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茎叶皂苷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

人参茎叶皂苷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

一、人参茎叶皂甙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飞凤[1](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Drug Bank、BATMAN-TCM数据库及平台和Pharm Mapper服务器,检索并收集人参中药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KOBAS软件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共167个,预测靶点共194个以及原发性肝癌靶点32285个;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TP53等;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CCND1、CASP8、AKT1、TNF、IL6、TP53、INS、EGFR等靶点排名靠前;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B(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糖尿病并发症年龄相关信号通路)和Measles(麻疹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李莹雪[2](2020)在《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及芹菜素协同抗肿瘤作用》文中指出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抗肿瘤功效,且毒性较低。但其受制于水溶性差,抗肿瘤功效不足等缺陷而难以应用到临床。本文以Tan ⅡA为目标化合物,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为指标,在细胞水平筛选出与Tan ⅡA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天然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和芹菜素(Api)。通过组合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Tan ⅡA的抗肿瘤活性,为开发天然低毒复方抗肿瘤药物及功能食品提供新的候选药物组合。本文重点进行Tan ⅡA与Andro以及Tan ⅡA与Api两组化合物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同时进行体内抗肿瘤功效评价。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如下:(1)与丹参酮ⅡA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化合物筛选采用MTT法,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为指标,通过筛选实验发现Tan ⅡA与Andro以及Tan ⅡA与Api联合给药对MCF7、BGC823和SMMC7721等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Tan ⅡA(25 μM)与Andro(100μM)对MCF7细胞的联用指数(CI)为 0.26±0.02;Andro 单用对 MCF7 细胞的 IC50为 183.23 μM,Tan ⅡA 单用对 MCF7 细胞的IC50为51.46 μM;两化合物联用时对MCF7细胞的IC50为Andro 38.45μM和TanⅡA9.61 μM。TanⅡA(25μM)与 Api(50μM)对 BGC823 细胞联用指数 CI 为 0.28±0.01;单用于 BGC823 细胞时,Api 的 IC50为 131.28μM,Tan ⅡA 的 IC50为 61.46μM,两化合物联用时的 IC50 值为 Api 22.30μM 和 Tan ⅡA 11.15 μM。(2)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联用协同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AV-PI双染实验,证实Tan ⅡA与Andro联用对MCF7细胞具有显着协同促凋亡作用。研究发现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拮抗Andro对MCF7细胞的毒性以及两种化合物的协同作用,但无法拮抗Tan ⅡA对MCF7细胞的毒性,初步探明ROS积累是TanⅡA与Andro联用对MCF7细胞协同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进一步实验发现两种氧化剂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和砷试剂(DETC)与Tan ⅡA联用均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并且能够被NAC拮抗,进一步证实ROS是两化合物发挥协同效用的关键因子。利用液相色谱和质谱方法,证实Andro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似物NAC能够发生共价结合。采用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氧化法测定GSH活性,进一步证实该反应封闭了 GSH上的-SH,在胞内降低了 GSH的还原力。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和二氢乙啶(DHE)染料探针检测细胞内H2O2和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结果发现与单独给药比较,TanⅡIA与Andro联用显着提高胞内ROS水平。上述结果证实ROS是Andro与TanⅡA协同抗肿瘤的关键因子。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Tan ⅡA和Andro作用后,MCF7细胞内p53及其下游蛋白Bax和PUM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Andro与Tan ⅡA联用时,细胞内p53,Bax和PUMA的表达显着提高;使用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预处理MCF7细胞后,TanⅡA与Andro联用对MCF7细胞毒性减低一倍左右,联用指数从0.26±0.02提高到1.18±0.15,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说明p53是Andro与TanⅡA协同抗肿瘤的另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Tan ⅡA与Andro联用于MCF7细胞,p53和ROS信号被显着增强,ROS与p53两个信号通路相互激活是Tan ⅡA与Andro协同抗肿瘤作用的核心机制。(3)丹参酮ⅡA与芹菜素联用协同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采用AV-PI双染和蛋白印迹方法,证实TanⅡA与Api联用使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胞内Bcl-2/Bax 比值显着降低,细胞凋亡显着增强。研究证实NAC不能够拮抗Api和Tan ⅡA单用及联用对BGC823细胞的毒性。说明ROS不是两化合物对BGC823细胞协同作用的关键因子。采用PI染色法和蛋白印迹实验考察TanⅡA与Api单用和联用,对BGC823细胞周期及胞内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和D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种化合物联用时,细胞周期随时间推移依次阻滞在G2/M期(24h),G1及G2/M期(48 h)和S期(72 h),表现出多个细胞检查点上的周期阻滞,且周期阻滞更加严重。细胞周期蛋白含量也随细胞周期发生相应改变。采用圆二色和DNA热变性曲线法研究TanⅡA和Api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pi与DNA产生沟槽结合和外部堆积,Tan ⅡA改变DNA骨架的碱基堆积结构。DNA热变性实验发现:Tan ⅡA及Api与DNA结合,热变性曲线发生较大变化,说明Tan ⅡA及Api与DNA结合后对DNA的稳定性产生显着影响。上述实验结果证实TanⅡA以改变DNA碱基堆积的方式与DNA结合,Api与DNA沟槽外部结合,两者共同作用于DNA,加剧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是二者产生协同作用的核心机制。S180荷瘤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pi(60mg/kg)和TanⅡA(30mg/kg)单用口服无显着的抑瘤效果,联合使用的抑瘤效果显着,抑瘤率为37.6%。两化合物联用抑瘤效果与阳性药物环磷酰胺(30mg/kg)抑瘤效果相当,且毒性低于环磷酰胺(30mg/kg)。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发现TanⅡA与Andro具有显着协同抗肿瘤作用,TanⅡA与Andro分别作用于p53与ROS两个信号通路,两个信号通路相互激活是协同作用产生的核心机制。本研究首次发现Tan ⅡA与Api具有显着协同抗肿瘤作用,TanⅡA与Api分别以改变DNA骨架碱基堆积以及外部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加剧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是二者产生协同作用的核心机制。

