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过采样和抖动注入提高数字生成 LFM 信号的频谱质量

通过过采样和抖动注入提高数字生成 LFM 信号的频谱质量

一、过采样及抖动注入对数字产生LFM信号谱质的改善(论文文献综述)

孙月[1](2015)在《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信号的设备。作为一类重要的电子仪器,它极大地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在通信、电子对抗、导航及仪器仪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发展前景。第三代频率合成技术------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sthesis,DDS),是一种以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频率合成。在频率转换时间、频率分辨率、相位连续性、相对带宽以及集成化等诸多性能参数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传统频率合成技术的水平。随着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DDS技术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本课题研究的信号发生器是基于DDS技术实现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对本设计中采用的DDS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别从DDS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以及非理想频谱的产生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DS技术的信号发生器的系统架构,并对其各个模块功能进行简要描述。在相位累加模块,累加器的速度直接决定系统的整体性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相位累加功能模块,引进了“流水线”结构。针对传统“流水线”的硬件实现面积大,动态功耗大的缺点,提出了改善措施,采用“流水时序”控制的新型流水线结构,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资源浪费。基于DDS技术,提出了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以及码分多址扩频通信信号源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针对通信信号源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码间干扰现象,完成了升余弦滤波器的电路设计,在滤波器的设计中引入了树形加法器结构,该方案满足性能要求,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对基于DDS技术的信号源电路设计,调用Modelsim完成了功能仿真。采用Xilinx公司的FPGA芯片Virtex-5系列的XC5VLX115T实现,使用ISE完成电路综合,布局布线等。经测试,电路产生信号产生能力完整,滤波器设计达到预期设计指标:中心频率为40MHz,带宽为10MHz,对带外信号的抑制比达到30dB。

高利聪,梁庭,孙玉虹,周雷刚[2](2015)在《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光离子化气体浓度检测电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光离子化气体浓度的测量,本质上是对其产生的微电流的测量。为此以C8051f040单片机为核心器件,采用内部ADC、信号采集单元设计一种测量系统,可以对0200×10-6量程范围内的待测气体浓度实时检测并用数码管显示。该系统通过金属屏蔽信号采集单元和在软件编程中采用过采样、数字滤波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在计算机自动配气系统中测试了二甲醚的气体浓度,误差范围≤0.07×10-6,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可作为实际应用。

韩旭[3](2015)在《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电子战环境中,雷达面临着许多的威胁,需要具备抗干扰和强生存能力,因而要求雷达波形产生器具备产生高稳定、宽频带、快速跳变以及任意形式波形输出的能力,并且在有些场合,需要产生双通道甚至多通道的输出信号,且要求这些输出信号参数可调以及具有通道一致性。而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方式产生的波形有着严格相干性、高稳定性、高频率分辨率以及可编程等优点。因此研究基于数字技术的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研究了DDS的工作原理以及中频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DWS结构的数字基带+数字正交调制的多路并行的波形产生方案,并且根据此方案完成了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波形产生部分的FPGA实现,最后对输出信号波形进行了系统级仿真。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信号检测理论、匹配滤波理论和脉冲压缩理论。(2)分析了DDS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基于DDWS结构的中频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方法。(3)分析了内插滤波的多相结构设计和数控振荡器(NCO)的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DDWS结构的数字基带+数字正交调制的多路并行的波形产生方案。(4)依据波形产生方案完成了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FPGA实现,对FPGA内部的关键模块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完成了系统级仿真。

邓诗峰[4](2014)在《多模式相控阵雷达波形产生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应对新形式下相控阵雷达对抗干扰、多目标检测与跟踪以及超强生存能力的需求,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雷达波形产生器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快速发展。这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波形产生器频率相位控制灵活、稳定性高,可编程输出多模式任意波形,能够适应相控阵雷达多种工作环境,因此对多模式雷达数字波形产生技术的研究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原理和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技术的基础上,完成双通道独立参数控制的多模式波形产生器的方案设计。该方案基于DDWS技术,采用数字基带+数字正交调制方案,采用片上系统NIOS II、FPGA和高速DAC完成波形产生模块的逻辑开发和硬件设计,并将设计的波形产生模块进行硬件调试、输出信号指标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证明本设计模块实现了双通道多模式波形输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原理和误差模型,介绍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方法。(2)结合模块设计要求,分析并设计了基于DDWS的独立参数控制的双通道中频LFM信号的产生方案。(3)利用NIOS II片上系统的灵活控制和FPGA可编程特点完成双通道LFM信号产生方案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4)在本设计硬件平台上完成双通道多模式波形产生模块的输出测试和指标分析。

