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工程助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减免”工程助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一、“降消”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曹楠楠[1](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不懈的反贫困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脱贫道路,创造了为全球减贫70%的“当惊世界殊”的瞩目成绩,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妇女在反贫困过程中的“半边天”作用的重视与发挥。伴随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农业女性化”结构性变化,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成为当前农村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和主体力量。无论基于妇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还是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及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作为主体的自我发展诉求,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决战阶段和2020年以后攻克相对贫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本文综合运用学科交叉、系统研究、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着重从贫困现状、理论资源、历史进程、品牌项目、经验启示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回应当前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困境,以求促进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尽快摆脱贫困并实现主体身份转变,在未来的反贫困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半边天”的巾帼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研究依据、意义和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宏观介绍研究思路方法、基本内容、创新之处等,以阐释论文选题价值、把握论题研究动态、展现论文研究基本概况,为论文研究提供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述。在对贫困、农村贫困家庭及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地理环境、制度设计、历史文化、社会参与等维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系统阐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在贫困程度、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可行能力等方面的致贫表象及相应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影响,宏观展现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况,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理论资源。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外相关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四个维度,对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妇女解放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和女性主义经济学思想、中国传统妇女观和中国传统贫富观等相关理论思想进行阐述,为整个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第四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意义及进程。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对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历史梳理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历史实践过程,将其划分为通过体制改革、开发式扶贫、“两轮驱动”扶贫、精准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四个阶段,展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历史脉络,从宏观视野为探索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经验规律提供实践性基础。第五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品牌项目。围绕健康、科教、金融、就业创业、社会五大扶贫领域分别对母亲健康快车、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降消”项目等健康扶贫脱贫项目,春蕾计划、“双学双比”活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科教扶贫脱贫项目,母亲小额循环、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母亲创业循环金等金融扶贫脱贫项目,巾帼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妈妈制造等就业创业扶贫脱贫项目,幸福工程、母亲水窖、母亲邮包等社会扶贫脱贫项目的发展状况、运行模式进行阐释分析,总结项目扶贫经验,从微观视野为探索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经验规律提供实践性素材。第六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结合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历史实践,立足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客体身份,从明确目标导向上要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推动脱贫致富、提升可行能力,重视主体能动作用上要激发主体意识、摆脱观念束缚、弘扬优良品质,增强综合脱贫素质上要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保障平等发展权利,强化全方位扶贫格局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导向优势、加强社会联动参与四个维度揭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为新时代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事业提供经验遵循。

