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通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旺[1](2021)在《基于有限元的鸡蛋欧姆加热预煮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鸡蛋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深加工能力落后。将鲜鸡蛋预煮凝固、剥皮浸渍加工成卤蛋是增加鲜蛋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深受人们喜爱。预煮是卤蛋加工的关键环节,预煮后蛋清蛋黄的凝固程度是影响卤蛋品质的显着因素。目前,通常采用沸水或通蒸汽来预煮鸡蛋,但该法由于加热条件不可控,易造成鸡蛋蛋清蛋黄凝固不均,严重影响了后续卤蛋的加工品质。欧姆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在鸡蛋预煮的应用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综上,本文在原有欧姆加热装置基础上设计了变频电路,并对不同浓度盐水与蛋壳的导电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所测结果建立有欧姆加热预煮鸡蛋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确定电场强度、鸡蛋摆放方向和预煮时间等条件对鸡蛋内部升温速率与温度分布的影响,预测蛋清、蛋黄的凝固状态,最后与传统加热方式进行能耗、品质对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欧姆加热的鸡蛋预煮装置变频电路设计。通过对现有的欧姆加热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了变频电路,主要包括整流电路、中间电路和逆变电路,通过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选型,最终设计出50~5k Hz可调的方波交流变频电路,满足欧姆加热预煮鸡蛋时的频率需求,可被用于欧姆加热鸡蛋的预煮与试验。(2)加热介质浓度的确定及蛋壳导电性分析。通过分析温度与频率对蛋清、蛋黄和不同浓度盐水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清、蛋黄和盐水的电导率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电导率越大,0.2%盐水的电导率适宜于作为欧姆加热介质预煮鸡蛋;当频率在50~1k Hz范围内,0.2%盐水的电导率随频率升高而升高,当频率大于1kHz后电导率随频率的变化不大,在满足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后续采用频率1k Hz对鸡蛋进行预煮较为合适;通过对蛋壳导电性研究表明蛋壳导电性极差,可被视为绝缘材料,欧姆加热预煮鸡蛋时,鸡蛋内部热量完全来自于外部盐水的热传导作用。(3)基于有限元的欧姆加热条件对鸡蛋预煮过程的影响研究。通过建立欧姆加热预煮鸡蛋的有限元模型并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盐水、蛋清和蛋黄处温度的测量值与模拟值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10%,证明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发现,整个加热过程中加热槽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鸡蛋垂直电极板摆放时鸡蛋内部升温更快;且鸡蛋在预煮过程中的凝固历程为蛋清先凝固,后蛋黄开始凝固直到蛋黄完全凝固;最后通过分析电场强度对蛋清、蛋黄不同凝固历程的影响,发现采用场强12.5 V/cm对鸡蛋进行预煮850 s左右,可有效提高鸡蛋的预煮效率。(4)欧姆加热预煮对鸡蛋品质及能耗的影响研究。对比采用欧姆加热与传统加热预煮鸡蛋,结果表明采用欧姆加热方式预煮鸡蛋,加热槽内温度分布更均匀;相同条件下能耗是蒸煮锅加热的1/4;且不同位置的鸡蛋品质更均匀。证明了采用欧姆加热技术预煮鸡蛋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应用价值。

张烈[2](2019)在《调理型肉糜制品的通电加热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通电加热技术以焦耳定律为理论基础,将电流(通常为交流电)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食品材料,从而达到加热目的。相较于传统加热方式,通电加热具有加热均匀、能量转换率高、加热速率快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前景的食品热加工技术。本研究以调理型肉糜制品—汉堡肉饼为对象,考察了不同频率和温度下汉堡肉饼的电导率,以及通电加热过程中样品的升温曲线和温度分布情况。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方法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模拟了不同频率和加热时间下汉堡肉饼的温度分布情况,并与实际加热情况进行了对比,用实测结果验证模型,探究了通电加热技术在汉堡肉饼加工上的可行性。1.测定了不同温度(10℃至80℃)和频率(50 Hz至20 kHz)下汉堡肉饼的电导率变化,对比分析了两种频率下(50 Hz和20 kHz)电导率的差异。采用LCR测量仪测定了样品在12个频率下的电气特性(包括阻抗值),基于阻抗值(Z)计算得出样品的电导率。20 kHz下,样品电导率为0.7 S/m3.54 S/m;50 Hz下的电导率为0.93 S/m3.78 S/m。在测定范围内,样品电导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相同温度下,样品电导率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在5000 Hz以下频率范围内,增长速率较快,5000 Hz后接近于常数。2.为考察通电加热过程中样品的升温速率及温度分布情况,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和有限元分析对两种频率下(20 kHz和50 Hz)汉堡的通电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模拟通电加热系统的能量损失少,能量转化率高(90%以上),样品中心达到目标温度(80℃)的时间在20 kHz下为80 s,50 Hz下为204 s,加热后样品内部温度分布趋势为样品中心温度最高,边缘温度最低,呈对称形式。3.考察了不同频率下的加热速率和温度分布情况。样品达到目标温度(10至80℃)时,高频率(20 kHz)和低频率(50Hz)通电加热时的加热时间分别是131.11s和290.5 s,说明采用高频率加热能够有效缩短加热时间,模拟加热时间较实际加热时间短。高频通电加热技术可有效降低样品汁液损失率(高频率为0.76-10.39%,低频率为2.26-10.85%),从而保证产品品质。样品表面及截面的温度分布都呈现中心温度最高,边缘温度最低情况,说明通电加热是内部加热,且加热频率对温度分布没有影响,该分布规律与模拟结果一致,证实了模拟算出的温度分布模型。在50 Hz加热时,出现电极腐蚀现象,样品被金属离子污染,该现象是低频通电加热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实验及模拟结果,肯定了通电加热技术在调理型肉糜制品加工中的可行性,及其加热时间短,温度分布均匀的优势。

