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植绥螨物种调查初报

新疆植绥螨物种调查初报

一、新疆植绥螨科种类调查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洞洞[1](2020)在《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分类修订及资源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敌类群,能捕食多种小型吸汁性有害生物,多数物种具有生物防治利用潜力。世界植绥螨分类研究一直是热点,我国也对其区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早期对其形态特征尤其幼期形态认识不足,已知区系存在误鉴、已知种幼期难以鉴定等问题,影响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因此,深入认识植绥螨形态发生以发掘分类鉴定特征、由区域而国家及至世界全面整理核验误定物种,是促进植绥螨资源利用的基础。本文对中国东洋界区域内的植绥螨科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采集和分类复验;对代表性物种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的个体形态发育进行了研究;对中国东洋界现知植绥螨物种进行了资源特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加州新小绥螨形态发生(1)幼螨初生形态:加州新小绥螨幼螨期1块背板,即前背板,光滑,弱硬化,有9对光滑刚毛,末体无明显板,有5对光滑刚毛;Z4鞭状,顶端钝。没有气门和气门板。腹面没有明显的盾板。胸叉两分叉;胸板区有3对刚毛。4对末体腹刚毛,JV1,JV2,JV5和ZV2存在于肛孔周围的膜性角质层上。肛孔下方有1对副刚毛(pa)和后刚毛(po);肛前孔(gv3)位于JV2毛的后部。(2)第一若螨主要形态及新增特征:第一若螨期背面有2块背板,前背板光滑,有9对刚毛;新增末体板网状,有5对刚毛。背毛Z4、Z5和J5在该时期出现锯齿。气门和气门沟出现,气门位于腹侧在足III和足IV基节之间,气门沟延伸至z5水平。胸板区有3对刚毛,肛孔下方具弱的板。(3)第二若螨主要形态及新增特征:第二若螨期背板融合为整块,有清晰的网状,有19对刚毛,除Z4,Z5和J5有锯齿外,背毛均光滑。气门沟伸至z2水平。腹面无明显的胸板和生殖板,有5对刚毛,增加了st4和st5。7对末体腹毛(JV1,JV2,JV4,JV5,ZV1,ZV2,ZV3)位于肛孔周围膜上,增加了JV4,ZV1,ZV3刚毛。肛孔下方具骨化弱的板,较第一若螨略扩大。(4)成螨主要形态: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背板为整块,呈网状,中度硬化,在j3和Z5之间具斑点。19对背毛,除Z4,Z5和J5有锯齿外,余均光滑。气门沟延伸到j1的基部。腹面胸板网状,前缘凸出,后缘平直或微凹,有3对简单刚毛(st1,st2,st3)。第4对刚毛(st4)在胸后板上。生殖板网状,后缘截形,具1对简单刚毛(st5)。具第一足后板和第二足后板。腹肛板呈五边形,网状。加州新小绥螨背板等形态特征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为其鉴别提供了依据。2.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物种本研究采集面覆盖了中国东洋界的17省(区、市),经分类鉴定,获得植绥螨科13属63种,均已拍摄特征图像。(1)分类核鉴的属及种数: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1967,1种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1914,16种副钝绥螨属Paraamblyseius Muma,1962,1种肩绥螨属Scapulaseius Karg et Oomen-Kalsbeek,1987,6种芒绥螨属Aristadromips Chant et Mc Murtry,2005,1种拟植绥螨属Paraphytoseius Swirski et Shechter,1961,2种小钝伦螨属Amblyseiulella Muma,1961,2种小盲绥螨属Typhlodromips De Leon,1965,5种新小绥螨属Neoseiuius Hughes,1948,5种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1962,8种盲走螨属Typhlodromus Scheuten,1857,10种钱绥满属Chanteius Wainstein,1962,1种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1904,5种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和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是优势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洋界区域。(2)5个种首次发现雄螨:首次描述了5个种的雄螨,分别是:峨眉小钝伦螨Amblyseiulella omei(Wu et Li,1984)、风轮新小绥螨Neoseiulus clinopodii(Ke et Xin,1982)、盘形新小绥螨Neoseiuius dishaformis(Wu et Ou,2009)、类瘦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macroides Zhu,1985和长顶毛真绥螨Euseius longiverticalis(Liang et Ke,1983)。(3)扩大了物种资源分布和栖境纪录:新增了13属63种的地理分布或栖境纪录,其中:4个属(芒绥螨属、拟植绥螨属、小钝伦螨属和真绥螨属)全属计13种新增了地理和栖境分布;1属(盲走螨属)1种新增了地理分布;5属(钝绥螨属、肩绥螨属、小盲绥螨属、新小绥螨属、植绥螨属)11种新增了栖境记录;3属(冲绥螨属、副钝绥螨属和钱绥满属)全属计3种新增了栖境分布。3.植绥螨资源秉性及其特点根据食性和习性划分资源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东洋界63种植绥螨的资源特性,将其划分为四个类型:I型(专一性捕食螨)1种,代表种为竹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bambusae Ehara,1964;II型(叶螨选择性捕食者)6种,代表种拟长刺新小绥螨Neoseiulus pseudolongispinosus(Xin,Liang et Ke,1981);III型(多食性捕食者)32种,代表种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Chant,1959);IV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8种,代表种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1971)。讨论了四种类型植绥螨的应用潜力,以及与其习性相关的主要形态特征,提出应用关注度较高优势种有5属7种。4.植绥螨图解鉴定检索本研究编制了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3亚科13属63种图鉴检索表,检索表有16项,配用了129特征图(照)。本检索表是对传统二项式检索表的改进,各检索项均将特征文字描述与特征图相结合,方便专业读者,易于被非专业性读者掌握,实用性更加广泛。通过对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的系统采集、分类核订及分析,核定了采获物种资源,扩大其地理分布和栖境,为我国全面复证植绥螨科现知物种资源和深入分类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对加州新小绥螨形态个体发育的系统观察,对发掘植绥螨科有分类价值的新特征和未成熟期鉴定特征提供了借鉴;对植绥螨科资源型及其特点的分析,为选择利用植绥螨物种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创制的植绥螨图鉴检索表,使植绥螨科鉴定更加便捷,适用人群更广。