沈锐龙[5](2013)在《宽带射频信号的直接产生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宽带波形具有距离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好等优点,在雷达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宽带波形的产生是宽带雷达的一项关键技术,波形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雷达系统的性能。因此,对宽带射频信号的直接产生系统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科研项目,对宽带射频信号的直接产生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以雷达系统中常用的线性调频信号为例,讨论了直接数字波形合成的原理,并对直接数字波形合成的误差模型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技术指标,采用宽带数字中频产生电路、混频电路和倍频电路实现了系统设计。利用高速FPGA和DAC设计了宽带数字中频产生电路,产生了50-550MHz线性调频中频信号,研究了电路实现和关键问题的解决途径。然后利用射频电路仿真软件ADS设计了射频混频电路和倍频电路,通过混频、滤波、放大电路将中频信号上变频到2-2.5GHz的射频频段,再经过二倍频后获得4-5GHz的宽带线性调频射频信号。最后根据数字中频产生电路的特点讨论了系统误差的数字预失真校正原理和校正方法。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宽带射频信号的直接产生系统能够产生中心频率4.5GHz、瞬时带宽为1GHz的线性调频信号,经过幅相预失真校准后信号带外杂散优于-55dBc,带内幅度起伏小于±2dB,并且系统稳定、可靠。

赵志勇[6](2013)在《微型SAR宽带信号产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型SAR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可以安装在小型无人机上,极大的降低了SAR的使用成本,在战场侦察,地形测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微型SAR通常采用FMCW体制,信号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微型SAR中,要求在体积、重量、功耗严格受限的情况下,实现大带宽FMCW信号,传统的信号产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围绕调频连续波信号源的设计,对宽带信号的数字合成技术、宽带信号的模拟合成技术、调频连续波相位误差的补偿技术、雷达回波模拟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概括如下:1.深入研究了宽带信号数字合成技术中的DDS和DDWS方案,针对两个方案存在的杂散严重和幅相不平衡,分别提出了频带选择的方法和预失真补偿的技术,实验证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杂散,补偿幅相误差,提升脉压水平。DDS具有频率分辨率高,转换速度快,相位连续等优势,但是存在杂散严重,带宽有限等问题。通过对DDS的深入分析,总结了杂散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选择频带的方法。设计实现了DDS信号源,进行了测试,证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输出信号中的杂散和谐波。DDWS的方案除具有DDS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产生波形灵活多样的优势。采用正交调制进行频带扩展时,基带信号的幅相不平衡会造成载频泄露和镜像频率,严重影响输出信号质量。本文提出采用预失真补偿的方法对幅相误差进行补偿。设计并实现了DDWS的信号源,并在信号源上采用预失真补偿的方法对幅相误差和系统误差进行了校正,校正后的信号脉压效果十分优异,接近理想水平。2.根据对PLL以及混合式频率合成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扫频式DDS激励PLL(Sweep Voltage DDS-PLL SVDP)的频率合成方案。该方案采用DDS激励PLL,配合电压预置的方法,实现了大调频斜率的宽带信号输出,提升了捕获速度。针对PLL倍频次数过高造成的输出信号相位误差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预失真的方法补偿确知性相位误差。设计实验电路对SVDP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路的频率转换速度快,通过预失真补偿,输出信号的频率线性度得到大幅度改善,输出信号脉压性能优异,相参性、稳定性也较好,适合微型SAR的应用。3.针对调频连续波的去调频处理过程中会引入空变相位误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RVPC的补偿方法,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补偿空变的相位误差。