单长松,李法德,王少刚,赵子彤,陈超科,吴澎[3](2017)在《欧姆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欧姆加热是一种新型食品热加工技术,在食品物料的快速均匀加热及提高食品安全性及质量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物料自身电导性、电场强度等因素影响,国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国外在处理含颗粒食品、含蛋白食品加工的广泛应用,甚至在太空任务中食品加工方面的尝试,存在着较大差距。文中阐述了欧姆加热技术的原理、特点、国内外欧姆加热装备的研发现状及该技术对食品原料中酶、微生物、风味与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马梦晴,高海生[4](2015)在《食品杀菌与无菌包装新技术综述》文中认为从远红外线加热和杀菌技术,超高温杀菌技术,欧姆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等方面对食品杀菌的新技术进行了论述,对无菌包装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郭雯[5](2015)在《通电加热过程中具有不均-电气特性的固体复合食品温度分布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方法,最近通电加热引起了食品行业的兴趣。因为在热加工中最主要的关键因素是加热履历和温度分布。在通电加热过程中还要需要特别考虑电流的分布,多相或多组分的复合食品加热后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表明了调查复杂食品体系热行为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多组分食品特别是固体复合食品并没有足够有效的研究数据。因此,模拟具有不同电气特性的固体食品在通电加热过程中的热行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研究研究了设计了四个典型的固体复合食品体系:并联、串联和两种四周包围的体系,分别是外层电导率高和外层电导率低,同时研究了这四种体系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加热特性。并且用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代替传统用焦耳定律来解析通电加热,用一种基于电磁场分析的全新的方法预测了通电加热过程中食品的发热量。【材料与方法】1、电导率的测定电导率,σ(S m-1)是数学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由电感电容电阻测量计(Hi TESTER3532-50,HIOKI Co.Ltd.,Japan)测量出的阻抗计算得到。本研究分别考察了土豆泥和含1 wt%Na Cl的土豆泥(含水量均为80 wt%)的电导率。这两种成分用来组成四种食品体系,在20-80℃的水浴条件下每隔5℃测量一次电导率。2、通电加热后温度分布的考察研究了通电加热后四种填充方式食品体系的温度分布。在通电加热过程中,通电加热装置(FJB-55,Frontier Engineering Co.Ltd.,Japan)提供电压为50 V,频率为20 k Hz的交流电源。通电加热一定时间后,用红外成像仪(TH7102WV,NEC San-ei Instruments,Ltd.,Japan)拍摄样品中心横切面的热图,并与温度分布的模拟结果进行比对。3、建立温度分析的3D有限元模型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两款商业软件包,FEMAP(V10.2,Siemens PLM Software Inc.,USA)和PHOTO-Series(V7.2,PHOTON Co.Ltd.,Japan)建立了几何模型并进行了温度预测。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分析了电磁场从而预测了单位体积的内部发热量(Q,J s-1 m-3)。【结果与讨论】在通电加热过程中,电导率(σ)是影响电流分布的关键因素。温度升高对于离子移动的阻力变小,因此实验结果显示电导率与温度具有线性上升关系并且得出了经验公式。同时发现,导电率也具有频率依存性,两者具有对数函数的关系。另外,在一定范围内,电导率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温度分布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通电加热过程中,不同的组分以及它们在加热器中的排列方式对温度分布具有显着影响。如在并联和串联模型中,温度分布具有完全相反的影响。在并联电路中,中间填充土豆泥的部分比周围填充含盐土豆泥的部分低,这是因为电流比较容易通过导电率高的组分。相反地,在串联连接时,填充土豆泥的部分比周围填充含盐土豆泥的部分温度高,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流经每个组分的电流是相同,而土豆泥具有相对较大的阻抗,所以发热量大温度较高。另外,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3D有限元模型成功模拟了通电加热过程中固体复合食品的温度分布,实验现象和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一结果暗示了通电加热通过电极配置提高固体复合视频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潜在应用。

杨鹏[6](2014)在《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豆腐是东南亚人民非常喜欢的健康食品。在豆腐制作过程中,煮浆和凝固是最重要的两道工序。但由于目前的煮浆方法均无法精确控制加热速率和温度,且存在温度梯度使豆浆的受热不均,易造成豆腐的质量下降。同时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判断豆腐的凝固程度,易造成不同操作者或同一操作者不同批次生产的豆腐品质不均。针对目前豆腐加工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SCT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器的,利用热电偶测温、网络分析仪芯片实时检测豆浆阻抗的通电加热豆腐加工系统。该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和测量豆浆中的温度、实时检测豆浆的凝固程度,提高了豆腐加工的自动化水平,并且提高了豆腐的品质。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根据豆腐加工工艺流程及其要求,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带有电极板的加热槽、热电偶温度测量模块、开关模块、阻抗测量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操作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等部分组成。(2)根据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经过多方案的对比,最终选择K型热电偶配合MAX6675组成温度测量模块;选用继电器与光电耦合器组成开关模块;选用AD5933作为阻抗测量模块的核心元件;选用LCD1602作为显示模块的核心元件。并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了分模块编写,经过整合完成了系统控制程序设计。(3)基于有限元分析,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数学建模,模拟了圆筒形、立方体、长方体3种形式共6种方案的通电加热容器在豆浆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通过比较温度分布均匀性,容器清洗方便性综合考虑选择带圆弧的长方体、电极板沿短边平行布置的加热容器为最优设计方案。(4)对系统进行了硬件测试、软件调试、系统整体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豆腐加工系统温度的测量误差是±1℃,低频时阻抗测量误差为±1,高频时几乎为零;豆浆凝固过程中,10kHz时其阻抗的变化能够确定豆浆的凝固终点。

