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卡梅,陈阳,刘雪英,马厚辉,何飞燕,黄萍,黄海彬,农忠炳,杨霄晗,陆莉莉[1](2021)在《崇左市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崇左市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现状,并探讨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横断面研究,以2019年7月~2020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崇左市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L-BREF)、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对患者生存质量、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残疾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2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为(57.1±19.5)分;WHO-DASⅡ总分为(86.4±15.5)分,精神残疾发生率为69.7%,其中一级残疾0人,二级残疾26人,三级残疾45人,四级残疾129人,无残疾87人;WHOQL-BREF中生理领域评分为(13.9±2.7)分,心理领域评分为(12.6±2.9)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13.0±2.7)分,环境领域评分为(12.7±3.1)分。精神残疾组PANSS总分及其3个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精神残疾组(P<0.001);精神残疾组WHOQ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非精神残疾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他人共同照顾、病程、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与患者精神残疾发生率存在密切联系(P<0.05)。结论崇左市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较差,且普遍伴有残疾,年龄、与他人共同照顾、病程、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是患者精神残疾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曾俊玲,黄瑞帆,梁迎洁[2](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病耻感及家庭亲密度状况,并分析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医院诊治并接受随访的84例精神分裂症(巩固治疗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Stigma scale of intrinsic diseases in mental disorders, ISMI)评估患者病耻感,采用参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 FACES)自制的量表评估患者的家庭亲密度状况;观察不同时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家庭亲密度评分各维度变化,分析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个月,精神分裂症患者疏远、刻板认同、歧视经历、社会退缩、病耻感抵抗、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6个月,上述各维度及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家庭实际情况、理想中家庭状况、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6个月,上述各维度及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ISMI评分各维度评分)与家庭亲密度(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不断康复,其家庭亲密度整体改善,且病耻感程度不断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病耻感及家庭亲密度存在一定联系,二者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韩优德,张文忠,刘小翠[3](2021)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患者病耻感产生的实际影响,总结一系列的诊疗体会,进行社区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实现诊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社区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进行科学分组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的诊疗服务,给予实验组患者支持性的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服务效果,并且进行患者病耻感、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指标的对比分析,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服务满意度,从而准确判断不同干预方式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结果实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服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评分指标及诊疗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构建全新的诊疗服务模式,通过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支持性心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病耻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支持性心理干预代替常规化诊疗干预,极有利于社区工作质量以及诊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社区建立起良好的公共服务形象,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助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陈国英[4](2021)在《探讨延续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从本院精神科治疗出院的8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院外常规指导,观察组41例接受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配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3.513、9.744,P<0.05);观察组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其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配偶不良情绪,帮助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值得推广。

韩丽[5](2021)在《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照料负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照料负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照料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两组照料者在三个阶段(入组阶段、6个月、12个月)分别调查各量表内容,而仅对干预组(47例)照料者进行12个月的综合干预,研究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量表、WHOQOL-BREF、照料负担量表、HAMA、HAMD。结果:1.纳入研究的100例照料者中,实际成功96例(完成率96%),19例(19.78%)的照料者处于无或很少负担,有42例(43.75%)处在轻度负担中,占比最大,其次有31例(32.30%)处于中度负担,4例(4.17%)的照料者处于重度负担;74例(77.08%)没有焦虑,22例(22.92%)可能有焦虑,65例(67.71%)没有抑郁,31例(32.29%)轻度抑郁;2.照料者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表明: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生存质量得分15.18±1.48,高于其以下文化照料者,经济状况方面月收入6000元以上得分14.73±1.49,高于月收入6000以下的照料者;照料负担单因素分析结果:照料关系为夫妻的负担得分38.93±11.48,父母得分36.91±15.84,高于照料关系是子女或其他关系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料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照料者身份是照料负担的影响因素;3.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照料负担量表总分及2个项目得分有显着的相关性。4.入组时,干预组照料者与对照组照料者在生存质量总分(P=0.637)及各领域得分(P>0.05),照料负担总分(P=0.750)及各项目得分(P>0.05),HAMA总分(P=0.963)及2个因子得分(P>0.05),HAMD总分(P=0.645)及4个因子得分(P>0.05)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在对干预组精神分裂症照料者进行为期12个月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照料者与对照组照料者在环境领域(P=0.873)、角色负担(P=0.657)、躯体性焦虑(P=0.326)及认知障碍(P=0.622)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P=0.021)、照料负担(P=0.040)、HAMA(P=0.001)、HAMD(P=0.000)总分方面及各因子心理领域(P=0.000)、生理领域(P=0.024)、个人负担(P=0.002)、精神性焦虑(P=0.001)、焦虑/躯体化(P=0.001)、迟缓(P=0.000)、睡眠障碍(P=0.000)得分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干预组照料者在入组时、6月底、12月底三阶段进行方差分析,生存质量总分(P=0.001)、照料负担(P=0.026)、HAMA(P=0.004)及HAMD(P=0.002)得分方面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社区中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存在轻、中度的照料负担以及焦虑、抑郁情绪;2.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好的照料者,其生存质量也好;照料者身份为夫妻的照料负担最重,其次是照料身份为父母的照料者负担重;3.照料者生存质量及各方面(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与照料负担及各方面(个人、角色负担)之间有显着影响关系;4.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是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照料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照料负担、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

