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

一、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皓翔[1](2020)在《基于活力再生视角的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般认为,具有公众活动属性的城市广场源自于西方的城市建设传统。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设了不少城市广场,但很多广场目前面临着公共活动缺失、活力不够的困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内涵品质提升、人本规划成为当今关注的重点议题,那些曾经处于城市中心、濒临衰退的广场获得了改造更新以重新激发其活力的机遇。本文以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项目为载体,借助大量一手实地调研资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活力再生的视角探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策略。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展望的思路开展设计研究。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目的,对“活力再生”与“城市广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回顾。第二章对“活力”一词引入到城市建筑领域所代表的概念进行解读,同时引入“显性”与“隐性”的概念,构建影响广场活力再生的要素系统,并归纳出显性与隐性要素之间相辅相成、互动辩证的关系。第三章结合常州文化宫广场实例,从历史延续、空间审美取向和多方主体诉求三个方面,对广场活力再生的隐性要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隐性要素的筛选与整合原则。以此为据,进一步凝练出能够落实到物质空间中的规划设计要点。第四章,以跨尺度的视角,从空间结构、空间构成、节点设计三个层面、七个子类分别详细探析了影响广场活力再生的显性要素,并构建出显性要素的规划设计原则,同时总结出不同层面和子类的显性要素设计策略。第五章阐述影响文化宫广场活力再生的显性和隐性要素如何共构落实于项目实践,并对设计成果进行评述,反思现实状态与理想方案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第六章归纳出导致当前城市中心广场失活的四个主要原因,并剖析当前城市活力所展现出的新特征与设计新视角,同时指出应当重视公众参与和多维要素整合等方法在未来广场活力再生设计框架中的运用。总体而言,本文借助实际案例系统地研究了活力再生视角下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同时探讨了我国部分城市广场发展不佳的共性原因并对未来活力再生设计进行了展望,期待研究成果可以为相似的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参考。全文正文约6.4万字,图表120余幅(组)。

何泉[2](2017)在《海绵城市新区武汉江夏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上升,城市公园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园绿地具有改善人居环境、调蓄雨水、修复生态环境等功能。不同时代的城市居民对公园绿地有着不同的需求。传统的城市公园较为注重景观形式与娱乐功能,较为忽略其公园绿地所具备的生态功能,这样的城市公园设计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是有所欠缺的。本文以武汉市江夏中央大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规划设计、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在城市雨水管理及生态恢复的重要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综合性城市雨洪管理控制系统营造理念,对于改善城市雨洪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显着的作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雨洪和环境问题时都积极的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国外的很多处理方法虽有可取之处,却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城市当前的雨洪污染及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提出了海绵型城市新区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法。使“海绵城市”技术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城市雨洪管理,而且能将现有各类问题进行整合,较好地解决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问题。(2)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相关技术作了全面阐述,尝试将其应用于城市新区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实践。通过相关规划设计实证案例的分析,归纳明确的设计目标与原则、合理的场地规划、严格保护修复生态破坏区域、减少公园场地中的硬化面积。尤其着重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以及海绵设施的使用,以期实现城市公园海绵化的效果。与传统的城市公园设计相比,不仅园林景观效果更加自然,雨水资源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也更加完善。(3)在武汉市江夏新区中央大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中,结合场地特点,综合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海绵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指导。全园设计从竖向、交通、绿化植物、给水排水等多方面入手,将海绵型设计理念与技术融入其中,合理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在达到良好景观效果的同时,力求实现雨水的资源化管理,预防强降雨所带来的洪涝灾害以及地表水污染。公园规划设计通过结合以往武汉市区降雨量数据进行计算,初步验证了海绵型城市新区中心公园规划设计对于减少降雨地表径流量、雨水净化、构建水生态环境系统等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成果表明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对于城市新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对同类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也有借鉴参考作用。

