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令康[1](2020)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双心医学,即心理心脏病学(psychocardiacology),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深层联系,也包括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联。基于中医学“形神一体”的观念,以及“心主血脉”、“心藏神”的藏象理论,所谓“双心”本是一个整体,中医一直在实践着“双心”同治。近年来,中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开展了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释工作。目前中医对双心疾病病机主要有营卫不和、肝失疏泄、五脏互损几种认识,治疗上以脏腑辨证为主,但尚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本研究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为运用经方治疗双心疾病开拓思路,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第一部分论述了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对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心神病症伴发心胸病症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分析其证候规律和病机特点。第三部分是对《伤寒杂病论》中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对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常见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在讨论部分,着重总结和提炼双心疾病的病机和证治规律。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有:胸中窒,烦;胸满,默默,心烦;胸满,烦惊,谵语;悸;烦,悸;惊,悸;心痛,烦;胸中痛,喜太息。2.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甘草汤证、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四逆散证。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人参汤/理中丸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半夏厚朴汤证、黄连阿胶汤证、乌梅丸证、桂枝茯苓丸证。3.双心疾病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在“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方面的反映,发病过程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其病机可归纳为四类:(1)营卫不和,心气受损;(2)枢机不利,气滞心胸;(3)本经自病,心君受邪;(4)痰瘀内阻,使道不通。4.治法上,双心疾病初期注重调和营卫;发展期注重解郁疏机,顾护中焦;深入期一方面注重扶助真阳,交通心肾;另一方面扶正驱邪,利水、活血、化痰以恢复使道、经脉之通畅。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次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双心疾病相关病症、方证,阐明了证候特征与证治规律。首次系统挖掘现代临床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为运用经方治疗本病开拓了思路。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研究双心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医病机演变,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荻娅[2](2019)在《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自拟珠母导痰汤切入探究中药方剂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目前精神分裂症没有理想治法的条件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1)观察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梳理珠母导痰汤各味药物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产生作用的靶标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珠母导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最迟入院时间2018年9月)在院的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主管医师中医和西医执业类别的不同,分为中医执业医师观察组40例,西医执业医师对照组40例,在同一病房住院治疗观察。观察组予以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SGAs口服。患者入院时间有先后差异,但住院治疗观察均满20周。采用权威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疗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使用国际认可并普通应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估工具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疗效、BPRS评分、血脂四项水平的变化。统计相关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综合检索TCMSP、Pub Chem等在线数据库系统,收集珠母导痰汤10味中药对应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收集到的有效化学成分找出对应的作用靶标,构建多成分-多靶标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OMIM、CTD数据库中利用精神分裂症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评分较高的基因数据。运用Cytoscape3.2.1软件,将疾病基因与成分作用靶点基因进行映射,得到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核心作用靶点。