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性MC尼龙管道的研制及其在铁矿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希[1](2017)在《城市固体垃圾充填煤矿采空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固体垃圾产量成倍增加而固体垃圾处理手段相对落后,以及各种不规范的垃圾填埋作业方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面积的采空区,未经有效处理的采空区,引起采空区上部地表的下沉,甚至引起地表建筑物的危险性变形,影响其正常的使用。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采用城市固体垃圾充填采空区,促进城市固体垃圾无害化处理与矿山采空区隐患治理。由于煤矸石膏体完全充填煤矿采空区,面临矸石骨料供应不足现状,影响矿井膏体充填技术的实施。为此本文拟采用城市固体垃圾代替煤矸石作膏体充填材料骨料。经过对煤矸石和固体垃圾充填料浆相关技术指标的对比,确定固体垃圾代替煤矸石作充填骨料是可行的。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充填体强度。正交实验测试数据为基本样本,13个实验样本作为训练样本,3个实验样本作为测试样本。对网络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样本检验网络的拟合能力,测试样本检验网络的泛化能力。检验结果表明训练样本抗压强度的相对误差为0.42%~10.88%,其中误差小于5%的占87.5%,网络具有好的数据拟合能力。测试样本抗压强度的相对误差为1.75%~4.10%,其中误差小于5%的占100%,网络具有极好的泛化能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上湾矿采空区不同处理方式下地表下沉情况。模拟结果显示:垮落法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4888mm;固体垃圾不同充填强度下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分别为2598mm、1857mm和1574mm。在考虑一定经济成本基础上确定上湾矿适宜充填体强度为2.5MPa,运用已经训练好的网络,确定了上湾矿垃圾充填体配合比。
吕颖[2](2016)在《含油MC尼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出发,为解决MC尼龙热学、摩擦学性能较差的缺点,以润滑剂为改性填料,采用了阴离子聚合法制备出含油MC尼龙,研究了润滑剂的添加对MC尼龙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影响。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扫描量热仪等多种方法探讨了改性机理,分析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润滑剂、不同催化剂活化剂配比、不同润滑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润滑剂的添加使MC尼龙的吸水率降低了13%,熔融温度上升811℃,结晶温度上升512℃,结晶度有较大提高,热稳定性能提高。但含油量达到8%时,结晶度大幅下降,且熔融所需热量较低,热稳定性较差。(2)添加润滑剂后,MC尼龙的弯曲、压缩强度随着含油量增加而降低,在添加量超过5%时,性能出现大幅下降。MC尼龙的拉伸、冲击性能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含油量超过5%时,拉伸、冲击性能大幅下降甚至低于纯MC尼龙。当含油量为4%5%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3)含油MC尼龙中添加的润滑剂均匀分散在尼龙基体中,在摩擦学测试中,油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滑动摩擦因数。当含油量超过5%时,含油MC尼龙的滑动摩擦因数降低到0.15。当含油量超过4%时,磨损量显着降低,仅为纯MC尼龙的80%。(4)催化剂主要控制聚合反应的速度,而活化剂主要控制聚合度,即聚合物的分子量。当催化剂用量低时,聚合速度慢,结晶度低,所以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较低;而结晶度低,样品中的非晶部分多,在受冲击时起增韧作用,所以冲击韧性高。(5)催化剂或活化剂用量的改变对材料的结晶度有影响,但结晶度的改变没有改变聚合体的本质结构和磨损机理,对材料的滑动摩擦因数没有明显影响。催化剂活化剂用量的改变对耐磨性有一定影响,结晶度大者其耐磨性高,催化剂活化剂加入量对己内酰胺单体的摩尔比为0.002时耐磨性最好。(6)添加不同润滑剂的MC尼龙性能相差较多,添加润滑剂L2的MC尼龙力学性能较好,添加润滑剂L4的MC尼龙摩擦因数最低,添加润滑剂L2的MC尼龙磨损量最小。
魏威[3](2014)在《永平铜矿厚大矿体采矿方案优选及采场充填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地下开采技术与管理经验相对匮乏,为保证矿山正常生产,必须对厚大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和充填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永平铜矿厚大矿体回采方案与采场充填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结合开采技术条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提出2种新的方案,对3种方案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定量评价,优选出最佳方案为原岩出矿中深孔房柱嗣后充填采矿法,该方案将矿房矿柱底部出矿结构均布置在原岩中,使二步回采作业更加安全,具有采场生产能力大、采矿工效高、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2)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原回采方案和优选方案的矿房矿柱回采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比,优选方案的应力、位移、塑性变形区均显着减小,能够保障二步回采的安全进行,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3)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对充填材料的物化性质、不同配比胶结充填体强度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物化参数和不同条件下的充填体强度,推荐经济合理的充填配比。(4)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矿山经验,对采场的充填挡墙、脱滤水、充填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挡墙类型及参数,设计了适合采场实际的脱滤水设施,对采场充填工序进行了优化。