去调频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采样和处理的压力,从而降低信号处理设备体积和重量,但是,去调频的处理方式会带来新的问题,就是发射信号中的相位误差经过目标反射后会形成与目标距离有关,即空变的相位误差。首先分析发射信号相位误差,建立了完善的相位误差模型,指出相位误差中确知性相位误差是主要的。本文提出的基于RVPC的补偿方法首先提取发射信号相位误差,分别计算发射信号和回波的误差补偿函数,在RVPC前后分别乘以两种补偿函数。经过仿真和实测的数据验证,该方法能够很好的补偿空变的相位误差,提高脉压水平,并且不增加设备重量和计算量。4.基于DDWS方法设计了大容量宽带雷达回波模拟器,拥有最高可达1TB的设计容量,最大达到200MHz的中频信号带宽。雷达回波模拟器是雷达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试设备,能够与信号处理机构成半实物仿真系统,完成雷达系统的实验室测试。本文基于DDWS方案设计的雷达回波模拟器,使用NAND Flash作为大容量存储器件,采用并行存储、坏块管理、翻转校正、高速接口等先进技术,克服了模拟器在实现中存在的问题。该雷达回波模拟器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存储容量大,数据传输速度快,可输出包括基带、中频和射频在内的多种信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和思路均经过了实际系统的试验验证。通过对所研制系统输出信号的测试,表明本文研究成果具有优异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程库[7](2013)在《宽带多模式波形产生模块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雷达对抗干扰和强生存能力的迫切需要,促进了数字波形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波形不仅具有高的频率和相位分辨率、严格的相干性和高度的稳定性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可编程输出的特点,为实现波形的捷变频和输出任意波形提供了条件,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雷达设计中。因此研究数字波形产生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DDS工作原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DWS结构完成了基于SOPC技术+FPGA+高速D/A的两种中频波形产生方案的设计,完成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以及两种方案的FPGA逻辑开发和测试,并在硬件平台上对两种中频波形产生方案生成的波形进行测试和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介绍数字波形产生基本理论,分析了DDS(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误差。2.分析并完成了直接中频产生和数字基带波形产生+数字正交调制两种基于DDWS技术的中频波形合成方案设计。3.完成基于SOPC技术+高性能FPGA+高速D/A的宽带多模式雷达波形产生器的软硬件设计及调试。4.完成两种中频波形产生方案的指标测试和分析。

邓志强[8](2012)在《InSAR发射通道仿真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ο系统是由多个复杂电子设备集成的电子系统,尤其是星载InSAR,涉及到很多技术领域在设计和研制阶段中,系统仿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在点目标仿真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InSAR系统误差进行建模仿真并尝试对发射系统的各模块功能以及误差进行定性定量的建模仿真和分析试图通过仿真所得的结论,为InSAR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有益的参考结论由于InSAR的系统结构,无法定量分析系统的测高误差通过仿真一个具有一定高程的点目标,定量地分析系统发射通道的误差对目标高程精度的影响针对点目标发射通道,首先分析了DDWS的量化误差和过采样对测高误差的影响其次通过正交调制的误差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直流偏置幅度和相位误差对测高误差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倍频器的相位噪声对测高误差的影响,同时定量地给出了倍频后的正交调制误差对测高误差的影响最后结合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Saleh模型,定量地分析了通过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正交调制误差对测高误差的影响通过对点目标的干涉处理,定量地分析了粗配准和精配准对测高误差的影响在理想干涉处理中,通过对点目标发射通道误差的的仿真,定量地分析了整个发射通道误差对测高误差的影响;定性地给出了正交调制误差与测高误差的线性关系,且通过倍频器和功率放大器后仍保持线性关系虽然采用点目标实现了对InSAR系统测高误差的定量分析,但是点目标之间的影响对测高误差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考察

