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溶剂提取紫草籽油的研究

4号溶剂提取紫草籽油的研究

一、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万楚筠[1](2017)在《菜籽饼脂质的亚临界萃取特性及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低菜籽富含甘油三酯油及磷脂、VE、甾醇和Canolol(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等脂质成分,是一种优质脂质和植物蛋白资源,其低温压榨饼脂质残留较高,通常采用的正己烷脱脂工艺,由于其脱溶温度高达120℃,影响脂质和粕的质量。亚临界萃取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提取分离技术,克服了正己烷萃取工艺的缺点,具有较低的萃取和脱溶温度、较高提取效率和低的生产成本等优势,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双低菜籽压榨饼亚临界萃取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论文以双低菜籽低温压榨饼为试材,创新性地系统研究菜籽压榨饼脂质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的溶出与溶解特性、萃取机理和动力学,获得了亚临界脂质萃取的相关基础数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开展了亚临界丁烷萃取(SCBE)菜籽饼中脂质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液料比和萃取时间对菜籽油提取率有极显着的影响,且交互作用显着;优化得到的萃取条件为液料比8.30 mL/g,萃取时间90 min和萃取温度35℃,在优化条件下菜籽油提取率高达95.10%。对SCBE的菜籽油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CBE油的颜色较正己烷萃取(HXE)油颜色浅,磷含量为113.20mg/kg,约为HXE油的1/2,油脂酸价与过氧化值都显着优于HXE油;超临界CO2萃取(SCO2E)的菜籽油磷含量最低,其它品质指标与SCBE油差异不明显。2.系统研究了粉碎后菜籽饼粉末的表观结构,测得其平均粒径为489μ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菜籽饼颗粒表面凹凸不平,存在许多大小不一的孔洞,部分孔洞延深到颗粒内部,颗粒表面散布有一些细小油滴。研究了菜籽饼脂质在SCBE过程中的溶出规律,当萃取温度在2050℃变化时:(1)当萃取时间t≤12min时,菜籽油提取率呈线性增长趋势,且提取率增长速率与萃取温度负相关;t>30min时,菜籽油提取率增长不明显;(2)萃取温度对SCBE菜籽油中磷脂含量的影响非常显着;t≤15min时,油中磷脂含量的增加速度与萃取温度呈正相关;(3)萃取温度较低时(20℃),菜籽饼中的VE溶出速度较慢,且甾醇的溶出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在萃取温度较高时(4050℃),萃取时间和温度都能显着影响Canolol的溶出,而在萃取温度较低时(2030℃),萃取时间对Canolol的溶出影响显着。3.菜籽和饼粕的内部微观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机械压榨后,菜籽细胞结构被完全破坏,油体大部分被挤压融合;同时存在一些结构相对完整的小油体留存于融合的蛋白体残次结构中;经SCBE后压榨饼中融合油体面积进一步减少,小油体结构被萃取溶剂破坏,大部分脂质被萃出,只剩下蛋白骨架。亚临界萃取动力学的研究表明:Patricelli模型能较好的描述菜籽低温压榨饼SCBE过程中菜籽油和微量成分(磷脂、VE、甾醇和Canolol)的动力学特性,其萃取机制主要为发生在压榨饼颗粒表面的油脂洗涤过程,且整个SCBE为自发过程;在较低温度下,VE最容易伴随着菜籽油被萃出,甾醇次之,磷脂和Canolol萃取速率最慢;而在较高温度时,磷脂的传质系数急剧增大,能被大量萃出,Canolol的传质系数也有较大提升,逐渐与VE和甾醇接近。SCBE的热力学研究发现:磷脂萃取所需要的活化能最高,采用较低温度进行亚临界萃取可以显着降低油脂中磷脂含量;VE的表观活化能最低,在较低的温度也容易被萃出。4.研究了亚临界萃取体系对油菜脂质的溶解特性,联用基团贡献方法计算与确定了油菜脂质和溶剂的汉森三维溶解度参数(HSP)值,结果表明:甾醇和β-Carotene在亚临界丁烷中的溶解性要略优于VE;菜籽油与VE的溶解性较为接近;磷脂的溶解性差异较大,其与丁烷Ra(溶解度参数距离)的平均值为11.81(J/cm3)1/2是VE平均值的1.37倍;Canolol在丁烷中的溶解性相对较差,Ra高达15.13(J/cm3)1/2;在溶解度限制的萃取过程中,甾醇、β-Carotene和VE萃取速率较快、磷脂和Canolol较慢。菜籽饼中脂质与亚临界丁烷的Ra值和它们在20℃的洗涤传质系数呈一定的线性关系(R2=0.752)。5.探究了亚临界萃取体系溶解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丁烷和R134a的溶解度参数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丁烷的δd从0℃的14.96(J/cm3)1/2下降到50℃的13.17(J/cm3)1/2下降了12%;R134a的δd、δp和δh,从0℃到50℃分别下降了18.2%、7.7%和13.6%。菜籽油、VE、甾醇和Canolol的溶解度参数在温度为0℃到50℃的范围内下降不明显。丁烷与R134a混合后其溶解特性的调控自由度明显增大。随着混合溶剂中丁烷比例的降低和R134a比例的升高,菜籽油、VE、甾醇、磷脂和β-Carotene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呈现先增加,后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R134a比例的增加,Canolol的溶解性先是缓慢增长,在丁烷与R134a为1:1时达到最大,然后迅速减小。因此,通过调整丁烷与R134a比例,可显着改善亚临界萃取对Canolol的选择性。

