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芦巴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胡芦巴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一、海风藤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夏士涛,王培宇,张开创,魏静[1](2021)在《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反复多次颅内灌注法建立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次日,阳性对照组灌胃126 mg/kg阿托伐他汀钙溶液,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5.44、30.88 mg/kg海风藤醇提物溶液,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1次/d,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观察脑血肿体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肿包膜新生血管数目,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脑血肿,血清IL-6、IL-8水平升高(P<0.05),血浆PT、FIB含量降低,TT含量升高(P<0.05),血肿包膜微血管密度(MVD)增多(P<0.05),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脑血肿体积减小(P<0.05),血清IL-6、IL-8水平降低(P<0.05),血浆PT、FIB含量升高,TT含量降低(P<0.05),血肿包膜MVD数目减少(P<0.05),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海风藤醇提物可缩小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体积,改善凝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罗梅[2](2019)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Recurr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RPI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生长停滞特异基因(Growth arrest-specific gene 6,Gas6)——TAM受体(Tyro3/Axl/Mer Receptor)正、负信号通路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8例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中药“盆炎康复汤”辨证内服、中药“妇科灌肠液”灌肠及艾灸关元、足三里、中脘、神阙穴的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Replenishing qi,Expelling dampness and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DCT)对受试者进行治疗。以盆腔疼痛症状积分、盆腔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疗效观测指标,观察周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2周随访5个时间点观测REDCT对RPID的治疗效应及PID复发率,评价REDCT治疗RPID的临床疗效。2、运用流式细胞术、RT-PCR、ELISA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女性及RPI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比率、血清MyD88、Gas6、sMer、sAxl、IL-17、IL-23水平以及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并运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RPID免疫紊乱发病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以筛选出可能与RPID患者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根据Logistic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以判断各指标的潜在诊断效能和临床诊断价值,探索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机体免疫稳态的调节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结果:1、临床疗效研究结果: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明显降低RPID患者盆腔疼痛症状积分、盆腔体征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结束后(治疗12周)FAS集分析: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愈显率为77.78%(84/108例);盆腔体征疗效愈显率为61.11%(66/108例),总有效率为97.22%(105/108例);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73.14%(79/108例),总有效率为96.30%(104/108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复发率为3.79%。PPS集与FAS集分析结果一致。2、免疫稳态机制研究结果:(1)TLR2、TLR4在RPI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群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单核细胞中TLR2、TLR4蛋白比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健康女性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表达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血清中MyD88、Gas6、sMer、sAx1、IL-17、IL-23等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MyD88、IL-17、IL-23水平显着升高,与正常健康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7、MyD88表达水平分别与病情及病程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健康女性对照组相比,RPID患者Gas6、sMer、sAxl表达均降低,除sAxl之外Gas6、s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as6水平与病情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LR2、TLR4、MyD88、IL-17表达上升可能导致RPID发病风险呈相应倍数增加,对应的OR值分别为1.586、1.649、1.550、1.094,(P<0.05);Gas6、sMer表达下降可能导致RPID发病风险呈相应倍数增加,对应OR值为0.749、0.973,(P<0.05)。(2)经Logistic逐步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上述项目的潜在诊断预测效能,结果显示血清IL-17的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8;血清Gas6的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6;Gas6/IL-17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89。Gas6、IL-17以及Gas6/IL-17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但<0.9,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效能,其中血清Gas6/IL-17联合检测RPI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3)REDCT治疗后上述部分指标的水平有所改善而接近正常健康者:患者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比率均明显下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近同期正常健康女性水平(P>0.05);MyD88、IL-17、IL-23表达水平与治疗前(0周)相比均下降(P<0.05),且水平变化差值与患者临床盆腔疼痛及体征改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疗后Gas6、sMer、sAxl水平增高,除sAxl以外均与治疗前(0周)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临床疗效结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反复下腹疼痛症状、改善盆腔体征及中医证候,同时具有一定的降低复发率疗效。2、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可能与TLR2、TLR4、MyD88、Gas6、sMer、sAx1、IL-17及IL-23等各指标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及其所致的机体正、负免疫稳态失衡有关。3、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白细胞中的TLR2、TLR4表达,及血清中IL-17、IL-23、MyD88水平,促进Gas6、sMer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4、联合检测血清两项指标(Gas6/IL-17)对RPID发病有一定的潜在预测效能,可作为检测RPID的潜在候选指标,本研究为RPID科学客观的诊疗评价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一项新依据。

