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

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

一、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畅[1](2021)在《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感染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彭雨霜[2](2020)在《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及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影响因素,以及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现况;提出基于通识教育平台下的课程教育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性健康干预方式,并研究其干预效果,为普及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现况调查: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结果设计《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问卷》。采用方便抽样以某高校本科生共10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性健康知信行相关现况。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干预研究:根据现况调查及专家咨询结果制定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教育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方案。在该高校通识教育平台下开设《性与健康》公共选修课,以选课成功直接参与课程的学生为课程教育组,鼓励课程教育组学生每人匹配至少一名同伴和一名对照学生共同参与研究,分别构成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由课程教育组的学生对同伴教育组的学生展开同伴教育,对对照组的学生不进行任何教育,利用问卷分别对三组学生进行基线调查、绩效调查和随访调查,了解其干预效果,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现况调查:(1)知:大学生性健康认知得分为16.14±4.53分(总分23分),知晓率为36.3%。大学生性健康认知得分高的保护因素有医学院(OR=4.265,95%CI:2.374-3.061)、家庭年收入≥3万且<8万(OR=8.866,95%CI:1.131-69.488)、家庭年收入≥8万且<30万(OR=8.247,95%CI:1.050-64.771)、有既往学校性教育史(OR=1.584,95%CI:1.178-2.129)、自主学习过性知识(OR=2.158,95%CI:1.522-3.061)。(2)信:男女生的避孕态度在避孕方式(?2=25.801,P=0.000)、进行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2=19.431,P=0.000)、购买避孕药的场所(?2=32.869,P=0.000)上有显着差异;对其他性相关观念的态度中,51.0%的大学生不会对性病患者抱有异样的眼光,25.0%的大学生赞成西方的性解放,对于大学生性行为(?2=52.120,P=0.000)以及同性恋(?2=80.758,P=0.000)的态度有显着性别差异,91.1%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3)行:30.9%的大学生学习过如何使用安全套,57.7%的大学生观看过色情书籍或有关音像制品,15.9%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2.干预研究:(1)知:课程教育组的性健康知晓率在基线调查、绩效调查、随访调查时分别为39.6%、73.4%、66.1%;同伴教育组的知晓率分别为30.7%、52.5%、50.4%;对照组的知晓率分别为34.9%、43.5%、41.7%。课程教育组认知得分在基线调查、绩效调查、随访调查时分别为16.59±4.26、19.21±3.29、18.85±3.52(F=19.364,P=0.000),同伴教育组的认知得分分别为15.95±4.68、17.07±4.71、16.63±5.07,且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认知得分分别为15.50±4.93、16.31±5.08、16.04±5.53,且无统计学差异。(2)信:在干预后,仅课程教育组对避孕态度中进行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产生了显着变化(?2=14.910,P=0.005),其余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性相关观念的问题中仅课程教育组对性教育是否会导致更多性行为的观念产生显着变化(?2=16.320,P=0.003),其他观念的转变均无统计学意义。(3)行:在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行为暂无明显改变。结论:我国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有待加强,性相关行为的发生并不少见。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教育和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全面提升大学生性健康认知水平有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推广。

张静,谷云鹏[3](2019)在《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性病相关KAB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及改革,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但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疫情上升较快,且男男同性性接触(MSM)成为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人群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强、可塑性高,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旨在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B)及高校艾滋健康教育现状探究合适教育策略,以期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的防控知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个人行为,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连大帅[4](2019)在《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因亲密关系处理不当而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意外妊娠和随之而来的高流产率,有性骚扰/性侵害,也有因性别/性取向带来的欺凌现象,以及更无法忽视的是因无保护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和性病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都与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关。现有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大众传媒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模式等,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社会教育、学校和家长教育、同伴教育,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展有效的青春健康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已有的诸多尝试,尚无法突破现有中小学课程中健康教育无处安放的困境,而系统的学校青春健康教育课程,仍被认为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但是也缺少对这些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的可靠方法。