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

现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

一、近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任辉,程爱国,宁树正,郭爱军,杨昊睿,袁建江,丁恋[1](2021)在《关于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的思考与建议》文中指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保证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是每个国家优先的战略考量。科学合理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不断完善全球矿产资源结构与分布及战略性研究机制,是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的意义、工作任务、工作基础、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对促进我国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完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都起到重要作用。

肖军军[2](2020)在《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在系统分析区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域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内圈定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经异常查证发现了金矿化体。通过对九峰矿区土壤化探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初步研究,建立了九峰矿区金矿可能的成矿模式,初步评价了九峰矿区金矿找矿前景,主要成果如下:1、在九峰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合成矿元素特征参数分析、地学多元统计分析,利用盒须图法确定元素异常下限,圈定单元素异常,圈出Au-As-Sb综合异常2处。土壤化探异常与槽探、硐探工程揭露的金矿化体位置较吻合,圈定的综合异常对九峰矿区金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2、工程揭露的金矿化体位于韧性剪切带旁侧派生的构造破碎带内,受构造破碎带控制。通过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分析,认为九峰矿区内金矿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对金矿化体Au/Ag比值的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揭露的矿化体往深部仍有较大延伸,九峰矿区内具备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朱晓强[3](2020)在《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基地是矿业经济的主要载体,能够统筹矿产资源集中勘查开发、保证矿物原料高效生产利用和促进下游产业集聚,从而保障国家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然而,我国矿产资源基地只有名称没有边界,导致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时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基地的空间位置,这既压缩了矿业活动范围,也不利于矿政管理以及“三区三线”的划定。因此,急需开展矿产资源基地的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明确基地的边界,为将矿产资源基地纳入我国“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区位论、矿产资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对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界定矿产资源基地的内涵并进行了分类,明确基地划界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建立了划界理论框架。2.从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适用于划界的7个指标和适用于综合评价的15个二级指标。3.从基地、重点区和限制区、核心区三个层次构建矿产资源基地划界等级体系,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4.以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研究区所在的大兴安岭Sn-Cu-Pb-Zn-Ag-Au-Nb-Ta矿床Ⅲ级成矿带为依据,分析区域断裂构造、成矿规律、矿床分布等信息,初步划定基地边界。在对划界指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置法确定矿产资源密集区,并结合断裂构造、化探异常等要素修正基地的边界。综合考虑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因素,最终确定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的边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划定的基地进行评价,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基地边界划定合理。最后,提出管理政策建议,为制定差别化矿政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黄什[4](2020)在《澳大利亚北领地Pine Creek造山带中部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自有矿权找矿潜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ine Creek造山带中部地区是北领地三大金矿矿集区之一,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北部,靠近首府达尔文,大致经纬度范围为:南纬12°20′~14°20′,东经130°35′~132°30′。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区域地质矿产资料,梳理金矿床及矿点数据库,研究典型金矿地质特征,探讨总结各类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两处自有矿权进行找矿潜力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研究区金矿床/矿点主要分为四个亚类:a)石英脉型金矿,b)条带状铁质岩相关金矿,c)金-多金属型金矿,d)冲积型砂金矿。三种类型的原生金矿主要金矿化时间晚于接触变质峰期,成矿流体差别不大,均为接触-热变质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其成矿模式主要差别在于控矿构造和金从流体中析出沉淀的方式。