李爽[3](2018)在《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芪蓟肾康加味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作用机制的探讨。本研究采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刺激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殖,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时间点,通过观察芪蓟肾康加味煎剂药理学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及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Smad2、Smad3、Smad7等靶点的影响,从而探讨芪蓟肾康加味煎剂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2、基于活血通络法,选取芪蓟肾康加味之君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之代表作用,干预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选择细胞活性稳定之时间点观察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Smad2、Smad3、Smad7等靶点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3、基于活血通络法,选取芪蓟肾康加味之使药海风藤,为通络之代表药,干预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选择细胞活性稳定之时间点观察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Smad2、Smad3、Smad7等靶点的影响,从而探讨海风藤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材料1.1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辽)2015-0001,30只,体质量180-220 g,雌雄各半。1.2细胞株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广州吉妮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货号Catalog#4200。1.3中药材黄芪、小蓟、丹参、白花蛇舌草等九味中药饮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1.4主要仪器及试剂FC酶标仪(Thermo公司)血管紧张素Ⅱ(AngⅡ),Wako公司,批号014-18211;小牛血清(FBS),GIBICO公司,批号1108862;RPMI-1640培养液,HyClone公司,批号ABB212915;强的松片,国药集团容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32631;ELISA试剂盒:均由AMEKO公司购买,TGF-β96T ELISA试剂盒(AE98029Hu)、FN 96T ELISA试剂盒(AE90205Hu)、ColⅥ96T ELISA试剂盒(AE90348Hu)。兔抗Smad2多克隆抗体,Abclonal公司,批号分别为:A7699。兔抗Smad3多克隆抗体,Abclonal公司,批号分别为:A7536。鼠抗β-actin多克隆抗体,Proteintech公司,批号:60008-1-1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70123;海风藤颗粒剂,江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4053。2.方法2.1细胞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1-2天后更换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即完全培养液)培养,将细胞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待细胞覆盖培养瓶底80%,吸出原培养液,用PBS缓冲液润洗两次,加2-3 mL胰酶消化,放置于37℃0.5%CO2培养箱培养消化4-5 min,镜下观察细胞情况,待细胞边缘缩小、基本脱离瓶底时,加入完全培养液14 mL终止消化。用吸管反复吸取培养液轻轻吹打瓶壁细胞,确保瓶底全部被吹到。细胞脱离瓶底后形成细胞混悬液,收集于50 mL离心管中,1800 r/min离心10 min后,吸出上清液,加入完全培养液,制成密度为1.0×105/mL细胞混悬液,备用。2.2药理血清制备: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 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强的松组,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低浓度组。大鼠1 mL/100g(体质量)/天灌胃,连续灌胃5天,末次给药后1h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将同一组大鼠含药血清集中在一起,备用。2.2.1具体给药方法如下(实验一分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 g(体质量)每日灌胃一次。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按生药量47.2 g/kg/d(大鼠与人等效剂量的4倍)灌胃,每日1次;芪蓟肾康加味中浓度组按生药量23.6 g/kg/d(大鼠等效剂量的2倍)灌胃,每日1次;芪蓟肾康加味低浓度组按生药量11.8g/kg/d(大鼠与人等效剂量)灌胃,每日1次。(芪蓟肾康加味煎剂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煎药室制备)强的松组按照成人1.5 mg/kg/d,最多60 mg/d,折合大鼠药量6.25 mg/kg/d灌胃,每天一次。2.2.2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制备:煎煮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煎煮。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30min,煎煮开始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cm为宜。使用煎药机煎药,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min,煮沸后再煎煮15-20min。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2.3 MTT法:依据预实验结果采用15%浓度的含药血清及10-8mol/L浓度的AngⅡ进行实验,取1.0×105/mL细胞混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芪蓟肾康加味高、中、低浓度组,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一天后吸出原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的含0.5%FBS的RPMI-1640培养液,同步饥饿细胞24h后,吸出上清,每孔加200μL含药血清,37℃5%CO2培养箱同步培养(24h、48h、72h)后,每孔加入20uL MTT(5 mg/mL),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吸弃孔内培养液,加入150μL DMSO/孔,置摇床低速震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通过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90 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OD值)。2.3.1实验分组(1)实验二分组:正常组(完全培养液)、模型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200umol/L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20umol/L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2umol/L丹参多酚酸盐)。(2)实验三分组:正常组(完全培养液)、模型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海风藤高剂量(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10mg/mL海风藤药液)、中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1mg/mL海风藤药液)、低剂量组(完全培养液+10-8mol/L AngⅡ+0.1mg/mL海风藤药液)。2.4 ELISA法检测TGF-β、FN、ColⅣ含有量:分别于24h、48h、72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严格按试剂盒所附说明书操作,每组设10个复孔,检测TGF-β、FN、ColⅣ蛋白浓度。检测出OD值后,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浓度。2.5免疫印迹分析法(Weatern blot)检测:收集48h时间点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并提取各组总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组样品中蛋白含量,根据蛋白定量的结果,加入相应体积的总蛋白样品与5×蛋白质凝胶电泳上样缓冲液,100℃加热5min使蛋白变性。按常规方法进行10%-12%的SDS-PAGE变性电泳,每泳道加样10ul,80V电泳30min,100V电泳90min,转至PVDF膜,转膜缓冲液中60mA转膜90min,TBST封闭1h,分别加兔抗Smad2、Smad3多克隆抗体(1:1000)4℃过夜,经振荡、TBST洗涤后分别加入羊抗兔二抗(1:5000),DAB显色,拍照。采用Scion Image软件分析对灰度值进行分析。2.5 Real-Time-PCR检测:收集48h时间点经处理的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抽取细胞总RNA,并测定A260/280,鉴定RNA纯度。