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定义初探

不良资产定义初探

一、不良资产界定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桑田[1](2020)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迅速推进,金融市场活跃度持续上升,国内商业银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的加大,跨国商业银行也纷纷看准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这也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最近几年中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额持续上升,这对于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有效处置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尝试了一系列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同时国家也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加强监管,但仍因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在实践中面临较高的不良资产风险。为此,本次研究拟定从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角度,对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全面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处置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相关法律提出针对性建议。

张屹峰[2](2020)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两种趋势,一是新经济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成为引领经济前进的新引擎,二是传统经济产业可能因经济周期调整面临较高的经营压力,由此造成不良资产规模上升。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使金融不良资产不断暴露。据此,金融行业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为保障我国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深化国家经济结构性改革,完善不良资产价值评估及处置的方法极为重要。目前,国内不良资产评估还没有较为完整科学的标准和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不良资产评估方法展开研究,结合国内不良资产特性,探索适用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采用文献综述法、定性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思路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金融不良资产的界定、分类、特征、处置方式;评析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评估方法,分析了资产评估传统三大评估方法,介绍分析了适合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性;其次,引入并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结合层次分析发和专家打分法针对债权类金融不良资产构建评估模型。再次,本文中结合评估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最后,本文得到了研究债权类金融不良资产需要利用层次分析法考虑偿债意愿因素的主要结论。并从三个方面向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给出建议。

陈雪梅[3](2020)在《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风暴促进了全球资源共享,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到迅猛发展,银行发展加速了放贷规模的扩大,滋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不仅制约了银行自身的发展,也限制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程。因此,银行必须更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实力。合理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不仅能为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扫除隐患,还能为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提供重要的支持。ZD银行昆明分行立足云南红土高原,依托客户的支持与信赖,在不断的创新求变中,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全面发展。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上内部风险文化的弱化,风险管理存在的缺失,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大规模爆发。本文以经济进入新常态为切入点,立足于银行实际,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界定,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理论,以及现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危害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常用的处置方法,具体结合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以及处置模式,提出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运用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ZD银行昆明分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机制转变下,不良资产期望达到的处置效果,进一步探索和优化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措施。旨在提升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减少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利润,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孙芳芳[4](2019)在《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环境的不断调整,不良资产行业逐步形成了“4(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地方资产管理公司)+N(民营机构)+银行系”的多元化格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结构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的背景下,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资金管理安排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不少企业开始出现坏账、三角债等,国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以市场化手段参与处理该类问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发展。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快发展壮大,一方面面临着进一步业务模式创新能力、定价能力、尽职调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也面临着经济下行期资产质量低、价格高、回收周期加长、清收难度和风险加大等现实问题,如何实现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模式创新,做好非金融企业不良债权收购及处置,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稳定,是我们当下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有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及资产重组的相关文献下,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以Z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F公司持有的A企业不良债权项目为例,从管理和风险控制角度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进行分析,探索非金融机构不良收购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业务创新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善、机构设置存在缺陷等问题并分析原因,从案例中得到启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推业务创新、规范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内控防范经营风险方面为完善非金不良资产业务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研究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提高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和风险管控水平,是解决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非金债业务研究发展的关键,希望能进一步通过对非金债业务的经营管理、风险管控的研究,为金融监管工作及资产管理公司非金债业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价值参考。

杨洋[5](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报表显示,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余额达到20254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18.74%,不良贷款率达到1.83%,较2017年增长5.17%。我国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美国(2017年不良贷款率1.1%)、英国(2017年不良贷款率0.7%)等欧美发达国家。同样在零售不良资产这一细分领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贷款总余额从2013年的639.6亿元,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914.2亿元,平均增长率高达50%。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上升将降低银行收益能力、影响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加剧银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非对称性、导致银行资信等级下降等一系列影响,零售不良资产更具有单笔金额低、处置时间长、处置成本高的特点,一直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的难题。论文以此为选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处置的研究很多,多立足于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角度,且更适用公司信贷不良资产,对于以个人作为借款主体的零售不良资产的研究略有欠缺。本文以金融脆弱性与信息不对称等作为理论基础,总结了零售不良资产形成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导向因素、借款人主体因素、银行自身因素等,同时结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指出零售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面临处置方式较传统、处置效果不理想、处置环境待提升、处置过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总结了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以我国“建鑫2016年二期”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为案例予以分析并提出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分析零售不良资产成因,发现商业银行零售资产的形成易受到经济周期及政策导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借款主体信息不对称及银行内控合规管理欠缺等主观因素影响。(2)总结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发现政府均扮演着识别、防范不良资产形成并主导自上而下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角色,银行多种模式相结合快速处置不良资产。(3)商业银行处置零售不良资产可采用“零售不良资产标准化催清收”方案降低不良风险发生率,也可以采用“好银行+坏银行”、“互联网+拍卖”、“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模式集中快速处置。(4)通过对我国“建鑫2016年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分析,发现零售不良资产具有分散度高、可回收性强等特点,适合作为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