王冉冉[7](2012)在《豆浆高频通电加热与极板污染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物理学、电磁学、食品物性学、化工原理、测试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用于液体食品通电加热的高频大功率电源和液体食品高频连续通电加热装置,解决了通电加热中极板污染等制约通电加热技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二是通过自行研制的设备,对豆浆的部分理化特性做了相关实验,阐述了通电加热对豆浆主要特性的影响;三是通过对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极板污染机理的研究,设计了污染的控制方法,提出了最佳通电加热条件。主要内容有:1、开发研制了用于液体食品通电加热的高频大功率电源和液体食品高频连续通电加热装置,包括电源部分和液路部分两个模块,该装置的电源和流量参数都可调,方便研究不同条件下,液体食品通电加热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电源部分包括平滑调节电压、占空比、频率和对加热室双极性高频方波电压电流的采集等,使该装置能够完成在不同电场条件下特性变化的研究。液路部分包括调节加热室压力、流速等,使装置能够完成不同加热条件下液体食品特性变化的研究,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流量控制加热时间,通过调节压力防止被加热液体食品沸腾等。2、设计制作了试验研究装置能够实时采集较大频率范围不同占空比的双极性方波电压和电流信号。3、提出了利用复阻抗研究豆浆电导率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豆浆通电加热中豆浆电导率的变化,试验研究发现,低频下,豆浆电导率随频率升高增大,频率超过1000Hz时影响不明显。不同频率下,豆浆的电导率虽然不同,但是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都是线性的,豆浆的固形物质量分数会影响电导率,但是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4、通电加热过程中,大豆蛋白的热变性和豆浆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会增大豆浆的电导率。5、蛋白质在极板上的黏附会发生焦糊,在豆浆电导率的测量中,会使豆浆的电导率下降。6、研究了豆浆通电加热中极板污染的问题,研究发现,极板的污染主要是豆浆中蛋白质在极板上的黏附造成,并且由于黏附物的电阻相对豆浆较大,因而其发热相对较快从而加速了污染。提出极板污染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升高电源频率,并确定了固形物含量为6.8%的豆浆,电流密度为5000A/m2,利用白行研制设备通电加热时的最佳条件。本文最后总结了通电加热技术中的关键性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为通电加热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朱敏[8](2012)在《豆浆通电加热实验及数值模拟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品物料的加热是食品加工中十分重要的操作,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加工过程中能源消耗及其制造成本的高低。食品物料的通电加热技术是食品工程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在电路中把物料作为一段导体,利用物料本身在导电时所产生的热量达到加热的目的。国外对通电加热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有成功运行的连续通电加热设备,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正处于推广应用以及新型设备的开发研究阶段。目前我国对食品物料的通电加热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没有成功运行的连续通电加热设备,对连续通电加热装置的研究也只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有限元分析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物理场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模拟分析,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通电加热过程中物料内部温度与速度的分布情况,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试验时间和成本。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通电加热技术,研究不同条件下豆浆的升温速率与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数值模拟在通电加热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主要开展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以豆浆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小型可拆卸式连续通电加热装置及静态通电加热装置研究了豆浆在不同电场条件下通电加热,其温升速率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通电加热的豆浆进行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制作了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系统,并用该系统对豆浆进行了通电加热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均匀、快速地对豆浆进行通电加热,并能利用电压、电流传感器以及T型热电偶结合数据采集器采集加热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及温度信号,加热过程中,设备运转良好,试验完成后,设备拆卸清洗方便。2)利用液体食品通电加热系统分别连接静态通电加热与连续通电加热的加热室,研究电场强度对豆浆电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频率500Hz10kHz范围内,豆浆的电导率随电场强度的升高而加大,频率对其无影响。3)研究50Hz时,电源波形及电场强度对豆浆通电加热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导率不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正弦波的电导率大于双极性方波的电导率,同一点位置处正弦波的温升速度大于双极性方波的温升速率。4)将有限元法的思想应用于通电加热过程,对静态通电加热的豆浆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结果显示:有限元法能直观显示加热室及其周围的温度分布,较准确的预测豆浆静态通电加热过程中的加热规律,并分析了其误差的形成原因。5)利用有限元法对连续通电加热的加热室内豆浆的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不同形状加热室内豆浆流动状态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研究所需的加热室形状,从而有效节省人力、物力,缩短试验或通电加热设备研发的周期。