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当前青少年对青春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合当前教育制度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构建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现有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当前中国大陆中学生对防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析江苏省高中生的具体青春健康教育情况;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干预活动的经验,构建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初步评价其干预效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对该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家的意见,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合并,获得综合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采用类试验设计方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综合评价所需要的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配比,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使用SPSS22.0、Epidata3.1、Excel2013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相对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筛选,纳入40项独立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平均为87.8%(95%CI为81.9%92.6%),对于使用安全套和单一性伴侣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约60%左右,知识的知晓随着时间的迁移趋于降低;5.8%的高中生报告已有性行为。(2)江苏地区高中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于“蚊虫叮咬、共用浴室、泳池”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在30%至60%之间,60%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和亲友获得相关知识。(3)以中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以实现青少年青春健康意识提升和性危机发生率降低为目标,构建了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干预系统,着力于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或入驻社工组织的努力,利用参与式培训、线上交流平台等形式,进行基本的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第二部分为周边支持系统,通过启发性的核心干预和持续性的环境改善,引入社会、政府、专业人士等资源,尝试与当前的教学制度相融合,在校内培养兴趣小组或社团,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为所在学校提供全程的青春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源与活动,全面提升参与者对青春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面对性危机的能力。(4)在高中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推行已构建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初步分析干预效果。在知识的掌握上,江苏省高中生对于安全套的作用和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等有所提升,知晓率从60%上升到8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对性的认同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自评“对性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度”上,两所学校学生的分值分别从5.99±2.65和5.61±2.97上升到7.01±2.40和7.6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淮安学生在知识上提升程度较大,无锡学生在态度方面有了更大的变化。在参与者对干预模式直观10制评价上,各项评价的分值在8分左右,对主持人的评分高达9.5分,提示该模式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作用。(5)共邀请16位防艾、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确定了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各项指标,以“效益层面、受众层面、执行层面”为准则层,其权重分别为29.06%、40.63%、30.31%,其下共有17个方案层,其中效益层面下四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涵盖一般认识上的需求”17.88%、“每万元投入下可影响人数”22.18%、“对于目标问题可有效改善”29.81%、“可推广性”30.13%;受众层面下七项指标的权重中以“行为改变”所占权重最高,为20.06%,其余的依次为“知识掌握”14.49%、“感觉有一定的吸引力”11.47%、“态度改善”14.42%、“整体内容清晰易懂”14.36%、“愿意再次参加”12.82%、“内容满足或超过需求”12.37%;在执行层面,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基本方案完善”15.58%、“容易操作”16.60%、“有良好的反馈系统”15.45%、“自主持续运营”19.49%、“适应当地情况”17.56%、“能获得相关人员支持”15.32%。进行信度评价,得出Kendall W=0.323,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6)依据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在效益层面,评价集中在优秀;在受众层面,“知信行”的改变程度呈现出较大的两极分化,各项指标中,有35%左右的优秀和40%的较差;对该模式进行定性评价,约40%的人认为各项都表现优秀,约30%的人评价一般;在执行层面,对操作水平有65%的人评价良好;在反馈和适应性上的评价有60%左右的优秀。经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处理,“优秀”评价集所占隶属度最高,约为42%,认为该模式的评价水平为优秀。研究结论与建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未升反降,结合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新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江苏省各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病几乎没有了解,可又处于性病感染的潜在危机之中。(2)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构建的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很好的契合了高中生更愿意通过同伴、网络、视频媒介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的特点,初步评价效果良好,弥补了当前教育体系的空缺。(3)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得到在效益层面的优秀评价,对其涵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及较高的可推广性都获得了认可。在受众层面,“知信行”层面上的改变幅度呈现两极分化,行为的改变测量值有待评估,但从中学生自身感受而言,颇受欢迎。在执行层面上,该模式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操作水平上,仍出现上手较慢,连接不畅等问题。(4)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从中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基于学校本身的特点,争取多方资源地引入。该模式尚需要在进一步的实际推广应用中加以完善,有针对性地引入更多青春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使其更适应学校青春健康教育之所需,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实现。

吴小琼[5](2018)在《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青少年高危性行为、非意愿怀孕、人流和性病高发,青年学生艾滋疫情严重,青少年SRH公共服务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研究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SRH)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897名青年学生、242名学校卫生人员和63名学生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10名有流产经验、性病/生殖道感染的青年学生和3名校医院院长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97.1%赞同“无论性别/年龄/种族/结婚与否,人人享有性/生殖健康权利”的服务理念,49%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和54%的学生工作人员自愿参与参与性教育/咨询/转介。2015-2018年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全球和云南省政策/战略分别为4条和8条,2011-2018年的全国政策/战略共12条。50%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和92.1%的学生工作人员表示所在学校开设了青年学生性教育课程,为青年学生提供SRH咨询、转介和HIV初检服务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分别为55.8%和31.7%、28.7%和23.8%、30.2%和4.8%。