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一、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吴罡[1](2020)在《怒江州10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贫困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近代内忧外患,发展严重滞后,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问题严重,自1986年来中国有意识、有组织、大规模实施扶贫,因此中国的扶贫问题尤其值得深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一个傈僳族自治州,也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其发展受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制约,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城镇化率也是全国最低的区域之一。为了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任务,怒江州的脱贫攻坚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怒江州的自然、经济、社会情况进行回顾,从产业、贸易、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与云南省其他州市的对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了怒江州经济落后的状况及原因,发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及三次产业无法协调发展是怒江州贫困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怒江州的社会、经济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怒江州经济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产业非协调发展。之后从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贫困特点等方面对怒江州的贫困问题进行阐述,发现怒江州贫困人口基数大、致贫原因多样、贫困特点复杂,贫困问题十分严重。对怒江州的扶贫状况进行回顾,将怒江州的扶贫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1986年至1994年是开发式扶贫阶段;1994年至2000年是“八七扶贫攻坚”阶段;2001年至2010年是《中国农村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4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2011至2020)》年的上半段;2015年至2020年精准是扶贫和精准脱贫阶段。通过回顾怒江州扶贫与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怒江州的脱贫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给力不足,没有产业支撑,容易造成脱贫成果无法保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易地扶贫搬迁。进而对怒江州1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过程以及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寻求城镇化的规律,并结合怒江州城镇化历程,发现怒江州近几年的城镇化过程非常特殊,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的作用下进行的。分析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手段实现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的城镇化成果非常脆弱。为稳固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的成果,需要建立产业支撑,只有足够的产业支撑,才能稳住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为了探索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产业支撑问题,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怒江州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将所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参照系,把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三个部分,通过分析近几年来怒江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以及与昆明市、大理州、迪庆州的横向对比,发现怒江州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为怒江州之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最后,针对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怒江州今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段聪雪[2](2019)在《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变迁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拉祜族属氐羌民族,历史文化深厚,该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其民间舞蹈艺术便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舞蹈的产生与演变都是拉祜族文化的凝结与表现,直接反映着着拉祜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且具有拉祜族标志性的文化特征。历史上,拉祜族曾是狩猎民族、迁徙民族,也是典型的山地民族,环境闭塞、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漫长的自主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其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舞蹈风格原始古朴、舞蹈艺术种类繁多的现象。因此,拉祜族舞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其中,拉祜族舞蹈中两大代表性的舞蹈“芦笙舞”和“摆舞”已被例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舞蹈艺术种类也在积极挖掘与申报,拉祜族民间舞蹈艺术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普洱市下辖县分布着较多的拉祜族,拉祜族舞蹈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澜沧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拉祜族自治县,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分布有拉祜纳、拉祜西以及普洱地区分布着拉祜族苦聪等支系。因此,本文选择普洱进行区域性研究,是拉祜族特色舞蹈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当代以来,拉祜族舞蹈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必然。因此,本论文主要是在历史嬗变的大背景下探索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变迁发展,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运用史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各种文史资料的佐证,概述普洱拉祜族的民族历史背景、舞蹈历史渊源及民族舞蹈等,使人们更为清晰的理解拉祜族舞蹈产生与发展的人文环境;其次,将拉祜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史分三个标志性的时间段作考察,分析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使人们更为清晰的理解拉祜族舞蹈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三,历史的多样性使拉祜族舞蹈以多种态势演进,多方面研究其民间舞蹈在历史洪流下的具体变迁表现,以探索拉祜族舞蹈变迁发展的主要原因与规律;第四,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对其进行横、纵向的比较后得出其变迁发展的具体原因和规律,并对提升和把握拉祜族舞蹈在当代社会的走向,提出学术性见解和思考。