王欢[3](2020)在《乌头煎剂抗肝癌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是我国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中医药在提高肝癌防治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癌症中晚期,患者通常表现为阴阳两虚,用温阳散寒法治疗中晚期肝癌收获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乌头作为温阳散寒代表药物,已有实验研究发现其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但其作用靶点不明确。本研究课题主要借助动物和细胞实验,探究乌头对肝癌的防治作用,并从影响免疫功能的作用方面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以肝癌晚期多用到的温阳散寒药物乌头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乌头对肝癌的干预作用,并从免疫调节方面初步探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温阳散寒法治疗肝癌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研究方法:1.乌头煎剂对皮下瘤模型小鼠肝癌的防治作用: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头煎剂低剂量组、乌头煎剂中剂量组和乌头煎剂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左下肢腹股沟处种植H22小鼠肝癌皮下瘤。然后连续灌胃生理盐水和乌头煎剂3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生存状况,记录小鼠体重和肿瘤变化,计算小鼠体质量变化和抑瘤率,取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染色并拍照。再取50只BALB/c小鼠,分组和干预同前,直至小鼠自然死亡,绘制小鼠生存曲线。2.乌头煎剂对皮下瘤肝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取30只BALB/c小鼠,分组和干预同前,3周后处死小鼠,计算各组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FN-γ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3.乌头煎剂对皮下瘤肝癌模型小鼠NK细胞的影响:取30只BALB/c小鼠,分组和干预同前,3周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数量,检测脾脏中CD107a表达水平以评价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受体(NKp46、NKG2D、TIGIT、TACTILE)表达情况。4.乌头对人肝癌细胞株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乌头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乌头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乌头对人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乌头对人肝癌细胞中MARKs通路相关蛋白ERK、p-ERK、JNK、p-JNK、P38、p-P38等表达的影响。结果:1.乌头煎剂对皮下瘤模型小鼠肝癌的防治作用:乌头煎剂能够改善小鼠一般生存状况,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2.乌头煎剂对皮下瘤肝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乌头煎剂能够提高小鼠胸腺指数,降低小鼠脾脏指数,促进血清中TNF-α、IL-1β、IFN-γ等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提高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3.乌头煎剂对皮下瘤肝癌模型小鼠NK细胞的影响:乌头煎剂能够提高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数量,乌头煎剂能够增强脾脏中NK细胞的杀伤活性,乌头煎剂能够降低肝癌小鼠外周血中NKp46、NKG2D和TIGIT受体的表达,升高肝癌小鼠脾脏中抑制性受体TIGIT和TACTILE的表达。4.乌头对人肝癌细胞株的影响:乌头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乌头能够下调p-ERK的表达,上调p-JNK和p-P38的表达。结论:1.乌头煎剂对荷瘤小鼠肝癌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是其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2.乌头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肝癌细胞株的凋亡,其作用可能和ERK、JNK、P38 MARK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徐小净[4](2019)在《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具有优良药用价值的可食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的研究对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H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皮和绿藻门石莼科植物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分离手段从荸荠果皮和浒苔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 2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手段(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结合它们的理化性质,鉴定了全部2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从荸荠皮中分离得到了 20个化合物:β-谷甾醇(B1)、16-三十一酮(B2)、白桦酯酸(B3)、β-胡萝卜苷(B4)、pheno1,2,4-bis(1,1-dimethylethyl)-,1,1’,1"-phosphite(B5)、(3ββ)-Lup-20(29)-ene-3,30-diol(B6)、肉桂酸(B7)、桦木醇(B8)、阿魏酸(B9)、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B10)、对香豆酸(B11)、山奈酚(B12)、槲皮素(B13)、绿原酸(B14)、17-33 ketones(B15)、咖啡酸(B16)、芦丁(B17)、香豆素(B18)、对羟基苯甲酸(B19)、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B20)。从浒苔中分离得到了 8个化合物:β-谷甾醇(H1)、α-生育酚(H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H3)、2’-脱氧尿嘧啶核苷(H4)、腺嘌呤(H5)、棕榈酸(H6)、balansenateⅡ(H7)、反式植醇(H8)。其中 B2、B5、B6、B8、B10、B15、B20、H3、H4、H6、H7、H8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5对MGC-803、SKOV3、T24细胞均显示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IC50值分别达到20.02、25.65、10.20 μM,抑制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5-Fu。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AO/EB染色、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和ROS测定等一系列生化实验结果证明B15可以特异性诱导T24凋亡,提高细胞内ROS的水平,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并确定凋亡通路为线粒体途径。本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同时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受试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μg/mL)值在32~128之间;B12、B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其MIC(μg/mL)值分别为16、32;B14、B16、B19、H2、H4、H8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其MIC(μg/mL)值分别为32、32、32、32、16、32;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较强的有B3、B9、B12、B16、H2、H3,其MIC(μg/mL)值分别为 32、32、32、16、16、32。论文还研究了荸荠皮的营养成分,研究发现荸荠皮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论文对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了可食用植物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范畴,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污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可食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占洁洁[5](2019)在《20(s)-人参皂苷Rg3去甲基化促进P16表达抑制肝细胞癌》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不同浓度20(S)-人参皂苷Rg3干预不同时间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抑制率的影响;2、观察20(S)-人参皂苷Rg3干预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p16INK4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分为空白对照组和20(S)-人参皂苷Rg3干预组。20(S)-人参皂苷Rg3干预组予以40、80、160、320和640μM不同浓度20(S)-人参皂苷Rg3干预,分别在干预24h、48h和72h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计算IC5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佳药物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细胞划痕实验观察20(S)-人参皂苷Rg3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20(S)-人参皂苷Rg3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记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20(S)-人参皂苷Rg3干预均可不同程度抑制SMMC-7721细胞存活,并呈剂量依赖性;2、在相同给药浓度下,20(S)-人参皂苷Rg3干预24h、48h和72h均可不同程度抑制SMMC-7721细胞存活,并呈时间依赖性;3、不同浓度20(S)-人参皂苷Rg3干预24h、48h和72h的IC50分别为236.4μM、161.2μM和132.7μM;4、20(S)-人参皂苷Rg3最佳干预浓度采用160μM,最佳干预时间采用48h;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S)-人参皂苷Rg3能够显着抑制SMMC-7721细胞的迁移增殖能力(p<0.05)。