结果:(1)证候有效率比较:治疗20周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2.5%,观察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总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总评分35.21±5.718,20周后总评分28.54±5.758;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35.13±5.832,20周后总评分30.79±5.639),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评分,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BPRS分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分类评分进行比较,在敌对性指标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幅度相当;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四项指标评分中,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四项水平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仅观察组甘油三酯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珠母导痰汤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2)珠母导痰汤共计包含珍珠母、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等10味中药材,收集到520种化学成分,可作用于8257个靶标,包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炎症反应因子IL6、IL13、IL8、IL2、多巴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谷氨酸受体等653种不同类型的靶点;对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取degree值大于30作为筛选条件,得到核心靶点;成分靶标与疾病基因映射,得到98个相关靶点基因。结论:(1)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提高BPRS量表评分变化幅度,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证候,减轻脂代谢异常。(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报道内容基本一致,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靶点以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最多,其次为5-HT2受体拮抗剂、钠离子通道(SLC6A4)、肾上腺素受体、GABA受体、NMDA受体等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靶标。本研究选取珠母导痰汤各种有效化学成分作为物质基础,拟阐明其通过作用相应的靶点通路,从而起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为后续进行探索性研究提供基础。(3)目前本病诊断及评估尚无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的公认指标,本研究在各项检验报告中亦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除BPRS量表外客观指标的特异性改变。

康玉春[3](2016)在《王彦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王彦恒老中医在精神科专科医院的中医科从事临床工作逾55年,临床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精神科学术思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研究王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于中医精神科学术发展和传承十分必要。学术思想渊源王老学术思想渊源受到传统中医的神志病学说,如心主神明学说、五神脏理论、癫狂痫学说、郁证学说和有关情志病治肝学说等的深远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到以下三个学说的影响:第一,是伤寒学派阳明病有关学说;第二,活血化瘀学说;第三,中西医结合思潮和实践。学术思想特点王老主张脑主神明,注重脑神在神志病和各种疾病发病和传变中的作用,强调在神志病治疗中治脑调神,其中最为重视活血、清热、补肾。主张百病治疗康复要治脑调神,怪病、难症治疗不忘脑神,防病调神。王老主张,脑主神明,以通为用。脑神“不通则乱,乱则不通”是脑神病的基本病机,活血通脑是最重要的治则治法。肾脑相通,“精”“神”互用,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是脑神病基本病机之二,补肾强脑、安神宁神是治疗脑神病的基本治法之二。热扰脑神,热毒上攻,是脑神病的基本病机之三,清热宁脑乃为脑神病的基本治法之三。王老治疗精神科药物反应和精神科药源性疾病主要采取清热、养阴、解毒和活血之法,主张治未病,讲究治病时机,积极探索辨证使用西药。主要临床经验1.关于精神分裂症(癫病)王彦恒老师认为,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癫病范畴,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病种。但中医癫病的临床范围大于精神分裂症,很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疾患也可以诊为中医的癫病,均可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参考癫病进行辨证论治。王彦恒老师早年总结癫病的病机规律为:“始发于肝,并发于心,失调于脏,上扰于脑,癫病乃作”。王彦恒老师经验中癫病治疗临床思路,强调掌握以下三点:第一抓住证候特征,第二分析病位,第三确定病性,癫病之病性,为本虚标实,初期为邪实,中期为虚实夹杂,后期以虚为主。邪实即气滞、痰盛、血瘀;正虚即气、血、津液亏虚。脑神、五脏功能下降,应注意整体调理。王老认为中医治疗癫病,要时时不忘“治未病”和“治病求本”,不要仅仅紧盯住症状本身,过分重视中西药物的作用;应时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握患者的心理、情志、脑神因素,对患者所关注的婚恋、生活、工作问题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引导,治未病,防止癫病向阴性症状(癫病呆症)发展和药源性疾病的产生。王老主张,癫病康复的关键在于预防复发。2.双相情感障碍(狂郁病) 王彦恒老师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虽然表现为两种矛盾情绪状态(狂、郁)的情感精神疾病,却有着内在统一的病机,二者可以相互转换,郁久可以化火,火性炎上则化为狂;狂久则耗伤气血阴阳,导致阴阳不足,气机升发不利而为郁,从狂而转郁,由此而见狂郁兼见或转换,治疗难度较大。抑郁发作的治疗思路必须掌握以下三点:第一,抓住证候特征;第二,确定病位;第三,确定病性。躁狂状态的治疗思路是要对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确定病位、病性及制定相应的治法、用药,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所在。对待双相情感障碍的转相问题,要注意其内在机制,一方面可能是本病病势的自然体现,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与应用的药物有关。应及时调整药物和药量,不可过亦不可不及,临床上要根据正虚邪实的进退情况灵活运用药物。3.抑郁障碍(郁病) 温阳肾开郁是王老从肾论治脑神病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王老主张,传统的郁证和癫病都很难包容我们现在所说的抑郁障碍范畴,肾阳不足,全身气机动力不足,是郁病(抑郁障碍)的重要病机之一。在使用温阳开郁法治疗抑郁障碍时,温阳补肾是关键与核心。温肾扶阳,但不可过于温燥。4.焦虑障碍焦虑症的症状“点多面广”,病因涉及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其病位在脑而涉及五脏六腑,特别是脑、心、肾;病机是各种身心因素引起的脑神不宁、神机不畅。肾阴不足,脑神失养是焦虑症病机病性之本。焦虑的临床复杂病机类型包括脏腑未损,神机紊乱;寒热并见,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症状繁杂等。王老治疗焦虑症,首重调养脑神,滋阴、清热、理气并举,安心神、镇肝魂以重镇祛为常法;辨别标本,补泻兼施;慎用温补,见寒慎用祛寒,不忘散郁;清上温下,不忘调理脾胃。若已长期使用西药,要注意解毒,更重清热养阴。焦虑患者要怡情养性,加强户外运动,饮食宜清淡。