钟苗[2](2020)在《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效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世界性重要害螨,危害数百种植物,尤其是蔬菜、花卉和果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目前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二斑叶螨,导致了严重的3R问题与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研发高效、绿色防控手段刻不容缓。植绥螨作为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具有无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低以及安全等优点,是生物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害虫(螨)的防治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关注。本研究通过采集、鉴定并饲养多种植物上的捕食螨,筛选出拟长毛新小绥螨Neoseiulus pseudolongispinosus,探究其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和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在实验室内建立二斑叶螨与拟长毛新小绥螨的实验室种群,构建了二斑叶螨群体饲养两性生命表及以二斑叶螨为猎物的拟长毛新小绥螨群体饲养两性生命表;研究拟长毛新小绥螨在芸豆(菜豆)Phaseolus vulgaris、黄豆Glycine max、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等四种植物上的猎物偏好性及其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探究这四种植物对拟长毛新小绥螨种群的自残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具有良好的防控效能,本研究为二斑叶螨防控和拟长毛新小绥螨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在多种植物上分离、鉴定出5属8种捕食螨,包括植绥螨科Phytoseiidae的津川钝绥螨Amblyseius tsugawai、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卵圆真绥螨E.ovalis、一种真绥螨Euseius sp.、加州新小绥螨N.californicus、拟长毛新小绥螨、锯胸盲走螨Typhlodromus serrulatus和蠊螨科Blattisociidae的昌德里毛绥螨Lasioseius chaudhrii。在25±1℃、相对湿度70±5%、16L:8D光照条件下,建立了拟长毛新小绥螨与二斑叶螨的实验室种群。构建二斑叶螨实验室种群与以二斑叶螨为猎物的拟长毛新小绥螨实验种群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显示,二斑叶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分别为0.20±0.01 d-1、1.22±0.01 d-1、21.12±2.93粒/个体和12.76±0.23 d。以二斑叶螨为食的拟长毛新小绥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分别为0.29±0.01 d-1、1.34±0.01 d-1、41.97±4.43粒/个体和12.76±0.23d。表明拟长毛新小绥螨以二斑叶螨为猎物可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同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与繁殖力,维持拟长毛新小绥螨种群的稳定与增长。通过猎物自由选择试验,研究了拟长毛新小绥螨在芸豆、黄豆、辣椒和茄子上对二斑叶螨卵、幼螨和若螨等3种螨态的取食偏好性。发现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与幼螨的偏好性高于对若螨的偏好(P<0.05),但寄主植物不影响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3种螨态的猎物选择偏好性。开展捕食功能反应试验,评价拟长毛新小绥螨在不同植物上对二斑叶螨的捕食效能。结果显示,在芸豆、黄豆、辣椒和茄子上,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和幼螨捕食能力较强,对若螨次之。在芸豆和黄豆上对二斑叶螨卵、幼螨及若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在辣椒和茄子上对二斑叶螨卵和若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拟长毛新小绥螨在芸豆与辣椒上的捕食能力较其在黄豆和茄子叶片上更强;在这4种植物上对二斑叶螨卵和幼螨的搜寻能力大于对若螨的寻找效应。测定拟长毛新小绥螨雌成螨在不同植物上的同类相残效应。结果显示,拟长毛新小绥螨雌成螨在黄豆、辣椒和茄子上均对其同种卵、幼螨及若螨的捕食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植物会影响拟长毛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同类的捕食作用,其中在黄豆和辣椒上的捕食量较大,在芸豆和茄子上的捕食量较小;其存活时间不受植物的影响,只有在食物短缺时,为了延长生存时间才选择捕食同类。综上所述,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具有防治二斑叶螨的潜能。

