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

云南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

一、对开发云南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何思薇[1](2021)在《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地方重构研究 ——以和顺古镇特色小镇为例》文中认为

和斯佳[2](2021)在《基于文化区划的传统聚落体系研究 ——以丽江白沙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聚落的是人类在意识主导下对自然景观进行改造后不断积累叠加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渐成为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景观。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是塑造者,文化是无形的手,自然地理是活动的载体,聚落是结果。几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聚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未来是保护还是转型更新,且该保留什么、更新什么是当前议论颇多的话题。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关于传统聚落相关的研究,在文化区划的研究基础上,注重文化的作用,将受到同一文化影响下联系紧密的聚落组成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究文化与地理对聚落体系形成发展的影响,能更好的预测和指导聚落未来的发展,使其在传统文脉下延续性发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丽江白沙镇,通过对所处文化区及有关聚落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相关学科的分析手法,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调研,获取研究的基础资料。从传统聚落的生成机制和生长模式入手,首先从时间上对其历史文化和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划分主要的发展时期并总结各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特征。然后对现状所呈现的白沙镇域聚落体系的构成要素、空间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主要从村落、民居、外部环境这三个对象展开,找出造成对象如此呈现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预测在特定文化区内的白沙镇聚落体系未来的转变和发展模式,提出发展的侧重点和思路。

张可[3](2021)在《区域旅游联动下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与开发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下,我国乡村旅游呈现出了一系列诸如风貌雷同、资源透支的开发弊病,对我国的乡村景观资源和乡土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巨大损失。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看待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对乡村景观资源进行特色优选的方法梳理乡村特色发展路径,针对客源市场共享、区位分布密集、景观资源相似的乡村开展区域旅游联动发展,能够有效避免区域同质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体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课题的起源部分,通过阐述本次课题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来梳理课题的起源、意义与价值。其次是理论研究部分,其一是对区域旅游联动与景观资源优选的基本理论阐释及其二者在乡村中的应用逻辑;其二是在梳理了乡村景观资源优选逻辑的理论基础上,应用景观评价的方法建立乡村景观资源优选评价体系,建立了综合特色产业开发潜力、资源保存状态以及原住民开发意向此三者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再次是实例论证部分,研究选取黄道镇地区下辖的三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实证对象的具体指标数据,并基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统筹区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空间类型、建立区域品牌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区域整体联动开发策略,为联动单元的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方向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依托。最后是设计实践部分,选取前谢湾村为设计实践对象,以其特色优势资源分析结果即历史遗存资源为着眼点,深入剖析其历史遗存资源现状条件,生成了一套以传统延续、特色深化、产业活化、和布局合理为基准的综合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设计方案。

