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

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

一、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丽,王钰茹,张芸,刘协权[1](2021)在《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军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角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首先介绍了角动量的概念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然后阐述了角动量守恒定律在直升机、鱼雷、子弹和炮弹、定向导航等军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在军校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军事案例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史建新,傅美欢,刘勇文,骞朋波[2](2021)在《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文中认为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合理有效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演示、体验、探究、问题导向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温利平[3](2020)在《刚体教学中对转矩和角动量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经典力学中,转矩和角动量是特别重要的概念,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直接讲质点或质点系的定点或定轴转动,难免会艰涩不易懂。本文将其与力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起来,对定点转动和定轴转动的转矩和角动量进行了分析,使关于转动的教学更顺畅更容易理解。

吴凡[4](2020)在《新体制旋扫成像光学卫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广域高分辨率光学遥感信息的获取是遥感技术发展的永恒追求。传统的光学遥感采用推扫方式进行,其图像分辨率与幅宽相互制约。为了提高成像覆盖能力,传统推扫成像卫星采用了包括多传感器拼接、多相机拼接和敏捷机动条带拼接等多种方式,其成像覆盖能力已接近设计极限,难以继续提高,无法满足广域高分遥感的任务需求。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基于载荷相对平台快速旋转的新体制宽覆盖成像技术,在保证图像分辨率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覆盖范围。本文针对采用该成像技术卫星面临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开展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新型成像技术的工作机理和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旋转载荷在轨形变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此类卫星控制精度的关键因素和问题。与传统推扫成像卫星相比,旋扫成像卫星工作时大惯量载荷绕卫星平台进行快速旋转,由卫星结构形变引起的扰动力矩被急剧放大,严重影响卫星平台的高精高稳姿态控制。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对结构形变引起扰动力矩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实现卫星的高精高稳控制奠定基础。针对旋扫成像卫星惯量参数随着载荷的旋转而快速变化、不易实现高精度辨识的问题,本文在机理分析归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建模间接辨识卫星惯量参数的方法,将对快速时变的惯量参数的辨识问题转化为对慢变的形变参数的辨识问题,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出待辨识的惯量参数。相比于传统方法中直接对惯量参数进行辨识的策略,所提出方法的参数辨识精度大幅提高。针对在建模精度不高或外扰较大情况下参数辨识精度较低、姿态控制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了载荷高稳定旋转控制和平台高精高稳指向控制。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在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模型的条件下,实现了系统干扰力矩的自动估计补偿,提高了载荷旋转稳定度和平台姿态指向精度和稳定度。该方法对系统模型依赖程度较低,工程适用性较好,控制精度与基于精确建模和参数辨识补偿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相当。针对卫星残余角动量较大引起姿态扰动力矩和控制容量下降的问题,在对卫星系统角动量组成和交换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载荷舱旋转特性的残余角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内部角动量动态优化配置方法。所提出的角动量管理方法可实现任意磁场方向下载荷的角动量管理,并克服了卫星平台采用传统角动量管理方法时无法及时移除积累角动量的问题,实现了系统角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通过仿真对所提出的角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基于简单角度门限判断的角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对比,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干扰力矩小、适应性好的优点,同时大幅提高了系统角动量的管理效率。

朱新梅,吴金花[5](2020)在《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物理教学中对于不同物理问题的分析,动态思维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培养非常重要。借助对大学物理中两种不同形式的齿轮啮合问题的动力学处理方法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以及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提高的重要意义。

李爱华[6](2020)在《基于对分课堂的刚体力学教学实践》文中指出为了提升刚体力学的教学成效,文章首先对对分课堂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基于对分课堂的刚体力学教学实践,包括随机N分钟对分的课堂教学、当堂对分的课堂教学、隔堂对分的课堂教学。

梁萍,张弛,陈梅[7](2019)在《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以“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文中指出大学物理是大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在大学物理中进行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物体对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通过回转仪在军事、航天、汽车领域的应用,向学生传达科技兴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跳水及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本案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结合视频播放,通过讲解人物与历史故事、科技进展,将大学物理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了大学老师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双重作用。

