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2021)在《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条件的改善, 我国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过去十几年中大幅下降, 但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相比, 尚存在一定差距, 这与公众对疫苗接种认知不足、接种人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有关。本共识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临床证据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临床现状及专家临床经验, 就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免疫预防等提出了建议, 为进一步指导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荣艳[2](2021)在《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临床、影像及血清抗体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SARS-CoV-2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目的:探讨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50例,其中核酸假阴性19例,核酸阳性31例。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探讨核酸假阴性危险因素。结果:与核酸阳性组相比,核酸假阴性组流行病学暴露少(52.6%vs 83.9%,P=0.025),胸部不适症状轻(5.3%vs 32.3%,P=0.035),临床缓解期短(10(8,13)天vs 15(11,18.5)天,P=0.005),肺叶受累数少(2(1,2.5)vs3(2,4),P=0.004),肺部病变综合评分低(3(2.5,4.5)vs 5(4,9),P=0.007)。无明确流行病学暴露史可能是SARS-CoV-2核酸假阴性潜在危险因素。结论:核酸假阴性COVID-19病例值得关注,因临床表现较轻,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较少,在没有阳性的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病毒传播的风险更高。第二章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抗体上升速率(IgM/T和IgG/T)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目的:使用IgM/IgG抗体上升速率(血清抗体浓度与症状发作后天数的比值,IgM/T和IgG/T)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COVID-19疾病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色谱法定量检测SARS-CoV-2 IgM和IgG。结果:IgM在症状出现后5天阳性,2周内上升,此后下降;IgG在症状出现后第二周阳性,此后持续上升直至观察期结束;2周内IgM/T与病程负相关(Spearmanρ=-0.860;P=0.000);恢复期IgG/T与病程无关(Spearmanρ=0.17;P=0.283),与临床分型(Spearmanρ=0.432;P=0.004)、累及肺叶数(Spearmanρ=0.343;P=0.026)及肺部病变综合评分(Spearmanρ=0.472;P=0.002)正相关。结论:病程2周内IgM/T越高,病情恢复越快,病程越短;恢复期IgG/T越高,病情越严重。IgM/T和IgG/T可预测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第三章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连续两次SARS-CoV-2核酸转阴后的临床及肺部影像特点目的:描述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连续两次核酸转阴后的临床和肺部CT特征。方法:纳入连续两次核酸转阴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病例51例,轻型20例和普通型31例,回顾性收集人口,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数据。结果:COVID-19患者核酸连续两次转阴后,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已大致正常,但仍有55.2%(16/29例)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肺部有两个及以上肺叶病变,最常见肺CT表现是毛玻璃样混浊和纤维条索(均为51.7%,15/29例)。核酸转阴后至少2周的隔离观察期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仍继续轻度改善,且肺CT改善明显,有68.2%患者的(15/22例)肺部病变继续吸收,63.3%的患者(14/22)吸收超过50%,36%的患者(8/22)吸收超过80%.结论:COVID-19患者连续两次核酸转阴后的继续隔离期内,临床及肺部影像均持续改善,可能意味着此期间仍有病毒传播风险,进一步隔离治疗对防控疫情意义重大。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3](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研究表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王金淼[4](2021)在《沈阳市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比较研究及聚集性疫情的特征描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所导致的一种肺炎,传染能力较强,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有研究表明,COVID-19的潜伏期为1-14天,以3-7天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发烧、乏力、咳嗽等,还可见头痛、鼻塞、咽痛、肌肉及关节酸痛等。需注意的是,COVID-19的流行时期、传播途径、潜伏期与流感一致,且患者的常见症状也与流感相似。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沈阳市COVID-19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比较研究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有助于发现两组病例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COVID-19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效遏制该疾病传播的目的。方法:选取沈阳市各定点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5月13日期间报告的58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776例COVID-19疑似病例。采用面对面以及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现住址、既往史、发病日期、调查采样日期、病例诊断日期、旅居史、接触史、病例来源及来源地区、活动轨迹、密切接触者、关联病例,若为输入病例还要收集病例的抵沈日期、所乘交通工具、途经地点、早期临床表现、最高体温、血常规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肺部病理变化的病变类型、病变位置、累及肺叶、聚集性疫情的起数及每起集群包含的病例数。统计分析病例的上述调查资料,结合问卷调查的内容,采用Excel 2007整理数据、SPSS 23.0分析数据,初步探讨沈阳市COVID-19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比较研究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结果:1.通过比较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人口学特征发现,两组病例在职业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病例以学生为主,而疑似病例以工作人员为主。2.通过比较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现,两组病例在旅居史、接触史、病例来源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病例主要以非湖北旅居史、湖北接触史、境外输入为主,而疑似病例主要以无旅居史、非湖北接触史为主。3.通过比较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现,两组病例在早期临床表现、最高体温、血常规检测方面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P<0.05)。两组病例早期临床表现都以发热为主,最高体温多集中于低热(37.3-38℃)和中热(38.1-39℃),血常规检测方面WBC(109/L)、N(%)以及L(%)主要表现都以正常为主。4.通过比较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得出,两组病例在病变类型、病变位置、累及肺叶方面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P<0.05)。确诊病例中肺部的病变类型以斑片影及磨玻璃影为主,而疑似病例以其他改变为主。两组病例肺部的病理改变主要呈双肺散在分布为主。5.通过对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发现,SARS-CoV-2在潜伏期时可通过人际进行传播。结论:1、沈阳市初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在职业及流行病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异。2、通过家庭内和旅行的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证实,暴露于同一空间会增加感染的概率。