戴慧玲[3](2016)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的自然环境面临威胁,同时绿色休闲空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2013年内蒙古住建厅就曾在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城市绿道,2015年包头市“百里绿道”竣工。但目前内蒙古仍然缺少绿道建设的经验。因此,如何在内蒙古构建合理的绿道网,综合发挥游憩、绿色交通、生态、科教功能,延续地域文脉、构建地域特色成为需要研究的题目。本规划前期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总结出城市绿道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明确乌兰察布中心城区绿道资源的基本情况;具体规划时运用基于GIS的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将绿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的同时结合绿道资源分布,确定绿道选线,进一步探索了城市层面绿道规划的方法,最终构建了乌兰察布市的城市绿道系统。

胡彦波[4](2016)在《银中杨对二氧化氮/外源氮(硫)化物的形态生理响应》文中指出二氧化氮(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激增加重了大气NO2污染。一些植物对NO2具有吸附、沉降能力;植物种属之间对NO2的响应存在差异。因此,在大气NO2污染仍较严重背景下,本文以哈尔滨市绿化植物银中杨(Populus alba × P. berolinensis)为研究材料,用气体熏蒸和叶面喷施的方式模拟大气氮沉降,研究其对叶片形态、光合生理、氮代谢等的影响以及叶面喷施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氢钠(NaHSOs)的潜在作用。(1)利用气体熏蒸法、气体交换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NO2胁迫(4μl·l-1)对叶片气孔动态、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O2处理48h显着抑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干扰气孔功能;Pn与叶片温度相关性较小(R2=0.0151);而Rd与叶片温度成正相关。光强转换(饱和光-黑暗)条件下,叶片由光合作用转入呼吸作用状态,NO2影响叶片气体交换速率-时间诱导过程。(2)研究叶面喷施NaHSO3 (4.8 mmol·L-1)和Na2S (5.0mmol-L-1)处理(30天)对银中杨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aHSO3处理未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 (P>0.05)和光化学诱导、气体交换速率诱导过程造成显着影响;而Na2S对叶片光合具有促进作用。温度会干扰喷施对叶片光化学、净光合速率、非光化学耗散等的作用。(3)采用叶面喷施和气体熏蒸的方法,研究Na2S溶液(5 mmolL-1)喷施处理(30天)对银中杨叶片应答NO2胁迫(4μl·l-1)的形态、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a2S喷施处理能有效缓解NO2胁迫对叶片造成的损伤:喷施处理增加了叶片栅栏组织(40%)和海绵组织厚度(60%),NO2胁迫48 h,喷施处理叶片Pn、Fv/Fm、Fv’/Fm和ΦPSII值较对照值分别增加了14.86%、13.64%、19.15%和25.71%,NRA和叶片中H2S含量较对照显着增加(P<0.05)。Na2S喷施处理可能是通过H2S信号途径传递抗逆信号、增强银中杨对NO2的抗性能力。(4)研究叶面喷施NaHSO3 (4.8 mmol·L-1)对NO2胁迫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O2胁迫(4μl·l-1,48 h)下,叶片Pn值显着降低、光化学活性、气孔功能和硝态氮含量受到干扰;喷施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NO2胁迫对叶片造成的伤害,降低叶片激发能压力、增强非光化学能量耗散、保持较高的光化学活性和碳同化效率、改善气孔功能、减少叶片中硝态氮的积累。NaHSO3对叶片应答NO2胁迫具有正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促进气孔功能、缓解光合机构受到的损伤来实现的。(5)研究NaNO3 (20 mmol·L-1)或NaNO3+NaNO2混合液(Na+总浓度为20 mmol-L-1,NO2-浓度为100 μmol·L-1)喷施处理对叶片形态、色素含量、光合诱导、氮代谢等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片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上表面分布较少;喷施处理导致植株叶缘卷曲、黑化,叶片Chla、Chlb、Chl(a+b)值均显着降低,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略有增加(P>0.05);喷施NaNO3或NaNO2未对叶片光反应中心光能吸收、电子传递造成实质影响;但影响了光强(亚饱和光-黑暗)转换下叶片气体交换速率(Pn、Ci)-时间诱导过程,NaNO3和NaNO2喷施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

许金秀[5](2014)在《浅谈金昌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金昌市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及绿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正确的绿化理念,确定合理的绿化格局;合理选择与配置绿化树种;树立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化;建立苗木繁育基地;加强管护力度等建议。