分别取上述各组细胞克隆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按照试剂说明步骤行Real-time-PCR检测,以GADPH引物作对照分析。TGF-β-F:5′-TAC TAC GCA AGG AGG TCA-3′,TGF-β-R:5′-AGC AAC ACG GGT TCA GGT-3′;Smad7–F:5′-CCA AAG GTC ACC ACC ATC CC-3′,Smad7-R:5′-CTT CAG TTT CTT GAG CAC CGA GT-3′;GADPH-F:5′-GAA ACG GCT ACC ACA TCC-3′,GADPH-R:5′ACC AGA CTT GCC CTC CA-3′。引物由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扩增条件:95℃2min;95℃15s,60℃30s,共40个循环;取其循环阈值(Ct值),采用比较2-△△Ct法分析TGF-β、Smad7基因在细胞中的相对含有量。2.6统计学方法:各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TT法结果1.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的模型组OD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模型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低浓度组及强的松组,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低浓度组与强的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时间点24h,48h,72h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24h、48h及72h时间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比较,于24h、48h、72h均无统计学意义。1.3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24h及48h时间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时间点仅海风藤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ELISA法检测结果2.1 ELISA法检测TGF-β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的模型组TGF-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各时间点低浓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 ELISA法检测FN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的模型组F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中、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各时间点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 ELISA法检测ColⅣ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时间点(24h、48h、72h)的模型组Col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24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芪蓟肾康加味煎剂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各时间点低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Western Blot)3.1实验一:收集48h时间点细胞进行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mad2、Smad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中、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实验二:收集48h时间点细胞进行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mad2、Smad3表达均增多(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丹参多酚酸盐各组比较,Smad2蛋白: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3蛋白:各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3实验三:收集48h时间点的各组细胞进行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mad2、Smad3表达均增高(P<0.01);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风藤各组比较,Smad2蛋白:海风藤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Smad3蛋白:海风藤高剂量组较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表达水平下调(P<0.01)。4.Real-Time-PCR结果4.1实验一:收集48h时间点的各组细胞进行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mRN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各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中、低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mad7 mRN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给药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中浓度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芪蓟肾康加味煎剂高浓度组比较,中、低浓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实验二:选择48h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实验,TGF-β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7 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多芬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3实验三:收集48h时间点的各组细胞进行实验,TGF-β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7 mRNA相对表达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风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血管紧张素Ⅱ能够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殖;2.强的松能够有效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增殖,并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3.芪蓟肾康加味煎剂能够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的增殖,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各靶点,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4.芪蓟肾康加味煎剂的类激素样作用随着剂量增高而呈现加强趋势;5.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通过作用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各靶点,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6.海风藤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通过作用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各靶点,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

李雪晴,耿婷,黄文哲,王振中,萧伟[4](2018)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磷脂类递质,具有血小板活化作用,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信号传递"作用,但其体内浓度异常则会促进或加重心脑血管缺血损伤、多器官衰竭、哮喘和肝肾损伤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近年来,随着医疗和科技的发展,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动植物成分、微生物发酵成分及化学合成成分均彰显出这类活性。其中,银杏内酯B和海风藤酮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中药成分。该文结合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现状,对PAF的生物学效应、拮抗PAF的药物成分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掘高效、安全的PAF受体拮抗剂提供参考。

王志国,王丹巧,焦玥,田昕,孙明瑜[5](2017)在《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全球脑卒中防治形势严峻,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脑卒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另一重要介质,在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领域逐渐引起国际关注。该文对PAF受体拮抗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药物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方向。