叶玉瑶,王长建,张虹鸥,杨骥,刘郑倩,吴康敏,邓应彬[5](2020)在《基于人口流动的广东省COVID-19疫情风险时空分析》文中认为人口流动,特别是来自疫源区的人口输入,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风险来源。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人口迁移大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人口来源地风险差异与流入地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并依据输入性病例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布引入时滞过程,构建了包含时滞效应的疫情风险时空分析模型,理论上可以根据现状人口流动研判未来一定时期的疫情风险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为提前谋划和精准防控提供决策参考。分析结果表明:①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2020年1月29日拐点初现,随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②基于输入性病例发病的时滞过程分析,输入性病例从输入到发病普遍存在间隔时间,且间隔时间为1~14 d的病例比重较高。③疫情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地疫情风险依据输入风险、易感风险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④广东省各地市与疫源区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人口流动规模及其交通区位因素,显着影响省内疫情风险的分级。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是高风险区,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等邻近深圳和广州的珠三角城市是中风险区,珠三角城市群外围的粤东西北地区是低风险区。应根据疫情潜在风险,制定基于分区分级的防控措施,促进局地精准防控与社会整体良性运转。

金安楠,李钢,王皎贝,徐婷婷,于悦,胡志恒,杨佳辰[6](2020)在《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空演化与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开展个体人群水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空扩散研究,有助于疫情防控和资源配置。以距离中国疫情始发地武汉较远但疫情高发的深圳市为研究区,基于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数据、人工判读采集的病例详情及城市内部相关POI数据等,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解析深圳市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的时空演化过程,综合探索疫情防控对策。结果表明:(1)确诊病例总体覆盖全年龄段,主要集中于青壮年,多源于外地感染和2代感染,以家庭集聚型传播居多,以跨省市的"线形"迁移扩散模式为主。(2)疫情时间演变经历"低发期—增长期—减缓期—尾声期"4个发展阶段;治愈病例数呈现"由缓增到快增"的演变过程;确诊病例自发病至入院时间间隔多为0~2 d,入院至确诊时间间隔集中为1~3 d。(3)空间分布上,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由湖北直达"与"经湖北停留"的空间迁移类型,出行目的以春节探亲为主;疫情小区空间布局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围绕"两核"集聚于西南片区。(4)市域风险总体呈现"两核三片"分布,高风险地区位于南山区南部和福田区中心。最后结合疫情所处阶段特点、复工复产需要和境外输入等新风险,提出了基于"实时、日常、常态""社区、片区、市域""个体、家庭、社会"的"时-空-人"互馈协同精准防控对策体系。

