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办公用品收纳盒

小办公用品收纳盒

一、小件办公用品盛放盒(论文文献综述)

张悦[1](2021)在《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特色传承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是阿拉善地区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2015年9月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逐渐从佛事用品到蒙古族特色文化艺术精品的演变。如今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文化产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成为由马鬃绕线堆绣唐卡从业劳动者所主导的脱贫致富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手段,笔者以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基础性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其历史渊源,阐述其本土化特征,同时结合多次田野调查,归纳总结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流程及传承发展现状,并基于当代文旅融合的的视野下,探寻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创新发展路径。本文重点关注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工艺特色问题,具体从四个方向进行研究:首先,是对阿拉善地区的生存环境及人文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探寻唐卡艺术向蒙古高原地区的传播过程,以及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及其技艺的形成条件,从而梳理出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历史发展脉络。其次,通过对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题材内容、文化内涵、艺术风格等方面内容的解读,阐释其具有本土化特征。再次,笔者前往阿拉善左旗金钢马鬃绕线丝绣有限公司,对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特点及流程进行考察,经过考察了解马鬃采集习俗及制备仪式,并阐述马鬃绕线的工艺特色及制作过程等相关问题。最终,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在当代审美视野下对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的传承发展现状予以阐述。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2020)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的通知》文中指出农办牧[2020]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督促指导各地和各类防疫主体全面落实防控措施,我部组织制定了《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防控实际,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宣传解读,科学有序推进常态化防控工作。

黄雪婷[3](2020)在《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以来,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州成为了中国唯一合法对外贸易的港口,进出口的商品需要经由广州十三行进行交易,丝绸、茶叶、陶瓷、药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销品极受西方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包装作为这些外销商品中的一类占据一定的数量,且形式多样,有陶瓷、漆、金属等材质所制的,也有体现广雕精工的木雕、竹雕、象牙雕等形式,因受到当时落后的交通运输、工艺制作等生产条件所制约,象牙雕包装大多都在广州地区制作完成。通过广州十三行外销的广作牙雕包装不仅体现出广派象牙雕刻的鬼斧神工,还体现出强烈的“中国风格”,因此受到中西方商人、工匠以及消费者的强烈追捧。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定位为奢侈品,在功能上具有象征使用者地位、包装内容物、保护内容物等实用价值,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与收藏价值。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学科方法,以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为研究对象,分五个部分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联系广州对外贸易史、象牙贸易史与广作牙雕艺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成因与发展,理清引发其产生与制约其发展的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工艺等因素,最后以18~19世纪西方国家所流行的“中国风格”潮流为指引,分析广州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方设计艺术交流。第二部分,以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在西方国家的销售与嬗变为线索,将包装按照功能形态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学术概念,并分析包装面向人群的生活习惯、文化指涉与审美取向。第三部分,总结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艺术特征,论述其所蕴含的中式艺术特征与西方艺术风格。第四部分,基于美的法则论述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通过材料属性、工艺技术、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的设计美学特征。第五部分,以中国“文化自信”提倡、“一带一路”政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建设”为导向,探索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传承策略,分析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樊勇[4](2020)在《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家具占全球家具生产量的39%,是全球最大的家具生产国与出口国。其中,板式家具制品由于其产品风格独特、装配便捷、价格实惠等特点更是深受国人喜爱。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板式家具的生产队伍也日渐壮大,构成了以行业内龙头企业、行业内知名企业、还有众多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板式家具生产三大梯队。据统计,从市场份额来看,行业内龙头企业占据的份额并不高,而众多中小企业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在中小企业普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认识下,物流环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仓储在物流供应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对企业具有深远影响。如何根据中小型板式家具企业在仓储活动中的现实需求,充分考虑企业现有条件的制约,解决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中小型板式家具企业是否能稳健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H板式家具公司,是众多中小型板式家具企业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搜集企业仓储活动的相关资料,深刻剖析了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及改善措施。本文利用其仓库储存商品特征分类进行储位合理分区,通过物流动线图分析优化仓库布局,应用辊筒、轨道等装置改进搬运装卸技术,运用物动量ABC分类法指导入库货位选址,升级WMS仓储管理系统,依据仓储作业流程设置岗位安排人员等方法和措施,解决仓储管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运用纵向动态对比分析对优化方案实施前后的仓储作业效率指标进行计算和对比,以反映优化前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再运用帕累托图法进一步评价各细分环节改进的程度大小及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仓储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优化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表明其优化方案具有合理性,优化措施具有实用性。

汪笑楠[5](2019)在《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楚国日用漆器设计是楚人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器用,其不仅呈现出楚人的日用之道,展示出楚人的创造精神和早期工匠对于漆器设计无限可能性的探寻,亦全面的反映了楚地域在历史知识、民俗风尚、社会生活、文化传统上的独特性。作为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楚国日用漆器设计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漆器设计的基本走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楚国日用漆器的设计学研究,不仅是楚漆器设计史研究内容拓展和深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楚式漆器设计发展的理论需要,其既有益于积极拨正模糊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现象的当代楚式漆器设计发展,也有益于恢复传统创造与当代生活的活泼关系。本文立足于楚国原初社会情境,以设计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式,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设计的四重重要属性——“实用性”、“适用性”、“审美性”、“伦理性”为递进脉络,渐次深入的推进对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研究,力图从中探寻其与楚人以及楚人的生活方式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与楚先民所创造的文化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建立起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综合形象,揭示出动态历史进程中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表现、存在及意义,进而为复兴楚漆器,发展当代日用漆器设计提供一种实践典范与理论参照。楚国日用漆器设计是从历史的洪流中浮现出来的经典造物,它离不开特定时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楚国社会的自然地理、文化传统、经济形态、政治环境等都有与日用漆器设计相互作用的长期经历,各项外部条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诞生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楚人日常生活用品,日用漆器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接纳度,其品系繁多,覆盖至楚人衣、食、居、行的方方面面,其以实用为本,充分满足了各阶层、各身份人士日常生活的物用需求。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形态塑造以楚人生活方式和楚风楚俗为基础,其材工相宜,荷载与受力方式合理;其人器适合,较好的处理了器具尺度与身体尺度的适应关系,渐进性地满足了因人而异的物用需求,呈现出以适用性原则为主导的发展倾向。实用与审美在楚国日用漆器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其丰富的审美表现中,我们可以窥见楚人精神的丰富性,一方面,日用漆器呈现出浪漫与自由的审美特征,表达出楚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日用漆器呈现出自然与亲切的特征,表达出楚人对社会生活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楚国日用漆器设计形成了独具楚式特色的集体性审美共识,其形态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暗合了黄金比例、等比数列等数理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量度上的美感,具有“数”之美的内涵。楚国日用漆器设计寓善于器,其通过文字叙述、色彩规定、艺术图像象征、塑造伦理情境等手段和方法,在本体中融入了“崇孝”、“正义”、“生态”等以“德善”为核心的伦理意识,其以器养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参与到社会体系,影响着楚人的道德感、责任感以及对善恶的判断能力,又以器循礼,良好的规范和处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和谐关系。伦理意识在日用漆器中的融入与展现体现出楚人对于器用之善的追求,凸显了楚民族高洁深远的精神世界。综上所述,楚国日用漆器是在本域环境下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器具设计,其以理性为主导,借用艺术形态与装饰表达出了楚人对天地、生命的超理性认识。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造物智慧集中体现为“用”——“美”——“善”,其不仅充分满足了楚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人伦需要和道德需要,同时传达出楚人造物制器“致用”的内在本质、“至美”的审美追求和“至善”的设计品格,它寓于日用常行之中,又超越于日用常行之上,不仅在楚人的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也成就了楚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

