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现状与思想教育

中学生的现状与思想教育

一、中学生现状与思想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姚思宇[1](2021)在《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德育教育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指出需要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基因,积极挖掘、弘扬儒家文化的现代性价值。孔子修身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为仁由己、自省自悟、博学力行、慎思慎独等思想,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自律意识、塑造理想人格。但是现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学对孔子修身思想的借鉴与运用不足,部分中学生出现文化缺失,道德自律意识不足等问题。为解决现存问题,增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将孔子修身思想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发展,使其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探寻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本文共划分为五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阐明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难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概念及理论基础。解释了孔子修身思想、德育教育等概念,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育人思想、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现状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了解到中学生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知情况、孔子修身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的现状等。第四部分通过对现状进行剖析,了解到中学生德育教育缺少孔子修身思想的有效融入,存在着融入教学过程实效性不强、融入主题班会内容相对空泛、融入校园文化载体比较单一、融入社团活动频率较低等问题,问题的背后存在着教师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识不足、学生学习主体性有所缺失、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家校对弘扬孔子修身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第五部分探析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结合我国新时代教育理念、相关理论基础等,将孔子修身思想科学、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引导中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自律、道德自觉意识。

张浩[2](2021)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创新改进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网络伦理和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的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御网络思潮对爱国精神的渗透,又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切实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网络语言的发展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渗透,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理性养成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他们的爱国主义的行为、网络话语行为的规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面对网络管理层级的不完善,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制度法规不健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方向引导不到位,易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理性。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网络道德规范行为,灵活运用各种网络符号、网络语言弘扬爱国精神、创新爱国教育方式,如何兼顾爱国主义教育和网络言语行为之间的内涵式发展,做到趋利避害,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为提升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理论前提,以中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脉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情况,借助文献资料解读、跨学科等研究方法,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着手,对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研究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重难点。第二部分对二者之间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概念界定。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时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规范现状。第四部分通过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得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规范面临的问题。第五部分在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规范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增强问题意识,抓住解决衔接问题关键、增强规矩意识,完善网络语言规范制度、增强导向意识,积极探索正确舆论方向、增强阵地意识,积极建构逻辑理性思维等四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规范的对策和建议。

卜倩[3](2021)在《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指引人们建立正确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中学德育的主旋律,是实现高中思政课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因此,高中思政课中优化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对高中思政课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目前高中思政课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课程定位不够清晰,价值观养成有待提高;情感导向不够明确,团结协作有待增强;态度表达不够合理,正面引导有待加强;价值观引导有所偏差,集体利益有待强调等问题。概括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教师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定位缺乏深度认知;教师、学生缺乏有效互动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讲授功能明显容易导致理论灌输浓重;重智轻德教学理念对德育教学带来的偏差等因素对高中生集体主义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文献研究和调查数据分析下,结合教学实习经历,提出了高中思政课中优化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的策略:价值导向: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情感目标:培养青少年热爱集体的情感;态度倾向:坚持解决问题与正面引导相结合;活动体验:强调在体验中实现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教学实践:重视价值观自信与知行合一相融合。

陈叶[4](202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基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素养被放在第一位,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研究主题,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相关理论进行论述。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分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两者具有的共同价值目标、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实践和道德教育五个方面论证基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能性。围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系统阐述基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笔者借助校外实习的机会,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S省R市H高中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现状。第四部分以调查现状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欠缺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第五部分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相应地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对策。就教师而言,教师应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提高教学能力,以此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学生而言,学生应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提升自身政治认同素养。

丁谊[5](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育初中生规则意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初中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加强规则意识培育,为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完善个人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初中生的规则意识较好,但也不断出现违背规则的事例,甚至,不时出现违法犯罪案件。所以,本文尝试以担负德育重任的道德与法治课为出发点,找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培育规则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三大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概况及意义。首先介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规则意识培育的概念界定。其次,阐述了规则意识培育的几点意义。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规则意识培育现状,并从道德与法治课的角度出发分析内因。不难发现,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规则意识培育内容解读不到位、培育方法依赖理论灌输、培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培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究其原因有:规则意识的培育受应试教育的掣肘、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首先,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次,学校、教师要提高对初中生规则意识培育的重视程度。接着,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再次,教师要灵活选择规则意识培育的教学方法。最后,要完善规则意识培育的教学评价机制。