郝慧华,李国寅,崔志富,孙君梅,詹道仪,张方平,彭正强[3](2020)在《海南橡胶园捕食螨种类调查及优势种评价》文中提出为摸清海南橡胶园捕食螨种类及其优势种,本研究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捕食螨种类的调查采集,采用优势度和频度等指标进行优势种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橡胶园的捕食螨有植绥螨科、囊螨科和吸螨科等3个科,其中,植绥螨科的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85.05%,其次是囊螨科,占样本总数的14.71%,吸螨科捕食螨的数量最少,占样本总数的0.24%。对植绥螨科的4属13种捕食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邻近钱绥螨(Chanteius contiguus)、普通真绥螨(Euseius vulgaris)、海南钝绥螨(Amblyseius hainanensis)是海南南部橡胶园的优势种捕食螨,而卵圆真绥螨(Euseiusovalis)是海南北部橡胶园的优势种捕食螨,南部和北部橡胶园的优势种捕食螨种类及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捕食螨防治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东方真叶螨(Eutetranychus orientalis)等橡胶叶螨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黄婕[4](2019)在《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园害螨的控害潜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Malus pumila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经济地位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受到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等害螨的严重危害。长期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法不但会提高害螨的抗药性、杀死天敌生物、影响果品质量安全,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以捕食螨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防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明确2种商业化捕食螨——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北方果园害螨的控制潜能,研究了室内条件下2种捕食螨对3种苹果园害螨的捕食作用及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防控效果,并测定了2种捕食螨对果园常用药剂的药敏性,研究结果如下:1.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捕食作用在25℃条件下,测定了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加州小绥螨对山楂叶螨幼螨的捕食能力最强,捕食能力参数(a/Th)为85.5992,其次是对卵,捕食能力参数(a/Th)为49.4993;巴氏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卵的捕食能力最强,捕食能力参数(a/Th)为74.1886,其次是对幼螨,捕食能力参数(a/Th)为65.6637。巴氏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卵的捕食能力高于加州新小绥螨,但是对山楂叶螨其他螨态的捕食能力均低于加州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卵、幼螨、第一若螨具有嗜食性(Q>1),巴氏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卵、幼螨具有嗜食性(Q>1);两种捕食螨在捕食山楂叶螨时均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效应,且加州新小绥螨的种内干扰效应更大,干扰模型分别为E=0.0717P-0.4134和E=0.0466P-0.1967。2.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在25℃条件下,测定了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加州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的捕食能力最强,捕食能力参数(a/Th)为57.7575,其次是对幼螨,捕食能力参数(a/Th)为39.5887;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卵的捕食能力最强,捕食能力参数(a/Th)为89.6953,其次是对幼螨,捕食能力参数(a/Th)为55.4759。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捕食能力均高于加州新小绥螨,但对二斑叶螨其他螨态的捕食能力均低于加州新小绥螨。两种捕食螨都对二斑叶螨的卵、幼螨具有嗜食性(Q>1);两种捕食螨在捕食二斑叶螨时均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效应,且加州新小绥螨的种内干扰效应更大,干扰模型分别为E=0.0720P-0.3285和E=0.0654P-0.3235。3.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捕食作用在25℃条件下,测定了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各个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巴氏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卵、幼螨、第一若螨和第二若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巴氏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成螨的捕食量很少,无法拟合功能反应方程。加州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卵的捕食能力最强,捕食能力参数(a/Th)为39.6629,其次是对幼螨,捕食能力参数(a/Th)为37.0619;巴氏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幼螨的捕食能力最强,捕食能力参数(a/Th)为27.3125,其次是对卵,捕食能力参数(a/Th)为17.0224。加州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能力均高于巴氏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卵、幼螨、第一若螨具有嗜食性(Q>1);两种捕食螨在捕食苹果全爪螨时均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效应,且加州新小绥螨的种内干扰响应更大,干扰模型分别为E=0.0496P-0.5436和E=0.05135P-0.43554.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8种果园常用药剂的敏感性测定采用室内叶片残毒法对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进行了药敏性测定。结果表明,联苯肼酯、螺螨酯、吡蚜酮、噻虫嗪、氯虫本甲酰胺对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24 h内均无明显毒杀作用;哒螨灵、虫酰肼、阿维菌素对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24 h内有明显毒杀作用。三种有毒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虫酰肼>哒螨灵,LC50分别为:14.686mg/L,18.348mg/L,33.765mg/L;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力大小为:阿维菌素>哒螨灵>虫酰肼,LC50分别为81.407mg/L,176.011mg/L,232.26mg/L,且巴氏新小绥螨对这三种药剂的LC50均高于加州新小绥螨。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加州新小绥螨表现出中等风险性,虫酰肼对加州新小绥螨表现出高风险性;阿维菌素对巴氏新小绥螨表现出低风险性,哒螨灵和虫酰肼对巴氏新小绥螨表现出中风险性。5.苹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对山楂叶螨的防治效果在北方苹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的一个月后,对照区的山楂叶螨数量开始回升,而释放加州新小绥螨生防区的山楂叶螨数量持续为0,说明加州新小绥螨能够有效控制山楂叶螨,而且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对本土捕食螨的数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林坚贞,杨杰,张艳璇,代万安,陈霞,相栋,孙莉,马立名[5](2018)在《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Ⅺ)(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文中研究表明对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作了第Ⅺ总结,报道革螨15科30属68种,其中西藏自治区新记录26种,云南省新纪录3种,河北省新纪录2种。并对西藏革螨分类区系概况进行了回顾。

