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一、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李星论,巩婷,陈晶晶,陈天娇,乔云明,杨金玲,朱平[1](2019)在《重组人源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酶,是生物抗氧化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体内唯一能够特异性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酶。SOD为金属酶,按其结合的金属离子种类不同,目前已知的SOD主要分为三类,即Cu/Zn-SOD(SOD1)、Mn-SOD(SOD2)和Fe-SOD(SOD3)[1]。人体内外源化合物在各种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在SOD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过氧化氢,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

鲁吉珂,杨艳坤,司艳红,关方霞[2](2012)在《细胞穿透肽BDNF融合蛋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生与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减少有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属神经营养

程安阳,范立强,赵健,李小灵,王刚[3](2011)在《重组人SOD2/3杂合酶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为获得重组SOD2/3杂合酶,以及观察SOD2/3能否转导入宫颈癌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SOD2/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获得N端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SOD2/3杂合酶;用Ni柱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SOD2/3;利用肝素柱层析验证SOD2/3的肝素靶向性;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加入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通过FITC和MTT实验观察杂合酶SOD2/3的转导能力及其在细胞内的活性。成功构建了SOD2/3杂合酶的表达载体,重组SOD2/3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30%左右;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回收率在70%以上,纯度达90%左右;重组酶能与肝素亲和层析结合,说明杂合酶SOD2/3有肝素靶向性;细胞实验证实SOD2/3较SOD2能更好地抑制Hela细胞生长。获得了较纯的重组SOD2/3杂合酶,该酶能直接以天然有活性的形式转导人宫颈癌细胞内并抑制其细胞增殖,具有很好的作为肿瘤治疗、抗氧化损伤药物的潜力。

程安阳[4](2012)在《可跨膜MnSOD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自由基清除剂,能预防并保护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和细胞产生的破坏和损害,具有抗炎,抗辐射,抗肿瘤等作用。鉴于SOD是生物大分子,很难跨过细胞膜发挥生物学效应,本课题选择TAT和R9两种跨膜转导肽,通过PCR将其编码基因与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利用细胞实验比较并验证了重组Mn-SOD、Mn-SOD-TAT、Mn-SOD-R9和Mn-SOD-EC-SOD的跨膜效应与抑癌、抗辐射能力。论文分三部分:首先,人工合成含有Mn-SOD与转导肽TAT和R9序列的引物,以质粒pET24-MnSOD为模板,PCR扩增Mn-SOD-TAT和Mn-SOD-R9融合基因;扩增产物与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nSOD-TAT和pET28a-MnSOD-R9;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E. coli BL21(DE3), 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37℃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主要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接着,通过改变诱导表达温度,诱导剂浓度和锰离子浓度等优化了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条件,并探索了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条件。MnSOD-TAT的最优表达条件为28℃终浓度0.2mmol/L的IPTG和0.6mol/L Mn2+下诱导表达12小时,此时可溶性上清中Mn-SOD活力约500U/ml;MnSOD-R9的最优表达条件为25℃终浓度0.4mmol/L的IPTG和0.6mol/L Mn2+下诱导表达12小时,此时可溶性上清中Mn-SOD活力约700U/ml。常规条件下可溶性融合蛋白不能与Ni柱良好的结合,在上柱缓冲液中加入2M尿素后,重组融合蛋白能较好的用Ni柱亲和纯化,产物纯度均高于90%。最后,将荧光素FITC与四种重组Mn-SOD偶联验证重组蛋白的可跨膜性;利用MTT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对癌细胞增殖、紫外辐射和过氧化氢损伤的影响。Mn-SOD-TAT、Mn-SOD-R9和Mn-SOD-EC-SOD均较Mn-SOD更易进入细胞,更好的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紫外辐射和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损伤效应,穿膜与其它生物效应与重组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含不同穿膜肽的Mn-SOD在抑制癌细胞增殖、抗辐射和抗过氧化氢方面各有优势。

