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一、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宝,胡向辉[1](2021)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其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环境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其硕士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环境类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格里菲斯大学环境学硕士、环境工程硕士和环境工程与污染控制硕士在生源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我国环境领域硕士人才培养进行了对比,并提出相应建议。格里菲斯大学环境硕士按专业分类和专业方向进行培养,生源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均有较大差异;根据学生就业意愿进行分类管理;授课采用讲座和辅导课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学生选课自由度非常大,这些均可为我国高校环境类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王伟豪[2](2021)在《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林晓婷[3](2021)在《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学生招生策略研究 ——以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田琳[4](2020)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一流大学(World-Class Universities,WCU)也被称为全球研究型大学(Global Research Univeristies),这些大学有公认的、区别于其他(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包括:(1)人才汇聚;(2)资源丰富;(3)全球参与;(4)国际声誉;(5)良好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在提升一国国家软实力、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关注只增不减,但是,没有研究从对比分析和国际比较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鉴于大学功能既是大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大学实践的出发点,且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不同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及特征,那么,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探索能在加深人们对世界一流大学认识的同时,有助于充实学术理论,为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开辟新的视角。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指导,采用混合研究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系统探索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具体而言,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3所世界一流大学和40所一般研究型大学四类官方文件的文本(校长寄语、使命宣言、愿景描述、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访谈了74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访者。然后,研究者向世界一流大学校领导和国际(学术)专家发放了网络问卷(N=118)以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围绕四大研究问题展开:(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有何差异?(2)除三大基本功能外,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特有功能?(3)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美、欧),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其功能上有何不同?(4)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在未来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因素将会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存在差异。在科学研究功能上,两类大学的差异最为明显,两类大学在科学研究的类型、内容、层次和规模上不同;在人才培养功能上,两类大学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方法和途径上差异较大;在社会服务功能上,两类大学最大的差异在于社会服务的范围不同。以上差异受到了大学的可用资源、理念、定位、视野等的影响,也与大学对不同外部需求的回应有关。(2)世界一流大学有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主要表现在服务全球共同利益和作为全球(研究型大学)榜样两个方面,其本质特征包括全球定位、全球贡献、全球影响和全球合作。以上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本质特征及其全球性也被不断强化。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与其三大基本功能密切相关但又存在差异,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全局性和深远性、其实践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已超越了三大基本功能的范畴;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是世界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特有的作用和特殊的使命。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之所以为世界一流大学所特有与其独特优势密切相关,包括全球责任、全球能力和全球声誉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定义为全球化使命(GLOBALIZING),即面对日趋复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增加的全球性挑战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世界一流大学凭借其全球责任、全球能力、全球声誉等独特优势,服务全球共同利益、作为全球(研究型大学)榜样,并持续强化其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本质特征,包括全球定位、全球贡献、全球影响、全球合作等。(3)中国、美国和欧洲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受到了历史文化、经费来源、国家/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水平和大学管理架构等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并非“千校一面”,不同大学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也因此在发挥各项功能上各有所长、有所差异。在发挥功能上的差异性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和多样性的体现,这些大学共同构成了全球学术网络中的顶尖大学并利用自己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引领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其所在国家以及全球社会做出贡献。(4)世界一流大学三大基本功能的未来变化将呈现为:基本功能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在功能的发挥上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在某些方面进一步体现其国家和地区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未来变化将呈现为: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内涵将更加丰富,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将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而被不断强化。但是,很难预测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因素包括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议题、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渐增的全球合作等。其中,前三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各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下,还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影响因素,如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包含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1)首次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全球化使命;(2)系统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3)首次探索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美、欧)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差异,阐释了历史文化、经费来源、国家/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水平、大学管理架构等所带来的影响;(4)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并揭示了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议题、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渐增的全球合作等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虽然本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但本研究仍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因素,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有关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研究。