刘叶青[8](2019)在《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力学和电学作为中学和大学物理学科的重点组成部分,两者在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高中的学习模式不再适用,但理工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要学习大学物理,而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学生总会下意识地使用中学时期所形成的一些定势思维,导致解决大学物理问题存在较大困难,以至于学生无法顺利从中学物理过渡到大学物理。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和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并且阐述了该研究对高中生和大一新生的意义;第二部分提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高中生物理学习情况以及对大学物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第四部分为力学衔接教学研究;第五部分为电学衔接教学研究;第六部分为对高三理科生进行衔接教学实践及分析;第七部分为对大一刚入学新生进行衔接教学实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进行衔接教学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中学阶段进行中学与大学物理关于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建广[9](2019)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刚体块结构摇摆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器物的反应作为评价地震烈度的主要指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地震现象。地震时建筑内高大器物,如家具、设备等刚体的晃动、倾倒亦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类刚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自Hous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被关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和试验技术的提高,刚体结构精细化动力分析方法和动力试验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原因在于:刚体结构摇摆运动涉及几何非线性和碰撞等问题,以致其动力响应分析颇为复杂;动力试验结果对试件制作精度、弹性模量等尤为敏感,以致试验的可重复性差,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度不高。本文以刚体块结构的地震响应为研究对象,从地震输入、运动方程、碰撞分析、数值分析方法、动力试验、地震响应特征和规律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介绍了基于小波分析和能量方法的两种脉冲型地震动量化识别方法,阐述了本文的脉冲型地震动选取原则,识别出10条脉冲型地震动,并用小波分析法剔除其脉冲成分,得到对应的10条非脉冲地震动。(2)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对称、非对称和不规则刚体块结构的摇摆运动方程。分析了碰地与碰壁两种碰撞,根据角动量守恒,给出了碰地碰撞恢复系数的计算公式。(3)基于Matlab平台编写了刚体块结构摇摆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程序。提出了“子步法”、“两步法”和“子步-两步”法的碰撞前后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并基于Rosenbrock方法建立了刚体块结构摇摆运动响应数值分析方法。(4)进行了刚体块结构的数值模拟和小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Matlab模拟程序的正确性。(5)基于Matlab数值模拟计算程序,对实际刚体块结构进行了摇摆响应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一致的前提下,地震动速度脉冲增大了刚体块结构的摇摆响应,刚体块结构的摇摆角峰值与地震动速度峰值有较强的关系;在地震动作用下,刚体块结构的偏心会增大摇摆响应,偏心距越大刚体块结构越不稳定;碰壁会对刚体块结构的摇摆响应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其倾倒风险。

贾晨[10](2019)在《在轨捕获后复合体的多级阻尼镇定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空间任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发展趋势,为避免宇航员舱外操作的高风险,基于空间机器人的在轨服务技术是人类开展太空探索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拓展。在轨捕获后,空间机器人与目标航天器组成的复合体系统的质量特性参数和角动量分布发生突变,对于传统的硬抓捕方法,目标航天器的角动量将直接传递至基座处,若传递至基座处的角动量超过其内部动量交换装置的调节上限,可能会引起复合体系统失稳。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研究了面向在轨服务任务的空间复合体多级阻尼镇定控制策略,研究内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5046),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基于Kane方法建立具有多级可控阻尼结构的漂浮复合体动力学方程。在空间机械臂关节处引入由缓冲器和阻尼器构成的可控阻尼单元,将自由漂浮基座看作一节具有6自由度的拓展臂杆,并将目标航天器视为最后一节臂杆的一部分。针对由柔性关节和刚性臂杆组成的刚柔耦合复合体系统,将其离散为由弹簧和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段模型,采用Kane方法分析复合体的动力学机理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基于ADAMS和MATLAB软件平台的联合仿真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有效性。其次,分别从能量消耗和动量传递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关节处引入多级可控阻尼装置对维持复合体系统稳定的有效性。基于动能定理分析了软抓捕模型的缓冲吸能原理,多级可控阻尼单元将目标航天器传递过来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来实现能量耗散。基于角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复合体系统动量方程,并分析了复合体系统中角动量传递机理。通过ADAMS虚拟样机仿真,对比分析刚性状态下和柔性状态下的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后复合体系统角动量的迁移情况,得到了降低关节处可控阻尼装置的阻尼系数可以降低角动量传递速率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复合体多级阻尼镇定控制策略。考虑复合体系统的耦合特性,以各关节和基座的角速度最小为优化目标设计目标函数,基于差分进化混合粒子群算法对复合体多级阻尼全局寻优,通过联合求解动力学方程和控制算法得到期望阻尼值,以降低系统角动量传递速率,使飞轮可以实时吸收传递到基座的全部角动量。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二、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论文提纲范文)

(1)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军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角动量守恒定律
2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直升机和鱼雷中的应用
3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子弹和炮弹中的应用
4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定向导航中的应用
5 结论

