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一、《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1](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指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庄紫玮[2](2021)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汽车行业正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朝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深度推进,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趋势相悖的是,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缺口逐年增大。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新增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力电子结构,这对从业者的电工电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能够具备传统汽车维修能力,还要求掌握电工电子知识和实践能力。中职院校作为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担,缓解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人才供给压力。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应该紧随行业发展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为培养优质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打下夯实的电学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承载的电学知识和技能贯穿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选择实训项目尤为重要。但是现有实训项目存在与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脱节、验证性实训项目过多的问题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因此,本研究首先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分别对企业、教师、学生和课程四类对象进行调研。通过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现状展开调查,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其次采用模块化开发思想,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职业为基础分析电学能力,设计和开发实训项目,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最后运用所设计的实训项目,开展实验实施,总结归纳学生评价,结合教师实践反思不断完善实训项目。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显着提高,对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笔者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陈晔,金志刚,翟亚飞,张佳荣[3](2020)在《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以课程设计成果为导向,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典型的电路,指导学生完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仿真软件Proteus对电路进行设计;运用Altium Designer制图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和PCB图;通过热转印法在实验室中制作单面覆铜板实物;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对实物进行测试调试;最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经过上述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培训流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电子设计能力。

张磊[4](2020)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对于我国当前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来说,在高职学校中的学习和应用都不算很强,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的实践跟改革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自主的进行学习,理解透彻数字电路课程的真正意义。

曹路,王玉青,张京玲,杨敏[5](2020)在《基于工程认证的电子类课程设计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子类课程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工程认证的电子类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在课程组织形式上,为克服教师随机分组和学生自愿分组所带来的弊端,采用基于课前调查的综合分组策略。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和设计上,通过详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引入难度适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上,提出了基于线上的实践工作日志以实现过课程设计的过程控制。在课程设计的考核形式上,设计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将教学环节的过程纳入考核范畴,设立了小组评价和组内自评两个考核环节,规范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内容,分配成绩权重。

张庆顺,刘鑫[6](2020)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创新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电工电子类实践课程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对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改革措施以及改革效果进行了阐述。事实证明,赛课结合、以赛促课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吕正则[8](2020)在《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在以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人类社会在社会生活、生产制造等各个方面均受到智能化趋势的显着影响,特别是在工程领域,工程师面临着与传统工程环境完全不同的工作场景。在智能环境中,出现软件与硬件加速结合、计算与工程深度融合等显着特征,包括德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在宏观战略的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强调计算在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的关键性位置。面向工程环境演变和工程技术变革,智能环境中的工程师能力要求也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计算能力的关键性作用日益凸显,从而对工程师培养和工程教育模式中的计算能力提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工程科技人才的计算能力培养成为智能化发展趋势下的关键。本研究聚焦于“如何系统地在高等教育机构中重新定义、规划、培养和提升面向智能环境的工程师计算能力?如何系统构建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并有效运行,以培养面向智能环境的工程师能力?”的核心命题,开展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1)智能环境中计算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核心要素是什么;(2)当前国内外高校如何进行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3)如何系统构建并有效运行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首先,尽管已有研究对智能化趋势下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但是从工程师培养的视角,对计算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核心要素尚未形成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本研究借鉴工程知识体的理论视角,从知识、技能、态度等层面深入认识和理解计算能力的内涵,通过文献梳理形成对计算能力的基本认识,并通过企业案例研究、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提炼计算能力的核心要素,力求对计算能力的内涵和要素形成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也为智能化趋势下工程师计算能力培养目标的明确提供了借鉴。其次,本研究选取国内外高校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深入挖掘当前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关键维度。在文献梳理提炼计算能力培养维度的基础上,开展国内外工科专业案例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提炼形成本科工程教育中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维度,并归纳总结计算能力培养的要点和特征,从而形成对本科工程教育中计算能力培养的较为体系化的、深层次的理解,亦对计算能力培养模式与工程教育体系的衔接形成了更为具体、直观的认识。再次,基于计算能力核心要素和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关键维度,本研究提出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面向本科层面非计算机专业工科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明确计算能力培养的目标,从课程设计、教学运行、管理和控制三个层面提炼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关键点,并构建知识模块组合模式、计算情境体验模式、智能产业引领模式三个典型的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并深入讨论模式的运行策略和实施路径。本研究强调,基于对智能化趋势的特征分析,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元构成、开放灵活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提炼形成智能化趋势下工程师计算能力的概念界定、内涵阐释和核心要素,丰富和完善了计算能力理论内涵;其二,基于计算能力培养目标的综合分析,构建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其三,针对计算能力培养模式的建构,提出其在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运行策略和实施路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计算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借鉴。