湛薪玉[6](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后,依法治国开始全面推进,全社会都在积极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实现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我国对于法治教育也日渐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中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而初中生作为促进国家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使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荣使命。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缺乏法治意识,致使初中生犯罪事件频频爆发。因此,对初中生法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2016年《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名,开始投入使用,时间并不长。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化进程。而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本文先对初中生法治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就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论述,并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对自身健康成长和国家法治建设进程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初中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了初中生法治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初中生法治意识在推进法治国家,推进道德法治课程发展和维护学生自身权益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出现的问题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剖析了其问题产生的原因。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法治意识的教学目标制定不精准、法治意识的教学内容解读不深入、法治意识的教学方式运用较单一以及法治意识的评价方式使用不全面等问题。究其原因,初中生自身、教师队伍法治素质有待提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及法治教学评价缺乏综合运用是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面整合教育对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设置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合教材资源,丰富法治教育内容;优化法治教学方法,促进法治教育多样化以及完善法治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法治教育时效性,层层递进共同为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的逻辑支撑。

李霞[7](2021)在《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 ——以山西省怀仁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面对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生态系统逐步退化、人与自然关系逐渐紧张的局面,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从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不难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福祉,关乎国家未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当前,全国上下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及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深入研究中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方法。要想使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要,那么就需要人类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塑造良好的生态人格。本文之所以研究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一方面原因是,中学生逐渐在树立自己的道德品质体系,养成良好的生态人格对个人、国家都有极大的好处。另一方面,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生态人格进行培育,能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铸牢基础。本文第一部分着重讲述了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通过国内外有关生态人格的相关文献,简单地阐述了生态人格培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生态人格培育,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关于生态人格的创新点以及难点。本文第二部分着重对人格、生态人格以及中学生生态人格进行了理论解读,将其定义、特征和培育的意义通过多方面、深层次重点解读,还对生态人格的相关理论展开论述。本文第三部分着重对中学生生态人格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并将实证调研的相关结论予以展示。本文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欠缺之处在于社会氛围欠佳、学校生态教育不足、家庭生态教育的缺失以及中学生自我培育能力不足。本文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中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加强社会环境的监控引导、提升学校生态人格培育的质量、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及强化中学生生态人格的自我培育能力,来完善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

吕春宇[8](2021)在《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党和国家先后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并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越来越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特别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这个背景下,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方针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具有非常突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分五章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等,分别对新时代的理论蕴含及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及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所指等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明确了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找到科学的遵循,也才能使该研究有所明确指向。第二章是对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进行分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要回到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中,以整体建构视野来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主要是以普通国民教育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参照,以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领域来分别梳理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通过这些梳理分析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同时把握了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这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增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第三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进行梳理。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和当代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集中体现为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选取的道德发展认知方法、社会学习方法、隐性教育方法、价值澄清方法、政治社会化方法、潜能激发方法、心理治疗方法等都是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表性方法。这些经验的梳理并没有局限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而是从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的,这样能够更全面把握有益的经验。通过这种梳理,启发我们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体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第四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进行架构。本文从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来架构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理论依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吸收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要求。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科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原则、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原则、生活化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是整体建构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是以基于新时代为整体建构的基本点,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整体建构的着眼点,以做好学段层次衔接为整体建构的根本点,以坚持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为整体建构的关键点。第五章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呈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应呈现出具体的、实操性较强的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文以普通国民教育的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基本划分依据,谈及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安排,并按照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领域划分标准,完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建构。同时,从理念保障、队伍保障、承载保障和学术保障等角度探索推进整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保障策略的支持下,最终将方法建构落实到位。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难度很大的工程,本文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本文的研究期待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实施。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投入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中。

霍达丽[9](2021)在《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以吉林省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贯穿着中华民族从崛起到发展到强大的几次伟大飞跃,中国踏上了新的征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新时代的到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工程。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政治觉悟的强弱,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后继有人,关乎着伟大中国梦的是否实现,研究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培养造就我国继往开来接班人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效对策为最终落脚点,以相关理论概念研究为准绳,侧重问题的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详尽分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加强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点有效策略。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研究此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创新之处等;第二章,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涉及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问卷调查样本选取及结果分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等;第四章,加强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营造良好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加强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等;第五章,结论。

