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可重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可重配置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陈余[1](2021)在《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及用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测试是柴油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V开发流程中保证ECU质量的关键一步,测试用例作为HIL测试的测试方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目前HIL测试普遍采用黑盒测试用例对柴油机ECU总体控制功能进行测试,但随着柴油机ECU控制策略越来越复杂,功能模块越来越多,黑盒测试用例无法对ECU控制模块内部参数及功能点进行测试,故测试失败时较难精准定位故障模块。因此需要将新测试思想融入HIL测试及其用例开发中,使基于新思想开发出的测试用例不仅能完成对ECU总体控制功能的测试,还能对ECU控制模块内部关键功能点及参数的监测,从而更好地进行全面深入的HIL测试,快速准确地跟踪控制模块的故障,保障V开发流程中柴油机ECU质量。课题研究了国内外柴油机ECU HIL测试相关文献,分析了ECU HIL测试平台及测试用例研究现状,使用NI公司虚拟仪器软硬件平台搭建了一套柴油机ECU HIL测试平台,完成了测试平台软硬件设计与集成调试工作。研究分析了ECU HIL测试用例开发的常用思想,确定了采用基于灰盒测试思想进行柴油机ECU HIL测试。将灰盒测试思想应用于HIL测试用例开发流程中测试需求分析及测试用例开发两个关键阶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盒测试思想的柴油机ECU HIL测试用例开发方法。从柴油机ECU转矩控制策略总架构入手,对柴油机起动工况控制策略中工况判断、喷油量计算与轨压控制三个模块进行了研究分析,运用灰盒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对上述控制模块进行了测试用例开发与部署。在搭建的柴油机ECU HIL测试平台中执行了灰盒测试用例,对各测试用例中测试点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测ECU信号功能采集、起动工况判断、起动喷油量计算、起动轨压控制、喷油驱动、燃油计量单元驱动功能均能通过各测试点测试,也由此判断被测ECU上述控制模块的功能通过测试,验证了基于灰盒的ECU HIL测试用例开发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李鑫磊[2](2021)在《基于MQTT服务器和ZigBee的管道焊接状态监控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工业物联网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国家工业的生命线,管道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输送线路的稳定性,为了实现自动焊接设备焊接状态的可视化操作,利用传感器无线网络、网关、云服务器以及人机交互图形界搭建管道焊接状态在线监控平台,实现对自动焊接设备的监控以及人机交互操作。本文首先分析管道自动外部焊接设备的监控设计需要,结合物联网的典型的设计架构,分析比较系统的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案和物联网服务器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基于MQTT服务器和ZigBee的在线质量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随后对系统的ZigBee传感器网络、LTE网关、MQTT消息服务器和人机交互图形界面的四大模块进行细致的说明,分别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在传感器网络部分,本文首先进行CC2530的ZigBee硬件电路设计,利用Z-Stack协议栈实现ZigBee网络的建立,实现了包括温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模块在内的传感器参数采集并且通过单播模式发送数据至协调器节点。网关模块部分,本文研究MQTT服务器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利用STM32嵌入式设备以及LTE模块完成了MQTT协议的移植和LTE网关的搭建;在云服务器上搭建MQTT服务器,实现传感器数据上传云服务器的功能。图形界面部分,利用Qt开发环境分别设计了本地人机交互界面和远程图形监视界面,最终借助嵌入式Linux设备实现了焊接监控系统的现场监控功能,借助MQTT物联网服务器的公网环境实现了的在线监视功能。经测试与实际的应用,该系统具备对管道焊接设备基本的监控功能,本地端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具备对运动控制设备和焊接电源控制设备的参数下发功能,MQTT服务器的消息服务可以稳定传输,满足实际焊接施工生产环境的监控需要。

薛松[3](2020)在《电动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开发与研究》文中提出电动汽车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环保效应好、改善能源结构等优点,得到了各国各地区政府和企业的大力发展支持,整体保有量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既要保证三电系统工作在高效安全的温度区间内,也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管理系统的整体能耗,以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通过试验研究可以充分掌握电动汽车热系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真实状况。本课题研究的电动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正是基于实际需求,实现对整车热系统关键物理参数和能耗状况的实时测试监测,为电动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开发和先进热管理技术的设计验证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试验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试验平台开发流程。在分别对动力电池热系统、驱动电机及大功率电气元件热系统和空调系统的产热原理、传热机制和热负荷需求的研究基础上,整理得出试验平台所需测量的关键物理参数。结合信号采集方法研究,归纳得出各物理参数对应的测试方法,完成试验平台总体架构的设计。(2)基于试验平台硬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对各类传感器原理进行研究,结合试验平台所需和实际使用环境选取相应的传感器系统,整理得出传感器系统的信号类型,并依此完成相应的CompactRIO虚拟仪器系统和其他设备的选型设计,整理得出试验平台硬件系统的总体架构。(3)基于试验平台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使用LabVIEW开发环境完成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通过采用标准功能模块设计模式,合理分配FPGA终端、实时控制器终端和上位机终端的程序任务,并依据整理得出的试验平台软件系统总体架构完成软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开发。(4)对试验平台选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和传感器系统分别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和标定与误差分析,计算归纳得出各物理参数测试系统的综合系统误差,以及传感器测试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线性关系方程。最后对该试验平台进行功能应用验证研究,测试了某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在不同试验工况下达到热平衡时的产热功率和温度状况,验证了该试验平台的功能性和可靠性。