于静静[6](2018)在《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卵圆真绥螨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螨,它可以捕食叶螨、粉虱、蓟马等多种害虫、害螨。本文以卵圆真绥螨为研究对象,研究花粉、蜂蜜、葡萄糖、榕管蓟马、椭圆嗜粉螨以及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繁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5±1℃,相对湿度(RH)70±5%,光周期L:D=13:11条件下,用小叶龙船花花粉、豇豆花粉、扶桑花粉、小叶相思花粉、棉花花粉、玉米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发现豇豆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时发育历期最短,为5.07 d,存活率最高为93.75%,净增殖率最大,为16.78单雌总产卵量较大32.33粒,综上所述:豇豆花粉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以豇豆.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继代繁殖三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94 d、5.36 d、4.87 d,第一代和第二代单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3.17粒、27.83粒,产卵持续期分别为21.67 d、17.67 d,性比分别为0.92、1,净增殖率分别为17.52、15.42,平均世代周期、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及种群加倍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表明豇豆花粉可饲喂卵圆真绥螨继代繁殖三代。相对湿度(RH)70±5%,光周期L:D=13:11条件下,以豇豆花粉为食分别在25℃、30℃、35℃下饲喂卵圆真绥螨,发育历期分别为5.12d、3.71d、4.40d,存活率分别为93.75%、90.63%、68.75%,单雌总产卵量分别32.33粒、19.29粒、10.40 粒,性比分别为 0.96、0.80、0.58,净增殖率分别为 16.78、8.19、1.45。35℃下,卵圆真绥螨存活率、单雌总产卵量、性比、净增殖率均低于25℃及30℃下,表明高温对卵圆真绥螨存在抑制作用。2.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六点始叶螨与商品花粉茶树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6.10 d、8.69 d、8.98 d、9.29 d;存活率依次为 96.00%、93.33%、94.45%、90.32%,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茶树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可以用于饲喂卵圆真绥螨,油菜花粉、荞麦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效果较好。3.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卵圆真绥螨幼螨、若螨和成螨对榕管蓟马卵及椭圆嗜粉螨卵均存在取食行为。以榕管蓟马卵为食卵圆真绥螨取食量较大、且发育历期较短,为8.74 d,存活率较高,为47.37%,表明榕管蓟马卵适宜较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4.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50%蜂巢蜜、50%冬蜜(鹅掌柴花蜜)、50%荔枝蜜、葡萄糖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75 d、14.50 d、26.00 d、15.30 d,存活率分别为33.33%、33.33%、37.93%、17.86%。结果表明,50%蜂巢蜜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5.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用人工配方饲料饲喂卵圆真绥螨,发现配方1、3、5、6能够使卵圆真绥螨完成生长发育,配方6饲喂卵圆真绥螨时发育历期最短,为6.27 d,存活率最高为64.40%。表明配方6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

徐学农,吕佳乐,王恩东[7](2015)在《捕食螨繁育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回顾了捕食螨在中国的简要研发历史、以及在品种筛选、规模化繁育及大田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

杨怀文[8](2015)在《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三十年回顾(上篇)》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参阅了从1985—2014近30年有关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发表的文献,尤其是发表在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的文章。从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与繁殖和释放相关的基础研究、成功的天敌昆虫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期望此文能使读者了解近30年来我国生防前辈所作出的贡献,和后辈继往开来的创新成就;认识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在我国农林业生产曾发挥的作用。由于此文篇幅较长,分上、下两篇发表。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归为上篇,与繁殖和释放相关的基础研究、成功的天敌昆虫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策略研究归为下篇。

王振辉[9](2015)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新疆本地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的形态、个体发育及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的捕食功能、密度效应等系统研究,并研究两种害螨对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捕食螨的保护、研究、扩繁和释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实验室26±1℃、RH60%、16L︰8D条件下,1)借助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各个螨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2)定量小室饲养技术对不同密度下对新疆两种重要害螨各螨态的捕食量进行研究,及双尾新小绥螨对两种害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定量害螨条件下,捕食螨自身密度干扰效应。3)小室饲养技术测定捕食螨的生命特征参数,并与其它几种引进种进行比较。结果:1)双尾新小绥螨有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5个螨态,各螨态均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刚产卵为乳白色,之后变为无色透明;幼螨活动量少,历期短;第一若螨与第二若螨形态除了大小、捕食有所差异,生物学习性差异并不显着。雌成螨活动范围小,捕食量大。嗜好阴暗较为潮湿的地方栖息,产卵方式单产,产后有堆叠卵的现象。2)双尾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卵和幼螨的捕食量(108.0粒/天·雌和45.4头/天·雌)均高于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量(64.4粒/天·雌和39.4头/天·雌)。而对两种叶螨若螨和成螨的捕食量之间并没有显着差异。新小绥螨对两种叶螨的卵、幼螨、若螨和成螨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加大,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捕食量便不再增大,均符合Holling II型。双尾新小绥螨在捕食两种叶螨卵和幼螨时的竞争系数(m)较捕食若螨和成螨时的大。3)通过测定双尾新小绥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为猎物时的生命参数,进而与近些年新疆引进的捕食螨比较,来评估该捕食螨对新疆主要害螨的防效。双尾新小绥螨取食土耳其斯坦叶螨与截形叶螨时从卵到第二若螨时间差异不大(5.79d和5.67d)。在取食土耳其斯坦叶螨时,生殖参数R0、rm和T分别为34.6091、0.2450和14.4682,较取食截形叶螨(31.4899、0.2413和14.2926)偏大;而取食土耳其斯坦叶螨时的种群增倍时间t(2.8296d)较取食截形叶螨(2.8718d)时偏小。与其他几种捕食螨相比,该捕食螨较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ot)内禀增长率小,却比胡瓜新小绥螨[N.cucumeris(Oudemans)]和加州新小绥螨[N.californicus(Mc Gregor)]偏大。结论:实验室内,双尾新小绥螨对新疆两种为害农作物的主要害螨有良好的捕食效果。与其它几种已引进入新疆的捕食螨相比,该捕食螨有较为理想的捕食量和生命参数。同时,该捕食螨采自新疆本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可对其直接进行田间释放。

