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秆代种栽培香乳试验初报

棉秆代种栽培香乳试验初报

一、棉杆代料栽培香茹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彭学文,解文强,周廷斌,吴志会[1](2019)在《棉柴替代棉籽壳栽培灰树花配方试验》文中认为以棉柴替代棉籽壳为原料栽培灰树花"迁西1号",通过设计5种不同配方,以灰树花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鲜菇产量及经济效益为指标,研究棉柴替代棉籽壳栽培灰树花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棉柴替代棉籽壳栽培灰树花的最佳配方为棉籽壳15%、棉柴30%、栗木屑40%、麦麸5%、棉籽粉7%、石膏1%、糖1%、磷肥1%,料水比1∶1.5,该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为2.4 mm·d-1,每100袋产量为42.80 kg,投入产出比为1∶9.31。试验表明棉柴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灰树花是可行的,应用前景广阔。

彭学文,解文强,周廷斌,吴志会[2](2018)在《棉柴栽培黑木耳的配方试验》文中提出以棉柴替代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的试验结果:以处理4的菌丝生长速度快,日均长速为1.18 mm,快于对照的0.95mm,菌丝长势良好,菌丝长满菌袋时间77天,平均每袋鲜耳产量为1.129kg,比对照高24.84%,但差异不显着。处理4配方主料为木屑/棉柴为6/4,添加量78%;辅料为麦麸20%,石膏1%,石灰1%,料/水为1/1.7。

柴美清[3](2016)在《不同基质及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及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香菇是一种着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其传统的栽培基质是阔叶树木屑,但是,近年来,随着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阔叶林资源的日趋枯竭,香菇生产面临着栽培料资源紧缺的危机。因此,寻求适合的代替培养料,筛选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和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模式,是香菇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香菇的袋料栽培,研究不同的栽培基质(桑木枝、枣木枝、杂木枝和苹果木枝)以及不同的栽培模式(林下地栽、菇棚地栽、菇棚立体栽培)对香菇菌丝生长、营养成分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于香菇生长的栽培基质配方和最佳的栽培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香菇菌丝在4种果木基质的3种配方(A:木屑:麸皮:石膏=89:10:1;B:木屑:麸皮:石膏=79:20:1;C:木屑:麸皮:石膏=69:30:1)上均能生长,同种栽培基质不同处理间,C配方香菇菌丝的生长情况、生长速率要比A、B配方的高,且配方A与C间差异显着,说明基质中麸皮含量高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不同种栽培基质间,香菇菌丝的平均生长速率各不相同,表现为枣木<杂木<桑木<苹果木,且苹果木与桑木基质显着高于枣木基质。2.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作为主要栽培基质的菌棒,其中枣木基质生产的香菇产量最高,尤其是枣木C配方,达995g/菌棒,比常规配方产量高15%以上,且差异显着,苹果木和杂木生产的香菇总产量相差不大,而桑木基质生产的香菇产量显着最低,仅667 g/菌棒。同种果木基质不同配方之间相比,香菇产量均表现为配方A<配方B<配方C,且配方C与A间差异显着,说明氮含量越高,香菇产量越高。3、不同基质配方生产的香菇养分情况表现为:有机质方面,只有苹果木A配方、枣木B、C配方生产的香菇子实体与常规基质配方相差不大,其他基质配方有机质含量均显着低于常规基质配方;氮含量方面,杂木A、B、C,桑木B、C,苹果木A,枣木C配方生产的香菇氮含量显着高于常规基质配方;磷含量方面,枣木与杂木基质的3个配方及苹果木A配方生产的香菇全磷含量显着高于常规基质配方;钾含量方面,所有果木的A配方生产的香菇钾含量均显着高于常规基质配方。4、在4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栽培模式间香菇产量差异显着,架栽的香菇产量最高,达到了163.2kg/m2,差异显着,其氮、磷、钾营养成分含量与地栽、立栽模式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且差异显着,有机质含量与其他栽培模式差异不显着。因此,从香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使用果木屑,尤其是枣木屑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从栽培模式方面考虑,可选择架栽模式进行香菇的栽培。