陈中如,林春阳,陈凯,黄义林[6](2014)在《用生态的方法理念建设河南生态林业》文中研究指明简要说明了造林绿化的好处,从当前造林中树种选择的常见误区入手,提出有利生态林业建设的树种选择方法,并对传统造林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以达到用生态的方法、理念建设生态林业的目的。

赵旭[7](2014)在《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由绿色生态到节能环保再到低碳型的改革发展思路已经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可谓势在必行。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各个行业间参与落实,城市园林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城市中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吸收和转化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其固碳作用,植物景观设计科学合理能够保证环境景观中绿量充足,碳汇总量的相对稳定,避免碳迅速排放,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生态功能发挥的核心价值体现。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以达到改善现代城市环境空间的生态功能,起到环境绿化美化的作用,这是作为城市中唯一“活的基础设施”的植物才能完成的重要使命。尽早加快树立低碳理念意识,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中,并通过低碳理念的设计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将对城市园林建设发展、城市低碳化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概述低碳园林的概念和功能,综述低碳园林的发展趋势,分析低碳园林与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证实了低碳园林不只是一种新的园林类型,而是当代园林建设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尝试提出了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从场地基址处理、植物材料的选择依据和方法、不同植物配置的方式对碳汇作用的影响、以及在城市立体绿化方面的应用。同时针对当前园林建设的情况,剖析指出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如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植物配置不合理、盲目选择大规格乔木、追求景观一次性速成效果、对行道树的重视不够等,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最后以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唯一一个利用工业废料改建而成的环保型公园天津市紫云公园的实例,归纳出低碳理念在土壤处理、植物配置、水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出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营建中具体方法和策略。期望本文能对今后城市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应用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方法和指导实践的参考意义。

王菲[8](2014)在《高速公路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如火如荼的发展,使得建设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全与环保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旋律。公路景观美学设计与安全设计的协调统一,可改变公路视觉环境,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体现交通部提出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公路建设新理念。通过对互通立交、路侧绿化带、边坡等视觉特性分析,提出了基于行车安全的点、线、面公路绿化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特征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公路景观交通、环境、美观等功能影响因素,提出了公路绿化评价指标和多层次、多目标的指标体系;通过对高速公路路侧边坡防护方法的对比分析,从便捷性、经济型、美观性、安全性,提出了基于节能减排的生态护坡安全设计;通过实测隧道的洞内外亮度值,分析洞口内外的亮度构成因素,采用心理学评价的方法,综合考虑洞口安全性和景观营造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隧道洞门景观营造方法。研究结论,不仅使路侧环境及景观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满足了道路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可降低死亡率,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对实际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苏澎波,王妮[9](2011)在《谈园林绿化中的几个误区》文中指出近几年来,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的重视,在大力提倡城市绿化建设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城市绿化行业攀比之风,忽略了本地区自然生态和当地的乡土树种应用,城市之间出现攀比现象,建设了一批"大广场工程、大草坪"工程,且后期管理跟不上,出现只建不管的局面。园林建设应将生态利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来考虑,走出园林建设的误区,造福社会。