刘晓曦[2](2017)在《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和机制研究 ——基于云南怒江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改变理论和儿童健康干预理论为基础,构建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案例,分析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背景,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评价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深入研究综合干预机制;提出在我国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的政策建议,为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构建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在该框架指导下,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为案例,分析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背景,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评价儿童健康干预效果,探讨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1.儿童健康干预效果评价和机制分析逻辑框架构建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项目评价和儿童健康干预相关理论,结合儿童健康综合干预的主要目的,初步形成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通过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邀请妇幼政策、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及项目组人员,以改变理论和儿童健康干预理论为基础,讨论确定儿童健康综合干预评价维度、评价内容和干预机制分析思路,构建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2.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背景分析、干预措施设计与实施按照研究建立的逻辑框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为现场,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基线调查。资料来源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文件档案资料查阅等。其中,服务供方问卷调查以怒江州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调查对象,调查妇幼卫生工作基本情况;服务需方问卷调查以7岁以下儿童看护人和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怒江州4个县、12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随机抽取7岁以下儿童看护人880人和孕妇150人,调查儿童健康状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健康教育需求等,最终共回收儿童看护人问卷869份、孕妇问卷138份。服务供方和管理方访谈以29名妇幼卫生服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为对象,采取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的方式,主要了解妇幼卫生工作基本情况和能力建设需求;服务需方访谈以10名儿童看护人为对象,采取焦点组访谈的方式,主要了解服务利用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按照研究建立的逻辑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归纳法系统分析基线调查获得的资料,总结项目实施背景。基于项目背景分析的结果,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邀请妇幼政策、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及怒江当地妇幼卫生人员代表和项目组人员,讨论确定干预措施的设计原则、适于怒江的干预活动及预期产出。按照研究设计的干预活动,于2012年9月-2015年10月在怒江全部所辖县实施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干预对象包括怒江全部妇幼卫生人员;7岁以下儿童及其看护人和孕妇;怒江州及所辖县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3.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开展终期调查,按照研究建立的逻辑框架,全面收集有关干预效果的资料。资料来源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件档案资料查阅、实地观察等。其中,服务供方问卷调查以怒江州及全部所辖县、乡级妇幼卫生服务机构为对象,调查项目活动实施过程、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情况、儿童健康结局等;服务需方问卷调查采取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抽样方法,共回收儿童看护人问卷897份、孕妇问卷184份,调查项目实施后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儿童健康状况等变化情况。服务供方访谈以24名妇幼卫生服务人员为对象,主要了解项目活动实施过程、妇幼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等;服务管理方和专家访谈以14名怒江州及所辖县政府、卫生局主管领导和项目专家为对象,主要了解项目活动实施情况、项目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按照研究确立的逻辑框架,系统分析终期调查获得的定量和定性资料,从“活动”、“产出”和“结果”3个层面全面评价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其中,“活动”层面主要以项目预期目标为评价标准,描述项目干预活动完成情况。“产出”层面主要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的思路,以基线调查结果为基础,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和主题框架法等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前后怒江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覆盖率、健康知识知晓与生活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项目预期目标达标情况;同时,以云南省迪庆州为对照地区,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项目期间怒江与迪庆妇幼卫生服务覆盖率指标的差异。“结果”层面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的思路,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前后怒江儿童健康结果的差异以及项目预期目标达标情况。4.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分析按照研究建立的逻辑框架,在干预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资料,探讨干预措施引发干预效果的路径,分析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机制。资料来自于怒江项目终期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件档案资料查阅等。其中,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与效果评价研究相同,但在调查内容上侧重于干预活动产生或未产生效果的原因,包括影响妇幼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因素、影响儿童健康结果的因素等。采用主题框架法,从供方能力建设、需方能力建设和管理方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分析定性资料,提炼干预措施产生作用的原因和条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后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儿童营养性疾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支撑定性资料分析提炼的观点。主要研究结果1.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构建以改变理论和儿童健康干预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小组讨论意见,构建了包括背景、活动、产出和结果等4个部分的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项目背景分为个体/家庭、卫生系统、社会等3个层面;项目活动包括营养素补充、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协调与政策开发等4个方面,具体干预活动需结合背景分析而定;项目产出涉及服务需方、供方和管理方,主要包括引发健康知识知晓、生活行为、卫生服务可及性/覆盖率的变化;项目结果包括儿童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和儿童死亡率的变化。2.项目地区基本情况分析和干预措施设计(1)项目地区基本情况分析怒江经济发展落后,人文状况特殊,妇幼健康政策适宜性和针对性不强。基本形成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但人员数量和能力严重不足,妇幼保健机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仅为7.6%,妇幼卫生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为70%;量床和交通工具等基本设备缺乏;主要依托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妇幼保健服务,未全面开展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妇幼卫生人员培训活动方式传统、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培训效果不佳。物质环境恶劣,可耕地少,农作物品种单一,食物供应难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家庭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较低,2011年71%的被调查家庭年收入低于5000元,70%的儿童看护人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儿童看护人能够识别5种新生儿危险征象和3种营养性疾病危险征象的比例分别为48.0%和21.6%,孕妇能够识别5种孕期危险征象的比例为73.4%。儿童喂养行为有待改善,被调查儿童近一个月内每天进食1-2次奶类、肉类、蛋类食物的比例均低于15%,而近一个月内没有进食奶类、肉类和蛋类的比例高达42.9%、13.4%和22.8%。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佝偻病患病率分别高达36.1%、25.8%和20.9%。