孙福欣[6](2019)在《我国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金融领域,由于对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方式不够规范,导致大量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呈现不断累积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在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监管部门应当利用改革的时机推进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防控和监管工作,合理化解银行累积的大量不良资产,引导金融市场形成稳定的风险定价机制和畅通的风险防控机制,让资产真正从表外回归到表内、从场外回归场内,使银行信贷业务真正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在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监管实践中发现的值得思考问题,分析出我国政府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其中包括需要进一步扩大监管覆盖面、更加注重监管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穿透性、不断协调中央和地方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中的关系等。通过运用上述方法,最终得出结论:我国政府要把主动防范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防控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能力,规范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方法,有重点的完善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的协调机制,统筹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和信息数据,统筹协调监管机构之间的权责及跨领域业务的监管合作,完善国家金融审计监督和银行不良资产监管机构在银行不良资产领域的协作,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环境安全和稳定的目的。

徐翦[7](2020)在《投行视角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有效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难题,其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债务违约的高发时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大幅提升,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已然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资管机构作为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第三方,通过不良资产的收购及处置,一方面为银行分担压力,另一方面寻求新的价值创造点,由此可以盘活金融市场不良资产存量,消解我国金融不良及其衍生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并不乐观,资管机构在处置路径的选择上存在较多不合理性。由此,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置路径研究,站在投行视角探索现存问题,结合国外经验提出适用于我国资管机构的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处置建议。本论文首先简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目前所处的概况,提出新常态下研究的意义,并对研究思路和创新做以说明。其次简要梳理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理论。同时介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及成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出现在金融市场化改革之前、受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在特定行业和领域中相对集中、创新型业务是主要成因、早期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回收可能性仍相对较高。而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资产并不断积累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环境变化对贷款企业偿还能力的影响、商业银行以往对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不足、当前社会信用风气不佳导致部分借款人恶意隐瞒信息或违约现象较多见、法律途径追回贷款成本偏高等四类因素。进而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对诉讼与执行、债务重组、打包转让和坏账核销、破产清算四类常见传统处置路径进行了介绍,通过案例分析相应处置路径的问题。其中诉讼与执行的处置障碍主要为诉讼成本偏高、诉讼周期相对较长、司法执行成功率低且损益高,因此诉讼与执行在回收不良抵款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债务重组的常见问题都是债务人在债务转移后逃避债务的问题,其他做法也必然会导致债权人资产损失,总体来说并不是最优的资产保障手段;打包转让与坏账核销也类似于止损策略,规避不良资产的长期损耗,同样不能够挽回损失;申请破产清算不仅存在类似上述处理路径无法有效保障资产的问题,还存在处理周期长、本金回收率偏低的问题。相比而言商业银行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路径都属于被动处置路径,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资产损失问题。最后对资管机构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展互联网平台交易、开拓配资业务、推进债务重整等路径进行了介绍,重点从投行视角下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进行分析,参考国外做法,建议规避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最终总结新形势下以投行视角进行债务重整的策略,重点对投行视角下的债务重整策略进行总结。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做好准备工作、信用评估工作、宣传工作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资产回收预期;互联网交易模式相对较为新颖,虽然仍无法有效回收全部不良资产,但优点在于处置较快,实践过程中需注意平台资质评价、法律风险预防等工作;配资业务具备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不良的充足条件,但在执行过程中对操作方法和过程的要求较高,需要注意配资杠杆风险防范、加强配资运作信息透明化、保证配资参与方的预期收益公平,由此保证配资业务顺利推进,保证不良资产在处理期内有效被盘活,形成盈利能力;债务重整则强调债权人、债务人关系的调整,调动双方共同协力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意愿和动力,从根本上构建解决不良资产损失问题的合作模式。对比投行视角下构建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创新处置路径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传统处置路径可以发现,传统做法不能很好的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也很难具备盘活不良资产并使之盈利的能力;资管机构投行思维下的处置策略则具备相对较高回收不良资产并使之实现增值的能力,这是远优于传统模式的处置路径,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在资本价值回拢方面的优势十分显着。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够为资管机构立足于传统不良资产处置,积极开拓不良资产处置新战场时的观念提升、思路优化、路径选择等提供一定参考。