何家旭[10](2021)在《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时代在促进社会生产变革及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同时,也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应挑战。中学生网络暴力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思考,特别是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群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下,各种复杂因素模糊了中学生正确鉴别及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不知不觉中极易遭受网络暴力的困扰。因此,研究如何防范中学生网络暴力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的挑战。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网络暴力、网络欺凌及中学生网络暴力相关概念,通过分析中学生网络暴力案例的具体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中学生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为校园暴力的新形式和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第三部分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学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分析产生中学生网络暴力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分别进行阐述,具体表现在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的挑战。第五部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因应中学生网络暴力的对策分析,分别是深度挖掘中学网络教育内容、建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课堂模式、坚持学生“全人生指导”教育主线、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中学生德育共同体、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从教材端、课堂端、学生端、家长端、教师端、社会端六个层面落实防范对策。

二、中学生现状与思想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现状与思想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难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4.1 论文的难点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修身
        2.1.2 孔子修身思想
        2.1.3 德育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育人思想
        2.2.2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2.2.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2.3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2.3.1 提高中学生的修身认知
        2.3.2 陶冶中学生的修身情感
        2.3.3 磨炼中学生的修身意志
    2.4 孔子修身思想的教育价值及局限性
        2.4.1 孔子修身思想的教育价值
        2.4.2 孔子修身思想的局限性
3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式
        3.1.3 调查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3.2.2 中学生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知
        3.2.3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3.2.4 访谈案例分析
4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融入教学过程实效性不强
        4.1.2 融入主题班会内容相对空泛
        4.1.3 融入校园文化载体比较单一
        4.1.4 融入社团活动频率较低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教师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识不足
        4.2.2 学生学习主体性有所缺失
        4.2.3 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4.2.4 家校对弘扬孔子修身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
5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
    5.1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5.1.1 教学目标中融入家国同构的思想内涵
        5.1.2 教学内容中融入孔子修身思想的精神内涵
        5.1.3 教学方式中融入教学相长理念
    5.2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主题班会中
        5.2.1 注重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5.2.2 引导学生做到为仁由己
        5.2.3 提倡学生自省自悟
    5.3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校园文化中
        5.3.1 营造博学力行的校园学风
        5.3.2 构建言传身教的校园教风
        5.3.3 树立明德修身的校园校风
    5.4 孔子修身思想融入社团活动中
        5.4.1 培育学生秉持君子不器的思想
        5.4.2 加强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慎思慎独
        5.4.3 将“礼”的理念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与难点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主要难点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相关理论概述
    2.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和特征
        2.1.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2.1.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2.2 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内涵及其特征
        2.2.1 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内涵
        2.2.2 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特征
    2.3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
        2.3.2 习近平关于网络话语的重要论述
        2.3.3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3.4 言语行为理论
    2.4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关系
        2.4.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决定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的发展方向
        2.4.2 网络语言行为规范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2.4.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语言行为规范共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现状调查
    3.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现状分析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1.4 调查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
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
    4.1 网络语言规范层级管理体系不完善
        4.1.1 规范重视程度不够深入
        4.1.2 教师管理能力不够全面
        4.1.3 家庭教育引导不够到位
    4.2 网络语言规范制度法规建设不健全
        4.2.1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被不断削弱
        4.2.2 网络用语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
        4.2.3 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遭受破坏
    4.3 思政课程设置舆论方向引导不到位
        4.3.1 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渗透
        4.3.2 传统道德传播被网络舆论混淆
        4.3.3 网络舆论生态的新格局被打破
    4.4 爱国主义逻辑理性思维不清晰
        4.4.1 网络爱国思维的偏激化
        4.4.2 网络语言行为的浮躁化
        4.4.3 爱国主义教育的模糊化
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路径分析
    5.1 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层级管理体系
        5.1.1 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创新爱国教育理念
        5.1.2 坚持爱国底线思维,提升教师担当作为
        5.1.3 注重家庭言语建设,强化爱国教育引导
    5.2 增强规矩意识,完善网络语言规范制度
        5.2.1 牢牢把握网络爱国思潮的主体主线
        5.2.2 加强网络爱国言行规范的有效管理
        5.2.3 营造良好的网络爱国用语生态环境
    5.3 增强导向意识,坚定正确舆论引导方向
        5.3.1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有效渗透科学方法
        5.3.2 注重传统道德传承,扭正网络舆论失度格局
        5.3.3 把握网言治理关键,重塑网络生态治理格局
    5.4 增强阵地意识,积极建构逻辑理性思维
        5.4.1 解决网络爱国偏激的发生
        5.4.2 规范网络话语的浮躁现象
        5.4.3 建构坚定的理性爱国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集体
    2.2 集体主义
    2.3 集体主义价值观
    2.4 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
3 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思想
    3.2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论述
    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论述
    3.4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思想
4 高中思政课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4.1 高中思政课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的目标
    4.2 高中思政课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的内容