凌峰[4](2016)在《秀珍菇优良菌株及麦糟培养料优化配方的筛选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对10个秀珍菇菌株的栽培研究,比较分析了菌株生长周期、产量、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多糖含量的差异,并通过综合评价确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菌株。以皖1、新秀169、秀9作为参试菌株,以不同麦糟添加比例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秀珍菇的栽培研究,探讨麦糟培养料对秀珍菇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优化配方。希望通过本试验的研究能为秀珍菇生产在菌种选择和利用麦糟栽培秀珍菇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10个秀珍菇菌株生长周期最短的为新秀169,为45d,其次是皖3,为49d,二者与其他参试菌株差异极显着;各菌株子实体产量为128.2g~146.1g,生物学效率64.1%~73.0%,产量最高的为皖2,为146.1g/袋;各菌株间多糖含量在5%水平下的差异性比较大,多糖含量最高的是菌株秀9,为4.223%,含量最少的是菌株基因2005。2.综合生长周期、产量、多糖含量和容重四个指标对10个秀珍菇菌株作出评价,可以得出菌株新秀169的综合性状是最好的,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多糖含量较丰富。3.随着麦糟在培养料中比例的增加,三个品种菌丝生长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新秀169"品种在五组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较另外两个品种更快。三个品种秀珍菇的产量从A到D组,随着麦糟添加比例的增加,一致呈现下降趋势。3个品种在四个不同处理中,A组培养料生物学效率均为最高。其中"皖1"品种在A组培养料上生物学效率达到65.2%,比对照组高出8.43%。"新秀169"和"秀9"两个品种的A组生物学效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是都没有差异显着性。因此,相较于对照组,添加适当比例的麦糟有利于秀珍菇生物学效率的提高。4.在正常的温湿度下培养,三个品种的秀珍菇子实体含水量没有太大差别。子实体粗纤维含量随麦糟比例的增加均呈现递减趋势,"新秀169"品种秀珍菇子实体的粗纤维含量最低,其口感最佳。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麦糟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培养料中麦糟比例的增加,三个品种的秀珍菇菌株的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故适当增加麦糟的添加比例,有利于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陈娜[5](2015)在《棉杆栽培平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扩大平菇培养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从棉杆粉营养成分分析入手,通过筛选适宜粉碎粒度、最佳配方、最适品种,形成了棉杆粉栽培平菇的整套技术。即棉杆粉最佳粉碎粒度14 mm;最佳配方为棉籽皮25.5%,棉杆粉59.5%,麸皮10%,棉粕4%,棉油1%,另加生石灰2%,料水比1:1.7;适宜的平菇品种为‘苏研1号’。经大面积试验示范,产量与棉籽皮培养料持平,效益高于棉籽皮培养料。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柳凤玉,刘少苍[6](2013)在《适宜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筛选》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筛选适宜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采用品种比较的方法,将菌株诱变18、YN36、YN38和武香1号4个香菇菌株,从菌株发菌速度以及子实体的颜色、大小和产量方面,与当地主栽香菇品种香菇18(CK)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香菇菌株诱变18污染率较低(3.5%),现蕾时间最早(5月23日),且菌丝日生长量较高(1.02 cm);子实体综合性状最好,其菌盖直径最大(5.00 cm),子实体颜色为灰白色,适合市场要求;且鲜菇产量较高,较CK增产17.8%。诱变18是适宜北方地区夏季栽培的优良香菇品种。

孙萌[7](2013)在《大球盖菇菌丝培养及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是一种清香美味、营养丰富的珍稀食用菌,其对农田废弃物如稻草、秸秆等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因此,本试验对大球盖菇菌丝优化培养及栽培期间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乳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最大,长势强壮,为最适宜碳源。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其菌丝长速最快且菌丝干重最大。无机盐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测得最适宜无机盐为硫酸钙。同时本文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温度、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丝在15-30℃范围内都可以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不同,在25℃时,菌丝长速最快,且干重最大,为最适生长温度。菌丝在培养基pH5.0-8.0范围内都可以生长,当pH范围在6.0-7.0时菌丝生长最好,适宜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在大球盖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中,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长速最快,为1.96mm·d-1,且菌丝浓密,其次为豆秸秆,其菌丝长速与木屑差异不显着,但是易污染,不适合作为原种培养原料栽培大球盖菇。大球盖菇在供试不同培养基质中均能测出胞外CMC酶、FP酶和p-葡萄糖苷酶活性,说明大球盖菇胞外纤维素酶系完整。在菌丝生长阶段,CMC酶出现了酶活性高峰,纤维素相对含量在发菌期先上升,随后均匀下降,这与大球盖菇CMC酶变化趋势一致。与CMC酶同纤维素降解的关系相似,半纤维素降解规律与半纤维素酶活性相关。漆酶是水解木质素的酶类,在菌丝生长前期达到酶活性高峰,并随栽培时间的延长一直保持较低的酶活性,在子实体成熟时期有所增加,同时,木质素的含量在菌丝生长前期稍有上升后缓慢下降,这与大球盖菇产生漆酶有关。