夏梦媛,王俐,王跃虎[6](2016)在《胡椒属植物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活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药用的胡椒属植物中,约1/3具有活血功能。研究发现,二十种胡椒属植物的提取物显示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目前,从11种胡椒属植物中发现了抗血小板活性化合物51个,主要包括生物碱(占47%)、木脂素(占24%)、苯丙素(占22%)等。其中,海风藤酮、丁香酚、羟基胡椒酚乙酸酯等的抗血小板活性较为显着,pellitorine、荜茇酰胺、荜茇宁和丁香酚等表现出了体内抗凝及抗血栓活性。有必要在胡椒属化学成分抗血栓作用机制及抗血栓新靶点的活性筛选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王健[7](2016)在《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大鼠肠吸收及预防血栓作用与物质基础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比较两色金鸡菊5种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合HPLC指纹图谱,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大剂量给药致小鼠死亡贡献最大的成分。2.通过测定5种提取物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确定两色金鸡菊提取物是否具有抗凝血的效果,并筛选抗凝血效果较好的提取物。3.通过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大鼠急性血栓模型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抗凝血、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4.通过尤斯灌流模型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中绿原酸、黄诺马苷、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四种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5.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中绿原酸、黄诺马苷、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征。方法:1.分别测定两色金鸡菊5种提取物的最大给药量或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记录死亡情况和体重变化情况,用Bliss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ethal median dose,LD50);HPLC测定各提取物指纹图谱,根据HPLC指纹图谱各物质吸收峰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大剂量给药致小鼠死亡贡献最大的成分。2.以Kunming小鼠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课题组使用5种提取物的药效试验确定给药剂量,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药,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30min后,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璃片法测定凝血时间。3.以Sprague 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药,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后1h麻醉大鼠,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三氯化铁外敷制作动物血栓模型,并测定TXB2、6-Keto-PG、APTT、PT、TT、FIB和血栓重量,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大鼠急性血栓模型的影响。4.根据预防血栓实验结果设计高、中、低给药浓度,利用以绿原酸为参比的“一测多评”的方法,通过HPLC考察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主要的四种成分在大鼠Ussing Chamber模型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Q、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5.根据预防血栓实验结果设计高、中、低给药浓度,利用以绿原酸为参比的“一测多评”的方法,通过HPLC考察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主要的四种成分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结果:1.两色金鸡菊喷雾干燥工艺水提物(spray drying,SD)、乙酸乙酯萃余组分(acetic ether extracted residuum,AR)最大给药量均为36g/kg,真空干燥工艺水提物(vacuum drying,VD)MTD为26g/kg,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ETE)LD50(95%可信限)为19.565(17.558-21.734)g/kg,乙酸乙酯萃取组分(acetic ether extracted component,AC)LD50(95%可信限)为16.414(13.987-34.725)g/kg;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是对大剂量给药致小鼠死亡贡献最大的成分。2.两色金鸡菊5种提取物均能延长凝血时间(P<0.01)和出血时间(P<0.01),且醇提物延长效果最明显。3.两色金鸡菊醇提物高、中剂量可延长APTT(P<0.01),高、中、低剂量可延长PT(P<0.01),高、中、低剂量可降低TXB2的含量(P<0.01)并增加6-Keto-PG含量(P<0.01),高、中剂量可降低血栓重量(P<0.01),低剂量也可降低血栓重量(P<0.05)。4.绿原酸和黄诺马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Papp均在1.0×10-610×10-6cm·s-1;马里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Papp小于1.0×10-6,回肠和结肠的Papp在1.0×10-610×10-6cm·s-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十二指肠的Papp小于1.0×10-6,在空肠、回肠和结肠表的Papp在1.0×10-610×10-6cm·s-1。5.绿原酸、黄诺马苷、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Peff值均大于0.03×10-4cm·s-1小于2×10-44 cm·s-1。结论:1.醇提物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大剂量给药会致小鼠死亡,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是对大剂量给药致小鼠死亡贡献最大的成分。2.两色金鸡菊5种提取物均具有抗凝血活性,且醇提物的效果最好。3.醇提物具有较好的预防血栓作用,可有效延长APTT和PT,降低血栓重量;并且可能通过抑制TXB2的生成,促进6-Keto-PG的生成影响凝血功能。4.醇提物中有14种化学物质被检测到并指认,其中10种化学物质可检测到被大鼠肠道吸收;其中绿原酸、黄诺马苷、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四个肠段的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且回肠是其最佳吸收部位。5.醇提物中有14种化学物质被检测到并指认,其中10种化学物质灌流前后峰面积检测到差异;其中绿原酸、黄诺马苷、马里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受其浓度影响,均属于中等渗透性的化合物。

宋其玲[8](2015)在《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栓性疾病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栓药物在发挥抗血栓作用的同时,也易引起意外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寻找疗效高、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少的新型抗血栓药物一直是医药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藜芦是传统中药材,用于中风失语、疥疮等。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在东北地区分布广泛。文献报道乌苏里藜芦总生物碱(VnA)具有抗血栓活性,但光脉藜芦总生物碱(VpA)的抗血栓活性研究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VpA、VnA、以及二者中各自含量较高的单一生物碱(P1-P2、N1-N6)的抗血栓活性,为藜芦的抗血栓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了VpA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血小板聚集、凝血参数、血粘度以及尾出血时间的影响,对比了VpA及P1-P2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发现:(1)VpA对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且抑制血栓形成的时效曲线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时效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达峰时间相同,表明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是VpA抗血栓形成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2)VpA和P1均显着抑制静脉血栓形成(P<0.01),表明P1是VpA中抗血栓的活性成分之一;P2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3)VpA对血粘度和凝血参数无显着影响(P>0.05)。