陆晗昱[6](2019)在《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文化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历史上长江流域的丧葬习俗是研究古代丧葬民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墓葬等信息勾勒出某一历史时期丧葬活动的面貌,分析各种丧葬现象蕴含的观念和成因,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传承和发展。唐代是继隋代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各种丧葬活动发展充分;唐代社会继承传统、吸收外来各方面的交流因素,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丧葬民俗。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横贯东西,流域面积广。唐代长江流域的地位至关重要,国家经济重心在唐代时移至长江流域,特别是隋唐长江文化的勃兴,使其在诸多方面独领风骚。探索唐代长江流域的丧葬习俗,能更加清晰地勾画唐代长江上、中、下游广大地区丧葬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面貌,分析各区域间的丧葬习俗个性和共性特征,梳理丧葬观念的发展演变。本文主要通过墓葬分析,探讨唐代长江上游的岷江地区、峡江地区,中游的荆江地区、湘江地区、赣江地区,下游的皖江地区、扬子江地区和钱塘江地区等地域的丧葬习俗。通过对各区域唐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类型和空间放置、墓葬装饰等墓葬信息内容的深入挖掘,总结唐代长江流域地域丧葬特征,并结合传世文献记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分析地域丧葬观念。在此基础上,梳理墓葬功能的演变,分析演变过程中长江流域丧葬习俗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探索佛教、道教等宗教因素融入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的情况,以及唐代社会丧葬礼俗互动等专题性问题。在长江流域的生态社会环境一章中,依次阐释唐代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政区的沿革、社会环境的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传统,分析丧葬习俗存在的生态社会环境背景。第二、三、四章是以墓葬信息数据为基础展开的地域丧葬习俗研究。将长江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建立唐代长江流域区域墓葬信息数据库,穷尽性地考察各区域唐墓的墓葬形制、随葬品内容和放置情况以及墓葬装饰中的砌式、墓砖纹饰、棺床、龛、窗棂、装饰性结构等墓葬信息,归纳总结各项内容的地域性特征,为避免因墓葬信息有限而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最大限度地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分析地域丧葬习俗特点。第五章探索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第一部分是在第二至四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墓葬功能的演变及所呈现的丧葬习俗共性特征。将唐代墓葬的丧葬功能置于墓葬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察,探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历史环境与观念同墓葬形制、随葬品内容和墓葬装饰间的关系,阐述墓葬功能演变所呈现的共性特征。第二部分更为深入地探讨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研究中的个性化问题:佛教、道教因素在丧葬习俗中的反映和唐代丧葬礼俗互动问题。本文致力于以墓葬信息(1)为主要材料分析、考察断代区域性丧葬民俗,弥补了传世文献对唐代民间丧葬活动记载较少的材料缺憾,是对唐代丧葬民俗研究的重要材料支撑。本文不仅分析墓葬形制、随葬品内容,还细致考察随葬品的空间放置特点及其蕴含的丧葬观念。探讨墓葬墓壁、墓底砌式,龛的数量、形状、位置和作用等各项装饰性结构的丧葬功能,阐发墓葬信息的各个细节体现的丧葬文化与观念,联系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民族、宗教等社会历史条件分析丧葬习俗的发展和功能的演变。总体而言,本文是基于丰富的考古资料展开的、视角较为独特的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系统性研究。

洪梓萱[7](2019)在《仙游县坝下社区古典家具的考察与研究》文中指出当代社会,人们对物的满足超越其物质的功能性需求而追求其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手工艺复兴在引起中国人生活样式改变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差异化、符号化的消费需求。本论文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仙作”古典家具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复兴的?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市场?谁是仿古家具艺术符号的生产者?家具手工技艺再次被追捧是否是手工艺复兴的例证?为此,本文以福建省仙游县“仙作”仿古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仙作复兴发展概况、对“仙作”家具本体研究、家具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等进行艺术人类学研究,思考“仙作”仿古家具在当代复兴态势。

徐江华[8](2019)在《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保障“物”的安全状态、决策“人”的安全行为、满足客舱“生态”安全。论文选题来自于科研项目与设计实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飞机客舱事故发生前的预防,综合运用工业设计、人机工学、航空安全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研究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理论,形成本土飞机客舱设施造型设计风格和创意特色,理论联系实践,为我国大飞机战略的研发与制造业服务。本论文主要从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实践验证三个部分开展研究。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理论。飞机客舱安全人机就是研究“人—客舱设施—情景—文化与审美”之间安全和谐的关系。以航空安全为背景,以工业设计、客舱安全、人本主义、系统设计、人机工学、航空设计文化等理论为基础,以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和谐”设计为最终目标,从安全与舒适、人机与人因、生态安全三个方面构建飞机客舱设施安全人机设计内容。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要素与原则。针对当前民航客机客舱客观现状调研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以大量优秀的飞机客舱设施设计作品作为研究依据,在实践中检验分析。通过系统研究与归纳分析,详细解析了飞机客舱设施安全人机“人因”要素、“物性”要素、情境要素、文化与审美要素;系统归纳出飞机客舱设施产品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基础原则、“物”的安全状态原则、“人”的安全行为原则、人与物和谐原则;安全人机设计理论、安全人机设计要素与安全人机设计原则揭示了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理。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方法。通过TRIZ设计方法,解决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功能特征设计层面的问题,实现“物”的安全状态目标;以感性工学设计方法,解决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外观特征与情感特征设计层面的问题,决策“人”的安全行为目标;PSS设计方法解决飞机客舱设施造型服务特征设计层面的问题,达到“生态”安全目标。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系统为乘客提供“安全和谐”的终极目标体验。实践验证。系统解析乘客活动空间主要设施—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及布局安全人机设计,构建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模型。基于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理与方法,以正在研发的国产大型客机C929较典型的客舱区域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原创设计应用,通过实例验证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理论,探索基础理论的核心与设计新方向,满足国产大飞机客舱设施研发自主创新要求。