张健[8](2013)在《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香菇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香菇代料栽培的传统基质是阔叶树木屑,由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阔叶林资源日趋枯竭,需要积极探索替代木屑的其它资源。本课题通过对柑橘枝条屑、板栗苞壳粉和竹屑进行香菇代料栽培研究,比较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及其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林果植物废弃物对香菇栽培中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商品性状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优培养料配方,为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代料栽培中的充分利用奠定基础。在利用柑橘枝条屑栽培香菇的试验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柑橘枝条屑与常规阔叶树木屑混合,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其中柑橘枝条屑含量分别为20%、40%、60%、80%,相对应的阔叶树木屑含量分别为60%、40%、20%、0%,其余为辅料,依次编号A、B、C、D,并以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CK)。对5种配方分别采用夏季覆土栽培和秋季层架栽培,分别以香菇主栽菌株夏香18和秋栽7号为供试菌株。结果表明,在两种栽培模式中,配方A、B、C、D菌丝长速基本都快于照组CK;配方B、C的满袋时间和现蕾时间均快于对照组;配方A、B、C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除了配方D,其它配方的子实体均良好。在利用板栗苞壳粉栽培香菇的试验中,当采用夏季栽培时,以香菇主栽菌株夏香18为供试菌株,将板栗苞壳粉分别以25%、50%、80%的比例与常规阔叶树木屑混合,配方编号依次为A、B、C,并以常规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配方B、C中菌丝长速慢且不出菇,配方A的产量也较对照组低。当采用秋季栽培时,以秋栽7号为供试菌株,以常规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组,以不同比例的板栗苞壳粉与常规阔叶树木屑混合,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配方编号依次为D、E、F、G。结果表明,配方E、G的菌丝长速快于或接近于对照组,但现蕾时间较晚晚;对照组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处于最高水平,所有配方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均与对照组相近或优于对照组。在利用竹屑进行香菇代料栽培的试验中,以L109为供试菌株采用秋季露地栽培时,将竹屑按照一定的比例与阔叶树木屑混合,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其中竹屑含量分别为20%、40%、60%、80%,其余为木屑和辅料,依次编号A、B、C、D,并以常规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配方A、B、C、D的菌丝长速均快于对照组,现蕾时间与对照组相近;配方B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配方D最低;除了配方D,其它配方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均与对照组相近。综上所述,柑橘枝条屑、板栗苞壳粉和竹屑分别可以用于香菇代料栽培的不同模式中,其中柑橘枝条屑含量在60%以内,板栗苞壳粉含量在25%以内,竹屑含量在60%以内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较高,子实体外观性状较良好。其中,以柑橘枝条屑40%、木屑40%、辅料20%在秋季层架栽培模式下,以板栗苞壳粉20%、木屑60%、辅料20%在秋季层架栽培模式下,以竹屑40%、木屑40%、辅料20%在秋季露地栽培模式下,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子实体的外观性状优良。通过生物学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培养料对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适宜的培养料是香菇菌丝良好生长的首要前提,现蕾时间与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呈显着的负相关。

