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能像苗翠花多好啊!

妈,你能像苗翠花多好啊!

一、妈妈,你要像苗翠花多好!(论文文献综述)

穆兰,戴恩辰[1](2020)在《山楂恋歌》文中提出时间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地点河北某县。人物金英,女,25岁,风风火火的性格。牛大勇,男,金英的丈夫,蔫有准儿的脾气。刘二来,男,果农,三十多岁,有点小赖皮的汉子。李翠花,三十多岁,常犯点儿二的大龄剩女。大能人,男,见利不让,有经营头脑。金英娘,金英的母亲,性格倔强。三姑,四十出头。四婶,五十来岁,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五奶奶,

蔡测海[2](2019)在《地方》文中研究说明守世·开篇你一定会守在那里。有谁谁问,那个谁谁住的地方,还有多远?指路的一摸脑壳作答,叫这个名字的人不多,西边,七八里地。七八里,也许是半日、一日路程,数量词总是靠不住,对不对?你一定会守在那里,等某人,或者命运的到来,你的名字就是地标。你是谁,没人问。你是一个守世的人,在一个地方守望世界。淮南子里的人名、地名、神名,经数千年还在。在东南西北的某一处,你就是一座地标。

何静[3](2016)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多样与文化的多元共生共存。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彩、内涵深远,是少数民族的"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于儿童的精神世界,融化于儿童的心灵,少数民族聚居区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本研究旨在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裕固族为例,考察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规划与设计并依据此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首先,本研究对文化、民族、课程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和界定,梳理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成果的特点、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同时,本研究从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阐明其对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启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儿童发展、幼儿园课程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其次,本研究以裕固族文化为中心,主要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考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四所幼儿园将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四所幼儿园在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方面已经探索出了开展裕固语言活动、编写裕固语言教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等方式,但是也出现了文化融入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以及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缺位等问题。同时,相关政策的制定、文化生存状态堪忧以及幼儿园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再次,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同时,本研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A幼儿园为行动研究的研究现场,对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幼儿、教师、家长及其他合作者均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最后,本研究总结研究结果,指明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关教师方面、幼儿园方面、家庭方面、社区方面的教育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殷允岭,陈晓霞,李顺湖[4](2016)在《李大钊》文中认为引子乙未仲秋日,朗亮的乐亭县天空一碧如洗。六百岁古槐的苍劲枝叶,在大黑坨村的顶空,编织出密绿的华盖。古槐斜对着李大钊故居大门,渤海的潮风吹拂着槐叶,窸窸窣窣诉说着李家大宅的故事。大门边的条石上,李家的族人、亲邻随着风声一齐站立,恭迎一位手执拐杖迈出宅门的老人——村中唯一亲睹过李大钊形容的见证者——九十三岁的李俊之老人的到来。他是在笔者询觅他去处,知情人