李丽蓉[5](2020)在《澳大利亚新科伦坡计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学生外向流动逐渐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论文运用比较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澳大利亚“新科伦坡计划”,探索澳大利亚如何通过学生外向流动加深与印太区域的联系。首先从挖掘该计划的缘起着手,分析其背景。接着,简要回顾该计划形成及推行过程。然后,分析该计划的目标与内容,并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为案例,窥见该计划的实施环节。最后,总结该计划现阶段的有益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研究发现,该计划学生总数量逐年上升。流动项目学生占绝大多数;奖学金项目学生仅占极少部分。澳大利亚学生目的地选择集中在中国、日本、印度和东盟国家。较奖学金项目而言,流动项目更为开放、包容。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在计划实施中,奖学金项目集中在目的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前的大学,并且十分强调学生目的地语言技能。此外,学生专业大多集中在商科、法律、国际关系等领域。流动项目的开放包容体现在可接受28岁以上的学生;目的地语言不作为参加项目的必备条件;其覆盖的地域和专业较奖学金项目更加广泛。现阶段该计划在扩大合作面、毕业生维系和企业参与等方面已初见成效,并对澳大利亚各利益相关者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该计划实施过程中,各政府部门协同推进、大学积极参与和重视毕业生维系,明晰的目标、多元的领导队伍和毕业生维系等为新科伦坡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助益。但现阶段,该计划也存在区域内国家(地区)选择人数不均、两个子项目人数悬殊和难以追踪评估等问题。

李若南[6](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大多分布于各地方,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在地方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在经费、师资队伍、硬件设备等方面与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进行整体的分析,把握发展现状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完善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阐述“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梳理我国现有“一带一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文献,把握其整体的研究趋势,以此为参考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使用环境分析法从内、外部环境及行业竞争三个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再次,本研究选取颇具地方特色的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留学生教育、对外交流、教师国际化与国际合作四方面现状进行针对性、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其具有起步早、发展缓,宽领域、浅层次,具特色、待深化的发展特点;最后,结合现阶段内蒙古师范大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因分析,得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开放性不够、相关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在总结自身发展、借鉴其他高校发展的基础上,从明确理念、发掘特色、建设内涵、扩宽渠道四个角度提出了四条发展策略:第一,明确理念是前提。学校需明确开放办学的理念,将此理念贯穿于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加强学校师生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第二,突出特色是基础。找寻学校地域、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定制”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方向,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品牌。第三,增强内涵是关键。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完备的管理体制、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优势学科、与时俱进的教学等方式都可以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王牌”。第四,扩宽渠道是保证。多样的合作对象、多元的合作形式,多渠道共同发展将为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激发更多发展思路、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吴佳颖[7](2020)在《澳大利亚文化软实力研究 ——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而不是通过胁迫或诱惑来达到目的的能力。这种吸引力来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约瑟夫·奈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通过教育来展示自己的实力,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学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平台。高等教育肩负着维护、继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责任,它是创造新文化和接触世界不同文化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平台,它具有微妙和巨大效果的特点。约瑟夫·奈说,“学术和科技交流在加强美国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加强澳大利亚软实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不论从质量还是口碑都享誉世界。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服务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服务出口项目,也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产业,一直以来通过教育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贸易的发展,加强澳大利亚的国际影响力,传播了澳大利亚文化价值观。可以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提升澳大利亚文化软实力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研究澳大利亚文化软实力,就必须研究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了解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在澳大利亚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发挥作用。本文以软实力理论为依托,分析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经验、特点、成效以及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应对措施,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和回顾,并简单地论述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手段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些启示和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展望。

薛卫洋[8](2018)在《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近些年来被誉为与公办高教、民办高教并列的国内高教“三驾马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者必须有中方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领域即为我国的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通过数据查询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相较于公办高校,相对不足。民办高校是否需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缘何不足?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如何适应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这些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缘起。概括而言,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六方面研究。其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在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需要,“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教育新时期对外开放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特殊价值定位以及跨境高等教育具有的复杂性、风险性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使然;民办高校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则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和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新需求,提高民办高校办学国际化水平,规避民办高校涉外办学风险。其二,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剖析。梳理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数量、年份变化、举办期、在办学机构和项目数,从办学层次、省份分布、学科专业、师资与课程等方面分析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结构,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外方高校进行相关分析,统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方式与规模、在学生和毕业生规模,学历学位颁发情况和预期培养人数。现状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呈现出整体规模较小、办学层次较低、校均设立或举办机构和项目数偏少;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地区递次发展局面,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匹配度不高。