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清热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一、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1](2021)在《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方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中医阴虚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地卫矛汤方,每日1剂,共观察12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记录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压、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定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结果具可比性。①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于口干口渴、腰腿酸软、腰痛如刺、尿频、浮肿、盗汗等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降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⑤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佳,P<0.05。⑥降压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P<0.01。⑦调脂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P均<0.01、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⑧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分值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⑨抗炎作用:两组治疗后TGF-β 1、IL-6、TNF-α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抗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⑩安全性评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提示,二地卫矛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二地卫矛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蒋里[2](2021)在《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医清热益气法的有效性,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选取英文关键词“Type 2 diabetes”、“TCM”、“clear Heat”、“supplement Qi”、“Replacement therapy”及中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药”、“中草药”、“清热”、“清热益气”、“益气”、“补气”等进行检索,纳入中医“清热益气”药物结合西医标准治疗辅助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Manager5.3对筛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进行结局指标评价。主要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次要指标如血脂、C反应蛋白等。2.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黄连人参颗粒剂及中药模拟剂。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经过基础血糖控制,避免使用对肠道菌群有明显影响的降糖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周,测量患者前后疗效指标、炎症指标及安全指标。疗效指标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安全指标如肝功、肾功等;炎症指标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3.常温取样法采集粪便标本,-80℃冰箱内冻存。对临床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重点分析OTU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LDA Effect Size 差异评分。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5项研究,144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2.临床研究纳入患者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结果表明,治疗组黄连-人参“药对”能安全有效降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但有一定降低趋势;在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前后的差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BMI水平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能显着减少空腹胰岛素分泌(P=0.02),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06);对炎症因子CRP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对TNF-α、IL-6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3.试验纳入样本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ZLA、DZA分别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前,ZLB、DZB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后。OTU聚类结果显示,ZLB相比ZLA增加新OTU 6个,减少原OTU 12个,DZB相比DZA增加新OTU 16个,减少原OTU 5个。α-多样性箱型图显示,DZB较DZA菌群异质性明显增加,ZLB较ZLA菌群异质性明显减少,ZLA与ZLB组间差异值最大。β-多样性PCA图显示,ZLB较ZLA较为集中,DZB较DZA较为分散。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ZLA与ZLB比较,丰度明显增加的菌群是益生菌Bacilli(杆菌纲)及Lactobacillales(乳酸杆菌目),明显减少的菌属是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ruminantiumgroup(真杆菌属)、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Holdemania(霍尔德曼氏菌属)及Porphyromonadaceae(紫单胞菌科)。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和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是其中相对丰度最多的两种条件致病菌菌属,治疗后相对丰度的平均数分别为0.01%及0.07%。结论:1.Meta分析结果证明,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2.黄连-人参“药对”可有效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BMI及CRP水平。3.黄连-人参“药对”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数量、菌群的总丰富度及异质性,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益生菌丰度。