熊莉婷[8](2019)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及处理方法分析》文中提出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限制商业银行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而不良资产的占比越高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盈利效益越差。本文简要分析了不良资产的界定方式,并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

李越[9](2019)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衡量一家银行经营情况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银行资产质量,一旦资产质量过差,意味着有众多贷款无法回收,银行作为吸储放贷的经营机构,资产流动性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发展。长久以来,全球各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寻找一个能够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不良资产的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国普遍发现资产证券化,尤其是针对不良资产的证券化业务,可以用相对低廉的成本,很好的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相对匮乏,这项新兴业务的开展还需要广大学者、金融家等人进行大量的研究实践。然而,无论何种方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业务本身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风险,这也是该项业务在研究和推广中必须要关注的。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和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不良资产证券化初次引入我国是在2005年,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项业务仅仅开展了三年便被监管层紧急叫停。随后的几年,由于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愈演愈烈,时隔八年之后,监管当局不得不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并由国务院批准了6家商业银行,在500亿额度之内,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工作。2017年,又有12家商业银行批准发行该项产品。从长远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提升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当复杂,流程中涉及到财务、税收、法律、证券等多个领域,期间出现的风险问题亟待分析和研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本文先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阐述了在业务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信用、技术、环境等风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风险指标进行分类,构建判断矩阵模型,对各个风险指标按所占权重的比进行排列,从而发现信用风险占比最大,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主要风险。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2016年发行的“建鑫2016-1”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计算得出该产品的违约概率,并将其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标准。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黄峥泉[10](2019)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研究 ——以A商业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增长的动力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随着贷款企业及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基于此,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甚至会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形势。可以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桎梏。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的产生、影响、传统的处置方式入手,逐步分析并结合案例,着重对处置模式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从结构上看,本文总共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效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合。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与本文有关的几个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将与不良资产处置有关的现有理论进行整合分析,挑选出适合本文的理论。着重介绍了不良资产的一些内容,比如分类、界定等等。描述不良资产过多的危害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并对课题相关研究理论进行论述,同时介绍了现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第三部分,以A商业银行为案例,对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进行分析,介绍该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现行的处置方式,并总结该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从宏观、微观、行业三个层次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根据以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行处置模式、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案例分析等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措施以及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处置手段将会越发多元化,在充分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项机制、创造更精密的信息化平台的保障措施下,更需活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并期望本文能够对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一定的支撑和指导。