6、20(S)-人参皂苷Rg3干预能够降低SMMC-7721细胞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7、20(S)-人参皂苷Rg3干预能够显着上调SMMC-7721细胞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p<0.05 vs.空白对照组)。结论:1、20(S)-人参皂苷Rg3能够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迁移增殖能力,发挥抗肝癌细胞的作用;2、20(S)-人参皂苷Rg3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从而上调其转录翻译蛋白产物p16INK4a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陈天丽[6](2019)在《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制备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优化人参-冬虫夏草发酵菌质(参草菌质)的发酵工艺和质量标准,建立复方参草菌质颗粒的制备工艺,揭示复方参草菌质颗粒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为中药复方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等统计学方法对用冬虫夏草菌发酵人参药材的工艺进行系统优化;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参草菌质中主要皂苷类成分进行辅助定性分析;引入HPLC-QQQ-MS技术中的MRM模式,同时对参草菌质中11个皂苷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按优选工艺制备10批参草菌质,以确定相应含量测定范围。2.MTT法检测含人参复方与含参草菌质复方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对比两个复方的抗肿瘤活性。3.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复方参草菌质颗粒的提取及分离工艺、浓缩干燥工艺、制剂成型工艺等进行研究,制备中试样品,并对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查。4.药效学研究方面,首先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药物处理后A549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的表达及相关通路蛋白TGF-B、smad2、p-smad2、smad3、p-smad3、E-cadherin的表达。进而以接种肺癌细胞的裸鼠为体内模型,检测给药后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及脾脏细胞中相关表面蛋白CD4、CD8a、CD11b、Ly-6G/Ly-6c的表达。5.采用TMT标记、高效液相色谱分级技术以及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使用复方参草菌质颗粒水溶液处理A549细胞前后的样本进行定量蛋白组的研究。结果:1.建立了稳定的参草菌质制备工艺,参草菌质的平均得率约为69.8%;通过对参草菌质的主要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其中所含11种皂苷Rg1、Re、Rb1、Rh1、Ro、Rd、Rf、Rb2、Rg3、F2和Rg2的平均含量可以分别达到:1.50mg/g、1.32mg/g、0.64mg/g、1.12mg/g、1.79mg/g、3.56mg/g、0.37mg/g、0.48mg/g、0.33mg/g、0.51mg/g和0.70mg/g;确定了相应成分的含量测定范围,规定参草菌质中人参皂苷Rd不得少于0.3%,人参皂苷Rh1不得少于0.1%,人参皂苷Rb1、Re、Rg1总量不低于0.3%,并最终制定了参草菌质的质量标准。2.对比含参草菌质复方和含人参复方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发现含有参草菌质的复方抗肿瘤效果明显优于含有人参的复方;遵循传统中药制剂的制备特点,采用水煎煮法提取,以代表整体效果的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确定了复方参草菌质颗粒的最佳提取条件和制剂成型工艺,制备的三批中试样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0104颗粒剂项下的有关规定。3.复方参草菌质颗粒能够显着抑制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当浓度达到100μg/m L时,其作用最为显着(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复方参草菌质颗粒能抑制细胞进入G1期,同时降低G1/S期,延长G2期,阻止细胞增殖,诱导A549细胞凋亡;肿瘤相关蛋白检测表明复方参草菌质颗粒能有效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提高Caspase3、Bcl-2和E-cadherin的表达,同时降低TGF-β1、Bax的表达。4.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对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对A549肺癌皮下移植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变小鼠血液及脾脏细胞中的免疫蛋白细胞CD4和CD8、细胞Ly-6G/Ly-6C和CD11b的变化,且对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的刺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对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处理前后的A549细胞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一共鉴定了5641个蛋白质,其中4569个蛋白质包含定量信息。以1.2倍为差异表达变化阈值,以统计学检验t-test p-value<0.05为显着性阈值,与对照组相比192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272个蛋白表达发生下调。对所有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功能注释),并且对所有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功能分类、功能富集及基于功能富集的聚类分析,进而通过免疫组化、反转录PCR的方法验证了复方参草菌质颗粒靶蛋白HDAC3的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参草菌质的发酵工艺,制定了参草菌质的质量标准,为制剂开发过程中原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复方参草菌质颗粒的制备工艺,为后续研究和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通过细胞水平证实了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具有抗肿瘤活性,说明了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在抑制非小细胞肺癌方面作用显着,并通过蛋白质组学进一步阐释了其作用机理,筛选出潜在作用靶点HDAC3,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许泽波[7](2019)在《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钙离子平衡和生长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相应时间点不同浓度的三七总皂苷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检测其体外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其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三七总皂苷作为抗肝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50ug/ml,100ug/ml,200ug/ml,400ug/ml和800ug/ml的三七总皂苷药物溶液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加上正常对照组,共6个分组。培养各组细胞,设置24h、48h、72h三个时间点,MTT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不同浓度的三七总皂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长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分析三七总皂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Fura-2 AM钙离子荧光探针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分析,经one-way anova检验后,以P<0.05作为显着性差异。