张茜[9](2017)在《基于照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多,未来增速快,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多,现有养老床位不足。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后发现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是今后养老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也符合我国政策和老年人的主观意愿。社区型养老机构是让老年人实现在介护时期依然能够在熟悉的社区继续生活的重要依托。照料与护理服务,是养老机构的核心工作内容。尤其对于以介助、介护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而言,更是决定其品质与竞争力的关键。那么,在建筑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为照料护理服务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是本文的主要切入点。论文选取北京市三所社区型养老机构,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从照护服务需求角度出发的实地调查。通过访谈,了解机构概况、主要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各机构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通过测绘,绘制机构平面图、各功能空间的家具及设备布置;通过跟踪观察、定点观察并结合访谈,了解膳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洗涤与清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等所包含的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各项服务对功能空间的需求、各空间的利用现状等,并从照料护理服务需求的视角,比较分析各机构在功能空间设置与空间利用上的共性和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基本功能空间构成、功能流线组织,以及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提出建议。

张卉[10](2017)在《中国古代陶器设计艺术发展源流》文中指出本文对中国陶器设计艺术的发展源流进行了宏观系统化的研究,揭示了中国陶器在原始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辽金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六个阶段的工艺发展和艺术设计特点。通过对各历史时期陶器的材料、种类、工艺、造型、装饰、功能、审美、内涵等方面系统的总结,探讨中国陶器设计艺术的发展面貌。本论文主要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陶器的起源谈起,根据史前陶器产生和发展的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对新石器时代早、中、晚各时期,陶器的制作材料、造型、工艺、装饰、烧造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史前陶器艺术发展的源流。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夏商周陶器发展的基本面貌,讨论了陶器的日用功能与礼仪功能的分化;陶器与青铜器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具有特色的彩绘陶、磨光压纹黑陶、周边地区陶器的艺术发展面貌。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秦汉时期装饰性较强的日用陶器、厚葬风气下作为明器的陶器、汉代釉陶的产生等内容,指出本阶段陶器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有很大的提高。第四章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釉陶的陶质、焙烧气氛、烧成工艺、造型、装饰釉彩等诸方面,厘清了这一时期釉陶及陶俑发展的艺术面貌。第五章介绍了辽金宋元时期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日用陶器,疏理了宋辽金釉陶艺术及宋金元陶俑的继承发展关系,对实用和赏玩相结合的陶器设计进行了总结。第六章对明清时期的紫砂陶器、珐华釉陶、石湾釉陶等陶器品种,并对明清陶俑、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进行了介绍。通过以上研究,力求总结中国古代陶器设计艺术的源流和面貌,探讨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规律和文化价值,以及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件办公用品盛放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件办公用品盛放盒(论文提纲范文)

