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力发育的探讨

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力发育的探讨

一、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冯露莹,王志云[1](2021)在《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新生儿身体及智力发育、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新生儿身体及智力发育、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1日至2019年6月20日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危新生儿2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成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3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干预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高危新生儿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运动功能情况,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估高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两组高危新生儿在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量及身长显着高于干预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高危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显着高于对照组高危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两组高危新生儿在体质量、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危新生儿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的肌张力异常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新生儿在干预6个月后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干预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2年后,观察组高危新生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干预模式,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高危新生儿大脑损伤,提高其身体及智力发育、运动功能。

唐亮[2](2020)在《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围产医学危重症救治技术及新生儿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具有极限生存活力的早产儿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早产儿脑形态及功能发育不成熟,且在围产期往往存在着各种可损害脑发育的潜在高危因素,导致其神经心理发育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可能遗留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在提升早产儿存活率的同时,公众对医疗预后的期待值不断提高,如何降低早产儿神经发育伤残率并达到优育效果已愈来愈受到临床和科研的重点关注。因此,了解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及其异常的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救治及早期干预措施的制订和实施,以便进一步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神经发育状况及其围产期高危因素,并探讨新生儿期并发症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前瞻性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病房/NICU住院治疗,且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门诊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早产儿资料调查登记表》,收集并统计早产儿围产期临床资料和出院后随访神经发育评估数据,分析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时的基本情况、围产因素、新生儿期并发症以及神经发育状况。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评价早产儿6月、12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以DQ<85分定义为神经发育异常,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产儿6月、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以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早产儿共243例,男146例(60.1%)、女97例(39.9%),胎龄25+4~36+6周,平均(32.7±2.7)周,出生体重770~3280g,平均(1861±572)g,按胎龄大小分为三组,<32周组89例(36.6%)、32~33+6周组56例(23.1%)、34~36+6周组98例(40.3%)。2.不同胎龄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个人社交和D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2周组早产儿各项发育商均明显落后于32~33+6周和34~36+6周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两组早产儿除适应性外,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个人社交和D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不同胎龄早产儿6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DQ<85)的发生率分别为49.3%、21.3%和29.4%,12月龄时神经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3%、22.9%和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SGA(OR=2.168,95%CI=1.087~4.332)和宫内窘迫(OR=3.442,95%CI=1.031~11.489)为早产儿6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5.试管婴儿(OR=6.261,95%CI=1.565~25.043)为早产儿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而胎龄(OR=0.790,95%CI=0.658~0.949)与神经发育异常风险呈负相关,是早产儿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保护性因素。6.与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并发症风险系数最高的3位为ROP(OR=7.923/3.328)、BPD(OR=7.056/2.556)和RDS(OR=2.452/2.401)。同时合并ROP、BPD和NRDS会进一步增加早产儿6~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且与合并数量呈正相关(1种并发症OR=1.717/2.380,β=0.846/0.867;2种并发症OR=8.864/3.495,β=2.182/1.251;3种并发症OR=10.909/7.081,β=2.390/1.957)。结论1.胎龄<32周早产儿是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出院后需长期随访至少超过1年。此外,即使是晚期早产儿(34~36+6周)仍需坚持随访,加强神经发育监测,早期干预。2.SGA、宫内窘迫和试管婴儿为早产儿12月龄内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而胎龄则为保护性因素,与神经发育异常呈负相关,神经发育异常风险随胎龄的增加而降低。3.同时合并ROP、BPD和NRDS会进一步增加早产儿6~12月龄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且合并数量越多,神经发育异常风险越高。

王乖莉,杨红梅[3](2020)在《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联合游泳训练对高危新生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联合游泳训练对高危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产科记录的105例高危新生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53例,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游泳训练)和对照组(52例,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另选取医院同期60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在6、12个月时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在6、12个月时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儿6个月内的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发生率为13.2%(7/53),低于对照组的32.7%(17/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是改善高危新生儿智能发育的重要保障,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联合游泳训练是促进智能发育的重要措施。

