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

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

一、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论文文献综述)

刘徽,徐玲玲,蔡小瑛,徐春建[1](2021)在《概念地图:以大概念促进深度学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所教内容"多而浅"而不是"少而深",学生习得了大量的专家结论却难以在现实世界中加以调用。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运用专家思维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的研究发现,专家思维发展的是一种自然知识,利用位置记忆系统构建脑内的地图,因此概念地图是达成深度学习的一种有力工具。概念地图由概念、观念、案例、本质问题和大概念组成,它以大概念为核心,反映专家思维。绘制概念地图由确定概念焦点→发现上位概念→初步形成地图框架→激活概念和案例促进理解→制作概念地图→修正概念地图六个步骤组成。概念地图有助于确定单元目标、建构单元结构和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可以运用于评价之中。

樊旭恒[2](2021)在《概念地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概念是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概念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概念地图是一种将抽象知识可视化的技术,它能够以层级形式对抽象概念进行呈现,既能提高教师专业学科素养,又能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概念认知结构。因此本文将概念地图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将其应用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系统化。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详细叙述了概念地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以及研究思路和特色。本文叙述了概念地图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以及支撑概念地图的四种理论基础:脑科学理论、记忆理论、图示理论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从理论层面上证明了概念地图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设计调查问卷,以这种形式了解初中生对数学教学、知识系统化、迁移知识、可视化学习的认知现状。从现实层面展示了概念地图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紧迫性。本文还阐述了如何将概念地图应用于教学活动。着重介绍了利用概念地图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冀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案例来加以说明。并对概念地图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问卷,选取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培英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三个班分别作为一个一个对照班和两个实验班,从教学效果、学习方法和知识联系等方面对概念地图的教学效果进行前后测分析,横向是初二5班和6班、5班和8班成绩对照,纵向是两个实验班6班和8班自身成绩的比较通过成绩对比、问卷调查检测这段时间以来,通过概念地图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均有明显的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概念地图的实证研究,表明概念地图作为一个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可以提升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法、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孙越[3](2020)在《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概念图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工具,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步深入研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应用概念图的情况,但对概念图应用于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认识和应用概念图、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存在哪些问题、对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笔者依据现有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收集、整理了概念图的相关文献,了解了概念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有关理论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概念图的内涵、结构、特征、绘制过程及理论基础。其次,笔者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和学生访谈提纲以及内容分析的框架,对在作文课堂中应用概念图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访谈内容和学生的概念图及作文,发现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别论述。随后,笔者又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概念图教学。在加深对概念图的认识方面,组织校外专家进行培训,构建概念图研究平台;加强校内教学团队研讨,加大概念图推广力度;鼓励教师个人主动学习,增加概念图专业知识。在优化概念图运用的设计方面,出示概念图,导入作文主题;运用概念图,解读作文要求;提供概念图,启发学生绘制;选取概念图,组织小组合作;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写作;依据概念图,评价学生作文。在加强概念图学习的指导方面,加强学生对概念图的认识;增强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图写作的习惯;引导学生将概念图与作文相融合。在加强概念图运用的评价方面,构建系统的概念图评价标准;重视多元的概念图评价主体;注重不同的概念图评价结果。