刘洋[5](2016)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的流变(1919-1949)》文中研究指明乡土小说创作的现实素材多是中国农村的乡土乡情,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以鲁迅先生为先导的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是中国乡土小说的起源,在五四启蒙之风的影响下,刻画出许多苦难的女性形象,旨在揭露宗法制乡村生活的愚昧、落后,以及落后的封建文化对妇女的戕害,从而达到批判传统文化的目的。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女性所受到的压迫更加深重。同时,经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及30年代土地革命的发展,乡村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则逐渐觉醒,她们开始反抗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争取婚姻自由,争取自己的幸福。与此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相联系,30年代乡土小说一方面继承20年代乡土小说书写女性被压迫的苦难,一方面书写刻画出许多反抗者女性形象。40年代,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国统区和沦陷区乡村的女性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而解放区的女性在新政权的帮助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自觉追求独立和自由。40年代乡土小说因为特殊的历史语境,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呈现出多元化现象,既有苦难者形象和觉醒者形象,更有解放文学中接受了党的教育的新女性形象。可见,从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发韧起,作家就非常用心刻画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将她们当作启蒙的策略和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无疑现代乡土小说的女性形象非常丰富也比较复杂,如果我们从历时态、从文学史的角度纵观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则不难看出从受难型到觉醒型向新女性嬗变的轨迹;而如果从共时态的角度来透视现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那么这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又互相交叉呈现出犬牙交错形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从宏观、历时的角度来观察现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试图梳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历程,并以此基点来观察女性形象塑造的变化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探索现代乡土小说中所表现的妇女命运与作家女性叙事策略之间的互动现象。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启蒙语境下被作为受难者关照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被封建文化所戕害,或成为贞洁锁下的冤魂,或成为封建家庭的奴隶,或成为封建陋习的被害者。第二章革命语境下在苦难和反抗中徘徊的女性形象。与20年代的女性形象相比较而言,这时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或为了争取自己作为“人”的权利,独立顽强,或化身为“地母”的变体,慷慨无私。第三章是独立出来专门梳理了乡土浪漫派笔下的女性形象,讴歌了女性的人情美、人性美。第四章抗战语境下多元化的女性形象,这一时期的乡村女性形象与前两个历史时期比较又有显着变化,她们在解放区获得了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地位,真正成为与男性平等的人。

王长武[6](2016)在《现代汉语引述回应格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口语交际中互动的双方借助于一定的语言手段引述对方话语,并以此回应对方,表达对对方话语的态度和认识,这样形成的引述回应格式,是一种特殊的应答形式,其性质、特征、功能等与传统的引述有很大的不同,应该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的研究对象加以考察。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否定性引述回应现象的探讨上。本文借鉴互动语言学理论、框式结构理论、引述理论等相关理论,基于大规模汉语语料的支持,采取会话分析与语法分析、穷尽描写与充分解释、共时研究与历时考察、系统论述与个案探讨相结合的手段,对汉语中的引述回应格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和分析。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引述回应格式的系统研究。从整体上对引述回应格式的性质与特征,范围与类别,结构与功能等进行考察,共分四章。第一章讨论引述回应格式的性质与特征,分为三节,第一节对引述回应格式做了界定;第二节讨论了引述回应格式的本质特性;第三节从形式、意义和语用三个视角考察引述回应格式五个方面的特征。第二章讨论引述回应格式的范围与类别,首先从直述与引述的分野对引述回应与直述回应进行了范围上的界定;其次将汉语口语中常见的引述回应格式划分为肯定类引述回应格式、质疑类引述回应格式以及否定类引述回应格式三大类别。第三章以框式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引述回应格式的结构特征,首先分析了引述回应格式的结构类型;其次考察了作为框式结构的引述回应格式的固定部分;最后重点讨论了引述回应格式可变部分的来源、句法表现以及特征。第四章认为引述回应格式既能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同时还可以通过引述话语关联上下话轮内容,因而其语用功能表现为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两个方面。第二到第四个部分共分七章,分别对肯定类引述回应格式、质疑类引述回应格式和否定类引述回应格式进行个案探讨。第二个部分讨论肯定类引述回应格式“X就X”和“可不X”。第五章在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汉语口语表达中的常见格式“X就X”界定为引述回应格式,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之进行了描写与解释,最后考察了“X就X”格式的起源与演变。第六章考察“可不X”格式的特点与功能,并对“可不X”格式的历时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最后综论了“可不”的由来。第三个部分讨论质疑类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1”和“你是说X”。第七章突破前人的定论,认为“什么”不仅在表示否定时可以引述别人的话,表示质疑时也可以引述别人的话,接着比较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1”和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2”的异同。第八章分析“你是说X”格式的引述方式,讨论引述回应标记“你是说”的发展演变,并考察其会话交际特征。第四个部分讨论否定类引述回应格式“你才X”“什么X2”“X你个头”等。第九章考察引述回应格式“你才X”的内部特点、语义特征、情感倾向、会话模式以及立场表达功能。第十章分析了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2”的句法、语义特点和话语功能,最后重点讨论其固化动因和机制。第十一章看到“X你个头”“X你妹”“X个鬼”等格式所具有的相同点,讨论了这类格式的否定义表达特点和机制,最后讨论了“X你个头”类格式之间的差异。最后是结语,对本文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创获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反思了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徐徐[7](2014)在《红旗袍 白婚纱》文中提出待到我泡完澡推开卧室的门时,被那个场景震撼——许多不同形状的圣诞蜡烛,被他安放在卧室的各个地方,美丽极了:漂浮在玻璃盆里的水面上,同时水面上还有几片玫瑰花瓣;放在清洗过的果酱玻璃瓶里,瓶子被彩色纸扎成漂亮的形状……三位中国外嫁夫人,和她们在欧洲的中国女婿的浪漫生活,匪夷所思。