熊秀芳[9](2012)在《豆浆通电加热特性与凝胶流变特性及其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大豆食品风靡全球,推动了豆制品加工业尤其是豆腐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但是,作为豆腐的发源地和消费大国,我国的豆腐产业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我国豆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包装、卫生质量差、保质期短、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设备简陋、自动化水平低、工艺参数模糊、难于实现规格化和标准化生产。通电加热技术有利于提高豆腐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因此本论文对豆浆通电加热凝胶过程中的电导率、动态流变特性、电阻率与动态流变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通过测量电阻率来自动判断豆浆凝固终点,通过测量电阻率来实现动态流变特性在线自动检测的可行性。用有限元方法对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豆浆通电加热和豆浆凝固检测系统的设计,为研发通电加热家用豆腐机和商用大型豆腐机奠定了基础。通过上述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整个豆浆通电加热系统可用电容和电阻串联组成的等效电路表示。(2)豆浆在通电加热时的升温速率随着电场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电场强度为6、12、18V/cm时,升温到90oC所需时间分别大约为:1400s,360s,170s;当电场强度为12、18V/cm时,升温曲线近似为指数曲线。(3)豆浆在通电加热凝固过程中的电导率随电场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豆浆的电导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4)在通电加热时豆浆中间部位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靠近加热槽壁的温度较低,加热时间从50s增加到300s,豆浆的最大温差从3℃增大到20.2℃。加热槽吸热和散热是造成豆浆温度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5)豆浆在凝固过程中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在凝胶反应初期凝胶速率很快,后期变慢。凝胶反应的均匀性与凝固温度有关,凝固温度为80℃时,凝胶反应速率变化比较均匀,制得的豆腐质构均匀。(6)可以将豆腐凝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阶段,温度从7085℃,G’和G"变化不大;第二阶段是加速阶段,温度从8595℃, G’和G"急剧增大;第三阶段是稳定阶段,当温度大于95℃,凝胶反应结束,豆腐凝胶形成,G’和G"趋于稳定。当温度小于70℃时,豆浆不能形成豆腐凝胶;当温度在87℃时,G’和G"相交,豆腐的凝胶温度为87℃。(7)豆浆在加热凝固过程中,电阻率、G’和G"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用连续一级反应模型模拟。可以用测量电阻率变化率(或电阻率)判断凝固终点,当电阻率变化率(或电阻率)基本不变时,凝固达到终点。(8)豆浆在加热凝固过程中,G、G与电阻率呈线性相关,凝固温度在75℃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81和0.980;80℃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和0.979;85℃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805、0.900。(9)设计了通电加热豆腐加工系统,主要对热电偶温度采集模块和阻抗测量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了豆腐通电加热凝固在线检测。

姜欣[10](2010)在《食品体系通电加热过程温度场的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加工是食品加工和食品保藏中最重要的技术。但是热加工过程中的加热速度和加热不均匀导致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问题也一直困扰学术界和工业界。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途径:一是强化传热,设计新型的加热设备。这是研究时间最长,也最成熟的技术,但是其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二是采用非热加工。采用非热食品加工和保藏方法例如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强光等一直是热门课题,但是由于非热杀菌往往不能提供热杀菌同等的食品安全保证,而且,非热杀菌很难彻底解决酶灭活的问题,因此,这些方法现在在工业应用还很有限;三是采用新型的加热方式,使热量能在食品内部产生,减少热传递阻力,大大提高传热效率。有代表性的加热方法就是远红外加热,微波加热和通电加热。这类食品热加工方法是目前最有前途的食品加工技术。与远红外和微波相比,通电加热的作用深度不受限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加热方式,是近来食品热加工理论和技术的一个热点。人们已经采用试验研究方法较深入地研究了通电加热,近年来,在数值模拟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要充分发挥通电加热的作用,必须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食品通电加热。影响通电加热温度场的本质因素就是:一个是电流产生的内源热,二是各个质点间的传热。影响电流产生内源热的就是电导率的分布和电场,影响各质点间的传热的主要是流动和导热系数。本研究针对通电加热中的本质因素,研究多种非均相食品体系模型中物性因素,物料几何因素,电极几何因素等对体系电场、传热,进而对温度场的影响。1)研究了电极形状对通电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形状对电流密度分布和温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当电极间物料的电导率均匀一致的情况下,矩形和圆形平板电极的温度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都均匀一致,而其它三种形状电极的温度分布都不均匀,电流密度在与流场接触的拐角处出现最值。对于电导率不均匀的物料,在平板电极中加热,其电流密度场和温度场是不均匀的。对于大尺寸的电导率不均匀的固体物料的直接加热,采用弧形电极,有可能得到均匀的温度场;而且,弧形电极可以减少充填液体的使用,因此提高加热速率,提高能量效率。2)论文模拟研究了含有单个绝缘体的食品体系,结果表明:通电加热过程中,温度场的冷点不仅和物料的电导率有关,而且还受加热过程中传热现象的影响。食品体系中绝缘体的导热率对整个物料中的冷点位置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不同导热率对物料的边界散热没有明显的影响;物料边界的散热及温度与边界的传热系数有关,当加热设备的保温性能较差时,物料的与设备的接触有可能成为通电加热的冷点。3)模拟研究了含单个块状固体物料的非均相食品物系中固体物料的相对电导率及方位对通电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固体的混合体系的通电加热过程中,固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固体与流体电导率的比值都会对物料的加热速率及温度场的均匀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不管固体的电导率高于流体还是低于流体,都有可能出现固体加热不足以及物料的局部区域过热的现象,调整电极或者物料的取向,可以减少加热的不均匀性。4)模拟研究了食品体系中含有多个电导率不同的物体时的通电加热。结果显示:在多相物料体系下,各组分的加热速率不完全由电导率的大小所决定,电导率越大,有可能加热速率反而越小,反之亦然。但是当电导率小到一定的程度时,其电加热的速率下降,组分的热量来源主要是物料之间的热传导。组分之间的电导率差距越大,整个物料的温度场的温度最高点与最低点温差越大。物料的加热速率由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综合决定,不能简单由电导率的大小来判断物料中的温度分布。5)模拟研究了液态食品的连续通电加热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入口速度对加热室的温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中心温度模拟计算值与参考文献的误差仅为2.32℃。流体流过微型圆孔进入加热室,在接近加热室两端极板45°处出现速度较低,导致流体在此处停留的时间长,出现过热现象;反之,速度越高则加热室的温差、中心温度和出口温度越低。由于加热物料的热敏性,要整体考虑局部温度、整体温度和出口温度来确定最佳的进口流速。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模拟能够很好地预测液态食品连续通电加热过程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精确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也利于提高模拟预测的准确性。