周佳燕[9](2013)在《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及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棉花主要下脚料为主要栽培料栽培杏鲍菇,以性状优良的农杏菌株作为供试菌株。首先以棉籽壳、棉秸秆、棉桃壳为主料配置7种栽培料配方栽培杏鲍菇,在统一的环境和管理技术条件下,比较分析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株生长周期、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生物学转化率以及多糖含量的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确定较优配方,来验证棉花下脚料配方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其次以目前主栽的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栽培杏鲍菇,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通过温度的设置,结合子实体性状、单菇重以及不正常菇比率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适宜杏鲍菇商品性的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温度。希望本试验能为杏鲍菇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并为提高杏鲍菇商品菇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棉花下脚料配方栽培杏鲍菇效果明显,菌丝生长方面:配方1-6栽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5.26mm.d-1-7.59mm.d-1,明显快于对照组CK的4.57mm.d-1且配方3、5、6菌丝都是一级长势,较之于其他配方要更粗、更密、更白、生活力更强;杏鲍菇生长周期:以棉花下脚料为主料的配方1-7处理的菌株生长周期为45.6-57.3d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处理的60.2d,其中在配方5上生长的杏鲍菇生长周期最短为45.6d与其他都成显着差异;容重:除了配方5,配方1-6、7上杏鲍菇的容重为1.19-1.35g.ml-1,与对照组以木屑栽培料配方上杏鲍菇容重1.14g.ml-1,差异显着,杏鲍菇肉质更致密,配方1肉质紧密度最高,品质最佳;子实体性状:菌柄直径除配方4为2.9cm其他大于3cm,菌柄长度为5.8cm其他配方菌柄均大于6.0cm达到出口一级菇级;产量与生物学转化率:配方1、2、3、4、7上生长的杏鲍菇产量为68-75.3g都高于对照组CK的67.7g,其中配方2最高75.3g,其次是配方1的72.3g;多糖含量:配方1-7中多糖含量为1.563%-1.783%高于在CK配方上生长子实体多糖含量1.558%,其中配方5上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1.783%;综合结合生长周期、产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子实体容重4因素对不同配方上子实体进行综合排序来确定最适宜杏鲍菇栽培的棉花下脚料配方。排序的结果为:配方1(3.5分)→配方2(3.35分)→配方3、4(3.0分)→配方7(2.5分)→配方6(2.35分)→配方5(2.25分)→CK(1.35分)。得出:配方1以棉籽壳与棉秸秆为主料的栽培料配方最适杏鲍菇生长;棉花下脚料配方优于传统的木屑栽培料栽培杏鲍菇;两种以上棉花下脚料作为杏鲍菇栽培料的更有助于杏鲍菇生长。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温度对其商品性的影响试显着。17℃时子实体单菇重达到74.3g,不正常菇率达到最低为6.7%,杏鲍菇菌盖直径达3.7cm、菌盖厚度2.9cm、菌柄直经3.9cm、菌柄长度6.2cm,符合目前规定的商品性出口一级菇的标准,商品性较之于其他温度最高;从试验结果得出:17℃是杏鲍菇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商品性的温度;14-18℃为适宜生长温度,当温度超过18℃子实体商品性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10](2013)在《棉柴代替棉籽皮栽培平菇和白灵菇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降低平菇和白灵菇培养料的成本,以平菇品种双抗黑平8、白灵菇品种ACCC50869为试材,选用棉籽皮为主的培养料为对照,用一定比例的棉柴替代棉籽皮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棉柴比例对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培养中,处理Ⅱ(棉紫替代比例为30.70%)的菌丝生长较快,产量最高(238.31 g/袋),经济效益较高(产投比为1.578),为最佳培养料配方;白灵菇培养中,以处理Ⅱ(棉柴替代比例为25.83%)的菌丝生长较快,产量最高(231.35 g/袋),经济效益较高(产投比为4.62),为最佳培养料配方。在平菇和白灵菇培养料中当棉柴与棉籽皮比例均为2∶1时,培养效果较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并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二、棉杆代料栽培香茹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杆代料栽培香茹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棉柴替代棉籽壳栽培灰树花配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灰树花栽培培养料配方
        1.2.2 培养料的处理与灭菌
        1.2.3 接种及培养
        1.2.4 菌丝培养管理
        1.2.5 出菇准备
        1.2.6 出菇管理
        1.2.7 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1.3 项目测定
        1.3.1 菌袋污染率
        1.3.2 灰树花菌丝生长情况
        1.3.3 灰树花子实体性状调查
        1.3.4 鲜菇产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灰树花菌丝的生长情况影响
    2.2 灰树花子实体性状
    2.3 不同配方下灰树花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
3 结论