(2)干预措施设计基于背景分析结果,确定了 4个方面共10项干预活动,分别是人员培训、人员进修、专家驻县帮扶、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医疗设备配置、健康传播材料开发、健康教育、营养包发放、协调与政策开发等。3.项目效果评价(1)项目活动评价在基于背景分析设计的10项干预活动中,人员培训、人员进修、专家驻县帮扶、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设备配置、健康传播材料开发、营养包发放、协调与政策开发等9项干预活动在怒江顺利实施。只有健康教育未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但基于妇幼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实施,每年受众人数由2012年的4.1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4万人。有关项目活动的评价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其中妇幼卫生人员接受过本项目专业培训的比例接近100%、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的比例为27%,营养包发放率超过90%。(2)项目产出评价怒江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与基线水平相比,在5家妇幼保健机构中新增1家能够开展产科工作,在28家乡镇卫生院中能够提供7种基本妇幼卫生服务的机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是,仍有2家妇幼保健机构不能开展产科住院服务,46.4%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实验室检测。妇幼卫生服务覆盖率有所提高。与基线水平相比,项目终期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增长了 20.7%、18.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增长了0.7%;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79.5%和73.0%,是基线水平的3.8倍和23倍;除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与对照地区迪庆相比,2011-2015年间怒江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低于迪庆,但两地区间住院分娩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的差距逐步减小,表明怒江住院分娩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改善程度大于迪庆。需方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基线水平相比,孕妇对5种孕期危险征象的知晓率、儿童看护人对5种新生儿危险征象和3种儿童营养性疾病危险征象的知晓率分别增长了19.4%、65.2%和3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知晓率指标均达到项目预期目标。需方生活行为明显改善。与基线水平相比,营养素补充的儿童比例增长了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近一个月内儿童进食奶类、肉类、蛋类和豆类的频率发生了显着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一个月内没有进食和每月进食≤4次各类食物的儿童比例显着下降,而每天进食3-4次和5-6次各类食物的比例则明显增加。(3)项目结果评价儿童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显着降低。与基线水平相比,怒江7岁以下儿童佝偻病、生长迟缓、低体重和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了 29.2%、44.4%、27.4%和7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项目预期目标相比,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和低体重率分别相差1和3个百分点,其他指标达到预期目标。4.项目干预机制(1)服务供方干预机制研究发现,能力建设活动分别作用于人力资源、医疗设备和服务提供等卫生系统模块,各模块共同发力,提高了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以基层适宜技术和培训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法的培训进修活动提升了妇幼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和培训能力。项目实施后,怒江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结构明显改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长了 226.7%;妇幼卫生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由2011年的70%提高到2015年的96%。设备配置活动使妇幼卫生服务机构设备配备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在5个妇幼保健机构中,除杠杆式体重秤以外,配备其他医疗设备的机构数量均有所增加;在28个乡镇卫生院中,配备4种基础设备的机构数量均明显增加。访谈对象认为,项目购置的医疗设备使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设备配置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专家驻县帮扶、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怒江州妇幼卫生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可及性。(2)服务需方干预机制符合当地民族文化、语言和受教育水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需方有效获得了健康知识,行为意识和生活行为明显改善。项目开发的以当地居民熟悉的景色和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等为背景、以汉语和傈僳语为宣传文字、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宣传材料深受当地居民欢迎。需方调查显示有95.6%的人看过开发的宣传材料,97.8%的人认为宣传材料有用,说明需方有效获得了健康知识。访谈对象认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活动,需方健康意识有所增强。问卷调查也支持这一观点,以住院分娩服务为例,项目实施后有意向采取住院分娩的孕妇比例较基线水平增长了47.1%,当地住院分娩率由2011年的79.5%上升至2015年的95.9%;儿童补充营养素的比例均较基线水平显着升高,进食肉类、奶类、蛋类和豆类食物的频率均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在组织动员、激励和监督等机制的保障下,营养包得以有效发放和服用,进而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患病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营养包的儿童其佝偻病、低体重患病风险更低。而儿童能够有效获得并服用营养包需要一套机制的保障,包括:组织动员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宣传培训;乡村医生激励机制,落实乡村医生营养包发放补助、允许采取灵活发放方式;监督机制,定期督导进展、登记发放情况、跟踪管理服用情况等。(3)服务管理方干预机制协调与政策开发有利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获得财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支持,改进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管理方式,进而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率。怒江项目通过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协调机制,提高了各级领导对怒江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调动三方力量,为怒江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争取了大量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协调解决了资源配置不合理、营养包招标采购难落实等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本土化政策开发培训得到当地妇幼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充分肯定,对提高本土化政策开发能力发挥作用。本土化政策开发活动有利于服务管理方结合当地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制定出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比如孕产妇住院分娩生活补助政策,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了妇幼卫生服务的覆盖率。不同干预措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儿童健康干预系统,共同针对影响儿童健康的原因发挥作用。结论与建议基于背景分析结果设计的儿童健康干预活动能够在项目地区顺利实施。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可有效降低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营养性疾病患病率。以基层适宜技术和培训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法的能力建设活动可有效提升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符合当地民族文化、语言和受教育水平的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改善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行为。在组织动员、激励和监督等机制保障下的营养包发放活动可有效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三方协调机制有助于西部贫困地区获得资源。妇幼卫生本土化政策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妇幼卫生服务覆盖率。结合怒江案例的分析,考虑到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相对独特的民族文化、相对较弱的卫生服务系统、较低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等情况,本研究对类似地区开展儿童健康干预项目提出如下建议:采取综合干预策略实施儿童健康干预项目;在理论框架指导下设计符合项目背景的儿童健康干预活动;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合作机制,有效获得资源;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开展服务供方与管理方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文化特点推广健康知识;加强培训、宣传与制度建设,保障营养包有效发放与服用;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本土化妇幼卫生政策开发,推动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