吴坤[4](2012)在《MC尼龙管材离心成型机的绿色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绿色设计的含义及特点,接着讲述管材离心成型机设计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010年合肥某橡塑设备有限公司提出研制开发生产尼龙管材离心成型机的项目,本人承担该项目的主要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对铸型尼龙和管材离心成型机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在绿色设计的理念下,对成型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对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本文以现有生产铸型尼龙管材离心成型机为参考依据,并分析和研究现有离心成型机的优缺点。通过查阅大量铸型尼龙和管材离心成型机的资料,突破传统思想,克服现有离心机运行时的散热大、能耗大、轴承寿命短、振动量大等缺点。在新的设计过程中对关键结构进行重新的设计:支撑结构的设计、模具的设计,从而改善以往管材离心成型机的不足。
张士华[5](2013)在《MC尼龙复合改性与梯度复合管制备》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提高MC尼龙管材强度和耐磨性,满足航道疏浚、火力发电、冶金矿山等行业特殊使用要求,采用玻璃纤维、粉煤灰和纳米Si02三种不同形态和尺度的增强体对MC尼龙进行复合改性,分析增强体表面处理对MC尼龙复合改性的影响,以及复合改性的增强效果与增强机理;结合材料综合性能和生产成本分析,实现两相协同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开展尼龙梯度复合管的制备与产业化生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增强体表面偶联预处理是MC尼龙复合改性的关键和前提,玻璃纤维、粉煤灰和纳米SiO2三种不同种类增强体,适用的偶联剂及其最佳用量不同。硅烷偶联剂KH-550所含氨基与聚合反应体系加入催化剂之后形成的酰亚胺结构中的羰基反应,使基体与增强体界面形成化学键结合;原状粉煤灰尺寸粗大、疏松多孔,只有在活化偶联处理后才能够均匀分散在尼龙基体中体现增强效果。(2)增强体形态对MC尼龙的增强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形态增强体的强化机制不同。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中承载基体通过界面传递的载荷,提高材料强度和模量;粉煤灰颗粒和纳米NiO2粒子在复合材料中改变基体应力场,阻碍裂纹扩展或使裂纹改变方向,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30%玻璃纤维对尼龙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最明显,其拉伸强度较纯尼龙提高46.6%。(3)三种增强体都能够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玻璃纤维通过刚度和硬度的增加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粉煤灰在磨损表面形成摩擦膜,有效减轻磨损;纳米SiO2粒子在磨损表面微滚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和滑动复合摩擦,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量;1%纳米SiO2对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改善效果最明显。(4)不同形态增强体之间对尼龙基体具有协同增强效果。玻璃纤维与粉煤灰协同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单一组分改性的加和,30%玻璃纤维+10%粉煤灰协同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较30%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强度提高7.5%,较10%粉煤灰复合材料强度提高47.4%。(5)发明了尼龙梯度复合管及其制备技术,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10%玻璃纤维+5%粉煤灰协同复合,利用离心力场使粉煤灰颗粒沿径向由内向外呈负梯度分布,玻璃纤维呈正梯度分布,实现了内壁抗磨、外壁高强度的理想性能组合,梯度复合管耐压强度比MC尼龙管提高1倍,成本降低20%以上,成功应用于航道疏浚、火力发电、冶金矿山等行业,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磊[6](2010)在《管道输送选矿介质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安徽庐江龙桥矿业有限公司选矿介质输送中存在的输送管道及泵类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差的问题,进行了各种材质的调查和试验,选出了使用寿命、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管道(弯头)和渣浆泵(过流件)。
樊绍良,黎燕华[7](2004)在《我国铁矿石选矿技术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我国铁矿石选矿在矿石准备作业、选矿工艺、设备及药剂和产品后处理作业的技术进展。提出了节约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和注重保护矿山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的看法。