张敏[7](2016)在《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认为人感染禽流感是我国高发的人兽共患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家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及着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为有效应对人感染禽流感疫情而积极出台防控政策。本文以广东省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危害性,梳理归纳出广东省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经历了“扑杀”、“休市”、“生鲜”三个政策演化阶段,运用林德布洛布姆的渐进决策模式和约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分别对整体政策演化过程和关键阶段政策过程进行演化逻辑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过程在防控对象、防控内容和防控效果三方面凸显渐进决策模式的特色;当“问题之窗”开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下实现问题、政治、政策、经济、技术五源流的有序耦合,促进防控政策的演化。

王昕,张顺祥,谢旭,张小岚,梁华坚,陈俐芳,张欣[8](2004)在《2003年深圳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深圳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 2 0 0 3年深圳市常住和流动人口中发生的SARS临床诊断、疑似和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0 0 3年深圳市共发生 5 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6 9例SARS疑似病例和 2 0 6例SARS医学观察病例 ,其中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发病率为 0 76 / 1 0万 ,死亡 4例 ,病死率为 7 5 5 %。分析 5 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 ,结果显示全市 6区均发生病例 ;发病主要集中在 2月上旬和 3月下旬 ;男女性别比为 1∶0 6 6 ,2 0~ 3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 ,占 5 4 72 % ,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学生病例为主 ,分别占2 4 5 %、2 0 8% ,无医护人员感染 ;1 9例患者有明确接触史 ,4 1例为散发病例。SARS临床诊断、疑似与医学观察三类病例的发病时间、职业分布、住院时间分布并不相同。结论 深圳市SARS发病以散发为主 ,及早采取集中定点收治病例 ,分类隔离治疗和观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SARS疫情的传播

张顺祥,蒋丽娟,张启文,潘建军,王文艺[9](2004)在《传媒引导和公众互动对SARS预防控制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观点探讨传媒和公众互动在SARS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技术,多方位主动与社会和公众交流,不断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在SARS流行后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人群对SARS的认知程度。结果 在SANS流行早期印发了宣传折页和张贴画、深入闹市和社区开展咨询,持续利用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大众传媒,及时开通热线、专线和互联网页,租用商业性广告动画展播,并组织专家宣讲团,开展公众心理健康辅导。对3405份问卷调查分析,人群SARS基本知识知晓率在95%以上,面对SARS疫情趋于乐观和理性,基本预防措施实践率在80.0%以上,82.4%对政府政策满意,93.8%敬佩医务人员。结论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中,必须主动引导媒体,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不断地与公众和社会互动,促进预防措施的落实。