学校提供避孕药具自动售卖机、HIV尿液检测包售卖机、口腔黏膜试剂的比例分别为64.9%、24.8%和5.4%;47.5%和50.8%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有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经费,学校卫生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接受过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培训者分别为47.5%和82.5%。37.6%认为性/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超出校医的本职工作。云南省教育厅、卫计委和计生协公布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信息分别为1条、10条和15条,学生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有性教育工作的分管领导、有明确分工和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的分别为36.5%、36.5%和28.6%。发现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提供者积极性不佳、歧视、不尊重青年学生;政策职责分工不清晰,执行部门单一,没明确资金来源和考核标准;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学校少,卫生公共服务不足,性健康设备不完善,资金不到位,培训单一;政府信息公开幅度小,学生参与少,监督评估少等问题。介绍了英国、欧洲、南非、摩尔多瓦、爱沙尼亚、旧金山、津巴布韦和斯威士兰、莫桑比克及哥伦比亚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做法和经验。最后从公共服务理念、角色定位、职能转换和制约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改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杨小武[6](2017)在《艺术类高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研究南京某艺术类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高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进行为改善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网络调查问卷,从南京艺术学院11个二级学院配额抽取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后台自动生成数据文件,随后检查、整理问卷数据。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计算Pearson列联系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上述统计分析利用SPSS 18、EXCEL软件完成。结果:1.背景信息基本情况:这次调查共发放网络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5份,有效回收率95%。利用频数和构成比对性别、年级、生源地、学分绩点、学院专业等人口学特征进行了统计。2.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在21.3%-98.5%之间。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在88.4%-98.5%之间,不同背景因素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在55.7%-79.9%之间,85.6%的艺术类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是有效的,但是对避孕药、艾滋病疫苗以及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缺乏足够认识,仅57.7%的艺术类学生认为艾滋病感染“非常严重、严重”。不同背景因素之间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防治措施和危险行为的认知差异,除了生源地因素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级和学分绩点因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大一组、学分绩点4.0以3.艾滋病相关态度:55.6%的艺术类大学生缺乏对艾滋病感染的关注,只有41.9%的学生表示关注,性别、年级之间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6.0%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的,只有14.2%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歧视。对待“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认同、反对、持中性态度分别占19.1%、37.9%、43.0%,不同背景因素之间的态度有差异,年级越高越倾向认同、学分绩点越高越倾向认同,男生认同水平高于女生。64%艺术类大学生面对性话题时持正常心态,对性行为容忍度较高,性观念相对开放。4.行为取向:参与调查的艺术类大学生中,243人(23.3%)有过性行为,其中8.4%的性行为发生在18岁之前,同性性行为占7.4%。在发现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时,97.1%的艺术类大学生会建议做艾滋病检测,63.0%的人表示愿意做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在与艾滋病患者交往中,随着与艾滋病患者关系越来越亲密,大学生采取正向行为的强度不断下降,即亲密关系与正向行为两者呈负相关关系。面对自己身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学,不同背景因素的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一起学习的意向普遍不强,性别、年级因素有影响(P<0.05),男生和大一新生更倾向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学一起学习。5.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次调查,在835个具有正确知识的大学生中,有485人(58.1%)有正向行为取向;在210个拥有错误知识的大学生中,有119人(56.7%)对艾滋病患者持积极态度;通过列联交叉分析,P>0.05,说明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多少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并无太大关联。在438个对艾滋病患者持积极态度的大学生中,255人(58.2%)有正向行为取向;在581个对艾滋病患者持消极态度的大学生中,277人(47.7%)正向行为取向,183人(约占31.5%)负向行为取向;通过列联交叉分析,P<0.01,从这一趋势看,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取向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联。6.艾滋病教育现状和需求:86.5%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艾滋病知识和性知识不够丰富,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最常见的是网络(82.5%),其次是学校教育(75.9%)。71.6%的学生是在初中以后开始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86.5%的学生觉得应该在初中之前开始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性病和艾滋病感染的方法措施”、“如何识别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是目前大学生更愿意了解的知识内容。结论:艺术类高校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水平偏低。获取知识途径相对单调,获取知识愿望强烈。艺术类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对HIV/AIDS抱有偏见,对艾滋病主动关注度和危险意识不够。艺术类大学生性行为较为开放,艾滋病患者与大学生的关系越亲密,大学生对他们的社会支持力度越弱。艺术类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呈现相分离趋势,知识与态度之间无明显关联,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呈现正相关联。不同背景的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取向的影响有侧重,性别、年级(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应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学校要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社会、学校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正确的艾滋病和性观念,提高防艾危机感,促使形成健康的行为。