顾金萍[8](2004)在《短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己内酰胺单体为原料,在静态浇铸条件下,利用短玻璃纤维进行增强改性研究,制备出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GFRMCN)。试样力学性能测试、摩擦磨损试验及显微形貌分析表明利用短玻璃纤维对MC尼龙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基体的力学性能,并增加耐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管材的工业生产进行了成本和可行性分析。 本文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加入时间、长度、含量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多种因素。实验发现,加入0.2%的偶联剂KH-550可以提高玻纤与尼龙基体的粘结强度,使玻纤/MC尼龙界面成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环节;玻璃纤维用100目的无碱短纤维与催化剂氢氧化钠同时加入增强效果较好;改变玻璃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有很大影响,玻纤与单体己内酰胺的质量比为3:7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优,此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张娟娟[9](2004)在《粉煤灰(颗粒)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用粉煤灰颗粒填充碱性阴离子法浇铸MC尼龙制备复合材料,测定了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等。研究了粉煤灰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差别。粉煤灰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筛选和球磨两种不同的分选工艺;直接球磨、碱处理后球磨、酸处理后球磨三种不同的球磨工艺;硅烷KH550、钛酸脂101、钛酸脂201三种不同的偶联剂对粉煤灰的表面处理;以及不同含量粉煤灰填充MC尼龙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0%含量的碱处理球磨后的粉煤灰经钛酸酯201处理后填充到MC尼龙中的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可使MC尼龙的弯曲强度、拉身强度、弹性模量、硬度得以提高;理论证明,相同含量粉煤灰填充MC尼龙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差异是由颗粒的填充率引起的;粉煤灰填充MC尼龙,降低了成本,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王慧菊[10](2003)在《2002年中国尼龙开发和应用专题题录》文中认为
二、改性MC尼龙管道的研制及其在铁矿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MC尼龙管道的研制及其在铁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固体垃圾充填煤矿采空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充填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充填材料研究现状 |
1.2.3 城市固体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
1.3 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
1.3.1 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固体垃圾作充填骨料特征分析 |
2.1 城市固体垃圾组成成分 |
2.2 固体垃圾地面预处理 |
2.2.1 固体垃圾地面分选工艺 |
2.2.2 固体垃圾地面破碎工艺 |
2.3 固体垃圾与煤矸石对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固体垃圾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分析及试验研究 |
3.1 固体垃圾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3.1.1 有机质含量(除纤维外) |
3.1.2 固化剂 |
3.1.3 纤维 |
3.1.4 粗细骨料配合比 |
3.2 固体垃圾充填体强度试验设计 |
3.2.1 正交试验设计法 |
3.2.2 试样制备 |
3.2.3 试样抗压强度测试 |
3.2.4 试验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垃圾充填体强度 |
4.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4.1.1 BP网络模型及主要思想 |
4.1.2 BP算法的数学描述 |
4.2 BP神经网络在充填体强度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
4.3 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
4.3.1 网络结构层数的确定 |
4.3.2 各层神经元数目的确定 |
4.3.3 网络传递函数的确定 |
4.3.4 网络训练函数及学习函数的的确定 |
4.3.5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
4.4 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及仿真模拟 |
4.5 本章小结 |
5 上湾矿固体垃圾膏体充填材料配合比确定及充填工艺 |
5.1 工作面地质开采条件 |
5.1.1 矿井交通 |
5.1.2 矿井地层 |
5.1.3 煤层赋存情况 |
5.1.4 12401工作面开采条件 |
5.2 固体垃圾充填体强度确定 |
5.2.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5.2.2 基本假设 |
5.2.3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5.2.4 本构关系及参数选取 |