王振辉,李永涛,李婷,陆宴辉,张建萍,徐学农[10](2015)在《双尾新小绥螨的形态特征及捕食性功能》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新疆本地捕食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其对新疆农作物上两种重要害螨的捕食量测定,为该捕食螨的保护、研究、扩繁和释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实验室(26±1)℃,RH60%,16L︰8D条件下,借助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各个螨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定量小室饲养技术对不同密度下对新疆两种重要害螨各螨态的捕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双尾新小绥螨有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5个螨态,嗜好阴暗条件,活动范围小,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有多次交配行为,产卵方式为单产;单头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每日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卵和幼螨的捕食量(106.8粒/日·雌和45.4头/日·雌)要显着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64.4粒/日·雌和39.4头/日·雌),而对两种叶螨的若螨和成螨捕食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卵和幼螨的捕食较对若螨和成螨的效果好,对新疆害螨有一定控制能力。

二、新疆植绥螨科种类调查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植绥螨科种类调查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分类修订及资源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绥螨科分类研究概况
        1.1 植绥螨科的分类系统
        1.2 国内外调查研究现状
    2 植绥螨成螨主要形态特征
        2.1 颚体(gnathosoma)
        2.2 躯体(idiosoma)
        2.2.1 背面结构
        2.2.2 腹面结构
        2.3 足结构
第二章 加州新小绥螨全虫态形态发育研究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幼螨 (n=48)(图 2-1)
        2.1.1 背面
        2.1.2 腹面
        2.1.3 颚体
        2.1.4 足
        2.2 第一若螨 (n=25)(图 2-2)
        2.2.1 背面
        2.2.1 腹面
        2.2.3 颚体
        2.2.4 足
        2.3 第二若螨 (n=18)(图 2-3)
        2.3.1 背面
        2.3.2 腹面
        2.3.3 颚体
        2.3.4 足
        2.4 雌成螨 (n=23)(图 2-4)
        2.4.1 背面
        2.4.2 腹面
        2.4.3 颚体
        2.4.4 足
        2.5 雄成螨 (n=12)(图 2-5)
        2.5.1 背面
        2.5.2 腹面
        2.5.3 颚体
        2.5.4 足
    3 讨论
第三章 分类记述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1.2 标本保存
        1.3 标本制作
        1.4 分类鉴定
    2 分类记述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Berlese
        2.1 钝绥螨亚科Amblyseiinae Muma, 1914
        2.1.1 冲绥螨属Okiseius Ehara, 1967
        2.1.2 钝绥螨属Amblyseius Berlese,1914
        2.1.3 副钝绥螨属Paraamblyseius Muma, 1962
        2.1.4 肩绥螨属Scapulaseius Karg et Oomen-Kalsbeek, 1987
        2.1.5 芒绥螨属Aristadromips Chant et Mc Murtry, 2005
        2.1.6 拟植绥螨属Paraphytoseius Swirski et Shechter, 1961
        2.1.7 小钝伦螨属Amblyseiulella Muma, 1961
        2.1.8 小盲绥螨属Typhlodromips De Leon, 1965
        2.1.9 新小绥螨属Neoseiuius Hughes, 1948
        2.1.10 真绥螨属Euseius Wainstein, 1962
        2.2 盲走螨亚科Typhlodrominae Wainstein, 1962
        2.2.1 盲走螨属Typhlodromus Scheuten,1857
        2.2.2 钱绥满属Chanteius Wainstein, 1962
        2.3 植绥螨亚科Phytoseiinae Berlese, 1913
        2.3.1 植绥螨属Phytoseius Ribaga, 1904
第四章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资源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物种调查与鉴定
        1.2 资源型归类
    2 结果
        2.1 植绥螨资源类型
        2.1.1 I型 (专一性捕食螨)
        2.1.2 II型 (叶螨选择性捕食者)
        2.1.3 III型 (多食性捕食者)
        2.1.4 IV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
        2.2 具应用潜力的优势种及其控害能力
    3 讨论
第五章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属种图解检索
    1 设备与材料
        1.1 设备与仪器
        1.2 结构与特征取图
    2 编制方法
    3 图鉴检索表
        3.1 钝绥螨亚科分属图解检索表
        3.2 盲走螨亚科分属图解检索表
        3.3 植绥螨亚科分属图解检索表
第六章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果
        1.1 加州新小绥螨个体形态发育研究
        1.2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物种
        1.3 植绥螨资源秉性及其特点
        1.4 植绥螨图解鉴定检索表
    2 主要创新点
        2.1 新发现和鉴定检索改进
        2.2 阐明加州新小绥螨全虫态形态发生的价值
        2.3 明确植绥螨资源特性
    3 不足与展望
        3.1 主要不足
        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特征图