梁渊[4](2019)在《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的消费升级,导致人们在消费决策中越来越重视产品品质,品牌成为国民消费的追捧对象;第二,由技术进步加速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导致产品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速度,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身处这一大环境中的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建立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另一方面,夯实自身的技术积累,提速产品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延伸利用原品牌的名称和影响力推出新产品,以加速实现产品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做法对于已经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来说,就变得理所应当。事实上,利用原品牌的影响力推出新产品,是中国知名企业、乃至世界各地区知名企业的常用做法。如,国内的格力品牌在推出智能手机时,将该手机冠以格力的品牌名称;茅台品牌在推出葡萄酒、啤酒时,也将该葡萄酒、啤酒冠以茅台的品牌名称;再如,国外的皮尔·卡丹品牌在推出香水时,将该香水冠以皮尔·卡丹的品牌名称;苹果品牌在推出iPod时,也将该iPod冠以苹果的品牌名称。虽然品牌延伸在企业品牌管理实践中层出不穷,但是真正成功的品牌延伸实践却是少之又少。根据美国尼尔森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在美国消费品市场中,运用品牌延伸成功推出新产品的公司,占所有运用品牌延伸推出新产品的公司的比重不足15%;另根据北京名牌资产管理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中,运用品牌延伸成功推出新产品的公司,占所有运用品牌延伸推出新产品的公司的比重不足4%。既然品牌延伸战略在企业推出新产品时被广泛运用,而该战略又让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寡胜常败,那么哪些因素能够促进企业品牌延伸战略的成功?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便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虽然基于归类理论,现有研究大多认为,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有着重要影响。理由是,这种匹配度预示着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存在着信息上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会使消费者在原品牌联想中容易发现延伸产品的信息,从而借助原品牌的影响力产生晕轮效应,促进消费者将他们对原品牌的情感和态度转移至延伸产品。而且现有研究也根据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不同维度的共通性,将匹配度分为样例性匹配度和原型性匹配度,并认为两种类型的匹配度都能对延伸产品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现有研究仍然没有很好地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匹配度通过何种中介因素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产生影响?第二,样例性匹配度和原型性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边界条件是什么?第三,高匹配度和低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边界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需要分析、验证和解决的问题。围绕上述三个主要问题,本文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分析了“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机理”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一是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研究问题,据此明确本研究的内容、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方法和思路,从而建立论文的整体研究框架;二是在搜集、回顾延伸产品态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现有文献的观点,提炼现有相关研究的结论、提出个人评述;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机理模型”,并结合逻辑分析提出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相关研究假设;四是遵循严格的量表设计程序,自主开发品牌延伸领域的品牌概念流畅性量表,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101名在校生和91名公司普通员工展开了小样本调研,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分析;五是预试验,将访谈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在收集了312份数据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正式实验研究的实验情境材料,为第六部分的正式实验夯实基础;六是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针对461名在校学生做了两个正式实验、收集了相关数据。同时,也针对428名公司普通职工做了两个正式实验、收集了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了本文的全部研究假设;七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和理论贡献,并提出管理建议和研究展望。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第一,品牌概念流畅性在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影响中有中介作用。基于认知流畅性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发现品牌概念流畅性——反映消费者能用同一符号表征延伸产品与原品牌容易程度的主观心理变量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延伸产品态度,并且品牌概念流畅性在匹配度与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的角色。亦即,匹配度本身并不能直接对延伸产品态度产生影响,而是需要借助品牌概念流畅性的桥梁作用。第二,对功能型概念品牌,样例性匹配度更能影响消费者的延伸产品态度。若原品牌属于功能型概念类型,这意味着消费者以产品样例为信息线索来建构对原品牌的信息记忆和信息存储,并依靠反映产品样例属性的信息产品功能、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等来激活他们的原品牌联想。即消费者的原品牌联想呈现出以产品样例为主要内容,以代表产品样例属性的信息为记忆节点的特征。因而,此时延伸产品应该与原品牌在产品样例属性上保持较高的相似性,即保持与原品牌较高的样例性匹配度,才能使消费者在原品牌联想中顺利地找到延伸产品的信息,才能使消费者较轻松地用同一符号来表征延伸产品和原品牌,并由此使消费者对延伸产品产生积极态度。第三,对象征性概念品牌,原型性匹配度更能影响消费者的延伸产品态度。若品牌属于象征型概念类型,这意味着消费者以符号属性为信息线索来建构对原品牌的信息记忆和信息储存,并依靠反映品牌符号属性的信息心理参照群体、象征意义等来激活他们的原品牌联想。