蒋里,傅强,张耀夫,孟繁章,周婧雅,穆国华,孙瑞茜,赵进喜[3](2020)在《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评述》文中认为清热益气法作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独特疗法,可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血糖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并发症进展。清热益气法主要通过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改善慢性炎症、抗氧化应激、抗自由基、胰岛素增敏、胰岛保护、调节肠道菌群等发挥作用。但是由于清热益气中药方配伍较为灵活,研究人员干预方式多样,结局指标缺乏规范标准,或由于样本量不足,可重复性差,故较难指导多中心、大样本、系统化的临床研究。同时,在清热益气法的作用机制方面,中药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和通络环节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偏重于炎性因素和胰岛病理因素研究,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肠道菌群、细菌分子生物因素的实验数据支持及基础研究。

叶紫[4](2019)在《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2-4期CKD基础上AKI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2-4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A/C)的临床疗效;(2)通过对A/C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的检测,探讨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防治A/C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中医医院肾内科2016年12月-2019年1月间住院收治的72例A/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一般基础治疗+前列腺素E1+川黄方汤剂;对照组:基础治疗+前列腺素E1;共治疗两周。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Scr、BUN、UA),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采用EPI公式计算),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o),血清中炎症小体3(NLRP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尿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等;另统计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的差值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1)以血清肌酐降低的绝对值评估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2.2%,对照组总有效率2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肾功能: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改善,Scr、BUN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UA较治疗前降低(P<0.05),e GFR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对照组Scr、BUN在治疗后有一定降低(P<0.05),但UA、e G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Scr、BUN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e GFR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但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因子指标:组内比较,治疗组IL-6、TNF-α、hs-CRP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对照组相关炎症因子治疗后也有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IL-6、TNF-α、hs-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4)血清NLRP3: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NLRP3较治疗前表达大幅度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LR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尿液IGFBP7:组内比较,治疗组尿液IGFBP7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尿液IGFBP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24h U-pro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对照组24h U-pro较治疗后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4h U-p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均有降低(P<0.05)。结论:(1)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较单用前列腺素E1能更好地促进A/C患者肾功能的部分恢复。(2)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有效防治A/C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机制有关。(3)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能改善A/C患者的中医证候,且临床总有效率为72.2%。

吴挺超[5](2018)在《基于岳仁宋教授三期辨证的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研究》文中指出1.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火热炽盛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初步探索相关实验室指标和T2DM火热证的相关性。2.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筛选T2DM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标准候选四诊指标和拟探索的实验室指标,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病例资料250例(200例作为研究组,50例作为检验组)。根据本研究中医诊断标准又将研究组分为火热炽盛证组和非火热炽盛证组,组间统计比较选定量化诊断标准相关因素,以条件概率换算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利用最大似然判别方法确定诊断阈值,再采用四分位法划定程度分级标准。以建立的量化诊断标准分别对研究组和检验组病例进行火热炽盛证判别诊断,通过计算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回顾性检验和前瞻性检验。并基于HTML语言编程实现T2DM火热炽盛证的自动化诊断。最后通过统计比较方法对实验室指标与火热炽盛证以及火热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探索。3.结果(1)研究组火热炽盛证患者106例,非火热炽盛证患者9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分布、家族史分布、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布、吸烟史分布、并发症种类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饮酒史分布和并发症种数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火热炽盛组过量饮酒的患者多于非火热炽盛组,非火热炽盛组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多于火热炽盛证组。(2)建立的T2DM火热炽盛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为:(1)赋分条目:口渴(7分),口苦(2分),口臭(8分),牙龈肿痛(6分),多饮(3分),气息灼热(5分),汗多(3分),下身潮湿(5分),烦躁(8分),多食易饥(4分),小便黄(3分),大便秘结(3分),皮肤疖肿疮疡(5分),舌红(17分),苔黄(7分),燥干苔(9分),脉数(6分),脉滑(8分);(2)诊断阈值:37分;(3)分级标准:轻度火热炽盛证(37-47分),中度火热炽盛证(47-60分),重度火热炽盛证(大于60分)。