李莎[10](2011)在《忻州城区绿化建设误区》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利用相关原理和方法找到了城区绿化建设的几个误区,并通过归纳、总结等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对策,提出了关于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和优化城市景观方面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二、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活力再生视角的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与“城市活力”话题的升温
        1.1.2 我国城市广场发展现状
        1.1.3 项目实践的契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活力的概念
        1.2.2 活力再生
        1.2.3 城市广场
    1.3 研究对象选择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有关活力再生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1.4.2 有关城市广场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1.4.3 对本文的价值与启示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广场活力再生系统建构
    2.1 活力的定义与产生要素分析
        2.1.1 活力的定义
        2.1.2 活力的产生要素分析
    2.2 活力再生的隐性要素
        2.2.1 历史延续
        2.2.2 空间审美取向
        2.2.3 多方主体诉求
    2.3 活力再生的显性要素
        2.3.1 空间结构
        2.3.2 空间构成
        2.3.3 节点设计
    2.4 活力再生显性与隐性要素的互动
第三章 常州文化宫广场活力再生的隐性要素分析
    3.1 常州文化宫广场的历史延续
        3.1.1 封建社会时期
        3.1.2 近代民国时期
        3.1.3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3.1.3.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
        3.1.3.2 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
        3.1.4 小结
    3.2 常州文化宫广场的空间审美取向
        3.2.1 文化宫广场区域空间审美取向变迁分析
        3.2.2 中西方城市广场空间审美取向对比
    3.3 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中的多方主体诉求
        3.3.1 政府对文化宫广场更新改造的要求
        3.3.2 工人文化宫等周边区域与文化宫广场设计的关联分析
        3.3.3 社会公众对文化宫广场设计的期待
        3.3.4 设计师对文化宫广场设计的专业思考
    3.4 活力再生隐性要素的整合与归纳
        3.4.1 活力再生隐性要素的筛选整合原则
        3.4.1.1 文脉叠合,历史传承
        3.4.1.2 求同存异,与时俱进
        3.4.1.3 多元参与,合理利用
        3.4.2 历史延续信息与空间审美取向特征分析汇总
        3.4.3 多元主体诉求汇总
        3.4.4 社会公众意向调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州文化宫广场活力再生的显性要素分析
    4.1 常州文化宫广场空间结构分析
        4.1.1 景观格局
        4.1.2 交通布局
    4.2 常州文化宫广场空间构成分析
        4.2.1 空间尺度
        4.2.2 平面形态
        4.2.3 界面构成
    4.3 常州文化宫广场节点设计分析
        4.3.1 小品设施
        4.3.2 植被铺装
        4.3.2.1 植被绿化
        4.3.2.2 广场铺装
    4.4 活力再生显性要素的整合与设计
        4.4.1 活力再生显性要素的整合与设计原则
        4.4.1.1 整体考量,有机协调
        4.4.1.2 理性回应,尺度弥合
        4.4.1.3 人性当先,特色彰显
        4.4.2 结构梳理
        4.4.2.1 结构延续传递
        4.4.2.2 结构整合重构
        4.4.3 空间生成
        4.4.3.1 形态生成
        4.4.3.2 尺度控制
        4.4.3.3 界面处理
        4.4.4 节点营造
        4.4.4.1 特色表达
        4.4.4.2 人性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力再生显性与隐性要素共构的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研究
    5.1 项目实践中活力再生隐性要素的筛选
        5.1.1 空间结构层面隐性要素的筛选
        5.1.2 空间构成层面隐性要素的筛选
        5.1.3 节点设计层面隐性要素的筛选
    5.2 项目实践中活力再生显性要素的设计
        5.2.1 结构织补
        5.2.1.1 古今融合的结构延续
        5.2.1.2 多维视角的结构重构
        5.2.2 空间生成
        5.2.2.1 多元形态生成
        5.2.2.2 多变尺度控制
        5.2.2.3 多样界面处理
        5.2.3 节点营造
        5.2.3.1 节点特色表达
        5.2.3.2 节点的人性化设计
    5.3 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成果评述
        5.3.1 现实中活力再生隐性要素筛选评述
        5.3.2 现实中活力再生显性要素设计评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活力再生视角下的城市中心广场设计的反思与总结
