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型回转缸柔性传动参数优化设计

BF型回转缸柔性传动参数优化设计

一、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赖章鹏[1](2021)在《柔性钻削加工机床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文中提出钻削加工是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生产工艺,随着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型钻削加工设备也不断涌现,但通过研究现状分析及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在一些行业领域用于多品种变批量生产的钻削加工设备仍存在生产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针对纺织设备圆筒针织机核心部件针盘的加工要求,开发一款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刚度好的柔性钻削加工机床。利用SOLIDWORKS建立其三维模型,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机床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并对其机床整机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仿真分析的可靠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根据零件加工需求初步确定柔性钻削加工机床的总体布局方案;通过对钻削参数的计算,确定机床的钻削动力头设计方案;对机床钻削动力头及关键部件进行详细结构设计,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整机的三维结构模型。第二,运用ANSYS Workbench建立柔性钻削加工机床整机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际工况施加边界载荷条件,对整机进行相应的静动力学特性分析,由静力学分析可以得到整机最大位移量为177.21μm,最大应力为17.635MPa;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其主要振型及前六阶固有频率,并结合谐响应分析得到一阶固有频率易引起机床共振,通过分析得到机床整机在加工工况时的静动刚度变化情况,并寻找其薄弱环节和可优化空间。第三,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通过拓扑优化对底座进行轻量化设计,得到了底座材料的伪密度分布图,通过最优材料分布对底座进行优化改进,实现轻量化设计,采用响应面尺寸优化方法对整机结构进一步优化设计,根据多目标遗传算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整机的质量减少7.2%,最大变形量减小了23.1%,一阶固有频率增加33.6%,实现了整机优化的预期目标。第四,采用模态实验方法,利用LMS设备对柔性钻削加工机床整机进行动态测试实验,与有限元静动态特性分析结果做对比,以此来验证有限元分析的精确性和优化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实验所得龙门架及底座的固有频率与模态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陈爱平,肖阳[2](2013)在《冷却圆筒传动系统分析与改造》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冷却圆筒改造前传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介绍了传动系统改造的内容和效果,验证了柔性传动系统在冷却圆筒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罗怀林,张玲玉[3](2009)在《新型BF型柔性传动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现行的BF型柔性传动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性能不好,存在轮压较大且不均匀,甚至产生负压,使机构容易失效。通过对该传动创新设计,增加一根重力平衡器,并且对BF型设备及重力平衡器的多个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其性能得以大大改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周少雷,刘峰,刘炯天,王宏,邓晓阳,刘文欣,郭牛喜,李功民,黎哲欣,曾琳,张海军,叶鹤,陶秀祥,常春祥[4](2009)在《大型选煤技术装备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选煤工业基本情况与技术装备第一节我国选煤工业基本情况一、我国选煤工业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原煤入洗总量增加较快,从2000年的3.4亿t增加到2006年的7.8亿多t,翻了一倍多。但是全国煤炭的入选率一直徘徊在26%~33%之间,与先进国家80%以上的入选率相差甚远。