(3)对量化诊断标准行回顾性检验结果显示:灵敏度95.28%,特异度95.74%,误诊率4.26%,漏诊率4.72%,诊断指数191.02%,Youden指数91.02%,应用指数4.70%,比数积453.66,阳性预测值96.19%,阴性预测值94.74%,粗符合率95.50%,阳性似然比22.39,阴性似然比0.05。前瞻性检验结果显示:灵敏度96.30%,特异度95.65%,误诊率4.35%,漏诊率3.70%,诊断指数191.95%,Youden指数91.95%,应用指数4.70%,比数积572.29,阳性预测值96.30%,阴性预测值95.65%,粗符合率96.00%,阳性似然比22.15,阴性似然比0.04。(4)火热炽盛证患者与非火热炽盛证患者之间的FPG、2hPG、HbA1c、TC、TG、HDL-C、LDL-C、BU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水平在轻度火热炽盛证组与重度火热炽盛证组之间、在中度火热炽盛证组与重度火热炽盛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火热组的BUA均值高于轻度火热组和中度火热组。4.结论(1)过量饮酒与T2DM火热炽盛证的形成有一定联系。非火热炽盛证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概率高于火热炽盛证患者,符合T2DM病机发展过程。(2)经检验评价,本研究建立的量化诊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指数、Youden指数、比数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粗符合率、阳性似然比较高,而误诊率、漏诊率、应用指数、阴性似然比很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3)T2DM患者火热程度的加重与BUA水平升高相关,这种正相关在火热积分较高的人群中(重度火热炽盛证患者)方有体现。

杜琰,汪悦[6](2014)在《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肾络瘀阻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近年来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验方,旨在为治疗提供清晰的思路,减轻患者的痛苦。

彭书磊[7](2014)在《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为糖尿病肾病的文献研究和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两个部分。1文献研究本论文的文献研究从中医的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进行了阐述;并回顾了现代医学近年来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情况。2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影响及对炎症因子尿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进一步说明该方法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脾肾亏虚、瘀血阻滞证患者症状,并有降低肾损害的相关指标,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炎症状态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97名糖尿病肾病脾肾亏虚、瘀血阻滞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32例,联合治疗组35例。西药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缬沙坦胶囊(代文)口服,每次80mg,每日一次。中药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具有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健脾益肾通络饮治疗,每次200ml,每日2次。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胶囊(代文)口服,每次80mg,每日一次,同时联合中药健脾益肾通络饮治疗,每次200ml,每日2次。三组患者均以8周为一疗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血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对炎症因子尿MCP-1、血清hs-CRP、TNF-α的影响。结果: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症状、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清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血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炎症因子尿MCP-1、血清hs-CRP、TNF-α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疗效更加突出。结论:1.健脾补肾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脾肾亏虚、瘀血阻滞证患者症状、体征。2.健脾补肾活血法能明显降低尿蛋白等肾损害相关指标,并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及脂代谢紊乱,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改善微循环。3.健脾补肾活血法能显着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

杜琰[8](2014)在《温肾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深入探讨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源流与治疗现状。客观评价加减金匮肾气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着重观察其在改善患者症状、餐前、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脾肾阳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加减金匮肾气汤,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采用t检验的试验设计方法。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腰酸等临床症状及餐前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口渴多饮、形寒肢冷、心烦急躁、倦怠乏力、易饥多食、心悸气短、肢体麻木、腰酸、尿频尿多的症状上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对于症状: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腰酸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见本方对于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腰酸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餐前、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得到了改善,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本方在降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两组在FINS、IAI、BMI、TC、TG、LDL、HDL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本方在改善胰岛素敏感及血脂等方面无明显效果。结论:加减金匮肾气汤在降低餐前,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腰酸等临床症状。