古婵媛,张芳,刘武,李越[7](2016)在《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现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艾滋病的宣传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校287名在校大学生就艾滋病KAP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在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得分为21.07±3.67,态度得分为87.38±9.28,高危行为得分0.92±1.66;获取艾滋病或者性方面知识的途径,选择学校和社会方面为途径的都在45%左右。结论 :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高危行为三方面表现基本良好,但因误区存在,依旧存在矛盾心理;从获取知识途径看,学生对学校和社会提供的途径需求较大。

文利红,宋玉梅,胡文杰[8](2015)在《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探索》文中指出目的 :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现状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予以分析研究,并制定对应的健康教育措施,达到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目的。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13和2014级的大学生共20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结果 :被调查者当中有43.2%认为自己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21.2%的被调查认为自己学校对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不到位。且护理学与非医学之间对艾滋病调查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还存在严重不足之处,提醒广大教育工作人员要扩大对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宋燕金[9](2014)在《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文中认为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还是维护边疆多民族聚居地文化安全的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分析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概念、关联性和重要性基础上,运用文化认同研究的相关知识,对云南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实证调查数据、材料的分析探讨提高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效果的对策。全文包括导论、正文、结束语,其中,正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文中对“文化”、“主流文化”、“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厘清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内涵的分析理解,是开启本研究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同时,也指出了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原生论”与“工具论”解释了文化认同的发生,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灌输”理论等均是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二,云南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现状及高校教育现状。通过对云南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主流文化认同程度,但认同程度并不高。大学生在主流文化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不一致,其中,态度评价维度得分最高,认知维度得分最低。调查结果还显示,民族成分、政治面貌、任职情况对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有显着性影响;而性别、年级、家庭来源与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没有显着性影响,但却有可能对构成主流文化认同四个维度当中的某一维度有显着性影响,且数据分析结果证实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另外,高校在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主要表现为:在显性教育上,有针对性的开设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增强教育效果,不断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在隐性教育上,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在物质保障上,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助困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保障。第三,影响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的主要原因。一是“边”、“远”、“山”、“穷”的自然经济环境,造成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主流文化影响力不足,且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基础薄弱;二是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广泛存在挤压了主流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空间,引起了主流文化与这些文化之间的竞争与冲突,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三是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不足、管理育人功能欠缺三个方面。第四,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对策。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首先确立了教育的目标、原则、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同时,对儒家和国外一些国家文化认同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借鉴。通过梳理发现,儒家文化认同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方法、实践示范方法、持续培养法等均是主流文化认同教育需要继承与发扬的有效办法。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西方国家通过承认多元文化存在、改进教育方法、塑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把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融入文化认同教育等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苏联在文化认同教育中主动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单纯用行政命令处理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高校教育中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盛行最终导致国家分裂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最后,针对实证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方法与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夯实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物质基础、增强主流文化主导性地位、发挥民族特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实效性、提升校园文化隐性教育效果。

