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园景区之一:商丘黄河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良园景区之一:商丘黄河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一、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论文文献综述)

王越[1](2018)在《鲁中北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化、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地域景观遭受巨大冲击,现代化的“建设性”破坏持续蔓延,自然与人工系统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城市与自然山水关系割裂,面临着严重的景观与生态危机。因此,从风景园林的综合视角出发,开展国土和区域尺度地域景观的研究迫在眉睫。通过探寻地域景观的演变规律与格局特征,学习古人处理人地关系的宝贵经验,从而为地域特征的保护与历史文脉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鲁中北地区地处海岱地区中央,地理位置独立,河湖纵横、山峦叠嶂,农业起源较早,地域类型多样。以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时间界定为清末民初之前的农业社会时期。区域主要包含小清河及支流所在范围,并选择临淄、青州、济南、淄川四座具有自然及文化地域代表性的城市为例,整理地方志等古籍资料,结合舆图、军事测绘图、考古资料及实地踏查的相关资料,对传统地域景观展开分层研究,梳理城乡、城市发展与格局特征,建立区域-城市双重尺度传统地域景观的研究框架。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区域尺度层面,传统地域景观由“自然本底-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城乡营建”四层叠加,其中自然本底探讨原始自然状态下的山体、水文、植被和土壤特征;水利建设从黄河改道治理、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三方面探讨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水利设施体系在泄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农业生产从农业发展、灌区分布、农田类型、田制制度、作物种植和耕作技术六方面总结古人在处理土壤盐碱及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的历史经验;城乡营建梳理了自史前至清末各阶段城乡发展进程和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聚落起源与发展的五个影响因素。在城市尺度层面,首先从城市形态演进、山水环境变迁和园林景观建设三方面梳理四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进而从“自然山水-人工体系-意象感知”三个层面研究城市传统地域景观的构成,并从山水格局的确立、城市空间的营构、水网体系的梳理、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意境空间的感知五方面分层探讨其主要特征及古人营建的生态智慧。城市传统地域景观以水系梳理为根基,以实体空间认知与意象空间感知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清末民初以来城乡景观的变迁,提出地域景观保护与发展展望。区域层面提出珍视土地、整体保护,区域一体、协同发展和根植自然、转移传承三方面整体保护策略;城市尺度提出山水环境的延续、空间特色的传承、城市意象的重塑、文化生态的保护四方面城市地域景观保护策略。本研究创新点在于成果创新、方法创新及思路延展,具体体现在从风景园林学的综合视角出发,结合历史地理学、人居环境学等理论,通过由区域到城市、由整体到典型的研究思路,构建了鲁中北地区区域-城市双重尺度下多层叠加的传统地域景观研究框架。该研究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拓展了研究尺度,以分层研究的方法探讨传统地域景观的动态发展与格局特征,总结出传统地域景观的营建经验与生态智慧,进而提出区域-城市地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国土层面地域景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曹淼[2](2013)在《《汴京遗迹志》中的名胜文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代李濂编撰的《汴京遗迹志》是一部介绍汴京(今开封)旧迹的着作。书中记载的宋都旧迹包括宋以前,宋、元、明之物。全书二十四卷,分章别类的录注各种史料诗文作品,对研究开封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关于《汴京遗迹志》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以文学角度探讨的成果更为凤毛麟角。而对于其编撰者李濂,也多是对他医学上的贡献较为关注。因此本文将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汴京遗迹志》一书作出更为全面的评价。本论文通过分析着作中作品的共同特点,对“名胜文学”做了界定。并从名胜文学为入手点,从文学角度对《汴京遗迹志》一书进行研究和阐释,肯定了《汴京遗迹志》一书的文学价值。立足于汴京地域文化,罗列整理出书中“大梁十迹”、“汴城八景”的信息资料以及各个时代的版本沿革。以单独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用统计、列表等方法具体系统的对有关于名胜的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概括出典籍中所包含的“怀古吊今”“寄情山水”“施政主张”三大文学主题;以整部着作为对象,探讨其艺术特色,分析《汴》一书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写作方法,突出编撰者严谨细致并且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刘勤学[3](2004)在《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占峰[4](2003)在《论商丘的旅游经济》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将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以其深刻的内涵为依托。商丘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明显的区位优势,只要精心谋划,定能使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河南省统计局综合处[5](1996)在《河南省情概况(之十二)——欣欣向荣的商丘》文中研究说明 一、历史概况商丘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载,商族人长期在此居住,后来迁徙,后人便称商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早在四千多年前,五帝之一的帝喾就曾在此建都;汤建商朝;西周初年,商丘始为宋国;汉景帝年间置梁国,南北朝时期称梁郡;隋开皇十六年称宋州;后唐同光年间改为归德郡;宋景德年间称应天府,旋称南京,为陪都;金