金丽霞[9](2009)在《虫草肾茶胶囊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虫草肾茶胶囊对高糖培养条件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影响,并探讨虫草肾茶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虫草肾茶胶囊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再进行药物血清干预HMC的研究。将常规培养的HMC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虫草肾茶高、中、低剂量组、福辛普利组,采用高糖模型(即高糖刺激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进行研究。正常对照组予10%正常大鼠FCS改良型RPMI-1640培养液培养干预,高糖组予10%正常大鼠FCS改良型RPMI-1640高糖培养液培养干预,虫草肾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10%虫草肾茶胶囊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改良型RPMI-1640高糖培养液培养干预,福辛普利组予10%福辛普利含药血清改良型RPMI-1640高糖培养液培养干预。分别在相应干预因素处理后,于培养的24h、48h及72h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于相应干预因素作用48h及72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TGF-β1mRNA)、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mRNA(PAI-1mRNA)的表达。结果:(1)虫草肾茶胶囊高剂量药物血清对高糖(30mmol/L)刺激下24h、48h和72h的HMC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其作用优于福辛普利药物血清。虫草肾茶胶囊中、低剂量药物血清对高糖刺激下48h和72h的HM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2)在48h和72h时段,虫草肾茶胶囊高、中剂量组TGF-β1的分泌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p<0.01),而虫草肾茶胶囊低剂量药物血清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对72h时段TGF-β1的分泌有抑制作用(p<0.05)。在抑制TGF-β1的分泌方面,虫草肾茶胶囊优于福辛普利。(3)虫草肾茶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福辛普利组48h及72h HMCⅣ型胶原的合成均低于高糖组(p<0.05,p<0.01)。(4)虫草肾茶胶囊高剂量组细胞培养上清中FN、LN在48h时段和72h时段的分泌均低于高糖组(p<0.05,p<0.01),而虫草肾茶胶囊中、低剂量药物血清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在72h时段可减少细胞培养上清中FN、LN的分泌(p<0.05,p<0.01)。(5)虫草肾茶胶囊高、中剂量组及福辛普利组TGF-β1mRNA和PAI-1mRNA表达均低于高糖组,且以虫草肾茶胶囊高剂量组表达最低(p<0.05)。结论:虫草肾茶胶囊可以抑制高糖刺激下HMC的增殖,降低高糖刺激下TGF-β1及细胞外基质(ECM)主要成分FN、LN、Col-Ⅳ的合成和分泌,下调高糖刺激下HMC TGF-β1mRNA及PAI-1mRNA的表达,起到延缓DN进展的作用。

陈春元[10](2009)在《糖尿病肾病越南东医文献研究及261例临床病案回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进而发展为ESRD,且ESRD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和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各种疾病和因素,一旦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只能透析或肾移植。而传统医药治疗DN,不仅改善了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和阻止肾脏损害的病程进展,提高DN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毒副作用小,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越南传统医药受中医药影响殊深。故研究传统东医药诊治糖尿病肾病必然会涉及中医药。由于传统东医药的特殊历史和地域关系,故从传统东医药及中医药中寻求防治DN的有效措施和治疗药物,是人们关注的课题。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现代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求糖尿病肾病的演变轨迹及证治规律,期望能够为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首先,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历代医家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系统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方药等诸多方面,力求从整体上认识糖尿病肾病辨证论治的发展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其次,结合观察大样本的DN病例,对各种证型的症状、检查指标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在DN中医诊疗的规范化、客观化上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并为临床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使其更具可比性、科学性。研究方法研究方案:设计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原则:严格按照入选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收集包括一般情况、个人既往病史、自主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与病例来源:为合理地选择资料来源,增加临床研究可信度,我们拟定所在越南地区等医院为研究单位;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确定越南东医采用中医治疗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记录内容与方法:研究者对病例均需填写《糖尿病肾病患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记录所用东医治疗方案(包括疗程完成情况)以及治疗疗效。参加临床研究者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充分了解临床研究方案和各项检查指标。在填写表格时,如有填写错误不得涂改,可用横线划去并在旁边写上正确内容,并签署修改日期及修改者姓名。统计分析方法:①检验水准: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若检验差别有意义,则做两两比较。②统计描述:数值变量将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出现率)进行统计描述。③结果分析: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本文261例糖尿病肾病,来源干越南中医院三年的住院病人,均符合DN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21例,女140例;男女患者之比为1:1.16;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76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女性患者(各为59.45±7.41、56.11±7.79),平均年龄57.66±7.78岁。早期12例,临床期224例,晚期25例;治疗效果:显效63例(24.1%),有效115例(44.1%),无效83例(31.8%),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证型分析2.1按五脏虚证标准研究:糖尿病肾病五脏虚证中以肾虚证(47.5%)为多见,其次为脾虚证(35.6%),肺虚证(3%)及肝虚证(5%)较少见,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Ⅱ期肾虚证的发生率最高(41.6%),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肾虚证的发生率均为最高(各为48.6%、51.3%),Ⅴ期则以脾虚证发生率最高(52%),有统计学意义(P<0.01)。