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造林技术研究

秋季造林技术研究

一、秋季造林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媛姣[1](2020)在《不同施肥方式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东北天然林中重要优势树种,可用于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等生态保护方面。其叶、果实、枝干等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蒙古栎容器苗施肥技术,对于改善幼苗品质,提升移栽造林成活率,培育优质蒙古栎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蒙古栎当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施肥时间(春季、秋季)、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方式方面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生理及养分含量等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日后蒙古栎容器苗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施肥(A)处理中,苗高、地径及增长量、生物量均随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在A1(低肥量)处理(N:56 mg/株、P:24 mg/株、K:48 mg/株)达最大值,且苗木质量指数最大(9.83)。春季施肥(S)处理中,苗高、地径及增长量、生物量最大值均在S3(高肥量)处理(N:112 mg/株、P:48 mg/株、K:96 mg/株),苗木质量指数最大(8.01)。在低肥量下,秋季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显着高于春季施肥处理。秋季施肥各处理中的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均高于CK和春季施肥处理。2.秋季施肥处理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最大值在A3(高肥量)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株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均在A2(中肥量)处理(N:84 mg/株、P:36 mg/株、K:72 mg/株)。春季施肥处理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苗木整株淀粉及NSC含量最大值均在S3(高肥量)处理。全株最大的可溶性糖含量在S2(中肥量)处理。相同施肥量下,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苗木整株的淀粉、NSC含量均为秋季施肥处理大于春季施肥处理,春季施肥仅在高肥量下整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秋季施肥处理。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苗木整株全N、全P和全K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秋季施肥处理下,蒙古栎整株全N浓度和含量分别在A2、A1处理达到最大。整株全P和全K的浓度与含量最大值均在A2处理。春季施肥处理下,S2处理的苗木整株全N、全P和全K的浓度与含量均最高。对比相同施肥量,秋季施肥处理的苗木整株全N和全P的浓度与含量均高于春季施肥处理,在低肥量下差异显着。而整株全K浓度在低肥量下为春季施肥处理较高,整株全K含量均为秋季施肥处理大于春季施肥处理。在高肥量下,秋季施肥处理的整株K浓度与含量大于春季施肥处理,且差异显着。4.指数施肥试验设置6个不同N素处理,分别为CK(0 mg/株)、E1(25 mg/株)、E2(75 mg/株)、E3(125 mg/株)、E4(175 mg/株)和E5(225 mg/株)。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蒙古栎容器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养分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E3处理,苗高、地径、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各组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NS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地下生物量、各组织淀粉含量均在E2处理最大;以上指标均高于未施肥处理。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在9月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变化而减少,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在9月最小。适宜的施N肥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叶、茎、根及整株的全氮含量、茎、根与整株的全磷和全钾含量最大值均在E3处理,叶中的全磷和全钾含量最大值在E2处理。各养分含量均显着高于CK。综上,从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污染浪费,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秋季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促进作用大于春季施肥处理,在秋季每株施用氮、磷、钾分别为56 mg、24 mg、48 mg时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发育最有利,能够显着促进苗木生长和养分积累。指数施肥施氮量范围在75 mg/株~125 mg/株,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促进效果显着,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高。

杨凝[2](2020)在《大清河上游山区典型小流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及造林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雄安新区位于大清河流域的要地,目前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覆盖率低、林分结构不合理且质量低,水源涵养功能差;林木耗水量过大导致下游生产生活区缺水,生态环境恶化,上下游用水矛盾尖锐。因此,分析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造林技术体系,对全面推进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大清河上游山区典型小流域大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现状评价,在建设生态输水型小流域的背景下,提出水源涵养林造林典型设计,由此得出:(1)从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原则、树种选择及搭配、营林模式及造林技术措施和造林密度研究四个方面总结出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造林技术体系。(2)大兰小流域主要林分水源涵养能力大小顺序为刺槐×杨树混交林>杨树纯林>刺槐纯林>油松纯林>荆条灌丛>荒地>三裂绣线菊灌丛。杨树的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最好,刺槐×杨树混交林的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最好。(3)在现状水源涵养林功能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立地类型,对大兰小流域15个立地类型进行了造林典型设计,最终确定该小流域应营造针阔混交林、针灌混交林为主,提出了5种配置模式,分别为封山育林模式、侧柏+荆条混交模式、侧柏+山杏混交模式、侧柏+刺槐混交模式及油松+刺槐混交模式,以期为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依据。

王忠英,陈兴振[3](2019)在《干旱山区不同季节低成本造林绿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在不同季节、用不同苗木造林试验,探索干旱山区低成本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