李菲[4](2020)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早产儿体重、身长以及神经心理发育评价结果,探讨早期干预对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神经心理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体检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早期干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分为干预组(n=54)与对照组(n=52)。两组早产儿分别在纠正月龄为3月、6月龄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在纠正月龄为2月、3月、4月龄时行神经运动20项检查。在纠正月龄为6月、12月龄时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在纠正月龄为6月龄时行神经心理发育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出生体重、胎龄、性别、围产期并发症、带养人学历、家庭月收入、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新生儿低血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纠正月龄3月和6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值、体重Z评分值、身长Z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纠正月龄为2月、3月、4月龄时,干预组通过神经运动20项检查的人数构成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纠正月龄为6月、12月龄时,干预组儿童的Gesell五个能区发育商较对照组儿童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纠正月龄为6月龄时,粗动作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与GA呈正相关;精细动作DQ值与GA呈正相关;适应性行为DQ值与GA、带养人学历呈正相关,语言DQ值与带养人学历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胎龄越小,神经心理发育相对落后。2.早产儿给予营养、喂养指导,可以促进体格发育。3.早产儿给予强化训练和异常姿势干预,可以改善神经心理发育。4.带养人较高学历可以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

陈雪亭[5](2019)在《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了解胎龄小于34周的早期早产儿体格的追赶生长及精神发育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早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的病史资料,以身高、体重、头围进行体格发育评估,观察其3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趋势。采用《盖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精神发育评估,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早期早产儿体格及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1.早期早产儿盖塞尔测试结果等级的影响因素控制胎龄因素,不同出生体重组的早期早产儿在12月龄、24月龄及36月龄时粗动作能、精细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等级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参加早教班,母亲是否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父母的学历、职业、平均每天陪伴时间以及家庭年收入是否相同的早产儿的发育商等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生活舒适度不同的早产儿的应物能与应人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早产儿的言语能及应人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比女性早产儿言语能、应人能落后至少一个等级,OR分别为6.883、9.497。独生与非独生早产儿的粗动作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比非独生早产儿的粗动作能落后至少一个等级,OR为0.185。母亲孕期健康状况不同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能、应物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母孕期健康状况很好、好、一般的儿童比母孕期健康状况差的儿童精细动作能高至少一个等级,OR分别为9.879、1.414、1.436;应物能高至少一个等级,OR分别为4.911、5.355、2.267。2.出生后体格发育随访情况出生胎龄<30周组早产儿的身长及体重在30-36个月时反超足月儿组,其余胎龄组早产儿在36个月前身长、体重及头围均未追赶至正常足月儿水平。出生体重<1250g组早产儿在36个月龄前身长、体重、头围均未追赶至正常足月儿水平。1250g-<1500g组身长在30-36月龄期间追赶上了足月儿组。1500g-<2000g组身长及体重在24-30个月期间追赶上足月儿组。2000g-<2500g组体重在24-30月龄期间追赶上足月儿组。3.盖塞尔发育测试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在12、24、36月龄时盖塞尔测试发育商平均值与足月儿相比都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随着年龄增长,除应物能以外的四项能区测试结果正常的百分比也随之增加。结论:1.控制胎龄因素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早产儿言语能及应人能评价等级高;生活舒适家庭的早产儿应物能及应人能等级更高;非独生早产儿动作能等级更高;母孕期健康的早产儿精细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等级更高。2.胎龄<30周组早产儿的身长及体重在30-36月龄时反超足月儿组,其余胎龄组早产儿在36月龄前身长、体重及头围三个方面的体格发育均未追赶至正常足月儿水,但总的趋势都呈追赶生长。3.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在24个月前体格发育均落后于足月儿。出生体重大于1250g的早产儿在24-36个月时体格发育逐步追赶上足月儿,出生体重小于1250g的早产儿36个月前未能追赶上足月儿。4.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各个方面都较足月儿落后。胎龄越大,早产儿的粗大动作能、言语能及应人能的发育越接近足月儿。5.早产儿尤其胎龄和出生体重越小者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与正常足月儿之间有明显差异,故应长期儿保科随访观察并及早干预,以免对之后的生活、学习、社交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张利峰[6](2019)在《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护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调查早产儿照护人员的护理需求,分析基于家长需求的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父亲或母亲焦虑、疾病不确定感、育儿能力及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探讨基于父母需求的延续性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试验性研究,按照方便抽样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18年3月1日至6月31日期间收治的早产儿家长70例进行调查研究,早产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父母接受常规的延续性护理,实验组中的35名父母接受了基于家长需求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产儿喂养、早产儿的日常护理,常见疾病的观察与预防以及神经发育滞后的干预措施。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对早产儿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父母出院时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在早产儿纠正胎龄3个月及6个月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再次入院率及早产儿父母育儿能力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70名早产儿家长中完全能满足早产儿照护需求的仅占4.5%,不能满足早产儿照护需求的占42.9%。早产儿父母在早产儿住院期间需要接受早产儿相关护理知识教育的需求率为80.3%,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率为75.8%,重要的两种延续性护理需求方式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83.3%)和发放健康资料(80.3%)。2.两组早产儿和早产儿的照护人员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3.出院时实验组早产儿照护人员焦虑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纠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照护人员育儿胜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个月时身长、头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大于对照组,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头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早产儿的体重和身长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早产儿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1.早产儿照护人员延续性护理知识的需求量大,医务人员应根据早产儿父母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2.早产儿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延续性护理知识,医院可建立不同的健康知识宣教平台,根据家长的需求给予方便的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3.基于父母需求的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早产儿家属的焦虑及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早产儿照护者的育儿能力,降低早产儿再次入院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发育。