二、通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的鸡蛋欧姆加热预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鸡蛋预煮方法及条件的研究现状
        1.2.2 欧姆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2.3 有限元法在食品传热中的应用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欧姆加热的鸡蛋预煮装置变频电路设计
    2.1 变频电路系统设计
        2.1.1 整流器的选择
        2.1.2 中间电路设计
        2.1.3 逆变电路设计
        2.1.4 变频电路总装及验证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热介质浓度的确定及蛋壳导电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电导率的测量
        3.1.3 蛋壳导电性分析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温度对蛋清、蛋黄及不同浓度盐水电导率的影响
        3.2.2 频率对盐水电导率的影响
        3.2.3 蛋壳的导电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的欧姆加热条件对鸡蛋预煮过程的影响研究
    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4.1.1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4.1.2 材料物性参数
        4.1.3 控制方程
        4.1.4 初始值与边界条件
    4.2 数学模型的验证
        4.2.1 试验材料
        4.2.2 鸡蛋的欧姆加热预煮
        4.2.3 模型的验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拟验证结果
        4.3.2 加热槽内部温度分布
        4.3.3 鸡蛋的不同摆放方向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4.3.4 鸡蛋在欧姆加热预煮中的凝固历程
        4.3.5 电场强度对鸡蛋加热历程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欧姆加热预煮对鸡蛋品质及能耗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鸡蛋预煮系统
        5.1.3 鸡蛋的预煮与信息采集方法
        5.1.4 鸡蛋的品质检测
        5.1.5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温度均匀性与能耗对比
        5.2.2 不同预煮条件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调理型肉糜制品的通电加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通电加热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1.1 通电加热技术概述
    1.2 通电加热既往研究
        1.2.1 通电加热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2.2 通电加热中的电导率研究
        1.2.3 通电加热中的温度分析
        1.2.4 通电加热中的数学模型和模拟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汉堡肉饼的电导率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设备与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电导率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电导率的温度依存性
        2.3.2 电导率的频率依存性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汉堡肉饼通电加热的模拟温度分析
    3.1 引言
    3.2 汉堡肉饼通电加热的软件模拟
        3.2.1 基本方程
        3.2.1.1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热计算
        3.2.1.2 焦耳定律基本方程
        3.2.1.3 焦耳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关系
        3.2.2 几何模型
        3.2.3 模拟中应用的参数
        3.2.4 通电加热模拟结果与讨论
    3.3 汉堡肉饼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析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实验材料
        3.3.1.2 设备与仪器
        3.3.1.3 实验方法
        3.3.2 通电加热温度分析与讨论
        3.3.2.1 通电加热中汉堡肉饼的温度历史
        3.3.2.2 通电加热后汉堡肉饼的温度分布情况
        3.3.2.3 通电加热中的电极腐蚀现象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结论
展望
附属篇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致谢

(3)欧姆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欧姆加热技术的原理
2 食品欧姆加热技术的特点
    2.1 加热均匀、不需传热面、不影响食品的品质
    2.2 加热速度快、不受物料尺寸和形状的影响
    2.3 能效高、环境友好
3 影响食品欧姆加热的主要因素
    3.1 食品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2 欧姆加热系统电源类型
    3.3 加热室结构特征
        3.3.1 电极材料的选择
        3.3.2 加热室结构的设计[27]
    3.4 固、液混合食品物性参数的匹配
4 欧姆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4.1 食品加工中的杀菌
    4.2 食品烫漂与钝酶
    4.3 食品解冻中的应用
    4.4 在其他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食品杀菌与无菌包装新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杀菌新技术
    1. 1远红外线加热和杀菌技术
    1. 2超高温杀菌技术
    1. 3欧姆杀菌技术
    1. 4超高压杀菌技术
2无菌包装技术
3结论与讨论

(5)通电加热过程中具有不均-电气特性的固体复合食品温度分布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既往研究
        1.2.1 通电加热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2.2 通电加热与传统方法联合加热的研究
        1.2.3 通电加热在固体食品中的应用
        1.2.4 电导率的研究
        1.2.5 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析