其三,对影响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原则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从观念意识、管理体制机制、办学资源等方面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行内外部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四,分析讨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新机遇。研究得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公办高校的竞争、国内对于国际教育高端化的需求以及我国教育市场开放的冲击。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新机遇则在于跨境教育大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催生的合作办学新需求,和国家与地方支持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其五,对国外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反思——以马来西亚为例。在对马来西亚社会、其高等教育和私立高等教育体系介绍的基础上,梳理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背景、历史脉络,总结其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呈现出:政府注重规划引导与服务、法律政策制度保障充分、注重质量保障和私立高校举办意愿强烈等特征。基于此,得出政府的支持态度与否,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前提;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基础;完善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必要保障;能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则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根本。其六,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作出趋势预判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未来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在不同办学形式和层次上仍将有所差距,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未来的主体将是非营利性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和现实因素的考虑下,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教育主权、坚守公益性、特色差异化发展和保护学生权益等原则。建议我国政府未来从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办学地位、推进民办高校自身治理体系完善、适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分类发展、倡导民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学等方面加强相关顶层设计。在推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具体举措上,建议:民办高校加强办学质量建设、提高社会声誉;提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科学认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拓宽办学主体、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联合办学;地方政府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设立专项支持项目。

杨馨钰[9](2017)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户外游憩动机研究 ——以格里菲斯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驱动和碳减排的全球共同行动这两个强有力的外在因素,提前结束了我国的工业化时代。同时,我国工业品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丧失、因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的劳动用工低工资时代的结束,也在宣告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开始到工业化时代这段时期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比如收入的增加、中产阶级的涌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的增加,以及人们逐渐增长的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期望等。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数以一百万计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工作之余和家庭之外的生活,其中就包括休闲。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利用自由时间去选择休养、娱乐、或者接受再教育,甚至为社区提供帮助等。而现在户外游憩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追求丰富生活的想法和追求休闲生活的闲暇时间。目前大学生依然成为户外游憩的主力之一。根据前面的分析,本论文得到的最终结论如下。(1)通过因子分析,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格里菲斯大学两所学校学生的户外游憩动机归纳为四种,并分别命名为游览观光、情感放松、学习参与及健康体验。(2)两所大学学生在游览观光、学习参与及健康体验这三种动机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情感体验这一动机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格里菲斯大学学生的这一动机强度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生。(3)两所大学学生在游览观光—学习参与、游览观光—健康体验、游览观光—学习参与、情感放松—健康体验这几对动机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学习参与—健康体验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格里菲斯大学在游览观光—情感放松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则没有差异。(4)两所大学学生的四种户外游憩动机在性别、年级、学科门类、住宿方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显着性差异。(5)两所大学学生的四种户外游憩动机与经济来源、学费来源、性格、人格、专业喜欢程度、学习压力等社会文化属性的相关性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6)两所大学学生的四种户外游憩动机与户外游憩的兴趣、次数、最长时间、信息来源、进行的时间、地点、同伴、交通方式的相关性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

王龙龙[10](2017)在《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文中指出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是海外中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刊物逐渐增多及研究实力不断提升,表明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已经不是国外中国学的边缘地带,而成为中国研究的重镇。本文主要考察澳大利亚对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21世纪以前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历史回顾。主要就21世纪以前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梳理每个阶段的研究状况,全面深入地了解21世纪以前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的概况。第三部分,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概况。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关于中国研究的研究机构、主要刊物、研究队伍的现状。21世纪以来,研究机构在人才力量、学术活动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出版刊物方面,除了传统刊物外,各种新型载体更便于学者进行研究及学术交流;研究队伍方面,学者的数量不断扩大,专业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多学者有较好的汉语水平。第四部分,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主要领域。重点考察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力求呈现各领域代表性学者的主要着作和主要观点;并分析澳大利亚关注各个领域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比较。主要与21世纪以前的中国研究以及与美国的中国研究进行比较。既可以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研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又可以明确澳大利亚研究的独特性。第六部分,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学术评价与反思。主要从价值立场和政治倾向对有代表性的学者进行评价,并对有影响力的着作进行整体评价;重点从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二、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论文提纲范文)

(1)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业设置
二、课程设置
    (一)环境学硕士
    (二)环境工程硕士
    (三)环境工程与污染控制硕士
三、比较研究
四、结论

(4)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清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世界一流大学
        (三)大学功能
        (四)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
    三、理论基础
        (一)结构功能主义概述
        (二)结构功能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三)基于AGIL模型的大学功能分析框架
    四、研究问题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框架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
        (一)三大基本功能的演变过程