(2)棉柴栽培黑木耳的配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发菌期间的性状指标
    2.2 不同处理的子实体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3)不同基质及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及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香菇简介
        1.2.2 香菇的栽培历史
        1.2.3 香菇的栽培基质
        1.2.4 香菇的栽培模式
        1.2.5 香菇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步骤以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步骤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基础培养基
        2.1.3 供试原料及药品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时间、地点
        2.2.2 菌种、原材料准备
        2.2.3 处理设计
        2.2.4 菌棒的制备
        2.2.5 菌棒接种
        2.2.6 发菌期、出菇管理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菌丝生长情况
        2.3.2 产量及菇形统计
        2.3.3 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基质对香菇菌丝及产量的影响
        3.1.1 不同基质对香菇菌丝的影响
        3.1.2 不同基质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3.1.3 不同基质易出现的菇形
        3.1.4 不同基质对香菇营养成分的影响
    3.2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3.2.1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营养成分的影响
4 结论
    4.1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的影响
    4.2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4.3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5 讨论
    5.1 香菇栽培基质
    5.2 香菇栽培模式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4)秀珍菇优良菌株及麦糟培养料优化配方的筛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秀珍菇概述
    1.2 秀珍菇的研究进展
    1.3 环境条件对秀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营养
        1.3.2 温度
        1.3.3 水分
        1.3.4 空气
        1.3.5 光照
        1.3.6 酸碱度
    1.4 秀珍菇的栽培工艺
        1.4.1 新品种选育
        1.4.2 培养料配方
        1.4.3 栽培技术
        1.4.4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2 引言
    2.1 意义和目的
    2.2 试验流程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料原材料
        3.1.3 试验设备
        3.1.4 培养基配方
    3.2 方法
        3.2.1 秀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3.2.2 麦糟培养料优化配方的筛选
    3.3 测定方法
        3.3.1 菌丝体生长势观察
        3.3.2 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
        3.3.3 秀珍菇子实体水分含量测定
        3.3.4 秀珍菇子实体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3.3.5 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6 秀珍菇子实体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3.7 秀珍菇子实体多糖含量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秀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4.1.1 秀珍菇菌株菌丝生长时间的比较
        4.1.2 秀珍菇菌株子实体比较
        4.1.3 秀珍菇菌株的综合比较
    4.2 麦糟培养料优化配方的筛选
        4.2.1 麦糟培养料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4.2.2 麦糟培养料对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4.2.3 麦糟培养料对秀珍菇子实体营养品质的影响
5 讨论
    5.1 秀珍菇菌株的比较
        5.1.1 秀珍菇菌株栽培生长时间
        5.1.2 秀珍菇菌株子实体
        5.1.3 秀珍菇菌株的综合评价
    5.2 麦糟培养料的比较
6 结论
    6.1 秀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6.2 麦糟培养料优化配方的筛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棉杆栽培平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棉杆粉营养成分分析
    2.2棉杆粉代替棉籽皮最佳比例试验
    2.3棉杆粉栽培平菇配方优选试验
    2.4棉杆粉粉碎粒度试验
    2.5适应性品种筛选试验
3结论与讨论

(6)适宜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菌株栽培与管理
        1.2.2. 1 培养料配方。
        1.2.2. 2 装袋与灭菌。
        1.2.2. 3 接种。
        1.2.2. 4 发菌和出菇管理。
        1.2.2. 5 采收。
        1.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3. 1 菌丝生长情况。
        1.2.3. 2 子实体形状大小、颜色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发菌情况
    2.2 菌株的子实体性状
    2.3 菌株的鲜菇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7)大球盖菇菌丝培养及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种来源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药品的配制
        1.2.2 母种培养基筛选
        1.2.3 原种培养基筛选
        1.2.4 大球盖菇栽培种制作
        1.2.5 胞外酶活性测定
        1.2.6 木质纤维素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优化栽培试验
        2.1.1 不同碳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2 不同氮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3 不同无机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4 不同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5 不同pH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6 大球盖菇不同原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
    2.2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
        2.2.1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CMC酶活性变化
        2.2.2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滤纸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2.2.3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2.2.4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半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2.2.5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漆酶活性变化
    2.3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木质纤维素变化规律
        2.3.1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纤维素含量变化
        2.3.2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半纤维素含量变化
        2.3.3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木质素含量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香菇概述
        1.1.1 香菇简介
        1.1.2 香菇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1.1.3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2 林果植物废弃物的简述
        1.2.1 林果植物废弃物的来源和种类
        1.2.2 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1.2.3 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中的现有研究基础
    1.3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料及其来源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的制备
        2.2.2 栽培袋的制备
        2.2.3 出菇管理
        2.2.4 生物学指标的统计
        2.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柑橘枝条屑作为栽培基质在香菇两种栽培模式中的应用
        3.1.1 夏季覆土栽培
        3.1.2 秋季层架栽培
        3.1.3 小结
    3.2 板栗苞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在香菇两种栽培模式中的应用
        3.2.1 夏季覆土栽培
        3.2.2 秋季层架栽培
        3.2.3 小结
    3.3 竹屑作为栽培基质在香菇秋季露地栽培中的应用
        3.3.1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的影响
        3.3.2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3.3.3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子实体商品性状的影响
        3.3.4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子实体化学成分的影响
        3.3.5 小结
4 小结
5 讨论
    5.1 栽培基质的理化特性与香菇生长发育的关系
    5.2 关于香菇栽培方式的探讨
    5.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相关栽培图片