宋国辉,黄纪念,孙强,张丽霞,王静博[2](2016)在《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简述了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定义、原理、技术优势,并对加压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装备以及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述。

郑小芬[3](2015)在《水酶法提油茶籽油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茶籽油废水是水酶法提油茶籽油的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油茶皂素等,若将其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在参考其他食品加工废水处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油茶籽油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究和优化。主要结果如下:1、对油茶籽废水主要化学成分和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油茶籽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油茶皂素含量为6.2%、蛋白质含量为5.4%、多糖含量为5.8%、油脂含量为0.8%。油茶籽废水的水质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浓度为358300 mg/L,总磷浓度为40 mg/L,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SS)浓度为12108 mg/L氨氮浓度为432mg/L, pH为7.9,色度为2500倍。2、对油茶籽油废水进行酸化-混凝-厌氧生物处理。油茶籽油废水经自然酸化7d后,加入3%的浓度为10%的聚合氯化铝(PAC)和0.2%的浓度为3%的聚丙烯酰胺(PAM)进行混凝,静置后取上清液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反应时间为5 d。厌氧出水的COD浓度为15000 mg/L,氨氮浓度为452 mg/L,色度为500倍。3、对酸化-混凝-厌氧出水进一步采用Fenton处理,以进一步降低COD浓度。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Fenton反应的最优条件:初始pH为3.0、FeSO4·7H2O的投加量为30.0 g/L, H2O2的投加量为30.0g/L,反应时间为4 h。处理后废水的COD浓度为1000 mg/L,氨氮为360 mg/L,色度为100倍。4、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进一步降低COD浓度。由单因素试验得到生物接触氧化的最优条件:HRT 10 h、进水pH为8.0、溶氧量4 mg/L。处理后废水的COD浓度为180 mg/L,氨氮含量为320 mg/L,色度为50倍。5、考虑到废水中氮和磷含量较高,先采用下述条件得到了脱氮的最佳参数为:反应pH为10.0,MgCl2的添加量为20 g/L, Na2HPO4的添加量为23.3 g/L,反应时间为3 h。脱氮后废水氨氮含量降至14 mg/L。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种脱磷方法,具体为:单独使用FeCl3、单独使用CaCl2、联合使用FeCl3和CaCl2。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可知,单独添加CaCl2的方法最适于实际应用,并可知CaCl2添加量为4g/L时,废水的总磷浓度为0.2 mg/L、氨氮含量为13mg/L、COD浓度为85 mg/L、色度为5倍,达到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6、在最佳条件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实际运行期间组合工艺出水COD浓度为84mg/L左右、、氨氮含量为12 mg/L左右、总磷含量为0.22 mg/L左右、SS含量为48 mg/L左右、色度为5倍,均达到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宋国辉,黄纪念,孙强,张丽霞,王静博[4](2014)在《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述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定义、原理、技术优势,并对加压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装备以及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述。