吴一雄[4](2020)在《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硬件在环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现代汽车复杂的电控单元及其通信网络加大了汽车开发和测试的难度,一种具有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的发动机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克服了以往测试平台的不足,可以对测试系统多节点进行联合仿真。本文基于SAE J1939协议设计了发动机硬件在环试验台的CAN通信协议,利用PXI-8513 CAN卡与ECU构建CAN通讯网络,实现ECU与CAN通信网络的协同开发,建立一个具有CAN总线通信网络的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实现发动机仿真模型、ECU以及显示仪表的同步开发与测试。首先,在NI Veri Stand软件和NI PXI平台上完成发动机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架构的搭建,完成硬件在环系统架构及基于SAE J1939协议的CAN通信网络的设计。在CANoe环境下实现CAN通信网络全虚拟节点仿真测试与显示仪表的半实物测试。接着完成发动机仿真模型及ECU的设计。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设计发动机仿真模型,利用D2P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开发ECU底层及算法。然后在NI Veri Stand中加载发动机模型,建立交互窗口,实现仿真模型与ECU映射。最后,通过CANoe软件对硬件在环系统进行了CAN通信网络完全节点测试实验,对CAN通信网络进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应用层测试,验证网络的规范性。同时还对发动机模型及电控系统开展测试。硬件在环测试结果表明,本文使用NI PXI-8513 CAN卡与D2P快速原型控制器构建的CAN通信网络能满足发动机ECU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通信需求,基于SAE J1939协议设计的应用层协议能使CAN通信网络准确、稳定通信,使用的NI PXI-2510故障注入板卡可对CAN通信网络进行故障测试。以上技术方法融合一起扩展了硬件在环通信网络,为ECU、发动机仿真模型及其CAN通信网络的虚实联合开发及测试提供了良好范例。

许泽[5](2020)在《四足仿生机器人操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四足仿生机器人凭借其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大负重能力和高度的运动灵活性等优点,成为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四足机器人实际操作困难、操作量繁多且复杂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四足机器人的操控系统。操控系统包括机器人的机载实时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的控制和管理中心,操控系统将机器人操作量整合优化,方便操作人员采集现场信息并及时下达准确的控制指令,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本课题以山东大学机器人中心的SQP-150-EH-P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高可靠性的操控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实验室四足机器人平台操作量繁多且不易控制等问题,为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对机器人的操控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在操控系统模块化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机器人操作复杂的问题,设计了机器人操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实现了机器人的数据整合优化及友好的人机交互。(2)基于操控系统的总体设计,设计了具有运动控制、伺服驱动、通信、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机载实时控制系统。首先,采用了基于NI Linux Real-Time操作系统的NI控制器,设计了四足机器人的控制软件,实现了运动控制器的实时可靠运算;其次,利用了模块化设计、抗振动冲击加固及机壳被动散热等技术,设计了满足加固需求的伺服驱动器,实现了机器人腿部数据的稳定采集与控制;再次,设计了包含以太网、CAN总线以及RS485无线透传的机器人通信系统模块,实现了机器人调试数据、感知数据、控制指令的多信道稳定实时传输;最后,针对调试过程中,在线数据存储影响实时控制的问题,设计了在线实时数据存储与管理程序及离线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了数据实时存储与离线分析。(3)基于操控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对四足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首先,基于处理-测控双层结构,设计了单摇杆与触摸屏为操作输入方式的手持式遥控终端,实现了简单方便的人机交互模式;其次,为满足单兵作业需求,设计了可扩展USB手柄,实现了单兵操作的远程控制;再次,搭建了网络摄像机采集视频、无线图传电台传输视频及平板显示视频的系统,设计了机器人的视频监控,实现了机器人视角的远程视频监控;最后,开展了上述成果的应用验证,应用实验表明论文完成的操控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有效性。

王文龙[6](2020)在《基于Zynq的通用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导弹是我国重要国防战略武器,武器装备检测设备与导弹的发展密不可分。现阶段,导弹的种类越来越多,对于武器装备检测系统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的要求。传统的武器检测设备笨重,呆板且单一,仅仅只能检测某种型号导弹或弹上得某一部分功能,逐渐难以满足现阶段对导弹测试设备通用化、轻小型化和高性价比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导弹测试设备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拥有多接口,可扩展性、通用性强的一种通用数据处理平台,用于满足多种型号导弹的模拟测试。本论文首先提出了平台设计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通过查找文献资料,简述了国内外导弹检测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概括出导弹检测设备的主要功能需求,以及软硬件设计和通用化设计要求,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的通用数据处理平台,并且根据用户提出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总体设计论证,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在硬件设计中,平台从总体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核心板和底板两部分,有利于后期调试升级等。核心板包括处理器模块、DDR、EMMC存储模块等;底板为接口模块,覆盖了测试所需要的所有接口,其中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网络接口模块、CAN通讯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和视频字符叠加模块等。在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驱动程序的设计,操作系统移植,应用程序的设计。首先根据各模块的时序图或者通信协议,设计底层驱动程序,解决板卡底层正常工作的问题;其次完成了最小Linux系统的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内核源码和设备树的裁减与修改,操作系统的移植,设计软件驱动,解决底层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函数映射问题;最后,采用操作系统的分时处理、多线程的方式设计软件应用程序,克服了操作系统资源分配不及时的困难,解决了多串口并发数据处理的问题,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最后,完成了通用数据处理平台各模块的测试,通过对模拟量数据采集、串口数据通讯、视频字符叠加等功能的测试,以及对通用数据处理平台的整体性能进行了验证。最终,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证明该通用数据处理平台能够满足用户提出的各项功能需求及技术指标,且工作稳定可靠。本论文设计的基于Zynq的通用数据处理平台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己经得到了应用与验证。