张明新[9](2018)在《从数字电路课程浅谈探究式教学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在学科与专业背景下,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设计,形成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长期的关注力,再通过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从而促进专业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提升。

倪德克,师亚莉,朱旭花,王静,戢小亮[10](2016)在《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数字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理论性与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改进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开展了将现代EDA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可以将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基于Multisim的仿真设计、基于FPGA的EDA设计,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数字电路理论基础,又学习到现代数字系统的EDA设计技术,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1.1.2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从业者电学要求严苛
        1.1.3 中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规模急剧扩张
        1.1.4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无法满足人才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研究
        1.3.2 国际主流模块化思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1.3.3 国内主流模块化思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
        2.1.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2.1.3 实训项目
        2.1.4 模块化
    2.2 教学理论研究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杜威“从做中学”实用主义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研究法
    2.4 实施流程
        2.4.1 实施流程
        2.4.2 实施流程图
第3章 实训项目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2 学生问卷调查
        3.2.1 学生问卷调查对象
        3.2.2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3.2.3 学生问卷调查实施
        3.2.4 学生问卷调查发放
        3.2.5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3 教师访谈
        3.3.1 教师访谈对象
        3.3.2 教师访谈设计
        3.3.3 教师访谈分析
    3.4 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分析
        3.4.1 企业访谈对象
        3.4.2 企业访谈设计
        3.4.3 企业访谈分析
    3.5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3.5.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定位
        3.5.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安排
    3.6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实训项目开发
    4.1 实训项目开发模式
    4.2 实训项目开发原则
        4.2.1 针对性
        4.2.2 独立性
        4.2.3 实用性
        4.2.4 可操作性
    4.3 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步骤
        4.3.1 前期调研
        4.3.2 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4.3.3 实训项目设计
        4.3.4 教学资源设计
        4.3.5 教学实施
        4.3.6 多方评价学习效果
    4.4 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和工作内容
    4.5 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电工电子能力分析
        4.5.1 研讨专家团队
        4.5.2 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电工电子能力
    4.6 课程标准
        4.6.1 课程基本信息
        4.6.2 课程定位
        4.6.3 课程目标
        4.6.4 课程教学内容
        4.6.5 课程教学方法
        4.6.6 课程教学资源
        4.6.7 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4.7 实训项目的设计
        4.7.1 实训项目的选取和序化
第5章 教学资源设计
    5.1 教学资源特点
        5.1.1 资源多样性
        5.1.2 指导实践性
        5.1.3 专业特性强
        5.1.4 开放先进性
    5.2 教学资源设计原则
        5.2.1 科学性
        5.2.2 技术性
        5.2.3 效益性
        5.2.4 发展性
    5.3 教学资源内容设计
        5.3.1 实训项目任务书设计
        5.3.2 实训项目指导书设计
        5.3.3 实训项目评分表设计
        5.3.4 微视频
        5.3.5 数字化网络资源
第6章 实训项目实施
    6.1 实施对象
    6.2 实施场地和设备
        6.2.1 场地布置
        6.2.2 硬件设备清单
        6.2.3 软件资源清单
    6.3 实训项目实施
        6.3.1 实训项目实施教学过程
    6.4 实训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6.4.1 教师分析
        6.4.2 学生访谈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存在的不足
    7.3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5 企业访谈调查记录

(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2.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条件和要求
        2.2.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条件
        2.2.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选题
    3.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3.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选题举例—数字时钟的设计
        3.2.1 设计任务
        3.2.2 设计要求
        3.2.3 方案设计
        3.2.4 电路设计
        3.2.5 电路仿真设计
        3.2.6 单面印制电路板设计
        3.2.7 实物制作
    3.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选题“拓展”
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组织
5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验收和答辩
6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考核和成绩评定
7 成果导向课程设计优点与教学效果
8 结语

(4)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1.1 结合实际做好问题导向
    1.2 数字电路命题设计选择
    1.3 优化数字电路设计流程
    1.4 教学方法的改革
    1.5 考核方式的改革
    1.6 完善教学体制和氛围
2 小结

(5)基于工程认证的电子类课程设计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 电子类课程设计相关概述
二 电子类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
    (2)元器件功能拓展性不足,方案设计创新性不够。
    (3)考核形式单一。
三 电子类课程设计改革策略