2.2按阴阳气血虚证标准研究:糖尿病肾病气血阴阳虚证中以阴虚证(46%)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证(27.2%),血虚证(18.4%)及阳虚证(8.4%)则较少见,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肾病Ⅱ期阴虚证的发生率最高(41.7%),Ⅴ期则以气虚证的发生率最高(32%),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Ⅲ期、Ⅳ期阴虚证的发生率均为最高(各占56.7%、46.5%),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按各种复合证型标准研究:糖尿病肾病复合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41%)为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31.4%),阴阳两虚证(4.2%)及肺肾气虚证(3.4%)则较少见,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肾病Ⅱ期、Ⅲ期、Ⅳ期气阴两虚证的发生率均为最高(各为58.3%、32.4%、43.8%),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Ⅴ期则以脾肾气虚证发生率最高(3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按实证标准研究:糖尿病肾病实证中以血瘀证(39.8%)为多见,其次为水湿证及湿热证(各为17.2%、16.5%),气滞证(7.2%)则较少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实证的血瘀证发生率均为最高(各为58.3%、43.2%、38.5%、36%),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治疗前后实验室查测值的比较:各型在治疗后血糖水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各型在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各型在治疗后CHOL、TG、HDL—C、LDL—C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型在治疗后ApoA、ApoB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后各型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糖尿病肾病是现阶段国际医药界研究的热门。其影响较大,病死率高,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重大疑难病症。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人们寄希望于传统医学。本文从越南传统的东医学角度,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及对东医药临床糖尿病肾病案例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了东医治疗DN的方药及其相关证治规律,希望能为本病临床和科研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归纳、整理古今文献资料,系统探讨了糖尿病肾病(消渴病肾病)相关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用药等。由于越南传统东医学与中医药的密切关系和历史渊源,两者之间相互交流,贯穿古今。其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故本文在研究传统东医药诊治糖尿病肾病必然会论及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我们发现传统的东医和中医药学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研究方面有很多共同特征。但二者各有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越南传统东医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中医药学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能进行迅速而有效的交流。两地所产的大量地道药材亦可通过边贸采用。研究表明,东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所用的大量带有中国烙印的“北药”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2、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东医药临床糖尿病肾病261例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DN患者中以肾虚证表现为主(47.5%),其次为脾虚证(35.6%)。肾虚证始终贯穿DN分期;Ⅴ期则以脾虚证发生率最高(52%),脾肾虚可能是导致DN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肾脏功能的虚损始终影响着DN病程的发展,脾脏功能的虚损过程与DN病程发展密切相关。这对糖尿病肾病关键时期的救治有重要提示作用。此外研究发现DN患者以气阴两虚证(41%)为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31.4%),血瘀证(39.8%)。糖尿病肾病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实证的血瘀证发生率均较高(各为58.3%、43.2%、38.5%、36%),可见血瘀证贯穿整个DN病程,随着正气的虚损,水湿证、湿热证、湿浊证逐渐增多,水液代谢失常逐渐加重。这些对糖尿病肾病各期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3、本研究通过文献和临床病案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越南传统东医诊治糖尿病肾病的方药证治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了不少传统东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方药。特别是一些具有越南地域特色的“南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都有较大的价值和潜力。本文还介绍了导师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行之有效的一些独特经验和方法。这对共同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辨治有良好借鉴意义。

二、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中医辨治
        1.4 常用治则治法
        1.5 其他疗法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2.3 发病机制研究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6 终止试验标准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3 试验设计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药品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观察指标
        4.3 安全性观察
        4.4 疗效标准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病例收集情况
        7.2 基线比较
        7.3 疗效比较
        7.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8 讨论
        8.1 立论依据
        8.2 组方分析
        8.3 疗效分析
        8.4 机理探讨
        8.5 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中英文缩略词
    附2: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探讨
        1 《内经》“壮火食气”思想与消渴病火热病机初探
        2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火热伤气”病机的认识
        3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的临床分析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
        1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一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基于清热益气法的黄连-人参“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受试者筛查
        1.3 技术路线
        1.4 干预措施
        1.5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基线标准
        2.3 疗效指标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流程
        1.2 生物信息分析路线
        1.3 数据质控与优化
        2 结果