(2)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情分析和授课形式
    1.1 学情分析
    1.2 授课形式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素养目标
3 教学设计思路
    3.1 课前
    3.2 课中
        3.2.1 课题引入
        3.2.2 分组讨论
        3.2.3 演示探究
        3.2.4 拓展应用
        3.2.5 总结评价
    3.3 课后
4 教学过程实施
    4.1 第一环节:了解刚体的定义以及刚体定轴转动(时长约5 min)
    4.2 第二环节:利用微积分思想探究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时长约10 min)
    4.3 第三环节: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时长约5 min)
    4.4 第四环节:探究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讨论角动量守恒的不同情况(时长约12 min)
    4.5 第五环节: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直升飞机(时长约6 min)
5 总结评价与教学反馈
    5.1 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
    5.2 教学特色总结与评价
    5.3 教学反思

(3)刚体教学中对转矩和角动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运动学角度描述转动
二、从动力学角度描述转动
三、以质点为例谈谈角动量的引入
四、对角动量守恒的应用拓展
    (一)开普勒定律就是角动量守恒定律的语言表述。
    (二)陀螺仪是角动量守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4)新体制旋扫成像光学卫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旋扫成像卫星概念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宽覆盖遥感技术发展现状
        1.2.2 带有旋转部件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3 卫星惯量参数在轨辨识方法研究现状
        1.2.4 卫星扰动力矩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1.2.5 卫星角动量管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旋扫成像原理与动力学建模研究
    2.1 引言
    2.2 旋扫成像卫星工作原理
    2.3 系统方案设计与配置设定
        2.3.1 系统方案设计
        2.3.2 控制原理和关键问题分析
        2.3.3 部件数学模型
    2.4 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
        2.4.1 运动学建模
        2.4.2 动力学建模
        2.4.3 轴承受力和力矩分析
        2.4.4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惯量参数高精度辨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参数辨识问题的提出
    3.3 基于角动量守恒的惯量参数直接辨识
        3.3.1 最小二乘惯量辨识方法
        3.3.2 仿真分析
    3.4 基于自适应的惯量参数间接辨识
        3.4.1 基于自适应的形变参数辨识
        3.4.2 自适应估计误差收敛性分析
        3.4.3 仿真分析
        3.4.4 Monte Carlo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载荷与平台高精高稳控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平台与载荷控制问题描述
        4.2.1 载荷高稳定旋转控制问题
        4.2.2 以载荷为中心的随动控制方法
        4.2.3 平台高精高稳指向控制问题
    4.3 载荷高稳定旋转控制方法
        4.3.1 旋转角速度轨迹设定
        4.3.2 角速率跟踪控制器设计
        4.3.3 扰动扩张观测器设计
        4.3.4 仿真分析
    4.4 平台高精高稳指向控制方法
        4.4.1 基于自抗扰的高精高稳姿态控制方法
        4.4.2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整星角动量管理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角动量管理问题描述
    5.3 平台角动量管理方法
    5.4 载荷角动量管理方法
        5.4.1 传统角动量管理方法
        5.4.2 基于旋转特性的角动量管理方法
    5.5 平台与载荷角动量交换控制方法
        5.5.1 摩擦力矩补偿方法
        5.5.2 角动量动态配置方法
    5.6 仿真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动态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二、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动态思维的案例
三、结束语

(6)基于对分课堂的刚体力学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分课堂概述
二、基于对分课堂的刚体力学教学实践
    (一)随机N分钟对分的课堂教学
    (二)当堂对分的课堂教学
    (三)隔堂对分的课堂教学
三、结语

(7)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以“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课程讲解及课程思政
    2.1 理论知识讲解
    2.2 应用及课程思政
3 结论