肖海龙[3](2019)在《云南省普洱市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2年糯扎渡电站建成形成库区以来,普洱市对其规划就基本缺失,尤其是在库区管理方面,更多地体现的是人为的、随机的管理,缺乏科学的依据,致使糯扎渡电站库区长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随着普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管理机关的深化改革不断深入,人们针对库区的管理理念也在向依法行政、科学管控方面不断改变。但目前,针对糯扎渡这种大型电站库区我们暂时没有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撑、管理方法、法规体系和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糯扎渡水库建成后,原部分河道、滩涂被水淹没,成为库区,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水污染治理等已成为主要的水事活动,对于以前单纯的管理岸上事物的部门而言,很少涉及这些水事活动。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形式,明确各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行政手段加大对糯扎渡库区主要水事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解决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强化对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这些主要水事活动的管理,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部门充分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法规等措施对库区范围内的人类的活动进行法治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称之为库区管理。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库区蓄水、防洪、水上运输、渔业、旅游、环保等内容,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库区综合效益。因为其涉及面比较宽广,本文结合普洱市经济社会实际情况,主要研究渔业、交通运输、旅游这三个方面水事管理。

桃琳[4](2019)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近年来老龄化、亚健康、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养生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普洱市思茅区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怡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养生旅游是思茅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思茅区养生旅游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明显存在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建成“全国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本论文通过对思茅区特色养生资源进行分析,在研究现阶段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养生旅游开发经验,并把市场需求与本地养生资源特征相结合之后,将珠三角市场、西南市场、长三角市场、京津冀市场确定为国内目标客源市场,将思茅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为山岳康体养生型、普洱茶养生型、药膳养生型和旅居养生型,并采用多种营销渠道及方法来树立思茅区的旅游形象。

杨艳[5](2018)在《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的扶贫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独龙族世居中缅边境,分布于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人口约7000人,与缅甸北部毗邻,少数散杂居于维西、西藏察隅县等地,独龙江乡是其唯一聚居区。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和其它少数民族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扶贫成本较高、脱贫难度也较大。作为“直过”、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贫困状况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落实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帮扶政策的前沿阵地和云南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尤其“十二五”期间的“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和当前的精准扶贫成效显着,被媒体誉为“独龙江模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以后,独龙江乡修公路、建新居、通4G,迅速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巨大跨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飞跃式的提高,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的边境封闭山区,快速进入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对于封闭的小型社会而言,历史变迁的动力不仅在于生活方式,其更广泛的意义在于文化与观念。在精准扶贫和现代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碰撞之中,独龙族的知识构成和价值观念已然发生了变化。新旧交替中,这里的人们正在经历一个现代适应的过程,适应不良的情况通过具体社会问题和两极走向的社会分层表现了出来,这是民族贫困地区迅速推进现代化的必然。物质变迁影响认知体系,认知改变又作用于经济结果。社会与观念变迁的特殊性给独龙江乡产业发展打上了极浓厚的乡土烙印,小农式生产在当地有着特殊的生命力。产业扶贫中,村民们在基层政府的带领下,探索了一条具本土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新小农”模式。伴随观念变迁,村民们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草果种植,赋予本土元素以现代价值。基层政府以现代技术指导生产和管理,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虽然源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新小农”模式在运作中还存在不足,但仍是适宜本土情况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经过“直接过渡”后六十余年的帮扶,独龙江乡的“物质贫困”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观念的发展并未完全跟上物质跨越的步伐,突出表现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不适应,文化、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亦较薄弱,“精神贫困”还未能完全得到解决。所以,未来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除继续完善“新小农”模式,创新旅游扶贫思路,建立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还应引导独龙族群众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再生产;深化教育改革,继续加大基础和职业教育事业投入;落实素质教育与观念扶贫,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协调、发挥各帮扶政策的效能最大化。基于独龙族人口较少、聚居的特点,在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下,独龙江乡扶贫政策的构建和落实具有很大的可控性和典型性。伴随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扶农业、扶旅游、扶文化、扶智力、扶志向,定能将独龙江乡由过去的原始“秘境”,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美丽乡村,成就扶贫的“中国经验”。

杨艳[6](2018)在《“一带一路”语境下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北边境地区是"一带一路"南线的战略要冲、"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国内部分,同时也是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分布的集中区域,该地区边民社会的发展、稳定是边疆安全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基石。本文以滇西北独龙族为个案,将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置于"一带一路"语境下,基于对独龙族旅游扶贫现状与问题的田野调查,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之于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南方丝绸之路"与该区域的文化渊源、历史语境和地缘关联,提出了推进沿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建议。