结果(1)三七总皂苷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通过MTT法检测显示经不同药物浓度(50、100、200、400、800ug/L)的三七总皂苷作用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较对照组逐渐出现增殖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作用时间从24到72小时,将相同浓度而作用时间不同的三七总皂苷相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也有明显差异(P<0.05),并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2)三七总皂苷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经不同药物浓度(50、100、200、400、800ug/L)的三七总皂苷处理后,且作用时间从24h到48h时,会使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而且三七总皂苷浓度越大,细胞凋亡率越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以三七总皂苷浓度在200ug/ml及以上时凋亡率更为明显;(3)三七总皂苷处理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会增高,当三七总皂苷浓度达到400ug/ml及以上时荧光强度更为明显,表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随着PNS浓度增加而上升。结论(1)三七总皂苷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并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HepG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起到肿瘤抑制作用。(2)三七总皂苷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可能可以为动物及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樊宏宇[8](2018)在《20(R)-人参皂苷Rg3的化学修饰及其抗癌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R)-人参皂苷Rg3是红参(鲜人参经过蒸制和烘干而成的加工产品)中的微量成分,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衰老和抗疲劳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对20(R)-人参皂苷Rg3的结构修饰鲜有研究。本篇论文主要对20(R)-人参皂苷Rg3进行了结构修饰,期望改善其脂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首先对对20(R)-人参皂苷Rg3的发现、制备及生理活性研究给出了综述。其次对人参皂苷的结构修饰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和奥克替隆型皂苷的结构修饰。本论文在前人研究人参皂苷脂肪酸酯合成的基础上,首先参考Baek的方法制备了20(R)-人参皂苷Rg3,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B31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20(R)-人参皂苷Rg3分子的优化构型和电荷分布,得到分子结构特征。然后通过TBTU/DIEA作为缩合剂,选择性棕榈酰化20(R)-人参皂苷Rg3分子槐糖部分的6’位和6’’位伯羟基,得到3种棕榈酰化产物:20(R)-人参皂苷Rg3-6’,6’’-棕榈酸二酯(Rg3-PA)、20(R)-人参皂苷Rg3-6’-棕榈酸酯(Rg3-PB)和20(R)-人参皂苷Rg3-6’’-棕榈酸酯(Rg3-PC)。通过2D-NMR、IR和MS等表征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本论文对20(R)-人参皂苷Rg3结构修饰产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采用MTT法检测结构修饰产物对人胰腺癌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结构修饰产物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现出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盛勤[9](2018)在《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及体内建立人肺癌NCI-H460裸鼠移植瘤模型,以此来研究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作用于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人肺癌NCI-H460细胞为模型,应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法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NCI-H460细胞中Bcl-2、Bax、Caspase-3 m RNA表达的影响;应用WST-1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NCI-H460细胞裂解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2)将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2组:给药组(10只):以为含生药1.80g/m L为最大浓度(以不堵塞灌胃器为限度)灌胃给药;对照组(10只):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最大耐受量法(MTD),24小时内小鼠灌胃给药2次,每7天称重一次,连续14天,观察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作用后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建立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藿香蓟剂量组(低、中、高剂量)。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顺铂溶液腹腔注射给药,藿香蓟剂量组(低、中、高剂量)分别按低、中、高剂量灌胃给药,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期间称量裸鼠体重,观察肿瘤生长情况。14天后,裸鼠眼球取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给药期间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瘤重、裸鼠体积和裸鼠体重,计算抑瘤率。用ELISA检测荷瘤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分别测定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MDA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各组瘤组织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结果:(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和人肝癌SMMC-7721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其中最为敏感的细胞株有人肺癌NCI-H460细胞,抑制增殖效果显着(P<0.05)。药物作用24h、36h、48h后的IC50值分别为:118.26μg/m L、99.15μg/m L、92.24μg/m L。药物处理后,AO/EB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给药组的肿瘤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凋亡小体及细胞质碎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经不同浓度药物(浓度为50μg/m L,100μg/m L,200μg/m L)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3±0.07)%、(6.51±0.25)%、(11.87±0.56)%,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T-PCR实验结果表明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可下调细胞中Bcl-2m RNA表达,上调Bax、Caspase-3 m RNA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并使Bcl-2/Bax的比率下降。经过药物处理后的NCI-H460细胞裂解液中,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IL-6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经过药物处理后的NCI-H460细胞上清液,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SOD活力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2)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体重无明显减轻(P>0.05),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全部存活。体内成功建立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为100%,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6.84%、17.87%、48.26%。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裸鼠移植瘤的瘤重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低、中剂量组裸鼠移植瘤的瘤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血清中,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TNF-α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阳性组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凋亡。结论:(1)体外细胞实验表明,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且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抑制效果最明显。体内实验也表明,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通过上调Bax、Caspase-3 m RNA表达和下调Bcl-2 m RNA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是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的可能通路。