董鑫[4](2019)在《辽西地区困难立地钻孔覆膜造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容器杯油松苗为材料设计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其造林成活率的造林时间、立地条件、浇水频率、是否覆膜等影响因子进行多种组合的试验研究,用极差分析方法筛选出一套科学完善的造林配套技术,并与常规造林的成活率、林木增长量和造林成本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春、雨、秋3季最佳造林条件分别是A1B1C3D3、A1B1C2D2、A2B1C3D3;3个组合的造林成活率与常规造林相较,分别提高了31.6%、28.6%和27.1%;春季造林中,苗高、地径增长量和侧根数差异显着,主根增长量差异不显着;雨季造林中,苗高、地径和主根增长量均不显着,侧根数差异显着;秋季造林中,苗高、地径增长量和侧根数差异显着,而主根增长量差异不显着;与常规造林相较,应用钻孔覆膜造林成本较低。

马玉芳[5](2018)在《古浪县北部沙区花棒植苗造林及人工更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在古浪县腾格里沙漠春、秋两季造林中,采用不同花棒人工植苗造林技术,统计不同造林技术下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将6年生花棒固沙林在不同时间留不同高度进行平茬复壮,平茬后统计生长量的两项试验。分析研究得出:春季采用"落水栽植"和"泥浆蘸根"造林技术可提高花棒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而更切合古浪实际的造林技术为"泥浆蘸根"技术;花棒在11月中旬平茬后复壮生长量都大于3月中旬平茬复壮后的生长量,且平茬高度为10cm时,单枝萌发新枝数、最粗萌条地面直径、萌条长度、最大冠幅4项复壮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平茬高度。

黄建红[6](2018)在《川南地区引种降香黄檀造林试验初报》文中认为为研究降香黄檀不同种苗类型及不同季节造林与林分生长关系,对宜宾地区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扦插苗造林的林分在幼林期生长速度要快于实生苗造林林分,扦插苗造林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的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春季造林(97.87%)的效果明显好于秋季造林(94.33%);实生苗木在春季或秋季造林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生长影响不显着。

郝书林[7](2018)在《塞罕坝林区造林技术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苗木保存率的影响》文中认为该文针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5万hm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以林地基本土壤水肥特征为基础,从整地、造林季节、苗木质量、栽植深度及栽前苗木处理等5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苗木保存率的技术措施,优化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进行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缓解土壤酸化和促进营养归还,造林季节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壮苗在高度上应大于30cm,造林时埋土深度至原土印时效果最佳,造林苗木使用ABT生根粉50mg/kg溶液药剂浸根,对造林保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显着效果。

王池宇[8](2018)在《基于隔盐新材料的柴达木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的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盆地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有耕作、灌溉制度下,盆地约一半农田将面临盐渍化的风险,且这种盐渍化高风险的农田占了现有耕地的44.92%。因此,开展柴达木盆地盐渍化土地的治理研究十分必要。盐碱地造林作为一种长期、有效、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改良措施,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从而改良盐渍化土壤,并取得一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盐碱地土壤十分瘠薄,气候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一般较大。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盐碱地的造林技术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柴达木尕海镇盐碱地造林新技术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筛选了其造林的隔盐阻盐材料,后通过大田盐碱地造林试验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柴达木盐碱地的造林技术模式。模式中的整地方式为液体地膜和农用地膜两种隔盐阻盐材料按照不同位置(下层隔盐、上层阻盐、上下组合)布设于青杨植树穴,通过大田造林试验确定其盐碱地造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模拟地下水位100cm 土壤盐分运移试验得出,表层覆沙3cm未能有效阻断毛管水上行,覆农用地膜、覆液体地膜、覆沙6cm可有效抑制盐分上行,试验第50d只有微量盐分到达60cm 土层,盐分运移基本是水分梯度和盐分梯度扩散的结果。结合大田实际情况后选用液体地膜、农用地膜两种材料用于田间造林试验。(2)针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提出一种基于工程洗盐、布设隔盐阻盐材料、种植耐盐乔灌以及当地适生树种的柴达木盐碱地造林技术模式。(3)各隔盐阻盐处理均可显着降低0-60cm树穴深度的土壤全盐量。在布设位置选择上以上下均布设隔盐阻盐材料效果最为显着,全盐含量低于1.5g/Kg。下层布设效果优于上层布设。在材料选择上,上层阻盐措施优选农用地膜,下层隔盐措施优选液体地膜,上下组合措施优选液体地膜。(4)各隔盐阻盐处理均可显着增加20-60cm树穴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在布设位置选择上以上下均布设隔盐阻盐材料效果最为显着,上层布设效果优于下层布设。两种材料增加土壤水分能力相当。(5)各隔盐阻盐处理均可显着降低0-60cm树穴深度的土壤PH值。在布设位置选择上以上下均布设隔盐阻盐材料效果最为显着。在材料选择上,上层阻盐措施优选农用地膜,下层隔盐措施优选液体地膜,上下组合措施优选液体地膜。(6)对盐分较为敏感的青杨经过工程洗盐、运用隔盐阻盐材料整地处理后的造林成活率高于常规造林模式下耐盐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在植树穴布设液体地膜和农用地膜有利于造林苗木的成活,液体地膜(下)、液体地膜(上)、液体地膜(上+下)各措施成活率分别为对照的3.5倍、2.75倍、3.85倍;农用地膜(上)、农用地膜(下)、农用地膜(上+下)各措施成活率分别为对照的3.25倍、2.25倍、3.5倍。通过大田试验,确定液体地膜和农用地膜均能起到良好的隔盐阻盐效果;液体地膜适用于规模化工程造林,施用简捷快速;普通农用地膜适用于小规模造林,经济便利;无工程洗盐条件地区,可采用种植耐盐植物,在充分灌溉压盐条件下植树穴表层覆膜,并覆土压盖,也可覆沙3cm以上便能起到良好的隔盐阻盐效果。