(1)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特色传承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成果与问题跟进
        1.国内外唐卡的研究现状
        2.问题跟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主要内容
        2.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创新点
一、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历史溯源
    (一)阿拉善地区的生存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
        1.地理人文环境
        2.生产生活方式
        3.民间信仰习俗
    (二)唐卡艺术向蒙古高原地区的传播过程
        1.西夏时期唐卡艺术初始传播到蒙古高原
        2.元代时期唐卡艺术在蒙古高原生根发芽
        3.明清时期唐卡艺术在蒙古高原逐渐发展
    (三)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及其技艺形成条件
        1.传统唐卡及蒙古草原唐卡的种类
        2.多元文化的交融与马鬃绕线堆绣唐卡
        3.草原丝绸之路与马鬃绕线堆绣唐卡
二、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本土化特征
    (一)题材内容的本土化特征
        1.蒙古族皇家贵族人物
        2.神话信俗故事人物
        3.阿拉善地区历史故事
    (二)文化内涵的本土化特征
        1.本土传统文化元素的汇入
        2.马鬃绕线技艺中的特色习俗
        3.多元性与多样性的文化交融
    (三)艺术风格的本土化特征
        1.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造型意蕴
        2.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形象传达
        3.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色彩凝练
三、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流程
    (一)马鬃采集及制备仪式
    (二)马鬃绕线的工艺特色
    (三)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的制作
        1.制作材料及工具
        2.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制作技艺
四、当代审美视野下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一)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1.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传承模式变迁
        2.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的发展现状
    (二)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创新发展
        1.当代民族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应用成功案例解读
        2.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在文创产品中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三)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
        1.社会文化价值意义
        2.社会经济价值意义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养殖生产环节
    中小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1.目的
        2.关键风险点
        2.1餐厨废弃物(泔水)
        2.2车辆
        2.3猪只
        2.4人员
        2.5风险动物及生物媒介
        2.6饲料
        2.7生产生活物资
        2.8水源
        3.布局和设施
        3.1围墙
        3.2场区入口
        3.3出猪间(台)
        4.猪群管理
        4.1禁止野外散养或放养
        4.2实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管理
        4.3引进猪只的管理
        4.4日常巡检
        4.5售猪管理
        5.人员管理
        5.1人员入场前注意事项
        5.2人员进入猪场流程
        5.3人员进入猪舍流程
        6.车辆管理
        6.1外来运猪车管理
        6.2饲料运送车管理
        6.3内部运猪车管理
        6.4病死猪/粪污运输车管理
        7.物资管理
        7.1兽药疫苗管理
        7.2饲料管理
        7.3食材管理
        8.病死猪和猪场废弃物处理
        8.1病死猪处理
        8.2粪便污水处理
        8.3餐厨废弃物(泔水)处理
        8.4医疗废弃物处理
        8.5生活垃圾处理
        9.风险动物控制
        10.清洁与消毒
        10.1猪场清洁
        10.2栏舍清洗消毒
        10.3环境消毒
        10.4工作服和工作靴洗消
        10.5设备和工具消毒
        10.6消毒效果评价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
        1.场址选择
        1.1政策要求
        1.2生物安全评估
        2.场区布局与建设
        2.1场区布局
        2.1.1生物安全区界限划分
        2.1.2净区与污区
        2.2猪场建设
        2.2.1围墙
        2.2.2道路
        2.2.3料塔
        2.2.4猪舍
        2.2.5隔离舍
        2.2.6出猪台
        2.2.7淋浴室
        2.2.8隔离场所
        2.2.9车辆多级洗消和烘干中心
        3.饲养管理
        3.1后备猪管理
        3.1.1引种评估
        3.1.2隔离舍准备
        3.1.3引种路线规划
        3.1.4隔离观察
        3.1.5入场前评估
        3.2精液引入管理
        3.2.1供精资质评估
        3.2.2病原学检测
        3.3猪群管理
        3.3.1全进全出管理
        3.3.2猪群环境控制
        3.3.3栏舍要求
        3.3.4日常管理
        3.4生猪转群管理
        3.5生猪调出管理
        3.6出猪台管理
        3.7风险动物控制
        3.7.1外围管理
        3.7.2场内管理
        3.7.3环境卫生
        4.人员管理
        4.1场内工作人员
        4.1.1人员入场前管理
        4.1.2场外隔离人员操作程序
        4.1.3人员入场操作程序
        4.1.4人员出场
        4.2后勤人员
        4.2.1后勤区域管理
        4.2.2厨房管理
        4.3来访人员
        4.3.1进入场区外围
        4.3.2进入场区
        5.车辆管理
        5.1外部运猪车
        5.2内部运猪车
        5.3散装饲料运输车
        5.4袋装饲料运输车
        5.5病死猪运输车
        5.6猪粪运输车
        5.7通勤车
        5.8社会车辆
        5.9车辆的洗消管理
        5.9.1生猪运输车
        5.9.2非运猪车辆
        5.9.3采样检测
        6.物资管理
        6.1食材管理
        6.2兽药疫苗
        6.2.1进场消毒
        6.2.2使用和后续处理
        6.3饲料
        6.4生活物资