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就是要发挥两个医学体系的不同价值观、不同诊治方法的优势,取“西药起效快,中医治根本”的双重优势,以病人为本,尽快取得疗效,缩短病程,减少病痛和残留症状,加快康复。5.中医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 王老主张中医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王老对精神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患的总体认识是:“药物毒邪,始发于胃,并发于脾,侵及脏腑;病势多途,筋骨受损,伤正毁形,诸病皆生。”治疗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药源性闭经,要特别注意,清热,养阴,活血,解毒是常用方法。在精神科防治药毒关键是抓住“治未病”的时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王彦恒老师用药经验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将筛选出的1903个处方转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的“方剂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通过软件统计,总结出王彦恒老师治疗脑神病的主要药物和主要组合规律。分析显示王彦恒老师治疗脑神病常用治法,包括活血、清热(阳明热)、镇肝、补肾、养阴、通便、解毒、行气、化痰等。依据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所展示的支持度40%的核心组合是由川芎、丹参、菊花、石膏、珍珠母、山萸肉、何首乌、炒枣仁这七味药组成。这个核心组合可以看作是王彦恒老师治疗各种脑神病的核心方剂。该数据分析研究还深层次揭示了王彦恒老师脑神病治疗的一些具体用药规律。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研究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西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示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阿立哌唑或氨磺必利,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行为治疗以及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均能使患者获益。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全面综述,提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肾两虚(脾肾阳虚)。对脾藏意主思的神经心理学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脾藏意主思,对人体信息的接受、识别、短期记忆、初步加工处理,提取、初步储藏关系密切,即对初步形成思维、短时记忆相关,而相应的肾主封藏的功能与信息的深度处理、长期记忆有关,由此可以假设脾意与肾志精神活动的认知与情感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并体现在认知与情感活动的不同环节。如果出现脾虚,脾藏意主思的功能下降,相应的记忆学习功能就会出现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障碍。脾藏意主思的这些认知、情感内涵与脾脏的功能性质高度一致,并与肾藏志主恐的内涵相区别。脾虚脾意不足容易出现相应认知情感功能失常。对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中医范畴和中医病名进行了思考,建议将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称为“癫病呆证(或癫呆症、癫呆病)”探讨了健脾(意)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中医理论基础,在老师补肾法治疗阴性症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健脾(意)补肾(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癫病呆证),是对老师经验和学术观点的发展与创新。由于健脾与补肾作用对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环节不同,二者的作用存在叠加和加强,推测健脾补肾治疗阴性症状的疗效会优于单纯补肾法。对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进行了临床观察:目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是精神科疾病主要致残因素,尚无可靠治疗方法。根据中医五脏和“五神藏”理论,阴性症状应与“脾”和“肾”有关。因此本研究试用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探讨本病的中医治疗规律。方法:选取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医虚证标准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利培酮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汤剂。对照组服用利培酮的同时服用补肾汤剂。疗程为12周。利培酮用量为2-4mg。分别于基线(入组第一天)、第4、8和12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精神症状评定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全部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阳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总分、7个阴性症状量表分分别进行了重复测量数据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结果:对阳性症状量表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但是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对阴性症状量表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且12周末时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对各阴性症状量表亚量表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且12周末时治疗组对情感退缩、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等亚量表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在4、8、12周末时对情感交流障碍亚量表分改善优于对照组。讨论:健脾补肾法比单纯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改善作用更加全面。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癫病呆症)值得深入研究。

徐天朝,苏晶[4](2010)在《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现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文献报道越来越多,笔者就近20余年来有关针灸(包括针刺、电针、针药结合、头针、激光针、穴位埋线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归纳及评述如下。1临床特点剔除针灸治疗精神分裂