黄永辉[9](2017)在《对我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北方地区秋季降雨量少于南方地区,且较南方空气干燥。在秋季,进行植苗造林活动,也有一定的环境优势,比如土壤墒情好,含水量较高,利于苗木根系的快速生长,也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王文舒,马扎雅泰,张鹏飞,刘宏义,武志博[10](2017)在《阿拉善地区梭梭秋季造林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在阿拉善左旗境内选取5个试验区,观测不同时期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新梢生长长度、地径大小、冠幅大小及苗木成活率。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内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的表现规律较一致;春季造林,苗木在进入生长季后,生长缓慢,到6月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但与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差异显着(P<0.05),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显着高于春季造林生长量,而且,秋季造林成活率也显着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因此,本地区适宜秋季造林。

二、秋季造林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秋季造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施肥方式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容器苗研究概况
    1.3 苗木施肥研究概况
        1.3.1 不同元素配比与施肥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1.3.2 不同施肥时期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苗木指数施肥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5 试验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蒙古栎容器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2.2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蒙古栎容器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2.2.3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蒙古栎容器苗养分浓度与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形态指标的影响
        2.3.2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2.3.3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营养元素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指数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5 试验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指数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2 指数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2.3 指数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养分浓度及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指数施肥对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 指数施肥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3.3.3 指数施肥对营养元素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不同施肥时间及施肥量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4.2 指数施肥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2)大清河上游山区典型小流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及造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源涵养林功能及作用
        1.2.2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研究
        1.2.3 造林规划设计研究
        1.2.4 造林典型设计研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2.7 土地利用分析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布设及调查取样
        3.2.2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标计算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研究技术路线
4 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造林技术体系
    4.1 造林设计原则
    4.2 树种选择及搭配
    4.3 营林模式及造林技术措施
    4.4 造林密度研究
5 大兰小流域主要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5.1 小流域概况
    5.2 大兰小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5.2.1 植被层特征研究
        5.2.2 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分析
        5.2.3 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分析
    5.3 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分析与评价
        5.3.1 评价体系的构建
        5.3.2 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分析和评价
6 大兰小流域水源涵养林造林规划设计
    6.1 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
    6.2 水源涵养林适地适树分析及树种搭选择
    6.3 造林典型设计模式
        6.3.1 封山育林模式
        6.3.2 侧柏+荆条混交模式
        6.3.3 侧柏+山杏混交模式
        6.3.4 侧柏+刺槐混交模式
        6.3.5 油松+刺槐混交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兰小流域植被调查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介绍
致谢

(3)干旱山区不同季节低成本造林绿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材料来源与方法
    2.1 雨季造林试验
        2.1.1 侧柏苗不同培育方式进行雨季造林的对比试验
        2.1.2 黄栌苗不同培育方式进行雨季造林的对比试验
    2.2 秋季造林试验
        2.2.1 侧柏秋季造林对比试验
        2.2.2 黄栌秋季造林对比试验
    2.3 春季造林对比试验
        2.3.1 侧柏春季造林对比试验
        2.3.2 黄栌春季造林对比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雨季造林
        3.1.1 侧柏苗不同培育方式对比
        3.1.2 黄栌不同培育方式对比
    3.2 秋季造林
        3.2.1 侧柏不同培育方式对比
        3.2.2 黄栌不同培育方式对比
    3.3 春季造林
        3.3.1 侧柏不同培育方式对比
        3.3.2 黄栌不同培育方式对比
    3.4 侧柏不同季节造林对比
    3.5 黄栌不同季节造林对比试验
4 结论