赵俊翔[7](2018)在《A公司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项目融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于2016年12月26日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然而经济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阶段,云南旅游业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的深入发掘,旅游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旅游业管理不断强化完善等一系列要求,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旺盛的旅游开发融资需求和旅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亟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旅游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A公司的财务状况入手,分析了 A公司开发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项目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等传统融资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将融资理论与金融实践相结合,为A公司提出股权、股权收益权、委托收购、出表融资、降杠杆基金、永续债等新型融资模式建议。通过创新旅游企业的融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金融杠杆效应,引导资金投资于旅游业,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王钧[8](2017)在《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社会学研究视角,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以红河流域地区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为个案,对少数民族村寨中节庆体育文化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访谈、个案研究、深描式民族志法等调查方法,分析不同时期节庆体育文化的变迁。研究认为,在当代“传统文化空间裂变”与“民族文化现代空间重构”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既是一个系统空间,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文化场,这个系统中各因素间不断的互相作用,其带来的变化实质上是空间主体的一种有目的性社会行动的产物,影响着空间的实践和民族文化的表征。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的发展与保护,对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探寻了少数民族节庆体育的文化内涵、结构、活动特征、互动机制和功能,尝试着从宏观以及理论层面对“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进行辨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少数民族村寨节庆体育文化的表征和内涵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演变。2、文化空间的变迁是一种有意识的变迁。3、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与族群认同具有重要的相互关联性。4、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是多元结构的现实存在。5、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演化是文化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中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广泛的适应性。6、新兴节庆体育是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有益补充。7、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变迁和新农村建设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共变过程。总之,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发展应遵循以下三点,一是少数民族村落社会中各种关系交错共生、相互包容,构成了一个大的文化空间系统。这个系统中各种因素本身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二是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我生产与更新的功能。文化空间会随着内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文化生产的实质就是空间自身的生产以及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这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所以,文化的发展也应该具有延续性与流动性。三是文化生产要与空间主体相适应,即与民族发展相适应。空间主体是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变空间的环境来进行空间生产的。空间中的一切事物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空间生产是具有目标性的,所以对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发展与保护不能忽略地区民族群众的诉求。

景婧[9](2016)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帕累托效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全国上下掀起关于“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研究的学术热潮,同时“一带一路”的建设也提到各省市和地方的工作日程中。中越跨境的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的经典研究案例,从两国之间合作区的建立到两国之间的政策变动,到两国的合作模式到合作的趋势分析,为跨国旅游业合作做出积极探索。本文在吸取了前人成熟的经验价值后推陈出新,试着运用了帕累托效率这一经济学概念,拟从中越两国合作中的四个主题出发,在“一带一路”战略这种大背景下重新综合地考量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中存在经济学性质,试着用经济学的逻辑推理和模型分析来实例验证跨境旅游合作的效用最大化,即帕累托最优。本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分析了当下的重大政策以及时代背景,从而把研究视角放在了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理论的应用,从而提出议题并为接下来的区域旅游合作的帕累托效率分析提供理论支持,这一部分分为了两章,即绪论、文献综述和和相关理论框架。第二部分通过描述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历史进程,对两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下提出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在文章中起着总指引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本文的第三章(“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第四章分别对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四个主体进行论述,即两国政府的政策比较、旅游企业的合作与竞争、边境居民的经济状况、边境游客的统计分析,紧接着第五章则根据区域旅游合作的经济学性质和各个主体的特征分别对不同的合作主体进行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构建,结合第四章的有关数据和相关状况进行帕累托最优验证,从而提出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和建议。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本文研究结论,阐明研究的创新点,指出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相关研究做进一步的展望。

杨莹[10](2014)在《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具有较高关联度和较强综合性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会带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馆业、农业、制造业、娱乐业、环保业等的发展。云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云南省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云南省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双重任务,因此探究是否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旅游业的吸纳能力有多大,是否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和带动就业结构转型,以及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增强旅游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将为政府制定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现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收集数据并分析了云南省的就业问题,从中发现云南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过剩、第二产业就业容量接近饱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通过就业结构转型来扩大就业成为云南省解决就业问题的首要途径。