        2.1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2.2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
        2.3 物种结构分析
        2.4 Alpha多样性分析
        2.5 Beta多样性分析
        2.6 差异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3)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1.1 火热伤气是基本病机
    1.2 清热益气法是根本治疗大法
2 清热益气法的应用
    2.1 减轻胰岛素抵抗
    2.2 调节全身糖脂代谢、炎症因子
    2.3 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3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
    3.1 降低C-反应蛋白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
    3.2 抗氧化应激和抗自由基
    3.3 胰岛素增敏及胰岛保护
        3.3.1 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泌及减少凋亡
        3.3.2 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
        3.3.3 缓解肝脏脂肪浸润,减轻脂毒性
    3.4 调节肠道菌群
4 问题与展望

(4)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2-4期CKD基础上AKI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6 伦理委员会审批
        2.7 数据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病例收集完成情况
    2.治疗前两组A/C患者的基线分析
        2.1 两组A/C患者性别、年龄、原因分类比较
        2.2 两组A/C患者基线肌酐升高倍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指标、IGFBP7比较
    3.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A/C患者肾功能及24hU-pro的影响
        3.1 两组A/C患者肾功能的比较
        3.2 两组A/C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IGFBP7的比较
    4.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A/C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4.1 两组A/C患者疾病临床疗效评价
        4.2 两组A/C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A/C的认识
        1.1 A/C的常见诱因
        1.2 现代医学在A/C治疗方面的不足
    2.肾脏疾病与炎症机制
        2.1 NLRP3与A/C
        2.2 炎症状态与A/C
        2.3 IGFBP7与A/C
    3.祖国医学对A/C的认识
        3.1 中医病因病机各家概述
        3.2 中医辨证论治概述
        3.3 其他治法
    4.川黄方立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4.1 川黄方内含单味药物分析
        4.2 川黄方内含药对分析
    5.结果分析
问题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临床证候积分表
    附录二 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2-4期CKD合并AKI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附录三 文献综述 NLRP3、MCP-1、IGFBP7与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
        参考文献
    附录四 发表的论文
    附录五 随机数字表
    附录六 伦理批件

(5)基于岳仁宋教授三期辨证的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临床信息调查表的制定
    1 T2DM火热炽盛证症候相关理论阐述
        1.1 消渴病火热病位在于肺、肝、胃、肠
        1.2 消渴病火证八象
    2 T2DM火热证量化诊断候选四诊信息的筛选
        2.1 火热证症候标准文献研究
        2.2 火热证诊断候选条目的建立
    3 候选四诊信息条目的定义
    4 T2DM火热证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探索的指标筛选
    5 吸烟史相关概念标准界定
    6 饮酒史相关概念标准界定
    7 制定临床调查表
临床研究(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样本量的确定
        1.7 病例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调查
        2.2 体格检查
        2.3 实验室指标检测
        2.4 建立数据库
        2.5 建立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阈值及分级标准
        2.6 量化诊断标准的检验评价
        2.7 量化诊断的自动化实现
        2.8 实验室指标与火热证的相关性探索
        2.9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性别分布情况
        3.1.2 年龄分布情况
        3.1.3 病程分布情况
        3.1.4 家族史分布情况
        3.1.5 BMI分布情况
        3.1.6 吸烟史分布情况
        3.1.7 饮酒史分布情况
        3.1.8 并发症分布情况
        3.2 建立T2DM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标准
        3.2.1 量化诊断标准相关因素筛选
        3.2.2 量化诊断标准相关因素赋分
        3.2.3 量化诊断阈值的确定
        3.2.4 量化诊断分级标准的确定
        3.3 量化诊断标准的检验评价
        3.3.1 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
        3.3.2 量化诊断标准的前瞻性检验
        3.4 T2DM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的自动化实现
临床研究(第三部分) T2DM火热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组实验室指标统计情况
    2 火热炽盛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索
    3 火热程度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索
临床研究(第四部分)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与年龄
        1.2 病程
        1.3 家族史
        1.4 BMI
        1.5 吸烟史、饮酒史
        1.5.1 热证与吸烟史
        1.5.2 热证与饮酒史
        1.6 并发症
    2 T2DM火热炽盛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
        2.1 制定量化诊断标准的方法
        2.2 关于量化诊断的自动化实现
        2.3 对比既往学者制订的火热证诊断标准
    3 T2DM火热炽盛证与实验室指标
    4 理论阐述—2型糖尿病早期从火热论治探微
        4.1 2型糖尿病与古代消渴病的异同
        4.2 消渴病从火热论断的理论溯源
        4.3 2型糖尿病早期从火热论断的提出
        4.4 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的具体治法
        4.4.1 泻火解毒法
        4.4.2 解郁散火法
        4.4.3 消脂降火法
    5 不足与展望
        5.1 样本量
        5.2 观察指标
        5.3 舌脉信息的采集
        5.4 关于四诊信息的程度分级
        5.5 关于兼证
        5.6 关于随访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2型糖尿病火热证研究进展