钟麒[7](2019)在《面向负载口独立控制的可编程阀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液压传动是大型装备运动控制的关键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农业等领域。液压阀是液压系统运动控制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着系统效率和装备运动性能。传统液压阀多为单阀芯结构,虽操控简单,但控制域度低,节流损失大,且感知能力弱、功能单一。发明液压阀新型结构并研发其多功能控制器是突破现有液压阀功能和性能瓶颈的关键。本学位论文针对可编程阀的创新构型设计及其可编程控制技术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扩展液压阀功能种类并提升液压阀控制性能,为液压系统节能和装备运动性能优化提供途径,选题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创新研制了一种比例先导可编程阀,其具有对称式双阀芯结构,能独立控制负载进出油口,可显着提高系统效率、提升执行器运动性能。比例先导可编程阀主级集成了薄膜溅射压力传感器和嵌入式位移传感器,能实现系统层面的状态感知。创新研制了比例先导可编程阀的控制器和监控系统,实现了阀控单元同时具备位移控制、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多种液压功能,并具备工作模式和运行参数自适应切换与优化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液压阀功能单一的现状。研制了比例先导可编程阀的阀芯运动模糊控制器,实现了主阀芯快速精准运动,其切换时间达到35ms,与博世力士乐同等通径先导式比例阀性能相当,且能有效跟踪5Hz和10Hz正弦信号,其误差可分别保持在20μm和60μm以内。提出了一种高速开关阀多电压驱动方法,攻克了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的主阀运动特性受到先导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影响的难题。该方法采用电流反馈机制实现高速开关阀工作状态的非接触式检测,并根据高速开关阀工作状态和控制信号,对单工作周期内的高速开关阀进行不同等效电压的自适应分时段激励,提升高速开关阀启闭动态特性,降低线圈温升和电磁能耗。该方法有效提升了高速开关阀性能,较目前工业中成熟的双电压驱动方法,其开启时间缩短1.Oms(19.6%),关闭时间缩短2.6ms(49.1%),总启闭时间缩短3.8ms(34.6%),线圈温度由95℃降低至26℃,热损耗功率由23.44W降低至2.62W。在提升高速开关阀动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在变供油压力下维持其动态特性稳定的优化算法,该方法在线计算当前工况下高速开关阀的临界启闭电流,并通过电流反馈机制更新切换各等效电压的逻辑触发值,降低供油压力对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4-20MPa的供油压力范围内,该方法能将高速开关阀总启闭时间的波动控制在0.3ms(7.4%)以内。创新研制了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将数字液压技术与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及液压阀可编程控制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可编程阀控单元动态特性。开发了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控制模式和控制参数的自适应切换与优化。研制了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的主阀芯运动控制器,分析了主阀芯在高频离散流体作用下的运动特性,研究表明,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具有优越的动态特性,且先导级频率越高,主阀芯抖动越小,其抖动误差可控制在20μm;先导级供油压力越大,主阀芯动态特性越好,但同时抖动也越剧烈。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的25%、50%和75%行程阶跃运动稳定时间均在35ms以内。与比例先导可编程阀相比,本文研制的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研制了两级闭环压力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外环为压力模糊闭环,内环为可编程阀位移闭环。实验结果表明,压力控制器具有优越的动静态特性,其压力阶跃稳定时间最短可控制在120ms以内,且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强,当负载突变时,油腔压力恢复时间仅为70ms。针对现有国际先进液压阀的位移控制器封闭而导致液压阀位移控制器与压力控制器数据交互难,因此流量计算环节多采用液压阀控制电压来对应阀芯位移,从而影响流量计算结果精准度的问题,本文创建了计算流量反馈算法,基于该算法的流量控制器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其流量阶跃稳定时间可控制在100ms以内,且稳态误差低,应用在比例先导和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上的流量稳态误差分别为0.4L/min和0.7L/min。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现有可编程阀控技术和数字液压技术的特点、发展现状及挑战,详细总结了两者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并提出了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分析了相应的研究难点。第二章,发明了具有双阀芯构型的阀控单元,并提出了基于音圈电机的比例先导控制模式,研制了阀控单元的集成式传感系统,并开发了基于DSP的嵌入式控制器和基于CAN总线的上位机可编程监控系统。研发了阀芯位移模糊控制器,并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比例先导可编程阀的动静态性能。第三章,理论分析了高速开关阀控制参数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一种高速开关阀多电压驱动方法,然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自适应供油压力变化的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维持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单电压控制方法在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的鲁棒性方面的表现。第四章,在双阀芯主级结构基础上,发明了采用高速开关阀做先导控制的阀控单元结构,开发了基于FPGA技术的可编程控制系统,研发了主阀芯位移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先导级供油压力和工作频率对主阀动静态性能的影响。第五章,研制了可编程阀控单元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发了可编程阀控单元的压力模糊控制器和流量模糊控制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阀芯位移和阀口压差的计算流量反馈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比例先导可编程阀和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在压力、流量及其复合控制方面的性能。第六章,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主要研究结论,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沈佳明[8](2019)在《基于快速原型的无人机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现今,高速发展的无人机行业对仿真系统的快速开发性、实时性、可靠性、扩展性等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并且出现了日益丰富的功能需求。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满足上述需求,而基于模型、采用快速原型代码生成技术开发的实时无人机仿真系统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节省开发人员、保证软件质量、重复利用模型。本文首先建立了样例无人机的数学模型,包括无人机运动学动力学模型、传感器模型、电动舵机模型、风扰动模型、故障注入特性模拟,为后续的快速原型模型提供理论基础。然后,本文从样例无人机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运行环境出发,对仿真系统软件进行层次化设计和自顶向下开发。在应用层模型开发中使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快速原型技术建立了样例无人机模型,接着完成了基于优先级任务调度结合仿真状态管理、时间管理同步的管理层软件开发,并在其中调用样例无人机模型,之后使用一种全新的驱动图形化封装机制完成接口服务层软件的开发。接着,本文通过快速原型代码生成将上述模型和用户代码编译生成符合VxWorks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并在PowerPC目标机中运行,通过运行机制分析对生成代码运行、多任务运行、模块间交互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改进,保证系统的性能。最后,本文通过目标机和仿真控制台构成无人机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结合外部飞行控制计算机对无人机进行闭环模拟飞行测试,验证样例无人机快速原型仿真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结果可以表明,快速原型代码生成技术和本文所述驱动图形化封装技术在大大节省开发周期、保证软件质量的同时,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无人机仿真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蒋晖[9](2016)在《接口可配置的船用发动机通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船舶制造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发动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船用发动机的维修方式已从传统的定期维修向视情维修转变,即依据发动机的实际健康状态来制定维修策略。