5.2.5 采空区不同处理方式地表开采沉陷分析 |
5.3 固体垃圾充填体配合比确定 |
5.4 固体垃圾充填工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含油MC尼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MC尼龙的简介 |
1.2.1 MC尼龙的聚合机理 |
1.2.2 MC尼龙的特性 |
1.3 MC尼龙的改性研究 |
1.3.1 无机改性 |
1.3.2 有机改性 |
1.4 MC尼龙的应用研究 |
1.4.1 机械工业 |
1.4.2 采矿工业 |
1.4.3 钢铁工业 |
1.4.4 建筑施工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 |
2.1 含油MC尼龙的制备 |
2.1.1 原材料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1.3 制备方法 |
2.1.4 实验方案 |
2.2 性能测试方法 |
2.2.1 拉伸强度 |
2.2.2 弯曲强度 |
2.2.3 压缩强度 |
2.2.4 冲击强度 |
2.2.5 摩擦磨损性能 |
2.3 结构表征方法 |
2.3.1 转化率 |
2.3.2 吸水性 |
2.3.3 油滴形态及分布 |
2.3.4 结晶温度、结晶度 |
2.3.5 磨损形貌表征 |
第三章 含油MC尼龙的结构 |
3.1 含油MC尼龙的吸水性 |
3.1.1 含油量对MC尼龙吸水率的影响 |
3.1.2 催化剂活化剂配比对MC尼龙吸水率的影响 |
3.2 含油MC尼龙的转化率 |
3.2.1 含油量对MC尼龙转化率的影响 |
3.2.2 催化剂活化剂配比对MC尼龙转化率的影响 |
3.3 含油MC尼龙的结晶度 |
3.3.1 含油量对MC尼龙结晶度的影响 |
3.3.2 催化剂活化剂配比对MC尼龙结晶度的影响 |
3.4 含油MC尼龙的油滴形态和分布 |
3.4.1 不同含油量的MC尼龙 |
3.4.2 添加不同量催化剂活化剂的MC尼龙 |
3.4.3 添加不同润滑剂的MC尼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油MC尼龙的力学性能 |
4.1 含油量对MC尼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1 拉伸性能 |
4.1.2 弯曲性能 |
4.1.3 压缩性能 |
4.1.4 冲击性能 |
4.1.5 小结 |
4.2 催化剂活化剂配比对MC尼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1 拉伸性能 |
4.2.2 弯曲性能 |
4.2.3 压缩性能 |
4.2.4 冲击性能 |
4.2.5 小结 |
4.3 润滑剂对MC尼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1 拉伸性能 |
4.3.2 弯曲性能 |
4.3.3 压缩性能 |
4.3.4 冲击性能 |
4.3.5 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含油MC尼龙的摩擦学性能 |
5.1 含油量对MC尼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5.1.1 滑动摩擦因数 |
5.1.2 磨损量 |
5.1.3 磨损形貌 |
5.2 催化剂活化剂配比对MC尼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5.2.1 滑动摩擦因数 |
5.2.2 磨损量 |
5.2.3 磨损形貌 |
5.3 润滑剂对MC尼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5.3.1 滑动摩擦因数 |
5.3.2 磨损量 |
5.3.3 磨损形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3)永平铜矿厚大矿体采矿方案优选及采场充填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充填技术研究现状 |
1.2.2 采场充填工艺研究现状 |
1.2.3 厚大矿体矿柱回采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2 采矿方法优选 |
2.1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与现状 |
2.1.1 水文地质条件 |
2.1.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2.1.3 矿山开采现状 |
2.2 永平铜矿采矿方法优选研究 |
2.2.1 采矿方法选择原则 |
2.2.2 采矿方法初选 |
2.2.3 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
3 回采方案稳定性数值模拟 |
3.1 数值模拟方法选取 |
3.2 原回采方案稳定性分析 |
3.2.1 开挖模拟建模 |
3.2.2 矿柱开采阶段采场的稳定性 |
3.2.3 矿柱充填阶段采场的稳定性 |
3.2.4 矿房开采阶段采场的稳定性 |
3.3 优选方案稳定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厚大矿体采场充填工艺研究 |
4.1 充填材料特性及强度试验 |
4.1.1 充填料选择及性能测定 |
4.1.2 分级尾砂物化性能测定 |
4.2 不同配比胶结充填体强度 |
4.2.1 胶结充填材料 |
4.2.2 国内矿山分级尾砂胶结料浆的配比评价 |
4.2.3 充填体配比试验及强度测试 |
4.3 充填隔墙工艺研究 |
4.3.1 永平铜矿充填隔墙选择 |
4.3.2 充填隔墙受力分析 |
4.3.3 挡墙厚度设计 |
4.3.4 充填隔墙施工与步骤 |
4.4 采场脱水方法与滤水设施设计研究 |
4.4.1 充填采场脱水概述 |
4.4.2 充填脱水工艺研究 |
4.4.3 采场脱水设计研究 |
4.5 采场充填准备与工业实施 |
4.6 本章小节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4)MC尼龙管材离心成型机的绿色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绿色设计的概述 |
1.2 MC 尼龙管材概述 |
1.2.1 铸型尼龙的定义 |
1.2.2 铸型尼龙的成型方法 |
1.2.3 卧式离心法浇铸管材的优点 |
1.2.4 MC 尼龙管材的性能和应用 |
1.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来源 |
1.3.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3 本课题的来源 |