研究总结了各类型金矿的空间分布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金矿化层控特征明显,石英脉型金矿化主要赋存地层包括Mount Bonnie组、Gerowie凝灰岩组、Burrell Creek组;条带状铁质岩相关型金矿绝大多数赋存于Koolpin组中段;两个金-多金属型金矿的矿体均呈似层状透镜体赋存于Mount Bonnie组下段。金矿化构造控制特征明显,大多数分布于基底断裂附近,石英脉型金矿主要控矿构造有Pine Creek剪切带,基底断裂两侧的次级断层、褶皱构造等;条带状铁质岩相关型金矿主要控矿构造为北西向背斜构造,常形成似层状矿体;两个典型金-多金属型矿床分别位于Margaret向斜构造的西翼和东翼,层间破碎带、滑脱空间是控制矿体产出的有利空间。大多数金矿床/矿点位于古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外接触带。金矿化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对两处位于Pine Creek造山带内的自有矿权进行找矿潜力评价:EL25294矿权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利的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金矿化和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化,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为背斜构造核部、背斜构造与北东向、东西向断层构造的交汇处。EL24906矿权区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勘查工作投入很少,金矿找矿潜力一般,发现小型以上规模金矿的希望较小。

徐志刚,王岩,陈郑辉,黄凡[5](2020)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的编图思路和编图方法》文中指出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成矿系列图"的研编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的"文、图、库、普"四项内容之一,要体现"全覆盖"的182种矿种、18种矿床类型和多个"亚类型"、5个级别的矿产地规模、多个成矿时代的综合图例设计,要兼顾矿床成矿系列的表示方法、地质底图和构造底图优化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编图技术要求"的制定,要本着"大道至简"的哲理、"大美至简"的审美观、"出精品"的宗旨、"编出上乘图件"的要求,提出"删繁就简构造底图,领异标新成矿系列"的编图原则。本文介绍了两图的性质、编图的思路和编图方法,并重点阐述"矿产图例设计"和"底图编制"两部分内容,以期编制出高水平图件,更集中反映和彰显项目成果。

黄国成,程海艳,李翔,陈小友[6](2020)在《浙江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浙江省主要矿产的矿床数量、规模、矿产组合时间演化以及成矿分带性、丛聚性等特征的分析与归纳,概要总结了浙江省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浙江省同位素成矿年龄资料,建立起全省成矿年代学谱系,并结合大地构造演化,将浙江省的成矿活动划分了5个时段。通过矿床数量、矿床规模以及矿产组合对比分析各时段的成矿信息和演化特征,构建了成矿时间演化图。依据浙江省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将浙江省划分了4个Ⅲ级成矿带和7个Ⅳ级成矿亚带,从成矿密度和成矿强度的角度探讨各Ⅳ级成矿亚带矿床的分布规律。其中成矿密度划分了1个高密度区、4个中密度区和2个低密度区,综合矿产成矿强度划分了3个强成矿强度区、1个中成矿强度区和3个弱成矿强度区,以此为找矿方向和规划部署提供新思路。

薛伟[7](2019)在《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大兴安岭岩浆构造带南端,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近40000km2,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之一。近年来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研究区)铀矿勘查工作备受关注,本文以最新的铀矿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火山岩型铀矿对比研究,系统总结了各类铀矿床或矿点矿床地质特征,然后利用电子探针、LA-ICP-MS等技术方法手段开展了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客观评价了研究区的找矿前景,提高了对研究区铀成矿的认知程度,为我国北方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野外地质填图、钻探编录和室内测试分析、铀矿勘查总结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各类铀矿床、矿点(核桃坝、单井胡同、骆驼山、西干沟和三道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体和矿石特征及蚀变特征,全面揭示了铀矿化信息,总结了铀矿地质特征,为研究区内的铀矿勘查与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选择代表性铀矿床或矿点开展赋矿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显示,研究区酸性火山岩具有富SiO2和K2O,贫Al2O3、Sr、Ba、Eu、Ti、P以及高Rb/Sr比值(21.7424.53)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Eu亏损的燕式分布,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壳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三道沟铀矿化点义县组流纹岩LA-ICP-MA锆石U-Pb年龄为132.2±0.6Ma和132.8±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同时首次对该区义县组的形成年龄进行了限定,即介于132.8Ma122.0Ma之间,这对于解决该区的地层归属问题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单井胡同铀矿点赋矿火山岩形成于143.8±0.5Ma和141.5±0.5Ma,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矿相学研究表明,核桃坝铀矿床和义盛店铀银矿床矿石矿物均以铀石为主,成矿作用可划分早期钠长石化交代阶段、早期热液成矿阶段、晚期热液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为四个阶段。核桃坝矿床与义盛店矿床具有相似矿化特征、成矿流体和成矿过程,说明区域成矿流体是同一期富铀含硅酸(络合物)的成矿热液。矿相学研究、成矿地质特征、样品蚀变程度等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的铀矿床类型为碱交代型热液铀矿床,其成因与碱交代作用、次火山岩体密切相关。