(9)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及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杏鲍菇的分类地位
    1.2 杏鲍菇栽培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杏鲍菇的栽培简史
        1.2.2 杏鲍菇的栽培方式的研究现状
        1.2.3 杏鲍菇培养基、培养料及配方的研究现状
    1.3 利用农业下脚料栽培杏鲍菇的研究现状
        1.3.1 玉米下脚料
        1.3.2 棉花下脚料
        1.3.3 其他下脚料
    1.4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及商品性研究
    1.5 杏鲍菇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研究
        1.5.1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1.5.2 杏鲍菇经济效益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培养料原材料
        3.1.2 供试菌株
        3.1.3 培养基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3.2.1.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3.2.1.2 菌株生长时间的比较
        3.2.1.3 子实体农艺性状比较
        3.2.1.4 子实体产量比较
        3.2.1.5 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
        3.2.1.6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3.2.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3.2.3 测量与计算
        3.2.3.1 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3.2.3.2 菌丝生长势的测定
        3.2.3.3 子实体形态重量指标测定
        3.2.3.4 产量、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测定
        3.2.3.5 子实体多糖含量的测定
        3.2.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4.1.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4.1.2 菌株生长时间比较
        4.1.3 子实体农艺性状比较
        4.1.4 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4.1.5 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
        4.1.6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4.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4.2.1 温度对单菇重影响
        4.2.2 温度对不正常菇率的影响
        4.2.3 温度对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5 讨论
    5.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5.1.1 菌丝生长比较
        5.1.2 菌株生长时间比较
        5.1.3 子实体比较
        5.1.4 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
        5.1.6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5.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5.2.1 温度对杏鲍菇单菇重的影响
        5.2.2 温度对杏鲍菇不正常菇比例的影响
        5.2.3 温度对杏鲍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5.3 实验室试验中易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5.3.1 菌丝生长不均匀
        5.3.2 栽培瓶发菌菌丝污染
        5.3.3 畸形菇现象
        5.3.4 子实体黄腐病
6 结论
    6.1 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
        6.1.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6.1.2 菌株生长时间比较
        6.1.3 子实体比较
        6.1.4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影响的综合评价
    6.2 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棉柴代替棉籽皮栽培平菇和白灵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培养料处理
        1.2.3 接种
        1.2.4 调查项目
        1.2.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平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平菇和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四、棉杆代料栽培香茹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棉柴替代棉籽壳栽培灰树花配方试验[J]. 彭学文,解文强,周廷斌,吴志会. 北方园艺, 2019(21)
  • [2]棉柴栽培黑木耳的配方试验[J]. 彭学文,解文强,周廷斌,吴志会. 食药用菌, 2018(05)
  • [3]不同基质及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及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D]. 柴美清.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4]秀珍菇优良菌株及麦糟培养料优化配方的筛选试验研究[D]. 凌峰.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5]棉杆栽培平菇技术研究[J].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陈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4)
  • [6]适宜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筛选[J].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柳凤玉,刘少苍. 河北农业科学, 2013(05)
  • [7]大球盖菇菌丝培养及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D]. 孙萌. 延边大学, 2013(S2)
  • [8]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 张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3)
  • [9]棉花下脚料配方的筛选及温度对杏鲍菇商品性影响的研究[D]. 周佳燕.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3)
  • [10]棉柴代替棉籽皮栽培平菇和白灵菇的初步研究[J].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 河北农业科学, 2013(02)

标签:;  ;  ;  ;  ;  

棉秆代种栽培香乳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