船用发动机监控系统是视情维修的基础。目前,船用发动机监控系统正向着模块化、通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基于构件的接口可配置船用发动机通用监控系统,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库技术的配置参数智能检测方法,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根据船用发动机监控系统的要求,给出系统的组成框图,并对所需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重点讨论了CAN总线技术、构件技术以及知识库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接口可配置通用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根据系统的组成,设计了主控制器、扩展模块以及安全保护等模块的硬件电路。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遵循嵌入式硬件构件的设计原则,即将完成不同功能的模块按照嵌入式硬件构件的模型结构封装成与具体应用无关的硬件构件。然后根据各个构件的接口描述,将硬件构件“组装”成硬件系统。(3)在硬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嵌入式软件的构件模型和层次结构,给出了接口可配置监控系统主控制器的应用程序结构,并设计了主控制器和扩展模块的相关程序;然后根据接口可配置参数的要求,给出了接口可配置参数的数据结构;最后,给出了系统接口参数可配置的实现方法。该监控系统便于维护、易于扩展,针对不同舰船应用接口可配置。(4)利用Microsoft VC++6.0开发平台,开发了系统的配置软件,并根据配置参数的智能检测要求,给出了基于XML文档的知识库的参数智能检测方法,实现接口可配置的智能检测。(5)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联合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监控系统架构灵活、运行稳定可靠,满足模块化、通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实现了接口的可配置和智能检测。

李渊[10](2015)在《基于FPGA的通用总线动态可重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测试系统正在向通用系统的方向发展,因此,测试系统必须具有通用化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优点。总线是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此研究热点,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FPGA的通用总线动态可重构系统,实现了多种总线通信功能的实时切换。本文首先分析了数据通信总线测试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通用化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数据通信总线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设计上位机监控界面和相应总线的外围接口电路。分析不同总线的通信协议,利用FPGA的可编程特性分别设计了ARINC 429、RS232、RS422和CAN总线等多个通信模块,并进行功能仿真和波形的具体分析。然后结合基于EAPR的动态局部重构方法和基于FPGA的嵌入式开发流程,在FPGA芯片中手动规划动态局部可重构区域,设计了一个总线通信可重构系统,从硬件处理器系统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动态局部可重构设计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流程。把上位机界面、FPGA中内嵌的微处理器和内部配置访问端口ICAP相结合,可以从外部的CF卡中实时加载不同的总线通信模块,以小规模的硬件资源实现了大规模系统的功能。最后在FEM025开发板上进行功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各项通信指标满足要求,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可重配置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重配置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及用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ECU硬件在环测试平台研究现状
        1.2.1 dSPACE硬件在环测试平台
        1.2.2 LABCAR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1.2.3 NI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1.3 ECU硬件在环测试用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柴油机ECU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开发
    2.1 测试平台开发依据与流程
        2.1.1 自动测试系统
        2.1.2 基于ATS的测试平台开发流程
    2.2 测试平台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信号需求分析
    2.3 测试平台总体方案研究与确定
        2.3.1 测试平台分析与对比
        2.3.2 测试平台总体方案确定
    2.4 硬件选型
        2.4.1 PC上位机
        2.4.2 多功能可重配置I/O设备
        2.4.3 接线盒
        2.4.4 分线面板
        2.4.5 CAN总线分析仪
        2.4.6 测试平台机箱
    2.5 软件设计
        2.5.1 总体架构
        2.5.2 基于FPGA的信号I/O接口
        2.5.3 曲轴凸轮轴信号生成
        2.5.4 执行器信号识别
        2.5.5 用户操作界面
        2.5.6 CAN通讯模块
        2.5.7 基于CRUISE M的虚拟柴油机仿真模型
    2.6 硬件在环测试流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灰盒的ECU硬件在环测试用例开发方法研究
    3.1 测试用例概述
    3.2 测试用例开发思想
        3.2.1 黑盒测试思想
        3.2.2 白盒测试思想
        3.2.3 基于经验的测试思想
        3.2.4 灰盒测试思想
        3.2.5 四种测试思想的对比
    3.3 基于灰盒的柴油机ECU HIL测试目的
    3.4 灰盒测试思想在测试用例开发中的应用
        3.4.1 测试用例的开发流程
        3.4.2 灰盒测试思想在测试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3.4.3 灰盒测试思想在测试用例设计中的应用
    3.5 基于灰盒的ECU硬件在环测试用例开发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柴油机ECU起动工况控制策略研究
    4.1 柴油机ECU控制功能与模块概述
    4.2 柴油机工况判断策略研究
    4.3 起动喷油量计算策略
        4.3.1 起动状态监测
        4.3.2 起动需求转矩及喷油量计算策略
    4.4 起动轨压控制策略研究
        4.4.1 轨压控制状态划分策略
        4.4.2 起动目标流量计算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ECU硬件在环起动工况测试用例开发
    5.1 测试需求分析
        5.1.1 信号采集功能测试项研究
        5.1.2 起动工况判断功能测试项研究
        5.1.3 起动喷油量计算功能测试项研究
        5.1.4 起动轨压控制功能测试项研究
    5.2 测试用例设计
        5.2.1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2.2 测试判断准则
    5.3 测试用例部署
        5.3.1 测试流程确定
        5.3.2 基于Excel的测试用例编写
        5.3.3 测试脚本编写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结果分析与用例分析
    6.1 HIL测试环境与被测ECU
        6.1.1 测试环境与数据读取
        6.1.2 被测ECU技术参数
    6.2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6.2.1 HIL测试平台自检
        6.2.2 ECU信号采集功能测试
        6.2.3 起动工况判断功能测试
        6.2.4 起动喷油量计算功能测试
        6.2.5 起动轨压控制功能测试