        6.5设备
        6.6其他物资
        7.卫生与消毒
        7.1场区外环境控制
        7.1.1猪场外围及主道路
        7.1.2猪场门口
        7.2外生活区、生活区卫生与消毒
        7.2.1隔离宿舍
        7.2.2厨房
        7.2.3餐厅
        7.2.4生活区宿舍
        7.3生产区环境卫生与消毒
        7.3.1生产区一般要求
        7.3.2生产区淋浴室卫生与消毒
        7.3.3生产区物资间卫生与消毒
        7.3.4生产区人员卫生管理
        7.3.5圈舍卫生与清洗消毒
        7.3.6赶猪通道清洗与消毒
        7.4工作服和工作靴清洗消毒
        7.5设备和工具清洗消毒
        7.5.1栏舍物品和工具消毒
        7.5.2漏缝板等消毒
        7.5.3附属设备消毒
        7.6饮水
        8.病死猪与污物无害化处理
        8.1病死猪内部转运与无害化处理
        8.2粪便无害化处理
        8.3污水处理
        8.4医疗废弃物处理
        8.5餐厨垃圾处理
        8.6其他生活垃圾处理
        9.监测与处置
        9.1检测实验室要求
        9.2非洲猪瘟监测
        9.2.1早期发现
        9.2.2采样
        9.2.3病原检测
        9.3处置及生产
        9.3.1全面检测
        9.3.2清除
        9.3.3持续检测
        9.3.4恢复生产
        10.制度管理与人员培训
        10.1生物安全制度管理
        10.1.1生物安全小组
        10.1.2制定规程
        10.1.3登记制度
        10.1.4检查制度
        10.1.5奖惩制度
        10.2生产运维记录管理
        10.2.1建立记录制度
        10.2.2记录可追溯
        10.3人员培训
        10.3.1制定培训计划
        10.3.2理论培训
        10.3.3实操培训
        10.3.4执行能力考核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1.目的
        2.关键风险点
        3.分区管理原则
        4.进厂原料、车辆、人员、物资及食材控制(红区)
        5.原料处理(橙区)
        6.原料储存(黄区)
        7.饲料加工(绿区)
        8.成品储存与运输(绿区)
        9.饲料中转站和经营场所
        10.监测与记录
        11.异常处置
    生猪产业相关人员动物防疫行为规范
        1.保险理赔人员动物防疫行为规范
        2.配种员动物防疫行为规范
        3.基层防疫员良好行为规范
        4.兽药、饲料销售人员良好行为规范
        5.动物诊疗人员良好行为规范
二、调运和屠宰环节
    生猪收购贩运及承运行为规范
    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技术要点
        1.目的
        2.关键风险点
        2.1车辆
        2.2司乘人员及随车物品
        3.车辆清洗消毒
        3.1基本要求
        3.2清扫与整理
        3.3初次清洗
        3.4二次清洗
        3.5检查及干燥
        3.6消毒及干燥
        3.7驾驶室的清洗、消毒
        4.其他注意事项
        4.1随车用品
        4.2司乘人员
        4.3记录
    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1.目的
        2.关键风险点
        2.1猪只
        2.2车辆
        2.3人员
        2.4水源
        2.5生产及生活物资
        3.建筑布局与设施
        3.1总体布局
        3.2大门
        3.3卸猪台
        3.4病害生猪及其产品、废弃物暂存设施
        3.5病害猪及产品无害化处理间
        3.6生产区布局
        4.生猪入厂检查
        4.1采购要求
        4.2生猪入厂检查要求
        5.人员管理
        5.1企业人员
        5.1.1基本要求
        5.1.2技能要求
        5.1.3卫生要求
        5.2外来人员管理要求
        6.清洗消毒
        6.1基本要求
        6.2消毒管理要求
        6.3场区环境消毒
        6.4卸猪区域清洗消毒
        6.5待宰圈清洗消毒
        6.6生产车间清洗消毒
        6.7冷库清洗消毒
        6.7.1日常消毒
        6.7.2彻底消毒
        6.8运输车辆清洗消毒
        6.8.1进出场消毒
        6.8.2卸载后的清洗消毒
        6.9人员消毒
        6.10工作服清洗消毒
        6.11储血罐清洗消毒
        6.12清洗消毒效果评估
        7.无害化处理
        7.1基本要求
        7.2处理要求
        7.2.1病害生猪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
        7.2.2污水、污物的处理
        7.2.3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7.2.4生活垃圾的处理
        7.3操作人员要求
        7.4运输要求
        7.5消毒要求
        8.非洲猪瘟检测
        8.1检测实验室
        8.2检测程序
        8.2.1采样
        8.2.2样品处理
        8.2.3留样
        8.2.4核酸提取
        8.2.5检测
        8.2.6结果判定
        8.3检测报告
        8.4注意事项
        9.记录和档案管理
三、其他环节
    无害化处理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1.目的
        2.关键风险点
        2.1建设布局
        2.2车辆
        2.3暂存点
        2.4人员
        2.5设施设备
        2.6无害化处理产物
        3.无害化处理场
        3.1建设要求
        3.2管理
        3.3消毒
        3.4监测评估
        4.收集转运
        4.1收集
        4.2转运车辆
        4.3车辆消毒
        5.暂存点
        5.1布局和设施要求
        5.2管理
        5.3消毒
        6.人员管理
        7.记录和档案管理
    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与运行规范
        1.总则
        1.1目的
        1.2定义
        1.3建设原则
        1.4适用范围
        2.选址与布局
        2.1选址
        2.2布局
        2.3水、电
        2.4出、入口
        2.5标识
        3.设施设备建设
        3.1洗消设施设备
        3.2污物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3.3信息监控平台
        4.制度与机制
        4.1清洗消毒制度
        4.2洗消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4.3洗消登记制度
        4.4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4.5洗消环境监测制度
        5.清洗消毒程序
        5.1清洗消毒前的准备
        5.2清理
        5.3清洗
        5.4消毒
        5.5烘干
        6.其他
    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规范
        1.选址布局
        2.室内建设
        3.仪器设备
        3.1病原学检测
        3.2血清学检测
        4.人员管理
        5.制度建设
        6.安全防护