沥青铀矿U-Pb同位素表观年龄、电子探针化学年龄以及等时线年龄综合研究显示,核桃坝铀矿床形成时代应在99.1Ma左右,是晚白垩世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年代学综合研究表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研究区)的主成矿时间应在100Ma左右,即晚白垩世成矿,其与460矿床、470矿床在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共同形成“北东老、西南新”铀成矿时空格局。成矿规律研究表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研究区)具备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铀源条件、热液蚀变条件,控矿因素明显,铀资源潜力较大,找矿前景广阔,持续勘查与研究工作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核桃坝铀矿床有望发展为大型或者超大型铀多金属矿床,其他铀矿点有望落实为新的铀矿床。三道沟铀矿化点义县组具备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利于铀成矿作用的发生,该地层可能存在类似的铀矿床。因此,下白垩统义县组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的找矿层位,其内部北东向硅化构造带是值得关注的找矿方向。

美丽(Mouanda Kodissa Marlyse Dolkha)[8](2019)在《山东省鲁东地区前震旦纪BIF型铁矿成矿特点及找矿前景研究 ——以莲花山铁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之一,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矿产资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未来进步和发展潜力的体现。其中铁矿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最为广泛,矿产采集和冶炼技术最为成熟,在目前人类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中国国内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且具备分布广泛,矿床种类齐全等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大部分矿区位于西北等边远地区,由于贫矿多,富矿少,矿石伴生组分复杂等困难,中国的铁矿开采和冶炼生产面临很大的困难。虽然中国目前的钢铁产量居于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是中国铁矿石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随着铁矿石消费的增加以及澳大利亚等铁矿石供应国的战略性供应收缩,国内铁矿石的供应日益紧张,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面对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勘探和找矿力度,保证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莲花山BIF型矿床特征的研究对象:矿物组成,构造结构,变质作用和控矿构造以及地震层探矿的前景。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近年来的勘查实践证明,找矿的成功率有依赖于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成矿预测的有效开展;本文研究及结果如下:1)对鲁东地区的地质特征以及铁矿的成矿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主要的铁矿石开采省份,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铁矿矿区之一,省内的铁矿分布情况以及找矿前景情况直接关系着资源供给安全。本次研究收集了历年来针对山东地区尤其是鲁东地区的铁矿矿藏分布以及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梳理,对鲁东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综合记录,系统分析区内铁矿的成矿规律,为鲁东地区勘查找矿奠定理论基础。2)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总结鲁东地区铁矿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要素与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基本一致,从地质环境的要素出发,其细分主要可以分为矿藏的构造背景、形成环境、成矿的时期以及岩石的结构类型等五大类组成。而矿床特征则以矿物质的组合、方结构构成,变质的作用和控矿构造这四大类型为主。通过对铁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对区内各个区块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建立预测模型做好资料储备。3)以莲花山铁矿矿区为例,建立区域内的找矿预测分析模型。通过对山东省今年来最新的勘查和分析材料总结,客观准确的对山东省鲁东地区的矿藏潜力进行评价,分析下一步找矿的经济效果和预期,避免资源的无端浪费。在研究工作中,将找矿靶区作为分析的成果之一,重点论述鲁东地区可能存在的富矿区,建立BIF铁矿的找矿勘查流程,为铁矿勘探地质勘查提供更多可选的技术方案。

王瑞雪[9](2019)在《中国重要铝土矿集中区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沉积型铝土矿分布在华南板块西南部的上石炭、上二叠以及晚二叠统,华北板块中部的下石炭和东部的中二叠统。本论文通过对中国石炭—二叠纪的五个重要矿集区的铝土矿开展显微镜观察、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分析、XRD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析、锆石U-Pb年代学、以及伊利石K-Ar年龄测试等研究,分析了铝土矿的物质组成,阐释了成矿作用,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贵州清镇早石炭世铝土矿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主峰是800 Ma,而贵州务正道和凯里早二叠世铝土矿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是1100 Ma。800 Ma和1100 Ma的碎屑锆石分别来源于华南板块西缘和中部的古生代沉积岩。早石炭世到早二叠世铝土矿物源的变化指示华南古陆经历了西边隆起到内部隆起的过程。晚石炭世铝土矿物源来自华北克拉通南北缘;华北中二叠世淄博铝土矿物源来自华北克拉通北部的晚古生代大陆弧;华南晚二叠世铝土矿来源于西南岛弧花岗岩和峨眉山玄武岩。中国石炭二叠纪铝土矿大多沉积在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之上,多数为喀斯特型铝土矿。含矿岩系一般分为三段:靠近底板的含铁层,中部铝土矿层,上部粘土和煤层。贵州清镇早石炭世铝土矿的矿物组合为一水硬铝石、伊利石、锐钛矿。伊利石主要是1Md型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在0.25和0.47之间。从铝土矿中分离出来的小于2μm的不同粒级伊利石的K-Ar年龄集中在170 Ma和150 Ma,表明铝土矿在形成后经历过多期次热液作用。由伊利石的结晶度推测该热液温度在200-300℃。晚石炭世豫西铝土矿的矿物组合是:硬水铝石、伊利石、高岭石、锐钛矿,伊利石主要是1M型自生伊利石,结晶度为0.25。早二叠世务正道和凯里铝土矿中的矿物要有一水硬铝石、锐钛矿、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中二叠统淄博铝土矿以高岭石和勃母石为主,晚二叠统平果和东罗铝土矿以勃母石、一水硬铝石、菱铁矿、高岭石和锐钛矿为主。不同的矿物组合揭示了沉积环境以及成因机制的差异。华北晚石炭世铝土矿一般沉积在距古陆(岛)不远的滨岸-浅湖相区,重要的铝土矿床多位于古陆(岛)附近的510km的范围内。华南石炭-二叠纪的铝土矿沉积在沿海潮坪和限制性碳酸盐岩台地上。成矿机制既有红土化作用形成含铝物质,被搬运到碳酸盐岩表面沉积形成铝土矿,又有风化壳中含铝溶液以化学形式搬运到喀斯特洼地中结晶形成铝土矿。含有伊利石的铝土矿可能成矿以后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使铝土矿中的高岭石、三水铝石和勃母石转化为硬水铝石。