(6)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的改革思路与内容
    1.1 课程的设计任务
    1.2 具体教学环节的措施与要求
        1.2.1 硬件电路相对固定 鼓励原创性
        1.2.2 软件基本功能全覆盖 扩展功能有加分
        1.2.3 设计报告模板化 注重规范性
        1.2.4 优化考核机制 调动学生积极性
        (1)实物展示采用分组答辩的方式
        (2)设计报告采取线上审阅、线下提交的方式
        (3)优秀作品展示环节
2 结语

(8)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程环境演变和工程技术变革趋势
        1.1.2 工程师能力要求变化
        1.1.3 工程师培养模式演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边界及关键概念
        1.3.1 计算
        1.3.2 计算能力
        1.3.3 工程教育模式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文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计算相关文献综述
        2.1.1 计算的概念内涵及发展
        2.1.2 计算相关概念辨析
        2.1.3 工程师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
        2.1.4 本节述评
    2.2 工程知识体相关文献综述
        2.2.1 工程知识体概念内涵探析
        2.2.2 工程知识体与计算
        2.2.3 工程知识体与工程师计算能力培养
        2.2.4 本节述评
    2.3 工程教育模式相关文献综述
        2.3.1 工程教育及计算教育发展
        2.3.2 工程教育模式理论及实践
        2.3.3 计算与工程教育
        2.3.4 本节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计算能力要素及理论框架研究
    3.1 理论分析与问题提出
        3.1.1 计算能力基本要素提炼
        3.1.2 研究问题提出
    3.2 内容分析法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定
        3.2.3 数据来源
        3.2.4 数据分析
    3.3 案例分析
        3.3.1 案例背景及工程师计算能力要点分析
        3.3.2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
    3.4 案例发现与结论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计算能力核心要素问卷调研
    4.1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内容
        4.1.3 变量测量
        4.1.4 问卷预调查
    4.2 样本描述与可靠性检验
        4.2.1 样本数据
        4.2.2 项目分析及信度检验
    4.3 研究发现与结论讨论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因子分析
        4.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4 结论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案例研究
    5.1 研究问题提出与相关理论分析
        5.1.1 研究问题提出
        5.1.2 工程师计算能力培养维度提炼
    5.2 案例研究方案设计
        5.2.1 研究方法
        5.2.2 案例样本选取
        5.2.3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5.3 高校典型案例分析
        5.3.1 计算能力培养要点分析
        5.3.2 高校典型案例内容分析
        5.3.3 案例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6.1 关于培养模式设计的思考
    6.2 计算能力培养目标分析
        6.2.1 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目标
        6.2.2 分析过程
        6.2.3 计算能力培养目标小结
    6.3 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6.3.1 模式一:知识模块组合模式
        6.3.2 模式二:计算情境体验模式
        6.3.3 模式三:智能产业引领模式
        6.3.4 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运行分析
        6.3.5 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小结
    6.4 本科工程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分析
        6.4.1 传统工科转型
        6.4.2 人工智能及智能相关工科发展
        6.4.3 面向计算的数理基础培养
    6.5 本章小结
7 完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7.1 制定宏观层面的计算战略规划
    7.2 产业参与工程师计算能力培养过程
    7.3 通过教学方案设计深化计算能力培养与工程教育的系统融合
    7.4 整合软硬件资源保障计算能力培养模式运行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9)从数字电路课程浅谈探究式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三、以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一) 基础教学环境评价
    (二) 制订学习计划
    (三) 实施成效评价
    (四) 组织保障
    (五) 课程设计的原则
    (六) 专业设计的方法
四、案例设计分析
    (一) 功能分析
    (二) 课程设计
五、方案优化
    (一) 功能扩展
    (二) 优选
六、总结

(10)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基于Multisim的仿真设计
三、基于FPGA的现代设计
四、结语

四、《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D]. 庄紫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J]. 陈晔,金志刚,翟亚飞,张佳荣. 实验室科学, 2020(06)
  • [4]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 张磊. 农家参谋, 2020(18)
  • [5]基于工程认证的电子类课程设计改革[J]. 曹路,王玉青,张京玲,杨敏. 教育现代化, 2020(51)
  • [6]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创新与实践[J]. 张庆顺,刘鑫.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1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嵌入本科工程教育的计算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 吕正则. 浙江大学, 2020(06)
  • [9]从数字电路课程浅谈探究式教学改革[J]. 张明新.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9)
  • [10]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 倪德克,师亚莉,朱旭花,王静,戢小亮. 大学教育, 2016(04)

标签:;  ;  ;  ;  ;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