    6.3 测试用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课题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2)基于MQTT服务器和ZigBee的管道焊接状态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架构设计
    2.1 课题的需求分析
    2.2 物联网典型设计模型
    2.3 关键技术比较
        2.3.1 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于分析
        2.3.2 物联网协议的比较与分析
    2.4 课题实际的设计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感器网络节点和网关的设计
    3.1 ZigBee技术
        3.1.1 ZigBee的特点和性能
        3.1.2 ZigBee的传输协议
        3.1.3 ZigBee的网络拓扑结构
    3.2 ZigBee的硬件电路设计
    3.3 传感器网络的软件设计
        3.3.1 ZigBee的组网流程
        3.3.2 ZigBee节点的传感器信息采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关和MQTT消息服务器的搭建
    4.1 网关设计
        4.1.1 网关的硬件设计
        4.1.2 网关的软件设计
    4.2 物联网服务器的搭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5.1 本地端人机交互界面概述
    5.2 本地端人机交互平台的硬件设计
    5.3 本地人机交互平台的软件环境的搭建
    5.4 本地端人机交互控制界面的设计
        5.4.1 图形界面的设计
        5.4.2 通信功能的设计
        5.4.3 数据库的设计
    5.5 远程显示图形界面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实施与调试
    6.1 系统模块的实施与调试
        6.1.1 感知层的实施与调试
        6.1.2 网关与MQTT服务器的实施与调试
        6.1.3 人机交互图形界面的实施与调试
    6.2 系统的整体联合调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CC2530 核心板原理图
附录 2 STM32F407ZET6 主控原理图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3)电动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电动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研究现状
        1.3.1 热系统零部件电子控制开发
        1.3.2 热系统协同管理结构优化设计
        1.3.3 热系统协同管理控制策略设计
        1.3.4 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系统开发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总体方案研究设计
    2.1 试验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2.2 试验平台开发设计流程
    2.3 热系统特性理论研究
        2.3.1 动力电池热系统
        2.3.2 驱动系统及大功率电气元件热系统
        2.3.3 空调系统
        2.3.4 主要测量物理参数
    2.4 信号采集方法研究
        2.4.1 传感器信号采集
        2.4.2 车载通讯系统
    2.5 试验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 传感器系统选型设计
        3.2.1 温度传感器
        3.2.2 流量传感器
        3.2.3 流速传感器
        3.2.4 压力传感器
        3.2.5 转速传感器
        3.2.6 电压传感器
        3.2.7 电流传感器
        3.2.8 传感器信号类型分析
    3.3 虚拟仪器系统选型设计
        3.3.1 CompactRIO系统功能简介
        3.3.2 CompactRIO系统选型
    3.4 其他设备选型设计
        3.4.1 GPS模块
        3.4.2 上位机
    3.5 硬件系统总体架构
    3.6 本章小结
4 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软件系统开发
    4.1 软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2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模式
    4.3 软件系统整体程序结构设计
        4.3.1 FPGA程序
        4.3.2 实时控制器程序
        4.3.3 上位机程序
    4.4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4.5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开发
        4.5.1 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
        4.5.2 CAN总线通讯功能
        4.5.3 程序启动界面功能
        4.5.4 用户登录功能
        4.5.5 系统日志记录功能
        4.5.6 串口通信功能
        4.5.7 数据显示存储功能
        4.5.8 Web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功能
        4.5.9 系统常用菜单功能
        4.5.10 自定义试验需求配置功能
    4.6 本章小结
5 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综合性能分析与应用验证
    5.1 数据采集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5.2 传感器标定与误差分析
    5.3 试验平台功能应用验证
        5.3.1 试验研究对象
        5.3.2 试验方案设计
        5.3.3 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硬件在环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硬件在环系统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CAN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研究状况
        1.4.1 国外研究状况
        1.4.2 国内研究状况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CAN总线及CAN通信网络协议的理论基础
    2.1 CAN总线简介
        2.1.1 CAN总线概念
        2.1.2 CAN总线基本特性
    2.2 CAN总线技术规范
        2.2.1 CAN总线分层结构
        2.2.2 CAN总线物理层属性
        2.2.3 CAN总线数据链路层机理
        2.2.4 CAN总线帧结构
        2.2.5 CAN总线错误检测及处理
    2.3 SAEJ1939协议
        2.3.1 SAEJ1939协议数据单元
        2.3.2 SAEJ1939应用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在环系统架构及CAN通信网络设计
    3.1 系统设计要求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硬件和软件支持
        3.3.1 NIPXI平台
        3.3.2 待测控制器参数指标
        3.3.3 显示仪表特性
        3.3.4 系统涉及软件
    3.4 系统CAN通信网络设计
        3.4.1 CAN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3.4.2 CAN通信网络V型开发流程
        3.4.3 CAN通信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3.4.4 CAN通信网络通信协议制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在环CAN通信网络建模及仿真分析
    4.1 CANoe仿真软件简介
    4.2 CAN通信网络仿真模型建立
        4.2.1 数据库文件设计
        4.2.2 虚拟节点拓扑设计
        4.2.3 控制面板及显示面板创建
        4.2.4 CAPL程序编写
    4.3 CAN通信网络通信仿真分析
        4.3.1 全虚拟节点通信仿真测试
        4.3.2 半实物节点通信仿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动机硬件在环通信系统的测试
    5.1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搭建