贺元成[5](2009)在《重载低速传动未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由于工艺的需要,存在一些重型的回转设备,如烧结机、氧气转炉、回转窑等。重载低速传动系统在这些重型设备的运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应用柔性传动技术,发展很快。我国从70年代后期起逐步研制多柔传动装置,并引进了不少该类成套设备。本文致力于重载低速传动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研究,对多柔传动和自调位小齿轮传动的结构、理论及设计进行研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文通过对BF型、BFP型及BFT型多柔传动的机理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BF型、BFP型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创新设计的双轨道型、双点啮合单驱动BF型多柔传动装置及特点。由于BF型(含特殊BF型)、BFP型传动共有的弊端是其滚轮必须承受一定的轮压,以此保证大小齿轮的正常中心距并稳定运行,而该轮压必然导致轮与轨的磨损,在实际运行中不但滚轮更换较频繁,也降低了大齿轮的使用寿命。双轨道型多柔传动装置的成功研制,使其在单点啮合条件下滚轮与轨道间轮压在理论上可为零并具多项功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新型传动在任一啮合点,即在单点啮合条件下的运转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BOGILEX?传动全部运转功能,且按BF及BFP方式运转时轮压可很小。双点啮合单驱动BF型多柔传动装置,通过在悬挂小车内设置两个小齿轮共同来驱动一个大齿轮,使其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对某企业Ф3200煅烧炉末级传动装置出现了末级小齿轮过度磨损,使得小齿轮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采用末级传动改造为自调位小齿轮装置形式,以解决末级传动啮合不良的问题。由于自调位小齿轮传动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利用鼓形齿来传递动力和自调位偏转,通过对其传动机理、结构及受力状况的分析,在消化DMGH传动的基础上,根据煅烧炉末级传动的要求,创新设计了三种自调位小齿轮结构型式方案,并给出了具体改造设计方案及鼓形齿轮的结构设计。为了对自调位小齿轮装置鼓形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制了重载低速传动末级自调位小齿轮实验装置,并投入实验使用。针对现行的BFT型多柔传动理论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新的坐标体系,对BFT型多柔传动末级不均载的三种情况进行力学分析,解决了各种不均载条件下的精确理论计算问题,得出了在全均载及其他不同程度均载条件下的精确理论计算公式,并根据这些公式可以方便工程计算。同时,提出了确定最佳结构参数的两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一种是试凑法,可以快速地找出比较合适的结构参数,也为其他型式的多柔传动设计提供了类似的解决方案。第二种优化设计法,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优化、参数优化。由于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应用在国外也是最近几年,其设计、制造方法属于专利范围,未见有公开资料。本文通过对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受力进行分析,给出了装置的核心零件鼓形齿的设计方法,并应用所给出的方法设计了自调位小齿轮实验装置。根据所设计的参数和结构,成功制造出了自调位小齿轮装置样机进行实验,为装置及系列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了便于分析自调位小齿轮装置中鼓形齿齿向位移、棱边卡死现象及说明某一轮齿所处周向位置,本文参考鼓形齿联轴器的啮合分析,把鼓形齿内、外齿面的运动简化为展开的平面运动。先建立鼓形齿齿面方程,根据非共轭齿面的啮合条件,得到一系列非线性方程组,再运用MATALAB优化求解啮合点的数值解,最后得出内外齿啮合运动的规律。本文通过对鼓形齿与小齿轮上内齿轮的配合分析和自调位小齿轮装置机构偏载分析,引入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自调位小齿轮系统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由于本传动的小齿轮自调位机构为一可自适应转动的柔性部件,首先建立该传动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了运动传递分析,然后在其基础上再引入柔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对自调位小齿轮装置扭矩波动的振动性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挠性转角情况下的扭矩与应力关系。

张杰[6](2006)在《BF型柔性传动改进设计及智能优化算法程序开发》文中认为BF型柔性传动广泛应用于回转窑、圆筒混和机、干燥机、搅拌机及破碎机等重载低速传动设备,它可以较好地解决低速级齿轮大和扭矩大等问题,具有传动性能好、承载能力高、安装维护方便及基础简单等优点。近年来,柔性传动在国内得到推广运用,其所取得的极大社会经济效益显示了该传动的强大生命力。但是BF型柔性传动的设计在国内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BF型柔性传动中具有的轮压不均匀性问题,提出一种结构上的改进方案-大顶杆方案,通过对大顶杆方案的受力分析计算,安装顶杆的装置后,理论上将完全消除轮压的不均匀性,从而大大提高BF型柔性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根据湘钢现有BF型柔性传动结构,为改善其轮压不均匀性,分析建立了BF型柔性传动的空间受力方程式,归纳建立相应的数学优化模型,并运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方案与原设计相比,总轮压从39564.26N下降到6981.77N,下降了82.3%,轮压均匀性指标从37002.54N下降到3487.99N,下降了90.6%。优化结果十分明显,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优化技术在诸多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鉴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约束性、非线性、多极小、建模困难等特点,寻求一种适合大规模并行且具有智能特征的算法成为优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采用当前流行的智能优化方法,即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其所具有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的智能特性,非常适合求解复杂的工程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两种算法的原理和特点,针对基本模拟退火算法和基本遗传算法早熟收敛和收敛性能较差的不足采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参考一种较好的GASA混合策略的基础上,开发了自适应