扩大就业必须倚重第三产业,而旅游业在云南省第三产业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于是文章从理论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可行性。其次,本文选取2002-2011年《云南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利用人数指标、弹性指标和乘数指标全面研究了云南省的旅游业就业效应,通过各就业指标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旅游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接着构建出经济计量模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得到较为全面的结论。之后运用偏离度分析法对云南省旅游就业的潜力进行预测,通过估算发现,在低速发展方案下,到2016年云南省旅游业直接就业量增长到12.92万人。最后,通过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云南省旅游从业者的年龄分布、学历结构、就业时间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基于以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本文认为云南省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极大,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就业结构转型从而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云南省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旅游就业发展的因素,于是文章针对如何发展旅游业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从五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即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健全旅游就业法律法规及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旅游企业创新、提高从业者素质、发展边境旅游。

二、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怒江州10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城镇化相关文献综述
        二、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贫困状况
    第一节 怒江州简介
        一、怒江州的自然情况
        二、怒江州的经济情况
        三、怒江州的社会简况
    第二节 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怒江州贫困状况
        一、贫困人口现状
        二、致贫原因
        三、贫困特点
    第四节 怒江州的扶贫实践
    第五节 怒江州扶贫与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问题研究
    第一节 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一、城镇化的基本发展过程
        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中国城镇化与GDP的关系
        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怒江州城镇化的状况
        一、怒江州城镇化回顾
        二、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的研究
    第三节 易地搬迁城镇化
        一、易地搬迁城镇化的意义
        二、易地搬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三、怒江州10万人易地搬迁的实践
第四章 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发展中的产业支撑研究
    第一节 怒江州易地搬迁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出路
    第二节 偏离份额分析视域下的怒江州移民产业发展问题探索
第五章 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建议
    第二节 产业发展建议
    第三节 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持力度
    第四节 构建怒江州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2)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变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普洱拉祜族及其民间舞蹈概述
    (一)普洱拉祜族的历史背景
    (二)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历史源流
二、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发展轨迹
    (一)新中国建立前产生发展的拉祜族舞蹈
    (二)新中国建立50年曲折发展的拉祜族舞蹈
    (三)21世纪当代社会下繁荣发展的拉祜族舞蹈
三、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变迁表现
    (一)从艺术特征方面看拉祜族舞蹈的变迁
    (二)从宗教文化方面看拉祜族舞蹈的变迁
    (三)从传承发展方面看拉祜族舞蹈的变迁
四、普洱拉祜族舞蹈变迁与发展的思考
    (一)普洱拉祜族舞蹈变迁与发展的原因与规律
    (二)普洱拉祜族舞蹈变迁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云南省普洱市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二)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库区
        二、库区水事管理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系统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章 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现状
    第一节 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机构
        一、糯扎渡电站库区管理局基本情况
        二、糯扎渡电站库区渔业水事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三、糯扎渡电站库区交通运输水事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四、糯扎渡电站库区旅游水事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糯扎渡水电站库区管理局水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二、糯扎渡库区渔业水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三、糯扎渡库区交通运输水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四、糯扎渡库区旅游水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第三章 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糯扎渡库区水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水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交通运输水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旅游水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无总体规划,库区保护管理开发缺乏依据
        二、缺乏管理办法,库区管理保护无专项法规保障
        三、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属地管理执行存在困难
        四、库区违法乱象突出,安全隐患严重
        五、保障要素不到位,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第四章 国内外库区水事管理案例分析借鉴
    第一节 国外库区水事管理案例分析借鉴
        一、北美五大湖库区简况
        二、北美五大湖库区管理措施
    第二节 国内库区水事管理案例分析借鉴
        一、千岛湖库区简况
        二、千岛湖库区管理措施
第五章 加强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通盘考虑糯扎渡库区管理大棋局
        一、加快完成糯扎渡库区总体规划编制
        二、健全完善法规体系
        三、完善库区管理体制,建立协调机制
        四、加大库区硬件管理设施和各类保障要素的投入
    第二节 开展糯扎渡库区综合整治工作
        一、依法取缔非法养殖网箱,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
        二、加大对糯扎渡库区采砂采石作业管控
        三、打击非法运输,严控自用船舶
    第三节 推进糯扎渡库区旅游综合发展
        一、明确旅游开发策略和规划
        二、结合思茅港,融合糯扎渡旅游线路
        三、构建糯扎渡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打造澜沧江民族风情廊道,加快库区酒店餐饮建设
    第四节 多措并举,全面强化糯扎渡库区水事管理