        5.1.1 NIVeriStand的被控对象模型
        5.1.2 D2P快速原型控制器
        5.1.3 测试系统配置
    5.2 硬件在环CAN通信网络测试及分析
        5.2.1 物理层测试
        5.2.2 数据链路层测试
        5.2.3 应用层测试
    5.3 硬件在环通信系统用于发动机仿真模型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四足仿生机器人操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四足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
        1.2.1 国外四足机器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四足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机器人操作方式研究现状
        1.3.1 控制杆操作方式
        1.3.2 遥控方式
        1.3.3 遥操作方式
        1.3.4 全自主方式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四足机器人操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四足机器人平台概述
        2.2.1 机器人腿部驱动结构设计
        2.2.2 机器人躯干设计
    2.3 操控系统总体设计
        2.3.1 机器人系统集成分析
        2.3.2 操控系统模块化分析
        2.3.3 操控系统架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足机器人机载实时控制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RT-Linux操作系统的运动控制器设计
        3.2.1 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
        3.2.2 控制器软件系统设计
    3.3 伺服驱动器硬件结构设计
    3.4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3.4.1 以太网通信设计与实现
        3.4.2 RS485无线透传通信设计与实现
        3.4.3 CAN总线通信设计与实现
    3.5 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5.1 在线数据存储设计
        3.5.2 离线数据分析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足机器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基于处理-测控双层结构的遥控器设计
        4.2.1 遥控器系统方案设计
        4.2.2 遥控器控制实现
    4.3 可扩展USB手柄设计
    4.4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4.4.1 视频监控设计
        4.4.2 视频监控实现
    4.5 信息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4.5.1 遥控器界面信息显示设计
        4.5.2 视频监控信息显示设计
        4.5.3 调试计算机信息显示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足机器人操控系统测试与整机实验
    5.1 引言
    5.2 基于处理-测控双层结构的遥控器操作测试
        5.2.1 参数设置实验
        5.2.2 步态切换实验
    5.3 可穿戴式单兵操控系统测试
        5.3.1 视频监控显示测试
        5.3.2 可扩展手柄控制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Zynq的通用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Zynq的通用数据处理平台设计
    2.1 数据处理平台需求分析
        2.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2.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2 通用数据处理平台整体设计
    2.3 数据处理平台核心处理器选型和分析
        2.3.1 Zynq-7000的功能
        2.3.2 AXI总线协议
        2.3.3 Zynq-7000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优势
    2.4 主要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平台设计
    3.1 数据处理硬件平台
    3.2 硬件电路设计
        3.2.1 核心板硬件电路设计
        3.2.2 底板硬件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驱动程序的设计
        4.2.1 模拟量采集模块逻辑设计
        4.2.2 串行通信逻辑设计
        4.2.3 CAN模块逻辑设计
        4.2.4 PAL制视频字符叠加输出模块逻辑设计
    4.3 操作系统的移植
        4.3.1 操作系统的选择
        4.3.2 嵌入式Linux移植
        4.3.3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设计
        4.3.4 嵌入式Linux系统启动
    4.4 平台应用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测试与验证
    5.1 平台测试内容
    5.2 测试环境
        5.2.1 测试系统组成
        5.2.2 测试仪器
    5.3 功能模块测试
        5.3.1 AD模拟量采集模块测试
        5.3.2 串口模块功能测试
        5.3.3 网络模块测试
        5.3.4 CAN模块测试
        5.3.5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测试
        5.3.6 视频字符叠加输出模块测试
    5.4 Linux操作系统下数据处理系统功能测试
        5.4.1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测试
        5.4.2 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程序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面向负载口独立控制的可编程阀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论文物理量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可编程阀控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
        1.2.1 可编程阀控技术概述
        1.2.2 可编程阀控技术研究现状
    1.3 数字液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
        1.3.1 数字液压技术概述
        1.3.2 数字液压阀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难点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2 课题的研究难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控单元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构型设计及参数化建模
        2.2.1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构型设计
        2.2.2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参数化建模
    2.3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控制系统硬件开发
        2.3.1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2.3.2 传感系统设计与选型
        2.3.3 基于DSP的嵌入式控制器研制
    2.4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2.4.1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控制系统软件功能需求
        2.4.2 基于SYS/BIOS的多任务实时控制程序开发
        2.4.3 基于CAN总线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开发
    2.5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性能实验研究
        2.5.1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仿真模型搭建