张诗悦[4](2021)在《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文中认为今年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发展观光农业的良好契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完善配套设施。竹沟镇作为首批特色小镇,具有红色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农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且主导产业发展活力强劲,具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链条,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广阔。在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对确山县竹沟镇观光农业案例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其地理位置及行政规划、自然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概况、农业基础概况、产业资源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了全面调查,得出了竹沟镇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竹沟镇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优势、前景、挑战和对策。结合竹沟镇政府对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意见,设计形成了“一心三环七区”的空间布局。但是由于观光农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将当地红色资源和观光农业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没有互相带动作用;二是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低,没有引入现代科技,智慧化水平低;三是仅依靠自然资源,受季节影响旅游淡季时间较长;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观光农业活动体验感下降等。进而提出深挖本地特色、借助网络优势加大宣传推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加大观光农业相关的资金投入、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观光农业的特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唐厚权[5](2021)在《百年来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变迁研究 ——以村民从业选择为视角》文中指出本文在整合桂东北民族村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聚焦桂东北民族村寨20世纪前、1900-1949年、1949-1978年、1979-2000年这四个重大历史时期,分析桂东北民族村寨从业选择的演变趋势,从而理顺从业选择与乡村产业转型的关系。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将桂东北民族村寨划分为山区民族村寨和坝区民族村寨。在20世纪前,山区民族村寨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方式为主,辅以杉、松、竹木、茶等林木种植,培育林副产品,形成了农林兼具的产业结构。坝区民族村寨立足稻米为主的粮食生产,手工业和商业仅有零星发展,形成了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两种类型的产业结构为桂东北民族村寨的产业变迁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后,国际国内市场的力量促使村民从业分途。山区民族村寨和坝区民族村寨从业选择朝着三个方向转变:一是出现林农、粮农、糖农等专业型农户、手工专业户和商贩;二是村民身兼多职,在市场导向下组织生产;三是地主、富农和商人合股投资手工业和矿业。民族村寨村民从业选择的三重转变,激发了民族村寨产业结构的三重初变。产业三重初变,具体表现为桂东北民族村寨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趋势加强,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中心的特色手工业获得发展,农村地区商贸经济繁荣。尽管山区民族村寨和坝区民族村寨都历经产业初变,但是坝区民族村寨转型力度强于山区民族村寨。新中国成立以来,桂东北民族村寨通过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形成了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集体化经济体制。村民成为人民公社的一员,其从业选择完全受到人民公社的管理和调配。从业选择由此激变为从业改造,并连锁引发产业激变,突出表现在农村经济集体化和村民参与社会主义工业化。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活力得到充分迸发,打破了限制村民自由从业的枷锁。桂东北民族村寨村民从业多元化和自由化,村民务农、外出务工、从事“非农”职业以及回乡创业构成了村民的从业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促使村民从业选择带动村寨产业转型。村民脱离传统农业,逐渐从事旅游业,村寨由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型;扎根于本土的村民,从事现代生态农业,村寨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生态农业;村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各种“非农”职业,村寨由传统农村经济转向城镇化;村民“离土不离乡”,村民进入乡镇企业谋生,村寨由传统农业转向乡镇企业。回望百年来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变迁之路,可以归纳为四条发展路径,即从传统农业走向旅游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生态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向城镇化;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工业。这四条路径是由历史上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市场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以及劳动生产力的解放所驱动而形成的。同时,百年来民族村寨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劳动力专业化水平低、劳动力市场流通不活跃以及劳动生产力的萎靡仍然制约着产业转型。笔者认为,传统时代农业或农林兼具的产业结构,在很长时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了桂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结构的基础。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三重变迁,分别体现在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农村特色手工业发展和农村商贸经济逐渐兴旺。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集体化运动,展现了制度安排对农村劳动力的管控,延缓了劳动分工和产业转型,产业激变为农村经济集体化和村民参与社会主义工业化。1978年以后,桂东北民族村寨传统农业或农林兼具的产业结构分别向现代产业转型,传统农村经济向现代城市经济转型。百年来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变迁的历史进程,揭示了传统产业虽在当代仍然延续,但随着村民从业选择的改变,呈现出渐次衰败的状态,而现代产业则踏着时代浪潮,迎头赶上,呈现出繁荣兴旺的状态。

龙志强[6](2021)在《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我国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则是各地方进行地理课程改革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小县城,都离不开乡土地理教育,可见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方面研究的重要性。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需要大量贴近生活和能够体现家乡特色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使基础教育改革得到有序的推进,改变教育仅仅只服务于考试的教育状况,让教育回归学生的情感与生活。本文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首先对迪庆州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主要选取迪庆州具有代表性的高中,研究学校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迪庆州高中学校地理学科组的教师和各个年级的学生,了解现实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策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域主要存在教师和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内容了解程度不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视程度和资金、人力资源投入程度不高,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等问题。通过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相关的研究理论,为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出基本原则,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主要策略有,让地理融入校园生活,构建情境要素信息库,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和资金投入,进行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建设等。在对研究区域的现状和问题的解决方向有一定的把握后,本研究进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阶段,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和实践调查,将迪庆州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梳理,整理出迪庆州的乡土地理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开发原则,结合新课标及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整理出迪庆州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供开发与应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内容;最后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开发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案例,三种类型的案例适宜不同的教学需求,为迪庆州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探索新的思路。