        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
        二、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加强宣传引导,构建公众参与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成功案例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重要概念
        2.1.2 主要理论
    2.2 成功养生旅游案例
        2.2.1 国外成功养生旅游产品设计
        2.2.2 国内成功养生旅游产品设计
        2.2.3 经验和启示
3 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
    3.1 思茅区养生旅游资源概述
        3.1.1 自然养生资源
        3.1.2 人文养生资源
        3.1.3 小结
    3.2 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
        3.2.1 思茅区养生旅游发展现状
        3.2.2 思茅区养生旅游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3.2.3 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 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策略
    4.1 思茅区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
        4.1.1 保护性开发,持续发展
        4.1.2 发挥优势,打造特色
        4.1.3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4.1.4 统筹规划,社区参与
    4.2 思茅区养生旅游市场前景分析与定位
        4.2.1 思茅区养生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4.2.2 思茅区养生旅游市场定位
    4.3 思茅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4.3.1 山岳康体养生型
        4.3.2 普洱茶养生型
        4.3.3 药膳养生型
        4.3.4 旅居养生型
    4.4 思茅区养生旅游营销推广
        4.4.1 营销目标
        4.4.2 营销渠道
        4.4.3 营销方法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的扶贫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独龙族研究
        (二)民族地区扶贫研究
        (三)民族发展研究
        (四)现代小农经济研究
    三、研究旨趣与创新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三)重难点与创新
    四、理论关照与核心概念
        (一)运用的主要理论
        (二)发展的概念与内容界定
    五、研究方法与田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点选取
        (三)田野过程
第一章 独龙族与独龙江乡概况
    一、独龙族的历史与文化
        (一)历史图景
        (二)文化素描
    二、独龙江乡的自然生境与沿革
        (一)自然生境
        (二)区位沿革
第二章 独龙江乡扶贫历程与社会发展
    一、早期帮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直接过渡”时期的帮扶工作
        (二)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的帮扶工作
    二、“十二五”时期整体式扶贫与物质生活水平的飞跃
        (一)“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政策的制定
        (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六大工程的实施与落实
        (三)整体式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与内生式发展的推进
        (一)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监督与保障
        (三)落实精准扶贫中对象的精准
        (四)精准扶贫阶段的帮扶特点
第三章 扶贫与现代观念发展
    一、扶贫:现代观念形成的背景
        (一)政府鼓励农民进入市场经济体系
        (二)现代生活带来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二、市场意识:现代观念的内容
        (一)经济要素进入知识结构
        (二)工具主义影响价值观念
    三、碎片化:观念转变的特点
        (一)信息获得的碎片化
        (二)知识构成的碎片化
    四、不适:观念发展与物质进程不同步的结果
        (一)观念发展不同步引起的具体社会问题
        (二)两极走向的社会分层趋势
        (三)出现不适是发展中的必然
第四章 扶贫与现代特色产业发展
    一、独龙江乡产业扶贫的历程
        (一)有心栽花:旅游业发展缓慢
        (二)无心插柳:草果种植成为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三)关键:基层政府的大力扶持
    二、独龙江乡产业发展的“新小农”模式
        (一)“新小农”模式的概念
        (二)“新小农”模式的特点
    三、“新小农”模式中的本土元素
        (一)“懒”与“闲暇”
        (二)“北京时间”与“独龙时间”
        (三)“头人”和“老县长”
    四、“新小农”模式中传统小农元素的现代价值
        (一)传统小农社区空间结构保留了生存“安全阀”
        (二)小农“生存理性”价值取向降低了市场风险
        (三)小农式生态逻辑保证了生产的可持续性
    五、“新小农”模式运作中的问题
        (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之难
        (二)源于传统小农经济的不足
第五章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一、扶农业:完善“新小农”模式
        (一)培养本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帮助小农户扩大种植规模
        (三)提供系统的生态农业技术支持
        (四)加大拓宽融资渠道的力度
        (五)面向市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全面推动特色种植品种的产业化经营
    二、扶旅游: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创新旅游发展思路
        (一)新思路:整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文化元素
        (二)思路依据:“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
        (三)整合资源推动旅游扶贫的具体对策
    三、扶文化:推动文化再生产
        (一)帮助群众在实践中增加本土文化认知
        (二)培养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意识
        (三)引导群众构建地方核心价值
        (四)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四、扶智力:继续加大基础与职业教育事业投入
        (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二)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创造就近就业条件
    五、扶志向:落实素质教育和观念扶贫
        (一)丰富教育形式,落实素质教育
        (二)活用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
    六、共同发力:实现各帮扶政策的最大效能
        (一)增强基层政府执行力,发挥政策的综合效能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社会扶贫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2:调查问卷(节选)
附录3:独龙江乡《村规民约》
附录4:微信截图授权
附录5:独龙江乡巴坡村贫困户名单

(6)“一带一路”语境下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个案分析
    (一) 独龙江乡旅游扶贫的现状
        1. 扶贫项目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2. 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工程
    (二) 旅游扶贫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1. 与省、市、县各级旅游市场无有效对接
        2. 未与周边旅游资源共同构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3. 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发育不全
        4. 旅游扶贫观念未受群众和从业者的重视
三、“一带一路”倡议于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发展的意义
    (一) “一带一路”给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1.“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促进作用