郝继伟[10](2012)在《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对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了解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艾滋病高发区某综合大学的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3.调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导师组的指导意见及专家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多次修改形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4.调查方式:以匿名、自填的方式现场答卷并当场收回。5.采用Epidata3.0软件制作统一的录入界面,将核实无误的调查问卷输入电脑,在SPSSl3.0软件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31份,收回2316份,回收率99.4%,有效问卷2149份,有效率92.8%。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被调查2149名大学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9.38%,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27%,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3.06%,艾滋病其他知识知晓率仅为52.50%,艾滋病知识得分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月支出、不同类别有统计学差异。艾滋病相关三类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其他知识),除其他知识在不同性别、月支出、不同家庭来源地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两类均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类别、年级与艾滋病流行危机感是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3.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高校大学生几乎有5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知识不够用,有37%的学生认为基本够用,有7%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艾滋病知识;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实际与希望来源途径前三位都为:大众传媒、相关书籍与学校教育,实际与希望来源途径中除相关书籍与父母亲选择没有差异外,其它均有差异,希望来源途径中选择学校教育、医务人员、热线电话咨询均高于实际来源途径;电视等大众传媒、自学、同学朋友的选择希望来源低于实际来源途径;大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与治疗及流行现状和趋势方面的知识,最不关注的艾滋病伦理学知识,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了解艾滋病方面的知识。4.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所调查高校大学生听说过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以宣传栏、传单为主,占60.9%,其次是专题讲座,占30.5%,同伴教育最低只有7.7%,甚至有22.2%的学生没有听说过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在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实际参加与希望参加的选择上:前三位都为专题讲座、传单、网络,实际与希望参加的健康教育活动经比较均有差异;目前该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组成人员为大学生志愿者占67.5%;73.7%的学生认为应该从大一开始就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所调查高校学生认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宣传内容不全面,占60.3%,其次就是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占52.1%,学校不重视,开展很少或几乎没有,占50.5%,只有8.8%的学生对学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满意。结论:1.艾滋病知识的得分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类别、年级和危机感,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树立艾滋病危机意识;2.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差异,男性、一年级、文史类与理工类、农村来源与月支出低于500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要好于相应其他特征的大学生,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3.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内容、活动的形式都有具体的要求,大学生希望通过选择学校教育来获取艾滋病知识,希望与实际参与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前三位分别为专题讲座、传单和网络,大学生参加的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与希望的相差甚远,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要结合实际健康教育需求;4.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不高,知晓率很低,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模糊性,有误区,认识缺乏广度和深度,知识结构存在问题,艾滋病相关政策等知识更为缺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要全面、系统、深入;5.探索构建了艾滋病危机意识先导的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系统模式。

二、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及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阅读法
        1.3.2 专家咨询法
        1.3.3 问卷设计
        1.3.4 问卷调查法
        1.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4 质量控制
        1.4.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4.2 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4.3 问卷审核
    1.5 研究内容
        1.5.1 一般人口学特征
        1.5.2 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
    1.6 研究结果
        1.6.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1.6.2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情况
        1.6.3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情况
        1.6.4 大学生性相关行为情况
    1.7 讨论
        1.7.1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的讨论
        1.7.2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的讨论
        1.7.3 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的讨论
    1.8 结论
第2章 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干预及效果评价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方法
        2.2.1 干预方案设计
        2.2.2 干预内容
        2.2.3 干预方案实施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质量控制
        2.3.1 干预实施前的质量控制
        2.3.2 干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3 干预实施后的质量控制
    2.4 研究结果
        2.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4.2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的改变
        2.4.3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的改变
        2.4.4 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的改变
    2.5 讨论
        2.5.1 干预前后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的改变
        2.5.2 干预前后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的改变
        2.5.3 干预前后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的改变
    2.6 结论
第3章 建议与展望
    3.1 建议
        3.1.1 普及性健康教育必修课
        3.1.2 在通识教育平台下开设性健康选修课
        3.1.3 开展短期的性健康教育
    3.2 展望
第4章 创新与不足
    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大学生性健康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性健康定义和内容