李纪平[5](2007)在《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显着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人员试图探寻治疗精神疾病新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受到普遍关注,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临床精神科工作者尚不了解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各方面研究成果,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此时需要探寻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为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借鉴。本文对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近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六个时期:1949年至1954年,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处于准备阶段;1955年至1959年进入起步阶段;1960年至1965年是初级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7年处于特殊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至2000年是持续发展阶段;第六个时期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快速发展阶段。对每个时期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试图为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进行一次历史资料的梳理,从历史发展中探寻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处于何种研究程度,其实际价值和意义为何。通过对发展历程的回顾,深化了对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必要性的认识。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研制出了许多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中成药,在临床中确有应用价值;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机制的研究成果对精神医学理论与实践有所丰富。以往的研究工作虽是可贵的尝试,但尚无突破性的重大进展。研究工作须进一步加强,研究方法亦有待改进。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丰富精神医学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平,梁家柱,刘勇[6](200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及前景。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精神分裂症大致属于中医学“癫狂证”范畴,早在《内经》中有类似记载,古称癫狂,其病因病机以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为

吕红艳[7](2002)在《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进展》文中指出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文献回顾,认为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并阐述对本病治疗研究的认识和体会。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双心疾病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双心”的认识
    1.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临床特点
    1.2 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
2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研究
    2.1 《伤寒论》中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2.2 《金匮要略》中心神病症与心胸病症
        2.2.1 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2.2.2 心神疾病
        2.2.3 心胸疾病
    2.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原文证候分析
        2.3.1 胸中窒,烦
        2.3.2 胸满,默默,心烦
        2.3.3 胸满,烦惊,谵语
        2.3.4 悸
        2.3.5 烦,悸
        2.3.6 惊,悸
        2.3.7 心痛,烦
        2.3.8 胸中痛,喜太息
3 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
    3.1 桂枝甘草汤证
    3.2 栀子豉汤证
    3.3 小柴胡汤证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5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3.6 小建中汤证
    3.7 炙甘草汤证
4 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
    4.1 桂枝汤证
    4.2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4.3 当归四逆汤证
    4.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4.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4.6 大柴胡汤证
    4.7 柴胡桂枝汤证
    4.8 人参汤/理中丸证
    4.9 四逆汤证
    4.10 真武汤证
    4.11 四逆散证
    4.12 半夏泻心汤证
    4.13 半夏厚朴汤证
    4.14 黄连阿胶汤证
    4.15 乌梅丸证
    4.16 桂枝茯苓丸证
讨论
    1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的规律与特点
        1.1 心神、心胸病症与六经病
        1.2 心神、心胸病症与杂病
    2 《伤寒杂病论》方在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应用规律
    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方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3.1 营卫不和,心气受损
        3.1.1 营卫不和与心脏病证
        3.1.2 营卫不和与心神病证
        3.1.3 辨治絜要
        3.2 枢机不利,气滞心胸
        3.2.1 枢机不利与心脏病证
        3.2.2 枢机不利与心神病证
        3.2.3 气机郁滞与火热内郁
        3.2.4 辨治絜要
        3.3 本经自病,心君受邪
        3.3.1 本经自病与心脏病证
        3.3.2 本经自病与心神病证
        3.3.3 辨治絜要
        3.4 痰瘀内阻,使道不通
        3.4.1 水饮
        3.4.2 血瘀
        3.4.3 痰饮