(8)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育系统论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四节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概况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衔接
    第一节 中学与大学力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研究
    第二节 中学与大学物理的力学衔接困难和策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电学部分的衔接
    第一节 中学与大学电学部分内容和方法分析研究
    第二节 中学与大学电学衔接困难和策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高三学生研究为对象的衔接教学
    第一节 调查概况
    第二节 衔接教学的实施
    第三节 衔接教学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的衔接教学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二节 衔接教学实践前测
    第三节 衔接教学实施
    第四节 衔接教学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附录 1 高中生物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 2 大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教学课程评价问卷调查
附录4 力学与电学小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刚体块结构摇摆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引言
        1.1.2 研究意义
    1.2 刚体块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刚体块结构摇摆理论与数值研究现状
        1.2.2 刚体块结构试验研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
    2.1 引言
    2.2 近断层地震动简介
        2.2.1 近断层地震动的产生机制
        2.2.2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的产生原因
    2.3 脉冲型地震动的识别
        2.3.1 小波分析的脉冲型地震动识别方法
        2.3.2 基于能量的脉冲型地震动识别
        2.3.3 前场效应和滑冲效应的判别
        2.3.4 脉冲型地震动的选取
    2.4 本章小结
3 刚体块结构摇摆响应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碰撞问题的简化
    3.3 刚体块结构摇摆运动方程的推导
        3.3.1 对称刚体块结构摇摆运动方程
        3.3.2 非对称刚体块结构摇摆运动方程
        3.3.3 不规则刚体摇摆运动方程
    3.4 摇摆启动条件
        3.4.1 对称刚体块结构摇摆启动条件
        3.4.2 非对称刚体块结构摇摆启动条件
    3.5 碰撞耗能
        3.5.1 恢复系数
        3.5.2 碰地
        3.5.3 碰壁
    3.6 本章小结
4 刚体块结构摇摆响应Matlab数值求解分析
    4.1 引言
    4.2 Matlab简介
    4.3 Matlab数值求解过程
        4.3.1 两类碰撞问题模式逻辑划分
        4.3.2 Rosenbrock数值积分方法简介
        4.3.3 摇摆运动方程预处理
        4.3.4 碰撞点的判别
        4.3.5 Matlab计算程序分析流程
    4.4 Matlab计算程序正确性验证和精度分析
        4.4.1 Matlab计算程序正确性验证
        4.4.2 动力响应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刚体块结构动力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3 试验试件设计与安装
        5.3.1 试验试件设计
        5.3.2 试验试件安装
    5.4 试验测量设备
    5.5 碰撞恢复系数
        5.5.1 实际碰撞恢复系数
        5.5.2 实际碰撞恢复系数与理论碰撞恢复系数对比分析
    5.6 小型振动台试验
        5.6.1 地震动选择
        5.6.2 试验工况及步骤
        5.6.3 试验现象
        5.6.4 试验结果与理论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刚体块结构摇摆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6.1 引言
    6.2 速度脉冲的影响
    6.3 对称性的影响
    6.4 对称性和碰壁对刚体块摇摆响应的影响
    6.5 降低摇摆响应的措施
    6.6 建议
    6.7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在轨捕获后复合体的多级阻尼镇定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
        1.2.1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
        1.2.2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
    1.3 空间复合体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4 空间复合体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具有多级可控阻尼的空间复合体动力学方程
    2.1 引言
    2.2 具有多级可控阻尼的空间复合体模型
        2.2.1 具有多级可控阻尼的空间机器人模型
        2.2.2 复合体系统模型
    2.3 Kane动力学建模方法概述
        2.3.1 质点系下的Kane方程
        2.3.2 刚体系统的Kane方程
    2.4 基于Kane方法的空间复合体动力学方程
        2.4.1 运动学方程
        2.4.2 动力学方程
    2.5 算例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体系统的缓冲吸能与角动量管理
    3.1 引言
    3.2 基于多级可控阻尼结构的复合体缓冲吸能分析
        3.2.1 可控阻尼结构的缓冲吸能原理
        3.2.2 缓冲吸能的物理过程分析
    3.3 复合体系统角动量守恒分析与仿真
        3.3.1 动量守恒方程
        3.3.2 角动量守恒分析
        3.3.3 算例仿真
    3.4 复合体系统角动量迁移分析与仿真
        3.4.1 角动量迁移分析
        3.4.2 算例仿真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复合体的多级阻尼镇定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
    4.1 引言
    4.2 优化问题与目标函数
        4.2.1 优化问题
        4.2.2 目标函数
    4.3 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
        4.3.1 粒子群算法
        4.3.2 差分进化算法
    4.4 差分进化混合粒子群算法
        4.4.1 算法原理
        4.4.2 算法步骤
    4.5 复合体系统的多级阻尼镇定控制策略设计
    4.6 算例仿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论文参考文献)

  • [1]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军事中的应用[J]. 刘玉丽,王钰茹,张芸,刘协权. 江西科学, 2021(04)
  • [2]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J]. 史建新,傅美欢,刘勇文,骞朋波. 物理通报, 2021(03)
  • [3]刚体教学中对转矩和角动量的思考[J]. 温利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11)
  • [4]新体制旋扫成像光学卫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D]. 吴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J]. 朱新梅,吴金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9)
  • [6]基于对分课堂的刚体力学教学实践[J]. 李爱华.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5)
  • [7]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以“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J]. 梁萍,张弛,陈梅.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12)
  • [8]中学与大学物理力学和电学部分的衔接研究[D]. 刘叶青.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刚体块结构摇摆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 李建广. 重庆大学, 2019(01)
  • [10]在轨捕获后复合体的多级阻尼镇定策略研究[D]. 贾晨.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刚体变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