        2.“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对沿线城市旅游开发的带动作用
        3. 中缅贸易迅速增长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 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境外不稳定因素
        1. 缅北政治动荡与民族冲突
        2. 孟、缅两国关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建线路的争议
四、推进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的政策建议
    (一) 整合“丝路”文化内涵与本土文化要素, 推动少数民族旅游产业的集群化
    (二) 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历史语境, 实现民族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三) 加强互联互通的地缘关联, 增进外部区域合作和部门联动
五、余论

(7)A公司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项目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2.3 旅游企业融资概述
    2.4 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3 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投融资现状分析
    3.1 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投资主体概述
    3.2 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投入产出分析
    3.3 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4 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融资方案优化策略
    4.1 股权类理财产品融资
    4.2 股权收益权类理财产品融资
    4.3 委托收购
    4.4 功能性、综合化融资方案
5 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融资保障措施
    5.1 政策层面
    5.2 投资主体层面
    5.3 项目层面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的价值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学的基本理论
        (二) 文化变迁理论
        (三) 文化空间理论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空间理论视野下的村落研宄
        (三)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研宄
        (四)关于体育人类学研宄
        (五) 关于社会转型的研究
        (六) 关于民俗文化、节日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概况
    第一节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生态环境概述
        一、生态环境概述
        二、红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概况
        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分布
    第二节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内部特征
        二、外部特征
    第三节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活动的分类
        一、体育学分类
        二、民俗学分类
    第四节 红河流域节庆体育活动分析
        一、仪式性的活动
        二、生产实践性的活动
        三、娱乐性的活动
第三章 少数民族村落节庆体育文化空间表征
    第一节 少数民族村落的特征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二、民族及文化的多样性
        三、流域民族村落的规模与分布特征
        四、分散性
    第二节 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社会特征
        一、同族同宗的聚居模式与节庆体育文化
        二、经济的自给自足与节庆体育活动
        三、社会结构单一、同质与节庆体育活动的参与
        四、非正式制度与节庆体育文化的关系
        五、村落价值取向与节庆体育文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村落节庆体育的文化特征
        一、民族性特征
        二、差异性特征
        三、农耕性特征
        四、边缘化特征
        五、兼容性特征
第四章 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历史变迁——以普春哈尼族为例
    第一节 哈尼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表征
        一、哈尼族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分布
        二、哈尼族的节日
        三、哈尼族节庆中体育活动的元素、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普春村个案的地域、人口、经济、文化、时代背景
    第三节 “哈尼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
        一、传统期(1840-1949年)
        二、调适期(1949-1978年)——节庆活动的禁停
        三、恢复期(1978-2000年)——民俗活动的全面恢复
        四、发展期(2000年至今)——民族文化协调发展
    第四节 近代哈尼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分析
第五章 少数民族村寨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演化
    第一节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特性
        一、文化的多样性
        二、时空的稳定性
        三、传承的活态性
        四、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一、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形成与时空的演变
        二、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形态及其演化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弈与当前我国文化博弈的基本格局
        二、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生态失衡
        三、村落社会变迁对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影响
    第四节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演化趋势
第六章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发展
    第一节 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重构
        一、文化重构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二、社会转型中的新兴节庆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
        三、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生态重构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与少数民族节庆体育的生态发展
        一、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建构
        二、新农村建设下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生态系统结构
    第三节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一、学习外国先进经验
        二、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进行普查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四、结合区域优势创新保护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部分访谈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帕累托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二、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机遇
        三、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新思考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框架设计
第二章 相关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边境游