潘承根[7](2021)在《腾冲市旅游地产开发类型及产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至2019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不断增长,从而说明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腾冲市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它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旅游地产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腾冲旅游地产的发展起步较晚,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论文从其开发类型和产品出发,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腾冲旅游地产进一步的发展寻找相应对策。论文选择了腾冲区域内的玛御谷温泉小镇、和顺古镇、启迪冰雪双创小镇、江东村古银杏生态小镇四个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并将其分别与省内外类似的成功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案例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炼成功案例中可借鉴之处。论文对腾冲旅游地产开发现状的总体特征进行评价:市场定位不清,启动引擎模糊;资源的共性利用,产品同质化显着;纵向挖掘不足,横向拓展乏力。针对四个分析案例所存在的问题,论文分别对其提出了优化对策,例如:对玛御谷温泉小镇功能分区进行优化,提出启迪冰雪双创小镇功能区产业之间进一步融合的策略,对和顺古镇的分区功能产品进行优化,提出江东村古银杏生态小镇反季节性旅游产品的策略。并在案例优化对策基础上,对腾冲旅游地产的整体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以客户需求市场作为开发导向,加强区域内整体空间的规划和布局,开发的核心驱动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尚需完善区域内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优质产品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进一步健全地方相应政策和监管机制,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下的开发策略。

王俊辉[8](2021)在《初中地理“四层一体”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可邑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是当前新课程理念改革积极倡导的重点,同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教材、校外地理实践活动等明确规定为必学内容,是保障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本文使用“四层一体”方法选择“可邑村”作为研究区进行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新视角。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并对“四层一体”方法进行解释,同时梳理该方法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如何衔接;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词频分析法对中学校师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现状调查;最后,赴“可邑村”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深度挖掘研究区地理课程资源,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案例。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前初中生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少、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面临多种困难等问题,导致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缺乏生机。因此本文结合“四层一体”方法,以“可邑村”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区,充分挖掘本地地理课程素材,开发适宜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案例,提出关于使用本方法的开发建议与要求。

赵纪洛[9](2021)在《洱源县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知识作了相应的要求,然而,初中生本身就对当地乡土地理知之甚少,而教师在日常地理课程教学时,也很少会涉及到乡土地理知识。云南大理洱源县绝大部分的初中学校没有乡土地理教材,没有开发系统的乡土地理课程。鉴此,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洱源县为例,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研究,对本地区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洱源县为例,针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通过搜集已有相关文献研究,再利用调查问卷、走访等多种方法,调查分析洱源县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对乡土地理知识在课堂上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洱源县在乡土地理上的实际情况,在科学梳理之后来设计相应的教案,从而为洱源县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模块提供参考。第一部分,洱源县初中地理课堂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应用状况分析调查。首先对洱源县的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梳理,即同时对其人文、自然两方面的地理资源进行梳理。随后以学校教师、学生为对象,利用调查问卷和走访等方法,来探讨在初中课程上乡土地理的应用情况,指出其面临的不足,并分析原因。第二部分,选择与洱源县初中地理课程乡土应用相匹配的资源。围绕着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以八年级地理课程为例,选取商务星球版地理课程,经过分析后确定能够满足实际地理课程教学需要的乡土地理资源。第三部分,洱源县初中地理课堂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策略与案例。通过以上研究,提出洱源县初中地理课堂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策略,选择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案例载体,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乡土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课外实践案例。

卢雪丽[10](2021)在《云南省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云南省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职能为研究对象,富宁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2020年完成整县脱贫摘帽及深化国家机构和行政改革、深化简政放权下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履职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不断优化政府职能,有助于充分发挥出民族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造、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对比分析法,辅以问卷调查的手段,对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论文共分为五章,包括: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一章介绍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三章主要是针对存在问题,基于新公共管理政策理论,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职能发挥的对策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对本论文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职能定位,是检验地方政府职能是否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富宁县的旅游开发不能照搬照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模式来发展,在市场经济尚未发达和欠发展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在当地开发旅游应负主要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富宁县地方政府在履职方面主要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名片推不出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从“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提高名牌效应、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等几个方面来提升地方政府职能。