徐徐[8](2014)在《红旗袍 白婚纱》文中研究指明一我叫杭子,自由写作者,现居德国法兰克福。我已婚,有个身份叫作外嫁夫人。也就是说,我嫁的是外国人。我的三位闺蜜,晓雨、桃桃和阿春,同我一样,也是外嫁夫人。对于我们的丈夫,国内同胞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国女婿。他们都喜欢这个名字。法兰克福有一家俱乐部,人称"鬼婆俱乐部",会员都是中国籍外嫁夫人,俱乐部采取定期的"圆桌聚会"方式,德文叫作"Stammtisch"。反正,在德国生活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参加过不同的"圆桌聚会",聚会

徐剑[9](2012)在《白山黑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实》文中指出书上说,塞北皆胡地也。于是有了秦开戍边,有了万里长城,有了关里关外。其实,秦开还没有到来之前,便有了新乐文明,那是7000多年以前的事了。就近说,2700多年以前,就有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早了秦开到来400年。辽河孕育了红山文化,与长江、黄河并行,辽河也孕育了太阳鸟和青铜剑,只是不像关里人那样把历史写在纸上,刻在碑上,而是消解在人们的血肉里、魂魄里。于是有了东北人的旷达、豪放和诚恳,有了金戈、长风和塞北。书上还说,东北人倘能近于文而不失尚武时代留下的坦荡气魄的余韵,是很有出息的一类。题记——东北无名氏(摘自《铁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邓红[10](2011)在《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民族教育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农村民族基础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但是已有研究对少数民族儿童学校生活的微观层面关注较少,相对其他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是关于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儿童学校生活现状的一项田野民族志。研究以甘肃省农村少数民族聚居的义务教育学校为研究场域,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描述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儿童在现代学校中的生活状况,分析现代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乡村儿童的文化意义,探讨西部农村民族教育的问题。作为中国最贫困省份之一的甘肃省是西部一个多民族的内陆省份,多民族文化共存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现在定居在甘肃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属于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尤以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为主,这两种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核心位置。这一民族文化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乡村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成长为一个“小宗教徒”。随着国家全面普及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大部分西部少数民族乡村适龄儿童进入现代学校接受教育。一方面,现代学校通过空间的区隔,将少数民族乡村儿童的学校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学校空间中国家化的表征符号使少数民族儿童走进学校仿若走进少数民族乡村里的“国家”,学校空间的搭设实际上是将少数民族乡村儿童纳入国家公民体制中的表现;另一方面,现代学校精确的时间设置,使乡村儿童在漫长的学校生活时间中体会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儿童这种由“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的时空置换实质是在进行文化的置换,对少数民族乡村儿童来说现代学校是他们面对的第一个规范的现代化场域,这种体现在少数民族乡村儿童个体身上的教育空间转换历程,也折射出乡土社会向所谓的现代社会转变的历程。学校作为一种地处少数民族乡村世界的国家设置,并不是简单的社会存在,而是传递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文化的场所。在传统文化浓厚的少数民族乡村世界中,学校在主流文化的传承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学校通过贯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统一的国家规范、统一的国家仪式、统一的课程大纲来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目标。这种统一的现代国家教育模式为少数民族儿童创造了一种现代社会的规训场景和国家在场的空间,将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行为准则等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乡村少数民族儿童,使他们体会着作为国家一员的身份认同,享有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共同面对国家的机会。学校空间中国家规范的落实、国家化仪式的执行其实质是对乡村少数民族儿童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使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与乡村以外广阔的社会生活、抽象的国家联系起来,也使儿童在单一民族认同的基础上体会“中华民族”的内涵。这种作用是其对少数民族乡村儿童成长为现代国家合格公民的文化意义。学习课本知识是少数民族乡村儿童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从少数民族乡村儿童学习生活现状来看我国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质量有待提高。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使学校成为一部分儿童寄希望于改变农民身份,实现社会流动的场所。这一精英化、外向型、城市导向的教育目标在实现一部分儿童及家长愿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体制下依然存在大量儿童辍学的现象。少数民族乡村儿童的辍学现象不仅发生在被人们普遍关注的女童身上,也是少数民族乡村儿童群体的普遍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导向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分工模式、传统的经济方式与外向型的教育导向之间的矛盾是女童辍学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大批学不好、考不出去儿童离开学校的原因。这一问题体现出现代学校与地方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博弈。从国家均衡发展,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角度看,少数民族乡村儿童辍学率高,受教育水平低,对西部少数民族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更大。虽然当前学界关于民族教育的策略有两种声音:“离民”和“为民”,但都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对少数民族乡村儿童学校生活描述的价值在于启发人们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文化认同生长的土壤,日常生活决定了人们的行为选择。因此,研究的日常生活视角应该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的重要策略。