李任时[10](2017)在《人参皂苷类辅助治疗肝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人参皂苷类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包括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生存质量以及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率等,并进行Meta分析。方法:参照?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和?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制定适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尽可能充分利用医学研究的工具和软件,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筛选、纳入研究、风险评估、提取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统计结果的评估。首先,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EBM Reviews三个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二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段均从建库至2016年10月,搜集人参皂苷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其次,应用RevMan软件,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从纳入研究中提取具有评估临床疗效的结局指标,并针对纳入研究的每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统计分析。按研究结局的数据类型,抉择统计学方法,属计数数据,其组间比较采用平均差(Mean difference,MD)和它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属二分类数据,采用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计算。根据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抉择统计模型,如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纳入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生存质量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是抗癌药毒副反应率、Child-Pugh氏分级评分中的改善、稳定和降低指标、ALT指标、AFP指标以及免疫指标数据(CD3、CD4、CD3/CD4比值和NKC)。最后,对主要结局指标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据)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使用漏斗图法,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方法,来评估其发表偏倚;使用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的TSA软件,来评估其样本量;以及应用GradePro软件,来评估其证据级别。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总共纳入人参皂苷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8篇,共计1118例患者,其中人参皂苷类治疗组557例,对照组561例。纳入研究全部来自中国大陆,以中文发表在中国内地医学期刊。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总结图显示,18项纳入研究的个体偏倚风险评估,其中13项纳入研究判断为不清楚,表明产生偏倚风险未知;5项纳入研究判断为低风险,表明产生偏倚风险为低风险。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图显示,所有18项纳入研究中每个条目风险评价如下,随机方法:8项纳入研究的随机方法属于低风险占44%,10项不清楚占56%;分配隐藏:5项低风险占28%,13项不清楚占72%;结局评者盲法:18项不清楚占100%;患者/医生盲法:5项低风险占28%,1项高风险占5.6%,12项不清楚占67%;结局数据不完整:16项低风险占89%,2项高风险占11%;选择性结果报告:18项不清楚占100%;其它偏倚:18项低风险占100%。结局指标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治疗有效率、生存率、生存质量、抗癌药的胃肠道毒副反应率、抗癌药的肾功能损害毒副反应率、ALT指标、Child-Pugh氏分级评分中的改善、稳定和降低指标,以及免疫指标中的治疗前CD3和治疗前后的CD4、CD3/CD4比值和NKC无统计学异质性;疾病控制率、抗癌药的血液系统毒副反应率、AFP指标以及治疗后的CD3指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主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RR=1.30,95%CI=1.13,1.50,Z=3.73,P=0.0002);疾病控制率(RR=1.11,95%CI=1.02,1.24,Z=2.29,P=0.02);总生存率(RR=1.24,95%CI=1.11,1.39,Z=3.86,P=0.0001);生存质量改善率(RR=1.44,95%CI=1.19,1.74,Z=3.73,P=0.0001);生存质量有效率(RR=1.24,95%CI=1.14,1.35,Z=4.98,P<0.00001),上述所有主要结局指标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表明具有临床疗效。次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癌药引起胃肠道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的毒副反应率(RR=0.6,95%CI=0.47,0.77,Z=4.15,P=<0.0001);抗癌药引起血液系统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的毒副反应率(RR=0.49,95%CI=0.34,0.70,Z=3.9,P=<0.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人参皂苷类可以显着降低抗癌药引起胃肠道的恶心、呕吐和腹泻毒副反应率和血液系统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毒副反应率。抗癌药所致肾功能损害副反应率(RR=0.81,95%CI=0.63,1.05,Z=1.62,P=0.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人参皂苷类无助改善抗癌药所致肾功能损害的毒副反应。Child-Pugh氏分级评分的改善和稳定指标统计结果(分别RR=1.59,95%CI=1.08,2.34,Z=2.36,P=0.02和RR=1.20,95%=1.03,1.14,Z=2.26,P=0.02),而其降低指标统计结果(RR=0.43,95%=0.27,0.68,Z=3.57,P=0.0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人参皂苷类有助于Child-Pugh氏分级评定,有助於改善和稳定肝功能,以及防止肝功能恶化作用。ALT定量分析显示,治疗前ALT(MD=-6.48,95%CI=-10.17,-2.78,Z=3.44,P=0.0006;治疗后ALT(MD=-30.79,95%CI=-36.12,-25.47,Z=11.33,P<0.00001),结果表明虽然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前两组基线不同,因而不能正确评估治疗效果。ALT定性分析结果(RR=0.76,95%CI=0.58,0.99,Z=2.03,P=0.04)显示,人参皂苷类组患者ALT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人参皂苷类有助于降低ALT,对于改善肝细胞损伤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AFP分析结果(RR=2.43,95%CI=0.87,6.78,Z=1.70,P=0.09)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人参皂苷类无助于降低AFP指标,然而敏感性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极大,表明这一结果不稳定,可信度低。免疫指标(CD3、CD4、CD3/CD4比值和NKC)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人参皂苷类有助改善人体免疫指标。对主要结局指标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据)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如下:(1)漏斗图法定性分析和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项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率,生存质量改善率)未测到发表偏倚;三项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疾病控制率,生存率,生存质量有效率)存在发表偏倚。(2)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显示,五项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生存质量有效率)的累计的Z-曲线(Z-curve)穿越统计量Z值(传统界值),表明统计量Z大于1.96,P<0.05,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Z-曲线(Z-curve)无跨过TSA界值,其累计的信息量也未达到RIS,表示Meta分析结果具有假阳性可能,需要更多后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该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验证。(3)GRADE分析结果显示,五项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生存质量有效率)全部都有统计学意义,然而按GRADE证据级别和其意义分析,二项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率、生存质量改善率)属于中等证据级别,表示如果做进一步研究,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三项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疾病控制率、总生存率、生存质量有效率)属于低证据级别,表示如果做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结论:人参皂苷类辅助治疗肝癌具有初步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Meta分析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增加样本量予以证实。