刘科[9](2010)在《高速任意波形合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被测系统的工作频率、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激励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带宽、输出波形的复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任意波形合成方法,以其信号产生方式灵活、频率分辨率高、频率切换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在现代时域测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信号捕获的逆过程,任意波形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指标需求与信号采样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高采样率、深存储、优异的波形性能参数等要求上。本文结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多项相关研究任务,针对任意波形合成中如何提高采样率、改善输出波形质量、高精度同步等多项关键技术,主要就如下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1.基于DDFS和DDWS的任意波形合成技术研究。分析了DDFS和DDWS两种直接数字合成方法的原理、硬件结构及其优缺点,讨论了这两种方法在任意波形合成中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DDS的信号采样模型,对其输出信号的频谱特点进行了分析。2.通过并行存储提高任意波形的采样率。研究了高速任意波形合成中采样率提高的瓶颈问题,分析了通过多存储器并行解决存储器和累加器的速度限制,探讨了合成过程中频率控制字及频率分辨率的计算方法。3.通过多DDS并行伪插值提高任意波形合成的采样率。提出了通过多DDS伪插值方法解决任意波形合成中DAC转换速度的限制,从时域和频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DAC保持特性对伪插值并行合成中并行路数的限制,对DAC的选取原则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关的结论。4.改善多DDS并行伪插值输出波形的质量。研究了多DDS并行伪插值任意波形合成中的误差来源,建立了相应的误差模型。针对DAC保持特性误差、相位截断误差、时钟相位偏差误差以及幅度量化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关误差校正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5.精密相位调节和同步技术。研究了多通道任意波形发生器的结构,讨论了合成过程中相位调节的方法、范围及精度。研究了精密同步中各功能模块对采样时钟和同步触发信号的定时模型,提出了一种内嵌相位自校准模块实现高精度同步的方法。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实验验证结果6.“可持续”高速任意波形合成技术。针对应用中对任意波形存储容量的需要,分析了基于SDRAM的任意波形合成技术,针对特定的具有大量重复冗余数据的波形,研究了基于序列方式的任意波形合成方法。提出了一种高速“可持续”的任意波形合成技术,并对定时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中的宽带高分辨率时钟模块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实验验证结果。

窦修朋,尤传富,欧阳国鑫[10](2009)在《基于LabVIEW的陀螺仪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陀螺马达振动信号的微弱性,通过数据采集卡检测到的信号要进行大量复杂的线形系统分析,要求数据准确,根据虚拟仪器设计思想在PC下利用图形化编辑语言LabVIEW对陀螺马达的振动信号进行过采样数据采集、波形显示、时域分析、数字滤波、数据存储、频域分析,从而实现对振动信号的多通道信号采集和实时分析。系统逻辑图形清晰,可以有效的防止波形失真,误差小,起到了很好的故障诊断分析作用,在工程应用中实用性强。

二、过采样及抖动注入对数字产生LFM信号谱质的改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采样及抖动注入对数字产生LFM信号谱质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频率合成技术的研究背景
    1.2 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征
        1.2.1 直接频率合成
        1.2.2 锁相式频率合成
        1.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1.3 DDS技术特点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DDS技术原理及频谱分析
    2.1 DDS的基本结构
    2.2 DDS的基本原理
    2.3 DDS系统的理想输出频谱
    2.4 DDS系统的非理想输出频谱
        2.4.1 相位截断引入的杂散
        2.4.2 DAC的非理想效应
        2.4.3 波形存储器幅度量化误差
    2.5 DDS杂散消除方法以及分析
        2.5.1 压缩波形存储器的容量
        2.5.2 使频率控制字与 2
Q互质
        2.5.3 抖动注入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电路的设计
    3.1 相位累加器设计及改进
    3.2 相位抖动改善电路
    3.3 ROM波形存储器的设计
        3.3.1 波形存储器压缩结构的选定
        3.3.2 波形存储器位宽的Matlab仿真
    3.4 地址查找和数据转换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DS技术的信号源设计
    4.1 线性调频信号源
    4.2 数字通信系统信号源
        4.2.1 幅移键控
        4.2.2 频移键控
        4.2.3 相移键控
        4.2.4 码分多址的扩频通信
    4.3 码间干扰的改进电路
        4.3.1 升余弦滤波器分析与设计
        4.3.2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DS信号发生器的FPGA测试验证
    5.1 测试平台
    5.2 任意信号发生器电路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光离子化气体浓度检测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 系统主要硬件电路
    2.1 内部自带ADC
    2.2 信号采集电路
3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3.1 ADC采样和数字滤波子程序
    3.2 浓度计算子程序
4 实测数据
5 结束语