二、不良资产界定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良资产界定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价值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内容
    0.4 本文的新意以及存在的问题、难点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概述
    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
    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1.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1.3.1 批量转让
        1.3.2 债转股
        1.3.3 资产证券化
    1.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规定
        1.4.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法律
        1.4.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部门规章
        1.4.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其他法规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
    2.1 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存在的法律问题
        2.1.1 不良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
        2.1.2 组建不良资产包存在法律风险
        2.1.3 不良资产反委托处置中存在法律风险
    2.2 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存在的法律问题
        2.2.1 债转股相关法律规定尚未明确
        2.2.2 商业银行投资股权存在限制
        2.2.3 股权退出途径存在障碍
    2.3 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法律问题
        2.3.1 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尚需梳理
        2.3.2 证券法律体系内部矛盾
        2.3.3 司法运作存在障碍
3 国外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
    3.1 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制定单独的法律
    3.2 允许外资参与,实现债转股的退出
    3.3 健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定
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的解决
    4.1 单独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立法
        4.1.1 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及法律地位
        4.1.2 明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确立合法融资渠道
        4.1.3 健全信息披露的法律机制
    4.2 建立健全债转股法律制度
        4.2.1 提供对债转股的法律支持
        4.2.2 明确债转股的参与主体
        4.2.3 清理股权退出的障碍
    4.3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规定
        4.3.1 制定资产证券化法
        4.3.2 清理既存法律法规
        4.3.3 规范不良资产处置中证券化制度的设计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基础分析
    2.1 金融不良资产界定及分类分析
        2.1.1 金融不良资产界定
        2.1.2 金融不良资产分类
    2.2 金融不良资产特征分析
    2.3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2.3.1 内部处置方式
        2.3.2 外部处置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3.1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准则解读
    3.2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评析
        3.2.1 传统的评估方法
        3.2.2 适合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四种主要方法评析
        3.2.3 适合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其他方法评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债权类不良资产评估模型构建—融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
    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4.2 模型构建过程
        4.2.1 模型构建思路
        4.2.2 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
        4.2.3 偿债意愿的影响因素
        4.2.4 建立偿债能力函数
        4.2.5 建立偿债意愿函数
    4.3 建立债权类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模型
        4.3.1 确定模型
        4.3.2 模型应用的注意事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债权类金融不良资产的模型验证
    5.1 案例背景
        5.1.1 债务人情况
        5.1.2 委托人情况
        5.1.3 待评估不良贷款情况
    5.2 运用模型评估案例
        5.2.1 计算债务企业偿债能力函数
        5.2.2 计算债务企业偿债意愿函数
        5.2.3 计算评估结果
        5.2.4 评估结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一、不良资产界定
        二、不良资产分类
        三、不良资产基本特征
        四、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一、信息非对称理论
        二、贷款客户关系理论
        三、“冰棍效应”理论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
        一、宏观层面
        二、微观层面
    第五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危害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一、常规处置方法
        二、常规处置方法与处置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现状分析
    第一节 ZD银行及其昆明分行基本情况
        一、ZD银行简介
        二、昆明分行情况简介
        三、昆明分行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现状
        一、ZD银行昆明分行风险管理情况
        二、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规模
        三、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特征
        四、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机构
    第三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一、常规清收与依法收贷模式
        二、常规清收与核销模式
        三、核销与贷款重组模式
        四、核销与批量转让模式
    第四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自主处置模式容易引发风险
        二、借助外力处置模式下银行议价能力不高
        三、现有处置模式导致经济成本高
        四、现有处置模式执行效率不高
        五、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
    第一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机制转变
        一、政府职能转变
        二、经济结构转变
        三、银行角色转变
    第二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期望达到的处置效果
        一、财力成本方面
        二、人力成本方面
        三、时间成本方面
        四、风险成本方面
        五、机会成本方面
        六、回收价值成本方面
    第三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建议
        一、常规清收和依法收贷与贷款重组整合模式
        二、常规清收和核销与贷款重组盘活模式
        三、核销和贷款重组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组合模式
        四、核销和批量转让与债转股联合运作模式
    第四节 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二、优化评级系统
        三、推进授信执行一体化改造
        四、推进合规管理与文化提升
        五、强化机构人员业务培训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 不良资产处置及风险防控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界定
    2.1 相关概念
        2.1.1 资产管理公司
        2.1.2 商业化收购
        2.1.3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2.2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相关理论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金融创新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3 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案例介绍
    3.1 行业与公司简介
        3.1.1 行业简介
        3.1.2 Z资产管理公司简介
    3.2 相关企业简介
        3.2.1 A企业(债务人)基本情况简介
        3.2.2 F公司(债权人和保证人)基本情况简介
    3.3 Z公司商业化收购F公司不良资产的案例背景
    3.4 项目交易结构和操作安排
        3.4.1 项目交易模式和还款计划安排
        3.4.2 项目投后监管和退出机制安排
        3.4.3 项目交易操作安排
    3.5 Z公司收购F公司不良资产案例的结果及利益相关者评价
4 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业务模式创新较少
        4.1.1 业务方式和思路需要完善
        4.1.2 商业模式亟需创新
        4.1.3 Z公司业务模式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4.2 市场体系及管理不规范
        4.2.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认定难
        4.2.2 市场体系不完善
        4.2.3 缺乏专业的非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
        4.2.4 披露机制不完善
        4.2.5 市场体系及管理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分析
    4.3 机构设置和管理存在缺陷
        4.3.1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4.3.2 资金来源及资金匹配问题
        4.3.3 不良资产定价困难
        4.3.4 项目风险控制及管理缺乏经验
        4.3.5 缺乏创新型专业人才
        4.3.6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较大
        4.3.7 内部控制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Z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优化建议
    5.1 转变运营机制并推动业务创新
        5.1.1 拓宽业务方式和思路
        5.1.2 建立一套完善的商业运行模式
        5.1.3 加大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的探索
    5.2 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5.2.1 规范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认定
        5.2.2 加大对法律及政策的配套改革
        5.2.3 建立健全非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
        5.2.4 加强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5.3 强化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