龚建梅[7](2019)在《低出生体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及对母亲情绪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及产后母亲情绪变化特点,探讨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对母亲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低出生体重婴儿及其母亲13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指导家庭干预训练,分别在婴儿3月龄、9月龄、18月龄时母亲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母亲情绪评估,并填写气质问卷进行婴儿气质评估,同时医务人员对婴儿进行Gesell智能发育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婴儿5个能区DQ的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粗大动作能区外,其余4个能区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语言能区外,其他4个能区的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9月龄时,在粗大动作、应物能及语言能区,干预组与对照组DQ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时,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应物能、应人能等五个能区两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低出生体重婴儿气质维度与足月儿常模数据相比,3月龄时,在活动水平、趋避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度及反应阈等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月龄时,在节律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及反应阈等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时,在活动水平及适应性两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在反应阈维度干预组及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亲在婴儿3月龄、9月龄、18月龄的SDS、SAS得分均呈现递减的趋势,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婴儿按气质类型分为易养型、中间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4组,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月龄时,母亲SAS得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SDS得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低出生体重婴儿智能发育,低体重儿气质特点与足月儿存在差异,3月龄时婴儿气质特点对母亲情绪有较大的影响。

鲍秀兰,孙金涛,刘维民[8](2015)在《医教结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文中指出03岁是儿童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本文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层面阐述科学依据。通过近30年来医教结合的全国系列协作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婴幼儿发育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早产儿等高危儿,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预防或减轻智力低下、脑瘫等伤残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并对有关教育、医疗改革和政策制定提出建议,以保证医教结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事业的发展。

王坤红,胡小娟,陈素哲[9](2011)在《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窒息后新生儿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50例足月窒息儿﹙轻度窒息136例,重度窒息14例,CT结果均显示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根据出生后是否采取正规早期干预措施抽取干预组40例,非干预组40例,并选取同期正常足月儿40例做对照。干预组除给予正规药物治疗外,由医务人员和家长配合,根据鲍秀兰教授主编《0~3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和指导。非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保健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保健指导。由专人对3组婴儿定期随访,并于4个月时对这些婴儿进行发育商测试。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发育商无显着性差异,且这2组发育商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提高窒息新生儿的智能发育。

梁玉连,胡景红,李金嫦[10](2010)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智能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智能发育改善的效果。方法本院足月新生儿窒息患儿164例,随机分为窒息干预组83例和窒息对照组81例,并选同时期出生8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正常新生儿组。采用贝来量表(CDCC)分别于出生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对三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价。结果窒息干预组患儿MDI和PDI评分明显高于窒息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干预组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6.0%(5/81),窒息对照组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19.8%(16/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窒息儿的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其智能低下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其生存质量。

二、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联合游泳训练对高危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婴儿3、6、12个月时的发育状况比较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婴儿6个月内神经行为发育异常情况比较
3 讨论

