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古道上的碧溪

漫漫古道上的碧溪

一、悠悠古道上的碧溪(论文文献综述)

周绍文[1](2007)在《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般而言,我们在研究具体的传统聚落时,往往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即研究城市的构成要素,诸如建筑物、广场、街道、河流、绿化等物质形态,分析这些要素的形成过程及功能。很显然,要素分析对于我们认识不同类型的传统聚落有很大局限性。与此相反,类型学研究价值独特,它研究的是广泛的、空间的整体性,刻意忽略城镇中个别的枝节问题,能极大开阔我们认识传统聚落的视野。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文历史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26个民族,建造了许多绚丽多姿、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聚落。从原始聚落到现代都市,云南实际上存在着一部活的聚落发展史。本论文以云南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背景的分析,从历史民族地域的角度,运用类型学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云南传统聚落的原型,包括聚落地域单元类型和平面形态类型。并举例说明可以通过运用类型转换的方式,使传统聚落的精神在现代聚居模式中得以体现。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阐明选题的背景、研究概况和研究框架等,侧重于类型学理论的论述;第二章对云南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背景进行分析,揭示云南传统聚落的成因和发展脉络;第三、第四、第五章分别揭示不同地域传统聚落的文化渊源、选址思想、营建模式和演化轨迹,综合分析聚落形态特征,归纳出聚落原型,其中第三章分析准规制型聚落形态特征,第四章分析多元结合型聚落形态特征,第五章分析多民族自然生长型聚落形态特征;第六章以昆明、束河古镇和独客宗古城为例,探讨了不同地域内传统聚落的转换;第七章为结论,对云南传统聚落类型、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指出经济发展是实现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并倡导更多的人来继续研究云南传统聚落。

黄宇[2](2006)在《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域》文中提出西南丝绸之路始于民间商业贸易的流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壮大。历代王朝都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来实现对云南经济和政治的统治。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云南文化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笔丰富的财富。而西南丝绸之路又是云南文化中特殊的一种,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云南多元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助作用。它的开通,不仅改变了云南本土民族的格局,还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沿着丝绸之路,处处体现汉文化对其的影响。汉文化的传入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说西南丝绸之路不但是一条商业之路,更是一条汉文化传播之路。 在本文的研究中,应用人类学观点,深入研究各时期的历史背景、宗教背景、民族背景、文化背景及演变,以及西南丝绸之路对云南本土民族影响。这种影响深入到当地居民的方方面面,如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服饰等等。文化是深层,建筑是表象,文化的变迁必然在建筑聚落的形制和布局中得到体现。所以对西南丝绸之路的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周静[3](2004)在《昆明市斗南村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亦成为一个大课题。尤其是人们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西部乡村来说,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创业并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时机难以再现,而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应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渠道。专业市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之后,发生在第三产业的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我国农村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论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专业市场的角度,对我国西部乡村发展做初步的探索研究。试图以昆明市近郊区的斗南村正在发展变化着的经验事实为依据,对斗南花卉市场与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昆明市周边地区乡村发展积累经验或提供借鉴。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等,并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第二章简述斗南村以及所在区域昆明市的基本情况;第三章就花卉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和发展机制;第四章从产业结构、村民的购买力、村庄规模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系统考察花卉市场与城镇化发展,并探析这种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最后,分析花卉市场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周静,胡雪松[4](2004)在《悠悠古道上的碧溪》文中认为