    6.1 城市中心广场活力缺失原因反思
        6.1.1 城市中心的变迁
        6.1.2 审美取向的差异
        6.1.3 功能定位的转变
        6.1.4 人本设计的忽视
    6.2 城市活力的认知与再生设计建议
        6.2.1 多维视角对当代的城市活力再认知
        6.2.1.1 城市活力的新特征
        6.2.1.2 活力再生的新视角
        6.2.2 注重公众参与、多维要素整合在设计中的运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期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2)海绵城市新区武汉江夏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环境问题的加剧
        1.1.2 城市公园绿地的价值
        1.1.3 生态文明下的海绵城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主要研究概念
        2.1.1 海绵城市
        2.1.2 低影响开发
        2.1.3 城市公园
        2.1.4 城市新区
        2.1.5 水生态系统
    2.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2.3 相关海绵型城市公园案例借鉴
        2.3.1 大同市文瀛湖公园
        2.3.2 六盘水市明湖公园
        2.3.3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公园
3 海绵城市营造技术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3.1 规划设计定位与原则
        3.1.1 规划设计定位
        3.1.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2 规划设计途径与目标
        3.2.1 规划设计的途径
        3.2.2 规划设计的目标
    3.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3.3.1 可持续性水体生态系统构建
        3.3.2 水质动态监测与管理调控
        3.3.3 水生态系统日常维护
    3.4 生态修复技术及海绵设施设计介绍
        3.4.1 生态修复技术
        3.4.2 海绵设施设计
4 实践研究——武汉市江夏中央大公园规划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气候条件
    4.2 总体定位与设计目标
        4.2.1 总体定位
        4.2.2 设计目标
    4.3 前期现状分析
        4.3.1 区位分析
        4.3.2 用地分析
        4.3.3 水文分析
        4.3.4 绿化分析
        4.3.5 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4.4 项目规划设计
        4.4.1 景观功能板块
        4.4.2 交通设计
        4.4.3 竖向设计
        4.4.4 水系统设计
        4.4.5 绿化设计
        4.4.6 给排水设计
    4.5 蝶湖防洪排涝专项规划设计
        4.5.1 防洪规划
        4.5.2 排涝规划
        4.5.3 景观水体保障
    4.6 方案数据评估
        4.6.1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
        4.6.2 径流峰值控制
        4.6.3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5 讨论与结论
    5.1 问题讨论
        5.1.1 城市公园雨水管理系统与市政雨水管理系统的差异
        5.1.2 公园绿地海绵化对公园绿地景观的影响
        5.1.3 公园绿地海绵化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利弊
        5.1.4 不同地貌下的“海绵城市”
    5.2 研究结论
    5.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概念辨析
    2.1 绿道
    2.2 城市绿道
    2.3 相关概念
        2.3.1 生态廊道
        2.3.2 生态网络
        2.3.3 绿色基础设施
        2.3.4 遗产廊道
    2.4 小结
3 绿道的发展与理论
    3.1 绿道的发展
        3.1.1 国外绿道的发展
        3.1.2 中国绿道的发展
    3.2 构建绿道的理论
        3.2.1 构建绿道的理论基础
        3.2.2 城市绿道分类
        3.2.3 城市绿道系统构成
4 城市绿道规划方法
    4.1 主流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
        4.1.1 国外城市绿道规划的方法
        4.1.2 国内城市绿道规划的方法
5 中国城市绿道规划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5.1 城市绿道规划存在的问题
        5.1.1 绿道选线长距离借用非机动车道
        5.1.2 用于建设城市绿道的用地紧张
        5.1.3 规划不划定绿色廊道
        5.1.4 绿道规划设计单一且过于人工化
    5.2 发展对策
        5.2.1 绿道规划与城市总规、城市绿规相协调
        5.2.2 确定全国性的绿道规划标准
        5.2.3 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条件和城市文脉
6 绿道实践
    6.1 国外实践
        6.1.1 新西兰奥克兰地峡绿道(Auckland Greenway)
        6.1.2 迈阿密河流绿道(Miami River Greenway)
        6.1.3 哥伦布市绿道(Columbus Greenway)
    6.2 国内实践
        6.2.1 深圳市绿道规划
        6.2.2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