(3)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宽带信号产生技术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雷达信号处理理论
    2.1 匹配滤波理论
    2.2 脉冲压缩技术与线性调频信号
    2.3 雷达波形产生技术
        2.3.1 DDS工作原理
        2.3.2 DDS误差分析
        2.3.3 中频LFM信号波形产生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形产生方案设计
    3.1 系统设计要求
    3.2 系统方案设计
    3.3 内插的多相滤波设计
        3.3.1 内插的基本原理
        3.3.2 FIR滤波器设计
        3.3.3 内插滤波的多相结构
    3.4 NCO的控制与实现
    3.5 多路并行结构设计
    3.6 波形产生方案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框图
    4.2 系统主要器件选择
        4.2.1 FPGA芯片
        4.2.2 DAC芯片
    4.3 FPGA设计与实现
        4.3.1 基带波形产生模块
        4.3.2 幅度调节模块
        4.3.3 多相滤波模块
        4.3.4 NCO控制模块
        4.3.5 数字正交调制模块
        4.3.6 延时调节模块
        4.3.7 并串转换模块
        4.3.8 资源消耗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级仿真结果与分析
    5.1 系统级仿真框图
    5.2 系统级功能仿真
    5.3 系统级时序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多模式相控阵雷达波形产生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数字阵列雷达简述
    1.3 雷达波形产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雷达信号分析与设计
    2.1 信号检测与匹配滤波
    2.2 脉冲压缩技术与线性调频信号
    2.3 直接数字合成技术
        2.3.1 DDS工作原理
        2.3.2 中频LFM信号波形产生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形产生方案设计与功能仿真
    3.1 波形产生总体设计要求
    3.2 波形产生总体方案设计
    3.3 内插系统的多相滤波设计
        3.3.1 数字滤波器设计
        3.3.2 内插滤波的多相结构
    3.4 NCO的控制与实现
    3.5 数字正交调制的多路并行结构
    3.6 波形产生方案功能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形产生模块的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框图
    4.2 主要器件选型
        4.2.1 FPGA芯片
        4.2.2 DAC芯片
        4.2.3 电源模块
        4.2.4 时钟管理芯片
        4.2.5 数据传输模块
    4.3 FPGA设计与实现
        4.3.1 NIOS II系统设计与实现
        4.3.2 FPGA逻辑设计与实现
    4.4 硬件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中频波形输出测试
    5.2 脉冲压缩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宽带射频信号的直接产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宽带信号产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宽带射频信号的数字中频产生系统
    2.1 系统组成
    2.2 线性调频信号的数字化产生方法
        2.2.1 线性调频信号数学表征与频谱分析
        2.2.2 线性调频信号的 DDWS 产生
    2.3 基于 DDWS 的数字中频电路
        2.3.1 高速 DAC 控制方法
        2.3.2 高速数据产生及接口设计
        2.3.3 中频抗镜像滤波器设计
    2.4 数字中频电路误差分析
        2.4.1 采样误差
        2.4.2 量化误差