(3)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对象
    1.8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发展背景
    2.1 广州十三行
        2.1.1 地理环境
        2.1.2 历史沿革
        2.1.3 社会环境
    2.2 广作牙雕艺术
    2.3 广州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方设计艺术交流
        2.3.1 十三行外销品为西方设计艺术注入活力
        2.3.2 西方设计艺术融入到十三行外销品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种类
    3.1 文玩包装
        3.1.1 文具包装
        3.1.2 赏玩包装
    3.2 食品包装
        3.2.1 餐具
        3.2.2 茶叶包装
    3.3 药品包装
        3.3.1 鼻烟包装
        3.3.2 卷烟包装
    3.4 妆奁类包装
        3.4.1 首饰包装
        3.4.2 化妆品包装
        3.4.3 女红用品包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艺术特征
    4.1 题材特征
        4.1.1 中式题材
        4.1.2 西式题材
    4.2 造型特征
        4.2.1 盒类
        4.2.2 瓶类
        4.2.3 罐类
        4.2.4 其他造型
    4.3 装饰特征
        4.3.1 保持原色
        4.3.2 繁而有序
        4.3.3 画面立体
        4.3.4 比例协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设计美学
    5.1 天然本色的材质美
        5.1.1 柔和莹润的色彩光泽
        5.1.2 分明有序的象牙肌理
    5.2 巧能显艺的工艺美
        5.2.1 精镂细刻的象牙雕刻工艺
        5.2.2 浑然一体的象牙拼镶工艺
        5.2.3 通透细密的牙丝编缀工艺
    5.3 包罗万象的形式美
        5.3.1 变化与统一
        5.3.2 对称与平衡
        5.3.3 比例与尺度
        5.3.4 节奏与韵律
    5.4 以形写神的意蕴美
        5.4.1 艺术形象的意境营造
        5.4.2 文化内涵的和而不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与创新
    6.1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承策略
        6.1.1 广作牙雕艺术的传承现状
        6.1.2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趋势
        6.1.3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策略
    6.2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
        6.2.1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形”上的契合点
        6.2.2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意”上的契合点
        6.2.3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神”上的契合点
    6.3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分析
        6.3.1 视觉符号“形”的借鉴
        6.3.2 视觉符号“意”的延续
        6.3.3 视觉符号“神”的传达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4)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仓储管理相关研究
        1.2.2 仓储信息化相关研究
        1.2.3 家具仓储相关研究
        1.2.4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研究基础理论
    2.1 板式家具相关概念
    2.2 板式家具界定及产品
        2.2.1 板式家具产品结构
        2.2.2 板式家具的包装
    2.3 仓储管理相关概念
        2.3.1 物流仓储
        2.3.2 板式家具仓储管理
        2.3.3 板式家具仓储管理优化
3 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仓库规模及库区布局
        3.1.1 仓库规模及库区布局现状
        3.1.2 库区布局及储位分配问题
    3.2 货位
        3.2.1 货位现状
        3.2.2 货位问题
    3.3 仓储设备
        3.3.1 仓储设备现状
        3.3.2 仓储设备选用问题
    3.4 仓储信息化建设
        3.4.1 仓储信息化建设现状
        3.4.2 仓储信息化建设问题
    3.5 仓储作业流程
        3.5.1 仓储作业流程现状
        3.5.2 仓储作业流程问题
    3.6 仓储岗位及人员
        3.6.1 仓库岗位及人员现状
        3.6.2 仓库岗位及人员问题
4 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4.1 仓库布局优化
        4.1.1 储位功能区域划分优化
        4.1.2 区域布局优化
    4.2 货位及载具设计优化
        4.2.1 货位设计优化
        4.2.2 货位装置及载具设计
    4.3 装卸搬运技术优化
        4.3.1 装卸搬运设备优化
        4.3.2 轨道在仓库过道中的应用
    4.4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4.4.1 入库作业流程
        4.4.2 出库作业流程
    4.5 仓储信息化建设优化
        4.5.1 WMS仓储管理系统应用
        4.5.2 货位编码优化
    4.6 仓储作业岗位优化
        4.6.1 简化岗位裁减人员
        4.6.2 人员招聘及培训
5 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
    5.1 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5.1.1 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的作用
        5.1.2 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的意义
    5.2 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指标及方法
        5.2.1 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指标
        5.2.2 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方法
    5.3 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优化效益分析
        5.3.1 纵向动态对比分析
        5.3.2 帕累托图法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说明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相关概念的说明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2 研究路线与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1.4.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
    2.1 楚立国以前日用漆器的设计积累
        2.1.1 楚立国以前日用漆器工艺
        2.1.2 楚立国以前日用漆器形态
    2.2 自然环境与楚国日用漆器设计发展
        2.2.1 地理环境
        2.2.2 自然资源
    2.3 社会环境与楚国日用漆器设计发展
        2.3.1 人才环境
        2.3.2 经济环境
        2.3.3 手工业管理环境
        2.3.4 政治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品系及实用性
    3.1 衣之漆器
        3.1.1 漆衣与楚人的衣着习俗
        3.1.2 漆饰与楚人的配饰习俗
    3.2 食之漆器
        3.2.1 盛食类漆器与楚人的饮食习俗
        3.2.2 取食类漆器与楚人的取食方式
        3.2.3 储藏类漆器与楚人的食物贮存和食具收纳
    3.3 居之漆器
        3.3.1 楚人的起居习俗
        3.3.2 以漆席为中心的起居漆器
        3.3.3 居用漆制杂器
    3.4 行之漆器
        3.4.1 楚人的出行与楚地发达的水陆交通
        3.4.2 以车为主体的陆行漆器
        3.4.3 以舟为主体的水行漆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适用性
    4.1 楚国日用漆器工艺的合理性与规范化
        4.1.1 适宜的选材
        4.1.2 合理有序的制胎、髹漆与彩绘工艺
        4.1.3 稳固、灵活的结构设计——以便携式漆器结构设计为例
    4.2 楚国日用漆器的适用性设计与人体工学分析
        4.2.1 器具尺度与身体尺度的适应
        4.2.2 设计细部与操作活动的适应
        4.2.3 纹饰布局与视觉体验分析
    4.3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适用性走向
        4.3.1 礼器的减少与生活用器的增多
        4.3.2 一器多用至一器一用
        4.3.3 日用漆器的成套化、系列化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审美性
    5.1 基于感官的楚国日用漆器美感
        5.1.1 楚国日用漆器的材质与触觉美
        5.1.2 楚国日用漆器的色彩与视觉美
    5.2 楚人的审美心理与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审美表现
        5.2.1 炽热的生命情感:流动飞扬的线艺术
        5.2.2 执着的自由追求:形态上的浪漫化倾向
        5.2.3 淳朴的生活热爱:世俗百态的生动再现
        5.2.4 虔诚的巫术信仰:恢诡谲怪的巫风奇想
    5.3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形态塑造与美感构建
        5.3.1 用器与拟形的合二为一
        5.3.2 错落有致的布局形式——以漆酒具盒设计为例
        5.3.3 日用漆器形态构成的数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伦理性
    6.1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中伦理意识的构成
        6.1.1 尊长敬老的重孝意识
        6.1.2 惩恶扬善的正义意识
        6.1.3 趋利避害的尚吉意识
        6.1.4 欲不可纵的训诫意识
        6.1.5 天人和谐的生态意识
    6.2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中伦理意识的表达方式
        6.2.1 文字叙述
        6.2.2 色彩规定
        6.2.3 艺术图像象征
        6.2.4 伦理情境营造
    6.3 伦理化日用漆器设计的社会功能
        6.3.1 道德教化与价值认知
        6.3.2 文化认同与族群定位
        6.3.3 身份认同与器别尊卑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对当代楚式漆器设计发展的启示
    7.3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征引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附录A 楚国日用漆器品类汇总
附录B 楚墓出土日用漆器一览表