二、妈妈,你要像苗翠花多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妈妈,你要像苗翠花多好!(论文提纲范文)

(1)山楂恋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2)地方(论文提纲范文)

守世·开篇
村人
使劲
来历
村长娘子
食物和药
玉米和玉石
阳光、歌谣、爱情和小虫
有些地方看不见,活着才有意思
指示
身是客
铁的大嘴巴
对一种味道的遗忘,并不要很久的时间
蛙眼
村长谣
留贼
满园香气
夜夜思君
声音
莫开玩笑
村人多了
如烟·影子
一群孩子
猎日子
在骂声中成长
谁照应了你
器物

(3)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三) 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伦理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 文化、文化传承
        (二) 民族、少数民族
        (三) 课程、幼儿园课程
    二、文献综述
        (一) 裕固族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 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相关研究
        (三) 少数民族聚居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四) 其他相关课程的研究
第二章 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价值探讨
    一、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 文化学理论基础
        (二) 教育学理论基础
        (三) 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探讨
        (一) 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二) 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价值
        (三) 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第三章 裕固族文化述略
    一、自然与人文交融下的生态环境
        (一) 裕固族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 裕固族开放包容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悠远与多彩融合下的文化景观
        (一) 语言文化:裕固族的"金钥匙"
        (二) 生活文化:日常生活的独特魅力
        (三) 节日文化:生产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 婚姻家庭文化:别具一格的民俗风尚
        (五) 民间传承文化:鲜活灵动的人文世界
        (六) 科技知识文化:日常生产生活的智慧
        (七) 信仰崇尚文化:冥冥中的主宰与慰藉
第四章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实状况
    一、关于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态度调查
        (一) 园长、教师的态度
        (二) 家长的看法
        (三) 孩子的声音
    二、四所幼儿园文化融入的现实叙述
        (一) A幼儿园:我们是领头雁
        (二) K、M幼儿园:我们开了语言课
        (三) H幼儿园:语言课已经停了
    三、四所幼儿园文化融入的问题扫描
        (一) 文化融入的形式、内容单一
        (二) 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缺位
第五章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的影响
        (一) "国家很重视"
        (二) "县上有政策"
    二、文化生存状态的影响
        (一) "文化快要消亡了"
        (二) "语言是个大问题"
        (三) "我们自身不重视"
    三、幼儿园内部因素的影响
        (一) "教师方面问题多"
        (二) "园里工作没做好"
        (三) "家园合作不如意"
第六章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一、目标:促进儿童成长、赓续民族文化
        (一) 目标的定位
        (二) 目标的设置要求
        (三) 目标的基本内容
    二、内容:适宜儿童发展、体现民族特色
        (一) 内容的选择要求
        (二) 选择的具体内容
        (三) 内容的组织形式
    三、实施:整合多方资源,融入各种活动
        (一) 实施的价值取向
        (二) 多样的实施方式
    四、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内容方法多样
        (一) 多元的评价主体
        (二) 丰富的评价内容
        (三) 多样的评价方法
第七章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情境
        (二) 行动研究法
        (三) 研究流程
    二、研究过程
        (一)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
        (三)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
        (四) 裕固族文化融入家园社区合作活动
        (五) 裕固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