二、人参茎叶皂甙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参茎叶皂甙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背景
    1 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1.2 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2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手术治疗
        3.2 肝移植
        3.3 射频消融术(RFA)
        3.4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3.5 放射治疗
        3.6 全身化疗
        3.7 靶向治疗
        3.8 免疫治疗
        3.9 原发病治疗
    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4.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5 总结
第二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检索
        1.2 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
        1.3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获取
        1.4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
        1.5 人参皂苷-原发性肝癌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1.6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2 结果
        2.1 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收集与靶点预测的结果
        2.2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收集结果
        2.3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互作图的构建与分析
        2.4 药物预测靶点-疾病靶点关系图的构建结果
        2.5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1 总结
    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及芹菜素协同抗肿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缩写词)表
1 绪论
    1.1 丹参酮ⅡA抗肿瘤机制研究现状
        1.1.1 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的主要靶点
        1.1.2 丹参酮ⅡA与其他化合物合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1.2 穿心莲内酯抗肿瘤机制研究现状
        1.2.1 穿心莲内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靶点
        1.2.2 穿心莲内酯与其他化合物合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1.3 芹菜素抗肿瘤机制研究现状
        1.3.1 芹菜素抗肿瘤机制研究的主要靶点
        1.3.2 芹菜素与其他化合物合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1.4 天然产物协同作用的发生机制
        1.4.1 多靶点相互作用
        1.4.2 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1.4.3 逆转耐药性
        1.4.4 消除不良反应
    1.5 复方药物的设计策略
        1.5.1 多组分药物组合
        1.5.2 天然化合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1.5.3 靶向多因素疾病的不同信号通路
    1.6 相关信号通路简介
        1.6.1 ROS信号通路与胞内抗氧化防御机制
        1.6.2 ROS与p53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1.7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7.1 立题依据
        1.7.2 研究内容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与丹参酮ⅡA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化合物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小鼠脾细胞制备
        2.3.3 MTT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
        2.3.4 联用指数CI的计算
        2.3.5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丹参酮ⅡA与38种中药单体化合物抗肿瘤协同作用筛选
        2.4.2 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及芹菜素配比优化
        2.4.3 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联用对不同肿瘤细胞协同抗肿瘤作用
        2.4.4 丹参酮ⅡA与芹菜素联用对不同肿瘤细胞协同抗肿瘤作用
    2.5 讨论
    2.6 小结
3 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协同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3.3.3 细胞形态学观察
        3.3.4 细胞凋亡检测
        3.3.5 液相色谱法检测Andro与NAC之间的化学反应
        3.3.6 液质联用表征反应产物
        3.3.7 胞内和无细胞体系内GSH的活性测定
        3.3.8 DCFH-DA测定细胞内的H2O2水平
        3.3.9 DHE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
        3.3.10 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蛋白表达
        3.3.11 联用指数CI的计算
        3.3.12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的联合作用
        3.4.2 抗氧化物拮抗Andro与TanⅡA的协同作用
        3.4.3 DETC和BSO与丹参酮ⅡA的联合作用
        3.4.4 Tan ⅡA与Andro、BSO和DETC联用对胞内ROS积累的影响
        3.4.5 Tan ⅡA与Andro联用对p53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4 丹参酮ⅡA与芹菜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协同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MTT实验
        4.3.2 细胞凋亡检测
        4.3.3 细胞周期检测
        4.3.4 DNA结合实验
        4.3.5 DNA热变性曲线
        4.3.6 Westen Blot检测信号蛋白表达
        4.3.7 S180肿瘤模型抑瘤实验
        4.3.8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丹参酮ⅡA与芹菜素的联合作用
        4.4.2 NAC对Tan ⅡA与Api细胞毒的影响
        4.4.3 Tan ⅡA与Api联用对BGC823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4.4.4 Tan ⅡA与Api与DNA的相互作用
        4.4.5 Tan ⅡA与Api联用对荷瘤鼠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3)乌头煎剂抗肝癌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乌头煎剂对皮下瘤模型小鼠肝癌的防治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乌头煎剂对皮下瘤肝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乌头煎剂对皮下瘤肝癌模型小鼠NK细胞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乌头体外抗肝癌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乌头属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致谢

(4)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一览