二、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论文提纲范文)

(1)鲁中北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对城镇地域景观的冲击
        1.1.2. 现代化背景下历史城市的景观危机
        1.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文化的丧失
        1.1.4. 现代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间的矛盾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时期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成果
        1.4.1. 人居环境理论相关研究
        1.4.2. 历史地理学理论相关研究
        1.4.3. 乡土景观相关研究
        1.4.4. 山水城市理论相关研究
        1.4.5.中国古代城市相关研究
        1.4.6. 山东古代城市相关研究
    1.5. 相关概念解析
        1.5.1. 地域景观
        1.5.2. 地域文化景观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鲁中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环境基础
    2.1. 地理区位条件
        2.1.1. 国家视野下的地理区位
        2.1.2. 省域视野下的地理区位
    2.2. 自然环境特征
        2.2.1. 地质条件
        2.2.2. 地形地貌
        2.2.3. 气候条件
        2.2.4. 土壤条件
        2.2.5. 水系条件
    2.3 政治经济环境
    2.4 社会文化环境
    2.5 小结
3. 鲁中北地区区域尺度下的传统地域景观研究
    3.1. 自然本底
        3.1.1. 山体
        3.1.2. 水文
        3.1.3. 植被
        3.1.4. 土壤
    3.2. 水利建设
        3.2.1. 黄河改道治理与区域环境变迁
        3.2.2. 水利设施建设与河道疏浚整治
        3.2.3. 农田水利建设与灌溉农业发展
    3.3. 农业生产
        3.3.1. 农业发展
        3.3.2. 灌区分布
        3.3.3. 农田类型
        3.3.4. 田制制度
        3.3.5. 作物种植
        3.3.6.耕作技术
    3.4. 城乡营建
        3.4.1. 城乡聚落的发展历程
        3.4.2. 聚落格局的演进特征
        3.4.3. 城乡发展的驱动因素
    3.5. 小结
        3.5.1. 鲁中北地区区域尺度传统地域景观的主要特征
        3.5.2 区域城镇格局发展主要特征
4. 鲁中北地区典型历史城市的发展
    4.1. 临淄
        4.1.1. 定居——淄水之畔的文明起源
        4.1.2. 发展——西周建城与春秋盛世
        4.1.3. 衰败——都城中衰与县城新建
    4.2. 青州
        4.2.1. 定居——襟山连海的东夷“九州”
        4.2.2. 发展——“三迁四筑”的城池迁移
        4.2.3. 稳定——治所迁移与格局定型
    4.3. 济南
        4.3.1. 定居——泰山北麓的早期文明
        4.3.2. 兴城——先秦时期的城市起源
        4.3.3. 扩张——秦汉南北朝的城池扩张
        4.3.4. 发展——唐宋时期的格局变迁
        4.3.5. 兴盛——金元时期的运道开凿
        4.3.6. 稳定——明清时期的格局定型
        4.3.7. 再建——清末开埠与格局变迁
    4.4. 淄川
        4.4.1. 兴城——般水之阳的西汉筑城
        4.4.2 发展——冲坠覆隍与城池重建
        4.4.3. 稳定——宅园兴建与商贸繁荣
        4.4.4. 再建——铁路贯通与发展转变
    4.5. 四邑城市发展特征对比总结
        4.5.1. 城池选址特征对比
        4.5.2. 城池结构及位置变迁研究
        4.5.3. 城市景观风貌变迁
    4.6. 小结
5. 鲁中北地区城市尺度下传统地域景观体系研究
    5.1. 度地:“因地制宜”的山水格局
        5.1.1. 山水关系的确立
        5.1.2. 山水秩序的确立
        5.1.3. 山水文化的影响
        5.1.4. 山水格局的营建
    5.2. 营城:“随形就势”的城市营构
        5.2.1. 城池规模
        5.2.2. 空间结构
        5.2.3. 城防体系