金贺荣[7](2005)在《大型回转双驱动系统关键参数测量与同步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大型回转双驱动典型设备,翻车机是电力、化工、冶金、港口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料储运重要装备,具有结构庞大、承载物重、运转低频、启制动频繁和机械重心经常性偏移等特点。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传动系统齿断、载荷平台塑性形变等机械故障,由此导致生产断续,甚至造成整条生产线瘫痪,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翻车机,特别是双驱动三车翻车机传动系统中关键参数测量与控制同步已成为大型回转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和测控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从双驱动三车翻车机的机械结构、承载方式与工作原理入手,综合运用数学、机械学、动力工程学,以及先进测控理论与方法,分析其运行特性,研究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控制同步策略的实施。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引入矩阵算子,采用坐标转换的方法,研究了翻车机转体翻转过程中的力矩动态分布,推导出传动系统静载力矩方程。运用流质转动惯量学,分析了翻卸过程中流质时变特性,建立了卸载过程流质时变产生的动态转矩数学模型,实现关键参数历时动态计算,为翻车过程的优化控制奠定了基础。给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相位差与广义预测软测量频率跟踪相结合的转矩测量新方法,实现采样频率与被测信号时变的跟踪,有效地解决了系统运行频率时变、物料流质堆放分布不均、载荷平台弹性波动、平台与车体耦合不紧密等干扰,提高了转矩测量精度。研究了翻车机传动系统断齿和承载平台塑性变形特点,给出了大型回转翻车机双驱动不一致导致断齿和承载平台塑性变形的结论及其论据,并在机械方面提出末级传动中引入自适应柔性传动,依据磨损转换原理,将大齿圈的磨损完全转移到滚轮。引入粗调、微调的概念和方法,确保小齿轮和大齿圈两转动副始终保持正确的啮合状态,使得断齿和形变现象减至最少。提出滚轮磨损的测量方案,实现系统传动精度的自动补偿。研究了广义预测控制的实时快速性特点,设计了基于广义预测的双驱动控制同步子系统,在两驱动子系统通道间加入一模糊控制器,基于协调控制原理,以两子系统相应状态的差值达到最小为目标,采用同步误差非等分共反馈模糊校正的控制方案,使两同步子系统的输出保持一致,提高了系统对同步误差的响应速度,有效地降低了两驱动子系统的同步误差,保证了翻车机双驱动一致性,解决了双驱动不一致导致机械故障频发的问题,确保其工作稳定可靠。本文提出的控制同步策略为大型回转设备中多子系统的同步精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同时也对其他的控制同步系统开拓了思路。

罗怀林,张玲玉,郑自求[8](2001)在《带重力平衡器的BF型多柔传动的优化设计》文中指出对带重力平衡器的BF型柔性传动系统按空间力系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提出了较为准确的计算公式,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经计算实例证明,优化效果显着。

张立华,王晶然[9](2000)在《柔性传动圆筒混合机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圆筒混合机主要用于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烧结物料的混合和制粒作业。柔性传动圆筒混合机是新型物料混合制粒设备。分析了圆筒混合机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柔性传动圆筒混合机的研制和使用情况。

张立华[10](2000)在《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文中认为柔性传动是一种适于低速、重载的新型传动装置。本文介绍了回转圆筒类设备在采用BF 型柔性传动时的设计准则,并对有关参数进行了最优化设计,为设计该类设备时有关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柔性钻削加工机床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钻削加工机床研究情况
        1.2.2 机床有限元分析研究情况
        1.2.3 机床结构优化研究情况
        1.2.4 模态实验分析研究情况
    1.3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柔性钻削加工机床总体结构设计
    2.1 机床加工需求及功能规划
        2.1.1 机床的加工需求
        2.1.2 机床的布局规划
    2.2 机床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2.2.1 总体结构布局分析
        2.2.2 总体结构布局方案设计
    2.3 机床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2.3.1 钻削参数确定
        2.3.2 机床运动参数计算
        2.3.3 机床动力参数计算
    2.4 钻削动力头设计
        2.4.1 钻削主运动总成的结构设计
        2.4.2 升降总成的结构设计
        2.4.3 换刀总成的结构设计
        2.4.4 钻削动力头的结构设计
    2.5 回转工作台设计
    2.6 机床底座设计
    2.7 机床整机三维CAD模型的建立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床整机静动态特性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理论及软件介绍
        3.1.1 结构静力学分析理论
        3.1.2 模态特性分析原理
    3.2 整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模型简化
        3.2.2 材料属性设置
        3.2.3 接触部分处理
        3.2.4 网格划分
        3.2.5 边界条件设置
    3.3 钻削工况下整机静力学仿真分析
    3.4 钻削工况下整机动力学仿真分析
    3.5 整机谐响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床底座及整机优化与分析
    4.1 优化设计理论基础
        4.1.1 拓扑优化方法
        4.1.2 基于响应面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4.2 底座结构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4.2.1 底座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4.2.2 底座的拓扑优化及重构
        4.2.3 底座优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4.3 机床整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4.3.1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4.3.2 中心复合试验的设计
        4.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4 响应面模型的显着性分析
        4.3.5 灵敏度和响应曲面分析
        4.3.6 多目标优化求解
        4.3.7 整机优化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机动态测试及分析
    5.1 柔性钻削加工机床样机制造
    5.2 模态实验分析原理
    5.3 模态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
        5.3.1 模态实验装置
        5.3.2 测试方法
    5.4 整机的模态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频响函数的提取与评价
        5.4.2 模态参数的提取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冷却圆筒传动系统分析与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改造前传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 冷却圆筒基本参数
    1.2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原因分析[1]
2 传动系统的改造
    2.1 BF型柔性传动的特点
    2.2 改造内容
    2.3 改造效果
3 结语