(4)VpA在给药后9 min时显着缩短大鼠尾出血时间(P<0.05);而后尾出血时间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在给药后60 min时,对尾出血时间的延长作用达到最强,但此时的尾出血时间不长于阳性对照药赖氨酸阿司匹林和肝素钠所引起的尾出血时间,推测VpA在发挥抗血栓作用时,引起意外出血的几率很低。研究了VnA、N1-N6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凝血参数,以及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发现:(1)VnA以及N1-N5均显着抑制静脉血栓形成(P<0.01),其中N2在所测试的各个剂量下,对血栓形成的抑制程度均高于VnA,表明N2是VnA中抗血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N6对血栓形成无显着影响(P>0.05)。(2)VnA、N1~N5均显着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显着延长凝血酶时间(TT)(P<0.01),推测VnA、 N1-N5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TT的作用对其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活性有一定贡献;N6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参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对VpA、VnA抗血栓活性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VpA、VnA都具有抗血栓活性,但抗血栓作用的特点以及抗血栓作用的机制不同。对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西藜芦碱类和介藜芦胺类骨架是抗血栓活性的有效骨架结构;C3位酯基取代对西藜芦碱类骨架结构化合物的抗静脉血栓活性、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增强作用。

李娜[9](2014)在《闽产风藤品质评价及其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文章对福建13个不同居群风藤及其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观察其不同采收期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药材不同部位抗炎镇痛活性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风藤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与其药理学活性的相关性。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建立不同居群海风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指纹峰,与对照图谱相比不同居群药材相似度差异不大,但部分居群间相似度低。经主成分分析将共有指纹峰分为4个主成分,由主成分综合得分的系统聚类分析,可将13批不同居群海风藤药材分为3类,为风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建立不同居群风藤鲜叶挥发油GC指纹图谱,标定19个共有指纹峰,经SPSS19.0统计软件分为6个主成分,通过系统聚类将其分为3类。采用GC-MS技术对药材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居群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茎提取率在0.12-0.2%之间,叶提取率在0.9-3.4%之间,我们从风藤茎、叶中共分离鉴定出168种化合物,主要有单萜及衍生类化合物,倍半萜及衍生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芳烃类化合物,有机烷、烯、酮、酸和酯类等化合物。3、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风藤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并观察药材在不同采收期的含量。结果显示:多糖含量比总皂苷含量高,不同居群总皂苷含量差异不大。采收期不同,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同,多糖在春季含量高,随着季节变化多糖含量减少;总皂苷随采收期含量增加,在秋季累积量达到最大,气温下降后总皂苷含量下降。运用SPSS19.0软件对多糖和总皂苷两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和总皂苷呈显着负相关性。4、海风藤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等风湿类疾病,临床多以药材干燥藤茎入药,我们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运用动物体内试验对不同居群风藤叶挥发油及醇提部位进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醋酸扭体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风藤叶挥发油和醇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活性,叶挥发油的抗炎效果较镇痛好,富口荷山产风藤提取物抗炎镇痛效果最好。

贺燕[10](2013)在《纤丝状Aβ1-42与Aβ1-42寡聚体诱导阿尔茨海默氏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炎症因子表达及海风藤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变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老年斑形成(senileplaque, SP)和神经元缺失。AD的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至今不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了各种假说,目前普遍公认的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假说,Aβ是SP的主要组成成分,由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β precursor protein, APP)通过β、γ分泌酶水解产生。AD的发生、发展与Aβ因代谢障碍而在基底前脑异常沉积密切相关。而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纤丝状Aβ相比较Aβ寡聚体具有更高的神经毒性,是AD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只是目前Aβ寡聚体的整体动物行为学实验结果还存在争议,不同聚集形式Aβ之间整体动物水平上的对比研究也较少。目前关于AD发病过程的研究提示,Aβ激活胶质细胞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损伤可能是导致AD的一个核心病理环节,参与该炎性反应的主要是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i),位于Mi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及其辅助受体CD14共同参与了Aβ激活Mi的过程,但是上述结论多来自纤丝状Aβ的研究,TLRs能否识别寡聚体的Aβ还没有定论。此外,AD的基础研究过程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一直是关键,但是目前各类模型都存不足,还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模型能全面再现、模拟AD的病理、生化、行为学等方面的全部特征。本实验使用微渗泵将Aβ1-42聚合体和寡聚体持续灌注至大鼠侧脑室建立AD模型,从而使大量Aβ缓慢持续弥散性地分布到老龄大鼠脑内,较好地解决了同类模型Aβ短时在注射点局部聚集的问题,与AD的临床病理过程更接近。中药海风藤是胡椒属植物风藤的滕的茎,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通经络、祛风湿和止痹痛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开始应用于AD的治疗研究。本研究应用纤丝状Aβ1-42和Aβ1-42寡聚体侧脑室持续灌注制备AD大鼠模型,观察两种不同聚集形式的Aβ对大鼠行为学、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同时应用海风藤提取物干预治疗,观察其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揭示AD的发病机制、探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纤丝状Aβ1-42与Aβ1-42寡聚体对大鼠行为学、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TLR4、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应用海风藤干预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纤丝状Aβ+载体1组(FAβ组,脑室内灌注纤丝状Aβ+乙腈和三氟乙酸造模)、纤丝状Aβ+海风藤提取物(Piper kadsura ohwi PKO)组(FAβ+PKO组,脑室内灌注纤丝状Aβ+乙腈和三氟乙酸造模,腹腔注射PKO治疗)、纤丝状Aβ+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组(FAβ+DMSO组,脑室内灌注纤丝状Aβ+乙腈和三氟乙酸,腹腔注射DMSO).