即消费者的原品牌联想呈现出以品牌符号属性为主要内容,以代表品牌符号特征属性的信息为记忆节点的特征。因而,此时延伸产品应该与原品牌在符号属性上保持较高的继承性,即保持与原品牌较高的原型性匹配度,才能使消费者在原品牌联想中顺利地找到延伸产品的信息,才能使消费者较轻松地用同一符号来表征延伸产品与原品牌,并由此使消费者对延伸产品产生积极态度。第四,对于局部型认知结构品牌,匹配度能对消费者的延伸产品态度产生显着影响。若原品牌的认知结构呈现局部性特征,这意味着消费者仅仅只是以品牌的某一方面属性信息产品样例属性信息或品牌符号属性信息为线索来建构对原品牌的信息记忆和信息储存。即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在内容上仅仅聚焦于某一方面,除了该方面的信息外,消费者很难能通过其他新信息联想到原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延伸产品只有与原品牌在这一方面的属性信息保持高度的一致,满足高样例性匹配度或者高原型性匹配度的要求,才能使消费者在原品牌联想中顺利地找到延伸产品的信息,才能使消费者较轻松地用同一符号来表征延伸产品与原品牌,并由此使消费者对延伸产品产生积极态度。第五,对于整体型认知结构品牌,匹配度不能对消费者的延伸产品态度产生显着影响。如果原品牌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整体型特征,这意味着消费者会以多方面的信息为线索来建构对原品牌的信息记忆和信息存储。即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在内容上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广泛发散于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多方面、多种类型的信息都能使消费者较容易地联想到原品牌。此时延伸产品是否与原品牌在某方面的信息保持高度一致,是否满足高样例性匹配度或高原型性匹配度的要求,对消费者能否在原品牌联想中找到延伸产品的信息就没有显着性影响,从而也就对消费者能否较轻松地用同一符号来表征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也没有显着性影响,进而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没有显着性影响。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现有延伸产品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创新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发现了品牌概念流畅性在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虽然前人在延伸产品态度影响因素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就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中介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基于认知流畅性理论,本研究认为,匹配度并不是导致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因匹配度诱发的品牌概念流畅性,才是影响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的直接原因。这一结论,首次揭开了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理论黑箱,找到了嫁接匹配度与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的桥梁,弥补了前人在该方面研究的空白。第二,开发了品牌延伸研究领域的品牌概念流畅性量表,并验证了它在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虽然概念流畅性的相关观点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例如有学者将其运用到消费支出决策、投资决策以及产品购买决策,但是目前少有学者将其引入到延伸产品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无人开发适用于品牌延伸研究领域的品牌概念流畅性量表。本文遵循科学的量表设计步骤,开发出了一个维度、六个题项的量表,并用试验研究证实了它在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后续相关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三,发现了品牌概念类型在样例性匹配度、原型性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现有研究只是强调了样例性匹配度、原型性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的作用,却没有探究这种作用的边界条件。本文引入概念表征理论,认为对于功能型概念品牌来说,消费者主要以产品样例为属性信息形成对原品牌的联想,故样例性匹配度更能影响消费者的延伸产品态度;对于象征型概念品牌来说,消费者主要以品牌符号为属性信息形成对原品牌的联想,故原型性匹配度更能影响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这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延伸产品态度形成模型。第四,发现了品牌认知结构特征在匹配度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毫无疑问现有关于品牌延伸的研究,大多强调企业的品牌延伸战略选择要符合匹配度的要求才能获得消费者积极的态度。本文引入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对于认知结构特征为局部性的原品牌来说,因消费者仅仅以某一方面的属性信息形成对原品牌的联想内容,故是否满足匹配度的要求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认知结构特征为整体型的品牌来说,因消费者对原品牌的联想内容呈现出多面型和发散型特质,故是否满足匹配度的要求对消费者延伸产品态度的影响没有显着影响。这也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延伸产品态度形成模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品牌延伸实践有如下指导意义:第一,企业的品牌延伸战略选择要摒弃以匹配度为理论工具的做法,而要考虑在选择既定的品牌延伸战略后,消费者能否较轻松地用同一符号来表征延伸产品与原品牌;第二,若现有品牌属于功能型概念,那么企业必须重视延伸产品与原品牌在产品样例上的高匹配度,不要将品牌延伸到离原有产品类别较远的品类中,而要将品牌延伸到原品牌产品类别相近的品类中,走以原品牌产品属性为参照的同心多元化之路;第三,若现有品牌是象征型概念,那么企业必须重视延伸产品与原品牌在品牌原型上高匹配度,即不要将新产品延伸到那些离原有品牌本来业务较近而又不能体现品牌符号属性和象征意义的产品品类中去,而是要将延伸产品延伸到些能真正能体现原品牌核心内涵的产品类别中去,走以原品牌符号属性为参照的水平多元化之路。第四,中国企业要重视面向消费者的抽象符号属性和品牌象征意义塑造,力求使品牌在消费者认知中由具体化的产品类别、向抽象化的符号属性和象征性意义转换,以助力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第五,中国企业要拓宽品牌在消费者认知中的信息内容,让消费者的品牌联想拥有更多、更高抽象层级的信息,以助力品牌的跨界延伸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王晨光[5](2018)在《概念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概念地图是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技术,可运用于学前测评、学中生成、学后反馈;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办公软件、板书、讲义来呈现;可以用来进行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和元认知;可由教师、学生制作或师生共建。使用概念地图时,应注意适用范围。