(4)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早产儿的救治现状
        1.1.2 新生儿疾病与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预后
    1.2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现状
        1.2.1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国内现状
        1.2.2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国外现状
    1.3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1.4 研究方法介绍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本研究的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本研究的方法
        2.2.2 体格测量方法
        2.2.3 营养与喂养
        2.2.4 早期干预和训练
    2.3 体格生长评价
    2.4 20项神经运动检查
    2.5 Gesell 发育量表
        2.5.1 Gesell 发育量表测试内容
        2.5.2 DQ 的计算及 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分级标准
    2.6 问卷调查
    2.7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及围产期资料比较
        3.1.2 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期间的主要并发症资料
        3.1.3 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资料比较
    3.2 纠正月龄3月及6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身长值比较
    3.3 纠正月龄3月及6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身长Z评分比较
    3.4 20项神经运动评估结果
    3.5 纠正月龄6 月龄时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3.6 纠正月龄12 月龄时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3.7 纠正月龄6月龄时,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4.2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4.3 影响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5)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及评价方法
        2.2 数据采集
        2.2.1 调查问卷
        2.2.2 盖塞尔发育测试
        2.2.3 小儿一般信息
        2.3 研究分组
        2.4 质量控制
    3.统计分析
        3.1 统计描述
        3.2 统计推断
二、结果
    1.早期早产儿盖塞尔测试结果等级的影响因素
        1.1 性别、出生体重、是否独生子女
        1.2 环境因素
        1.3 父母情况
    2.出生后体格发育随访情况
        2.1 不同出生胎龄组早期早产儿及足月儿身长、体重、头围的发育情况
        2.2 不同出生体重组早期早产儿及足月儿身长、体重、头围的发育情况
    3.早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发育商情况
        3.1 不同胎龄早产儿及足月儿盖塞尔测试得分平均值情况
        3.2 不同胎龄早产儿及足月儿盖塞尔测试得分等级情况
三、讨论
    1.早期早产儿盖塞尔测试结果等级的影响因素
    2.早产儿体格发育较足月儿的追赶情况
    3.早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发育商情况
四、结论、思考与建议
    1.结论
    2.思考建议
        2.1 本研究的不足
        2.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6)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低出生体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及对母亲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干预方法
        1.2.2 Gesell发育评估
        1.2.3 焦虑自评量表
        1.2.4 抑郁自评量表
        1.2.5 气质评估
        1.2.6 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1.3 研究方法
    1.4 完成情况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础资料基线比较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3 月龄、9 月龄、18 月龄五大能区DQ比较
        2.2.1 干预组与对照组3 月龄Gesell基线评估
        2.2.2 干预组与对照组9 月龄、18 月龄五大能区DQ比较
    2.3 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气质特点比较
        2.3.1 两组婴儿三个月龄阶段气质类型构成比比较
        2.3.2 3月龄、9 月龄、18 月龄低出生体重婴儿与同龄足月婴儿9 个气质维度比较
        2.3.3 两组低体重婴儿3 月龄、9 月龄、18 月龄九个气质维度比较
    2.4 低出生体重婴儿气质维度与智能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2.5 干预组与对照组三个月龄母亲情绪比较
        2.5.1 两组母亲情绪整体分析
        2.5.2 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亲在婴儿3 月龄、9 月龄、18 月龄时SAS、SDS分值的组间比较
    2.6 3月龄、9 月龄、18 月龄低出生体重婴儿母亲情绪的相关因素
    2.7 三个月龄阶段各气质类型婴儿母亲SAS、SDS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LBWI智能发育特点
    3.2 早期干预对LBWI智能发育的影响
    3.3 LBWI气质特点
    3.4 早期干预对LBWI气质维度的影响
    3.5 LBWI气质与智能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3.6 LBWI母亲情绪变化特点
    3.7 早期干预对产后母亲情绪的影响
    3.8 3月龄母亲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喂养障碍与喂养困难
        1.1 喂养障碍
        1.2 喂养困难
    2 低体重儿喂养困难发生概况
    3 低体重儿喂养困难的影响因素
        3.1 婴幼儿自身因素
        3.1.1 生物学因素
        3.1.2 心理行为因素
        3.2 照养者因素
        3.3 喂养行为和照养环境
    4 喂养困难的早期干预
        4.1 对儿童的干预
        4.2 对照养者的干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医教结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论文提纲范文)

1为什么要重视0~3岁最佳人生开端?
    1.1脑科学依据
    1.2心理学依据
2最佳人生开端如何实现?
3医教结合早期教育的实践
4医教结合进行高危儿早期干预预防伤残
    4.1早期干预预防高危儿智力低下的研究
    4.2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早产儿脑瘫发生的研究
5 0 ~ 3岁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的意义
6婴幼儿时期医教结合的设想

四、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新生儿身体及智力发育、运动功能的影响[J]. 冯露莹,王志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5)
  • [2]围产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唐亮.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3]专业康复师、家庭干预联合游泳训练对高危新生儿的影响[J]. 王乖莉,杨红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8)
  • [4]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对照研究[D]. 李菲. 兰州大学, 2020(01)
  • [5]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D]. 陈雪亭.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护理的效果研究[D]. 张利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低出生体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及对母亲情绪的影响[D]. 龚建梅.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医教结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J]. 鲍秀兰,孙金涛,刘维民.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5(02)
  • [9]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 王坤红,胡小娟,陈素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9)
  • [10]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智能发育的影响[J]. 梁玉连,胡景红,李金嫦. 社区医学杂志, 2010(17)

标签:;  ;  ;  ;  ;  

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力发育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