赵花琴[5](2010)在《抗氧化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以氧原子为中心的自由基及其活性衍生物,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癌细胞具有ROS水平较高而抗氧化能力较低,特别是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偏低的特性,这样的特性使癌细胞获得增殖优势。本文以肝癌细胞和肝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可跨膜PTD-SOD融合蛋白作为探针,探讨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改变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增殖的不同影响,特别是抗氧化水平改变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首先通过胞内间接免疫荧光和胞内蛋白印迹验证PTD-SOD的跨膜能力及其对两种细胞的不同跨膜特性。其次,测定PTD-SOD作用下,细胞内ROS水平、各抗氧化酶活力水平的变化。最后采用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和平板克隆方法检测抗氧化水平对两种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TD-SOD融合蛋白能有效进入细胞内,并在24h内保持生物活性,其跨膜能力具有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同时发现PTD-SOD对肝癌细胞跨膜效率高于肝细胞,分别为52%和23%,因此融合蛋白对癌细胞的作用更加明显。ROS水平和胞内抗氧化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肝癌细胞内ROS水平较肝细胞高,而各个抗氧化酶活力更低,即肝癌细胞内抗氧化水平更低。PTD-SOD进入细胞内,对肝癌细胞内ROS水平有显着降低作用,抑制ROS生成,同时对细胞内各抗氧化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AOC增加到1.623U/mg.pro,SOD活力从52.93U/mg.pro增加到80.04U/mg.pro,GSH-Px活力变化明显,从11.55U/mg.pro增加到22.73U/mg.pro,CAT也增加到7.28U/mg.pro。而L-02在初始状态下,就具有较低的ROS水平和较高的抗氧化酶活力,PTD-SOD融合蛋白对肝细胞的影响程度较不明显。PTD-SOD对两种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也不同:肝癌细胞增殖能力被强烈抑制,最高抑制率达91.91%,而肝细胞仅为40.56%;中、高浓度融合蛋白均显着延长肝癌细胞倍增时间,平板克隆率由37.58%分别下降至16.96%和10.71%。同等条件下,肝细胞增殖抑制率仅为40.56%,平板克隆率由54.67%下降至45.50%和40.50%。综上所述,PTD-SOD能通过提高肝癌细胞内抗氧化水平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对肝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PTD-SOD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不同作用,也为该蛋白在肿瘤研究和治疗中可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汪飞鹏,桂向东,宋礼华[6](2004)在《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构建人hCu ,Zn SOD TATPTD表达载体及其原核表达与表达产物的纯化。方法 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hCu ,Zn SOD基因 ,插入 pUC19测序 ;以测序质粒为模板 ,再用含TATPTD编码序列的 3′引物PCR扩增得hCu ,Zn SOD TATPTD融合基因 ,并插入pUC19。将SOD TATPTD融合基因克隆至温控表达载体 pJW 2 ,转化大肠杆菌DH 5α。温度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初步纯化。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表明所构建质粒与设计相同 ,hCu ,Zn SOD TATPTD融合蛋白在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hCu ,Zn SOD TATPTD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 ,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汪飞鹏[7](2004)在《hCu,Zn-SOD-TAT-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hCu,Zn-SOD-TAT PTD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对其跨膜转运能力的初步研究。方法 先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hCu,Zn-SOD基因,插入pUC19测序;以测序质粒为模板,再用含TAT PTD编码序列的3’引物PCR扩增得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并插入pUC19。以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和DNA序列分析两种方法鉴定阳性克隆。然后将SOD基因和SOD-TAT PTD融合基因分别亚克隆至温控表达载体pJW2,转化大肠杆菌DH5 α,热击诱导表达,表达蛋白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SOD和SOD-PTD重组蛋白经初步复性纯化后,进行酶活力测定。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WISH细胞进行短时间温育,检测细胞裂解液SOD酶活力大小。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所构建质粒分别为pJW2-SOD和pJW2-SOD-TAT PTD重组质粒。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分别在19ku和22ku处出现SOD和SOD-TAT PTD目标表达条带。复性蛋白质经离子交换层析后均达到了电泳纯。复性纯化后的SOD和SOD-TAT PTD重组蛋白均具有特异的SOD酶活性,其比活性分别为12×103NU/mg和9.9×103NU/mg。WISH细胞在加有rhCu,Zn-SOD-PTD融合蛋白的培养液中进行短时间温育后,细胞裂解液中SOD活力明显上升。结论 成功构建了hCu,Zn-SOD-TAT PTD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且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有效的复性和纯化,得到了具有SOD酶活力的rhCu,Zn-SOD-TAT PTD融合蛋白。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与SOD蛋白相比较,SOD-TAT PTD融合蛋白能显着提高细胞内SOD酶活力,提示TAT PTD能有效介导SOD跨膜进入细胞。