薛家增[6](2017)在《“概念地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学科内容,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各学科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政治教师努力的方向。“概念地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图的形式来整合学习内容,展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使抽象理论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本文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概念地图”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本文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概念地图”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例,重点分析概念地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的具体策略。

胡思畅[7](2017)在《协作学习情境下的概念地图工具对比分析功能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在最近关于知识和认知的研究里,可以看到"知识是碎片化的"观点逐渐超越"知识是连贯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碎片化观点认为知识是零碎的、不连贯的,而人们需要把这些初步的知识碎片重新编制成富有关联的概念结构才能将其内化。这种知识整合加工的过程无疑为学生学习知识带来难度和负担。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看似容易,却还是由于观念、目标、经历的不同导致社交碎片化现象的存在。这种现象同样波及到学习社区,学生常常禁锢在自己或单一群体的认知局限中,难以接收其他学习者的多元观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款基于计算机的具有对比分析功能的概念地图工具,最大程度发挥概念地图优势,帮助学习者解决知识、社交的碎片化问题。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环境下,通过概念地图之间的对比分析,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从而成功实现有效的知识创建和整合。研究采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概念地图、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知识整合与创建、对比与反思等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需求调研结果,设计了概念地图工具对比分析功能,并绘制原型图。此后,研究将设计的对比分析报告用于某大学某班级学生群体,采集了前后测概念地图、问卷和访谈数据,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设计功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了具有对比分析功能的概念地图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整合,协助学生战胜知识碎片化带来的困扰。同时,工具的在线协作学习环境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打破学生认知的局限。本研究设计的具备对比分析功能的概念地图工具还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提供了收集数据的新途径和研究设计的新思路。

石彤[8](2016)在《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及研究思路的挖掘》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研究和发明创新对一个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研究者需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中找到需要的知识进行研究创新,这必然会带来繁重甚至重复的工作量,如何从中高效地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已成为研发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从单篇科技论文中抽取概念地图的方法,通过构建出科技论文的微观概念地图形象地描述作者在研究中重视并运用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对概念及其关系的定量分析推测作者的创新思路,帮助研究者进行研究创新。本文通过从概念地图的起源与发展、概念地图的构建和应用以及研究思路挖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概念地图中概念和关系的结构和语义关系,提出动态构建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microscopic concept map,MCM)的方法,定量的描述论文作者的文献研究网络,为研究者的科技研究提供帮助。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观概念地图的定义和描述。该部分对微观概念地图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介绍,并且提出了两个假定。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该部分中微观概念地图构建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MCM抽取规则的设定,第二个是根据设定出的规则构建目标科技论文的MCM。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目标数据源的确定和预处理、单句依赖树的生成、单句MCM片段的生成以及目标数据源MCM的生成。基于微观概念地图的研究思路的挖掘。通过对构建出的MCM进行精炼,定量描述并且可视化的展现出MCM中的主要概念权重及其之间距离,利用思路可能性指标和链路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思路的挖掘。实证分析。为了验证论文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代表研究者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关于聚类方法的论文,通过展示其MCM的抽取及论文研究思路的挖掘过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程成[9](2013)在《基于概念地图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文中指出基础课程改革要求人们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式,改善传统教学的滞后性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涌现,概念地图就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了国内外有关概念地图的理论以及概念地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概念地图是一种在国外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工具,它用图形的方式来表征知识,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工具,然而在国内还并未得到广泛推广。笔者试图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构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概念地图支持的小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框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做一点有意义的尝试。首先,对概念地图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概念地图的基本内涵,国内外对概念地图以及概念地图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寻找支撑概念地图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论依据。其次,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文献中搜集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调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索了概念地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然后,以笔者所任职的英语培训机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策略为自变量,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概念地图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概念地图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的积极和消积作用,为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做好铺垫。总结得出基于概念地图的英语教学模式给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然而同时这种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处,还有待研究者继续改进完善。