二、对开发云南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开发云南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文化区划的传统聚落体系研究 ——以丽江白沙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文化地理学及文化区研究概况
        1.3.2 传统聚落研究概况
        1.3.3 丽江地区传统聚落研究概况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阐述
        1.5.1 文化区与文化景观
        1.5.2 传统聚落与聚落体系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化区划与传统聚落体系结构分析
    2.1 文化区及其划分
        2.1.1 纳西族综合文化区
        2.1.2 纳西族文化亚区的划分及特点
        2.1.3 丽江纳西文化中心区与白沙镇
    2.2 白沙镇传统聚落体系的构成
        2.2.1 聚落等级体系
        2.2.2 集镇与村落规模
        2.2.3 集镇和村落空间布局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沙镇文化地理要素分析
    3.1 文化要素分析
        3.1.1 纳西族的迁徙与定居
        3.1.2 经济贸易
        3.1.3 宗教信仰
        3.1.4 民俗文化
    3.2 地理要素分析
        3.2.1 地理区位
        3.2.2 地形地貌
        3.2.3 气候条件
        3.2.4 自然资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沙镇的演变与发展分期
    4.1 江湾腹地的村寨与集市
        4.1.1 部落的选址定居及环境改造
        4.1.2 族群关系主导下的聚落布局
        4.1.3 茶马互市影响下的集市兴起
    4.2 政治中心的扩张与营建
        4.2.1 地域治所的转移
        4.2.2 空间节点的初建
    4.3 宗教圣境下的文化空间
        4.3.1 跨地域空间序列的设定
        4.3.2 宗教祭祀中心的巩固
        4.3.3 办文庙兴义学
    4.4 文化富集地的发展转型
        4.4.1 民国至建国初的聚落
        4.4.2 现代化冲击下的聚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白沙镇域聚落体系特征分析
    5.1 村落的分布特征
    5.2 村落的选址特征
        5.2.1 村落的选址规划理念
        5.2.2 村落选址的地理特征
    5.3 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5.3.1 空间形态类型
        5.3.2 空间组团关系
        5.3.3 空间形态类型的分布特征
    5.4 民居建筑营造特征
        5.4.1 民居构架体系
        5.4.2 地理要素主导下的民居营造差异
    5.5 民居院落空间建构及其文化逻辑
        5.5.1 院落营造要素
        5.5.2 院落平面形式
        5.5.3 院落空间特征
    5.6 民居空间与装饰的文化意蕴
        5.6.1 敬神祈福的宗教观
        5.6.2 追求自然的和谐观
        5.6.3 祈求吉祥的风水观
    5.7 外部环境的建构与利用
        5.7.1 自然环境的神化
        5.7.2 外部环境的认同
        5.7.3 宜居空间的形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白沙镇域聚落体系的保护与转型发展
    6.1 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6.1.1 主要困境
        6.1.2 发展机遇
    6.2 特定文化区下白沙镇域聚落体系的保护思考
        6.2.1 保护的基础
        6.2.2 保护的核心
    6.3 聚落体系的转型和发展
        6.3.1 产业结构的转型
        6.3.2 聚落体系空间结构的变化
        6.3.3 村落与民居的提质和发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白沙镇村落及民居调研记录表
附录二 白沙镇村落及民居调研现状整理
致谢

(3)区域旅游联动下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与开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乡村建设面临的开发困境
        1.1.2 区域旅游联动的发展趋势
        1.1.3 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手段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乡村
        1.2.2 乡村景观
        1.2.3 乡村景观资源
        1.2.4 区域旅游联动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现状
        1.5.2 区域旅游联动研究现状
        1.5.3 乡村景观特征研究现状
        1.5.4 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阐释及应用逻辑
    2.1 区域旅游联动
        2.1.1 区域旅游联动的基本内涵
        2.1.2 区域旅游联动的理论基础
        2.1.3 区域旅游联动在乡村的应用逻辑
    2.2 乡村景观资源优选
        2.2.1 乡村景观资源的基本内涵
        2.2.2 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的基本逻辑
    2.3 小结
第3章 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评价体系构建
    3.1 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评价指标的甄选确定
        3.1.1 评价指标的甄选原则
        3.1.2 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
    3.2 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3.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2 构建判断矩阵
    3.3 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评价体系的赋分标准制定
    3.4 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评价体系在区域旅游联动模式中的应用逻辑
    3.5 小结
第4章 区域旅游联动下乡村景观资源优选实例论证
    4.1 乡村景观资源优选实例选取
        4.1.1 案例基本概况
        4.1.2 区域资源分布现状
    4.2 乡村景观资源优选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4.2.1 乡村景观资源优选评价过程
        4.2.2 评价结果分析
    4.3 区域旅游联动模式下的乡村特色景观资源开发策略
    4.4 小结
第5章 前谢湾村景观资源特色开发设计
    5.1 设计原则
    5.2 规划依据
    5.3 设计范围
    5.4 现状认知
        5.4.1 基础信息
        5.4.2 生长时序
        5.4.3 街巷分析
        5.4.4 建筑分析
        5.4.5 人群活动
    5.5 设计策略
    5.6 成果展示
        5.6.1 平面布置
        5.6.2 景观结构
        5.6.3 道路规划
        5.6.4 节点效果
        5.6.5 服务设施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奖及社会评价