贾宏学[6](2021)在《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影响 ——以唐山大地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个体精神分裂症发易感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暴露个体的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差异。方法:本次调查以唐山大地震为调查背景,按照唐山群众出生时间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建立未暴露队列和早年地震暴露队列(根据暴露时期差异建立幼儿期、婴儿期、胎儿期地震暴露组;根据母亲妊娠时期不同建立母孕早期、中期、晚期地震暴露组),开展队列研究。根据河北省统计年鉴获得唐山市总体人口特征,以国际疾病分类(ICD)、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为诊断标准,根据精神专科医院的病历资料,获得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特征,并将其纳入相应队列中。按队列探究各组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RR)及发病特征。结果:1.本研究对在1972年-1981年出生于唐山的423960名居民进行调查,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312例。其中未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103653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623例;早年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320307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2689例;亚组中:幼儿期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170088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316例;婴儿期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78958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710例;胎儿期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71261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663例;母孕早期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21712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83例;母孕中期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28213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10例;母孕晚期地震暴露队列共有居民21336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2.早年地震暴露经历与个体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早年经历地震暴露的个体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显着增高(RR=1.40,95%CI:1.28,1.53),其中母孕中期地震暴露队列的个体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最高(RR=1.84,95%CI:1.60,2.11);性别分析中,男性个体的婴儿期(2=13.52,p<0.001)、母孕早期(2=16.25,p<0.001)地震暴露经历对发病风险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个体的幼儿期(2=45.64,p<0.001)、婴儿期(2=38.81,p<0.001)、母孕中期(2=33.69,p<0.001)、母孕晚期(2=16.92,p<0.001)的地震暴露经历对发病风险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3.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经历与自伤发生率: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是否地震暴露与自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2,p=0.078),亚组分析中,仅幼儿期地震暴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伤发生风险显着性升高(RR=1.63,95%CI:1.09,2.44);性别分析中,幼儿期存在地震暴露经历男性精神裂症患者自伤发生风险显着增高(RR=1.85,95%CI:1.02,3.36),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任何时期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均与自伤发生情况无相关性。4.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经历与自杀发生率:早年地震暴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显着升高(2=10.49,p=0.004),亚组中,幼儿期(2=6.96,p=0.008)、胎儿期(2=21.90,p<0.001)地震暴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年地震暴露经历与自杀行为级别之间存在线性关系(2=8.43,p=0.004),自杀行为级别随地震暴露时年龄的降低而增加(RR=0.068,p<0.001);性别分析中,早年地震暴露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风险显着增高(RR=1.83,95%CI:1.53,2.69),女性患者的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自杀发生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5.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与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存在相关性(U=341079,p<0.001),早年地震暴露的精神分裂症个体首次发病年龄更早。结论: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一定影响,且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早年不同时期地震暴露经历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不同。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伤、自杀发生情况有影响,且影响具有性别差异。早年地震暴露经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有关。