徐方[10](2019)在《胶东地区中生代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和黄金工业基地。前人的研究几乎涉及金属矿床研究的所有方面,对金矿床类型的划分、成矿物质来源、矿物组分、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变质作用、成矿地质构造,及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等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然而,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为什么主要的金矿床分布在胶北地块,郯庐断裂是分割胶东与鲁西地块的分界线,也是金矿床富集与不富集的分界线,金矿床与郯庐断裂有何联系?就郯庐断裂而言,是切穿岩石圈的断裂,然迄今为止,断裂带内仅发现有限的几处有金矿床的存在,反而是断裂带东侧的胶北地块富集(大型)金矿床;对于胶东金矿的成矿模式,前人先后提出了:岩石圈减薄非造山型、碰撞造山型、地幔亚热柱型、热隆-伸展型、克拉通破坏型、岩浆核杂岩隆起一拆离带热液成矿型等成矿理论和模式。到底何种(或多种)模式更适合胶东地块的金矿成矿模式?此外,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下的金矿床的分类,以及对郯庐断裂活动时间和演化等的分歧,使之与胶东主要金矿床的形成时期等的一致性方面产生很多不同看法;岩浆活动期次与时间和金矿床形成的关系,也有很多不同看法,因此,虽然建立了很多胶东地区金成矿模式,但是,在以板块构造理论下的金矿床成矿模式还较为少见。尤为重要的是,胶东金矿床分布区属于克拉通内还是造山带与克拉通复合区?因此,很有必要根据胶东区地壳性质建立不同的金矿成因模式。基于上述,本论文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胶东地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成矿物质、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岩浆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单元地壳性质、构造岩浆演化史和金矿床的分布特征,对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岩浆活动、郯庐断裂与金矿床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和成矿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论文取得了如下的认识与成果:1.岩浆岩体与金矿床分布密切相关,中生代4个岩浆活动序列分别对应三期金矿床的发育。通过胶东地块岩浆岩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及其金矿床的形成关系研究,厘清了该区岩浆岩体的分布规律,概括得出中生代4个岩浆活动序列:(1)晚三叠世(237~201Ma),以甲子山岩体为代表的岩浆岩体,这一时期与印支期华北与杨子板块的碰撞时代相一致,是在挤压构造环境下侵位的岩浆岩体;这期岩浆岩体中并没有发现金矿床;(2)晚侏罗世(163~145Ma),以焦家-玲珑-滦家河型岩浆岩体为代表的岩浆岩体,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代表了大陆弧花岗岩特征这也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位的,发育了“玲珑型”金矿床;(3)早白垩世中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0~115Ma),郭家岭岩体最为典型。这一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4)早白垩世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15~100Ma),以伟德山岩体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有紧密关系,特别是与岩石圈减薄有关。2.胶东地区岩浆岩的发育与造山带俯冲-拆沉-折返-岩浆作用、郯庐断裂活动、岩石圈减薄和构造体制转换期密切相关,概括出四期岩浆岩发育期。分别对应于焦家-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发育期的胶东地区三期主要金矿成矿期(163Ma~145Ma、130Ma~115Ma和 115Ma~100Ma),以 120Ma~100Ma期为最主要成矿期。其成矿期与岩石圈最大减薄、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变为拉张、郯庐断裂为右行走滑正断层活动最强时期相一致。3.通过对胶东地区典型金矿床分布、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金矿床类型的研究,以板块构造为指导,结合板块构造活动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将胶东地区金矿床划分为五大类:深大断裂控制型、基底构造控制型、复合断裂控制型(网状含矿脉)、拆离断层控制型和剪切-拉张型断裂控制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矿床分布在隆起带上和与距离郯庐断裂远近与金矿床的规模和大小成正比的规律。4.对胶东地区的金矿床形成、演变、金矿床类型、郯庐断裂和胶东地区的地质构造等及其与古亚洲域、太平洋域、特提斯域和秦岭-大别-苏鲁构造带的研究,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床属于板块碰撞-非碰撞型的复合型矿床成因类型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胶东地块分为板块碰撞俯冲-拆沉折返造山带岩浆岩-金矿床分布区、早白垩世拉张盆地边缘断裂带-金矿床发育区、胶北地体岩浆岩-金矿床分布区和郯庐断裂带岩浆岩-金矿床区四大胶东金矿床成矿区域。胶北区是金矿床最有利发育区。5.建立了三种金矿成矿模式:断裂作用-岩浆岩侵入-地壳上隆-基底绿片岩-四位一体复合作用,不整合-层间断裂作用-岩浆作用三位一体和俯冲-拆沉-折返-岩浆作用型金矿床模式。通过对郯庐断裂的活动时代、方式以及对胶东金矿床形成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郯庐断裂的最大活动期,是在晚侏罗世-白垩纪。这与胶东金矿床的产出相一致。郯庐断裂活动伴生的次级NE、NNE向断裂,及其与NW和近EW向断裂的交汇处是金矿的有利富集区。郯庐断裂切入岩石圈-上地幔,除作为成矿物质上涌的通道外,还限制了鲁西地块的金矿集区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郯庐断裂活动-区域性构造体制转换(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胶东群成矿物质迁移-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聚集-幕式活动-多期次金矿床形成的构造-岩石圈变化的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复合成矿模式。建立了三大金矿成矿模式:海洋型绿片岩相基底(东西向展布)-郯庐断裂-岩浆岩体侵入(胶北)-地壳上隆-胶北“焦家式”(断裂带内蚀变型)-“玲珑式”(脉岩型)金矿成矿模式、变质杂岩与底砾岩层间(有岩浆岩体)滑动破碎型金矿成矿模式和造山带俯冲-拆沉-折返-岩浆作用型金矿床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胶东地区金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地认识区域成矿规律以及找矿勘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金矿成矿理论和勘探开采的实践意义。