(4)辽西地区困难立地钻孔覆膜造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造林苗木和造林时间
    2.2 钻孔覆膜造林技术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最优造林条件筛选及成活率对比试验
    3.2 林木增长量的对比分析
    3.3 造林技术成本的对比分析
4 结论

(5)古浪县北部沙区花棒植苗造林及人工更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造林试验设计
    1.3 人工平茬复壮实验设计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花棒固沙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2.2 人工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3 研究结论

(6)川南地区引种降香黄檀造林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苗类型造林对比
    3.2 不同季节造林对比
4 结论

(7)塞罕坝林区造林技术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苗木保存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地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1.1 不同整地方式对25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1.2 不同整地方式对25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2.2 造林季节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3 苗木质量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4 埋土深度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5 药剂浸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8)基于隔盐新材料的柴达木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盐碱土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1.3 盐碱地水盐运动研究
    1.4 盐碱地改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
        1.4.2 物理措施改良盐碱地
        1.4.3 化学措施改良盐碱地
        1.4.4 水利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
        1.4.5 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地
    1.5 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趋势与展望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2.2 地质地貌和土壤植被
    2.3 水土保持现状
    2.4 试验地概况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排水洗盐材料
        3.1.2 隔盐阻盐材料
    3.2 研究技术路线
    3.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3.1 隔盐材料筛选试验
        3.3.2 盐碱地造林技术模式
        3.3.3 大田试验
    3.4 样本采集及测试指标方法
        3.4.1 样本采集
        3.4.2 测试指标方法
    3.5 数据处理
4 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筛选隔盐材料
    4.1 室内模拟地下水位160cm土壤盐分运移
    4.2 隔盐材料室内筛选试验
        4.2.1 覆沙3cm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4.2.2 蒸发结束后不同隔盐材料对盐分运移的影响
    4.3 小结
5 盐碱地造林技术模式
    5.1 立地条件划分
    5.2 工程洗盐
        5.2.1 排水洗盐工程参数的确定
        5.2.2 排水管网的布设
    5.3 树种选择
    5.4 造林整地
        5.4.1 水平沟整地
        5.4.2 铺设底部隔盐层
        5.4.3 铺设侧壁隔盐层
        5.4.4 铺设上方阻盐层
    5.5 栽植苗木
    5.6 抚育管理
    5.7 小结
6 不同材料布设位置对土壤水盐状况的影响
    6.1 液体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土壤水盐状况的影响
        6.1.1 液体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各土层土壤全盐量的影响
        6.1.2 液体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各土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6.1.3 液体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各土层土壤PH的影响
        6.1.4 小结
    6.2 农用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土壤水盐状况的影响
        6.2.1 农用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各土层土壤全盐量的影响
        6.2.2 农用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各土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6.2.3 农用地膜不同布设位置对各土层土壤PH的影响
        6.2.4 小结
7 不同处理对植树穴剖面水盐状况的影响
    7.1 对土壤全盐量的影响
    7.2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7.3 对土壤PH的影响
    7.4 小结
8 不同造林模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9)对我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方地区秋季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林前对土地没有处理
    1.2 栽植树种单一
    1.3 缺乏栽植技术
    1.4 疏于栽植后的管理
2 秋季造林中苗木、种子、压条的生理特性
3 秋季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
4 总结

(10)阿拉善地区梭梭秋季造林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内容
    2.2 试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造林季节苗木生长量的观测分析
        4.1.1 秋季造林和春季造林在不同时间的新梢生长量结果比较
        4.1.2 秋季造林和春季造林在不同时间的地径生长结果比较
    4.2 不同造林季节苗木成活率的调查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四、秋季造林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施肥方式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D]. 孙媛姣.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2]大清河上游山区典型小流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及造林设计[D]. 杨凝.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干旱山区不同季节低成本造林绿化技术研究[J]. 王忠英,陈兴振. 山东林业科技, 2019(04)
  • [4]辽西地区困难立地钻孔覆膜造林技术研究[J]. 董鑫. 林业调查规划, 2019(04)
  • [5]古浪县北部沙区花棒植苗造林及人工更新技术研究[J]. 马玉芳. 甘肃科技, 2018(11)
  • [6]川南地区引种降香黄檀造林试验初报[J]. 黄建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18(02)
  • [7]塞罕坝林区造林技术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苗木保存率的影响[J]. 郝书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8(06)
  • [8]基于隔盐新材料的柴达木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D]. 王池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9]对我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的探讨[J]. 黄永辉. 花卉, 2017(22)
  • [10]阿拉善地区梭梭秋季造林试验[J]. 王文舒,马扎雅泰,张鹏飞,刘宏义,武志博. 防护林科技, 2017(07)

标签:;  ;  ;  ;  ;  

秋季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