张亮[10](2012)在《概念地图及其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概念地图是一种知识表征工具。上个世纪60年代康奈尔大学的Novak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为期12年的教育调查研究。他们采用听力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然后进行访谈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整理访谈记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使用这种带有节点,连线的图表能够清楚的展示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概念,并且通过对比不同学习阶段的图表,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变化,于是概念地图(Concept map)诞生了。不久Ausubel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受到Novak团队关注,它从理论上很好的解释了概念地图的教育功能,强调儿童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前面学习内容会影响后面学习效果,为概念地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生命力。于是在Ausubel理论的支持和推动下,概念地图在北美教育界以及全球推广开来。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如何将多如牛毛的信息整合,序化为经济服务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概念地图虽然产生于科学教育领域,但是其强大的知识管理功能早已被推广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肩负着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以及传递文献使命,因此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引入概念地图这一工具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部分。本章阐明本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概念地图的概述。本章将分为三个小节说明概念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概念地图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概念地图的构建。本章将从概念地图构建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以及使用的软件工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本章将分为四个小节分别说明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检索、知识服务、以及知识评价中的应用。最后一章,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全文内容展望未来概念地图发展情况。

二、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论文提纲范文)

(1)概念地图:以大概念促进深度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度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
    (一)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区别:能否实现高通路迁移
    (二)探秘专家思维:来自学习科学的依据
        1. 专家思维:发展自然知识
        2. 路线和地图:分类记忆和位置记忆
    (三)深度学习:主动地创建地图
二、创设反映专家思维的概念地图
    (一)概念地图的界定和特征
        1. 概念和观念。
        2. 案例。
        3. 大概念。
        4. 本质问题。
    (二)制作概念地图
三、概念地图在教学和评价中的应用
    (一)概念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1. 概念地图有助于确定单元目标
        2. 概念地图有助于建构单元结构
        3. 概念地图有助于设计教学过程
    (二)概念地图在评价中的应用