    三、研究总结
        (一) 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方面
        (二)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
        (三) 合作教师在研究中的成长
        (四) 其他合作者在研究中的收获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的流变(191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启蒙语境下被作为受难者观照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 封建礼教下婚姻不幸的女性形象
    第二节 完全被“物化”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 封建贞洁牢笼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节 封建陋习迫害下的女性形象
    第五节 自我意识初步觉醒的女性形象
第二章 革命语境下在苦难与反抗中徘徊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 苦难中的女性形象
    第二节 反抗中的女性
    第三节 作为地母变体的女性形象
    第四节 革命中的女性形象
    第五节 人情美和人性美化身的女性形象
第三章 抗战语境下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 国统区和沦陷区——苦难叙事中的女性形象
    第二节 解放区小说的女性形象——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女性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现代汉语引述回应格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关于引述
        0.3.2 关于回应
        0.3.3 关于引述回应
        0.3.4 研究述评
    0.4 研究方法
    0.5 内容安排
    0.6 语料来源
第一篇 理论框架:引述回应格式概述
    第一章 引述回应格式的性质与特征
        1.1 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
        1.1.1 研究回顾
        1.1.2 引述的定义
        1.1.3 口语中引述的类型
        1.1.4 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
        1.2 引述回应格式的性质
        1.2.1 主观性
        1.2.2 互动性
        1.3 引述回应格式的特征
        1.3.1 凝固性
        1.3.2 不可推导性
        1.3.3 语境依赖性
        1.3.4 灵活性
        1.3.5 高频性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引述回应格式的范围与类别
        2.1 引述回应格式的范围
        2.1.1 直述与引述
        2.1.2 直述回应与引述回应的分野
        2.1.3 引述回应格式的专用与兼用
        2.2 引述回应格式的类别
        2.2.1 肯定类引述回应格式
        2.2.2 质疑类引述回应格式
        2.2.3 否定类引述回应格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引述回应格式的框式结构
        3.1 引述回应格式的结构分析
        3.1.1 单项单框式
        3.1.2 双项单框式
        3.1.3 单项双框式
        3.2 引述回应格式的固定部分
        3.2.1 引述标记的作用
        3.2.2 引述标记的类型
        3.3 引述回应格式的可变部分
        3.3.1 引述话语的来源
        3.3.2 引述话语的句法表现
        3.3.3 话语引述的方式
        3.3.4 话语引述的连续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述回应格式的语用功能
        4.1 引述回应格式的人际功能
        4.1.1 正面立场表达
        4.1.2 负面立场表达
        4.1.3 立场表达特点
        4.2 引述回应格式的篇章功能
        4.2.1 语篇衔接
        4.2.2 话题调控
        4.2.3 话轮处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二篇 个案探讨:肯定类引述回应格式
    第五章 引述—确认:表慷慨认同的引述回应格式“X就X”
        5.1 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
        5.2 “X就X”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
        5.2.1 “X”的句法语义表现
        5.2.2 “X就X”格式的基本语义
        5.3 “X就X”格式的话语功能
        5.3.1 立场表达
        5.3.2 互动标记
        5.4 “X就X”格式的起源及演变
        5.4.1 “X就X”格式的起源
        5.4.2 “X就X”格式形成的动因
        5.4.3 “X就X”格式的演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反诘到肯定:表强调认同的引述回应格式“可不X”
        6.1 “可不X”格式的特点和功能
        6.1.1 “可不X”格式的特点
        6.1.2 “可不X”格式的功能
        6.2 “可不X”格式的历时考察
        6.2.1 表反诘的“可不X”