(5)重载低速传动未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的价值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价值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多柔传动的研究现状
        1.2.2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研究现状
    1.3 重载低速末级小齿轮自调位传动的常用型式
        1.3.1 悬挂减速器类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型式
        1.3.2 悬挂小车类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型式
        1.3.3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特点及型式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特色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1.4.2 课题研究的特色
第二章 重载低速多柔传动装置的设计及特点
    2.1 多点啮合柔性传动的特点及优越性
        2.1.1 多点啮合柔性传动
        2.1.2 多柔传动的主要结构特点
        2.1.3 多柔传动装置的优越性
    2.2 BFT型多柔传动装置
        2.2.1 BFT型多柔传动结构型式一(有弹性顶杆不对称型)
        2.2.2 BFT型多柔传动结构型式二(有弹性顶杆对称型)
        2.2.3 BFT型多柔传动结构型式三(无弹性顶杆对称型)
    2.3 双轨道型多柔传动装置设计及特点
        2.3.1 创新思想
        2.3.2 基本结构及特征
        2.3.3 优点及应用
    2.4 双点啮合悬挂小车多柔传动装置设计及特点
        2.4.1 创新思想
        2.4.2 基本结构及特征
        2.4.3 优点及应用
第三章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结构方案创新及实验装置总体设计
    3.1 创新思想
    3.2 鼓形齿结构设计及确定
    3.3 自调位小齿轮实验装置总体设计
第四章 重载低速传动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受力分析
    4.1 BFT型多柔传动的受力分析
        4.1.1 列平衡方程
        4.1.2 普遍情况计算公式
        4.1.3 末级两点啮合径向载荷沿齿宽均匀分布的计算公式
        4.1.4 末级齿面径向载荷及切向载荷沿齿宽都均匀分布的计算公式
        4.1.5 全均载(末级齿面径向及切向载荷沿齿宽均布并两啮合点传递载荷相等)的计算公式
    4.2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受力分析
        4.2.1 自适应力分析
        4.2.2 静力学分析
第五章 重载低速传动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参数设计及优化
    5.1 BFT 多柔传动的参数设计及优化
        5.1.1 解析方法
        5.1.2 试凑方法
        5.1.3 优化设计方法
    5.2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参数设计及优化
        5.2.1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参数选择
        5.2.2 几何计算
        5.2.3 鼓形齿强度校核
    5.3 自调位小齿轮实验装置的设计
        5.3.1 自调位小齿轮尺寸设计
        5.3.2 各部件的选择设计
        5.3.3 主要部件的强度校核
第六章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运动学分析
    6.1 鼓形齿齿面运动形式
    6.2 鼓形齿齿面方程
    6.3 鼓形齿齿面啮合分析
第七章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的多柔体动力学研究
    7.1 鼓形齿与小齿轮上内齿轮的配合分析
    7.2 自调位小齿轮装置机构偏载分析
    7.3 自调位小齿轮系统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7.3.1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
        7.3.2 多刚体系统中的齿轮副模型
        7.3.3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引入
    7.4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7.4.1 数据采集方法
        7.4.2 扭矩波动的振动性质分析
    7.5 不同挠性转角情况下的扭矩与应力关系
        7.5.1 不同挠性转角情况下的扭矩与偏角α关系
        7.5.2 不同挠性转角情况下的扭矩与应力关系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课题研究成果
        8.1.1 理论研究成果
        8.1.2 应用研究成果
        8.1.3 创新点
    8.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致谢

(6)BF型柔性传动改进设计及智能优化算法程序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1.2 柔性传动的特点和型式
    1.3 优化算法现状及分类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BF 型柔性传动方案与分析
    2.1 湘钢BF 型柔性传动方案
    2.2 BF 型柔性传动受力分析
3 BF 柔性传动改进方案设计
    3.1 大顶杆方案设计
    3.2 小车装置重心位置的计算
    3.3 顶杆装置设计计算
4 智能优化算法设计
    4.1 模拟退火算法(SA)
    4.2 遗传算法(GA)
    4.3 GASA 混合优化算法
    4.4 智能优化算法评价
5 湘钢柔性传动优化设计计算及分析
    5.1 数学模型
    5.2 GASA 混合遗传算法求解结果及分析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及发表的论文
10 致谢