    6.3 案例启示
        6.3.1 城市绿道选线的方法
        6.3.2 城市绿道类型的丰富
        6.3.3 城市绿道融合地域文化
乌兰察布市绿道系统规划说明
    7 区位与概况
        7.1 区位关系
        7.1.1 地理区位
        7.1.2 交通区位
        7.1.3 经济区位
        7.2 自然条件
        7.2.1 地质地貌
        7.2.2 气候
        7.2.3 水文
        7.2.4 生物资源
    8 规划背景
        8.1 规划范围
        8.2 地域文化分析
        8.2.1 察哈尔文化
        8.2.2 乌兰察布岩画
        8.2.3 红色革命文化
        8.3 绿道资源情况
        8.3.1 自然资源点情况
        8.3.1 人文资源点情况
    9 SWOT分析
        9.1 优势(strength)
        9.1.1 优良的自然山水基底,丰富的自然资源
        9.1.2 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9.1.3 居民出行习惯
        9.2 劣势(weakness)
        9.2.1 老城区绿量不足,绿地景观不佳,功能不全
        9.2.2 绿道资源分布零散,连接度差
        9.2.3 非机动车道被占,出行安全受到影响
        9.2.4 风貌雷同,景观缺乏地域特色
        9.3 机遇(opportunity)
        9.3.1 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政策提供机遇
        9.3.2 相关规划要求建设绿道
        9.4 挑战(threat)
        9.4.1 生态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
        9.4.2 不合理城市开发破坏生态系统
    10 规划愿景
        10.1 规划期限
        10.2 规划依据
        10.3 规划原则
        10.3.1 生态性
        10.3.2 地域性
        10.3.3 开放性
        10.3.4 连接性
        10.4 规划目标与定位
        10.4.1 规划目标
        10.4.2 规划定位
        10.5 规划理念
    11 绿道系统规划
        11.1 绿道规划总体布局
        11.1.1 绿道布局
        11.1.2 绿道布局结构
        11.1.3 绿道分类规划
        11.2 绿道绿廊控制策略
        11.2.1 乌兰察布市绿道绿廊控制区划定
        11.2.2 乌兰察布市绿廊建设标准
        11.3 服务设施与标识系统规划
        11.3.1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1.3.2 标识系统规划
        11.4 绿道建设指引
        11.5 游线规划
        11.6 分期建设规划
        11.7 植物规划
        11.7.1 规划原则
        11.7.2 绿道绿化骨干树种规划
        11.8 绿道示范段
        11.8.1 基址概况
        11.8.2 绿道示范段规划
附录A 绿道选线专题研究
    1 基本方法
    2 适宜性评价
        2.1 水系适宜性评价
        2.2 连接路径评价
附录B 植物名录一览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4)银中杨对二氧化氮/外源氮(硫)化物的形态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污染现状
        1.2.2 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
        1.2.3 植物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1.2.4 大气中NO_x及其植被沉积过程
        1.2.5 NO_2沉积对叶片形态、生理过程的影响
    1.3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2 NO_2胁迫对银中杨叶片气孔动态、光合作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2.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1.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NO_2对叶片气体交换速率-时间诱导过程的影响
        2.2.2 NO_2处理对叶片气孔形态的影响
        2.2.3 NO_2胁迫对叶片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银中杨对硫化物+NO_2的形态、生理响应
    3.1 叶面喷施(NaHSO_3和Na_2S)对银中杨光合作用的影响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3.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1.4 结果与分析
        3.1.5 讨论
    3.2 叶面喷施Na_2S对银中杨应答NO_2的作用
        3.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3.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2.4 结果与分析
        3.2.5 讨论
        3.2.6 本章小结
    3.3 叶面喷施NaHSO_3对银中杨应答NO_2的作用
        3.3.1 试验材料及处理
        3.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3.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3.4 结果与分析
        3.3.5 讨论
        3.3.6 本章小结
4 叶面喷施硝酸盐对银中杨叶片形态、光合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4.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4.1.3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喷施NaNO_3对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