(6)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代长江流域的生态社会环境
    第一节 唐代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
    第二节 唐代长江流域政区沿革
    第三节 唐代长江流域的社会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代长江上游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 岷江地区
    第二节 峡江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唐代长江中游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 荆江地区
    第二节 湘江地区
    第三节 赣江地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代长江下游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 皖江地区
    第二节 扬子江地区
    第三节 钱塘江地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共性与个性问题探索
    第一节 墓葬功能的演变及所呈现的共性特征
    第二节 丧葬习俗个性化问题探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7)仙游县坝下社区古典家具的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选题缘由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缘由与思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对古典家具本体研究的国内外综述
        (一) 关于明清古典家具的研究
        (二) 关于仙游家具研究
        二、对传统手工艺复兴研究综述
        三、对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启示的综述
        (一) 关于迈克·费瑟斯通“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启示
        (二) 皮埃尔·布迪厄阶级结构理论的启示
        四、对研究对象、时间的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一) 个案研究法
        (二) 对比研究法
        (三) 符号学研究法
        (四) 田野调查法
        二、创新及不足
    第五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榜头镇地理区位与文化产业概况
    第一节 考察区域选择: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坝下社区
    第二节 研究对象-“仙作”家具
    第三节 仙游工艺美术产业空间结构分布
        一、榜头镇—中高端仿古家具、木雕工艺品集散地
        二、大济镇—中低端仿古家具、根雕产业聚集区
        三、度尾镇—文化收藏名镇
        四、赖店镇—中国工艺古玩之乡
    第四节 仿古家具专业村—榜头镇坝下社区
        一、榜头镇地理空间与产业结构介绍
        二、坝下社区成为仿古家具专业村的时间和原因
        三、坝下及周边社区产业区位分布
        四、坝下社区不同类型的仿古家具作坊
第二章 中国家具行业发展与“仙作”家具复兴
    第一节 中国家具行业生态
        一、50—70年代末期:家具由传统手工制作到引进机械设备
        二、70年代末—2010年:规模化手工制作到家具的专业化生产
        三、2010年至今:家具产业增速变缓,进入产业调整期
    第二节 “仙作”复兴历程及原因分析
        一、萌芽期(20 世纪80年代-2000年)
        二、初创期(2000年-2008年)
        三、爆发期(2008年-2014年)
        四、低谷期(2014年-2017年)
        五、诊脉市场:“仙作”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 “仙作”家具本体研究
    第一节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仙作家具造型样式变迁
        一、仙作仿古家具分类和制式
        二、仙作新古典家具种类和制式
        三、从家具制式看文化变迁
    第二节 匠心独运,精益求精:“仙作”工艺探索
        一、家具工艺流程(以三福考察为例)
        二、工种
    第三节 时代更迭,文化变迁:仙作家具常见纹样考察
        一、仙作仿古家具纹样及部位装饰
        二、仙作新古典家具纹样变化及特征
        三、“以物言志“:纹样象征意义
    第四节 无木生才,红木起家:“仙作”名贵用材
第四章 “仙作”制作者、经营者与消费者
    第一节 匠传“仙作”:古典家具制作者
        一、工匠分层
        二、工匠的来源与流动
        三、工匠:被偷走的身份
    第二节 设计师的身份转变
        一、经验派:从工匠到设计师(50-70年代出生)
        二、学院派:学生-设计师的转变(80-90 后)
    第三节 流动的商贩
        一、小邱各地展览攒人脉
        二、小辣椒贵人相助易成长
        三、在仙游的微商经营者
    第四节 不同时期仙作家具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分层
第五章 “仙作”传承与当代发展
    第一节 仙作工艺传承
        一、传承方式
        二、传承困境
    第二节 仙作工艺创新发展
        一、仙作工艺的现代需求
        二、仙作家具及工艺的现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艺术人类学、美学着作
    传统手工艺研究着作、文献
    后现代理论着作
    古典家具类着作
    家具产业发展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的缘起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的来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现状评述
        1.4.1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设计
        1.4.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的研究现状
    1.5 概念界定
        1.5.1 安全人机工程学
        1.5.2 TRIZ
        1.5.3 感性工学
        1.5.4 PSS
        1.5.5 系统设计
        1.5.6 人本主义设计
    1.6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2章 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理论
    2.1 飞机客舱安全
        2.1.1 飞机客舱安全的产生与分类
        2.1.2 飞机客舱安全事故的分类
        2.1.3 飞机客舱安全事故的致因与预防
    2.2 飞机客舱设施的安全需求
        2.2.1 飞机客舱的分类
        2.2.2 飞机客舱设施的分类
        2.2.3 飞机客舱设施研发的安全因素
        2.2.4 飞机客舱设施安全设计导向
    2.3 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
        2.3.1 安全与舒适
        2.3.2 人机与人因
        2.3.3 生态安全
        2.3.4 安全人机设计原理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要素与原则
    3.1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要素
        3.1.1 “人因”要素
        3.1.2 “物性”要素
        3.1.3 情境要素
        3.1.4 文化与审美要素
    3.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则
        3.2.1 基本原则
        3.2.2 “物”的安全状态原则
        3.2.3 “人”的安全行为原则
        3.2.4 人物和谐原则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方法研究
    4.1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TRIZ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4.1.1 健壮设计是“物”的安全状态保障
        4.1.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TRIZ理论的健壮设计
        4.1.3 TRIZ设计方法的应用
    4.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感性工学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4.2.1 感性意向调研分析
        4.2.2 感性意向空间的构建
        4.2.3 决策“人”的安全行为的感性工学设计方法
    4.3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PSS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4.3.1 PSS绿色设计方法
        4.3.2 PSS“集”设计方法
        4.3.3 PSS模块化设计方法
        4.3.4 PSS智能设计方法
        4.3.5 PSS设计总体目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设计视域下的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5.1 飞机客舱乘客座椅设计需求
        5.1.1 乘客对飞机客舱座椅人机不适的主要体现
        5.1.2 乘客对飞机客舱座椅造型不适的主要体现
        5.1.3 乘客对飞机座椅布局不适的主要体现
    5.2 飞机客舱乘客座椅系统层级分类
        5.2.1 飞机客舱乘客座椅的发展与分类
        5.2.2 经济舱乘客座椅组成部分的系统分析
    5.3 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模型
        5.3.1 人的层面
        5.3.2 座椅的层面
        5.3.3 环境的层面
        5.3.4 文化与美学层面
    5.4 经济舱乘客座椅布局方法
        5.4.1 乘客对座椅布局的诉求
        5.4.2 乘客座椅布局的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国产双通道宽体客机C929 应用的研究
    6.1 C929 经济舱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1.1 C929 经济舱布局设计
        6.1.2 C929 经济舱卧铺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1.3 C929 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1.4 C929 公共服务空间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2 C929 经济舱盥洗室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2.1 C929 经济舱盥洗室设计调研与分析
        6.2.2 C929 经济舱盥洗室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构思
        6.2.3 C929 经济舱盥洗室设施造型及布局安全人机设计方案
    6.3 C929 乘务员休息室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3.1 C929 乘务员休息室布局设计
        6.3.2 C929 乘务员休息室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3.3 C929 商务会议室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 C929 厨房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1 C929 厨房布局及设施造型设计分析
        6.4.2 C929 厨房布局与橱柜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3 C929 客舱运输服务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4 C929 航空餐具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1.着作
    2.学术论文
    3.科研奖励
    4.专利
    5.科研课题