        3.4.4 辨治絜要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伤寒论》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二 《伤寒论》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三 《金匮要略》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四 《金匮要略》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终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网络药理学数据收集方法
    4.3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6 临床资料分析
7 研究结果
    7.1 中医证候标准有效率比较
    7.2 BPRS量表总分评分比较
    7.3 BPRS量表分类评分比较
    7.4 两组血脂四项治疗前比较
    7.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比较
    7.6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
    7.7 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作用靶点
8 讨论
    8.1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治
    8.2 自拟珠母导痰汤药物组成分析
    8.3 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
    8.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分析
    8.5 服药依从性分析
    8.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标准(北京海斯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监制)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相关检查报告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王彦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王彦恒老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总结
    1 前言
        1.1 王彦恒老师学医、从医经历
        1.2 王彦恒老师个人性格、气质与学术精神
        1.3 王彦恒老师学术渊源
    2 王彦恒老师学术思想的核心——立足于临床应用的脑主神明学说
        2.1 王彦恒老师主张脑主神明学说
        2.2 对王彦恒老师脑神论内涵的体会和阐发
        2.3 对王彦恒老师脑神论病机与治疗的体会与阐发
    3 王彦恒老师辨证论治脑神病概览
        3.1 脑神疾病治疗总纲
        3.2 对癫病(精神分裂症)的辨治
        3.3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辨治
    4 温阳开郁,郁病(抑郁障碍)治疗思路的换位移步
        4.1 传统中医的郁证是一个比较驳杂的概念,倡导使用"郁病"对应于抑郁障碍
        4.2 肾阳不足,全身气机动力不足,是郁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4.3 四逆散对温阳开郁的启发
        4.4 交泰丸对温阳开郁的启发
        4.5 从巴戟天的抗抑郁作用看温阳开郁
        4.6 从抗抑郁西药有伐肾气之弊看温阳开郁
        4.7 温阳开郁法的使用
    5 王彦恒老师对焦虑障碍的认识与临床
        5.1 王彦恒老师对焦虑障碍中医范畴的认识
        5.2 从不同角度看焦虑的临床特点
        5.3 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5.4 王彦恒老师焦虑症的中医治则治法
        5.5 焦虑证诊治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6 王彦恒老师对精神科药源性疾患的认识与实践
        6.1 王彦恒老师视野中的精神科药物反应
        6.2 王彦恒老师对精神科药源性反应病因病机的认识
        6.3 药源性疾患中医论治之一——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辨证论治
        6.4 药源性疾患中医论治之二——药源性闭经的辨证论治
        6.5 在精神科防治药毒关键是抓住“治未病”的时机
    参考文献
中篇:王彦恒老师用药规律统计分析
    1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王彦恒老师用药经验的初步统计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参考文献
下篇: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1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诊疗进展
        1.1 综述进展
        1.2 病因病理研究
        1.3 临床表现研究
        1.4 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5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
        1.6 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1.7 非药物治疗
        1.8 小结
        参考文献
    2 中医癫病之呆证诊疗进展
        2.1 “癫病”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研究
        2.3 证型规律研究
        2.4 方药研究
        2.5 针灸研究
        2.6 鉴别诊断
        2.7 小结
        参考文献
    3 脾藏意主思的神经心理学内涵初探
        3.1 脾藏意主思心理学内涵的中医传统认识
        3.2 近年来对脾虚与情绪相关疾患的研究
        3.3 近年来对脾虚与记忆、学习能力等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3.4 脾意的神经心理学内涵的几点思考
        3.5 结语
        参考文献
    4 健脾意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
        4.1 从症状学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中医辨证范畴
        4.2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病机与脾意不足关系密切
        4.3 健脾意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癫病呆症)的重要治法
        4.4 健脾意治疗癫病呆症具体应用的几点考虑
        参考文献
    5 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5.1 临床资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鸣谢
个人简历

(4)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特点
    1.1 特定穴治疗
    1.2 辨证施针
    1.3 针药结合
    1.4 电针治疗
    1.5 头针及其他 (激光针灸、穴位埋线、经络氧疗法)
2 评述
    2.1 文献证据等级低
    2.2 可操作性、可重复性不强
    2.3 相关标准不统一或不明确
3 展望
    3.1 精心科研设计
    3.2 深化临床研究
    3.3 尝试实验研究