汪飞鹏,桂向东,宋礼华[8](2004)在《hCu,Zn-SOD-TAT 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HIV I反式激活蛋白TAT中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的短序列具有独特的跨膜转运能力 ,被称为TAT蛋白转导结构域 (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 ,PTD)。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hCu ,Zn SOD基因 ,插入pUC19测序 ;以测序质粒为模板 ,再用含TATPTD编码序列的 3’引物PCR扩增得hCu ,Zn SOD TATPTD融合基因 ,并插入 pUC19。将SOD基因和SOD TATPTD融合基因分别亚克隆至温控表达载体 pJW 2 ,转化大肠杆菌DH5α。SDS 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 ,热击诱导 4h后 ,分别在 19ku和 2 2ku处出现SOD和SOD TATPTD目标表达条带 ,表达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分别提取SOD和SOD TATPTD包含体 ,复性纯化后SOD和SOD PTD重组蛋白均具有特异的SOD酶活性 ,其比活性分别为 12× 10 3 NU/mg和 9.9× 10 3 NU/mg。细胞试验结果表明 ,与SOD相比较 ,SOD TATPTD融合蛋白能显着提高细胞内SOD酶活力。

二、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重组人源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表达系统的选择
    1.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1.2 酵母表达系统
    1.3 植物表达系统
    1.4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1.5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2 通过基因突变改善SOD的性能
3 通过融合蛋白技术改善SOD的性能
    3.1 PTD-SOD融合蛋白
    3.2 PEP-SOD融合蛋白
    3.3 多功能融合蛋白
4 总结与展望

(2)细胞穿透肽BDNF融合蛋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穿透肽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3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构建
4 细胞靶向穿膜肽
5 小结及展望

(4)可跨膜MnSOD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简介
        1.1.1 SOD的发现
        1.1.2 SODs的分类以及结构
    1.2 SOD的药理和毒理活性
        1.2.1 SOD的防辐射作用
        1.2.2 SOD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1.2.3 SOD与肺病
        1.2.4 SOD的抗炎作用
        1.2.5 SOD对肿瘤的作用
        1.2.6 SOD的其他药理活性
        1.2.7 SOD的毒理研究
    1.3 SOD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3.1 药用SOD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3.2 SOD在工业上的应用
    1.4 MnSOD
        1.4.1 分子生物学特性
        1.4.2 人MnSOD基因特征
        1.4.3 MnSOD基因的多态性
        1.4.4 MnSOD的表达调控
        1.4.5 MnSOD基因的克隆表达
    1.5 蛋白转导域
    1.6 可跨膜的SOD研究现状
    1.7 实验流程和路线
第二章 可跨膜MnSOD的构建及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目的基因的扩增
        3.2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见割胶回收试剂盒)
        3.3 克隆质粒的构建
        3.4 质粒转化
        3.5 质粒的抽提见质粒抽提试剂盒
        3.6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3.7 表达菌株的构建
        3.8 可跨膜SOD的表达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可跨膜MnSOD的表达优化与纯化
    1 前言
    2 材料
    3 方法
        3.1 融合蛋白的表达优化
        3.2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3.3 分析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MnSOD融合蛋白的跨膜及抑癌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FITC-rhSOD的跨膜实验
        4.2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5. 小结
第五章 MnSOD融合蛋白的紫外保护与抗过氧化氢效应
    1. 前言
    2. 材料
    3. 方法
        3.1 融合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
        3.2 紫外辐射后对细胞的损伤
        3.3 融合蛋白的抗过氧化氢能力
    4. 结果分析
        4.1 融合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
        4.2 紫外辐射对细胞的损失
        4.3 融合蛋白的抗过氧化氢能力
    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抗氧化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自由基及其产生
    1.2 自由基的生物学效应
        1.2.1 自由基的危害
        1.2.2 自由基的生理作用
        1.2.3 ROS 双重作用在医学应用上的意义
    1.3 机体的抗氧化系统
        1.3.1 抗氧化酶
        1.3.1.1 SOD
        1.3.1.2 CAT
        1.3.1.3 GSH-Px
        1.3.2 抗氧化剂
    1.4 ROS、抗氧化酶和肿瘤
        1.4.1 ROS 与癌细胞
        1.4.2 抗氧化剂与肿瘤
        1.4.3 癌症治疗的新思路
    1.5 TAT-PTD 活性蛋白
    1.6 课题目的与意义
    1.7 课题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细胞株
        2.1.3 主要的药品和试剂
        2.1.4 缓冲溶液
    2.2 方法
        2.2.1 PTD-SOD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2.2.1.1 融合蛋白 PTD-SOD 发酵液样品的制备
        2.2.1.2 亲和层析
        2.2.2 SOD 融合蛋白浓度、纯度、酶活力的测定
        2.2.2.1 考马斯亮兰法测定 SOD 融合蛋白浓度
        2.2.2.2 样品纯度分析
        2.2.2.3 SOD 蛋白酶活的测定
        2.2.3 细胞培养和细胞活力检测
        2.2.3.1 细胞培养
        2.2.3.2 MTT 检测法
        2.2.3.3 样品毒性实验
        2.2.4 免疫蛋白印迹
        2.2.4.1 细胞培养
        2.2.4.2 蛋白样品制备
        2.2.4.3 蛋白含量的测定
        2.2.4.4 转膜
        2.2.4.5 免疫反应
        2.2.5 免疫荧光法测定胞内蛋白定位
        2.2.6 DCFH-DA 测定细胞内自由基水平的改变
        2.2.7 PTD-SOD 融合蛋白对细胞内各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2.7.1 细胞的收集与破碎
        2.2.7.2 胞内 SOD 酶活力的测定
        2.2.7.3 胞内 CAT 酶活力的测定
        2.2.7.4 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的测定
        2.2.7.5 胞内 GSH-Px 酶活力的测定
        2.2.8 PTD-SOD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2.8.1 PTD-SOD 作用下细胞生长曲线绘制
        2.2.8.2 样品对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
        2.2.9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PTD-SOD 融合蛋白纯化
        3.1.1 PTD-SOD 融合蛋白纯化后鉴定
        3.1.2 PTD-SOD 融合蛋白对细胞毒性作用
    3.2 PTD-SOD 融合蛋白跨膜能力的测定
        3.2.1 胞内免疫间接荧光法验证 PTD-SOD 融合蛋白跨膜能力
        3.2.1.1 共培养时间对 PTD-SOD 融合蛋白跨膜能力的影响
        3.2.1.2 浓度对 PTD-SOD 融合蛋白跨膜能力的影响
        3.2.2 胞内蛋白印迹验证 PTD-SOD 融合蛋白跨膜能力
        3.2.3 PTD-SOD 融合蛋白跨膜能力测定小结
    3.3 融合蛋白对细胞内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3.3.1 ROS 水平测定
        3.3.2 PTD-SOD 融合蛋白对细胞内 ROS 水平影响小结
    3.4 融合蛋白对胞内抗氧化指标的改变
        3.4.1 胞内 T-AOC 水平的改变
        3.4.2 胞内 SOD 水平的改变
        3.4.3 胞内 GSH-Px 水平的改变
        3.4.4 胞内 CAT 水平的改变
        3.4.5 PTD-SOD 融合蛋白对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影响小结
    3.5 细胞形态学观察
    3.6 融合蛋白对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3.6.1 对肝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3.6.2 对肝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3.6.3 对细胞平板克隆率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菌株和细胞 pUC
        1.1.2 主要试剂
        1.1.3 PCR引物
    1.2 方法
        1.2.1 hCu, Zn-SOD基因和hCu, Zn-SOD-PT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1.2.2 重组蛋白的纯化
2 结果
    2.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2.2 重组蛋白的纯化
3 讨论