5 高中思政课中优化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的必要性
    5.1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
    5.2 是实现高中思政课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5.3 是促进中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5.4 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
6 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高中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
        6.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6.1.2 高中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分析
    6.2 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存在的问题
        6.2.1 课程定位不够清晰,价值观养成有待提高
        6.2.2 情感导向不够明确,团结协作有待增强
        6.2.3 态度表达不够合理,正面引导有待加强
        6.2.4 价值观引导有所偏差,集体利益有待强调
    6.3 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6.3.1 教师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定位缺乏深度认知
        6.3.2 教师、学生缺乏有效互动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6.3.3 教师讲授功能明显容易导致理论灌输浓重
        6.3.4 重智轻德教学理念对德育教学带来的偏差
7 高中思政课中优化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的对策
    7.1 价值导向: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7.1.1 培养国家和集体利益优先的社会责任感
        7.1.2 培育自利与他利相统一的合作意识
        7.1.3 培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奋斗精神
    7.2 情感目标:培养青少年热爱集体的情感
        7.2.1 有机融合时政要闻,培育学生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情感
        7.2.2 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培育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7.2.3 强化待人如己的意识,培育学生关心同学的友爱之情
    7.3 态度倾向:坚持解决问题与正面引导相结合
        7.3.1 注意继承性,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重集体的优秀道德传统
        7.3.2 坚持导向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抵制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潮
        7.3.3 注意规范性,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4 活动体验:强调在体验中实现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
        7.4.1 在议题中深化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理解
        7.4.2 在辨析中增强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7.4.3 在情境中强化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运用
    7.5 教学实践:重视价值观自信与知行合一相融合
        7.5.1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调
        7.5.2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统一
        7.5.3 理论课程和劳动课程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基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1.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
        2.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概述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涵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三)政治认同素养概述
        1.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
        2.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能性
        1.两者都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
        2.两者都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
        3.两者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4.两者都注重实践
        5.两者都注重道德教育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有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4.有利于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二)样本分析
        1.高中学生样本
        2.高中政治教师样本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2.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现状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育目标设定不全面,未能全方位实现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目标
        2.教学内容讲解不透彻,未能深层次渗透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内容
        3.教学方法运用不灵活,未能多路径探索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方式
        4.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机不强,未能增强政治认知认同
        5.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维固化,未能增强政治情感认同
        6.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态度不端正,未能增强政治态度认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
        2.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
        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欠缺
        4.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发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主导作用
        1.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2.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理念
    (二)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资源
        1.收集并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2.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3.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三)提高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能力
        1.明确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目标
        2.精选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3.灵活使用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四)学生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性,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1.激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机,增强政治认知认同
        2.培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增强政治情感认同
        3.转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增强政治态度认同
        4.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政治行为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概述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概念界定
        一、规则的内涵
        二、规则意识的内涵
        三、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内涵及特点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内涵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有助于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四、有助于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规则意识培育已取得的成效
        一、初中生的规则意识有一定提升
        二、教师能较为完整传授规则意识的教学内容
        三、道德与法治课较好发挥规则意识培育的主阵地作用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规则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规则意识培育内容解读不到位
        二、规则意识培育方法依赖理论灌输
        三、规则意识培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四、规则意识培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规则意识培育受应试教育的掣肘
        二、规则意识培育受重视的程度不足
        三、规则意识培育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对策
    第一节 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积极转变“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
        二、注重规则意识培育的内化过程
    第二节 提高对初中生规则意识培育的重视程度
        一、全面认知规则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二、保证课时及实践活动经费的充足
    第三节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素养
        二、注重规则内容的教学设计