        二、帕累托效率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边境游文献综述
        二、中越边境游的相关研究
        三、帕累托效率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帕累托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政府的作用
        二、完全竞争市场
        三、交易成本
第三章“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越跨境旅游合作
    第一节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历程
        一、边贸带动旅游发展(1991—1994年)
        二、双边合作互动阶段(1994—2000年)
        三、积极促进合作阶段(2000—2005年)
        四、政策波动调整阶段(2005—2013年)
        五、全球经济催发再恢复阶段(2013年—至今
    第二节 中越两国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机遇
        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二、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
        三、机制化与非机制化合作
    第三节“一带一路”对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影响
        一、增强中越两国旅游合作的稳定性
        二、吸引更多利益主体加入跨境合作
第四章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利益主体分析
    第一节 两国政府的旅游政策比较
        一、合作初期双边互动的差异。
        二、新世纪多边框架下的政策差异。
        三、在跨境旅游合作中实现求同存异
    第二节 旅游企业的合作
        一、旅行社
        二、航空公司
        三、其他
    第三节 边境游客的统计分析
        一、越南边境游客统计分析
        二、中国云南边境游客统计分析
    第四节 中越边境的边民经济状况
        一、越南边境居民生活状况
        二、中国边境居民经济状况
第五章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帕累托效率分析
    第一节 区域旅游合作的经济学性质
    第二节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最优理论构建
        一、模型的假设前提
        二、政府的最优选择
        三、生产者的最优选择
        四、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五、社会福利函数
    第三节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主体的帕累托最优启示
        一、政府的合作意愿
        二、旅游企业的联合营销
        三、旅游者的选择偏好
        四、边境居民的社会福利
    第四节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和建议
        一、完善政府的旅游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效益水平
        二、加强旅游企业联合营销,增加旅游资源禀赋值
        三、政府和旅游企业齐力协作,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体系
        四、结合区域旅游消费市场的特征和要求制定相关政策
        五、改善边境居民社会福利,激发他们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目录
    一、发表的学术成果:
    二、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10)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就业与失业
        2.1.2 旅游就业
        2.1.3 旅游就业效应
    2.2 劳动就业理论基础
        2.2.1 古典就业理论
        2.2.2 凯恩斯就业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小结
3. 云南省就业现状以及发展旅游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3.1 云南省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3.1.1 云南省在促进就业方面取得的成效
        3.1.2 云南省就业问题分析
    3.2 云南省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3.2.1 第三产业将成为云南省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3.2.2 云南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云南省旅游业就业指标分析
        4.1.1 云南省旅游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4.1.2 云南省旅游就业乘数指标分析
        4.1.3 云南省旅游就业弹性指标分析
    4.2 云南省旅游业就业吸纳能力模型分析
    4.3 云南省旅游就业吸纳潜力分析
        4.3.1 确定偏离度
        4.3.2 估算旅游增长速度与规模
        4.3.3 旅游业就业量估算及分析
    4.4 云南省旅游就业实地调查状况分析
        4.4.1 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
        4.4.2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云南省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优势及不足
    5.1 云南省发展旅游业拉动就业的优势
        5.1.1 可提供的旅游就业种类多
        5.1.2 旅游就业吸纳能力强
        5.1.3 旅游就业门槛低利于弱势群体就业
        5.1.4 旅游就业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5.1.5 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为旅游就业带来机遇
    5.2 云南省发展旅游就业发展的不足
        5.2.1 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够
        5.2.2 旅游市场法规体系和旅游企业体制不健全
        5.2.3 旅游从业者待遇以及权益得不到保障
        5.2.4 旅游从业者素质偏低并缺乏对培训和教育机会
        5.2.5 旅游从业者职业观存在偏差导致离职率较高
6. 云南省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政策设计
    6.1 通过加速发展旅游产业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6.2 健全旅游就业法律法规及完善市场机制
    6.3 加强旅游企业创新以降低离职率
    6.4 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从而促进就业
    6.5 发展边境旅游促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怒江州10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 吴罡.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普洱拉祜族舞蹈的变迁发展研究[D]. 段聪雪. 云南艺术学院, 2019(02)
  • [3]云南省普洱市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事管理研究[D]. 肖海龙.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4]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桃琳. 云南大学, 2019(03)
  • [5]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的扶贫与发展研究[D]. 杨艳.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6]“一带一路”语境下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研究[J]. 杨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7]A公司普洱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项目融资研究[D]. 赵俊翔. 云南大学, 2018(01)
  • [8]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研究[D]. 王钧.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9]“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帕累托效率分析[D]. 景婧. 云南财经大学, 2016(02)
  • [10]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 杨莹.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标签:;  ;  ;  ;  

思茅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