(2)概念地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1.1.2 概念地图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特色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特色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概念地图
        2.1.2 概念地图的基本结构
        2.1.3 概念地图的基本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脑科学理论
        2.2.2 记忆理论
        2.2.3 图示理论
        2.2.4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概念地图认知现状
    3.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3.1.1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3.1.2 教学模式单一
        3.1.3 教学目标理解不透彻
        3.1.4 教学有效性偏低
    3.2 初中生概念地图的认知现状
        3.2.1 学生概念地图意识现状
        3.2.2 学生知识系统化现状
        3.2.3 学生知识迁移的现状
        3.2.4 学生可视化学习与创新现状
        3.2.5 调查总结
4 利用概念地图组织教学
    4.1 概念地图组织教学的基本价值
        4.1.1 促进知识系统化
        4.1.2 促进教师的教学
        4.1.3 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
    4.2 利用概念地图组织教学的基本流程
        4.2.1 选择知识范围
        4.2.2 厘清概念层次
        4.2.3 添加连接符
        4.2.4 完善概念地图
5 基于概念地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效果分析
    5.1 基于概念地图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
        5.1.1 教材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设计
        5.1.4 教学案例分析
    5.2 基于概念地图的《四边形》教学
        5.2.1 教材呈现与分析
        5.2.2 学情分析
        5.2.3 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设计
        5.2.4 教学案例分析
    5.3 教学效果分析
        5.3.1 学生概念地图认知后测比较分析
        5.3.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概念图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2 概念图的应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1.1.3 概念图的应用在作文教学中未得到足够重视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关于概念图的文献综述
        1.3.1 关于概念图内涵的研究
        1.3.2 关于概念图的理论基础研究
        1.3.3 关于概念图的评价研究
        1.3.4 关于概念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5 关于概念图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内容分析法
        1.6.3 问卷调查法
        1.6.4 访谈法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对概念图的理性认识与概念图运用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图的内涵、结构、特征与绘制步骤
        2.1.1 概念图的内涵
        2.1.2 概念图的结构
        2.1.3 概念图的特征
        2.1.4 概念图的绘制步骤
    2.2 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2.2.1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皮亚杰图式理论
第3章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概念图应用的研究设计
    3.1 问卷调查研究的设计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3.1.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1.3 问卷调查的设计
    3.2 访谈调查研究的设计
        3.2.1 访谈调查的目的
        3.2.2 访谈调查的对象
        3.2.3 访谈提纲的设计
    3.3 内容分析研究的设计
        3.3.1 内容分析研究的目的
        3.3.2 内容分析研究的对象
        3.3.3 内容分析研究的框架设计
第4章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概念图应用的研究结果分析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1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4.1.2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4.2 访谈结果分析
        4.2.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3 内容分析法结果分析
        4.3.1 关于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分析
        4.3.2 关于学生的作文分析
第5章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1 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5.1.2 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5.2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学校层面的原因
        5.2.2 教师层面的原因
        5.2.3 学生层面的原因
第6章 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用中的改进建议
    6.1 加深对概念图的认识
        6.1.1 组织校外专家进行培训,构建概念图研究平台
        6.1.2 加强校内教学团队研讨,加大概念图推广力度
        6.1.3 鼓励教师个人主动学习,增加概念图专业知识
    6.2 优化概念图运用的设计
        6.2.1 出示概念图,导入作文主题
        6.2.2 运用概念图,解读作文要求
        6.2.3 提供概念图,启发学生绘制
        6.2.4 选取概念图,组织小组合作
        6.2.5 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写作
        6.2.6 依据概念图,评价学生作文
    6.3 加强概念图学习的指导
        6.3.1 加强学生对概念图的认识
        6.3.2 增强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能力
        6.3.3 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图写作的习惯
        6.3.4 引导学生将概念图与作文相融合
    6.4 加强概念图运用的评价
        6.4.1 构建系统的概念图评价标准
        6.4.2 重视多元的概念图评价主体
        6.4.3 注重不同的概念图评价结果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问卷
附录 B 学生问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
附录 D 学生访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2.1 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以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评述
    2.1 品牌延伸的概念
    2.2 匹配度及其形成过程
        2.2.1 匹配度的概念分类
        2.2.2 基于记忆信息处理理论的匹配度形成过程
        2.2.3 基于信息可及性可诊断性理论的匹配度形成过程简化
    2.3 其他影响延伸产品态度的因素
        2.3.1 原品牌属性对延伸产品态度的影响
        2.3.2 消费者个体特征差异对延伸产品态度的影响
        2.3.3 企业营销活动对延伸产品态度的影响
    2.4 认知流畅性理论与消费者态度
        2.4.1 知觉处理流畅性与消费者态度
        2.4.2 信息处理流畅性与消费者态度
        2.4.3 概念流畅性与消费者态度
    2.5 概念表征理论与消费者态度
        2.5.1 概念表征的内涵
        2.5.2 品牌概念类型与消费者态度
    2.6 认知结构理论与消费者态度
        2.6.1 认知结构的内涵
        2.6.2 品牌认知结构特征与消费者态度
    2.7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假设
    3.1 匹配度、品牌概念流畅性与延伸产品态度
        3.1.1 匹配度与品牌概念流畅性的关系
        3.1.2 品牌概念流畅性与延伸产品态度的关系
    3.2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的交互作用
        3.2.1 品牌概念类型与品牌信息联想的可及性差异
        3.2.2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对概念流畅性的交互作用
        3.2.3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对延伸产品态度的交互作用
        3.2.4 品牌概念流畅性的中介作用
    3.3 品牌认知结构特征与匹配度的交互作用
        3.3.1 品牌认知结构特征与品牌信息联想的内容差异
        3.3.2 品牌认知结构特征与匹配度对概念流畅性的交互作用
        3.3.3 品牌认知结构特征与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的交互作用
        3.3.4 品牌概念流畅性的中介作用
第4章 量表开发
    4.1 量表设计概述
    4.2 量表设计的前期准备
        4.2.1 量表设计前的文献阅读
        4.2.2 量表设计前的调查访谈
    4.3 量表题项的设计与确认
    4.4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4.1 量表题项的信度检验
        4.4.2 量表题项的效度检验
第5章 预试验
    5.1 预试验一
        5.1.1 实际品牌的筛选
        5.1.2 所选实际品牌的概念类型检验
        5.1.3 所选实际品牌的认知结构特征检验
    5.2 预试验二:虚拟品牌的设计
        5.2.1 不同概念类型虚拟品牌的设计和效果检验
        5.2.2 不同认知结构虚拟品牌的设计和效果检验
    5.3 预试验三:实际品牌的虚拟延伸产品选择
        5.3.1 不同概念类型实际品牌的延伸产品选择及关系检验
        5.3.2 不同认知结构实际品牌的延伸产品选择及关系检验
    5.4 预试验四:虚拟品牌的虚拟延伸产品选择
        5.4.1 不同概念类型虚拟品牌的延伸产品选择及关系检验
        5.4.2 不同认知结构特征虚拟品牌的延伸产品选择及关系检验
第6章 假设检验
    6.1 实验一
        6.1.1 实验设计
        6.1.2 被试招募与实验过程描述
        6.1.3 变量的测量、信度检验与操控效果检验
        6.1.4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对品牌概念流畅性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1.5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对延伸产品态度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1.6 品牌概念流畅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6.1.7 试验讨论
    6.2 实验二
        6.2.1 实验设计
        6.2.2 被试的招募与实验过程描述
        6.2.3 变量的测量、信度检验与操控效果检验
        6.2.4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对品牌概念流畅性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2.5 品牌概念类型与匹配度类型对延伸产品态度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2.6 品牌概念流畅性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
        6.2.7 试验讨论
    6.3 实验三
        6.3.1 实验设计
        6.3.2 被试招募与实验过程描述
        6.3.3 变量测量、信度检验以及操控效果检验
        6.3.4 品牌认知结构与样例性匹配度对品牌概念流畅性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3.5 品牌认知结构与样例性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3.6 品牌概念流畅性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
        6.3.7 试验讨论
    6.4 试验四
        6.4.1 实验设计
        6.4.2 被试招募与实验过程描述
        6.4.3 变量的测量、信度检验与操控检验
        6.4.4 品牌认知结构类型与原型性匹配度对品牌概念流畅性的交互作用检验
        6.4.5 品牌认知结构与原型性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交互作用的假设检验
        6.4.6 品牌概念流畅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6.4.7 试验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营销启示
    7.4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活动与成果
后记