        三、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节 灵活选择规则意识培育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二、活动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
    第五节 完善规则意识培育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丰富规则意识培育的评价内容
        二、增加规则意识培育的评价主体
        三、优化规则意识培育的评价方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概述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相关概念阐释
        一、法治意识
        二、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教学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二、有利于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发展
        三、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及问卷信息
        一、调查设计
        二、问卷分析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意识教学目标制定不精准
        二、法治意识教学内容解读不深入
        三、法治意识教学方式运用较单一
        四、法治意识评价方式使用不全面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对法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队伍法治素质有待提高
        三、学校法治教学评价缺乏综合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对策研究
    第一节 设置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一、课前要制定明确可行的法治教学目标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要坚持三维目标一体化
    第二节 整合教材资源丰富法治教育内容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资源
        二、补充教材外的法治资源
    第三节 优化法治教学方法促进法治教育多样化
        一、情境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
        三、榜样示范法
    第四节 完善法治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法治教育时效性
        一、多方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价多样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 ——以山西省怀仁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2 中学生生态人格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人格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1.1 人格的定义
        2.1.2 人格的基本特征
    2.2 生态人格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2.1 生态人格的定义
        2.2.2 生态人格的基本特征
    2.3 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
        2.3.1 中学生生态人格的定义
        2.3.2 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意义
        2.3.3 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特点
    2.4 生态人格的相关理论
        2.4.1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生态人格的思想
        2.4.2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态人格的思想
        2.4.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关生态人格的思想
3 中学生生态人格的调研及现状分析
    3.1 中学生生态人格调研情况概况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3.1.3 调研工具及分析方法
    3.2 中学生生态人格的现状分析
        3.2.1 生态环保知识调查分析
        3.2.2 生态环保意识调查分析
        3.2.3 生态环保行为调查分析
    3.3 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现状分析
        3.3.1 培育资源调查分析
        3.3.2 培育形式调查分析
        3.3.3 培育效果调查分析
4 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社会氛围欠佳
        4.1.1 生态环保宣传不到位
        4.1.2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滞后
        4.1.3 生态环保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
    4.2 学校生态教育不足
        4.2.1 学校生态环保氛围低迷
        4.2.2 生态文明教育观念落后
        4.2.3 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单一
        4.2.4 学校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制度不完善
    4.3 家庭生态教育的缺失
        4.3.1 家长自身生态环保意识薄弱
        4.3.2 家庭生态环保氛围不足
        4.3.3 家长生态教育意识不强
    4.4 中学生生态人格自我培育能力不足
        4.4.1 中学生生态环保责任意识匮乏
        4.4.2 中学生生态环保行为缺乏自觉性
        4.4.3 中学生参与生态环保活动积极性不高
5 完善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对策
    5.1 加强社会环境的监控引导
        5.1.1 加强生态环保的社会宣传力度
        5.1.2 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5.1.3 完善生态环保政策法律体系
    5.2 提升学校生态人格培育的质量
        5.2.1 营造浓厚的校园环保氛围
        5.2.2 改变学校传统教育观念
        5.2.3 改进生态文明教育方法
        5.2.4 加大校园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力度
    5.3 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5.3.1 增强家长自身生态环保意识
        5.3.2 发挥家长生态环保带动作用
        5.3.3 强化家长生态教育观念
    5.4 强化中学生生态人格自我培育能力
        5.4.1 提升中学生的生态环保责任意识
        5.4.2 增强中学生的生态环保自律能力
        5.4.3 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
结语
附录 中学生生态人格的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的理论阐释
        (一) 新时代的科学界定
        (二) 新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界定
        (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三)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质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指向
        (一)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科学含义
        (二)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指向
第二章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
    一、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考察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把握
        (三) 整体建构视野中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解读
        (四) 整体建构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二、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总体问题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学段问题
    三、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总体归因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学段归因
第三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
    一、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一) 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 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
        (三) 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
    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一)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二) 社会学习方法
        (三) 隐性教育方法
        (四) 价值澄清方法
        (五) 政治社会化方法
        (六) 潜能激发方法
        (七) 心理治疗方法
    三、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借鉴
        (一)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
        (三) 方法的建构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有机结合
        (四) 方法的建构要特别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第四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
    一、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
        (二) 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三) 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成果
        (四)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
    二、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二)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三)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
        (四) 生活化与规范化相结合原则
        (五) 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
        (一) 基于新时代的基础:整体建构的基本点
        (二)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整体建构的着眼点
        (三) 做好学段层次衔接:整体建构的根本点
        (四) 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整体建构的关键点