薛小桂[3](2013)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降消项目”对孕产妇的影响》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相关的卫生调查资料显示,在农村的孕妇女分娩由于受到农村的经济条件、医院的条件、教育程度和交通的不便利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简称降消项目)的分析,讨论降消项目及新农合的实施对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的影响。

何丹,熊庆,吴方银,帅志容,何朝华,刘艳梅[4](2012)在《2000~2009年四川省“降消”项目实施效果总结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简称降消)"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为项目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我省确定后期项目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对项目资金投入和使用、项目活动开展、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核心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采用时间序列模型趋势拟合。结果项目县通过深入开展人员培训、专家驻县、设备配备、健康教育、贫困救助、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监督指导等项目活动,较好地实现了项目目标,与1999年相比,2009年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下降10.7%,婴儿死亡率平均下降12.4%,住院分娩率平均增长9.4%。结论我省项目实施9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转变工作方向,扩大"降消"项目效果。

白鸽[5](2012)在《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孕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并给予干预是关键。其中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是首要环节,也是孕产妇系统保健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国内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现状并不理想,根源在于现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现行模式是以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供方(以下简称供方)为主导,供需方之间缺乏联动管理机制,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局限性愈发凸显。这种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针对供方,社区在孕产期保健服务中优势明显,然而当前并未区分社区与医学中心的现实差异,社区供方缺乏针对性的筛查管理技术;另一方面表现在针对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方(以下简称需方),其主动保健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需方亦缺乏针对性的筛查管理技术。因此为实现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的目的、突破现有模式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社区供方和社区需方,分别研制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技术,并将这两项关键技术有机嵌入到现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流程中,形成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即以社区为平台,供需双方联动的筛查管理模式。为验证模式的价值,研究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形成干预方案,并在试点地区实施干预和效果评价。研究在干预过程中发现需方对于妊娠风险认知存在“非有即无”的认知偏差,因此为转变需方对于妊娠风险的认知,研究根据评估结果探索建立妊娠风险指数模型,并进行软件化包装。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卫生技术评估、循证医学、行为改变理论等理论方法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以文献计量分析、专家咨询、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焦点组访谈、现场调查、健康信念模型、知信行理论、广义线性模型、软件编制等为具体的研究的方法。其中文献计量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运用于完成研究内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即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现状分析和高危妊娠危险因素研究现状;专家咨询、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焦点组访谈和现场调查等方法运用于完成研究内容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即高危妊娠社区供方和社区需方筛查管理技术的研制和论证;焦点组访谈、现场调研、健康信念模型、知信行理论等方法运用于完成研究内容的第五部分,即高危妊娠社区筛查管理模式干预及效果评估;广义线性模型、软件编制等方法运用于完成研究内容的第六部分,即妊娠风险指数模型软件探索。三、研究过程及主要结果(一)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现状分析:引出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研究第一部分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系统总结了高危妊娠筛查技术和管理现状。理论研究是对国内外期刊文献、保健指南等文献材料的分析,实证研究是对402名孕产妇的基线调查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名供方的焦点组访谈。研究发现现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供需方之间缺乏联动的管理机制,具体体现在:(1)针对供方,高危妊娠筛查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筛查管理技术,然而目前该技术缺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现实条件的考量;(2)针对需方,已开始提高对孕产期保健的重视程度,然而目前尚无针对孕产妇自我筛查管理妊娠风险的工具。因此本研究为突破现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出建立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本着全程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建立原则,该模式的特点包括基于社区供方、基于社区需方和供需双方共同参与三个方面。为提高供方参与,需依据社区现实,研制针对社区供方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技术;为促进需方参与,需依据需方认知,研制针对社区需方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技术;为促进供需双方共同参与,研究汇总两项关键技术,并将技术有机融合到现行筛查管理流程中,搭建共同参与平台和运行机制。(二)高危妊娠危险因素研究现状:为技术研制提供支撑为研制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第二部分首先对国内164篇权威文献和国内外27张高危妊娠筛查表进行了独立分析,最后对两类文献评阅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共收集75种妊娠危险因素、18种危险因素的分类、2种危险因素评价方式等,同时明确了目前高危妊娠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应用文献计量法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分析应该重视的常见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如年龄、流产史等危险因素。本部分研究为后续社区供方和社区需方的筛查管理技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三)高危妊娠社区供方筛查管理技术:弥补现行模式的社区供方技术不足前期研究表明高危妊娠筛查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筛查管理技术,因此研究第三部分是基于社区,为达成社区高危妊娠早期筛查的目标,以“科学性、操作性、时效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设备、技术等基础条件,研制高危妊娠社区筛查表。在研制阶段,围绕着筛查表的框架、条目、条目指标值和条目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第二部分研究结果运用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法遴选形成初稿。在论证阶段,采用专家论证和机构论证两轮论证模式,依次论证筛查表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其中专家论证采用焦点组访谈和名义团体法的方式,参与论证的产科和妇保专家共10名;机构论证采用意向调查的方式,参与论证的机构涉及上海市、常州市和北京市共37家机构的49名产科和妇保专家。论证专家一致认同筛查表的研制目的和意义,并依据原则进行评分并提出完善建议。在评价阶段,研究以筛查表为工具,选择江苏1家妇幼保健机构考量评分者信度,共计随访有效干预孕妇46名,结果显示信度良好(Cronbach’s Alpha=0.954)。研究选择上海和江苏的6家妇幼保健机构考量效标效度,共计随访有效干预孕妇235名,结果显示效度良好(灵敏度=89.7%,特异度=99.5%,约登指数=0.89,Kappa值为0.921)。最终形成的筛查表采用两级分级方式,包含50条条目指标值。(四)高危妊娠社区需方筛查管理技术:弥补现行模式的社区需方技术匮乏前期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对需方应用最为广泛的筛查管理技术,因此研究第四部分是针对准备怀孕妇女和孕产妇,研制高危妊娠自我筛查表和相关健康教育资料。自筛表从病史和疾病的症状出发,配合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旨在一方面作为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的工具,提高她们的妊娠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妊娠风险的筛查工具,帮助她们早期发现妊娠危险因素并及早就医。在研制阶段,围绕着筛查表的框架、条目和条目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第二部分研究结果运用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法遴选,并对条目进行通俗化形成初稿。在论证阶段,采用专家论证、机构论证和需方论证三轮论证,依次论证筛查表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通俗易懂性。专家论证采用焦点组访谈和名义团体法的方式,参与论证的产科和妇保专家共10名;机构论证采用意向调查的方式,参与论证的机构涉及上海市、常州市和北京市共37家机构的44名产科和妇保专家;需方论证采用意向调查的方式,参与论证的对象为三地共542名育龄妇女。三轮论证供需双方一致认同筛查表的研制目的和意义,并依据原则提出完善建议。在评价阶段,研究以筛查表为工具,选择上海和江苏的6家妇幼保健机构考量筛查表的信效度,共计随访有效干预孕妇235名,结果显示信度良好(各条目的重测信度均达到了0.7以上),效度良好(灵敏度=84.6%,特异度=74.5%,约登指数=0.58,Kappa值=0.41)。最终形成的自筛表采用两级分级方式,包含40条条目。研究同时针对筛查表研制高危妊娠家庭指导手册,对表中每条危险因素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解释和说明,用于指导个人和家庭使用筛查表并对筛查结果采取措施。研究采用意向调查的方式对指导手册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进行论证,15名参与论证的专家认同指导手册的意义,并对部分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五)高危妊娠社区筛查管理模式干预及评估:促进供需双方共同参与为构建供需双方共同参与的平台和运行机制,研究第五部分整合社区供方和需方筛查管理技术,嵌入到现行管理流程中,围绕着对象、内容、频率与时机、工具等方面,形成干预方案。为验证模式的价值,研究采用准实验干预设计,在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常州市、北京市朝阳区的社区实施干预方案,并对试点地区进行基线、过程和终末评估。其中,基线评估对三个试点地区16家试点社区、55名社区孕产期保健供方人员和542名孕产期保健需方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机构条件、供方和需方对高危妊娠的认识情况等;过程评估通过对试点地区32次干预督导、7次技术交流简报、186名孕产妇的阶段性随访评估和对常州4个社区的案例研究,结果发现干预方案进展良好,管理方和供方均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干预的进展,需方主动筛查意识也有较大的提高;终末评估通过对三地干预组1115名入组对象和对照组829名对象历时1年多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干预构建出的供需方联动机制运行整体效果良好,100%的供方和99.5%的需方对于干预方案实施认同且满意,社区供方和需方筛查管理技术在干预过程中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同时三地干预社区需方对妊娠危险因素的认知、态度和主动就医行为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六)妊娠风险指数模型软件的探索研究在干预过程中发现需方对于妊娠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当前需方对于妊娠风险的认知为“非有即无”,即“是高危/不是高危”(0/1)的概念,因此一旦筛查结果出现“不是高危”的情况,需方便会放松警惕,然而妊娠过程瞬息万变,时时都有可能出现高危,因而高危出现时,需方往往不知所措,酿成悲剧,产科医患纠纷也多源自于此。因此为转变需方对于妊娠风险的认知偏差,本部分研究致力于将现有两分类(0/1)的判决转换为具体的风险指数(0~1),即对于需方而言,妊娠风险不再是“有或无”的概念,而是“高或低”的概念。研究利用三个地区试点社区随访1年得到的1632份有效随访资料,建立妊娠风险指数模型,根据数据导入情况,计算得出风险影响因素的系数,并对产生的模型进行修改完善。接着,通过模拟库对模型进行数据模拟,最后研究在模型模拟完善后,利用Excel VBA的强大数据处理后台,对建立的妊娠风险模型进行软件化包装,为模型的推广提供技术条件和支持。四、结论为实现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的目的、突破现行筛查管理模式局限性,本研究首先针对现行模式的局限性,分别研制了基于社区供方和社区需方的两项关键技术,并将这两项技术融合到现行筛查管理流程中,形成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之后,为验证模式的价值,研究考虑现实条件,建立干预方案,并在三个试点地区组织干预和效果评估。最后,干预过程中发现需方对于妊娠风险认知存在偏差,因而研究在方法学探索,在评估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妊娠风险指数模型,通过模拟库的验证后,利用Excel VBA数据处理平台进行软件化包装。五、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创新是构建了遴选、论证和评估社区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技术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在技术上创新是基于社区现实,研制了出了高危妊娠社区筛查管理工具《高危妊娠社区筛查表》,并基于孕产妇妊娠生理周期和疾病的症状,研制出了高危妊娠自我筛查工具《高危妊娠自我筛查表》。本研究的集成创新是在技术研制的基础上,将研制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机集成,嵌入到现行管理流程中,形成一整套高危妊娠社区筛查管理干预方案,并利用干预随访资料建立妊娠风险指数模型,并进行软件化包装。