(4)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实际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满足城镇居民的观光旅游需求
        1.3.2 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1.3.3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综合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2.1.1 观光农业的概念
        2.1.2 观光农业发展阶段
        2.1.3 观光农业的类型
        2.1.4 观光农业的特征
        2.1.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2.2 国外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2.2.1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内容及特色
        2.2.2 国外观光农业的经验
第三章 确山县竹沟镇观光农业发展调查
    3.1 调查方法及内容
    3.2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2.1 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
        3.2.2 行政区划
    3.3 自然资源
        3.3.1 气候条件
        3.3.2 地形地貌
        3.3.3 水资源
        3.3.4 土地资源
    3.4 红色文化资源
    3.5 社会发展
        3.5.1 全镇建设情况及经济状况
        3.5.2 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3.6 农业基础概况
        3.6.1 农业概况及资源优势
        3.6.2 农业生产现状
    3.7 特色产业及发展现状
        3.7.1 特色产业
        3.7.2 产业发展现状
    3.8 观光农业现状
第四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4.1 SWOT分析
        4.1.1 优势(Strengths)
        4.1.2 劣势(Weaknesses)
        4.1.3 机遇(Opportunities)
        4.1.4 威胁(Threats)
    4.2 问卷设计
        4.2.1 游客基本情况
        4.2.2 观光农业行为信息
        4.2.3 观光农业与农村发展关联点
    4.3 调查过程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4.4.2 观光农业行为信息分析
        4.4.3 观光农业与农村发展关联点分析
        4.4.4 调查结论
第五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总体规划
    5.1 建设目标及规划原则
        5.1.1 建设目标
        5.1.2 规划原则
    5.2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5.2.1 一心
        5.2.2 三环
        5.2.3 七区
第六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发展具有竹沟特色的观光农业
        6.1.1 结合红色旅游,使观光农业提质增效
        6.1.2 科学合理分区,实现功能效益最大化
        6.1.3 借助特色小镇优势,丰富观光农业产品结构
    6.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6.2.1 加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
        6.2.2 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建设
    6.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6.4 多产业融合发展
    6.5 借助网络资源,加强宣传推广
    6.6 培养乡土人才,做强观光农业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5)百年来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变迁研究 ——以村民从业选择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现实及理论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百年来职业结构研究
        (二)百年来产业转型和发展
        (三)对目前研究动态的述评
        (四)本文的创新
    三、概念界定
        (一)时间界定
        (二)空间界定
        (三)从业选择和乡村产业转型
    四、资料来源
        (一)调查资料
        (二)文史资料
        (三)地方志
        (四)年鉴
        (五)档案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前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选择与产业类型
    一、山区民族村寨的劳动力从业选择与产业类型
    二、坝区民族村寨的劳动力从业选择与产业类型
第二章 1900-1949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多元化与产业初变
    一、1900-1949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多元化
        (一)市场型专业户
        (二)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的兼业性农民
        (三)合股投资企业
    二、1900-1949 年桂东北各民族村寨产业三重变迁
        (一)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
        (二)特色手工业获得发展
        (三)农村地区商贸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1949-1978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改造与产业激变
    一、1949-1978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改造
        (一)土地改革时期劳动力从业改造
        (二)三大改造时期劳动力从业改造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劳动力从业改造
    二、1949-1978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激变
        (一)农村经济集体化
        (二)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四章 1978-2000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选择与产业转型
    一、1978-2000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自由化和多元化
        (一)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务农
        (二)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非农”化
        (四)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回村创业
    二、1978-2000 年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转型
        (一)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转型为旅游业
        (二)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升级为生态农业
        (三)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转型为乡镇企业
        (四)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转型为城镇化
第五章 回望历史:桂东北民族村寨劳动力从业选择与产业转型的启示
    一、百年来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转型的路径
    二、以从业选择透视百年产业转型历程的驱动因素
        (一)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推动产业发展
        (二)劳动力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发展
        (三)劳动生产力的解放推动产业发展
    三、以从业选择透视百年产业转型历程的制约因素
        (一)劳动力专业化水平低效制约产业转型
        (二)劳动力市场流通不活跃制约产业转型
        (三)劳动生产力的萎靡制约产业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课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出明确要求
        三、迪庆州的发展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有客观需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要概念阐释
        一、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乡土地理的内涵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
    第二节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教育即生活”理论
    第三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要求
        一、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要求
第三章 迪庆州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概况
        一、调查方法和步骤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认知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程度及效果
        三、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了解程度和获取情况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条件
        五、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态度
    第三节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程度
        二、学生对迪庆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态度
        三、学生对迪庆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感兴趣的程度
        四、学生对迪庆州乡土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节 调查结论
        一、教师和学生对迪庆州乡土地理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度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重视程度不高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四、乡土地理实践性教学难以开展
第四章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
    第一节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地方性原则
        二、适用性原则
        三、综合性原则
        四、针对性原则
    第二节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途径
        一、构建情景要素信息库
        二、建设乡土地理实践基地
        三、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和资金投入
        四、构建热爱乡土地理的校园文化
第五章 迪庆州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第一节 迪庆州乡土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
        三、气候和植被
        四、水文
        五、自然资源
        六、人口和少数民族
        七、农业和工业
        八、旅游
    第二节 迪庆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内容
        一、迪庆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选择
        二、迪庆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内容建议
    第三节 迪庆州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实践案例
        一、迪庆州乡土地理教学案例
        二、迪庆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案例
        三、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教师访谈题录
    附录 B 学生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腾冲市旅游地产开发类型及产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旅游业发展背景
        1.1.2 我国旅游地产发展前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旅游地产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过程
        1.3.5 案例选取
        1.3.6 本文特色
第二章 旅游地产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旅游地产相关概念与特征
        2.1.1 相关概念
        2.1.2 旅游地产的特征分析
    2.2 旅游地产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体验经济理论
        2.2.2 产业融合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超旅游”规划理论
        2.2.5 产业创新理论
    2.3 旅游地产开发类型及特征
        2.3.1 居住型旅游地产
        2.3.2 度假型旅游地产
        2.3.3 商业型旅游地产
        2.3.4 综合型旅游地产
        2.3.5 文旅型旅游地产
        2.3.6 旅游地产开发类型划分的总结
第三章 腾冲旅游地产的开发现状与特点
    3.1 腾冲旅游地产宏观发展条件分析
        3.1.1 区位条件
        3.1.2 旅游资源特征
        3.1.3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3.1.4 腾冲发展旅游地产SWOT分析
    3.2 腾冲旅游地产开发案例分析
        3.2.1 腾冲玛御谷温泉小镇
        3.2.2 腾冲启迪冰雪双创小镇
        3.2.3 腾冲和顺古镇(特色小镇)
        3.2.4 腾冲江东古银杏生态小镇
    3.3 腾冲旅游地产的开发特征与模式
        3.3.1 腾冲旅游地产开发类型与模式
        3.3.2 腾冲旅游地产的总体特征及评价
第四章 腾冲旅游地产的优化策略
    4.1 腾冲玛御谷温泉小镇优化对策
        4.1.1 优化空间布局
        4.1.2 深化温泉主题性产品
        4.1.3 合理优化住宅产品
        4.1.4 功能区内优化配套产品
        4.1.5 打造各种品味的温泉旅游度假产品
    4.2 腾冲启迪冰雪双创小镇优化对策
        4.2.1 对规划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4.2.2 有效利用主题产品带来的庞大消费市场
        4.2.3 纵向深挖主导产业且横向拓展关联产业
    4.3 腾冲和顺古镇(特色小镇)优化对策
        4.3.1 通过有效途径做大主导产业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4.3.2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与功能产品
        4.3.3 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有效机制
    4.4 腾冲江东古银杏生态小镇优化对策
        4.4.1 着力打造“反季节”旅游产品
        4.4.2 对现有民宿及餐饮配套产品进行改造提升
        4.4.3 增加不同体验性的酒店产品以及打造商业休闲街区
        4.4.4 挖掘资源优化业态和增加旅游体验产品
        4.4.5 建立旅游管理体系并完善市场营销机制
    4.5 腾冲旅游地产优化策略
        4.5.1 以客户需求市场作为开发导向
        4.5.2 加强区域内整体空间的规划和布局
        4.5.3 开发的核心驱动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
        4.5.4 尚需完善区域内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4.5.5 打造优质产品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4.5.6 进一步健全地方相应政策和监管机制
        4.5.7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下的思考与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腾冲旅游地产网上调查问卷
致谢

