨
        2.2.1 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完成
        2.2.2 森林防灭火应急物资储备初具规模
第3章 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各镇(乡)部门森林防灭火职责不清晰
        3.1.2 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作战能力不强
        3.1.3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与救援紊乱
        3.1.4 森林火灾责任追究难度大
        3.1.5 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技术力量薄弱
    3.2 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不科学
        3.2.2 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大
        3.2.3 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不健全
        3.2.4 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3.2.5 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科技投入不足
第4章 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4.1.1 推进镇(乡)一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
        4.1.2 厘清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各部门职能配置
    4.2 强化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4.2.1 加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精神和物质保障
        4.2.2 加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干部管理
    4.3 制定并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4.4 完善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规章制度
        4.4.1 完善《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4.4.2 完善农户野外用火政策
    4.5 加大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科技投入
        4.5.1 改进森林火险监测预警技术
        4.5.2 构建三维实景模型和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数据共享平台
        4.5.3 优化森林火灾救援应急通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附件一 L 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工作调查问卷
附件二 L 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访谈提纲

(3)不同管理模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影响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草原生态系统生态地位
    1.2 内蒙古草原概述及现状
    1.3 草原不同管理措施研究现状
        1.3.1 草原放牧强度研究现状
        1.3.2 草原火烧管理研究现状
        1.3.3 草原围封育草研究现状
    1.4 草原土壤研究的重要意义
        1.4.1 草原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1.4.2 草原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
    1.5 AM真菌及GRSP生态功能概述
        1.5.1 AM生态功能概述
        1.5.2 GRSP生态功能概述
    1.6 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及技术路线
    1.7 论文创新点
2 研究地点概况与实验设计
    2.1 引言
    2.2 研究地点概况
    2.3 实验样地设计
        2.3.1 放牧样地设置及土壤采集
        2.3.2 火烧管理样地设置及土壤采集
        2.3.3 围封样地设置及土壤采集
    2.4 实验方法
        2.4.1 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量元素及土壤重金属测定
        2.4.2 GRSP含量及结构特性测定
        2.4.3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计算
        2.4.4 土壤综合评价方法
        2.4.5 草原管理土壤质量模型建立及场景设定方法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微量元素及GRSP的影响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放牧强度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3.2.3 放牧强度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3.2.4 放牧强度样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3.2.5 放牧强度对土壤GRSP含量的影响
        3.2.6 放牧强度对土壤GRSP结构组成的影响
        3.2.7 放牧强度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火烧管理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微量元素与GRSP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火烧频率对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4.2.2 火烧频率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4.2.3 火烧频率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4.2.4 火烧管理样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4.2.5 火烧频率对土壤GRSP含量的影响
        4.2.6 火烧频率对土壤GRSP结构组成的影响
        4.2.7 火烧频率与土壤因子相互关系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围封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微量元素及GRSP的影响