(7)大型回转双驱动系统关键参数测量与同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大型回转双驱动系统关键参数测量的研究
    1.3 双驱动系统同步性研究现状
        1.3.1 机械同步的研究
        1.3.2 驱动设备的研究
        1.3.3 控制同步的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FZ3-1O 型转子式三车翻车机结构组成与工艺过程分析
    2.1 引言
    2.2 FZ3-1O 型三车翻车机结构组成
    2.3 三车翻车机的工艺过程
    2.4 传动系统低速重载齿轮性能影响因子探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动系统关键参数的计算及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静载力矩与转动惯量的计算
        3.2.1 静载力矩 M_j的计算
        3.2.2 转动惯量的计算
        3.2.3 翻车机自重和重心位置计算
        3.2.4 空转力矩的计算
        3.2.5 摩擦力矩的计算
        3.2.6 流质力矩与转动惯量的计算算法研究
        3.2.7 流质力矩与转动惯量的计算算法实现
    3.3 翻转力矩与转动惯量
        3.3.1 静载力矩与转动惯量
        3.3.2 流质物料力矩函数表达
        3.3.3 静载力矩变化规律分析
    3.4 翻转机械计算(工作)载荷的确定
    3.5 翻转机械的扭转特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频率跟踪相位差测量转矩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频率跟踪相关原理转矩测试算法
        4.2.1 JC 型转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4.2.2 转矩测量原理
        4.2.3 基于相关分析原理转矩算法
        4.2.4 频率跟踪算法研究
    4.3 虚拟转矩检测系统设计
        4.3.1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3.2 虚拟仪器的应用软件开发
        4.3.3 测试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补偿柔性传动设计与研究
    5.1 引言
    5.2 自补偿柔性传动系统设计
        5.2.1 柔性传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2.2 传动部件选型与方案结构设计
    5.3 顶托小车静力学分析与计算
    5.4 自补偿柔性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5.5 自补偿柔性传动特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电机控制同步策略研究
    6.1 引言
    6.2 控制同步实现可行性
    6.3 双电机驱动控制同步策略
    6.4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单通道控制器设计
        6.4.1 受控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6.4.2 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离散化
        6.4.3 多步辅助预测输出
        6.4.4 递推优化算法
    6.5 基于T-S 模型的模糊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6.6 双驱动控制同步仿真研究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柔性传动圆筒混合机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结构方案
    1.1 筒体
    1.2 托轮装置
    1.3 挡轮装置
    1.4 传动装置
    1.5 进料装置
    1.6 刮料装置
    1.7 喷水装置
2 生产效果
    2.1 混合时间适宜, 制粒效果理想
    2.2 齿轮啮和良好
    2.3 设备作业率高
    2.4 设备振动小、噪声低
    2.5 节省电耗
3 结论

(10)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2 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的基本结构
    2.1 电动机
    2.2 初级减速机
    2.3 液力偶合器
    2.4 万向联轴器
    2.5 低速级齿轮副
3 悬挂小车受力分析
4 BF型柔性传动参数优化设计
    4.1 目标函数
    4.2 设计变量
    4.3 约束条件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5 结论

四、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柔性钻削加工机床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D]. 赖章鹏. 福建工程学院, 2021(02)
  • [2]冷却圆筒传动系统分析与改造[J]. 陈爱平,肖阳. 机电信息, 2013(12)
  • [3]新型BF型柔性传动优化设计[A]. 罗怀林,张玲玉. 2009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4]大型选煤技术装备政策研究[A]. 周少雷,刘峰,刘炯天,王宏,邓晓阳,刘文欣,郭牛喜,李功民,黎哲欣,曾琳,张海军,叶鹤,陶秀祥,常春祥.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 2009
  • [5]重载低速传动未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研究[D]. 贺元成. 上海大学, 2009(05)
  • [6]BF型柔性传动改进设计及智能优化算法程序开发[D]. 张杰. 四川大学, 2006(03)
  • [7]大型回转双驱动系统关键参数测量与同步性研究[D]. 金贺荣. 燕山大学, 2005(04)
  • [8]带重力平衡器的BF型多柔传动的优化设计[A]. 罗怀林,张玲玉,郑自求. 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1
  • [9]柔性传动圆筒混合机的开发与应用[J]. 张立华,王晶然. 钢铁, 2000(03)
  • [10]回转圆筒BF型柔性传动参数的优化设计[J]. 张立华. 机械设计, 2000(01)

标签:;  ;  ;  ;  

BF型回转缸柔性传动参数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