        1.2.6 通电加热建模的研究
        1.2.7 有限元法的研究
        1.2.8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研究
    1.3 本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材料电导率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3.1 电导率的计算方法
        2.2.3.2 LCR仪的校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电导率的温度依存性
        2.3.2 电导率的频率依存性
        2.3.3 含盐量对于电导率的影响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通电加热装置的校准
        3.2.2 通电加热装置发热量的检查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固体食品通电加热的建模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基本方程
        4.2.1.1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热计算
        4.2.1.2 焦耳定律基本方程
        4.2.1.3 焦耳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关系
        4.2.2 模型
        4.2.2.1 初始和边界条件
        4.2.2.2 电力输入
        4.2.2.3 其他条件和输入参数
        4.2.2.4 模型的校验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豆腐的市场前景
        1.1.2 豆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1.3 通电加热的原理及其特点
        1.1.4 豆浆的凝固机理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对通电加热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通电加热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硬件设计
    2.1 豆腐加工系统分析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3.1 STC89C52RC单片机介绍
        2.3.2 STC89C52RC单片机最小系统
    2.4 温度测量模块设计
        2.4.1 方案选择
        2.4.2 MAX6675介绍
        2.4.3 温度测量模块的实现
    2.5 阻抗测量模块设计
        2.5.1 阻抗测量理论依据
        2.5.2 方案选择
        2.5.3 AD5933介绍
        2.5.4 阻抗测量模块的实现
    2.6 通电加热开关模块设计
        2.6.1 SRD-05VDC-SL-C继电器
        2.6.2 TLP521光电耦合器
        2.6.3 开关模块的实现
    2.7 电源模块设计
    2.8 按键操作模块设计
    2.9 显示模块设计
        2.9.1 液晶LCD1602介绍
        2.9.2 显示模块的实现
    2.10 串口通讯模块设计
        2.10.1 PL2303HX转换芯片介绍
        2.10.2 串口通讯模块的实现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豆浆加热槽的优化设计
    3.1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3.2 静态通电加热数值模拟初步分析
        3.2.1 热电耦合分析数学模型
        3.2.2 方案可行性评定标准
        3.2.3 求解条件的设定
        3.2.4 模拟方案概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温度测量程序设计
        4.2.1 SPI串行接口简介
        4.2.2 MAX6675数据传输过程
        4.2.3 温度测量程序流程
    4.3 阻抗测量程序设计
        4.3.1 I2C通信协议简介
        4.3.2 阻抗测量程序流程
    4.4 通电加热开关程序设计
    4.5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4.5.1 上位机程序设计与实现
        4.5.2 下位机程序设计与实现
    4.6 显示程序设计
    4.7 按键操作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试验与分析
    5.1 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试验系统搭建
    5.2 系统通电加热试验与分析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豆浆高频通电加热与极板污染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豆浆营养及其热处理
        1.1.2 非热杀菌处理方式
        1.1.3 通电加热及其优点
    1.2 国内外研现状
        1.2.1 国外通电加热研究现状
        1.2.2 国内通电加热研究现状
        1.2.3 通电加热电极污染的研究现状
    1.3 豆浆加工存在的问题
        1.3.1 目前常用的煮浆方式
        1.3.2 豆浆通电加热方式的研究
        1.3.3 豆浆通电加热加工的特点
        1.3.4 通电加热装置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1.5 课题来源
2. 豆浆高频通电加热装置的研制
    2.1 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装置总体方案的确定
    2.2 豆浆高频通电加热装置液路系统的设计
        2.2.1 加热室的设计
        2.2.2 流速和压力控制及调节系统
    2.3 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电源系统的设计
        2.3.1 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电源系统框图
        2.3.2 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电源的硬件设计
        2.3.2.1 整流装置
        2.3.2.2 逆变装置的设计
        2.3.2.3 采集装置的设计
        2.3.2.4 控制系统设计
        2.3.3 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电源的软件设计
        2.3.3.1 主程序
        2.3.3.2 频率调节程序
        2.3.3.3 液晶显示程序
        2.3.3.4 软件抗干扰措施
    2.4 液体食品高频连续通电加热系统的主要指标及其实验结果分析
        2.4.1 电源系统的主要指标及实验分析
        2.4.2 通电加热设备杀菌实验及分析
    2.5 小结
3 通电加热中豆浆电导率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装置
        3.1.3 实验方法
        3.1.3.1 豆浆的制备
        3.1.3.2 豆浆的通电加热实验
    3.2 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3.2.1 测量频率的影响
        3.2.2 豆浆介电常数的影响