袁静,胡毅文,蒋小玲,周伯平,骆子义,马汉武,王召钦,张瑛[10](2003)在《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描述深圳市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的53例病人进行病例汇总及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深圳市53例SARS患者男比女为1.4∶1,20~40岁的有29人(54.7%)。2、3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地点罗湖区及福田区各为19、20例;发病职业分布无差异。53例中30人(56.6%)有接触史或/及去广东其他城市、香港旅游史,其中于医院接触而发病的有9例(17.0%)。53例中有5个家庭发生家庭聚集病例,2个单位出现群发病例,共累及21人(39.6%),死亡2人。深圳医护人员无一人发病。结论此次SARS于深圳流行过程中,以青壮年发病多见,男性发病稍多,发病地点多为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多有接触史或/及旅游史,呈家庭聚集及单位群发的特点。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坚持服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防止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二、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临床、影像及血清抗体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SARS-CoV-2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抗体水平上升速率(IgM/T orIgG/T)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连续两次SARS-CoV-2核酸转阴后的临床及肺部影像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沈阳市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比较研究及聚集性疫情的特征描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2.2.2 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
        2.2.3 聚集性疫情的诊断标准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
        2.4.1 人口学特征
        2.4.2 流行病学特征
        2.4.3 临床特征
        2.4.4 影像学特征
        2.4.5 病原学特征
        2.4.6 聚集性疫情
    2.5 质量控制
        2.5.1 数据收集阶段
        2.5.2 数据整理阶段
        2.5.3 数据分析阶段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疫情概况
    3.2 人口学特征
    3.3 流行病学特征
    3.4 临床特征
    3.5 影像学特征
    3.6 聚集性疫情
        3.6.1 聚集性疫情概述
        3.6.2 沈阳动车组聚集性疫情
        3.6.3 家庭及旅行相关的聚集性疫情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的研究概况
    一、COVID-19的诊断标准
    二、COVID-19的流行概况
    三、COVID-19的特征概况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临床特征
        (三)影像学特征
        (四)病原学特征
        (五)聚集性疫情的特征
    四、展望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人口流动的广东省COVID-19疫情风险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框架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输入风险
        2.3.2 输入风险的时滞效应
        2.3.3 扩散风险
        2.3.4 疫情风险
3 广东省COVID-19疫情风险时空分析
    3.1 输入性病例发病的时滞过程
    3.2 输入风险时空分布特征
    3.3 扩散风险系数
    3.4 疫情风险时空演化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6)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空演化与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标准差椭圆
        1.3.2 核密度估计
        1.3.3 平均中心点
        1.3.4 网络分析
2 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人口学特征
    2.2 感染特征
        2.2.1 感染地属性
        2.2.2 感染代次
        2.2.3 社会网络关系
    2.3 扩散模式
3 深圳市疫情时间演变过程
    3.1 确诊病例时间演变特征
    3.2 治愈病例与死亡病例时间演变特征
    3.3 发病、入院、确诊时间演变特征
4 深圳市疫情空间分布格局
    4.1 确诊病例空间迁移特征
    4.2 疫情小区空间分布特征
        4.2.1 疫情小区空间分布格局
        4.2.2 疫情小区平均中心点演变
        4.2.3 疫情小区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空间关系
5 深圳市疫情风险地理画像与精准防控对策
    5.1 市域疫情风险地理画像
    5.2 疫情防控对策
        5.2.1 从实时、日常到常态的时间尺度
        5.2.2 从社区、片区到市域的空间尺度
        5.2.3 从个体、家庭到社会的人本尺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1)流行病学特征:
        (2)时间演变特征:
        (3)空间演变特征:
        (4)疫情风险地理画像:
        (5)疫情防控措施:
    6.2 展望

(7)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2 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历程
    2.1 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
    2.2 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升级
    2.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再升级
3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整体演化过程分析
    3.1 渐进决策模式与多源流理论综合分析框架
    3.2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渐进调整分析
    3.3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多源流分析
4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关键阶段政策过程分析
    4.1“休市”政策阶段过程分析
    4.2“生鲜”政策阶段过程分析
5 结论: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演化逻辑
    5.1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过程凸显渐进决策的特色
    5.2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是中国特色多源流耦合过程
    5.3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趋势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一、中文专着
    二、中文期刊文献
    三、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说明
致谢

(9)传媒引导和公众互动对SARS预防控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与传媒和公众互动方法:
    2.人群SAR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与公众互动的主要结果:
    2.公众SAR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
讨论
    1.现场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公众认知:
    2.公众对SARS认知与传统健康教育:

四、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22)
  • [2]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临床、影像及血清抗体特征分析[D]. 荣艳.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4]沈阳市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比较研究及聚集性疫情的特征描述[D]. 王金淼.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人口流动的广东省COVID-19疫情风险时空分析[J]. 叶玉瑶,王长建,张虹鸥,杨骥,刘郑倩,吴康敏,邓应彬. 地理学报, 2020(11)
  • [6]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空演化与防控对策[J]. 金安楠,李钢,王皎贝,徐婷婷,于悦,胡志恒,杨佳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张敏. 暨南大学, 2016(12)
  • [8]2003年深圳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特征分析[J]. 王昕,张顺祥,谢旭,张小岚,梁华坚,陈俐芳,张欣. 华南预防医学, 2004(03)
  • [9]传媒引导和公众互动对SARS预防控制的影响[J]. 张顺祥,蒋丽娟,张启文,潘建军,王文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05)
  • [10]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袁静,胡毅文,蒋小玲,周伯平,骆子义,马汉武,王召钦,张瑛. 热带医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  

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