丛佳林[7](2021)在《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糖代谢紊乱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候要素与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医证候的联系。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1.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就诊的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和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 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共包含7个认知维度、9项测试。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计算HOMA-IR值,并以对照组HOMA-IR值的上1/4位点值1.88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将病例组划分为IR组(51例)与无IR组(36例)。将各组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第一部分研究中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前期研究中多中心收集的2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素观察评定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包括40项临床症状、14项舌象、6种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观察中医证素与HOMA-IR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3年后随访,36例完成面对面访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基线-随访MCCB总分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认知下降组(19例)与认知未下降组(17例),比较两组3年随访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比较其它基线资料、代谢指标未见显着差异。IR组的空间广度测验(SS)、视觉空间记忆测试(BVMT-R)、MC CB总分较无IR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产生显着影响,且导致整体认知水平降低。IR组与无IR组在PA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呈负相关(r=-0.227,r=-0.272,r=-0.282,P值均<0.05),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t=-2.343,p=0.022)、工作记忆(t=-2.200,p=0.031)、视觉学习和记忆(t=-2.122,p=0.037)呈现相关性。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是神疲乏力(42.97%)、心悸(38.38%)、少气懒言(37.30%)、胸闷(36.22%)、失眠多梦(31.89%)。脉象中以沉脉(39.19%)、弦脉(31.35%)出现频率最高。舌色以舌淡占比最高(49.46%),舌型以舌有齿痕占比最高(23.24%)、舌苔以苔薄白占比最高(37.03%)。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气虚(27.83%)、气滞(18.91%)、痰(16.76%)、阴虚(12.70%)、阳虚(8.91%)、火(8.10%)、瘀血(6.76%)7类证候要素,病位以肝、脾、肾、心多见。27例以痰证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IR组(17例)与无IR组(10例)比较在HOMA-IR值(P=0.017,P<0.05)、BVMT-R(P=0.037,P<0.05)得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及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认知下降组的随访MCCB总分较认知未下降组显着降低(P<0.05)。认知下降组痰湿证素比例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其证素演变显示出了由单一证素向复合证素转变的趋势(P<0.01)。下降比例较多的认知维度为视觉记忆和言语记忆,其中视觉记忆下降可能与痰湿证素有关,言语记忆下降可能与气虚证素相关,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会加重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工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认知维度的损害程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痰为主,且痰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随着病程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过程中,中医证候要素呈现虚实夹杂、复合相兼的变化态势。痰证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相关,且在各认知维度中,痰证可能与视觉记忆损害存在紧密关联。4.验证了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并建立了中医证候与假说之间的联系。