第二章 管材离心成型机 |
2.1 管材离心成型机 |
2.1.1 管材离心成型机的发展历程 |
2.1.2 塑料管材的发展 |
2.1.3 MC 尼龙管材的优点 |
2.1.4 现有管材离心成型机的缺点 |
2.2 MC 尼龙管材离心成型系统 |
第三章 离心成型机的关键技术 |
3.1 关键技术之一管材模具支撑系统 |
3.1.1 支撑板的设计 |
3.1.2 托辊轴的设计 |
3.1.3 托辊的设计 |
3.1.4 轴承座的设计和轴承的选取 |
3.2 关键技术之二管材模具的设计 |
3.2.1 传统管材模具的结构 |
3.2.2 管材模具的整体结构 |
3.2.3 管材模具毛坯的选取 |
3.2.4 管端到轨道中心的距离 b 的计算 |
3.3 关键技术之三管材模具的浮动支撑 |
第四章 模具转速的提取 |
4.1 确定模具转速的必要性 |
4.2 料浆在模具内的运动状态 |
4.3 模具转速的获得 |
第五章 成型机的控制系统 |
5.1 温度的控制 |
5.1.1 红外线测温原理 |
5.1.2 控制温度的必要性 |
5.1.3 模具的红外测温 |
5.1.4 离心机测温系统的系统组成 |
5.2 速度的控制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5)MC尼龙复合改性与梯度复合管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铸型尼龙 |
1.1.1 铸型尼龙 |
1.1.2 聚合反应原理 |
1.1.3 MC尼龙成型 |
1.2 尼龙改性技术 |
1.2.1 共混改性 |
1.2.2 填充改性 |
1.2.3 掺混改性 |
1.3 尼龙管道成型 |
1.3.1 离心浇铸成型工艺 |
1.3.2 梯度复合管道与结构 |
1.4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4.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2 研究方案与实验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材料 |
2.2.2 装置与设备 |
2.2.3 样品制备 |
2.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 MC尼龙及其复合改性 |
3.1 MC尼龙结构与性能 |
3.1.1 晶体结构 |
3.1.2 力学性能 |
3.1.3 摩擦性能 |
3.2 玻璃纤维复合改性MC尼龙 |
3.2.1 玻璃纤维的表面偶联处理 |
3.2.2 玻璃纤维复合改性MC尼龙的非等温结晶 |
3.2.3 玻璃纤维复合改性MC尼龙的力学性能 |
3.2.4 玻璃纤维复合改性MC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 |
3.3 粉煤灰复合改性MC尼龙 |
3.3.1 粉煤灰的活化偶联处理效果 |
3.3.2 粉煤灰复合改性MC尼龙的力学性能 |
3.3.3 粉煤灰复合改性MC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 |
3.4 纳米SiO_2复合改性MC尼龙 |
3.4.1 纳米SiO_2的表面偶联处理 |
3.4.2 纳米SiO_2复合改性MC尼龙的非等温结晶 |
3.4.3 纳米SiO_2复合改性MC尼龙的力学性能 |
3.4.4 纳米SiO_2复合改性MC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 |
3.5 复合改性MC尼龙的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玻璃纤维与粉煤灰协同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
4.1 不同配比玻璃纤维粉煤灰协同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4.2 协同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与磨损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5 尼龙梯度复合管制备 |
5.1 尼龙复合管的制备与性能 |
5.1.1 单一粉煤灰梯度复合管 |
5.1.2 单一玻璃纤维复合管 |
5.1.3 玻璃纤维粉煤灰梯度复合管道 |
5.2 离心力场中颗粒运动规律分析 |
5.2.1 强化相质点梯度分布控制数学模型 |
5.2.2 立式离心力场中颗粒的受力模型 |
5.2.3 卧式离心力场中颗粒的运动模型的建立 |
5.2.4 卧式离心力场中粉煤灰颗粒径向分布状况 |
5.3 尼龙复合管的产业化生产 |
5.3.1 产业化生产工艺 |
5.3.2 生产线简况 |
5.3.3 管道经济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管道输送选矿介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管道输送 |
1.1 钢丝绳骨架PE管 |
1.2 内衬陶瓷金属复合管 |
1.3 耐磨尼龙管 |
2 渣浆泵输送 |
3 结 语 |
(8)短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MC尼龙 |
1.3 MC尼龙聚合原理 |
1.4 影响MC尼龙聚合成型的因素 |
1.5 MC尼龙工艺流程 |
1.6 MC尼龙的改性 |
1.7 玻璃纤维 |
1.8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
1.9 偶联剂 |
1.10 研究目标 |
2 实验研究方案及条件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原料与助剂 |
2.4 仪器设备 |
2.5 性能测试方法 |
3 实验装置的建立与合成工艺的制定 |
3.1 实验装置 |
3.2 合成工艺 |
3.3 MC尼龙的力学性能 |
3.4 小结 |
4 玻纤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4.1 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1 偶联剂选择 |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3 偶联剂作用机理分析 |
4.2 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1 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的方法 |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3 最佳偶联剂含量 |
4.3 小结 |