        2.5.2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运动控制器研制
        2.5.3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静态特性实验分析
        2.5.4 比例先导可编程阀运动特性实验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编程阀控单元先导数字液压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高速开关阀运动特性分析
        3.2.1 高速开关阀结构与工作原理
        3.2.2 高速开关阀参数化建模
    3.3 高速开关阀仿真建模
        3.3.1 电-机械转换器建模
        3.3.2 高速开关阀联合仿真建模
    3.4 高速开关阀多电压驱动方法
        3.4.1 高速开关阀工作状态非接触式测试方法
        3.4.2 高速开关阀多电压驱动方法工作原理
        3.4.3 高速开关阀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3.4.4 高速开关阀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3.5 自适应供油压力变化的商速开关阀动态特性维持方法
        3.5.1 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影响因素
        3.5.2 自适应供油压力变化的高速开关阀驱动原理
        3.5.3 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维持性能仿真分析
        3.5.4 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维持性能实验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液压先导控制的可编程阀控单元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构型设计及参数化建模
        4.2.1 数字液压先导单元设计
        4.2.2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参数化建模
    4.3 基于FPGA的可编程控制系统开发
        4.3.1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可编程控制系统硬件架构
        4.3.2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先导单元驱动程序开发
        4.3.3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上位机控制系统开发
    4.4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性能研究
        4.4.1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仿真模型搭建
        4.4.2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先导级流量特性分析
        4.4.3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4.4.4 数字液压先导可编程阀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编程阀控单元在压力、流量及负载口独立控制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可编程阀控单元性能测试试验台
        5.2.1 试验台概览
        5.2.2 液压系统研发
        5.2.3 电气与控制系统开发
    5.3 可编程阀控单元压力控制特性
        5.3.1 可编程阀控单元压力控制器设计
        5.3.2 可编程阀控单元压力控制特性试验研究
    5.4 可编程阀控单元流量控制特性
        5.4.1 可编程阀控单元流量控制器设计
        5.4.2 可编程阀控单元流量控制特性试验研究
    5.5 可编程阀控单元在负载口独立控制中的特性
        5.5.1 电液系统压力流量复合控制器设计
        5.5.2 可编程阀负载口独立控制特性试验研究
    5.6 可编程阀控单元在机械臂中的应用
        5.6.1 阻抗工况下可编程阀控单元性能研究
        5.6.2 超越工况下可编程阀控单元性能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附件

(8)基于快速原型的无人机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依托单位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仿真对象数学建模
    2.1 引言
    2.2 样例无人机描述
    2.3 无人机模型
        2.3.1 常用坐标系
        2.3.2 无人机本体六自由度建模
        2.3.3 伺服作动系统建模
        2.3.4 传感器建模
    2.4 风场模型
        2.4.1 常值风模型
        2.4.2 阵风模型
        2.4.3 风切变模型
        2.4.4 大气湍流模型
    2.5 故障注入模型
        2.5.1 故障类型分类
        2.5.2 故障特性建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3.1 引言
    3.2 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性能需求
    3.3 仿真系统运行环境
        3.3.1 目标机硬件运行平台
        3.3.2 目标机软件运行平台
    3.4 仿真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3.4.1 仿真软件层次结构
        3.4.2 应用层
        3.4.3 管理层
        3.4.4 接口服务层
        3.4.5 操作系统层
        3.4.6 物理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人机模型原型与管理层设计
    4.1 引言
    4.2 样例无人机原型设计
        4.2.1 快速原型设计工具
        4.2.2 样例无人机原型建立
    4.3 仿真系统管理层设计
        4.3.1 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调度设计
        4.3.2 仿真状态管理
        4.3.3 时间管理和同步
        4.3.4 管理层软件逻辑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人机接口服务层设计
    5.1 引言
    5.2 样例无人机接口服务分类
    5.3 驱动封装设计
        5.3.1 驱动封装需求分析
        5.3.2 封装方案设计及其实现
    5.4 接口服务层驱动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人机模型代码自动生成
    6.1 引言
    6.2 代码自动生成机制
    6.3 用户代码及图形化模块的代码生成
        6.3.1 Stateflow用户代码生成
        6.3.2 S-Function用户代码生成
    6.4 样例无人机代码生成
        6.4.1 代码生成参数配置
        6.4.2 模块代码结构
        6.4.3 模块信号代码生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快速原型动态运行机制分析
    7.1 引言
    7.2 生成代码运行机制分析
        7.2.1 模块代码运行机制分析
        7.2.2 图形化驱动运行机制分析
    7.3 任务运行分析
        7.3.1 实时任务调度原理
        7.3.2 任务调度机制分析
    7.4 模块间交互机制
        7.4.1 模块任务交互工具
        7.4.2 共享资源互斥机制
        7.4.3 消息传递机制
        7.4.4 仿真软件资源访问策略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仿真系统功能验证及性能分析
    8.1 引言
    8.2 闭环系统仿真验证平台
    8.3 实时仿真等效性验证
    8.4 样例无人机仿真系统功能验证
        8.4.1 飞行模态验证
        8.4.2 闭环飞行验证
        8.4.3 故障注入验证
        8.4.4 风扰动注入验证
    8.5 样例无人机仿真系统性能分析
        8.5.1 周期任务调度性能分析
        8.5.2 模块间资源交互分析
        8.5.3 实时性能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本文内容总结
    9.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接口可配置的船用发动机通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及系统总体设计