    5.1 引言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围封育草对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5.2.2 围封育草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5.2.3 围封育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5.2.4 围封育草样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5.2.5 围封育草对土壤GRSP含量的影响
        5.2.6 围封育草对土壤GRSP结构组成的影响
        5.2.7 围封年限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GRSP生态功能及受管理措施的影响分析
    6.1 引言
    6.2 不同管理模式下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对养分固持能力的影响
        6.2.1 GRSP与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相关性
        6.2.2 GRSP对土壤养分固持功能贡献分析
    6.3 不同管理模式下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对微量元素稳定供应的影响
        6.3.1 GRSP与土壤微量元素相关性
        6.3.2 GRSP对土壤微量元素固持贡献分析
    6.4 不同管理模式下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对重金属螯合功能的影响
        6.4.1 GRSP与土壤重金属元素相关性
        6.4.2 GRSP对土壤重金属固持功能贡献分析
    6.5 草原土壤盐碱度对GRSP功能的影响
        6.5.1 草原土壤盐碱度对GRSP碳、氮截获功能的影响
        6.5.2 草原土壤盐碱度对GRSP微量元素固持功能的影响
        6.5.3 草原土壤盐碱度对GRSP重金属元素固持功能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不同管理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及数学建模
    7.1 引言
    7.2 土壤养分质量评价
        7.2.1 土壤养分主成分因子筛选
        7.2.2 土壤养分质量显着性赋值法评价
        7.2.3 土壤养分质量主成分法评价
        7.2.4 土壤养分质量显着性赋值法与主成分法相关性检验
        7.2.5 土壤养分质量增长率模型建立
    7.3 土壤微量元素质量评价
        7.3.1 土壤微量元素主成分因子筛选
        7.3.2 土壤微量元素质量显着性赋值法评价
        7.3.3 土壤微量元素质量主成分法评价
        7.3.4 土壤微量元素质量显着性赋值法与主成分法相关性检验
        7.3.5 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增长率模型建立
    7.4 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评价
        7.4.1 土壤重金属元素主成分因子筛选
        7.4.2 土壤重金属元素显着性赋值法评价
        7.4.3 土壤重金属元素主成分法评价
        7.4.4 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显着性赋值法与主成分法相关性检验
        7.4.5 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增长率模型建立
    7.5 土壤综合质量评价建模
        7.5.1 土壤综合质量显着性赋值法评价
        7.5.2 土壤综合质量主成分法评价
        7.5.3 土壤综合质量显着性赋值法与主成分法相关性检验
        7.5.4 土壤综合质量增长率模型建立
    7.6 本章小结
8 草原土壤质量管理的模型场景分析
    8.1 引言
    8.2 不同草原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质量场景分析
        8.2.1 放牧强度场景土壤养分质量分析
        8.2.2 火烧管理场景土壤养分质量分析
        8.2.3 围封育草场景土壤养分质量分析
    8.3 不同草原管理模式下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场景分析
        8.3.1 放牧强度场景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析
        8.3.2 火烧管理场景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析
        8.3.3 围封育草场景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析
    8.4 不同草原管理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场景分析
        8.4.1 放牧强度场景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析
        8.4.2 火烧管理场景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析
        8.4.3 围封育草场景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析
    8.5 不同草原管理模式下土壤综合质量场景分析
        8.5.1 放牧强度场景土壤综合质量分析
        8.5.2 火烧管理场景土壤综合质量分析
        8.5.3 围封育草场景土壤综合质量分析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4)论明朝边防军在长城外的“烧荒”(论文提纲范文)

(5)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原火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草原森林火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1.2 草原火时空规律的研究综述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环境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人文环境概况
    2.2 研究区火事件概况
第三章 数据及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3.1.1 草原火点数据
        3.1.2 火烧迹地数据
        3.1.3 气象数据
        3.1.4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3.1.5 基础地理要素数据
    3.2 研究方法
        3.2.1 统计分析方法
        3.2.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3.2.3 空间模式分析方法
第四章 草原火时空分布规律
    4.1 草原火时间分布规律
        4.1.1 草原火发生的年际变化
        4.1.2 草原火发生的月份和季节变化
    4.2 草原火空间分布规律
        4.2.1 草原火发生的区域特征
        4.2.2 草原火空间分布模式
        4.2.3 草原火空间波动状况
第五章 草原火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地理要素对草原火分布格局的影响分析
        5.1.1 道路对草原火分布的影响分析
        5.1.2 河流对草原火分布的影响分析
        5.1.3 耕地对草原火分布的影响分析
        5.1.4 居民点对草原火分布的影响分析