        (二)多视角的大学功能划分及演变过程
    二、现代大学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一)人才培养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二)科学研究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三)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四)现代大学的新功能或其他功能的内涵与表现
    三、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与使命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
    四、大学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科学技术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二)全球化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三)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一)文献资料法的数据来源
        (二)文献资料法的数据分析
    二、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数据来源
        (二)访谈法的数据分析
    三、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调查法的数据来源
        (二)问卷调查法的数据分析
第四章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
    一、两类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二、两类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三、两类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四、两类大学三大基本功能差异的讨论
        (一)两类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的讨论
        (二)两类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差异的讨论
        (三)两类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差异的讨论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研究结果
        (一)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二)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二、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特征分析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本质特征
        (二)全球化进程与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本质特征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内涵界定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与基本功能的关系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源于其独特优势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定义
        (四)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案例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国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二)发挥科学研究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三)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四)发挥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国家/地区差异
    二、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二)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
    三、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一)历史文化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二)经费来源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三)国家/政治因素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四)国家发展水平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五)大学管理架构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预测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的未来变化预测
        (二)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未来变化预测
    二、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程度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一)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二)全球化和国际化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三)全球性议题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四)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五)渐增的全球合作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一)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
        (三)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国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四)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及影响因素
    二、论文的创新性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资料法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2 受访者详细情况及代号(N=74)
附录3 中、英文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4 中、英文访谈提纲
附录5 问卷发放院校名单(N=112)
附录6 中、英文问卷
附录7 有关人才培养功能的编码情况
附录8 有关科学研究功能的编码情况
附录9 有关社会服务功能的编码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澳大利亚新科伦坡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二)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需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
        (二)关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
        (三)关于澳大利亚新科伦坡计划的研究
        (四)文献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NCP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
        (三)跨境教育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澳大利亚推行“新科伦坡计划”的缘起
    一、历史溯源
        (一)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多元文化教育备受重视
        (二)“科伦坡计划”的影响
    二、国际发展新形势
        (一)“印太区域”国家的飞速发展
        (二)美国“重返印太”战略的影响
    三、澳大利亚战略发展的新需要
        (一)亚洲世纪背景下澳大利亚必须与亚洲建立更深的联系
        (二)亚洲世纪背景下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二章 “新科伦坡计划”的形成及推行过程
    一、“新科伦坡计划”的形成过程
        (一)澳大利亚2020 峰会
        (二)联邦政府推动学生外向流动
        (三)形成“新科伦坡计划”政策框架
    二、“新科伦坡计划”的推行过程
        (一)建立筹备小组和专家人才库
        (二)“新科伦坡计划”的定位
        (三)直面现实问题
        (四)试点阶段的积极影响
第三章 “新科伦坡计划”的目标与内容
    一、“新科伦坡计划”的目标
        (一)“新科伦坡计划”总目标
        (二)“新科伦坡计划”具体目标
    二、“新科伦坡计划”的内容
        (一)流动项目
        (二)奖学金项目
        (三)企业参与
        (四)毕业生维系项目
第四章 “新科伦坡计划”的实施、成效及影响
    一、“新科伦坡计划”在中国的实施
        (一)流动项目在中国
        (二)奖学金项目在中国
        (三)企业参与在中国
        (四)曾前往中国的毕业生维系
    二、“新科伦坡计划”在印度尼西亚的实施
        (一)流动项目在印度尼西亚
        (二)奖学金项目在印度尼西亚
        (三)企业参与在印度尼西亚
        (四)曾前往印度尼西亚的毕业生维系
    三、“新科伦坡计划”的实施成效
        (一)扩大印太国家(地区)合作面
        (二)毕业生维系初见成效
        (三)企业参与增加吸引力
        (四)参与计划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
    四、“新科伦坡计划”的影响
        (一)“新科伦坡计划”对澳大利亚联邦的影响
        (二)“新科伦坡计划”对澳大利亚大学的影响
        (三)“新科伦坡计划”对澳大利亚学生的影响
        (四)“新科伦坡计划”对企业的影响
第五章 “新科伦坡计划”的经验、问题与启示
    一、“新科伦坡计划”的有益经验
        (一)政府部门协同推进
        (二)大学积极参与
        (三)重视毕业生维系
    二、“新科伦坡计划”现存的问题
        (一)区域国家(地区)之间选择人数差异大
        (二)奖学金项目与流动项目参与人数悬殊
        (三)难以追踪评估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外向流动的启示
        (一)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
        (二)建立由多个政府部门、大学管理者和企业组成的政策领导队伍
        (三)建立毕业生维系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一带一路”倡议与教育