二、近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的意义与作用
2 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
3 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的重点内容和技术方法建议
    3.1 主要工作内容建议
        (1)开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2)开展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综合信息研究
        (3)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4)开展成矿预测研究
        (5)建议进一步推进GIS技术的应用工作
        (6)建议对未来重要矿产资源探明趋势及资源基地战略布局预测开展研究
        (7)建议加强相关矿区和矿种开发利用战略布局研究
    3.2 不断创新技术方式方法
        (1)系统收集全球矿产资源地质地勘数据资料
        (2)做好典型矿区实地调研
        (3)注重全球重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
        (4)大量运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4 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
5 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本次工作情况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3.2 元素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3.3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
第四章 控矿因素及金矿找矿预测
    4.1 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4.2 异常查证
    4.3 九峰矿区控矿因素
    4.4 找矿远景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3)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区划理论研究现状
        1.2.2 矿产资源区划研究现状
        1.2.3 保护区与矿产资源基地研究现状
        1.2.4 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2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理论框架
    2.1 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区域产业集聚理论
        2.2.4 矿产资源安全理论
        2.2.5 地域分工理论
        2.2.6 综合评价理论
    2.3 理论框架
        2.3.1 划界原则
        2.3.2 划界依据
        2.3.3 划界方法
第3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3.1 影响因素
        3.1.1 资源
        3.1.2 技术经济
        3.1.3 环境
    3.2 指标构建原则
    3.3 指标的选取和解释
        3.3.1 划界指标的选取
        3.3.2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3.3.3 指标的解释
    3.4 指标的标椎化
    3.5 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3.5.1 层次分析法(AHP)
        3.5.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第4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
    4.1 基地分类
    4.2 基地划界等级体系构建
    4.3 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
第5章 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5.1.3 地质资源条件
        5.1.4 生态环境条件
        5.1.5 技术经济条件
    5.2 基地划界
        5.2.1 划界指标权重
        5.2.2 划界指标标准化
        5.2.3 基地划界
    5.3 基地综合评价
        5.3.1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5.3.2 指标数据资料处理
        5.3.3 综合评价
    5.4 勘查开发布局
第6章 矿产资源基地管理政策建议
    6.1 统一管理政策建议
    6.2 差别化管理政策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澳大利亚北领地Pine Creek造山带中部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自有矿权找矿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1.3.1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
        1.3.2 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1.3.3 研究区地质矿产研究现状
        1.3.4 造山型金矿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地层
        2.1.1 古元古界
        2.1.2 中-新元古界
        2.1.3 中-新生界
    2.2 构造
        2.2.1 构造变形期
        2.2.2 断层构造
    2.3 岩浆岩
        2.3.1 太古代杂岩
        2.3.2 古元古代基性侵入岩
        2.3.3 古元古代花岗岩类
    2.4 变质作用