(5)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准备阶段(1949-1954)
    1 研究背景
        1.1 中医从“自组织状态”的蜕变
        1.2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起步
        1.3 精神医学的发展状况
    2 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条件
        2.1 现代精神医学占绝对主要地位
        2.2 缺乏中西医结合研究人员
        2.3 中西医共存于精神医疗机构
        2.4 中医基础力量较强
    3 小结
二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起步阶段(1955-1959)
    1 研究背景
        1.1 建国后的第一股中医热潮
        1.2 中医热潮波及精神病防治机构
    2 研究概况
        2.1 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2.2 期刊和着作
        2.3 整理与精神疾病的内容相关的古代资料
        2.4 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模式
        2.5 临床治疗研究
        2.5.1 中药治疗精神疾病的尝试
        2.5.2 针灸治疗技术广泛应用
        2.6 中草药研究
    3 小结
三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初步发展阶段(1959-1965)
    1 研究背景
        1.1 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的壮大
        1.2 精神医学的发展
    2 发展概况
        2.1 文献的分布
        2.2 研究方法
        2.3 临床治疗研究
        2.3.1 精神分裂症成为研究的重点
        2.3.2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出现
    3 小结
四 特殊历史时期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1966-1977)
    1 研究背景
        1.1 中西医结合队伍的改变
        1.2 精神医学的临床研究状况
    2 研究概况
        2.1 研究文献分布状况
        2.2 研究方法的改进
        2.3 临床治疗的发展
        2.3.1 中医疗法合并小剂量西药治疗精神病的兴起
        2.3.2 新疗法出现
        2.3.3 针灸治疗应用广泛
        2.4 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模式的改变
        2.5 新药研究
    3 小结
五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持续发展时期(1978-2000)
    1 研究背景
        1.1 医疗改革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1.2 精神医学的研究状况
    2 研究概况
        2.1 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
        2.1.1 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
        2.1.2 中华医学会
        2.1.3 其他相关学会及学术活动
        2.2 研究文献
        2.2.1 论文文献
        2.2.2 出版书籍
        2.3 研究方法
        2.4 病因病机研究
        2.4.1 痰迷心窍引发争论
        2.4.2 血瘀论受到重视
        2.4.3 中西医阴阳论
        2.4.4 其他病理观
        2.5 辨证分型
        2.5.1 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的制定
        2.5.2 辨证分型的不同观点
        2.6 精神药物引起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的兴起
        2.7 临床治疗
        2.7.1 中药治疗
        2.7.2 针灸治疗
        2.7.2.1 罗和春和电针治疗抑郁症
        2.7.2.2 金舒白应用针灸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
        2.8 草药及其提取物应用及实验研究的探索
        2.8.1 舒血宁在精神科临床应用的发展
        2.8.2 抗抑郁天然药物国外研究的传入
        2.8.3 抗抑郁天然药物的广泛开发
    3 小结
六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入新世纪(2001年以后)
    1 研究文献的快速增长
    2 学术会议
    3 研究方法
    4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受到重视
    5 病因病机
        5.1 阴阳论研究的新进展
        5.2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探索
    6 辨证分型的研究
    7 精神药物所致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8 临床治疗研究
        8.1 中药治疗概况
        8.2 针灸治疗研究概况
    9 中医药抗抑郁机制研究
    10 草药及提取物的研究
    11 小结
结论
致谢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个人简历

(6)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分期治疗
    3.1 狂证治疗
    3.2 癫证治疗
    3.3 混合型治疗
4 分型治疗
5 其他治疗

(7)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辨证治疗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中医对难治性和慢性Sch的治疗
4 对中医证型研究
5 小结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D]. 李令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D]. 张荻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王彦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D]. 康玉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现状与思考[J]. 徐天朝,苏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1)
  • [5]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D]. 李纪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4)
  • [6]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 张平,梁家柱,刘勇. 吉林中医药, 2006(08)
  • [7]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 吕红艳. 福建中医药, 2002(04)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