田园[6](2012)在《规制对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影响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健康公平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均有机会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良好的卫生服务系统,保证健康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受到经济水平、外部环境等的影响。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卫生服务公平性列为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此后各国围绕健康和卫生服务公平性开展了广泛研究,来自妇幼保健服务领域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所导致孕产保健服务利用不公平,是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形成巨大反差的原因之一。我国学者对孕产妇健康和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研究虽有限,但结果均提示,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和孕产妇健康存有不公平,而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在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和孕产妇死亡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差距,已成为城市孕产保健服务系统面临的挑战。经济因素和卫生服务系统是影响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两个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引起贫富差距增加,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变得愈加不公平;而卫生服务改革的市场化倾向,以及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改善卫生服务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上的职能缺位,使得卫生服务公平性进一步下降。规制的源起之一,是希望达到公平、实现权力等社会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规制是政府和卫生系统的责任,是促进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工具,通过政府制定各种规则对卫生服务市场进行适度规制,规制相关参与者的行为以确保其履行职责,以强化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保障人人享有健康这项人类的基本权利。因此,寻找改善我国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途径,将不可避免的涉及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规制体系。在缩小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上,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近十年来全国住院分娩服务利用公平性的显着改善,揭示了有效的政府规制对促使改善公平的政策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研究中,针对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未见到从政府规制的角度深入分析孕产保健服务规制对公平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研究正是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以促进孕产保健服务规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孕产妇健康公平性的不断改善。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在描述与分析我国孕产保健服务的公平性现况的基础上,利用规制理论和规制效果评价框架,以上海某区紧急产科保健服务为实证案例,分析有效的政府规制如何影响健康公平性,探讨规制的要素对规制效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借鉴,在了解该区基本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及其相关规制的基础上,以良好治理和有效政府规制为理论框架,提出进一步改善孕产保健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以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为二次数据来源,采用公平性的评价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2000-2009全国孕产妇健康公平性以及2005-2009全国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和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以期对我国孕产保健服务的公平性现况做出较为全面的描述,并通过分析全国住院分娩服务利用公平性显着提高的原因,初步探讨有效的政府规制对落实公平性政策、改善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的作用。2、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心城区为研究现场,选择与上海市紧急产科保健服务相关的4类参与者共22人进行关键知情人半结构式访谈,结合使用文献分析法,评价紧急产科保健服务规制对改善上海市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健康公平性的影响,并分析规制的环境、过程、参与者和机制对紧急产科保健规制效果的影响。3、采用该区2004-2011年妇幼卫生报表作为二次数据来源,分析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对基本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在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436名产后6个月内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2011年该区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对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定性研究的关键知情人半结构式访谈,了解通过规制进一步改善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方向和关键环节,并以良好治理和有效规制为理论框架,提出进一步改善公平性的政策建议。四、主要研究结果1.2000-2009年的10年间,全国的MMR持续下降,并以西部地区下降趋势最显着,2003-2009年间,东部和中部地区的MMR分别下降了44%和52%,而西部地区的MMR下降了62%。以极差法衡量2000-2009年全国及不同地区孕产妇健康公平性,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差距变化不大,10年间MMR的率差约维持在10-20/10万之间,虽然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差距最大,但这种差距缩小的趋势却最明显,由2003年的65.43/10万缩小至2009年的27.80/10万。以集中指数反应健康公平性,无论是省际还是地区间,2000-2009年的集中指数全为负值,表明孕产妇死亡集中于人均GDP较低的省份或地区;10年间,省际和地区间的集中指数均在-0.2~-0.3之间波动,与2000年相比,2009年的集中指数绝对值变化极小,提示10年里全国孕产妇的健康公平性未得到明显的改善。2.2005-2009全国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和系统管理四类孕产保健服务的集中指数均大于零,表明服务利用存有不公平,按人均GDP衡量,经济水平越低的省市,孕产妇对保健服务利用越差。四类孕产保健服务中,系统管理的集中指数绝对值最大,表明公平性最低;产前检查的集中指数绝对值最小,公平性最好。2005-2009年,除住院分娩服务外,其他三类服务的集中指数变化很小,公平性未见明显改善,而住院分娩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由2005年的0.0593迅速下降至2009年的0.0177,表明公平性持续且明显改善,这离不开”降消”项目在这一地区所取得的成功,也表明了有力的政府规制对改善公平性的作用。3.上海市孕产妇健康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流动和户籍孕产妇死亡的健康公平性上,10年间,非户籍孕产妇是全市孕产妇死亡的主流,加强危重孕产妇转诊、会诊抢救,是降低MMR尤其是非户籍孕产妇MMR的主要途径之一。围绕紧急产科保健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规制,并以2008年颁布的规制发挥了最为核心的作用,定性研究表明,该规制的出台和执行,有效提高了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并推动了全人群尤其是非户籍孕产妇MMR下降,达到了预期效果,孕产妇的健康不公平缩小,而规制的执行过程也很好的体现了服务提供的公平性。4.规制产生效果的促成因素包括:规制的目标与内容契合国内外所倡导的母亲安全的政策环境;制定过程中以信息为基础的设计、自上而下行政和技术管理的密切结合、规制执行前必要恰当的解读;孕产妇死亡评审、问责制、考核、惩罚、激励等机制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问责制对相关的参与者所形成的有效监督与约束;各级服务管理者和提供者作为规制主要参与者,其权利和能力保证了规制的有力执行和良好效果。研究同时也表明,规制效果及持续性的阻碍因素包括:财政部门这一关键参与者的缺位,紧急产科保健服务可持续受限;激励机制未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影响了执行层面参与者的积极性。5.对紧急产科保健服务规制的研究所得的另一重要结果是,减少危重孕产妇的发生、进一步缩小健康不公平,仅对紧急产科保健服务进行规制还不够,必须关口前一,重点规制基本孕产保健尤其是产前保健。而目前上海市对基本孕产保健服务所进行的规制主要是2010年出台的围绕孕产妇全覆盖管理的规制,这一规制旨在发动社区支持组织的力量完善社区孕情监测网络,加强全人群尤其是非户籍孕产妇对孕早期建册和系统管理服务利用。6.以率差和集中指数评价2004-2011年上海市某区户籍和非户籍对6类基本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早孕建册、规范产检和系统管理三类服务利用不公平最为明显且2004-2009年有扩大趋势,但2010年该区全面推行全覆盖孕产保健服务管理后,早孕建册和系统管理服务利用公平性显着改善:早孕建册的集中指数由2004年的0.1308上升至2009年的0.1746后,于2010年下降0.1034,2011年继续降至0.0594;而系统管理的集中指数由2004年的0.1434逐步升至2009年的0.1804,于2010年开始迅速下降至0.1054,并于2011年继续下降至0.0652,这种明显改善部分反映了全覆盖规制的效果。7.现场调查共纳入436名研究对象,其中户籍孕产妇238名,非户籍孕产妇168名。分析表明,该区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的学历、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类人群对早孕检查、规范产检、产后访视三类基本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存在明显差异;以率差衡量,最不公平的是早孕建册服务利用,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早孕建册服务利用的率差为29.4%,率比为1.44,集中指数为0.0816;对8次以上产检服务利用的率差为26.3%,率比为1.41,集中指数为0.1104;产后访视服务利用不公平性最小,率差为22.6%,率比为1.34,集中指数为0.0798。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对其他保健服务如产前筛查、孕妇学校和导乐分娩服务利用也存在明显不公平,并以孕妇学校最为明显,率比为1.6。影响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是孕产妇的户籍、学历和生育保险。上海户籍、有生育保险的妇女,更有可能在孕早期建小卡并完成规范(整个孕期≥8次)的产前检查。除户籍因素外,学历水平越高的孕产妇,更有可能寻求和利用产后访视服务。8.定性研究进一步提示,全覆盖规制对改善该区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在早孕建册和管理服务利用公平性发挥了明显作用,但关键参与者的缺位(财政部门、社区支持组织等)影响了规制的效果及可持续性。五、基于良好治理和有效规制理论进一步改善上海市孕产保健公平性的政策建议1、进一步改善我国及上海市孕产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应重点关注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以项目推动服务的改善并通过政府规制落实为常态,是可行的途径之一。2、环境因素影响规制的效果。新医改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是改善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契机,改善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规制,需要抓住这一良好的环境促成因素,以强化规制效果。3、改善公平性的孕产保健服务规制,需要在良好治理的框架下,纳入更多参与者并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共治,推动规制持续发挥作用,对于全覆盖规制,财政和公民社会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应当发挥更大作用。(1)、财政部门是保障规制顺利执行和持续发挥效果的重要参与者,孕产保健服务的规制不论是设计、管理还是执行,都理应纳入该参与者。(2)、发挥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为孕产保健服务规制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持和保障。4、完善全覆盖孕产保健服务规制的内容,增加对孕妇学校、规范产检服务的规制内容,从多个环节推动上海市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5、改善全覆盖孕产保健服务规制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规制制定过程的程序性和规范化,并通过对规制的解读增强规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改善执行的效果。6、发挥全覆盖规制改善基本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作用,需要综合运用激励、惩罚、考核等多种机制,保证相关参与者充分履行职责,在财政部门纳入规制过程的前提下,应更多的采用经济性激励机制以确保规制执行者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规制的过程,实现规制的目标。