        2.4.1 区域变质作用
        2.4.2 接触变质作用
    2.5 区域矿产概况
        2.5.1 金矿
        2.5.2 铀矿
        2.5.3 其他矿床
第三章 主要金矿类型及典型矿床
    3.1 石英脉型金矿
        3.1.1 分布情况
        3.1.2 矿物组合及矿化阶段
        3.1.3 围岩蚀变
        3.1.4 金的赋存状态
        3.1.5 Woolwonga金矿
    3.2 条带状铁质岩相关金矿
        3.2.1 分布情况
        3.2.2 Cosmo Deeps金矿
    3.3 金-多金属型金矿
        3.3.1 分布情况
        3.3.2 Mount Bonnie金矿
    3.4 冲积型砂金矿
第四章 金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4.1 成矿时代
    4.2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
        4.2.1 流体包裹体
        4.2.2 硫同位素
        4.2.3 氢氧同位素
    4.3 成矿流体的迁移
    4.4 金的沉淀富集
    4.5 成矿作用过程及成矿模式
第五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5.1 金矿化空间分布规律
        5.1.1 金矿化空间分布与地层的关系
        5.1.2 金矿化空间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5.1.3 金矿化空间分布与岩浆岩的关系
        5.1.4 金矿化空间分布的带状特征
    5.2 金矿化局部富集规律
    5.3 找矿标志
第六章 自有矿权EL25294找矿潜力评价
    6.1 勘查工作情况
    6.2 地质特征
        6.2.1 地层
        6.2.2 构造
        6.2.3 岩浆岩
        6.2.4 矿化情况
    6.3 地球物理特征
        6.3.1 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
        6.3.2 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6.4 钻探验证
    6.5 找矿潜力评价
第七章 自有矿权EL24906找矿潜力评价
    7.1 勘查工作情况
    7.2 地质特征
        7.2.1 地层
        7.2.2 构造
        7.2.3 岩浆岩
        7.2.4 矿化情况
    7.3 找矿潜力评价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成果和认识
    8.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5)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的编图思路和编图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编图思路
2 图件性质
    2.1 矿产地质图
    2.2 成矿规律图
    2.3 矿床成矿系列图
3 图例设计
    3.1 总体思路
    3.2 矿种表示
        3.2.1 能源矿产和水气矿产
        3.2.2 金属矿产
        3.2.3 非金属矿产
    3.3 矿产地规模的图例设计
    3.4 矿床类型划分和图例设计
        3.4.1 矿床类型的划分
        3.4.2 矿床类型的图例设计
    3.5 矿床成矿时代的图例设计
4 底图编制
    4.1 矿产地质图的底图编制
        4.1.1 地层简化
        4.1.2 侵入岩简化
    4.2 成矿规律图的底图编制
    4.3 省级“分时段矿床成矿系列图”的编制
        4.3.1 正确划分本省域的“构造旋回”
        4.3.2 突出所编时段的“构造层”
        4.3.3 正确表达矿床及其所属的“矿床成矿系列”
        4.3.4 按Ⅲ级成矿带进行成矿系列研究,并上升至高层次归纳
        4.3.5 在矿床成矿系列图上的配图和插图
5 结语

(6)浙江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概况
2 时间分布规律
    2.1 成矿年代学谱系与成矿时段
    2.2 成矿时间演化
        2.2.1 矿床数量与规模演化
        2.2.2 矿产组合演化
3 空间分布规律
    3.1 成矿区带划分
    3.2 成矿分带性特征
    3.3 成矿丛聚性特征
        3.3.1 成矿密度特征
        3.3.2 成矿强度特征
4 结语

(7)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外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现状
        1.2.2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3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研究现状
        1.2.4 研究区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工作方法
    1.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区域深大断裂
        2.1.3 区域火山构造
    2.2 区域地层
        2.2.1 基底地层
        2.2.2 盖层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太古代-元古代
        2.3.2 古生代
        2.3.3 中生代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1 岩石物性特征
        2.4.2 重力场特征
        2.4.3 航磁场特征
        2.4.4 放射性场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区域铀矿床研究
    3.1 460铀-钼矿床
    3.2 534铀-钼矿床
    3.3 470铀-钼矿床
    3.4 713铀-钼矿床
    3.5 71铀-钼矿床
    3.6 小结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核桃坝铀矿床
        4.1.1 矿区地质
        4.1.2 地球物理特征
        4.1.3 矿体特征
        4.1.4 矿石特征
        4.1.5 蚀变特征
    4.2 单井胡同铀矿点
        4.2.1 矿区地质
        4.2.2 地球物理特征
        4.2.3 矿体特征
        4.2.4 矿石特征
        4.2.5 蚀变特征
    4.3 骆驼山铀矿点
        4.3.1 矿区地质
        4.3.2 矿体特征
        4.3.3 矿石特征
        4.3.4 蚀变特征
    4.4 西干沟铀矿点
        4.4.1 矿区地质
        4.4.2 地球物理特征
        4.4.3 矿体特征
        4.4.4 矿石特征
        4.4.5 蚀变特征
    4.5 三道沟铀矿化点
        4.5.1 矿区地质
        4.5.2 地球物理特征