(9)基于照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2 研究背景
        1.2.1 社会背景
        1.2.2 相关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调查概要
    2.1 调查时间、内容与方法
    2.2 调查对象概要
第三章 膳食服务及空间需求
    3.1 膳食服务用房配置
    3.2 膳食服务空间构成与空间尺度
        3.2.1 功能空间构成与使用现状
        3.2.2 各功能空间设备现状与尺度
    3.3 膳食服务流线分析
        3.3.1 进货流线
        3.3.2 送餐流线
        3.3.3 收残及厨余垃圾运送流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保健服务及空间需求
    4.1 医疗保健服务内容与用房配置
    4.2 配送药服务与空间需求
        4.2.1 配送药服务流程
        4.2.2 配送药服务空间需求
    4.3 保健与康复服务及空间需求
        4.3.1 体检服务
        4.3.2 理疗服务
        4.3.3 康复服务
    4.4 医疗保健服务相应功能空间关系
        4.4.1 医务空间内的空间关系
        4.4.2 医保室使用现状与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洗涤与清洁服务及空间需求
    5.1 洗涤服务特点与空间需求
        5.1.1 衣物送洗流线及晾晒流线
        5.1.2 衣物洗涤空间需求
        5.1.3 晾晒场地使用现状
    5.2 清洁卫生服务特点与空间需求
        5.2.1 居室及床单位清洁
        5.2.2 环境及设施设备清洁
        5.2.3 垃圾清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活照料服务及空间需求
    6.1 个人清洁服务
        6.1.1 老人居室内的清洁服务
        6.1.2 自用卫生间内的清洁服务
        6.1.3 公共卫生间与浴室的设置
    6.2 用餐服务
        6.2.1 用餐服务及餐厅配置
        6.2.2 卧床老人的进食护理
    6.3 起居生活照护服务
        6.3.1 室内公共活动空间
        6.3.2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6.4 护理人员照护行为跟踪调查分析
        6.4.1 护理动线的空间节点与时间分布
        6.4.2 护理动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6.4.3 不同健康状态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管理与后勤服务及空间需求
    7.1 咨询与办公
        7.1.1 接待门厅
        7.1.2 办公用房
        7.1.3 会议室
    7.2 后勤服务用房
        7.2.1 备品库
        7.2.2 职工用房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功能空间构成
    8.2 社区型养老机构的功能空间关系
    8.3 社区型养老机构中功能空间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古代陶器设计艺术发展源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1. 古代对陶器的相关着录
        2. 考古学及相关史学研究现状
        3. 陶器的分类专题研究
        4. 民族学角度对的陶器工艺的研究
        5. 侧重于美术学及设计学角度的研究
    三、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角度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的研究范围
第一章 多元的原始陶器(距今约20000~4000年)
    第一节 陶器的萌起(距今约20000~11000年)
        一、华南及附近地区的原始陶器
        1. 华南山地洞穴遗址和陶器的起源
        2. 陶器因炊食生活的出现而产生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定居生活的陶器(距今约11000~7000年)
        一、以夹碳陶为主的浙江地区早期陶器
        1. 上山文化
        2. 跨湖桥文化
        二、以红陶为主的黄河中上游地区早期陶器
        1. 裴李岗文化
        2. 大地湾文化一期
        三、以夹砂陶为主的华北地区早期陶器
        1. 河北阳原于家沟遗址
        2.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
        3. 磁山文化
        四、以夹砂陶为主的东北地区早期陶器
        1. 兴隆洼文化
        五、以夹砂褐陶为主的泰山周边的山前地带早期陶器
        1. 山东沂源扁扁洞遗址与黄崖遗址
        2. 西河遗址
        3. 后李文化
        4. 北辛文化
        六、以夹碳红褐陶为主的长江中游地区早期陶器
        七、小结
        1. 不同的土质产生了不同的制陶工艺
        2. 陶器的造型和功能由单一逐渐丰富
        3. 不同成型方法对陶器造型的影响
        4. 装饰由辅助到独立
        5. 陶器的烧造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器(距今约7000~5000年)
        一、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陶器
        1. 陶器制作工艺的进步
        2. 器形的多样化
        3. 丰富多彩的彩陶装饰
        4. 小结
        二、鲁南苏北地区多姿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陶器
        1. 多样的陶器种类
        2. 富于变化的陶器造型
        3. 陶器的配套组合
        4. 绚丽的彩陶装饰
        5. 制作技术的提高与黑陶和白陶的产生
        6.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象形符号
        7. 小结
        三、钱塘江下游和环太湖地区向轮制灰黑陶发展的陶器
        1. 河姆渡文化
        2. 马家浜文化
        3. 崧泽文化
        4. 良渚文化
        5. 小结
        四、以几何形装饰纹样为主的燕山南北地区的陶器
        1. 以筒形罐为代表的日用陶器
        2. 以压划“之”字纹为特色的陶器装饰
        3. 以几何纹为主的彩陶
        4. 祭祀陶器
        5. 小结
        五、以竹节造型为元素的长江中游地区的陶器
        1. 长江中游地区早期的陶器
        2. 大溪文化
        3. 屈家岭文化
        4. 小结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艺术的繁盛(距今约5000~4000年)
        一、马家窑文化把彩陶艺术推向高峰
        1. 以饮食器为主到以盛储器为主的品种变化
        2. 制作大型陶器改变了陶器成型方法
        3. 由对称器形发展出不对称器形
        4. 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5. 小结
        二、作为礼器的陶寺文化的彩绘陶
        三、轮制技术高度发展的龙山文化黑陶
        1. 高度发展的制陶技术
        2. 多样的陶器造型
        3. 小结
        四、以印纹软陶为特色的山背文化陶器
        五、以素陶为主的齐家文化
        1. 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陶器造型设计
        2. 富有地域特色的陶器装饰
        3. 小结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形简意赅的陶塑
        一、立体的人物陶塑
        二、人头形陶塑
        三、动物陶塑
        四、陶塑面具
        五、小结
    章节结语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夏商周陶器(前2070~前221)
    第一节 日用陶器与礼仪陶器的分化
        一、二里头文化的陶器
        1. 二里头文化陶器概述
        2. 以酒器为主的礼仪用陶器
        二、脱胎于成系列礼仪陶器的青铜礼器的产生
    第二节 摹仿青铜器的高温印纹硬陶
        一、商周陶器概述
        1. 陶器的种类
        2. 商周陶器的制作与装饰手法
        二、商周摹仿青铜器的陶器
        1. 青铜原料的缺乏与仿铜陶器的出现
        2. 陶器对青铜器的摹仿和对陶器工艺的改进
        3. 陶窑的改进和硬陶的产生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彩绘陶、磨光压纹黑陶
        一、彩绘陶
        二、磨光压纹黑陶
    第四节 周边地区各具特色的陶器
        一、半农半牧文化特色的西北地区陶器
        1. 四坝文化
        2. 辛店文化
        3. 寺洼文化
        4. 沙井文化
        5. 卡约文化
        6. 新疆东部地区的陶器
        二、以彩绘陶为特色的东北地区陶器
    章节结语
第三章 大一统格局下的秦汉陶器(前221~220)
    第一节 实用陶器的增多和美化
        一、构思巧妙的器具设计
        1. 熏炉类的陶器
        2. 多功能的灯具
        3. 种类丰富的日用陶器
    第二节 厚葬风气下的陶器设计艺术
        一、陶俑的兴起和繁盛
        1. 帝王陵墓的大规模陶俑
        2. 折射人间生活的豪门贵族墓的陶俑
        二、以宅院为主体的陶建筑明器
        三、体现日常生活的彩绘陶器皿
    第三节 汉代釉陶的产生
        一、单色釉彩的装饰
        二、复色釉彩的装饰
        三、釉彩与釉下刻划的结合
        四、立体装饰与釉彩的结合
    章节结语
第四章 彩釉兴盛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陶器(220~960)
    第一节 釉陶的全面发展
        一、北朝釉陶的复兴
        1. 单色铅釉陶
        2. 釉陶技术的转变与复彩釉陶的发展
        二、隋邢窑三彩的产生
        三、唐三彩的繁荣
        1. 河北地区以生活器皿为主的三彩器
        2. 洛阳地区以明器为主的三彩器
        3. 长安地区集大成的三彩器
    第二节 釉陶器皿设计中的外来元素
        一、陶器造型设计中的外来影响
        1. 异域风情的壶瓶类陶器
        2. 受外来造型影响的各类饮食器
        二、陶器装饰设计的外来影响
        1. 立体雕塑的器物附件
        2. 凹凸效果的器表装饰
        3. 连珠纹等外来纹饰的影响
    第三节 陶俑的继续发展
        一、南北朝彩绘陶俑的发展
        1. 北朝规模宏大的仪仗俑
        2. 北朝陶俑的艺术特点
        3. 东晋南朝的陶俑
        二、高度写实的隋唐陶俑
        1. 规模宏大的彩色陶俑
        2. 陶俑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式的多样性
        三、五代的陶俑的转折
    第四节 陶建筑模型的发展
    章节结语
第五章 互动中整合的辽金宋元陶器(960~1368)
    第一节 釉陶的延续
        一、具有草原气息的辽三彩
        1. 丰富的品种和器形
        2. 辽三彩的烧制与装饰工艺
        二、宋金三彩
        三、元代琉璃釉陶
    第二节 富有生活气息的宋辽金元陶俑
        一、陶俑的品类和造型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宋金陶俑
        三、宋金陶俑朴素典雅的艺术风格
        四、民族特色鲜明的元代陶俑
    第三节 赏用和赏玩风气下的陶器设计
        一、赏用结合的陶砚
        二、赏玩结合的陶玩具
        1. 立体式玩具
        2. 浮雕式玩具
    章节结语
第六章 衰落中有新创的明清陶器(1368~1911)
    第一节 质美韵雅的紫砂陶
        一、紫砂陶器的历史沿革
        二、紫砂陶的原料及制作工艺
        三、紫砂陶器的品类
        四、紫砂陶的设计艺术特点
    第二节 流光溢彩的观赏陶
        一、琉璃釉陶器
        二、珐华釉陶
        三、别开生面的石湾陶塑
        1. 石湾陶塑的历史沿革
        2. 石湾陶塑摆件
        3. 石湾陶塑的制作工艺
        4. 石湾陶塑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明清陶俑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
    章节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后记

四、小件办公用品盛放盒(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拉善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工艺特色传承发展研究[D]. 张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0(09)
  • [3]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D]. 黄雪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4]H板式家具公司仓储管理优化研究[D]. 樊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研究[D]. 汪笑楠.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6]唐代长江流域丧葬习俗问题研究[D]. 陆晗昱. 武汉大学, 2019(08)
  • [7]仙游县坝下社区古典家具的考察与研究[D]. 洪梓萱.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02)
  • [8]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研究[D]. 徐江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9]基于照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型养老机构设计研究[D]. 张茜.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10]中国古代陶器设计艺术发展源流[D]. 张卉. 南京艺术学院, 2017(06)

标签:;  ;  ;  

小办公用品收纳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