(7)hCu,Zn-SOD-TAT-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对本课题的进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8)hCu,Zn-SOD-TAT 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质粒、菌株和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PCR引物
    1.2 方法
        1.2.1 hCu, Zn-SOD基因和hCu, Zn-SOD-PT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1.2.2 重组蛋白的复性和纯化
        1.2.3 重组SOD和SOD-PTD的酶活性测定
        1.2.4 细胞试验
2 结 果
    2.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2.2 重组蛋白的复性纯化
    2.3 重组蛋白的活性测定
    2.4 细胞跨膜转运试验
3 讨 论

四、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组人源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进展[J]. 李星论,巩婷,陈晶晶,陈天娇,乔云明,杨金玲,朱平.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04)
  • [2]细胞穿透肽BDNF融合蛋白研究进展[J]. 鲁吉珂,杨艳坤,司艳红,关方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12(02)
  • [3]重组人SOD2/3杂合酶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初探[J]. 程安阳,范立强,赵健,李小灵,王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4]可跨膜MnSOD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 程安阳.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5]抗氧化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D]. 赵花琴. 福州大学, 2010(06)
  • [6]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J]. 汪飞鹏,桂向东,宋礼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4(06)
  • [7]hCu,Zn-SOD-TAT-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D]. 汪飞鹏. 安徽医科大学, 2004(04)
  • [8]hCu,Zn-SOD-TAT 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J]. 汪飞鹏,桂向东,宋礼华. 药物生物技术, 2004(01)

标签:;  ;  ;  ;  ;  

hCu,Zn-SOD-TAT PTD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