        4.5.3 矿化点特征
        4.5.4 矿石特征
        4.5.5 蚀变特征
第五章 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5.1 岩石成因研究
        5.1.1 样品采集
        5.1.2 测试方法
        5.1.3 测试结果
        5.1.4 讨论
    5.2 赋矿岩石年代学研究
        5.2.1 样品采集
        5.2.2 测试方法
        5.2.3 测试结果
        5.2.4 讨论
    5.3 矿相学与成矿流体研究
        5.3.1 样品采集
        5.3.2 测试方法
        5.3.3 测试结果
        5.3.4 讨论
    5.4 成矿年代学研究
        5.4.1 样品采集
        5.4.2 测试方法
        5.4.3 测试结果
        5.4.4 讨论
    5.5 矿床成因探讨
第六章 成矿规律研究与潜力评价
    6.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6.1.1 地质构造条件
        6.1.2 盆地岩浆岩条件
        6.1.3 盆地铀源条件
        6.1.4 热液蚀变条件
    6.2 主要控矿因素
        6.2.1 断裂构造控矿
        6.2.2 火山构造控矿
        6.2.3 围岩蚀变控矿
        6.2.4 层位和岩性控矿
    6.3 铀资源潜力评价
        6.3.1 铀矿床评价判据
        6.3.2 研究区总体评价
        6.3.3 重点地区资源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7.1.1 主要结论
        7.1.2 创新点
    7.2 存在问题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山东省鲁东地区前震旦纪BIF型铁矿成矿特点及找矿前景研究 ——以莲花山铁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山东省铁矿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2.2 BIF型铁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
    1.4 资料收集整理
        1.4.1 前期工作及资料概况
        1.4.2 莲花山矿区构造特征资料收集
    1.5 野外实地调查
    1.6 依托项目与工作量
    1.7 主要认识与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交通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层
    2.3 岩浆岩
        2.3.1 元古代侵入岩
        2.3.2 中生代侵入岩
    2.4 构造
    2.5 变质作用
        2.5.1 变质单元
        2.5.2 变质作用
    2.6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4 矿区地球物理
    3.5 区域成矿重、磁预测要素特征
第四章 矿体特征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种类与特征
        4.2.1 矿石种类
        4.2.2 矿石特征
第五章 矿床成因分析及成矿预测
    5.1 矿床成因
    5.2 成矿预测
        5.2.1 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标志
        5.2.2 矿床预测
    5.3 找矿前景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重要铝土矿集中区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
        1.2.1 铝土矿的研究现状
        1.2.2 伊利石研究进展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完成工作量
2 华南早石炭世铝土矿
    2.1 区域地质
        2.1.1 华南板块
        2.1.2 地层
        2.1.3 构造
        2.1.4 大地构造演化史
    2.2 矿床地质
    2.3 矿物学特征
        2.3.1 矿物组成
        2.3.2 矿物特征
    2.4 地球化学特征
        2.4.1 常量元素
        2.4.2 微量元素
        2.4.3 稀土元素
    2.5 铝土矿中伊利石特征
        2.5.1 碎屑伊利石(2M_1)
        2.5.2 自生伊利石(1M和1M_d)
        2.5.3 伊利石年代学
    2.6 碎屑锆石特征
3 华北晚石炭世铝土矿
    3.1 区域地质
        3.1.1 华北克拉通
        3.1.2 地层
        3.1.3 构造
        3.1.4 岩浆岩
        3.1.5 大地构造演化史
    3.2 矿床地质
        3.2.1 边庄铝土矿
        3.2.2 沟东铝土矿
        3.2.3 三化沟铝土矿
    3.3 矿物学特征
        3.3.1 矿物组成
        3.3.2 铝土矿中伊利石特征
4 华南早二叠世铝土矿
    4.1 区域地质
        4.1.1 黔北务正道区域地质
        4.1.2 黄平-凯里区域地质
    4.2 矿床地质
    4.3 矿物学特征
        4.3.1 矿物组成
        4.3.2 矿物学特征
    4.4 地球化学特征
        4.4.1 主量元素
        4.4.2 微量元素
        4.4.3 稀土元素
    4.5 碎屑锆石特征
5 华北中二叠世铝(粘)土岩
    5.1 区域地质
        5.1.1 地层
        5.1.2 构造和岩浆岩
    5.2 矿床地质
    5.3 矿物学特征
    5.4 碎屑锆石特征
6 华南晚二叠世铝土矿
    6.1 区域地质
        6.1.1 地层
        6.1.2 构造
        6.1.3 岩浆岩
    6.2 矿床地质
    6.3 矿物学特征
    6.4 地球化学特征
        6.4.1 微量元素
        6.4.2 稀土元素
7 铝土矿成矿机制
    7.1 矿物的成因及演化
        7.1.1 铝矿物
        7.1.2 铁矿物
        7.1.3 粘土矿物
        7.1.4 钛矿物
        7.1.5 其他矿物
        7.1.6 矿物演化
    7.2 物质来源
        7.2.1 华南早石炭世铝土矿
        7.2.2 华南早二叠世铝土矿
        7.2.3 华北晚石炭世铝土矿
        7.2.4 华北中二叠世铝土矿
        7.2.5 华南晚二叠世铝土矿
    7.3 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对铝土矿形成的控制
    7.4 成矿模式
8 结论
    8.1 主要认识与成果
    8.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样品时代、采集地点、岩性及实验项目
    附录2 早石炭和早二叠世铝土矿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