第五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构建的具体呈现
    一、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小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小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二、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初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初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三、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高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高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四、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大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大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五、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
        (一) 理念保障:树立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化的理念
        (二) 承载保障:统筹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三) 队伍保障: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沟通交流
        (四) 学术保障:深化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以吉林省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新时代界定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2.1.3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2.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2.3 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1 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3.2 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在需求
        2.3.3 增强德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第3章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问卷调查样本选取及结果分析
        3.1.1 问卷调查样本选取
        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3.2.1 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3.2.2 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总体趋势向好
        3.2.3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成效显着
    3.3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3.3.1 教学方式不够丰富
        3.3.2 部分中学生责任意识不强
        3.3.3 部分中学生疏于自我管理
        3.3.4 部分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3.4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3.4.1 社会教育环境面临多元文化冲击
        3.4.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
        3.4.3 家庭教育的不足
        3.4.4 中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4章 加强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4.1 营造良好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
        4.1.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1.2 加大网络信息的审查与监管力度
        4.1.3 优化社会舆论氛围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2.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
        4.2.3 健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4.2.4 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4.3 提升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4.3.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3.2 倡导家庭民主教育
    4.4 加强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4.4.1 增强责任意识
        4.4.2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4.4.3 培养奋斗精神
        4.4.4 注重知行合一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研究背景
        2.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中学生网络暴力概述
    (一)中学生网络暴力及相关概念
        1.网络暴力
        2.网络欺凌
        3.中学生网络暴力
    (二)中学生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1.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新形式
        2.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
    (三)中学生网络暴力的研究基础
        1.国内研究基础
        2.国外研究基础
二、中学生网络暴力基本状况
    (一)中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与对象
        2.调查目的与方法
        3.访谈结果分析
    (二)中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1.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1.法制教育内容陷入困境
        2.道德教育内容有效性缺失
    (二)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1.中学传统德育方法单一
        2.中学德育工作开展乏力
    (三)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挑战
        1.中学生网络责任感弱
        2.中学生网络认知偏差
    (四)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1.教育话语存在失语现象
        2.难发现中学生网络暴力
    (五)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挑战
        1.网络载体成为暴力培养皿
        2.活动载体缺乏暴力防范性
    (六)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1.网络环境信息冗杂
        2.社会家庭环境压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因应中学生网络暴力的对策研究
    (一)教材:深度挖掘中学网络教育内容
        1.合理开发教材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2.合理开发教材网络法制教育内容
        3.加强中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化
    (二)课堂:建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课堂模式
        1.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方式
        2.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分过程
        3.体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评价
    (三)学生:坚持“全人生指导”教育主线
        1.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体质
        2.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3.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
    (四)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1.良好亲子关系抵制网络暴力
        2.注重家校合作互动关系
        3.提高家长自身网络素质
    (五)教师:构建中学生德育共同体
        1.塑造中学生德育榜样
        2.坚持中学生德育原则
        3.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六)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1.发挥网络社会法制功能
        2.建立现实和谐社会环境
        3.提供网络技术平台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中学生网络暴力调查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四、中学生现状与思想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孔子修身思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研究[D]. 姚思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网络语言行为规范研究[D]. 张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3]高中思政课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策略研究[D]. 卜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基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D]. 陈叶.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研究[D]. 丁谊.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D]. 湛薪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7]中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 ——以山西省怀仁市某中学为例[D]. 李霞. 中北大学, 2021(09)
  • [8]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D]. 吕春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以吉林省中学为例[D]. 霍达丽.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10]中学生网络暴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何家旭.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中学生的现状与思想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