        6.2.2 表感叹的“可不X”
        6.2.3 表陈述的“可不X”
        6.2.4 引述回应格式“可不X”的形成
        6.3 “可不”的由来综论
        6.3.1 由引述回应格式“可不X”省缩而来的“可不”
        6.3.2 由引述回应格式“可不是X”省缩而来的“可不是”
        6.3.3 “可不是”与“可不”的共性与差异
        6.3.4 “可不是”与“可不”的合流
        6.4 本章小结
第三篇 个案探讨:质疑类引述回应格式
    第七章 凸显理解难点: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1”
        7.1 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
        7.1.1 鉴定标准
        7.1.2 引述对象
        7.1.3 “什么X1”句法构造的性质
        7.2 “什么X1”格式的语用特征
        7.2.1 凸显理解焦点
        7.2.2 寻求自我解释
        7.2.3 寻求对方解释
        7.3 “什么X1”格式与“什么X_2”格式的比较
        7.3.1 引述性特征相同
        7.3.2 语音表现不同
        7.3.3 共现成分不同
        7.3.4 会话表现不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重新分析: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
        8.1 引述话语的选择
        8.1.1 引述话语的选择手段
        8.1.2 原述话语与引述话语的语义关系
        8.2 “你是说”的发展演化
        8.2.1 “说”的去范畴化与“X”的去从属化
        8.2.2 “是”的脱落与“你说”的形成
        8.2.3 语境吸收与“你是说”的独用
        8.3 “你是说X”格式的会话交际特征
        8.3.1 “你是说X”的会话模式
        8.3.2 “你是说X”格式的交际策略
        8.4 本章小结
第四篇 个案探讨:否定类引述回应格式
    第九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你才X”
        9.1 “你才X”格式的引述性
        9.1.1 引述方式
        9.1.2 引述对象
        9.1.3 与相关格式的比较
        9.2 “你才X”格式的内部特点
        9.2.1“你”的类型
        9.2.2“X”的感情色彩
        9.2.3 句末语气词的使用
        9.3 “你才X”格式的语义特征
        9.3.1 否定语义强度的连续统
        9.3.2 否定机制
        9.3.3 否定方式
        9.4 “你才X”格式的语用功能
        9.4.1 情感倾向
        9.4.2 会话模式
        9.4.3 立场表达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从反诘到否定: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什么X_2”
        10.1 “什么X_2”的句法特征
        10.1.1 “什么X_2”的类型
        10.1.2 “X”的选择手段
        10.1.3 “X”的信息来源
        10.2 “什么X_2”的语义特征
        10.2.1 “什么X_2”否定用法的实现
        10.2.2 “什么X_2”否定用法的特征
        10.2.3 “什么X_2”的基本语义
        10.3 “什么X_2”的话语功能
        10.3.1 “什么X_2”的会话模式
        10.3.2 原述话语S的反预期性
        10.3.3 “什么X_2”的负面事理立场表达功能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语义取消:表否定的“X你个头”类引述回应格式
        11.1 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
        11.1.1 研究回顾
        11.1.2 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
        11.2 引述话语“X”的类型
        11.2.1 X为短语
        11.2.2 X为词
        11.2.3 X为语素或字母
        11.2.4 小结
        11.3 “X你个头”类格式的格式义
        11.3.1“X你个头”类格式的否定义表达特点
        11.3.2“X你个头”类格式的否定义表达机制
        11.4 “X你个头”类格式的内部差异
        11.4.1 表义强度
        11.4.2 适用语体
        11.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红旗袍 白婚纱(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10)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走进民族地区乡村儿童学校生活
        一、研究的理念——解释主义研究范式
        二、研究方式——民族志
        三、研究关系与过程——传译与启蒙
        四、研究视角——主位与客位
        五、写作方式——"研究者"和"我"的叙事与描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儿童、学生
        二、学校生活
        三、农村、农民
        四、民族教育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国内学者的相关探讨