(2)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二斑叶螨的危害与主要防治方法
        1.1.1 二斑叶螨的危害
        1.1.2 化学药剂防治二斑叶螨
        1.1.3 生物防治方法防治二斑叶螨
    1.2 植绥螨研究概述
        1.2.1 植绥螨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研究
        1.2.1.1 植绥螨资源调查
        1.2.1.2 两性生命表研究
        1.2.1.3 猎物偏好性
        1.2.1.4 捕食功能反应
        1.2.1.5 同类相残研究
        1.2.2 植绥螨应用研究现状
        1.2.3 拟长毛新小绥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器材
        2.1.2 供试螨
        2.1.3 拟长毛新小绥螨试验饲养小室
    2.2 试验方法
        2.2.1 样本的采集和分离
        2.2.2 玻片的制作和鉴定
        2.2.3 生命表的构建方法
        2.2.4 猎物选择试验方法
        2.2.5 拟长毛新小绥螨捕食效能评价试验方法
        2.2.6 拟长毛新小绥螨同类相残试验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绥螨种类鉴定
    3.2 拟长毛新小绥螨生命表的构建
        3.2.1 二斑叶螨种群动态参数
        3.2.2 以二斑叶螨为食对拟长毛新小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2.3 以二斑叶螨为食对拟长毛新小绥螨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影响
        3.2.4 以二斑叶螨为食对拟长毛新小绥螨种群动态参数的影响
        3.2.5 以二斑叶螨为食的拟长毛新小绥螨稳定年龄结构
    3.3 拟长毛新小绥螨猎物选择试验结果
        3.3.1 拟长毛新小绥螨在4种植物上对二斑叶螨3种螨态的捕食偏好性
        3.3.2 二斑叶螨3种螨态共存时拟长毛新小绥螨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捕食量
    3.4 拟长毛新小绥螨的捕食效能评价
        3.4.1 拟长毛新小绥螨在4种植物上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
        3.4.2 拟长毛新小绥螨在4种猎物寄主植物上对二斑叶螨的寻找效应
    3.5 拟长毛新小绥螨同类相残试验结果
        3.5.1 不同植物上拟长毛新小绥螨对同种螨卵、幼螨和若螨的捕食量
        3.5.2 不同植物上拟长毛新小绥螨以同种螨卵、幼螨和若螨为猎物时的存活时间
        3.5.3 拟长毛新小绥螨在4种植物上以同种螨不同螨态为猎物时产卵量及存活数
4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海南橡胶园捕食螨种类调查及优势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橡胶园捕食螨种类及评价
    2.2 海南不同地区橡胶园的捕食螨种类及分布
3 讨论

(4)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园害螨的控害潜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苹果园害螨的危害及防治现状
        1.1.1 山楂叶螨
        1.1.2 二斑叶螨
        1.1.3 苹果全爪螨
        1.1.4 主要防治措施
    1.2 果园害螨的生物防治方法
        1.2.1 果园生草
        1.2.2 植物源杀螨剂
        1.2.3 利用捕食螨防控果园害螨
    1.3 我国对捕食螨的研究和应用
        1.3.1 国外引进种类的研究和应用
        1.3.2 国内本土种类的研究和应用
    1.4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的研究现状
        1.4.1 加州新小绥螨的研究现状
        1.4.1.1 分类地位
        1.4.1.2 分布及栖息
        1.4.1.3 生物生态学特性
        1.4.1.4 替代饲料的研究
        1.4.1.5 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与应用
        1.4.2 巴氏新小绥螨的研究现状
        1.4.2.1 分类地位
        1.4.2.2 分布及栖息
        1.4.2.3 生物生态学特性
        1.4.2.4 替代饲料的研究
        1.4.2.5 巴氏新小绥螨的释放与应用
    1.5 化学药剂对捕食螨的影响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2 供试螨源
        2.1.3 供试药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叶盘的制作
        2.2.2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捕食作用的测定
        2.2.2.1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的功能反应
        2.2.2.2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的捕食选择
        2.2.2.3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的捕食干扰反应
        2.2.3 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捕食作用的测定
        2.2.4 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全爪螨捕食作用的测定
        2.2.5 两种捕食螨对果园常用8 种药剂的药敏性测定
        2.2.6 苹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控制山楂叶螨的试验
        2.2.6.1 试验地点
        2.2.6.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捕食作用的测定
        3.1.1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的功能反应
        3.1.2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选择
        3.1.3 两种捕食螨对山楂叶螨的捕食干扰反应
    3.2 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捕食作用的测定
        3.2.1 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
        3.2.2 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选择
        3.2.3 两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干扰反应
    3.3 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全爪螨捕食作用的测定
        3.3.1 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全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
        3.3.2 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选择
        3.3.3 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全爪螨捕食干扰反应
    3.4 两种捕食螨对果园常用8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3.4.1 两种捕食螨对果园常用8 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3.4.2 三种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的室内毒力测定
    3.5 苹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控制山楂叶螨的试验
4 讨论
    4.1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3种苹果园害螨的功能反应
    4.2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3种苹果园害螨的捕食选择
    4.3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3种苹果园害螨的捕食干扰
    4.4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果园常用8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4.5 苹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控制山楂叶螨的试验
5 结论
    5.1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3种苹果园害螨的功能反应
    5.2 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对3种苹果园害螨捕食能力的比较
    5.3 果园常用8种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的敏感性测试
    5.4 苹果园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控制山楂叶螨的试验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论文发表情况

(5)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Ⅺ)(蜱螨亚纲:中气门目)(论文提纲范文)