翟姗姗[8](2021)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对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力的疗效。2.在此基础上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后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的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共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给予单一奥氮平治疗12周,在基线及治疗12周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瞬时记忆测验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能力、主观生命质量,从而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疗效;并按照PANSS的总分减分率来评定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PANSS的总分减分率≥50%定义为治疗有效,<50%定义为无效,最终共有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单一奥氮平12周治疗及上述量表评估。44例研究对象均在入组时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分装、编号和深冻保存,采用微测序分型技术SNP检测NRG1 基因的全部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关的NRG1基因药理遗传机制。[结果]1.本研究一共入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剔除资料缺失2例、联合抗精神病性治疗1例、期间自行停药2例、拒绝血样采集1例及拒绝日后随访者2例,最终完成12周临床评估并获得遗传学样本共计44例。44例患者中按照PANSS总评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经检验有效组与无效组临床特征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攻击危险性分较治疗前得分降低,PSP评分、瞬时记忆测验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提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相应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阳性症状减分率为70.50(50.00,89.00)%高于阴性症状减分率58.00(35.25,75.75)%,经奥氮平治疗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3,P=0.010)。4.NRG1基因共检测2774个多态性位点,经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 rs17664708、rs200167743、rs13272687、rs12543829、rs12546941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17664708的T等位基因、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3272687的T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低;携带有rs12543829的T等位基因、rs12546941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高。rs563246482、rs10094348、rs13278493、rs13282071、rs17666554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563246482的CT等位基因、rs10094348的A等位基因、rs13278493的C等位基因、rs13282071的T等位基因、rs17666554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低。rs71992716、rs150202882、rs117444513、rs118149077、rs140193309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71992716的CTT等位基因、rs150202882的A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总分减分率高;携带有rs117444513的G等位基因、rs118149077的T等位基因、rs140193309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点 rs200167743、rs10100501、rs10706604、rs10755888、rs1080832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0100501的T等位基因、rs10706604的GT等位基因、rs10755888的C等位基因、rs10808323的G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 rs200167743、rs148142600、rs118037090、rs116890544、rs116984080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攻击危险性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48142600的C等位基因、rs118037090 的 A 等位基因、rs116890544 的 G 等位基因、rs116984080 的 T等位基因是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攻击危险性症状减分率低。[结论]1.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阴性、阳性、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攻击危险性症状;同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疗效优于阴性症状疗效。3.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部分等位基因,可作为影响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或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王莹莹[9](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脂肪酸组成及分解代谢酶的变化》文中认为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因其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其病因尚不清楚。前期研究显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但SCZ脂肪酸谱有何特征尚不明确。SCZ体内脂肪酸改变是否与脂肪酸分解代谢异常有关,也需进一步研究探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分析SCZ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分解代谢相关蛋白等指标的变化,阐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分解代谢酶的变化特征,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和脂肪酸代谢的关系,为探索SCZ的病因及早期诊断指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SCZ病例从2020年6月12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刚入院患者中招募。招募标准:根据目前临床使用的SCZ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的病例,包括首次发病或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者;同时排除诊断不明、伴有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近期服用过降脂药等。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同龄人,无神经精神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种族与SCZ病例组匹配。排除标准同上。SCZ组和对照组各筛选30例。2.取材禁食一夜后次晨8:009:00在肘正中静脉共抽取静脉血10 m L,用于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保存备用。3.血脂及血清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脂肪酸组成。4.脂肪酸分解代谢中相关酶及因子的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检测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即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脂酰辅酶A氧化酶1(ACOX1)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表达(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1.血脂水平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血清TG、TC、HDL-C、LDL-C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脂肪酸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含量均降低(P<0.01),C24:0含量升高(P<0.05),总饱和极长链脂肪酸含量升高(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4:1、C16:1和C22:1含量升高(P<0.01,P<0.05,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2n-6、C18:3n-3含量降低(P<0.01),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P<0.01),而C22:2含量升高(P<0.05)。3.脂肪酸分解代谢相关酶及因子表达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PPARα、CPT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而AC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Z组PPARα、CPT1和ACOX1的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血脂降低、脂肪酸组成及分解代谢异常,脂肪酸分解代谢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脂肪酸变化的原因之一。

李红艳[10](2021)在《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其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对比,以及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今后的家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以地区、性别比例、居住地等资料匹配正常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父母资料、家庭功能评分及家庭教养方式评分进行比较,对研究组既往不同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病程以及不同性别、职业的患者进行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比较,父母职业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对家庭功能析因设计进行方差分析,以及对研究组及对照组的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组的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EMBU中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FAD评分中男性情感反应较女性高,行为控制因子分较女性低(P<0.05);(4)研究组EMBU评分中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男性较女性评分低(P<0.05),惩罚与严厉男性评分较女性高(P<0.05),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男性评分较女性低(P<0.05),过分干涉评分男性比女性高(P<0.05)。(5)无业人员在问题解决、沟通以及情感3个方面得分比学生、知识分子、干部、自由职业高(P<0.05);(6)精神分裂症父母职业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中母亲的过分干涉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母亲职业为无业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分值较其他职业高,父亲职业为工人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其他职业高。(7)组别对家庭功能的所有因子均有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主效应在沟通上起到一定作用,父亲的文化程度主效应在行为控制上有一定作用;父亲的文化程度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在行为控制上起到一定作用,而母亲的文化程度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对沟通上起到一定作用;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沟通分值最高,大学及以上的分值最低(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为初中的行为控制最高,大学及以上的分值最低(P<0.05)。结果显示影响沟通的因素的次序依次为组别(η2=0.152)>组别*母亲的文化程度(η2=0.041);影响行为控制的因素依次为组别(η2=0.244)>组别*父亲的文化程度(η2=0.021)。(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FAD的所有因子以及EMBU中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以及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P<0.01或P<0.05),而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D中沟通、情感以及EMBU中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及EMBU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FAD中的沟通、情感及EMBU中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在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中呈负相关;EMBU中母亲的偏爱被试、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对照组的家庭功能不良。(2)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养方式多为低情感温暖、高过分干涉,在男性患者家庭中更为突出。(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有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在情感反应中较女性差,女性患者在行为控制方面较男性差。(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职业影响其家庭功能,其中无业家庭功能较差。(5)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沟通,父亲的文化程度影响行为控制。(6)精神分裂症患者无业的母亲在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分值较其他职业高,职业为工人的父亲情感温暖分值较其他职业高。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崇左市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1.2.2 生存质量
        1.2.3 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
        1.2.4 精神残疾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2)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调查工具
        1.3.1 病耻感
        1.3.2 家庭亲密度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点病耻感情况比较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点家庭亲密度情况比较
    2.3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ISMI评分)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家庭亲密度的现状
    3.2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影响病耻感
    3.3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家庭亲密度及相关干预措施