        一、文献基本情况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经验与不足
    第二节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一、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革新实验
        二、杰克逊的参与观察
        三、古得莱得的八年调查
        四、彼得·麦克拉伦对贫民窟学校校园生活的批判反思
第三章 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概况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节 甘肃民族文化图景
        一、甘肃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
        二、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状况
        三、甘肃少数民族农牧民经济现状与受教育程度
        四、甘肃少数民族婚姻与家庭状况
        五、甘肃少数民族语言与宗教状况
        六、甘肃少数民族文化的突出特点
    第二节 民族传统文化对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一、家庭日常生活对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二、社区日常生活对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四章 学校生活的空间与时间
    第一节 空间安排
        一、校园、围墙与大门
        二、国旗、校服、标语
        三、教室与座位
    第二节 时间设置
        一、精密的作息时间表
        二、漫长的学校生活时间
    第三节 时空置换中的初步体验:一个回族村庄的田野发现
        一、初入学校的新鲜人
        二、喜欢与不喜欢
        三、友爱与欺负
第五章 学校规范与仪式
    第一节 学校规范
        一、学校规范的制度化文本
        二、学校规范的落实
        三、学校规范的内化——好孩子与坏孩子
    第二节 学校仪式
        一、学校仪式的种类
        二、学校生活中的国家仪式
第六章 学习生活
    第一节 村小支教志愿者的故事
        一、四个老师和七十五个孩子
        二、菠萝和荔枝--陌生的学习内容
        三、二十里的求学路和念不好的书
        四、圆珠笔和留级生
    第二节 中心小学教师的一天
        一、早自习里的一巴掌
        二、雷同的课堂学习
        三、背不会乘法口诀的惩罚
        四、好上的副科
    第三节 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
        一、"我"为分狂
        二、"光阴"的故事
        三、"逃学"事件
    第四节 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动力
        一、为老师而学
        二、为城市的梦想而学
第七章 性别图景
    第一节 越来越少的女孩子:女童教育追踪研究的发现
        一、故事:4个县和400名少数民族女童
        二、数字:123名少数民族女童的离开
        三、疑惑:经济资助能改变女童教育吗?
    第二节 性别关系与女童教育
        一、学校生活中的性别关系
        二、日常生活中的性别关系
        三、女童教育问题的症结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一、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两种生活
    二、学校生活对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文化意义
    三、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博弈
    四、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妈妈,你要像苗翠花多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山楂恋歌[J]. 穆兰,戴恩辰. 大舞台, 2020(03)
  • [2]地方[J]. 蔡测海. 芙蓉, 2019(06)
  • [3]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D]. 何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6)
  • [4]李大钊[J]. 殷允岭,陈晓霞,李顺湖. 时代文学, 2016(08)
  • [5]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女性形象的流变(1919-1949)[D]. 刘洋.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5)
  • [6]现代汉语引述回应格式研究[D]. 王长武.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7)
  • [7]红旗袍 白婚纱[J]. 徐徐.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4(05)
  • [8]红旗袍 白婚纱[J]. 徐徐. 江南, 2014(02)
  • [9]白山黑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实[J]. 徐剑. 中国作家, 2012(20)
  • [10]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 邓红. 兰州大学, 2011(10)

标签:;  ;  

妈,你能像苗翠花多好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