王倩,黄纪念,宋国辉,孙强,艾志录[5](2014)在《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及料液比对芝麻油出油率都有显着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5次,料液比1∶3.3。在此工艺条件下,芝麻油的出油率达到50.30%,验证值为50.15%,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11%。

王倩[6](2013)在《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白芝麻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分别以出油率和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为指标,确定各自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所得芝麻毛油的理化性质。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对芝麻油制取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5次,料液比1:3.3。在此条件下,芝麻油的出油率为50.15%,芝麻油萃取率为96.52%,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为8.75mg/g。以所得油中木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2℃,萃取次数5次,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为8.86mg/g,木脂素萃取率为93.35%,芝麻油出油率为48.56%。对亚临界萃取法制取的芝麻毛油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其结果为:酸值1.2mgKOH/g,过氧化值3.1mmol/Kg,溶剂残留量20mg/Kg,均符合芝麻原油的国家标准。与六号溶剂浸出法相比,亚临界萃取法制取的芝麻毛油的品质较佳,且出油率较高;与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相比,亚临界萃取法在出油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刘煜,栾小恒[7](2003)在《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方硬紫草在90年代初期已开始人工栽培,紫草籽中含脂肪17%,其中γ-亚麻酸13.5%,α-亚麻酸31%,是迄今为止所发现γ-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油品之一。四号溶剂萃取技术提取紫草籽油,使其生理活性物质不受破坏,为紫草籽油开发利用提供保证。