        2.4.3 D/A 误差
第三章 宽带射频信号的射频电路系统
    3.1 射频电路系统验证
    3.2 上变频电路设计
        3.2.1 混频器设计
        3.2.2 混频滤波器设计
        3.2.3 放大器设计
    3.3 二倍频电路设计
        3.3.1 场效应管倍频原理
        3.3.2 倍频电路设计
        3.3.3 倍频误差分析
第四章 数字预失真校正
    4.1 预失真原理
    4.2 数字预失真实现
第五章 系统测试实验与分析
    5.1 数字中频产生电路测试
    5.2 射频电路测试
    5.3 系统测试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微型SAR宽带信号产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微型SAR的兴起与发展
        1.1.2. 微型宽带信号产生方法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型SAR研究现状
        1.2.2. 信号产生方法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宽带信号数字合成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DDS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2.2.1. DDS原理介绍
        2.2.2. DDS的杂散及抑制
        2.2.3. DDS信号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
        2.2.4. 基于DDS的宽带信号源设计与实现
    2.3. DDWS信号源分析
        2.3.1. DDWS原理介绍
        2.3.2. DDWS幅相误差分析
        2.3.3. 预失真补偿方法研究
    2.4. DDWS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2.4.1. DDWS信号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
        2.4.2. 基于DDWS的宽带信号源实现
        2.4.3. 环境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信号模拟合成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电荷泵锁相环特性分析
        3.2.1. 电荷泵锁相环结构
        3.2.2. 稳态相位差及调频斜率限制分析
        3.2.3. 电荷泵锁相环的捕获时间
        3.2.4. 环路相位噪声和相位误差
    3.3. DDS激励PLL频率合成技术
    3.4. 改进型DDS激励PLL频率合成技术
        3.4.1. SVDP频率源原理
        3.4.2. SVDP频率源的性能分析
        3.4.3. 输出信号相干性分析
    3.5. SVDP信号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
    3.6. SVDP频率源性能测试
        3.6.1. 捕获时间
        3.6.2. 相位误差
        3.6.3. 相参性测量
    3.7. 小结
第四章 调频连续波相位误差补偿
    4.1. 引言
    4.2. Dechirp处理技术
    4.3. 发射信号中相位误差分析
        4.3.1. 发射信号相位误差
        4.3.2. 发射信号相位误差模型
    4.4. 差频信号相位误差补偿研究
    4.5. 相位误差补偿实验验证
        4.5.1. 计算机仿真试验
        4.5.2. 实际雷达信号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雷达回波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基于DDWS雷达回波模拟器关键技术
        5.2.1. 大容量存储的实现
        5.2.2. 高速数据读取的实现
        5.2.3. 坏块管理和位翻转校正
        5.2.4. 模拟器外部高速接口设计
    5.3. 雷达回波模拟器的实现
    5.4. 雷达回波模拟器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撰写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