梁莉,农建伟[7](2011)在《百色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项目实施情况及工作效果回顾性统计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利用妇幼卫生项目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问题。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0年百色市实施5个妇幼项目的项目管理、资金投入、基础建设、业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宣传、项目资金监管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全市的主要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中重低体儿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7个指标达到全国、广西和百色的"两纲"指标要求。(2)基础指标:农村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住院分娩率、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婴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等7个指标达到全国、广西和百色的指标要求;住院分娩率达到广西、百色的"两纲"指标要求;住院分娩率、农村住院分娩率2个指标双双首次突破90%,达到历史新高。结论综合妇幼卫生项目在贫困地区的实施是成功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模式,可推动贫困地区妇幼卫生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杨蕾,张和龙,段琳,贾金忠,郭伟龙,胡光宇,王志锋[8](2011)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对400个县级行政单位进行调查,对妇幼卫生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讨论:妇幼卫生工作总体进展较好,地区差异仍然存在;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成绩显着,健康管理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儿童保健工作仍需加大力度。建议: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差异;稳步推动孕产妇保健工作进一步发展,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袁红英[9](2011)在《贵州省盘县地区“降消”项目实施现状的探讨与分析》文中认为妇幼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自2000年开展"降消"项目以来,已经针对妇幼健康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我县的妇幼保健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通过分析我县贫困孕产妇的救助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县贫困孕产妇救助的现状和存在问

李超,赵凤琼,熊玉华,王雯,龙秀玲[10](2011)在《2000~2009年红河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执行情况报告》文中指出200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在西部地区开始实施,根据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且孕产妇死亡率高的实际,云南省红河州的元阳、红河、屏边、金平、绿春5个边疆县被确定为项目县,5个县均属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县,2008年我州增加了2个国家级"降消"县(泸西县、石屏县)、1个省级"降消"项目县(河口县),2009年全州13县市全面实施"降消"项目。