1 厉螨科Laelapidae
    1.1 力氏广厉螨Cosmolaelaps hrdyi Samsinak, 1961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2 叶氏广厉螨Cosmolaelaps yeruiyuae Ma, 1995
    1.3 奥地利裸厉螨Gymnolaelaps austriacus (Sellnick, 1935)
    1.4 古蔺裸厉螨Gymnolaelaps gulinensis Ma&Lin, 2013
    1.5 茅舍血厉螨Haemolaelaps casalis (Berlese, 1887)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6 林氏下盾螨Hypoaspis linteyini Samsinak, 1964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7 溜下盾螨Hypoaspis lubrica Voigts&Oudemans, 1904
    1.8 中华土厉螨Ololaelaps sinensis Berlese, 1924
    1.9 维内土厉螨Ololaelaps veneta (Berlese, 1903)
2 寄螨科Parasitidae
    2.1 新月角革螨Cornigamasus lunalis (Berlese, 1882)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2.2 富生新革螨Neogamasus diviortus (Athias-Henriot, 1967)
    2.3 双锥副革螨Paragamasus biconicendogynii (Ma&Lin, 2015)
    2.4 美洲寄螨Parasitus americanus Berlese, 1888 (河北省新记录)
    2.5 甜菜寄螨Parasitus beta Oudemans&Voigts, 1904
    2.6 粪堆寄螨Parasitus fimetorum (Berlese, 1904)
    2.7 透明寄螨Parasitus hyalinus (Willmann, 1949)
    2.8 乳突寄螨Parasitus mammillatus (Berlese, 1904) (河北省新记录)
    2.9 邓氏寄螨Parasitus tengkuofani Ma, 1995
    2.1 0 温氏寄螨Parasitus wentinghuani Ma, 1996
    2.1 1 峨眉常革螨Vulgarogamasus emeishanensis Ma&Wang, 1996
    2.1 2 青海常革螨Vulgarogamasus qinghaiensis Gu et Yang, 1987
3 蠊螨科Blattisociidae
    3.1 福建毛绥螨Lasioseius fujianensis Ma&Lin, 2013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3.2 吉林毛绥螨Lasioseius jilinensis Ma, 1996
    3.3 中毛绥螨Lasioseius medius Gu&Guo, 1994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3.4 小板毛绥螨Lasioseius plateculus Ma, 2005
    3.5 尤才毛绥螨Lasioseius youcefi Athias-Henriot, 1959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3.6 张氏毛绥螨Lasioseius zhangyanxuanae Ma, 2011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4 裂胸螨科Aceosejidae
    4.1 半裂北绥螨Arctoseius semiscissus (Berlese, 1892)
    4.2 凤凰凶绥螨Arrhenoseius fenghuangensis (Bei, Zhou&Chen, 2010)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4.3 小雅伊虫穴螨Iphidozercon venustulus (Berlese, 1917)
5 密卡螨科Melicharidae
6 囊螨科Ascidae
    6.1 安氏囊满Asca anwenjui Ma, 2003 (云南省新记录)
    6.2 短毛囊满Asca brevichaeta Ma&Lin, 2014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6.3 异基囊螨Asca idiobasis Gu&Guo, 1997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6.4 云囊满Asca nubes Ishikawa, 1969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6.5 云南囊螨Asca yunnanensis Ma&Zhang, 2008
7 胭螨科Rhodacaridae
8 美绥螨科Ameroseiidae
    8.1 小筐美绥螨Ameroseius corbiculus (Soverby, 1806)
    8.2 具齿美绥螨Ameroseius denticulatus Gu&Guo, 1997
    8.3 榆美绥螨Ameroseius ulmi Hirschmann, 1963 (云南省新记录)
    8.4 林芝背刻螨Epicriopsis linzhiensis Ma&Lin, 2016
9 维螨科Veigaiaidae
    9.1 福建维螨Veigaia fujianensis Ma&Lin, 2012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9.2 扁平维螨Veigaia planicola (Berlese, 1892)
1 0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1 0.1 新美革伊螨Gamasiphis novipulchellus Ma&Yin, 1998
    1 0.2 美丽革伊螨Gamasiphis pulchellus (Berlese, 1887)
1 1 派盾蟎科Parholaspidae
    1 1.1 柔革板螨Gamasholaspis blandus Tseng, 1993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1.2 胸斑浩伦螨Holaspulus sternomaculatus Ma, 2010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2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1 2.1 光滑巨螯螨Macrocheles glaber (Müller, 1860)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2.2 簇毛巨螯螨Macrocheles penicilliger Berlese, 1904
1 3 厚厉螨科Pachylaelaptidae
1 4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1 5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1 5.1 膨胀钝绥螨Amblyseius ampullosus Wu&Lan, 1991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2 白城钝绥螨Amblyseius baichengensis Ma, 2002
    1 5.3 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 (Chant, 1959)
    1 5.4 钝毛钝绥螨Amblyseius obtuserellus Wainstein&Beglgarov, 1971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5 拟莲钝绥螨Amblyseius subpassiflorae Wu&Lan, 1989
    1 5.6 短颈钝绥螨Neoseiulus brevicervix (Wu&Li, 1985)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7 鳞纹钝绥螨Neoseiulus imbricatus (Corpuz&Rimando, 1966)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8 大黑钝绥螨Neoseiulus oguroi (Ehara, 1964)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9 拟长刺钝绥螨Neoseiulus pseudolongispinosus (Xin, Liang&Ke, 1981)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1 0 芒草钝绥螨Neoseiulus saacharus (Wu, 1981)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1 1 条纹钝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 1983)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1 2 钩囊钝绥螨Neoseiulus strobocorycus Wu, Lan&Liu, 1995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1 3 隘颈钝绥螨Neoseiulus tauricus (Livschitz&Kuznetzov, 1972) (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1 5.1 4 藏松钝绥螨Neoseiulus tibetapineus (Wu, 1987)
    1 5.1 5 藏柳钝绥螨Neoseiulus tibetasalicis (Wu, 1987)
    15.16亚东钝绥螨Neoseiulus yadongensis (Wu, 1987)
    15.17林芝盲走螨Typhlodromus linzhiensis Wu, 1987