    附录3 早石炭和早二叠世铝土矿碎屑锆石微量元素
    附录4 个人简历

(10)胶东地区中生代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意义
    1.2 国内外金矿床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黄金生产、利用与勘探开发简史
        1.2.2 郯庐断裂及其与金矿床的关系
        1.2.3 金矿床分类现状与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1.4.1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实物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3.1 郯庐断裂
        2.3.2 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系统
        2.3.3 北西向断裂构造系统
        2.3.4 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
        2.3.5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胶东地区地质演化
    2.7 本章小结
3 胶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特征
    3.1 中生代岩浆岩概况
    3.2 胶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空间分布
    3.3 胶东地区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序列
        3.3.1 晚三叠世花岗岩类
        3.3.2 晚侏罗世花岗岩类
        3.3.3 早白垩世中期花岗岩类
        3.3.4 早白垩世晚期花岗岩类
    3.4 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成因探讨
        3.4.1 晚三叠世花岗岩成因环境
        3.4.2 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因环境
        3.4.3 早白垩世中期花岗岩成因环境
        3.4.4 早白垩世晚期花岗成因环境
    3.5 岩浆活动序列与构造体制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胶东地区金矿床特征
    4.1 胶东金矿床分布
    4.2 金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2.1 胶东地区金矿床类型
        4.2.2 胶东地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3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
        4.3.1 同位素测年方法及应用
        4.3.2 胶东地区玲珑金矿成矿时代
        4.3.3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
    4.4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特征
        4.4.2 铅同位素特征
        4.4.3 氢、氧同位素特征
    4.5 金矿形成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4.6 本章小结
5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5.1 地幔演化对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的控制作用
    5.2 郯庐断裂及区域构造演化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5.3 断裂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5.4 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5.5 布格重力异常与金矿的相关性
    5.6 本章小结
6 金矿床成因分区、成矿模式和成矿动力学背景
    6.1 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
        6.1.1 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简史
        6.1.2 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
    6.2 成矿模式
    6.3 成矿动力学背景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近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开展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研究与决策预警技术开发的思考与建议[J]. 任辉,程爱国,宁树正,郭爱军,杨昊睿,袁建江,丁恋. 中国煤炭地质, 2021(06)
  • [2]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D]. 肖军军. 南京大学, 2020(12)
  • [3]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D]. 朱晓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4]澳大利亚北领地Pine Creek造山带中部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自有矿权找矿潜力评价[D]. 黄什.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的编图思路和编图方法[J]. 徐志刚,王岩,陈郑辉,黄凡. 地质学报, 2020(01)
  • [6]浙江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综述[J]. 黄国成,程海艳,李翔,陈小友. 地质学报, 2020(01)
  • [7]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铀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D]. 薛伟. 中国地质大学, 2019
  • [8]山东省鲁东地区前震旦纪BIF型铁矿成矿特点及找矿前景研究 ——以莲花山铁矿为例[D]. 美丽(Mouanda Kodissa Marlyse Dolkha). 长安大学, 2019(01)
  • [9]中国重要铝土矿集中区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D]. 王瑞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5)
  • [10]胶东地区中生代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D]. 徐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标签:;  ;  ;  ;  ;  

现代成矿规律研究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