        2.高等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
        3.地方高师院校发展不均衡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1.研究问题
        2.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四)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文献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分析
    (一)环境分析法简介
    (二)“一带一路”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外部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创新环境
    (三)“一带一路”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合作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1.国外竞争环境分析
        2.国内竞争环境分析
    (四)“一带一路”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内部环境分析
        1.积极因素
        2.制约因素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表现形式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简介
        1.学校简介
        2.机构设置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现形式
        1.留学生教育
        2.对外交流
        3.教师国际化
        4.国际合作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点
        1.起步早、发展缓
        2.宽领域、浅层次
        3.具特色、待深化
四、“一带一路”内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分析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内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文化因素
        4.自身需求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内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
        2.开放性不够
        3.管理机制不健全
        4.配套设施不足
        5.师资不足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内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策略
        1.明确理念,树立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
        2.突出特色,制定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3.增强内涵,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扩宽渠道,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7)澳大利亚文化软实力研究 ——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点
        (三)本文基本框架
第1章 文化软实力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1.1 文化软实力概念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
    1.3 文化软实力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
        1.3.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彰显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1.3.2 一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文化中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
第2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和特点
    2.1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程
        2.1.1 对外教育援助阶段(20 世纪40 年代——80 年代中期)
        2.1.2 高等教育商贸化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中期——90 年代早期)
        2.1.3 高等教育国际化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今)
    2.2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2.2.1 从政府层面提升澳大利亚文化软实力
        2.2.2 从高校层面确保澳大利亚价值观的根植与传播
    2.3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特点
        2.3.1 以澳大利亚核心价值观为内核
        2.3.2 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2.3.3 利用地缘和文化优势着重开拓亚太教育市场
第3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成效
    3.1 国际传播成效
        3.1.1 留学生规模扩大
        3.1.2 社会成效
    3.2 经济效益
    3.3 政治效益
第4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与英国高等教育模式同质,影响文化吸引力
        4.1.2 赴澳留学生来源国分布不均,限制文化传播范围
        4.1.3 过度追逐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对国家形象塑造产生负面影响
    4.2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历史层面
        4.2.2 制度层面
        4.2.3 政府层面
第5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软实力优化
    5.1 从自身多元文化特色和价值观教育切入,增强国家文化吸引力
    5.2 拓展国际教育市场以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5.3 以多元文化输出助力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办高校及其相关概念
        二、中外合作办学及其相关概念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对民办高校发展的研究
        二、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研究
        三、对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研究
        四、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
        二、“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教育新时期对外开放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价值定位
        四、跨境高等教育的复杂性、风险性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意义
        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推动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新需求
        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推进民办高校职能国际化发展
        五、规范跨境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规避涉外办学风险
第三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剖析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数量及相关情况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数量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年份变化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举办期和在办机构、项目数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结构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层次分布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各层次机构和项目的省份分布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结构
        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结构与课程结构
    第三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外方高校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分析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高校分析
    第四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在学与毕业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方式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规模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在学生规模
        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规模
        五、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学位证书颁发情况
        六、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预期培养总人数
    第五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特征分析
        一、整体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校均设立或举办机构和项目数偏少
        二、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地区递次发展局面,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匹配度不高