    1 2型糖尿病火热病机研究进展
        1.1 火热致消
        1.2 瘀热致消
        1.3 湿热致消
        1.4 郁热致消
    2 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1 清热解毒法
        2.2 清热化瘀法
        2.3 清热利湿法
        2.4 开郁清热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火热证量化诊断研究进展
    1 火热证诊断标准研究概述
    2 单病热证量化诊断的研究进展
        2.1 高血压病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2 慢性胃炎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3 糖尿病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4 冠心病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5 艾滋病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6 功能性便秘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7 中风病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8 抑郁症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9 癌病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2.10 其他病种热证量化诊断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1:2型糖尿病信息采集表
附件2:T2DM火热炽盛证自动化量化诊断HTML文件代码

(6)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治疗
    3.1 活血化瘀法
    3.2 滋阴化瘀
    3.3 益气化瘀
    3.4 补肾化瘀法
    3.5 健脾化瘀法
    3.6 利湿化瘀法
4 结语

(7)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二)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三) 病因病机
        (四) 治疗
    二、 现代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三、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一)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二) 糖尿病肾病治疗
    四、 炎症机制与糖尿病肾病
        (一) 糖尿病肾病发病炎症机制
        (二) 炎症因子致糖尿病肾病机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三) 试验病例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试验设计
        (二) 病例分组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测指标
        (五) 疗效判定标准
        (六) 统计学处理
    三、 临床资料分析
        (一) 三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二) 三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四、 治疗结果
        (一) 三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二) 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三)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四)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
        (五)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的比较
        (六) 三组患者肾损害指标的疗效比较
        (七) 三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炎症因子的疗效比较
        (八)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九) 安全性分析
        (十) 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糖尿病肾病病机探讨
        (一) 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基础
        (二) 瘀血阻滞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
    二、 糖尿病肾病治法探讨
        (一) 健脾补肾以治其本
        (二) 活血通络以治其标
    三、 方药分析及药物分析
        (一) 方药分析
        (二) 主要药物分析
    四、 作用机制探讨
        (一) 改善中医症状、体征
        (二) 降低肾损害相关指标,保护肾功能
        (三) 降低炎症因子,改善炎症状态
        (四) 改善糖代谢紊乱
        (五) 改善脂代谢紊乱
        (六) 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微循环
        (七) 不良反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8)温肾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研究
        1.3 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1.6 研究方法
        1.7 观测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分析计划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指标疗效比较
        2.3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临床疗效比较
        2.4 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疗效
        2.5 患者症状积分
第三章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阴虚为发病基础
        1.2 阴阳两虚为主要病机
    2. 中药作用机理探讨
        2.1 加减金匮肾气汤组方及用药特点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 对中医症候改善作用分析
        3.2 对餐前、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分析
        3.3 对于FINS、IAI、BMI、TC、TG、LDL、HDL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虫草肾茶胶囊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研究进展
        (一)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研究
        (二)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二)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三) 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进展
        (四) TGF-β1与糖尿病肾病
        (五) PAI-1与糖尿病肾病
        (六) TGF-β1、PAI-1引起DN的机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虫草肾茶胶囊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虫草肾茶胶囊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TGF-β1及ECM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三 虫草肾茶胶囊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 mRNA及PAI-1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讨论