    二、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状
    三、我国大学生性健康干预措施及效果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性病相关KAB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艾滋病流行趋势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二)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点
二、艾滋病KAB(知识、信念、行为)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1.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 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情况
三、讨论

(4)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现状
    2.1 中国大陆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2.1.1 资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江苏部分城市中学生防艾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2.2.1 对象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第3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效果初评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2.1 “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模式构建
        3.2.2 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果初评
    3.3 讨论
第4章 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
        4.3.2 青春健康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4.4 信度及效度检验
    4.5 讨论
第5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
    5.1 方法与对象
    5.2 结果
        5.2.1 效益层面评价
        5.2.2 受众层面评价
        5.2.3 执行层面评价
        5.2.4 评价体系综合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6.2 对未来的展望
    6.3 创新性
    6.4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性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暑期实践同伴教育方案
    附录二 青春健康教育问卷
        附录2.1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前
        附录2.2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后
        附录2.3 参与者感受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构建“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
    附录四 对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益水平层面评价的专家咨询信
    附录五 执行层面咨询
        附录5.1 中学生健康教育模式评价问卷
        附录5.2 执行者访谈提纲
    附录六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协议书
    附录七 活动照片
个人简介及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5)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突出
        (二)青年学生艾滋疫情严重
        (三)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二)青少年性教育研究
        (三)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研究
        (四)青少年避孕和流产保健服务研究
        (五)青少年HIV抗体检测服务研究
        (六)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友好服务研究
        (七)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研究
        (八)简要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 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现状
    一、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获得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
        (三)性与生殖健康卫生服务现状
        (四)学校性与生殖健康资源状况
    二、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提供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服务理念
        (三)角色定位
        (四)职能定位
        (五)制约机制
第二章 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理念
        (一)服务理念和态度
        (二)制度/公共政策
    二、角色定位
        (一)宣传教育
        (二)卫生服务
        (三)性健康设备和资源
    三、职能转换
        (一)服务提供者职责认知的前后矛盾
        (二)服务人员认为的最佳公共服务提供者与学生的选择相悖
    四、制约机制
        (一)政府信息公开幅度小,公开内容单一
        (二)公共服务方案、提供和评估缺乏青年学生参与
        (三)缺乏公共服务的事前事后评估和考核标准
第三章 国外做法及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型
        (一)英国工党政府十年“青少年怀孕战略”
        (二)欧洲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纳入初级保健战略
        (三)经验借鉴
    二、社会主导型
        (一)南非私营部门提供青少年避孕服务政策
        (二)摩尔多瓦、爱沙尼亚和旧金山的青少年中心和诊所
        (三)非政府组织提供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
        (四)经验借鉴
    三、多部门合作型
        (一)厄瓜多尔青少年差异化服务和综合保健模式
        (二)莫桑比克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多部门计划
        (三)哥伦比亚青少年友好服务模式
        (四)经验借鉴
第四章 改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倡导优质服务理念,制定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一)倡导优质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二)制定专门的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政策和行动方案
    二、明确定位公共服务角色,提供资源和设备
        (一)以高校为主的青年学生性教育,提高知识和服务知晓率
        (二)以学校卫生为主的卫生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
        (三)提供学校资源和设备,加强服务提供者培训
    三、明确公共服务职责,重新定位公共服务供给
        (一)加强服务提供者培训,强化责任意识
        (二)重新定位公共服务供给,协同合作
    四、政策和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学生参与公共服务监督和评估
        (一)加强政策和公共服务公开力度,促进社会监督
        (二)促进青年学生参与,满足青年学生公共服务需求
        (三)制定公共服务评估方案,监督公共服务实施和效果
结语
    一、创新和不足
    二、研究展望
附录
    附件1:青年学生SRH公共服务调查问卷
    附件2:青年学生SRH公共服务调查(学校卫生人员)
    附件3:青年学生性教育调查(学生工作人员)
    附件4:学校卫生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5:青年学生卫生公共服务访谈提纲
    附件6:3名校医院院长访谈记录
    附件7:8名学青年学生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艺术类高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艾滋病流行情况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方法