    2.1 CAN总线技术
        2.1.1 CAN总线技术分析
        2.1.2 CAN总线协议格式
    2.2 基于构件的可配置系统开发
        2.2.1 构件描述
        2.2.2 基于构件的可配置系统开发过程
    2.3 基于知识库的可配置系统参数智能检测
        2.3.1 知识库技术
        2.3.2 基于知识库的参数智能检测
    2.4 监控系统构成
    2.5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构件的模型结构
    3.2 主控制器设计
        3.2.1 主控制器芯片选型
        3.2.2 开关量输入接口设计
        3.2.3 开关量输出接口设计
        3.2.4 模拟量输入接口设计
        3.2.5 转速测量接口设计
        3.2.6 CAN总线通讯接口设计
        3.2.7 显示和按键接口的设计
    3.3 扩展模块设计
        3.3.1 扩展模块芯片选型
        3.3.2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3.3.3 通讯转换模块设计
        3.3.4 远程监控模块的设计
    3.4 安全保护模块设计
        3.4.1 安全保护模块功能分析
        3.4.2 安全保护模块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控系统嵌入式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构件的开发方法
        4.1.1 嵌入式软件的构件模型
        4.1.2 嵌入式软件的层次结构
    4.2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4.2.1 主控制器的主程序设计
        4.2.2 主控制器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4.2.3 主控制器的CAN总线程序设计
        4.2.4 近端显示程序设计
    4.3 扩展模块软件设计
        4.3.1 扩展模块CAN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4.3.2 远程监控模块界面设计
    4.4 接口可配置参数设计
        4.4.1 开关量输入接口参数设计
        4.4.2 开关量输出接口参数设计
        4.4.3 模拟量输入接口参数设计
    4.5 监控系统接口可配置的软件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位机配置软件设计及参数智能检测
    5.1 配置软件设计
        5.1.1 配置软件功能分析
        5.1.2 配置软件界面设计
        5.1.3 配置软件通信协议设计
    5.2 系统接口参数知识库设计及智能检测
        5.2.1 知识库构建与维护
        5.2.2 配置参数的智能检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主控制器测试及结果分析
        6.1.1 串口通信功能测试
        6.1.2 主控制器接口测试
    6.2 扩展模块测试及结果分析
    6.3 CAN总线通信功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FPGA的通用总线动态可重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通用总线动态可重构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测试系统总线的研究现状
        1.3.2 动态可重构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工作内容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FPGA的动态局部可重构技术
    2.1 动态局部可重构技术
        2.1.1 可重构技术的概述
        2.1.2 动态局部可重构的设计方法
    2.2 FPGA的总体概述
        2.2.1 FPGA的体系结构
        2.2.2 基于FPGA的模块化设计
        2.2.3 FPGA软件设计流程
    2.3 局部可重构系统的重要组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通信总线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数据通信总线测试系统的概述
        3.1.1 数据通信总线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
        3.1.2 总线通信模块的工作流程
        3.1.3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3.2 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
        3.2.1 ARINC 429 总线接口电路的设计
        3.2.2 RS232/422 总线接口电路的设计
        3.2.3 CAN总线接口电路的设计
    3.3 实验开发环境的介绍
        3.3.1 FEM025 实验平台
        3.3.2 开发工具的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PGA的总线通信协议实现
    4.1 ARINC429总线通信协议的实现
        4.1.1 ARINC429总线协议的概述
        4.1.2 ARINC429通信模块的设计
        4.1.3 ARINC429通信模块的仿真波形
    4.2 RS422 总线通信协议的实现
        4.2.1 RS232/422 总线协议的概述
        4.2.2 RS422 通信模块的设计
        4.2.3 RS422 通信模块的仿真波形
    4.3 CAN总线通信协议的实现
        4.3.1 CAN总线协议的概述
        4.3.2 CAN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4.3.3 CAN通信模块的仿真波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局部可重构技术在总线通信中的应用
    5.1 动态局部可重构系统概述
    5.2 基于EAPR的动态局部可重构设计流程
        5.2.1 EAPR的设计流程
        5.2.2 局部可重构工程的文件结构
    5.3 动态局部可重构在总线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5.3.1 动态局部可重构系统的总体框架
        5.3.2 总线通信模块的IP核设计
        5.3.3 硬件处理器系统设计
        5.3.4 应用程序软件设计
        5.3.5 动态局部可重构设计
        5.3.6 文件格式转换和加载
        5.3.7 实验验证与分析
    5.4 总线通信模块的资源消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四、可重配置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及用例开发研究[D]. 陈余.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MQTT服务器和ZigBee的管道焊接状态监控系统[D]. 李鑫磊.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6)
  • [3]电动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试验平台开发与研究[D]. 薛松. 浙江大学, 2020(08)
  • [4]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硬件在环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一雄. 广西大学, 2020(02)
  • [5]四足仿生机器人操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许泽. 山东大学, 2020(02)
  • [6]基于Zynq的通用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王文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面向负载口独立控制的可编程阀关键技术研究[D]. 钟麒. 浙江大学, 2019(11)
  • [8]基于快速原型的无人机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D]. 沈佳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9]接口可配置的船用发动机通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蒋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10]基于FPGA的通用总线动态可重构设计[D]. 李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可重构嵌入式CAN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