    5.3. 理水:“因势利导”的水系梳理
        5.3.1. 内外贯通
        5.3.2. 护卫城池
        5.3.3. 泄水防洪
        5.3.4. 便利民生
        5.3.5. 营造景观
    5.4. 塑景:“城景一体”的景观格局
        5.4.1. 造园活动
        5.4.2. 园林
        5.4.3. 风景名胜区
        5.4.4. 标志性景观建筑
        5.4.5. 景观构筑物
    5.5. 成境:“情景交融”的意境感知
        5.5.1. “八景”意象与意蕴升华
        5.5.2. 文人教化与城市精神
    5.6. 小结
        5.6.1. 城市尺度传统地域景观体系的主要特征
        5.6.2. 四座城市传统地域景观的整体特征解析
6. 鲁中北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6.1. 清末民初以来传统地域景观的变迁
        6.1.1. 山水环境的改变
        6.1.2. 城乡格局的巨变
        6.1.3. 城市空间的变迁
        6.1.4. 景观意象的消隐
        6.1.5. 城市文化的嬗变
    6.2. 传统地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展望
        6.2.1. 区域整体保护
        6.2.2. 城市景观延续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地理独立、独具特征的自然环境基础
        7.1.2. 多因驱动、曲折发展的城乡格局变迁
        7.1.3. 双重尺度、逐层叠加的地域景观体系
        7.1.4. 根植自然、生态高效的传统营建智慧
        7.1.5. 整体保护、区域协同的保护发展展望
    7.2. 创新点
        7.2.1. 研究内容
        7.2.2. 研究方法
    7.3. 展望
附录一: 鲁中北地区清末民初测绘图汇总
附录二: 济南七十二名泉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汴京遗迹志》中的名胜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课题研究意义
    二、“名胜文学”的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汴京遗迹志》中的名胜古迹记载
    第一节 大梁十迹
    第二节 汴城八景
    第三节 汴京八景版本沿革略说
第二章 《汴京遗迹志》中的名胜文学主题
    第一节 怀古吊今
        一、梁园怀古主题
        二、夷门怀古主题
        三、故城怀古主题
    第二节 寄情名胜山水
        一、散文类
        二、诗词类
    第三节 修德与修城
        一、奏议中的修城论
        二、诗词中的修城论
第三章 《汴京遗迹志》中的名胜文学艺术
    第一节 系统的空间结构
        一、以“点”带事勾勒城市布局
        二、就“制”论事勾勒时代布局
    第二节 文史互证的写作方法
        一、相互引证
        二、增补缺漏
        三、文士感慨而作
    第三节 使事用典的总体特征
第四章 《汴京遗迹志》之作者李濂
    第一节 李濂的生平游历
    第二节 地域因素对李濂的创作影响
        一、明代学风教育制度背景
        二、文学复古之风的兴盛
        三、中原豪侠世风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论商丘的旅游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底蕴丰厚
二、区位优势显着
三、发展潜力巨大
四、经济效益可观

四、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 [1]鲁中北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研究[D]. 王越.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2]《汴京遗迹志》中的名胜文学研究[D]. 曹淼. 赣南师范学院, 2013(07)
  • [3]梁园胜景之一: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J]. 刘勤学. 今日国土, 2004(12)
  • [4]论商丘的旅游经济[J]. 朱占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 [5]河南省情概况(之十二)——欣欣向荣的商丘[J]. 河南省统计局综合处. 河南省情与统计, 1996(01)

标签:;  ;  ;  

良园景区之一:商丘黄河古道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