    2.3 研究问卷
    2.4 资料收集及统计
第三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背景信息基本情况
    3.2 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3.3 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3.4 艺术类大学生行为取向
    3.5 艺术类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
    3.6 艾滋病教育现状和需求
第四章 讨论
    4.1 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
    4.2 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
    4.3 艺术类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
    4.4 艺术类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趋势
    4.5 不同背景因素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取向的影响
    4.6 艺术类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情况和需求
    4.7 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7)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2 艾滋病知识问卷
        2.2.3 艾滋病态度问卷
        2.2.4 高危行为问卷
    2.3 研究过程
    2.4 数据录入与整理
3 结果
    3.1 KAP的得分情况
    3.2 知识的各类掌握情况
        3.2.1 艾滋病一般知识
        3.2.2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
        3.2.3 高危行为及防护措施知识
    3.3 态度的情况
    3.4 获取知识的途径
    3.5 希望获取艾滋病方面知识的途径
4 讨论
    4.1 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
    4.2 获取知识的途径上

(8)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研究
2结果
3讨论

(9)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状况
        (二) 国内研究状况
        (三) 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二) 研究主要内容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四、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的界定及抽查区域的选择
        (一) 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的界定
        (二) 抽查区域的选择
第1章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概念分析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一) 文化
        (二) 主流文化及其特征
        (三)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
    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关系分析
        (一)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二)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三) 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三、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理论依据
        (一) 文化认同发生理论
        (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 列宁的“灌输”理论
第2章 云南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一、实证调查基本情况
        (一) 问卷内容介绍
        (二) 问卷调查概况
        (三) 实地访谈情况
    二、主流文化认同调查总体情况
        (一) 主流文化认同总体情况分析
        (二) 主流文化认同相关性分析
    三、主流文化四个方面认同具体情况调查分析
        (一)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认同调查分析
        (二) “改革开放和时代进步”文化认同调查分析
        (三) “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文化认同调查分析
        (四) “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与追求人民幸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
    四、主流文化认同四个维度相关性分析
        (一) “认知”维度相关性分析
        (二) “情感”维度相关性分析
        (三) “态度评价”维度相关性分析
        (四) “行为归属”维度相关性分析
    五、高校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现状
        (一) 注重课程建设与课堂教育
        (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三) 通过助困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保障
第3章 影响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的原因
    一、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物质基础薄弱
        (一) 主流文化影响力不足
        (二) 主流文化建设物质基础薄弱
    二、多元文化条件下的竞争与冲突
        (一) 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竞争
        (二) 宗教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立与冲突
        (三) 外来文化与主流文化抢夺意识形态阵地
    三、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存在不足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
        (二) 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存在不足
        (三) 管理育人功能欠缺
第4章 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对策
    一、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目标、原则及指导思想
        (一)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目标
        (二)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原则
        (三)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
        (四)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主要内容
    二、儒家与国外文化认同教育的经验借鉴
        (一) 儒家文化认同教育的继承与发扬
        (二) 国外文化认同教育的方法借鉴
    三、完善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一) 夯实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物质基础
        (二) 增强主流文化主导性地位
        (三) 发挥民族特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
        (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实效性
        (五) 提升校园文化隐性教育效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校园访谈样板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横断面调查研究
        2.3.3 系统分析法
    2.4 研究内容
    2.5 调查表
        2.5.1 问卷编制
        2.5.2 问卷内容
        2.5.3 得分计算方式
        2.5.4 调查方法
    2.6 资料处理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7.1 设计阶段
        2.7.2 实施阶段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问卷回收情况