载体1组(Veh1组,脑室内不注射Aβ,仅灌注乙腈和三氟乙酸)、Aβ寡聚体+载体2组(AβO组,脑室内灌注Aβ寡聚体+高密度脂蛋白和羟乙基哌嗪乙磺酸造模)、Aβ寡聚体+PKO(A βO+PKO组,高密度脂蛋白和羟乙磺酸造模,腹腔注射PKO治疗)、Aβ寡聚体+DMSO组(AβO+DMSO(?)(?),脑室内灌注Aβ寡聚体+高密度脂蛋白和羟乙基哌嗪乙磺酸,腹腔注射DMSO)、载体2组(Veh2组,脑室内不注射Aβ,仅灌注高密度脂蛋白和羟乙基哌嗪乙磺酸)。采用微渗泵向侧脑室持续灌注纤丝状Aβ1-42或Aβ1-42寡聚体法制作动物模型。造模后每天给FAβ+PKO组和AβO+PKO组大鼠腹腔注射浓度10%含2.5%DMSO的PKO,按体重给药(1ml/100g),FAβ+DMSO组和AβO+DMSO组大鼠每天仅给予2.5%DMSO(?)腹腔注射(1ml/100g),连续给药35天。造模后第31天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定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喧闹验分为空间探索和定向航行两部分。空间探索实验时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定向航行实验时录制大鼠在水迷宫游动视频,计算其穿越平台次数,在平台所在象限穿行的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RT-PCR)法检测海马区TLR4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NF-κBP65、TLR4蛋白表达,酶标记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NF-α的表达。结果:(1)水迷宫实验结果:Control组、Sham组、Veh1组和Veh2组之间比较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的次数、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FAβ组与FAβ+DMSO组比较、AβO组与AβO+DMSO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的次数、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FAβ组、FA β+DMSO组和AβO组、A β O+DMSO组与Control组、Sham组、Veh1组和Veh2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显着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显着减少、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也显着减低(P均<0.05);AβO组与FAβ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显着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显着减少、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也显着减低(P均<0.05);FA β+PKO组和A β O+PKO组与Control组、Sham组、Veh1组和Veh2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显着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显着减少、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也显着减低(P均<0.05);但与FAβ组、FAβ+DMSO组和AβO组、A β O+DMSO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显着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显着增加、时间比率和路程比率也显着增高(P均<0.05)。(2)电镜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观察:Control组、Sham组、Veh1组和Veh2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AβO组和A β O+DMSO组与FAβ组和FAβ+DMSO组均见到神经细胞大量凋亡和不同程度的损伤,以AβO组损伤最严重;FAβ+PKO组和AβO+PKO组均可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损伤程度AβO组和AβO+DMSO组与FAβ组和FAβ+DMSO组较轻。(3)电镜半薄切片光镜下海纪CA1区凋亡神经细胞观察:Control组、Sham组、Veh1组Veh2组大鼠海马CA1均可见极少量凋亡神经元,但凋亡神经元数量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 FAβ组、FAβ+DMSO组、AβO组和AβO+DMSO组大鼠海马CA1区均见大量凋亡神经元,且凋亡神经元数量较Control组、Sham组、Veh1和Veh2组显着增多(P均<0.05),但FAβ组与FAβ+DMSO组比较、AβO组与A β O+DMSO组比较凋亡神经元数量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AβO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较FAβ组明显增多(P<0.05):FAβ+PKO组和AβO+PKO组凋亡神经元数量较Control组、Sham组、Veh1组、Veh2组增多(P均<0.05),但与FAβ组、FA β+DMSO组、AβO组和A β0+DMSO组比较明显减少(P均<0.05)。(4)RT-PCR、WB、ELISA结果:Comtrol组、Sham组、Veh1组和Veh2组之间比较TLR4、NF-κB、TNF-α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FAβ组与FAβ+DMSO组比较、AβO组与AβO+DMSO组比较TLR4、NF-κB、TNF-α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FAβ组、FAβ+DMSO组、AβO组和AβO+DMSO组与Control组、Sham组、Veh1组和Veh2组相比TLR4、 NF-κB、TNF-α表达均显着增强(P均<0.05);AβO组TLR4、NF-κB、TNF-α表达较FAβ组增强(P<0.05);FAβ+PKO组和AβO+PKO组TLR4、NF-κB、TNF-α表达较Control组、Sham组、Veh1组、Veh2组增多(P均<0.05),但与FAβ组、FAβ+DMSO组、AβO组和A β O+DMSO组比较TLR4、NF-κB、TNF-α表达明显减少(P均<P.05)。(5)偏相关分析结果:TLR4、NF-κB、TNF-α与穿越平台次数都呈现负相关(P均=0.000),TLR4、 NF-κB、TNF-α之间均为正相关(P均=0.000)。结论:(1)向一侧侧脑室持续灌注八Aβ1-42能成功建立AD动物模型;(2)纤丝状Aβ1-42和Aβ1-42寡聚体均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损伤和TLR4、 NF-κB、TNF-α表达增高,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3)Aβ1-42寡聚体可被TLR4识别,而且与纤丝状Aβ1-42相比较,其诱导的TLR4、NF-κB、TNF-α表达理高,细胞凋亡、损伤和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更严重。(4)海风藤干预能部分改善Aβ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LR4、NF-κB、TNF-α表达、抑制神经细胞亡有关。

二、海风藤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风藤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及制备
    1.3 试剂与仪器
    1.5 干预方法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1.6.1 大鼠脑血肿体积测定
        1.6.2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含量
        1.6.3 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功能指标
        1.6.4 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血肿包膜新生血管
        1.6.5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HIF-1α、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脑血肿体积
    2.2 大鼠血清炎症因子
    2.3 大鼠血浆凝血功能
    2.4 大鼠血肿包膜MVD
    2.5 大鼠脑组织HIF-1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2)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疗效评价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数据处理
        2.5 研究流程
    3.研究结果
        3.1 人口学特征及病情资料分析
        3.2 治疗结果
第二部分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机制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治疗方案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RPID患者单核细胞TLR2/4 mRNA表达量及前后变化
        3.3 RPI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s蛋白比率及前后变化
        3.4 RPID患者血清MyD88、TAM受体、Gas6、IL-17、IL-23水平及前后变化
        3.5 TLRs/TAM正负通路相关因子对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影响
讨论
    1.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2.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认识