        5.3.1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5.3.2 拓宽资金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5.3.3 建立规范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定价体系
        5.3.4 增强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5.3.5 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
        5.3.6 完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操作流程
6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1.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体状况
        1.2.2 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及分类
        2.1.1 不良资产界定
        2.1.2 不良资产分类
    2.2 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不良资产成因研究
        2.3.2 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2.3.3 资产证券化研究
3 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成因与处置问题
    3.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3.1.1 经济因素
        3.1.2 政策因素
        3.1.3 借款主体因素
        3.1.4 银行自身因素
    3.2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3.2.1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较传统
        3.2.2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效果不理想
        3.2.3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环境有待提升
        3.2.4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信息不对称问题
4 国外不良资产的处置经验及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启示
    4.1 美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4.1.1 美国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4.1.2 美国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4.2 欧洲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4.2.1 欧洲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4.2.2 欧洲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4.3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4.3.1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4.3.2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4.4 日本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4.4.1 日本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4.4.2 日本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4.5 国外处置方案比较与金融脆弱性分析
        4.5.1 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比较
        4.5.2 国外处置方法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4.6 国外经验对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的启示
5 我国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与案例分析
    5.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实践
        5.1.1 零售不良资产标准化催清收方案
        5.1.2 “好银行+坏银行”零售不良处置方案
        5.1.3 “互联网+拍卖”零售不良处置方案
        5.1.4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方案
    5.2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经济价值分析
        5.2.1 有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
        5.2.2 提升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5.2.3 不良资产批量组合实现规模经济
        5.2.4 改善银行盈利、遏制不良产生
    5.3 建鑫2016年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5.3.1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概况
        5.3.2 建设银行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资产概况
        5.3.3 建鑫2016年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5.3.4 “建鑫2016年二期”基础资产分析
        5.3.5 “建鑫2016年二期”交易结构分析
        5.3.6 “建鑫2016年二期”发行金额分析
        5.3.7 “建鑫2016年二期”的处置优势
        5.3.8 “建鑫2016年二期”的处置问题
        5.3.9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启示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我国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评析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政府监管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银行不良资产
        2.1.2 影子银行
        2.1.3 宏观审慎监管理念
        2.1.4 微观审慎监管理念
    2.2 我国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的理论基础
        2.2.1 回应性监管理论
        2.2.2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
        2.2.3 政府管制理论
第3章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情况及政府监管现状
    3.1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情况
        3.1.1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分类
        3.1.2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3.2 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现状
        3.2.1 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主体及其职责
        3.2.2 银行不良资产的监管政策
        3.2.3 政府对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监管
        3.2.4 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的成效
第4章 我国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中的问题
        4.1.1 政府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过程存在非全面监管
        4.1.2 对银行处置不良资产过程缺乏穿透性监管
        4.1.3 中央和地方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的不统一
    4.2 我国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不足的原因
        4.2.1 非全面监管的原因
        4.2.2 监管缺乏穿透性的原因
        4.2.3 中央和地方监管不统一的原因
第5章 强化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职能的路径探究
    5.1 弥补政府在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环节的短板
        5.1.1 扩大监管法规覆盖面
        5.1.2 尝试金融科技手段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监管
        5.1.3 引入积极的激励性监管评价体系
    5.2 增强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的穿透性
        5.2.1 增强信息透明度
        5.2.2 统一跨行业监管标准消除套利空间
    5.3 完善国家金融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管在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的协作
        5.3.1 增强国家金融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管的协调机制
        5.3.2 充分发挥国家金融审计监督在不良资产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5.4 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在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中的关系
        5.4.1 构建中央与地方对不良资产风险统筹协调监管机制
        5.4.2 加强中央和地方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信息的共享
        5.4.3 加强地方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监管的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投行视角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理论
        一、冰棍效应理论
        二、资产配置理论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及界定标准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特征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一般成因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特殊成因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传统处置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诉讼与执行
        一、处置路径
        二、相关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债务重组
        一、处置路径
        二、相关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打包转让与坏账核销
        一、处置路径
        二、相关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申请破产清算
        一、处置路径
        二、相关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投行视角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创新的建议
    第一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动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界定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域外做法
        三、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第二节 债务重整的推进
        一、债务重整的界定
        二、债务重整的域外做法
        三、完善债务重整的建议
    第三节 互联网平台交易的开展
        一、互联网平台交易的界定
        二、互联网平台交易的域外做法
        三、完善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建议
    第四节 配资业务的开拓
        一、配资业务的界定
        二、配资业务的域外做法
        三、完善配资业务的建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8)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及处理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良资产的界定
二、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法
    (一)正确界定不良资产
    (二)及时处理不良资产
    (三)重视资产管理公司
    (四)重视房贷危机
    (五)健全法律体系
三、结束语