    一、高糖对HMC的影响
    二、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三、实验细胞的评价及刺激物选择的依据
    四、体外细胞培养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评价
    五、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评价
    六、检测时间的选择
    七、MTT方法评价
    八、实时荧光定量PCR
    九、对选取指标的说明
    十、虫草肾茶胶囊的组方分析
    十一、主要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
    十二、虫草肾茶胶囊的作用机理探讨
    十三、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将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糖尿病肾病越南东医文献研究及261例临床病案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传统东医的发展趋势及越中传统医学交流历史和现状
        1.1 越南传统东医学的特色和发展趋势
        1.2 越中传统医学具有许多类似点
        1.2.1 两者历史源远流长,均都起于上古时代
        1.2.2 两者医学理论体系一脉相承
        1.2.3 两者历经千年而不衰,是在蜿蜒曲折中生存、发展而逐渐完善
        1.2.4 越中医药交流历史悠久,贯穿古今
        1.2.5 当今两国政府重视传统医学继承和发展,制定并实施全方位发展策略
        1.2.6 传统医学和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并存
    2 越中传统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
        2.1 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2.1 病因
        2.2.2 病机
        2.3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2.3.1 证候特征
        2.3.2 诊断
        2.3.3 辨证论治
        2.4 传统东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特色辨治
        2.4.1 早期
        2.4.2 中期
        2.4.3 晚期
    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中越基本相同)
        3.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
        3.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3.1.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
        3.2 发病机制
        3.2.1 基质沉积和转移生长因子-β
        3.2.2 血流动力学因素
        3.2.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2.4 高血糖症
        3.2.5 糖基化作用
        3.2.6 多元醇途径
        3.2.7 蛋白激酶C
        3.2.8 内皮素
        3.2.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2.10 蛋白迁移
        3.2.11 ECM降解
        3.2.1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3.3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3.3.1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3.3.2 糖尿病肾病诊断
        3.4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状况
        3.4.1 控制血糖对肾病的影响
        3.4.2 控制高血压
        3.4.3 降压药物的应用
        3.4.4 限制蛋白摄入量
        3.4.5 其他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案
        1.2 研究原则
    2 研究对象与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糖尿病诊断标准
        3.2 临床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3.3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4.1 纳入标准
        4.1.1 气血阴阳虚证
        4.1.2 五脏虚证
        4.1.3 复合虚证
        4.1.4 实证
        4.2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记录内容与方法
        5.2 分析指标
        5.2.1 证型分析
        5.2.2 临床观察项目
        5.2.3 疗效评定标准
        5.3 统计学分析
        5.3.1 统计分析软件
        5.3.2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治疗结果
    3 证型分析
        3.1 按五脏虚证标准研究
        3.2 按阴阳气血虚证标准研究
        3.3 按各种复合证型标准研究
        3.4 按实证标准研究
    4 各证型治疗前后实验室查测值的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关于传统东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特色
    2 传统东医关于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分析
    3 本研究临床回顾性案例分析的启示
    4 相关实验指标对糖尿病肾病及证型的影响分析
    5 导师诊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借鉴
        5.1 重视经典医着的学习和传承
        5.2 重视经典方药剂量的把握
        5.3 重视行气活血化瘀的临证应用
第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论着情况

四、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蒋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评述[J]. 蒋里,傅强,张耀夫,孟繁章,周婧雅,穆国华,孙瑞茜,赵进喜. 中医学报, 2020(12)
  • [4]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对2-4期CKD基础上AKI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D]. 叶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基于岳仁宋教授三期辨证的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量化诊断研究[D]. 吴挺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6]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 杜琰,汪悦. 四川中医, 2014(06)
  • [7]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D]. 彭书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8]温肾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D]. 杜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 [9]虫草肾茶胶囊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 金丽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糖尿病肾病越南东医文献研究及261例临床病案回顾分析[D]. 陈春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清热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