(6)“概念地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2.概念地图概述
    2.1 概念地图的涵义
    2.2 概念地图的特征
        2.2.1 概念地图具有直观性
        2.2.2 概念地图具有发展性
        2.2.3 概念地图具有整体性
        2.2.4 概念地图具有互动性
    2.3 概念地图的提出与发展
        2.3.1 概念地图的提出
        2.3.2 概念地图的发展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概念地图的重要性
    3.1 概念地图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3.1.1 有意义学习理论
        3.1.2 建构主义理论
        3.1.3 发散思维理论
        3.1.4 多元智力理论
    3.2 概念地图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3.2.1 对教师教学的意义
        3.2.2 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概念地图的主要原则
    4.1 坚持教材为主,“地图”为辅
    4.2 坚持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4.3 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概念地图的基本策略
    5.1 使用概念地图优化教学目标
    5.2 使用概念地图优化新课讲授
    5.3 使用概念地图优化综合探究
    5.4 使用概念地图优化课程复习
    5.5 使用概念地图优化板书设计
    5.6 使用概念地图优化考核学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协作学习情境下的概念地图工具对比分析功能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知识的碎片化
        1.1.2 社交的碎片化
        1.1.3 协作学习情境下概念地图的应用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过程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概念地图
    2.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2.3 知识整合与知识创建
    2.4 对比与反思
第三章 概念地图工具对比分析功能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需求调研设计
        3.1.2 需求调研结论
    3.2 对比分析功能设计概述
        3.2.1 两种对比形式
        3.2.2 两种分析方法
    3.3 原型设计
        3.3.1 个人主页
        3.3.2 新建
        3.3.3 用户绘图页
        3.3.4 对比分析报告
        3.3.5 评论与回复
        3.3.6 消息
    3.4 概念地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概念地图工具对比分析功能验证实验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面向全体被试的实验设计
        4.3.1 绘制前测概念地图
        4.3.2 制作对比分析报告
        4.3.3 后测概念地图与调查问卷
    4.4 面向访谈小组的实验设计
        4.4.1 访谈大纲
        4.4.2 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 验证实验数据分析
    5.1 概念地图前后测分析
        5.1.1 概念地图的修改方式
        5.1.2 概念地图的结构变量变化
    5.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2.1 阅读体验
        5.2.2 反思
        5.2.3 互助学习
    5.3 小组访谈分析
        5.3.1 有声思维发言分析
        5.3.2 评价讨论发言分析
    5.4 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概念地图对比分析报告
附录2 对比分析报告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3 概念地图对比分析功能小组访谈大纲
致谢