(3)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诊疗服务效果
    2.2 两组患者的综合评分指标
    2.3 两组患者的诊疗服务满意度
3 讨论

(4)探讨延续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情绪
    2.2 心理健康
3 讨论

(5)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及照料负担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影响 ——以唐山大地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导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1.2.2 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
        1.2.3 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自伤自杀情况的影响
        1.2.4 早年应激与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方法
        2.2.1 建立队列
        2.2.2 明确诊断标准范围
    2.3 研究对象
        2.3.1 确定研究对象
        2.3.2 研究对象资料来源
    2.4 研究工具
    2.5 调查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2.8 伦理学审查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唐山大地震的影响
    3.2 研究对象资料获取情况
        3.2.1 唐山1972 年-1981 年各月出生、死亡人口数
        3.2.2 唐山1972 年-1981 年出生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
    3.3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3.4 早年地震应激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
        3.4.1 早年地震应激暴露对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的影响
        3.4.2 男性人群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
        3.4.3 女性人群早年地震应激暴露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
    3.5 早年地震暴露与自伤
        3.5.1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自伤的影响
        3.5.2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自伤的影响
        3.5.3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经历对自伤的影响
    3.6 早年地震暴力与自杀行为
        3.6.1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3.6.2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3.6.3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地震暴露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3.7 早年地震暴露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
        3.7.1 早年地震暴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的影响
        3.7.2 早年不同时期地震暴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的影响
        3.7.3 胎儿期地震暴露亚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情况分析
    3.8 早年地震暴露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分析
        3.8.1 早年地震暴露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分析
        3.8.2 早年不同时期地震暴露亚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情况
    4.2 早年地震暴露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
    4.3 早年地震暴露对精神分裂症影响的作用机制探讨
    4.4 早年地震暴露与自伤行为
    4.5 早年地震暴露与自杀行为
    4.6 早年地震暴露与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思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设计及内容
4. 研究优势及创新性
第一部分 胰岛素抵抗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3年随访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附录二 认知功能成套测验操作手册

(8)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精神分裂症疗效现状及与NRG1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脂肪酸组成及分解代谢酶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脂质紊乱参与精神分裂症进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关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前驱期症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崇左市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卡梅,陈阳,刘雪英,马厚辉,何飞燕,黄萍,黄海彬,农忠炳,杨霄晗,陆莉莉. 右江医学, 2021(11)
  • [2]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 曾俊玲,黄瑞帆,梁迎洁. 护士进修杂志, 2021(20)
  • [3]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分析[J]. 韩优德,张文忠,刘小翠. 心理月刊, 2021(19)
  • [4]探讨延续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的影响[J]. 陈国英. 心理月刊, 2021(16)
  • [5]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的研究[D]. 韩丽.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6]早年环境应激暴露对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影响 ——以唐山大地震为例[D]. 贾宏学. 河北大学, 2021(09)
  • [7]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 丛佳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D]. 翟姗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脂肪酸组成及分解代谢酶的变化[D]. 王莹莹.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红艳. 济宁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