(8)初中地理“四层一体”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可邑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层一体”内容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课程资源
        二、地理课程资源
    第二节 “四层一体”概述
        一、 “四层一体”起源
        二、 “四层一体”基本内涵
        三、 “四层一体”基本特点
        四、 “四层一体”指导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第三章 “四层一体”与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研究区初中地理师生地理课程资源现状调查
        一、教师现状调查分析
        二、学生现状调查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四层一体”与初中地理的衔接
        一、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
        二、与初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商务星球版)
第四章 “四层一体”开发可邑村地理课程资源
    第一节 地理课程资源筛选
        一、筛选机制来源
        二、可邑地理课程资源筛选
    第二节 研究区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 “可邑村”历史背景
        二、可邑村“四层一体”要素挖掘
        三、可邑村“四层一体”整合分析
    第三节 “四层一体”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要求分析
        二、教学设计分析
        三、课标依据梳理
    第四节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
        一、行前准备
        二、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三、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四、课程实施评价
第五章 “四层一体”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议
    第一节 资源开发建议
        一、结合课标要求,联系教材内容
        二、关注学生发展,落实核心素养
        三、提高个人能力,把握总体大局
        四、关注研究区时空特征,构建地理课程资源知识
    第二节 保障条件建议
        一、主观条件的支撑
        二、客观条件的保障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致谢