        4.2.2 NaNO_3和NaNO_2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4.2.3 叶面喷施NaNO_3和NaNO_2对叶片气体交换速率诱导的影响
        4.2.4 叶面喷施NaNO_3和NaNO_2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4.2.5 叶面喷施NaNO_3和NaNO_2对叶片硝态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浅谈金昌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金昌市城市绿化现状
2 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2.1 制约因素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绿化布局不合理
        2.2.2 绿化质量不高
        2.2.3 绿化养护粗放, 重栽轻管
        2.2.4 缺乏专业苗木繁育基地
        2.2.5 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够, 生物结构不稳定
3 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绿化理念, 确定合理的绿化格局
    3.2 合理选择配置绿化树种
    3.3 树立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化
    3.4 建立苗木繁育基地
    3.5 加大管护力度

(6)用生态的方法理念建设河南生态林业(论文提纲范文)

1 植树造林的好处
2 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
    2.1 树种单一
    2.2 片面追求新奇不切实际, 违背适地适树原则
    2.3 把常绿树种位置提的太高
3 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
    3.1 采用多树种造林
    3.2 以乡土树种为主
4 传统造林技术需要改进的几方面
    4.1 苗木规格大小适宜
    4.2 推广近自然式造林, 严禁翻山造林
    4.3 改变传统的三埋两踩一提栽培技术

(7)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目标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低碳园林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低碳园林理念的概念及发展
    2.1 低碳理念的溯源及相关概念
        2.1.1 低碳理念应运而生的背景
        2.1.2 低碳基本概念和内涵延伸
    2.2 低碳园林的起源及相关概念
        2.2.1 低碳园林的起源
        2.2.2 低碳园林的概念
    2.3 低碳园林的科学内涵及发展趋势
        2.3.1 低碳园林的科学性
        2.3.2 低碳园林的发展趋势
        2.3.3 营造低碳园林的基本原则
    2.4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的辩证分析
        2.4.1 节约型园林概念
        2.4.2 生态园林概念
        2.4.3 三种园林基本概念的联系性与差异性
第三章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3.1 低碳理念在场地基址方面的方法
        3.1.1 保护场地内的土壤营养成分
        3.1.2 对场地内杂草的处理方法
        3.1.3 在场地设计中提高绿地使用率
    3.2 低碳理念在植物选材方面的方法
        3.2.1 依据乡土树种优先方式进行选择
        3.2.2 依据植物的生长速度进行选择
        3.2.3 依照植物的树形大小合理配置
        3.2.4 植物的选择要考虑成本因素
    3.3 低碳理念植物配置的方法
        3.3.1 不同配置方式与绿量的关系
        3.3.2 不同林冠层次、林分类型与绿量的关系
        3.3.3 不同疏透度、林带结构与绿量的关系
    3.4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立体绿化方面的方法
        3.4.1 低碳理念在屋顶绿化的应用
        3.4.2 低碳理念在应用于墙面绿化
第四章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当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4.1.1. 忽视乡土树种的大量应用,盲目选择外来树种
        4.1.2 忽视合理植物种类配置,缺乏思考植物多样性原则
        4.1.3 盲目选择大规格乔木,使栽培难度加大
        4.1.4 盲目追求景观一次性速成的效果
        4.1.5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重视程度不够充分
    4.2 解决方法
        4.2.1. 营建城市“大绿”,重视行道树的使用,加强乔木种植比重
        4.2.2. 适地适树,选择固碳释氧能力强的乡土树种
        4.2.3. 改善植物配置方式,增加绿量提升园林植物整体的碳汇功能
        4.2.4. 大力发展耐旱树种和节水植被的应用
第五章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实例研究——以天津紫云公园为例
    5.1 天津市紫云公园项目简介
        5.1.1 紫云公园的项目背景
        5.1.2 紫云公园的建设环境概况
    5.2 紫云公园的设计理念
    5.3 紫云公园低碳理念对土壤处理改良的方法
    5.4 紫云公园低碳理念的植物配置方法
        5.4.1 林下空间以地被植物为基调
        5.4.2 园林景观中乔木的低碳理念配置
        5.4.3 四时花卉的低碳配置
        5.4.4 园林道路的植物配置