5 玻纤及其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1 玻纤加入时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1 玻璃纤维加入时间的选择 |
5.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2 玻纤长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1 实验选用的玻璃纤维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 玻纤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1 玻纤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2 玻纤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
5.3.3 玻纤含量对复合材料外观的影响 |
5.4 小结 |
6 GFRMCN复合管材工业生产可行性分析 |
6.1 经济效益分析 |
6.2 离心浇铸成型工艺探讨 |
6.2.1 离心浇铸成型机 |
6.2.2 离心浇铸成型工艺 |
6.3 MC复合管材的工业生产工艺 |
6.4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和奖励 |
(9)粉煤灰(颗粒)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MC尼龙的概述 |
1.2.1 尼龙6的简介 |
1.2.2 MC尼龙的概念 |
1.2.3 MC尼龙的应用领域 |
1.2.4 MC尼龙改性研究的方向 |
1.2.5 MC尼龙的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MC尼龙聚合原理、实验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
2.1 MC纯尼龙聚合机理、影响因素、聚合成型过程 |
2.1.1 MC尼龙聚合机理 |
2.1.2 MC尼龙聚合影响因素 |
2.1.3 MC尼龙聚合、成型过程 |
2.2 实验材料、设备 |
2.2.1 原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材料的制备 |
2.3.1 MC纯尼龙的制备 |
2.3.2 粉煤灰的预处理 |
2.3.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2.3.4 试样的性能测试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粉煤灰填充MC尼龙与纯MC尼龙的比较 |
3.2 筛选的粉煤灰填充MC尼龙性能分析 |
3.2.1 不同目数的筛选粉煤灰活化后填充MC尼龙性能分析 |
3.2.2 不同含量粉煤灰填充MC尼龙性能分析 |
3.2.3 小结 |
3.3 球磨粉煤灰填充MC尼龙性能分析 |
3.3.1 球磨后的粉煤灰颗粒与原状粉煤灰颗粒的比较 |
3.3.2 采用不同工艺活化的粉煤灰球磨后填充MC尼龙的性能分析 |
3.3.3 不同偶联剂处理粉煤灰填充MC尼龙的性能分析 |
3.3.4 不同含量球磨粉煤灰表面处理后填充MC尼龙的性能分析 |
3.3.5 筛选粉煤灰与球磨粉煤灰填充MC尼龙的性能比较 |
3.3.6 小结 |
3.4 粉煤灰填充MC尼龙的界面理论 |
4 其它颗粒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 |
4.1 其它无机材料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 |
4.1.1 粉煤灰漂珠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 |
4.1.2 粉石英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 |
4.1.3 粉石英、玻璃纤维协同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4.2.1 粉煤灰漂珠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4.2.2 粉石英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4.2.3 玻璃纤维、粉石英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改性MC尼龙管道的研制及其在铁矿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固体垃圾充填煤矿采空区技术研究[D]. 陈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2)
- [2]含油MC尼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D]. 吕颖.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3)
- [3]永平铜矿厚大矿体采矿方案优选及采场充填工艺研究[D]. 魏威. 中南大学, 2014(03)
- [4]MC尼龙管材离心成型机的绿色设计研究[D]. 吴坤.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3)
- [5]MC尼龙复合改性与梯度复合管制备[D]. 张士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6]管道输送选矿介质问题探讨[J]. 张磊. 现代矿业, 2010(10)
- [7]我国铁矿石选矿技术进展[A]. 樊绍良,黎燕华. 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
- [8]短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D]. 顾金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9]粉煤灰(颗粒)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D]. 张娟娟.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10]2002年中国尼龙开发和应用专题题录[J]. 王慧菊. 上海塑料, 2003(04)
标签:尼龙论文; 复合材料论文;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论文; 离心分离论文; mc尼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