        3.1.2 人口学基本特征
    3.2 艾滋病相关知识
        3.2.1 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
        3.2.2 大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
        3.2.3 艾滋病高发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认知现状
        3.2.4 艾滋病高发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其他知识认知现状
    3.3 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艾滋病知识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3.3.2 不同性别艾滋病三项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析
        3.3.3 不同年级艾滋病三项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析
        3.3.4 不同类别艾滋病三项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析
        3.3.5 不同家庭所在地艾滋病三项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析
        3.3.6 不同月支配生活费用艾滋病三项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析
    3.4 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3.5 艾滋病高发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
    3.6 艾滋病高发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3.6.1 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比较
        3.6.2 不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比较
        3.6.3 不同类别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比较
        3.6.4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比较
        3.6.5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情况比较
    3.7 艾滋病高发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
    3.8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8.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高校艾滋病教育现状相关情况比较
        3.8.2 不同年级大学生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相关情况比较
        3.8.3 不同类别大学生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相关情况比较
        3.8.4 不同家庭来源地大学生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相关情况比较
        3.8.5 大学生参加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要全面、系统
    4.2 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的开展
    4.3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
    4.4 树立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危机意识,积极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5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5.1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
    5.2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的构建依据
        5.2.1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的构建理论依据
        5.2.2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构建现实依据
    5.3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的特点
        5.3.1 健康教育性质的特殊性
        5.3.2 健康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5.3.3 健康教育途径的灵活性
        5.3.4 健康教育结果的明确性
        5.3.5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5.4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构建原则
        5.4.1 导向原则
        5.4.2 实用原则
        5.4.3 结合原则
    5.5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的保障机制
        5.5.1 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的设置
        5.5.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健康教育经费
        5.5.3 调整、制定相关政策、计划与工作机制
    5.6 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师资队伍的建设
        5.6.1 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专职队伍
        5.6.2 充分利用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辅助力量
        5.6.3 充分发挥艾滋病青年志愿者的作用,重视基础力量
    5.7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的二级目标体系
        5.7.1 基本目标
        5.7.2 发展目标
    5.8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健康教育途径
        5.8.1 开设艾滋病课程健康教育
        5.8.2 开发网络艾滋病健康教育
        5.8.3 注重手机短信为媒介的健康教育平台
    5.9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危机意识导向系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内容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感染风险管理研究[D]. 徐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2]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及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干预研究[D]. 彭雨霜.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3]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性病相关KAB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J]. 张静,谷云鹏.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8)
  • [4]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D]. 连大帅. 东南大学, 2019(05)
  • [5]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实证研究[D]. 吴小琼. 云南大学, 2018(01)
  • [6]艺术类高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研究[D]. 杨小武. 东南大学, 2017(01)
  • [7]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现状分析[J]. 古婵媛,张芳,刘武,李越. 人人健康, 2016(10)
  • [8]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探索[J]. 文利红,宋玉梅,胡文杰. 人人健康, 2015(23)
  • [9]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D]. 宋燕金.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5)
  • [10]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 郝继伟. 河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