        2.1 古医籍相关论述
        2.2 现代中医病名沿革
        2.3 病因病机
    3.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发病机制的认识
        3.1 RPID与机体反应状态和病原体特征有关
        3.2 RPI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缺乏定论
        3.3 免疫平衡稳态研究可能是RPID机制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案
        4.1 RPID的西医治疗方案
        4.2 中医药治疗RPID的优势
    5.“益气清湿化瘀”的立法依据及辨证论治特色
        5.1 “益气清湿化瘀”的立法依据
        5.2 内服中药“盆炎康复汤”的方药分析及相关研究
    6.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依据
        6.1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的前期研究基础
        6.2 中药“妇科灌肠液”治疗RPID的依据
        6.3 艾灸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治疗RPID的依据
    7.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临床疗效分析
        7.1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缓解下腹痛的疗效分析
        7.2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改善RPID盆腔体征的疗效分析
        7.3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改善RPID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7.4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8.本次研究的免疫分子靶点定位
        8.1 TLRs-MyD88 信号通路
        8.2 Gas6-TAM信号通路
    9.TLRs-MyD88/Gas6-TAM正负免疫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作用分析
        9.1 TLRs-MyD88 信号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9.2 Gas6-TAM系统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9.3 探讨影响RPID的免疫平衡紊乱因素
        9.4 运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子的潜在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
    10.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
        10.1 REDCT对 TLR2/4-MyD88 正向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10.2 REDCT对 Gas6-TAM负向通路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
结论
创新性及意义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综述一:益气清湿化瘀类中药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Gas6-TAM信号通路在妇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附表
    附表1 中医气虚血瘀夹湿证候分级记分表
    附表2 盆腔体征分级记分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和科研成果
附录四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3)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一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丹参多酚酸盐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海风藤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一 从“络”论治儿童肾小球疾病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丹参、海风藤、青风藤与雷公藤治疗肾小球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AF的生物学性质研究
    1.1 PAF的发现
    1.2 PAF的生物合成代谢及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1.2.1 PAF的生物合成
        1.2.2 PAF受体的转导机制
    1.3 PAF的生物学效应及对相关疾病的影响
2 拮抗PAF作用的药物成分研究
    2.1 拮抗PAF作用的植物成分
        2.1.1 萜类PAF受体拮抗剂
        2.1.2 木脂素和生物碱类PAF受体拮抗剂
        2.1.3 黄酮类PAF受体拮抗剂
        2.1.4 其他植物类PAF受体拮抗剂
    2.2 动物类PAF受体拮抗剂
    2.3 微生物发酵类PAF受体拮抗剂
    2.4 化学合成类PAF受体拮抗剂
3 结论与展望

(5)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论文提纲范文)

1 血小板活化与缺血性脑卒中
2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
    2.1 环氧化酶-Ⅰ抑制剂
    2.2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2.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4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2.5 5-羟色胺2受体拮抗剂
    2.6 蛋白酶激活受体-1拮抗剂
3 聚焦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介导血小板聚集的另一重要介质
4 PAF参与脑卒中的病理机制
5 PAF受体拮抗剂
    5.1 天然PAF受体拮抗剂
    5.2 天然化合物衍生的PAF受体拮抗剂
    5.3 含季铵盐的PAF结构类似物
    5.4 含氮杂环化合物
6 讨论与展望

(6)胡椒属植物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胡椒属植物粗提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2 胡椒属中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
3 胡椒属植物及其化学成分的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
4 胡椒属植物化学成分抗血小板和抗血栓的作用机制
5 胡椒属植物抗血栓的临床应用
6 结论与展望

(7)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大鼠肠吸收及预防血栓作用与物质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大剂量给药致小鼠死亡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两色金鸡菊5种提取物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大鼠急性血栓模型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尤斯灌流模型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在大鼠肠道吸收
        4.1 仪器、试药和动物
        4.2 方法与结果
        4.3 讨论
    5.在体单向肠灌流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
        5.1 仪器、材料与动物
        5.2 方法与结果
        5.3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血栓性疾病概述
        1.1.1 血栓性疾病的定义和危害
        1.1.2 血栓的分类
        1.1.3 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1.1.4 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1.1.5 血栓动物模型
    1.2 藜芦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2.1 藜芦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1.2.2 藜芦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1.2.3 藜芦属植物的毒性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2 光脉藜芦生物碱的抗血栓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
        2.2.3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2.3.2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2.3.3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小鼠肺栓塞的影响