    5.2 人为活动对草原火分布格局的影响分析
    5.3 气象因素对草原火分布格局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森林防火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平台分析与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1.1 基本管理功能需求
        2.1.1.2 应用服务功能需求
        2.1.2 性能需求
        2.1.3 行需求
    2.2 设计原则
    2.3 总体设计
        2.3.1 平台架构
        2.3.2 开发环境
    2.4 结构设计
    2.5 界面设计
        2.5.1 平台登录界面设计
        2.5.2 平台登录进度界面设计
        2.5.3 平台主界面设计
    2.6 数据库设计
        2.6.1 数据概况
        2.6.1.1 北京市TM数据
        2.6.1.2 北京市DEM数据
        2.6.1.3 北京市森林小班数据
        2.6.1.4 其他数据
        2.6.2 数据库设计
        2.6.2.1 SQL Server数据库的设计
        2.6.2.2 ArcSDE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2.7 功能设计
        2.7.1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
        2.7.2 应用服务功能模块
        2.7.2.1 信息查询功能
        2.7.2.2 林火辅助决策功能
        2.7.2.3 森林火险预报功能
        2.7.2.4 林火蔓延模拟功能
        2.7.2.5 林木损失评价功能
3 平台功能实现方法
    3.1 火点定位
        3.1.1 遥感定位
        3.1.2 坐标定位
        3.1.3 了望台定位
    3.2 离火点最近消防栓查找
    3.3 最优灭火路径分析
    3.4 森林火险预报
    3.5 林火蔓延模拟
    3.6 林木损失评价
4 平台实现
    4.1 基本管理功能
    4.2 信息查询功能
    4.3 林火辅助决策功能
    4.4 森林火险预报功能
    4.5 林火蔓延模拟功能
    4.6 林木损失评价功能
    4.7 平台测试
        4.7.1 测试目的
        4.7.2 测试环境
        4.7.3 测试方法
        4.7.4 测试项目
        4.7.4.1 平台安装与卸载
        4.7.4.2 平台功能测试
        4.7.4.3 用户界面测试
        4.7.4.4 中文符合性测试
        4.7.4.5 病毒检查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7)基于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森林火灾及研究现状
        1.1.1 国外森林火灾的研究现状
        1.1.2 国内森林火灾的研究现状
        1.1.3 世界森林防火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1.1.4 森林火灾的主要类型及防御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内容与目标
        1.2.2 关键技术与难点
        1.2.3 方法与技术路线
        1.2.4 技术路线
    1.3 研究区选择
        1.3.1 地区概况
        1.3.2 起火原因
        1.3.3 空间分布
        1.3.4 年际变化
    1.4 本章小结
2 林火时间序列
    2.1 时间序列分析法
        2.1.1 基本概念
        2.1.2 平滑法
        2.1.3 单指数平滑法
        2.1.4 线性指数平滑法
    2.2 林火时间
        2.2.1 林火初期
        2.2.2 林火中期
        2.2.3 林火末期
    2.3 林火突变及其研究进展
        2.3.1 林火突变的理论基础及现象
        2.3.2 林火突变的定义及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林火时间序列火灾面积的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几个相关概念
        3.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 分析方法
        3.2.1 趋势分析法
        3.2.2 Cramer法
        3.2.3 小波分析
    3.3 日火灾面积结果与分析
        3.3.1 日火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3.3.2 日火灾面积变化小波分析
        3.3.3 日火灾面积变化Cramer分析
    3.4 结论与探讨
    3.5 本章小结
4 林火时间序列林木伤亡率的分析
    4.1 研究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方法
        4.2.2 概率统计方法
        4.2.3 Kendall分析
        4.2.4 小波分析
        4.2.5 小波方差
    4.3 林火伤亡率结果与分析
        4.3.1 林火伤亡的相关分析
        4.3.2 林火时间与伤亡的相关分析
        4.3.3 灾变临界点的确定
        4.3.4 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4.3.5 周期变化特征分析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林火时间序列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地区概况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5.2.2 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林火时间序列虫害相关性的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样地的选取
        6.1.2 数据调查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过火林地与对照样地的虫害发生情况
        6.2.2 不同林分火烧后虫害发生种类
        6.2.3 影响森林虫害发生的因子分析
        6.2.4 林火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的关系
        6.2.5 林火发生时间与虫害发生数量的关系
    6.3 本章小结
7 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更新的影响
    7.1 研究地区概况
    7.2 研究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森林类型的天然更新状况
        7.3.2 更新状况年均增值分析
        7.3.3 不同林型更新状况比较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SuperMap GIS的林火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念
    1.3 国内外林火研究现状
        1.3.1 国外林火研究现状
        1.3.2 国内林火研究现状
2 研究地—湖南省概况