        3.2.3 电解和极化的影响
        3.2.4 极板的豆浆粘附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室温下豆浆电导率与频率的关系
        3.3.2 不同温度下豆浆的电导率
        3.3.3 窒温下豆浆和自来水电导率的变化
        3.3.4 室温下不同固形物质量分数的豆浆电导率的变化
    3.4 小结
4 豆浆连续通电加热中极板污染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实验方法
        4.1.3.1 豆浆的制备
        4.1.3.2 通电加热实验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专利授权与软件登记

(8)豆浆通电加热实验及数值模拟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食品物料通电加热的研究
        1.2.2 国内外食品物料的电导率研究
        1.2.3 数值模拟在通电加热中的应用研究
        1.2.4 模拟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2 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系统的设计
    2.1 前言
    2.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流程
    2.3 加热室的设计
        2.3.1 加热室内部结构
        2.3.2 材料的选用
    2.4 泵的选型
    2.5 小结
3 豆浆温升速率及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3.1 前言
    3.2 静态通电加热时豆浆的温升速率及电导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连续循环通电加热时豆浆的电导率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装置
        3.3.3 实验方法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4 通电加热过程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4.1 前言
    4.2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4.2.1 有限元法
        4.2.2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介绍
    4.3 静态通电加热数值模拟初步分析
        4.3.1 热-电耦合分析数学模型
        4.3.2 物理模型的建立
        4.3.3 求解条件的设定
        4.3.4 实验结果分析
        4.3.5 模拟值与实验值比较
        4.3.6 误差分析
    4.4 连续通电加热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4.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4.4.2 流体数值模拟在加热室形状设计中的应用
    4.5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豆浆通电加热特性与凝胶流变特性及其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大豆制品的市场前景
        1.1.2 传统豆腐的制作工艺
    1.2 豆腐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3 通电加热技术在豆腐加工中的应用
        1.3.1 通电加热原理
        1.3.2 食品通电加热的特点
    1.4 豆腐凝胶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1.4.1 豆腐凝胶机理
        1.4.2 影响豆腐凝胶的因素
    1.5 豆腐通电加热应用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6 豆腐凝胶过程流变特性
    1.7 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
    2.1 引言
        2.1.1 豆浆通电加热等效电路
        2.1.2 电导率的定义
    2.2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装置
        2.2.3 实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豆浆通电加热等效电路的验证
        2.3.2 通电加热槽电极常数的验证
        2.3.3 不同加热频率时豆浆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2.3.4 不同电场强度时豆浆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2.3.5 通电加热电导率与温度关系模型
    2.4 小结
第三章 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通电加热频率对加热速率的影响
        3.3.2 通电加热电场强度对加热速率的影响
        3.3.3 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的升温模型
        3.3.4 通电加热条件对电-热转换效率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装置
        4.2.3 试验方法
    4.3 豆浆通电加热过程有限元解析与验证
        4.3.1 控制方程
        4.3.2 有限元解析几何模型
        4.3.3 物料特性值
        4.3.4 豆浆的电导率
        4.3.5 边界条件
        4.3.6 模型验证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加热槽内豆浆温度分布
        4.4.2 通电加热过程中豆浆温度的变化
    4.5 实验结果和解析结果的比较
    4.6 小结
第五章 豆浆在凝胶过程中的动态流变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装置
        5.2.3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动态应变扫描分析
        5.3.2 动态时间扫描分析
        5.3.3 动态温度扫描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豆浆凝胶过程动态流变特性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装置
        6.2.3 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凝固温度下电阻率的变化
        6.3.2 豆浆电阻率变化率和 G 、 G 的一级反应拟合
        6.3.3 电阻率变化率和 G 、 G 的连续一级反应拟合
        6.3.4 豆浆电阻率变化率与 G 、 G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6.3.5 豆浆电阻率与弹性模量 G 、黏性模量 G 的关系
    6.4 小结
第七章 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设计
    7.1 引言
    7.2 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功能及组成
    7.3 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软件设计
    7.4 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硬件设计