鉴别反应一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可食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可食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2.2.1 多糖类
        2.2.2 黄酮类
        2.2.2.1 黄酮类单体化合物
        2.2.2.2 黄酮类混合物
        2.2.3 萜类
        2.2.3.1 单萜
        2.2.3.2 倍半萜
        2.2.3.3 二萜
        2.2.3.4 三萜
        2.2.4 生物碱类
        2.2.5 其他
    2.3 展望
第三章 荸荠皮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研究
    3.1 前言
    3.2 荸荠皮的化学成分
        3.2.1 化合物名称
        3.2.2 化合物结构
        3.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3.3 干燥荸荠皮的营养成分
        3.3.1 一般营养成分
        3.3.2 矿物元素含量
        3.3.3 氨基酸含量
    3.4 实验部分
        3.4.1 仪器及试剂
        3.4.2 药材
        3.4.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3.4.4 营养成分测定
        3.4.4.1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
        3.4.4.2 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3.4.4.3 氨基酸含量测定
    3.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第四章 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4.1 前言
    4.2 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4.2.1 化合物名称
        4.2.2 化合物结构
        4.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4.3 实验部分
        4.3.1 仪器及试剂
        4.3.2 药材
        4.3.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第五章 抗菌活性研究
    5.1 荸荠皮中部分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
    5.2 浒苔中部分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3.2 实验步骤
    5.4 总结及讨论
第六章 抗肿瘤活性研究
    6.1 荸荠皮中部分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6.1.1 抗肿瘤活性评价
        6.1.2 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6.1.3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情况
        6.1.4 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情况
        6.1.5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结果分析
        6.1.6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结果分析
        6.1.7 细胞内ROS检测结果分析
    6.2 浒苔中部分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6.3 实验部分
        6.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6.3.2 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
        6.3.3 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
        6.3.4 Hoechst 33258染色
        6.3.5 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
        6.3.6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
        6.3.7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
        6.3.8 细胞内ROS检测
    6.4 总结及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部分化合物图谱

(5)20(s)-人参皂苷Rg3去甲基化促进P16表达抑制肝细胞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室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常规培养
        2.3.2 实验分组及处理
        2.3.3 MTT检测
        2.3.4 细胞划痕实验
        2.3.5 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2.3.6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20(S)-Rg3对SMMC-7721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3.2 20(S)-Rg3的IC50计算
    3.3 20(S)-Rg3对SMMC-772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4 20(S)-Rg3对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5 20(S)-Rg3对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制备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参草菌质发酵工艺优化及其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复方参草菌质颗粒抗肿瘤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在A549 细胞中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7)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钙离子平衡和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Abbrevia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20(R)-人参皂苷Rg3的化学修饰及其抗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20 (R)-人参皂苷Rg_3制备的研究
    1.2 20 (R)-人参皂苷Rg_3药理活性的研究
        1.2.1 抗肿瘤作用
        1.2.2 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1.2.3 其它作用
    1.3 人参皂苷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1.3.1 原人参二醇型皂苷的结构修饰
        1.3.2 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的结构修饰
        1.3.3 奥克替隆型人参皂苷的结构修饰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20(R)-人参皂苷Rg_3的制备和量子计算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
    2.2 原人参二醇组皂苷的制备
    2.3 20 (R,S)-人参皂苷Rg_3的制备
    2.4 20 (R)-人参皂苷Rg_3的制备
    2.5 结构鉴定
    2.6 20 (R)-人参皂苷Rg_3的量子计算
第三章 20(R)-人参皂苷Rg_3棕榈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3.1 试剂与仪器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20 (R)-人参皂苷Rg_3衍生物的合成
        3.2.1 Plusquellec方法的尝试
        3.2.2 惠永正方法的尝试
        3.2.3 Grindley方法的尝试
    3.3 20(R)-人参皂苷 Rg_3 衍生物结构鉴定
        3.3.1 衍生物Rg_3-PA的结构鉴定
        3.3.2 衍生物Rg_3-PB的结构鉴定
        3.3.3 衍生物Rg_3-PC的结构鉴定
    3.4 反应机理分析
第四章 20(R)-人参皂苷Rg_3衍生物体外抗癌活性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药品及溶液的配制
        4.2.2 肿瘤细胞培养
        4.2.3 实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4.2.4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及药物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 实验细胞株来源及培养条件
    2 实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桂产藿香蓟药物的提取
        3.2 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培养
        3.2.1 细胞复苏
        3.2.2 细胞传代
        3.2.3 细胞冻存
        3.3 CCK-8 法检测药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Be La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
        3.3.1 细胞实验分组及药物配制