(9)洱源县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现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洱源县
        二、乡土地理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四、教学案例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洱源县初中地理课堂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状况
    第一节 洱源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洱源县的地理位置
        二、洱源县的自然地理资源
        三、洱源县的人文地理资源
    第二节 洱源县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应用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三、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四教师访谈分析
    第三节 洱源县初中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章 洱源县初中地理课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选择
    第一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版)解读
    第二节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分析
    第三节 洱源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选择结果
第四章 洱源县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与对策
    第一节 初中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一、理论基础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
    第三节 开发的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呈现
    第四节 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对策
        一、教学设计的对策
        二、教学开发的对策
        三、教学应用的解决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降低了学生学业压力
        三、提高乡土地理核心素养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0)云南省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
        二、对地方政府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一章 富宁县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第一节 富宁县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二、自然地理状况
        三、经济社会发展
        四、属于“老、少、边、穷、战”地区
    第二节 富宁县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第三节 富宁县旅游开发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前景好
        二、积极打造旅游项目
        三、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起势好
        四、民族村寨休闲旅游兴起
    第四节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地方政府履职情况
        一、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二、将民族文化旅游纳入全域旅游的大规划中
        三、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四、打造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五、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第二章 富宁县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履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节 富宁县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履职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能力不足
        二、对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
    第二节 富宁县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履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富宁县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合
        二、富宁县对民族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三、富宁县对民族文化旅游人才和资金储备不足
        四、富宁县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不够
        五、富宁县对民族文化旅游缺乏有效监管
第三章 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优化建议
    第一节 牵头打造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
        一、推动富宁县建设精品景区
        二、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全产业链
    第二节 提高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一、准确定位民族文化旅游的方向
        二、充分挖掘民族旅游文化内涵
        三、营造民族文化旅游宣传氛围
    第三节 推进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转型升级
        一、推进全域民族文化旅游
        二、推进智慧民族文化旅游
        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第四节 推动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民族文化旅游实景展示
        三、发挥壮学发展研究会作用
        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第五节 规范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市场
        一、强化地方政府主导作用
        二、培养专业性民族文化旅游人才
        三、规范地方政府的监管行为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类
    二、期刊文章类
附录
致谢

四、对开发云南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地方重构研究 ——以和顺古镇特色小镇为例[D]. 何思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文化区划的传统聚落体系研究 ——以丽江白沙镇为例[D]. 和斯佳.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区域旅游联动下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与开发设计研究[D]. 张可.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1(07)
  • [4]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D]. 张诗悦.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5]百年来桂东北民族村寨产业变迁研究 ——以村民从业选择为视角[D]. 唐厚权.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D]. 龙志强.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腾冲市旅游地产开发类型及产品优化研究[D]. 潘承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初中地理“四层一体”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可邑村”为例[D]. 王俊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9]洱源县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D]. 赵纪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云南省富宁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研究[D]. 卢雪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云南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