第四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二、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原则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一、办学理念与实践及认识
        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三、办学资源支撑
    第三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认识
        二、行政管理
        三、办学资源获取
第五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
        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带来的影响
        二、公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竞争
        三、整体办学实力、水平与高端化国际教育需求间的差距
        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下教育市场开放的冲击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迎来的新机遇
        一、跨境教育大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催生合作办学新需求
        二、国家与地方支持民办高校持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 国外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概述与特征分析——以马来西亚为例
    第一节 马来西亚社会及其高等教育体系概述
        一、马来西亚的社会
        二、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马来西亚的私立高等教育
    第二节 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情况
        一、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背景与历史脉络
        二、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发展特点
        一、政府注重规划引导与服务
        二、法律政策制度保障充分
        三、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完善
        四、私立高校举办意愿强烈
    第四节 对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经验反思
        一、政府的支持态度与否,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前提
        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是私立高校跨国合作办学发展的基础
        三、健全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七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趋势研判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趋势走向
        一、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不同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的发展仍将有所差异
        三、非营利性是未来发展的主体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维护教育主权原则
        三、坚守公益性原则
        四、秉持合理定位原则
        五、特色差异化发展原则
        六、保护学生权益原则
    第三节 推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顶层设计
        一、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办学地位
        二、推进民办高校自身治理体系完善
        三、适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分类管理
        四、倡导民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学
    第四节 促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办学质量建设,提高社会声誉
        二、提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科学认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
        三、鼓励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设立专项支持项目
        四、拓宽办学主体,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联和办学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户外游憩动机研究 ——以格里菲斯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研究
    2.1 相关概论
        2.1.1 户外游憩
        2.1.2 游憩动机
    2.2 相关理论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游憩动机理论
    2.3 相关研究
        2.3.1 户外游憩研究
        2.3.2 户外游憩动机研究
        2.3.3 户外游憩动机研究综述
        2.3.4 不同文化背景的游憩差异研究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对象
    3.2 问卷设计
    3.3 问卷调查
    3.4 数据处理
4 数据分析
    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4.1.1 信度分析
        4.1.2 效度分析
    4.2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4.3 社会文化属性对比分析
    4.4 户外游憩行为对比分析
        4.4.1 户外游憩信息来源
        4.4.2 户外游憩兴趣及频率和时长
        4.4.3 户外游憩时间与地点
        4.4.4 户外游憩同伴
        4.4.5 户外游憩交通方式
    4.5 户外游憩动机分析
        4.5.1 提取公因子
        4.5.2 四种动机强度的对比分析
        4.5.3 四种动机强度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4.5.4 动机与基本情况的关系分析
        4.5.5 动机与社会文化属性的关系分析
        4.5.6 动机与游憩行为的关系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方法
        1.4.2 个案研究方法
        1.4.3 分析比较研究方法
2 21世纪以前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历史回顾
    2.1 澳大利亚传统汉学的起步
    2.2 澳大利亚中国研究成型
    2.3 中澳建交后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
3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概况
    3.1 研究机构
        3.1.1 大学系统里的主要研究机构
        3.1.2 主要研究协会
    3.2 主要刊物
    3.3 研究队伍
        3.3.1 研究队伍的研究领域
        3.3.2 研究队伍的汉语水平
4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主要领域
    4.1 中国历史研究
        4.1.1 中国古代史研究
        4.1.2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4.2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4.2.1 中国思想研究
        4.2.2 中国文学研究
    4.3 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4.3.1 中国女性问题研究
        4.3.2 中国农村教育和土地分配研究
        4.3.3 中国农民工研究
    4.4 中国政治问题研究
        4.4.1 中国政治与民主研究
        4.4.2 中国精英政治研究
        4.4.3 中国社区治理研究
        4.4.4 中国政治体制研究
    4.5 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4.5.1 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
        4.5.2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
        4.5.3 中国中产阶级研究
5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比较
    5.1 与21世纪以前的中国研究相比较
    5.2 与美国中国研究比较
6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之学术评价与反思
    6.1 学术评价
        6.1.1 对有代表性的学者评价
        6.1.2 对代表性的着作评价
    6.2 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J]. 李宝,胡向辉. 高教学刊, 2021(23)
  • [2]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 王伟豪. 江南大学, 2021
  • [3]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学生招生策略研究 ——以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为例[D]. 林晓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D]. 田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澳大利亚新科伦坡计划研究[D]. 李丽蓉.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D]. 李若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澳大利亚文化软实力研究 ——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例[D]. 吴佳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 薛卫洋. 厦门大学, 2018(06)
  • [9]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户外游憩动机研究 ——以格里菲斯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D]. 杨馨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10]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D]. 王龙龙.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