(6)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绥螨的应用概况
        1.1.1 植绥螨的食性
    1.2 植绥螨的生物学特性
        1.2.1 温度对植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植绥螨生命表研究
        1.2.3 植绥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1.3 卵圆真绥螨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饲养水盘的制作
        2.3.2 卵圆真绥螨的水盘饲养
        2.3.3 卵圆真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2.3.4 卵圆真绥螨对榕管蓟马卵和椭圆嗜粉螨卵的取食情况
        2.3.5 人工饲料配方的配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1.1 新鲜植物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3.1.2 以植物新鲜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的的种群生命表
        3.1.3 新鲜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1.1 植物新鲜花粉筛选
        4.1.2 以植物新鲜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的种群生命表
        4.1.3 新鲜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 结论
    5.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捕食螨繁育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捕食螨的研发历史
2 品种的筛选
3 捕食螨繁育
    3.1 繁育方法
    3.2 贮存、包装、分离
4 应用
    4.1 保护与利用
    4.2 人工释放
    4.3 与其他措施的联合应用
5 展望
    5.1 优良品种及抗逆性基因发掘
    5.2 捕食螨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
    5.3 捕食螨从饲养介质中的分离技术
    5.4 捕食螨应用技术与释放策略
    5.5 与其他病虫害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策略
    5.6 捕食螨应用的中长期评价
    5.7 捕食螨质量检测与标准
6 结语

(8)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三十年回顾(上篇)(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生物防治队伍的组建
    1.2 生物防治项目的设立
    1.3 天敌昆虫的大规模应用
2 天敌资源的调查与分类
    2.1 全国性的天敌普查
    2.2 天敌昆虫的分类专着
    2.3 重要害虫的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3 优势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
    3.1 最大规模应用的天敌——赤眼蜂
    3.2 较大规模应用的寄生蜂
    3.3 重要捕食性天敌的繁殖与利用
    3.4 大规模应用的重大林木害虫天敌昆虫
    3.5 捕食螨的大量繁殖与商品化

(9)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防治
    1.2 捕食螨研究现状
        1.2.1 捕食螨(植绥螨)的种类
        1.2.2 捕食螨的生物学特性
        1.2.4 捕食螨的生命表研究
        1.2.5 捕食螨的扩繁和应用
    1.3 新疆螨类研究现状
        1.3.1 新疆捕食螨资源
        1.3.2 新疆捕食螨引进和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双尾新小绥螨生物学特性观察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双尾新小绥螨研究历史
        2.2.2 双尾新小绥螨个体发育及形态特征
        2.2.3 双尾新小绥螨习性观察
    2.3 讨论
第三章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效能反应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捕食量测定
        3.2.2 捕食功能反应
        3.2.3 干扰反应
    3.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猎物对双尾新小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取食不同猎物对双尾新小绥螨未成熟期发育历期和生存率的影响
        4.2.2 取食不同猎物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4.2.3 取食不同猎物对双尾新小绥螨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4.2.4 取食不同猎物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生存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双尾新小绥螨生物学习性观察
        5.1.2 双尾新小绥螨对猎物的捕食
        5.1.3 猎物对双尾新小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双尾新小绥螨的形态特征及捕食性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形态特征描述
        1.2.2 捕食能力研究
    1.3 统计方法
        1.3.1 形态学特征描述
        1.3.2 捕食能力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描述
    2.2 生活习性观察
    2.3 捕食能力研究
3 讨论

四、新疆植绥螨科种类调查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东洋界植绥螨科分类修订及资源特性分析[D]. 李洞洞. 贵州大学, 2020
  • [2]拟长毛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效能研究[D]. 钟苗.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海南橡胶园捕食螨种类调查及优势种评价[J]. 郝慧华,李国寅,崔志富,孙君梅,詹道仪,张方平,彭正强.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1)
  • [4]两种捕食螨对苹果园害螨的控害潜能研究[D]. 黄婕.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5]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Ⅺ)(蜱螨亚纲:中气门目)[J]. 林坚贞,杨杰,张艳璇,代万安,陈霞,相栋,孙莉,马立名. 武夷科学, 2018(00)
  • [6]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D]. 于静静. 海南大学, 2018(08)
  • [7]捕食螨繁育与应用[J]. 徐学农,吕佳乐,王恩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5)
  • [8]我国农业害虫天敌昆虫利用三十年回顾(上篇)[J]. 杨怀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5)
  • [9]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王振辉. 石河子大学, 2015(06)
  • [10]双尾新小绥螨的形态特征及捕食性功能[J]. 王振辉,李永涛,李婷,陆宴辉,张建萍,徐学农. 应用昆虫学报, 2015(03)

标签:;  

新疆植绥螨物种调查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