    2.1 地理、气候、自然资源
    2.2 森林火灾分布
    2.3 本章小结
3 森林火灾管理系统
    3.1 林火监测
        3.1.1 地面巡护
        3.1.2 了望台观测
        3.1.3 航空巡护
        3.1.4 卫星林火监测
        3.1.5 红外监测(传感网络预警监测)
        3.1.6 远程视频监测
    3.2 林火预测预报
        3.2.1 林火因子
        3.2.2 林火预测算法
        3.2.3 SuperMap GIS平台调用Matlab的实现
        3.2.4 结果分析
    3.3 林火扑救
        3.3.1 林火蔓延
        3.3.2 扑火路径的选择
        3.3.3 改进Dijkstra算法
        3.3.4 基于SuperMap GIS的改进Dijkstra算法
    3.4 专家系统在林火管理的应用
        3.4.1 3S技术的集成与专家系统
        3.4.2 林火监测(RS、ES、GIS)
        3.4.3 林火预测与模拟
        3.4.4 扑火智能指挥系统(‘3S’、ES)
    3.5 本章小结
4 SuperMap GIS下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需求分析
        4.1.2 功能需求及模块设计
    4.2 系统的功能结构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成原因
2 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0)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和履带式风力灭火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English Catalog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森林扑火的相关研究
        1.2.1 林火蔓延模型及其模拟的研究进展
        1.2.2 林火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1.2.3 扑火装备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CAS论的林火扑救仿真研究基础
    2.1 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的特征分析
        2.1.1 林火及林火特征
        2.1.2 林火扑救的方法与战术
        2.1.3 复杂适应系统及其特性
        2.1.4 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的复杂性特征
    2.2 林火蔓延模型
    2.3 基于CAS论的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的建模方法
        2.3.1 主体的概念及特征
        2.3.2 多主体建模方法
        2.3.3 复杂适应系统的适应性研究方法
    2.4 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的仿真平台功能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模型
    3.1 模型整体框架
    3.2 林火蔓延仿真模型
        3.2.1 理想模型
        3.2.2 基于CAS论的林火蔓延仿真模型
    3.3 林火扑救仿真模型
        3.3.1 指挥主体模型
        3.3.2 扑火主体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Repast的林火扑救仿真系统研究
    4.1 系统构建
        4.1.1 Repast仿真平台介绍
        4.1.2 林火扑救仿真系统构建
    4.2 林火环境
        4.2.1 林火环境的建立及参数定义
        4.2.2 投影的定义
    4.3 主体类的设计
        4.3.1 父类SimpleAgent
        4.3.2 可燃物主体FuelAgent
        4.3.3 火主体FireAgent
        4.3.4 指挥主体CommanderAgent
        4.3.5 扑火主体FighterAgent
        4.3.6 模型初始化类
    4.4 仿真系统可视化的实现
    4.5 建立数据集和图表
        4.5.1 数据集
        4.5.2 显示数据集的图表
    4.6 仿真及实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系统应用试验
    5.1 系统功能
    5.2 应用试验
        5.2.1 试验区域概况
        5.2.2 地形和可燃物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5.2.3 仿真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履带式风力灭火机设计
    6.1 履带式风力灭火机的结构设计
    6.2 履带式风力灭火机的部件设计
        6.2.1 履带式行走部件
        6.2.2 灭火风筒
        6.2.3 灭火风机
        6.2.4 动力传动系统
        6.2.5 风机固定架和把手
    6.3 履带式风力灭火机样机试制与实验
        6.3.1 样机试制
        6.3.2 行走和灭火实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L市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苦育.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12)
  • [2]澳大利亚草地火研究进展[J]. 张文文,闫想想,王秋华,龙腾腾,魏建珩,高仲亮. 世界林业研究, 2021(01)
  • [3]不同管理模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 贺海升. 东北林业大学, 2019
  • [4]论明朝边防军在长城外的“烧荒”[J]. 陈旭.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5]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原火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 高策.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6]森林防火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郭江. 北京林业大学, 2015(07)
  • [7]基于林火时间序列的灾变研究[D]. 杜嘉林.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8]基于SuperMap GIS的林火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 高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S1)
  • [9]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张树昌,任利娥. 养殖技术顾问, 2012(09)
  • [10]基于CAS理论的林火扑救仿真和履带式风力灭火机研究[D]. 常春媛. 东北林业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草原火灾成因研究及火灾管理系统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