二、“降消”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消”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贫困
        2.1.2 农村贫困家庭
        2.1.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
    2.2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原因
        2.2.1 地理环境的约束
        2.2.2 制度设计的性别盲视
        2.2.3 历史文化的影响
        2.2.4 社会参与力量的不足
    2.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表现
        2.3.1 贫困程度深重
        2.3.2 健康状况较差
        2.3.3 受教育水平不高
        2.3.4 可行能力缺失
    2.4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影响
        2.4.1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经济影响
        2.4.2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政治影响
        2.4.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文化影响
        2.4.4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社会影响
        2.4.5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生态影响
    小结
第3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3.1.2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2.1 妇女解放思想
        3.2.2 共同富裕理论
        3.2.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
    3.3 国外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3.1 可行能力贫困理论
        3.3.2 女性主义经济学思想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4.1 中国传统妇女观
        3.4.2 中国传统贫富观
    小结
第4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意义及进程
    4.1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重大意义
        4.1.1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1.2 彰显我国政治优势的集中标识
        4.1.3 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现实途径
        4.1.4 巩固我国社会安定的必要保障
        4.1.5 打造我国美丽生态的重要环节
    4.2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
        4.2.1 通过体制改革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2 通过开发式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3 通过“双轮驱动”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4 通过精准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小结
第5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品牌项目
    5.1 健康扶贫脱贫项目
        5.1.1 母亲健康快车
        5.1.2 农村妇女“两癌”检查
        5.1.3 “降消”项目
    5.2 科教扶贫脱贫项目
        5.2.1 春蕾计划
        5.2.2 “双学双比”活动
        5.2.3 巾帼科技致富工程
    5.3 金融扶贫脱贫项目
        5.3.1 母亲小额循环
        5.3.2 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
        5.3.3 母亲创业循环金
    5.4 就业创业扶贫脱贫项目
        5.4.1 巾帼家政服务
        5.4.2 手工编织
        5.4.3 妈妈制造
    5.5 社会扶贫脱贫项目
        5.5.1 幸福工程
        5.5.2 母亲水窖
        5.5.3 母亲邮包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
    6.1 明确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目标导向
        6.1.1 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全面自由发展
        6.1.2 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实现脱贫致富
        6.1.3 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可行能力
    6.2 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体能动作用
        6.2.1 激发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体意识
        6.2.2 摆脱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观念束缚
        6.2.3 弘扬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优良品质
    6.3 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综合脱贫素质
        6.3.1 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科技文化水平
        6.3.2 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就业创业发展
        6.3.3 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平等发展权利
    6.4 强化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全方位扶贫格局
        6.4.1 坚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政府主导作用
        6.4.2 发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市场导向优势
        6.4.3 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社会联动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和机制研究 ——基于云南怒江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预策略
        1.2.2 评价目的
        1.2.3 评价框架
        1.2.4 评价方法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儿童健康干预效果评价和机制分析逻辑框架构建
        2.1.2 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实施背景分析、干预措施设计与实施
        2.1.3 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2.1.4 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分析
    2.2 质量控制
        2.2.1 设计阶段
        2.2.2 实施阶段
        2.2.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机制分析逻辑框架构建
        3.1.1 评价维度的确立
        3.1.2 评价内容的确定
        3.1.3 逻辑框架形成
    3.2 项目地区基本情况分析与干预措施设计
        3.2.1 项目地区基本情况
        3.2.2 项目干预措施
    3.3 项目干预效果评价
        3.3.1 项目基线和终期调查对象基本特征比较
        3.3.2 项目活动完成情况
        3.3.3 项目产出情况
        3.3.4 项目结果
    3.4 项目干预机制分析
        3.4.1 供方干预机制
        3.4.2 需方干预机制
        3.4.3 管理方干预机制
4 讨论
    4.1 对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项目设计的讨论
        4.1.1 理论框架的应用
        4.1.2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4.1.3 项目内容的确定
    4.2 对项目效果的讨论
        4.2.1 项目目标达标情况
        4.2.2 项目对儿童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的影响
        4.2.3 项目对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
    4.3 对项目干预机制的探讨
        4.3.1 能力建设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
        4.3.2 符合当地民族文化、语言等特征的健康教育改善需方生活行为
        4.3.3 营养素的有效补充能够弥补贫困地区儿童膳食不足
        4.3.4 协调与政策开发为西部贫困地区获得资源与优化政策环境提供支撑
        4.3.5 不同干预措施发挥合力共同保障干预效果
    4.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4.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健康干预项目评价方法与理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丈发表情况
附件2: 基线调查问卷和访谈工具
附件3: 终期调查问卷和访谈工具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降消项目”对孕产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农合及“降消项目”在中国实施的背景前提
2 0 0 0年, 我国开始实施“降消”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项目, 项目涉及12个省市。
2 新农合和“降消项目”对孕产妇的影响
3 讨论
    3.1 新农合和降消项目的现状
    3.2 建议与措施

(4)2000~2009年四川省“降消”项目实施效果总结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1.2.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项目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2.2.1 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2.2 项目省级以上资金在各领域的分配情况
    2.3 项目核心指标变化情况
3 讨论