    5.5 紫云公园建设其他方面的低碳实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8)高速公路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程概述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预期目标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工程概述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行车安全的绿化设计方法
    2.1 公路绿化作用及其视觉特性分析
        2.1.1 公路绿化设计的作用
        2.1.2 公路绿化的视觉特性分析
    2.2 公路绿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设计误区
        2.2.1 公路绿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2.2 公路绿化设计误区
    2.3 基于行车安全的公路绿化设计方法
        2.3.1 绿化设计原则
        2.3.2 公路绿化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绿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的建立
        3.2.1 交通功能指标
        3.2.2 景观人文指标
        3.2.3 环境生态指标
        3.2.4 视觉质量指标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口景观营造的分析与设计
    4.1 隧道洞内外亮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4.2 隧道口景观营造的方法
        4.2.1 基于亮度的隧道洞口的方法
        4.2.2 增加交通信息提示标志的方法
        4.2.3 隧道口景观营造的新方法
    4.3 基于驾驶行为的隧道洞口景观营造的方法
        4.3.1 驾驶员的心生理特性
        4.3.2 隧道洞口景观营造基本原则
        4.3.3 隧道洞口景观营造的基本方法
        4.3.4 其它补充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路侧生态景观协调处理技术
    5.1 边坡防护方法简述
        5.1.1 铺草皮护坡
        5.1.2 生态袋护坡
        5.1.3 客土喷播护坡
        5.1.4 三维植被网护坡
        5.1.5 浆砌片石
        5.1.6 废旧轮胎固土护坡
        5.1.7 骨架植草护坡
    5.2 生态护坡方案
        5.2.1 预制网格植草护坡方案
        5.2.2 废旧轮胎护坡方案
        5.2.3 路侧生态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东陵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6.1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
    6.2 景观分析及植被选择
        6.2.1 景观分析
        6.2.2 植被选择
    6.3 景观绿化设计
        6.3.1 路侧景观绿化设计
        6.3.2 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
        6.3.3 服务区、站区、管理区景观绿化设计
    6.4 经济性分析
    6.5 安全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谈园林绿化中的几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 园林绿化设计的误区
    1.1 追求新颖, 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1.2 过分最求“奇、快、大”, 忽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2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误区
    2.1 绿化队伍良莠不齐, 缺乏规范的管理
    2.2 为求目前效果, 盲目违反自然规律拔苗助长搞“速成”
    2.3 为保工期, 反季节施工
3 园林绿化管理的误区

四、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活力再生视角的常州文化宫广场设计研究[D]. 张皓翔. 东南大学, 2020(01)
  • [2]海绵城市新区武汉江夏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 何泉.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D]. 戴慧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2)
  • [4]银中杨对二氧化氮/外源氮(硫)化物的形态生理响应[D]. 胡彦波.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5]浅谈金昌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许金秀. 甘肃农业科技, 2014(12)
  • [6]用生态的方法理念建设河南生态林业[J]. 陈中如,林春阳,陈凯,黄义林. 河南林业科技, 2014(02)
  • [7]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赵旭.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2)
  • [8]高速公路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处理技术研究[D]. 王菲.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9]谈园林绿化中的几个误区[J]. 苏澎波,王妮. 北方环境, 2011(09)
  • [10]忻州城区绿化建设误区[J]. 李莎.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3)

标签:;  ;  ;  ;  ;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几个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