(7)宽带多模式波形产生模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雷达波形产生技术的研究内容
    1.3 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雷达信号分析和设计
    2.1 雷达信号的基本理论
        2.1.1 匹配滤波理论
        2.1.2 脉冲压缩技术
        2.1.3 LFM 信号的波形设计
    2.2 雷达波形产生技术
        2.2.1 DDS 工作原理
        2.2.2 DDWS 和 DDFS 的特点
    2.3 基于 DDWS 的中频波形产生技术
        2.3.1 DDWS 中的信号设计
        2.3.2 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字正交调制的数字波形产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设计要求
    3.2 系统方案设计
        3.2.1 内插的多相滤波结构
        3.2.2 基于 NCO 的本振信号产生
        3.2.3 基于内插的多相滤波结构实现多通道数字正交调制
        3.2.4 系统方案实现
    3.3 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3.3.1 NIOS II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实现
        3.3.2 系统的 FPGA 设计和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直接中频采样的数字波形产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要求
    4.2 系统方案设计
    4.3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4.3.1 系统主要器件选择
        4.3.2 硬件电路板 PCB 的设计和实现
    4.4 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4.4.1 SOPC 硬件系统设计和实现
        4.4.2 NIOS II 软件设计和实现
        4.4.3 数字波形产生模块的 FPGA 设计和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和分析
    5.1 基于数字正交调制的数字波形产生测试和分析
        5.1.1 中频输出测试
        5.1.2 脉冲压缩分析
    5.2 基于直接中频采样的数字波形产生测试和分析
        5.2.1 中频输出测试
        5.2.2 脉冲压缩分析
    5.3 现场测试图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InSAR发射通道仿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 InSAR 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InSAR 技术的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InSAR 测量理论
    2.1 引言
    2.2 InSAR 测量的工作方式
    2.3 InSAR 测量基本原理
    2.4 InSAR 点目标高度提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nSAR 系统发射通道误差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 DDWS 技术的雷达基带信号产生方法
        3.2.1 DDWS 原理
        3.2.2 DDWS 误差分析
    3.3 正交调制
        3.3.1 正交调制原理
        3.3.2 正交调制误差分析
    3.4 倍频器
        3.4.1 倍频器原理
        3.4.2 倍频器误差分析
    3.5 功率放大器
        3.5.1 功率放大器原理
        3.5.2 功率放大器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InSAR 点目标高度信息提取
    4.1 引言
    4.2 理想点目标 InSAR 处理
        4.2.1 点目标成像
        4.2.2 点目标配准干涉及高度提取
    4.3 仿真实验
        4.3.1 实验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速任意波形合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提高采样率
        1.2.2 提高存储容量
        1.2.3 DDS 误差分析与改善
        1.2.4 相位控制与多通道精密同步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多DDS 并行合成方法研究
    2.1 直接数字合成技术
        2.1.1 DDWS 直接数字波形合成技术
        2.1.2 DDFS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2.1.3 基于DDFS 和DDWS 的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2.1.4 DDS 的采样模型
    2.2 基于并行存储的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2.2.1 并行存储任意波形合成原理
        2.2.2 频率控制字与频率分辨率分析
    2.3 基于插值模式的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2.3.1 真插值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2.3.2 伪插值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2.3.3 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伪插值任意波形合成误差分析及校正
    3.1 伪插值任意波形合成的误差来源与误差模型
    3.2 多路DDS 并行伪插值DAC 保持特性误差分析
        3.2.1 DAC 保持特性对伪插值输出的影响
        3.2.2 基于FIR 滤波器的伪插值幅频特性补偿
    3.3 时钟相位偏差误差分析
        3.3.1 时钟相位偏差对输出频谱的影响
        3.3.2 实验验证
    3.4 相位截断误差分析与校正
        3.4.1 伪插值相位截断谱分析
        3.4.2 具有相位截断的伪插值输出信号频谱分布
        3.4.3 相位截断误差实验验证
        3.4.4 相位截断误差优化方法研究
        3.4.5 相位截断优化实验验证
    3.5 幅度量化误差
        3.5.1 幅度量化误差谱分析
        3.5.2 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密相位调节与多通道同步技术
    4.1 多通道任意波形合成相位控制方法分析
    4.2 多通道精密同步技术
        4.2.1 系统内通道同步条件
        4.2.2 精密同步技术研究
    4.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持续”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5.1 大容量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5.2 序列合成技术
    5.3 “可持续”任意波形合成技术
        5.3.1 整体方案
        5.3.2 数据定时传送参数计算
        5.3.3 宽带可变时钟发生技术
        5.3.4 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LabVIEW的陀螺仪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数据采集卡
    2.2 虚拟仪器控制面版
3 采用过采样方式进行AD采集信号
4 系统软件设计
5 结束语

四、过采样及抖动注入对数字产生LFM信号谱质的改善(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D]. 孙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2]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光离子化气体浓度检测电路设计[J]. 高利聪,梁庭,孙玉虹,周雷刚. 电子器件, 2015(03)
  • [3]宽带双通道波形产生器的研究[D]. 韩旭.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2)
  • [4]多模式相控阵雷达波形产生模块设计与实现[D]. 邓诗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5]宽带射频信号的直接产生系统研究[D]. 沈锐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02)
  • [6]微型SAR宽带信号产生方法研究[D]. 赵志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11)
  • [7]宽带多模式波形产生模块的研究[D]. 程库.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InSAR发射通道仿真与分析[D]. 邓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4)
  • [9]高速任意波形合成关键技术研究[D]. 刘科.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8)
  • [10]基于LabVIEW的陀螺仪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J]. 窦修朋,尤传富,欧阳国鑫. 中国测试, 2009(02)

标签:;  ;  ;  ;  ;  

通过过采样和抖动注入提高数字生成 LFM 信号的频谱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