(5)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现状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一)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二)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三、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实证研究现状
        (一) 高危妊娠筛查管理需方
        (二) 高危妊娠筛查管理供方
        四、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的提出
        (一) 与现行模式的异同
        (二) 模式的建立原则
        (三) 模式的特点
        (四) 模式的构成要素
        五、讨论与建议
        六、小结
    第二部分 高危妊娠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一、材料与方法
        二、期刊文献评阅结果
        (一) 文献基本情况
        (二) 研究者情况
        (三) 文章类型和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高危妊娠筛查表评阅结果
        (一) 资料基本情况
        (二) 研究内容
        四、两类文献评阅结果汇总
        (一) 危险因素的概况
        (二) 危险因素的严重性排序
        (三) 常见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五、讨论与建议
        六、小结
    第三部分 高危妊娠社区供方筛查管理技术
        一、筛查表的研制思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筛查表的研制
        (一) 筛查表框架的确立
        (二) 筛查表条目的遴选
        (三) 筛查表条目指标值的遴选
        (四) 筛查表条目评价方式的遴选
        四、筛查表的论证
        (一) 研究过程和步骤
        (二) 专家论证
        (三) 机构及使用者论证
        五、筛查表的评价
        (一) 信度分析
        (二) 效度分析
        六、讨论与建议
        七、小结
    第四部分 高危妊娠社区需方筛查管理技术
        一、自筛表的研制思路
        二、材料与方法
        三、自筛表的研制
        (一) 自筛表框架的确立
        (二) 自筛表条目的评价方式
        (三) 自筛表条目的遴选
        (四) 自筛表条目的通俗化
        四、自筛表的论证
        (一) 研究过程和步骤
        (二) 专家论证
        (三) 机构论证
        (四) 需方论证
        五、自筛表的评估
        (一) 信度分析
        (二) 效度分析
        六、高危妊娠家庭指导手册的研制及论证
        (一) 研制
        (二) 论证
        七、讨论与建议
        八、小结
    第五部分 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干预及效果研究
        一、干预方案
        (一) 框架
        (二) 内容
        (三) 集成
        (四) 实施
        二、干预评估
        (一) 评估方案
        (二) 基线评估
        (三) 过程评估
        (四) 终末评估
        三、讨论与建议
        四、小结
    第六部分 妊娠风险指数模型探索
        一、材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随访内容和检测指标
        (三) 疾病及危险因素的判定标准
        (四)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二、妊娠风险指数模型的建立
        (一) 模型1
        (二) 模型2
        (三) 模型3
        三、妊娠风险指数模型的模拟
        (一) 建模组与模拟组的同质性
        (二) 妊娠风险指数模型的判别能力和预测准确性
        (三) 妊娠风险指数模型使用的注意事项
        四、妊娠风险模型的软件化
        (一) 开发环境介绍
        (二) 总体设计架构
        (三) 流程演绎
        五、讨论与建议
        六、小结
研究小结
    一、研究小结
    二、讨论与建议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规制对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一、卫生服务公平性理论和评价方法
    二、政府规制理论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五、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我国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现况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资料来源与分析
    四、质量控制
    五、结果与分析
        (一)、2000-2009年我国孕产妇健康公平性
        (二)、2005-2009年我国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
        (三)、2005-2009年我国孕产保健服务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六、讨论
第四章 规制对改善孕产妇健康公平性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规制
    三、研究现场
    四、研究方法
    五、抽样方法
    六、资料分析
    七、质量控制
    八、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市孕产妇健康公平性与EmOC规制的背景
        (二)、EmOC网络的发展与规制的完善过程
        (三)、规制出台的背景
        (四)、规制的目标与内容
        (五)、规制的过程
        (六)、规制的参与者及其角色和能力
        (七)、规制的机制
        (八)、规制的效果和主要发现
    九、讨论
第五章 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基本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及其相关规制的现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2004-2011年该区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及公平性
        (二)、2011年该区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及影响因素
        (三)、该区基本孕产保健服务相关规制现况
    四、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基于治理与规制理论进一步改善孕产保健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一、研究主要结论
    二、基于治理与规制理论进一步改善上海市孕产保健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三、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文献分析模板
附件3 研究的规制
附件4 现场调查问卷
附件5 发表文章

(8)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参评地区妇幼保健工作
        2.1.1 参评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基本情况
        2.1.2 参评县妇幼保健工作达标情况
    2.2 参评县妇幼健康情况
        2.2.1 参评县妇幼健康基本情况
        2.2.2 参评县妇幼健康达标情况
3 讨论
    3.1 妇幼卫生工作总体进展较好, 但地区差异仍然较为明显
    3.2 妇幼保健工作各项指标进展程度不一
        3.2.1 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进展显着
        3.2.2 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推动缓慢
        3.2.3 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3.3 妇幼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各地区参评县进展不同
4 政策建议
    4.1 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 缩小地区差异
    4.2 稳步推动孕产妇住院分娩, 加快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
    4.3 大力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力度, 促进儿童保健工作快速发展

(9)贵州省盘县地区“降消”项目实施现状的探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2 资料来源与孕产妇贫困救助实施方法及结果
    2.1 资料来源
    2.2 贫困救助实施方法
    2.3 结果
3 讨论
4 建议
    4.1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加大宣传服务力度
    4.2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加大对乡村一级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4.3 继续增加对农村妇幼保健事业财政支持, 实现医务人员考核制度
    4.4 转变乡村财政支出方向,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10)2000~2009年红河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执行情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执行情况
    1.1 项目取得的进展
    1.2 “降消”项目工作的措施及经验
        1.2.1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经费投入
        1.2.2 加强督导管理, 落实项目计划, 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1.2.3 充分利用项目设备, 改善服务条件
        1.2.4 加强培训, 提升项目执行能力
        1.2.5 加大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力度, 着力提高住院分娩率
        1.2.6 创新宣传方式,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1.2.7 建立危急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保障母婴健康
        1.2.8 规范开展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1.2.9 农村、贫困孕产妇得到实惠, 医疗保健机构获得发展
2 项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1 生育观念落后导致个别项目县住院分娩率提高难度大
    2.2 边远山区政策宣传工作仍有盲点
    2.3 限价分娩政策落实仍亟待加强
    2.4 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2.5 项目督导工作经费缺乏
3 项目工作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领导, 加大项目管理力度
    3.2 严格按项目要求实行住院分娩限价, 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
    3.3 进一步加强基层产科能力建设, 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3.4 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 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

四、“降消”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D]. 曹楠楠. 吉林大学, 2020(03)
  • [2]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健康综合干预效果和机制研究 ——基于云南怒江的案例研究[D]. 刘晓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2)
  •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降消项目”对孕产妇的影响[J]. 薛小桂.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4)
  • [4]2000~2009年四川省“降消”项目实施效果总结及分析[J]. 何丹,熊庆,吴方银,帅志容,何朝华,刘艳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5)
  • [5]基于社区的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模式研究[D]. 白鸽. 复旦大学, 2012(08)
  • [6]规制对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影响的案例研究[D]. 田园. 复旦大学, 2012(03)
  • [7]百色市2000~2010年妇幼卫生项目实施情况及工作效果回顾性统计分析[J]. 梁莉,农建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12)
  • [8]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J]. 杨蕾,张和龙,段琳,贾金忠,郭伟龙,胡光宇,王志锋.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1(10)
  • [9]贵州省盘县地区“降消”项目实施现状的探讨与分析[J]. 袁红英.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0)
  • [10]2000~2009年红河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执行情况报告[J]. 李超,赵凤琼,熊玉华,王雯,龙秀玲. 中国妇幼保健, 2011(14)

标签:;  ;  ;  ;  ;  

“减免”工程助推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