        2.3.4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3.5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3.6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2.3.7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2.3.8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2.3.9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血粘度的影响
        2.3.10 藜芦胺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3.11 芥芬胺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3.12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2.4.2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2.4.3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小鼠肺栓塞的影响
        2.4.4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4.5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4.6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2.4.7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2.4.8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2.4.9 光脉藜芦总生物碱对大鼠血粘度的影响
        2.4.10 藜芦胺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4.11 芥芬胺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5 小结
3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的抗血栓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
        3.2.3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3.3 实验方法
        3.3.1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3.3.2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3.3.3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3.4 统计学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3.4.2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3.4.3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5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创新点
    4.2 创新点摘要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9)闽产风藤品质评价及其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海风藤化学成分分析
    1 海风藤多糖含量测定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
        1.3 多糖的含量测定
        1.4 方法学考察
        1.5 海风藤样品及不同采收期药材多糖含量测定
    2 海风藤总皂苷含量测定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
        2.3 方法学考察
        2.4 海风藤样品及不同采收期药材总皂苷含量测定
    3 海风藤多糖与总皂苷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4.1 不同居群海风藤多糖及总皂苷含量
        4.2 海风藤不同采收期多糖及总皂苷含量
        4.3 小结
第二章 不同居群海风藤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指纹图谱建立
        2.4 方法学考察
    3 海风藤指纹图谱相似度及主成分聚类分析
        3.1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3.2 主成分分析
        3.3 聚类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4.1 色谱条件的选择
        4.2 提取工艺考察
        4.3 色谱峰初步推断
        4.4 小结
第三章 风藤叶挥发油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的研究
    1 不同居群风藤叶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研究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
        1.3 气相指纹图谱建立
        1.4 方法学考察
        1.5 风藤气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及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
        1.6 讨论与分析
    2 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不同居群风藤抗风湿炎症活性的研究
    1 不同居群风藤鲜叶挥发油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2 供试品选择及制备
        1.3 挥发油抗炎活性研究
        1.4 挥发油镇痛活性研究
    2 海风藤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起效剂量研究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 供试品制备
        2.3 方法
        2.4 结果
    3 海风藤提取物对小鼠醋酸扭体模型起效剂量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 供试品选择及制备
        3.3 方法
        3.4 结果
    4 不同居群海风藤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 供试品选择及制备
        4.3 不同居群海风藤药材抗炎活性研究
        4.4 不同居群海风藤药材镇痛活性研究
    5 讨论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纤丝状Aβ1-42与Aβ1-42寡聚体诱导阿尔茨海默氏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炎症因子表达及海风藤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纤丝状Aβ _(1-42)与Aβ_(1-42)寡聚体诱导阿尔茨海默氏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炎症因子表达及海风藤的干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中文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英文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英文论文

四、海风藤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J]. 夏士涛,王培宇,张开创,魏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2)
  • [2]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D]. 罗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3]基于活血通络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D]. 李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 李雪晴,耿婷,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7)
  • [5]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J]. 王志国,王丹巧,焦玥,田昕,孙明瑜. 中国中药杂志, 2017(24)
  • [6]胡椒属植物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活性研究进展[J]. 夏梦媛,王俐,王跃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10)
  • [7]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大鼠肠吸收及预防血栓作用与物质基础的研究[D]. 王健.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
  • [8]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研究[D]. 宋其玲.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9]闽产风藤品质评价及其药效学研究[D]. 李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纤丝状Aβ1-42与Aβ1-42寡聚体诱导阿尔茨海默氏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炎症因子表达及海风藤的干预研究[D]. 贺燕. 山东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胡芦巴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