二、悠悠古道上的碧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悠悠古道上的碧溪(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及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研究价值取向与目标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5 研究主题的界定、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主题的界定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6 传统聚落类型研究的历史民族地域分析法
第二章 云南传统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1 聚落形成的一般规律
        2.1.1 乡村的形成
        2.1.2 城市的起源
    2.2 云南自然、历史和文化背景
        2.2.1 自然环境
        2.2.2 历史大事
        2.2.3 民族特征
        2.2.4 文化特质
        2.2.5 中原移民与云南地域开发
        2.2.6 驿道
        2.2.7 儒学在云南的传播
    2.3 历史上的云南聚落
        2.3.1 远古时期聚落
        2.3.2 古滇国时期的城廓
        2.3.3 汉代的郡县
        2.3.4 (唐)南诏国的城市
        2.3.5 宋元时期
        2.3.6 明清时期的大发展
        2.3.7 近代城市发展
    2.4 云南各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与旅游小镇
        2.4.1 云南各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2.4.2 旅游小镇
    2.5 云南传统聚落地域单元划分与基本形态类型
        2.5.1 中国古代城市基本形制
        2.5.2 云南传统聚落地域单元划分
        2.5.3 云南传统聚落基本形态类型
第三章 准规制型聚落形态特征
    3.1 聚落文化渊源
    3.2 聚落选址思想
    3.3 聚落营建模式
        3.3.1 体现中原礼制思想
        3.3.2 注重环境与实用的思想
    3.4 聚落平面形态类型
    3.5 聚落实例
        3.5.1 象征型
        3.5.2 方型(集中型)
        3.5.3 带状(鱼骨状)
        3.5.4 组团型
        3.5.5 自由型
第四章 多元结合型聚落形态特征
    4.1 聚落文化渊源
    4.2 聚落选址思想
    4.3 聚落营建模式
    4.4 聚落平面类型
    4.5 聚落实例
        4.5.1 放射型
        4.5.2 方型(集中型)
        4.5.3 带状(鱼骨状)
        4.5.4 自由型
第五章 多民族自然生长型聚落形态特征
    5.1 聚落文化渊源
    5.2 聚落选址思想
    5.3 聚落类型
    5.4 聚落实例
        5.4.1 象征型
        5.4.2 自由型
        5.4.3 带状
第六章 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的运用——聚落类型转换
    6.1 问题与途径
        6.1.1 问题
        6.1.2 途径
    6.2 昆明
        6.2.1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
        6.2.2 昨天—今天—明天
    6.4 丽江束河
        6.4.1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
        6.4.2 昨天—今天—明天
    6.4 香格里拉独客宗
        6.4.1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
        6.4.2 昨天—今天—明天
第七章 结论
    7.1 云南传统聚落类型总结
    7.2 多视角的研究方法
    7.3 聚落类型与民族的相关性
    7.4 传统聚落类型转换机制
    7.5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2)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昆明理工大学相关学位论文一览表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归纳法
        1.3.3 实地调研与居者访谈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化”、“文化变迁”及云南民族变迁
    2.1 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
    2.2 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2.3 文化人类学中的“涵化”
    2.4 文化影响域的概念
        2.4.1 文化变迁理论及云南文化变迁研究
        2.4.2 云南民族的变迁及文化特性
        2.4.2.1 云南的民族文化格局
        2.4.2.2 云南民族的分布及构成
    2.5 云南民族及汉文化的渗入变迁
        2.5.1 远古时期土着民族
        2.5.2 外来族群与云南土着人融合产生的云南原始族群
        2.5.3 秦汉时期汉族的渐入
        2.5.4 三国蜀汉两晋时期
        2.5.5 隋唐时期
        2.5.6 南诏大理时期
        2.5.7 元朝时期
        2.5.8 明朝时期
        2.5.9 清朝时期
    2.6 小结
第三章 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域内外建筑比较
    3.1 汉式建筑特点
        3.1.1 聚落布局
        3.1.2 建筑类型
        3.1.3 建筑结构
        3.1.4 建筑构造
        3.1.5 空间构成
        3.1.6 建筑装饰
    3.2 文化影响域内汉式建筑聚落
        3.2.1 云南驿
        3.2.2 板桥镇
        3.2.3 大理古城
        3.2.4 水寨乡
        3.2.5 腾冲
        3.2.6 昆明
    3.3 文化影响域外民族建筑聚落
    3.4 小结
第四章 西南丝绸之路历史传承
    4.1 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2 西南丝绸之路对文化的贡献
        4.2.1 商业之道
        4.2.2 马帮之道
        4.2.3 驿站之道
        4.2.4 军屯之道
        4.2.5 宗教之道
        4.2.6 文化之道
    4.3 历史文化的传承
        4.3.1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4.3.2 传承的困境
        4.3.3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4.3.4 传承文化的方法
        4.3.4.1 教育法
        4.3.4.2 旅游开发法
    4.4 小结
附录I: 图纸目录
附录I: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书目录
后记

(3)昆明市斗南村城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1.2.1 国外农村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1.2.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斗南村概况
    2.1 昆明市的基本情况
    2.2 斗南村概况
第三章 斗南花卉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演化机制
    3.1 花卉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
        3.1.1 花卉市场的发展历程
        3.1.2 花卉市场的发展特点
    3.2 花卉市场发展机制
        3.2.1 区域历史文化传统作用下的制度记忆、路径依赖对花卉市场发展的先发效应
        3.2.2 特色产业与市场的耦合联动机制
        3.2.3 政府行为在花卉市场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3 花卉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章 斗南花卉市场与城镇化发展
    4.1 市场与城镇化
    4.2 花卉市场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4.2.1 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4.2.2 促进第三产业兴起
        4.2.3 提高村民实际购买力
        4.2.4 促进村庄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4.2.5 为村庄建设做出贡献
    4.3 城镇化发展为花卉市场营造优良的环境
        4.3.1 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4.3.2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花卉市场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4.3.3 日益完善的服务设施为花卉交易、流通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4.4 斗南村的崛起
        4.4.1 斗南村的发展
        4.4.2 斗南发展模式的特点
        4.4.3 斗南发展模式对昆明市乡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斗南花卉市场与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及其展望
    5.1 发展困境
        5.1.1 农业基础约束
        5.1.2 村庄建设约束
        5.1.3 花卉市场的规划设计水平较低,市场设施比较落后
    5.2 前景展望及对策
        5.2.1 产业选择、布局和发展
        5.2.2 注重提高村庄建设的质量
        5.2.3 加强和完善花卉市场规划设计
结语
附录1 插图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悠悠古道上的碧溪(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D]. 周绍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2]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域[D]. 黄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1)
  • [3]昆明市斗南村城镇化发展研究[D]. 周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04(04)
  • [4]悠悠古道上的碧溪[J]. 周静,胡雪松. 小城镇建设, 2004(01)

标签:;  ;  ;  

漫漫古道上的碧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