(8)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及研究思路的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念地图起源及发展研究现状
        1.2.2 概念地图的抽取研究现状
        1.2.3 概念地图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思路挖掘、技术机会发现的研究现状
        1.2.5 对研究现状的总结评价
    1.3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简介
    2.1 创造性过程相关理论
        2.1.1 创造性过程及核心环节
        2.1.2 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知识重组方法的研究现状
    2.2 概念地图
        2.2.1 概念地图的定义
        2.2.2 概念地图的构成
        2.2.3 概念地图的特点
    2.3 自然语言处理理论和文本挖掘
        2.3.1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2.3.2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方法
        2.3.3 自然语言处理层次分析
        2.3.4 自然语言处理软件—Stanford Parser
        2.3.5 文本挖掘的基本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观概念地图构建过程及相关应用
    3.1 微观概念地图
        3.1.1 微观概念地图的定义
        3.1.2 微观概念地图的结构构成
        3.1.3 微观概念地图的特点
        3.1.4 微观概念地图的两个假定
    3.2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的设定
        3.2.1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的人工归纳
        3.2.2 自动化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
    3.3 目标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
        3.3.1 数据源的确定与预处理
        3.3.2 单句MCM依赖树的生成
        3.3.3 单句MCM片段的生成
        3.3.4 目标数据源MCM的构建
    3.4 基于微观概念地图的研究思路挖掘
        3.4.1 “热点-热边”图的生成
        3.4.2 论文研究重点和知识结构分析
        3.4.3 研究思路挖掘指标设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微观概念地图挖掘研究思路的实例
    4.1 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以作者的第一类表达方式为例
        4.1.1 数据源的确定和预处理
        4.1.2 微观概念地图的生成
        4.1.3 研究思路的挖掘
    4.2 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以作者的第二类表达方式为例
        4.2.1 数据源的确定和预处理
        4.2.2 微观概念地图的生成
        4.2.3 研究思路的挖掘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
附录B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及构建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概念地图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目录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 概念地图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 概念地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3. 概念地图在国内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4. 概念地图在国外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实验法
        3. 问卷调查法
        4. 观察与访谈法
二、概念地图的基本内涵
    (一) 概念地图的定义
    (二) 概念地图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地图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二) 关于记忆认知理论
    (三) 图式理论
    (四) 形象思维理论
四、基于概念地图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设计
    (一) 基于概念地图的英语教学“以教为主”的过程设计
    (二) 基于概念地图的英语教学“以学为主”的过程设计
五、基于概念地图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一) 概念地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二) 概念地图在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的应用
    (三) 概念地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四) 概念地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六、概念地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 概念地图支持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1. 学习测验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观察与访谈
七、结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创新点
    (三) 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文献
附录
致谢

(10)概念地图及其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研究的局限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研究的局限
第2章 概念地图概述
    2.1 概念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2.1.1 概念地图的起源
        2.1.2 概念地图的发展
    2.2 概念地图的内涵与特征
        2.2.1 概念地图的内涵
        2.2.2 概念地图与相关概念
        2.2.3 概念地图的特征
        2.2.4 概念地图的类型
    2.3 概念地图的理论基础
第3章 概念地图构建
    3.1 概念地图构建的基本原理
    3.2 概念地图构建的主要方法
    3.3 概念地图构建的软件工具
第4章 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4.1 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应用
        4.1.1 图书馆传统知识组织方式的弊端
        4.1.2 基于概念地图的知识组织方式
    4.2 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检索中的应用
        4.2.1 传统检索存在的问题
        4.2.2 知识检索
        4.2.3 基于概念地图的知识检索原理
    4.3 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应用
        4.3.1 基于概念地图的参考咨询服务
        4.3.2 基于概念地图的参考咨询系统
    4.4 概念地图在图书馆知识评价中的应用
        4.4.1 概念地图评分方法
        4.4.2 知识评价中概念地图信度和效度
        4.4.3 概念地图在高校图书馆知识评价中的应用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论文参考文献)

  • [1]概念地图:以大概念促进深度学习[J]. 刘徽,徐玲玲,蔡小瑛,徐春建. 教育发展研究, 2021(24)
  • [2]概念地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樊旭恒.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3]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 孙越.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匹配度对延伸产品态度影响的机理研究[D]. 梁渊.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5]概念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王晨光.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11)
  • [6]“概念地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薛家增.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4)
  • [7]协作学习情境下的概念地图工具对比分析功能设计与研究[D]. 胡思畅.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8]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及研究思路的挖掘[D]. 石彤.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9]基于概念地图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D]. 程成. 湖北大学, 2013(06)
  • [10]概念地图及其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亮. 湘潭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