        3.3.2 CCK-8 法检测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 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影响
        3.3.3 计算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 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
        3.4 细胞形态学观察
        3.5 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形态
        3.6 流式细胞术(Annexin V FITC/PI双染法)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7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 RNA表达
        3.7.1 样本总RNA的提取
        3.7.2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3.7.3 反转录
        3.7.4 Real-time PCR扩增
        3.8 测定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3.9 测定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裂解液中TNF-α、IL-6含量的影响
        3.10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的影响
        4.1.1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NCI-H460细胞的影响
        4.1.2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影响
        4.1.3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的影响
        4.2 细胞形态学观察
        4.3 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形态
        4.4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4.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 RNA表达
        4.5.1 Bcl-2、Bax、Caspase-3 m RNA扩增曲线、溶解曲线
        4.5.2 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 RNA表达
        4.6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4.7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裂解液中TNF-α、IL-6含量的影响
    5 讨论
第二部分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NCI-H460肺癌荷瘤裸鼠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及药物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桂产藿香蓟的提取
        2.2 急性毒性实验
        2.3 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的制备
        2.4 裸鼠分组及给药
        2.5 观察并采取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的所需指标
        2.6 瘤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观察
        2.6.1 制作切片
        2.6.2 HE染色
        2.7 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血清TNF-α、IL-6 含量的影响
        2.8 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瘤组织MDA、SOD、GSH-Px活力及含量的测定
        2.9 统计分析及作图
    3 实验结果
        3.1 急性毒性实验
        3.2 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建立的情况
        3.3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
        3.4 瘤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观察
        3.5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血清TNF-α、IL-6 含量的影响
        3.6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瘤组织 MDA、SOD、GSH-PX 活力及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获奖情况

(10)人参皂苷类辅助治疗肝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人参和人参皂苷类的研究概况
        一、人参概况
        二、人参皂苷类的命名
        三、人参皂苷类的分类及其基本化学结构
        四、值得关注的人参皂苷类
    第二节 人参皂苷类抗肝癌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理
        一、人参皂苷类对抗肝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二、人参皂苷类对抗荷肝癌动物的实验研究
        三、人参皂苷类对抗肝癌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研究目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第二节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一、数据库类型
        二、检索策略
        三、检索顺序
    第三节 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
        一、数据提取和管理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
    第四节 统计分析和结果(证据)评估
        一、统计分析(Meta分析)
        二、结果(证据)评估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文献检索结果
        一、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二、排除文献的信息特征
    第二节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结果和判断
        一、随机方法
        二、分配隐藏
        三、盲法
        四、结局数据不完整
        五、选择性结果报告
        六、其它偏倚
    第三节 纳入研究的数据提取
    第四节 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META分析)
        一、有效率
        二、疾病控制率
        三、生存率
        四、生存质量
        五、抗癌药的毒副反应率
        六、肝功能的改善、稳定和降低三项指标
        七、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分析
        八、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分析
        九、免疫指标(CD3、CD4、CD3/CD4比值和NKC)
    第五节 META分析结果的评估
        一、发表性偏倚评估
        二、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
        三、GRADE证据级别评估
    第六节 结果讨论
        一、结局指标的评价
        二、统计分析结果的评估
        三、人参皂苷类抗肝癌的基础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人参茎叶皂甙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D]. 罗飞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丹参酮ⅡA与穿心莲内酯及芹菜素协同抗肿瘤作用[D]. 李莹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3]乌头煎剂抗肝癌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4]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D]. 徐小净. 东南大学, 2019(05)
  • [5]20(s)-人参皂苷Rg3去甲基化促进P16表达抑制肝细胞癌[D]. 占洁洁. 南昌大学, 2019(01)
  • [6]复方参草菌质颗粒制备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 陈天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钙离子平衡和生长的影响的研究[D]. 许泽波.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8]20(R)-人参皂苷Rg3的化学修饰及其抗癌活性研究[D]. 樊宏宇. 吉林大学, 2018(01)
  • [9]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盛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人参皂苷类辅助治疗肝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李任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人参茎叶皂苷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