(9)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界定
        2.1.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及基本流程
        2.1.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现金流分析理论
        2.2.2 资产重组理论
        2.2.3 风险隔离理论
        2.2.4 信用增级理论
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3.2 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3.2.1 现金流预测不够充分
        3.2.2 利率结构不完善
        3.2.3 资产池中基本资产信息披露不足
        3.2.4 不完善的对外政策环境
    3.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方法
        3.3.1 控制非系统性风险
        3.3.2 弱化系统性风险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识别
    4.1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评估的方法选择
    4.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3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4.4 模型一致性检验
    4.5 层次总排序及分析
5 不良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5.1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现状
        5.1.1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
        5.1.2 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本情况
        5.1.3 优势及劣势
    5.2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度量
        5.2.1 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选择
        5.2.2 修正后的KMV模型
        5.2.3 KMV模型的应用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0)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研究 ——以A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涉及的相关研究方法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其主要分类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商业不良资产
        2.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类
    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2.2.1 银行自身行为导致不良资产的形成
        2.2.2 企业自身行为原因
        2.2.3 社会环境及监管原因
        2.2.4 经济周期的原因
    2.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的危害
    2.4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理论
        2.3.1 资源配置理论
        2.3.2 “冰棍效应”理论
        2.3.3 资产组合理论
    2.5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原则
    2.6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行主要处置方式
        2.6.1 银行内部处置
        2.6.2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模式
        2.6.3 商业银行的授信模式
        2.6.4 信托公司合作处置模式
3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案例分析
    3.1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3.2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
        3.2.1 银行自身行为原因
        3.2.2 企业自身行为原因
    3.3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行处置方式
        3.3.1 银行内部自我消化模式
        3.3.2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模式
        3.3.3 商业银行的授信模式
        3.3.4 信托公司合作处置模式
        3.3.5 多手段综合处理模式
        3.3.6 破产重组
    3.4 A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
        3.4.1 管理与监管问题
        3.4.2 诉讼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3.4.3 核销资产过程存在问题
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实证思路
    4.2 数据的来源和分析
    4.3 宏观因素对不良资产率影响实证分析
        4.3.1 变量说明
        4.3.2 选择面板模型
        4.3.3 模型回归结果
    4.4 微观因素对不良资产率影响实证分析
        4.4.1 变量说明
        4.4.2 选择面板模型
        4.4.3 模型回归结果
    4.5 行业因素对不良资产率影响实证分析
        4.5.1 变量说明
        4.5.2 选择面板模型
        4.5.3 模型回归结果
5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探索及保障措施
    5.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探索
        5.1.1 债股转换下的综合处理模式
        5.1.2 公私联动处置的尝试
        5.1.3 资本—投资银行模式
        5.1.4 互联网思维处置模式
    5.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保障措施
        5.2.1 充分披露基础资产信息
        5.2.2 完善不良资产定价机制
        5.2.3 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处置环境
        5.2.4 完善不良资产信息服务平台
6 总结
参考文献

四、不良资产界定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 桑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2]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 张屹峰.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3]ZD银行昆明分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研究[D]. 陈雪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优化问题研究[D]. 孙芳芳. 河南大学, 2019(02)
  • [5]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D]. 杨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4)
  • [6]我国政府对银行不良资产监管研究[D]. 孙福欣.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投行视角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研究[D]. 徐翦.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8]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及处理方法分析[J]. 熊莉婷. 财经界, 2019(31)
  • [9]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D]. 李越. 浙江大学, 2019(01)
  • [10]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研究 ——以A商业银行为例[D]. 黄峥泉. 浙江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不良资产定义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