        7.4.1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7.4.2 自动控制及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7.4.3 开关电路设计
        7.4.4 阻抗测量模块设计
        7.4.5 测温模块设计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存在问题
    8.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计算机程序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10)食品体系通电加热过程温度场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食品热处理的重要性
        1.1.1 热处理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1.2 热处理对食品加工的重要性
    1.2 食品热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3 通电加热的原理和优点
        1.3.1 通电加热的原理
        1.3.2 食品通电加热的优点
    1.4 通电加热的应用现状
        1.4.1 通电加热的应用领域
        1.4.2 通电加热的工业应用
    1.5 通电加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实验研究进展
        1.5.2 模拟研究进展
        1.5.3 数值模拟研究与传统研究方法的比较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通电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场分析及有限元分析方法
    2.1 通电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场分析
        2.1.1 温度场分析
        2.1.2 电场分析
        2.1.3 动量场分析
    2.2 有限元法分析
        2.2.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计算工具
        2.2.2 有限元法与其他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的比较
        2.2.3 有限元分析法的求解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电极形状的食品通电加热温度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3.1 模拟研究
        3.1.1 物理模型
        3.1.2 数学模型
        3.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3.1.4 材料物性参数
        3.1.5 网格的划分及模型的求解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电极形状中的温度场分布
        3.2.2 物料加热平均速率的分析
    3.3 实验研究
        3.3.1 材料与仪器
        3.3.2 加热装置
        3.3.3 实验通电加热物料模型物制备
        3.3.4 琼脂物料电导率的测定
        3.3.5 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瞬态通电加热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1 含单绝缘体物料的食品体系通电加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1.1 物理模型
        4.1.2 数学模型
        4.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4.1.4 材料物性参数
        4.1.5 结果与分析
        4.1.6 结论
    4.2 含单块固体物料的非均相食品体系通电加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2.1 物理模型
        4.2.2 数学模型
        4.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4.2.4 材料物性参数
        4.2.5 结果与分析
        4.2.6 结论
    4.3 含多块固体物料的非均相食品体系通电加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3.1 物理模型
        4.3.2 数学模型
        4.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4.3.4 材料物性参数
        4.3.5 结果与分析
        4.3.6 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稳态通电加热过程中速度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
    5.1 物理模型
    5.2 数学模型
    5.3 边界条件的确定
    5.4 材料物性参数
    5.5 网格的划分
    5.6 结果与分析
        5.6.1 加热室速度场分布
        5.6.2 加热室中心温度分布
        5.6.3 不同流速下的温度分布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总结
    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通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的鸡蛋欧姆加热预煮研究[D]. 李树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调理型肉糜制品的通电加热特性研究[D]. 张烈.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欧姆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J]. 单长松,李法德,王少刚,赵子彤,陈超科,吴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10)
  • [4]食品杀菌与无菌包装新技术综述[J]. 马梦晴,高海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5]通电加热过程中具有不均-电气特性的固体复合食品温度分布模型的建立[D]. 郭雯. 上海海洋大学, 2015(05)
  • [6]基于电阻抗测量的豆腐通电加热加工系统[D]. 杨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7]豆浆高频通电加热与极板污染控制研究[D]. 王冉冉.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8)
  • [8]豆浆通电加热实验及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 朱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9]豆浆通电加热特性与凝胶流变特性及其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D]. 熊秀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10]食品体系通电加热过程温度场的模拟研究[D]. 姜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标签:;  ;  ;  

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