二、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菜籽饼脂质的亚临界萃取特性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质在菜籽中存在形态概述
    1.2 油料脂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1.2.1 压榨法油脂提取技术
        1.2.2 水剂及其酶法辅助提油技术
        1.2.3 有机溶剂油脂萃取技术
        1.2.4 超临界流体油脂萃取技术
    1.3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3.1 亚临界流体的性质
        1.3.2 不同亚临界溶剂在脂质萃取中应用
    1.4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
        1.4.1 立题的背景
        1.4.2 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亚临界萃取菜籽低温压榨饼中脂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亚临界萃取流程
        2.3.2 单因素试验设计
        2.3.3 响应面试验设计
        2.3.4 正己烷萃取流程
        2.3.5 超临界CO_2萃取流程
        2.3.6 分析测试
        2.3.7 数据处理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萃取温度对亚临界萃取菜籽饼油脂的影响
        2.4.2 液料比对亚临界萃取菜籽饼油脂的影响
        2.4.3 萃取时间对亚临界萃取菜籽饼油脂的影响
        2.4.4 响应面设计方案及试验结果
        2.4.5 亚临界萃取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2.4.6 亚临界萃取低温压榨菜籽饼中油脂的品质特征
    2.5 小结
第三章 亚临界萃取菜籽低温压榨饼中脂质的溶出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菜籽饼粉碎及粒径分布测试
        3.3.2 菜籽饼的亚临界萃取流程
        3.3.3 油脂及微量成分在亚临界萃取中的溶出过程
        3.3.4 脂质微量成分的分析测试
        3.3.5 扫描电镜分析
        3.3.6 数据处理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菜籽饼粉碎后的粒径大小分布和微观形态
        3.4.2 菜籽饼中油脂在亚临界丁烷中的溶出特性
        3.4.3 菜籽油中磷脂含量在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的变化
        3.4.4 菜籽油中V_E含量在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的变化
        3.4.5 菜籽油中甾醇含量在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的变化
        3.4.6 菜籽油中Canolol含量在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的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亚临界萃取菜籽低温压榨饼中脂质的动力学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菜籽饼油脂及微量成分的亚临界萃取
        4.3.2 菜籽饼油脂的亚临界萃取相平衡实验
        4.3.3 脂质微量成分的分析测试
        4.3.4 透射电镜分析
        4.3.5 数据处理方法
    4.4 脂质萃取动力学理论研究
        4.4.1 萃取过程中的扩散现象
        4.4.2 扩散传质模型的建立
        4.4.3 扩散传质模型的修正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油菜籽粒和饼粕的内部微观结构
        4.5.2 菜籽饼中油脂亚临界萃取动力学模型与参数
        4.5.3 菜籽油中微量成分亚临界萃取动力学模型与参数
        4.5.4 菜籽饼中油脂在亚临界萃取过程的焓变与熵变
        4.5.5 菜籽饼中油脂及微量成分亚临界萃取的活化能
        4.5.6 菜籽饼脂质亚临界萃取过程对比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亚临界萃取体系对油菜脂质的溶解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表征溶解特性的溶解度参数理论
        5.2.1 溶解度参数的概念
        5.2.2 溶解度参数的发展
        5.2.3 溶解度参数值测试方法
        5.2.4 溶解度参数计算方法
    5.3 油菜脂质亚临界萃取体系溶解度参数研究
        5.3.1 体系物质分子结构信息
        5.3.2 体系物质特征参数值计算
        5.3.3 体系物质溶解度参数值计算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亚临界萃取体系油菜脂质的溶解特性Teas三角图
        5.4.2 亚临界丁烷中脂质溶解特性与萃取传质速率的关系
        5.4.3 亚临界萃取体系油菜脂质分子极性Xp值
        5.4.4 温度对亚临界萃取体系溶解度参数的影响
        5.4.5 温度对油菜脂质与亚临界溶剂相溶性的影响
        5.4.6 油菜脂质在亚临界二元溶剂中溶解特性预测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亚临界流体的定义
2.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类
    3.1 加压液体萃取
    3.2 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
4. 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的优点
5. 加压亚临界萃取技术装置发展现状
6. 加压液化气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6.1 用于油脂制取及脱脂处理
    6.2 在天然产物萃取中的应用
    6.3 在精油生产中的应用
    6.4 在农药和兽药残脱除、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7. 应用研究展望
    7.1 扩大在大宗油脂加工技术中的应用
    7.2 丰富萃取剂品类以及开展多萃取剂的混合萃取研究
    7.3 加强亚临界萃取技术、分离与其它分析仪器联用技术研究, 拓展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3)水酶法提油茶籽油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油茶籽油的概况
    2 油茶籽油的加工方法及研究进展
        2.1 压榨法
        2.1.1 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流程和优缺点
        2.1.2 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的研究进展
        2.2 浸出法
        2.2.1 浸出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流程和优缺点
        2.2.2 浸出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的研究进展
        2.3 水酶法
        2.3.1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流程和优缺点
        2.3.2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的研究进展
    3 水酶法提油茶籽油副产物的应用研究现状
        3.1 水酶法提油茶籽油工艺水的应用研究现状
        3.2 水酶法提油茶籽油的油茶籽粕的应用研究现状
    4 食品加工废水处理研究概述
    5 本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处理技术的简介
        5.1 厌氧生物处理
        5.1.1 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5.1.2 影响厌氧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
        5.2 Fenton工艺
        5.2.1 Fenton反应机理
        5.2.2 影响Fenton反应的因素
        5.3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
        5.3.1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反应机理
        5.3.2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特点
        5.4 化学法脱氮
        5.4.1 化学法脱氮的原理
        5.4.2 影响化学法脱氮的因素
        5.5 化学法除磷
        5.5.1 化学法除磷的原理
        5.5.2 影响化学法除磷的因素
    6 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6.1 研究的主要目的
        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油茶籽油废水主要成分的测定及其酸化混凝-厌氧处理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与试剂
        1.1.1 材料
        1.1.2 仪器设备
        1.1.3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油茶籽油废水主要成分的测定
        1.2.2 油茶籽油废水水质指标的测定
        1.2.3 油茶籽油废水的酸化混凝试验
        1.2.4 油茶籽油废水的厌氧处理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籽油废水主要成分的测定结果
        2.1.1 油茶皂素标准曲线的建立
        2.1.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
        2.1.3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建立
        2.1.4 油茶籽油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2.2 油茶籽油废水水质指标测定结果
        2.3 酸化混凝对COD的影响
        2.4 厌氧处理时间对COD和氨氮的影响
        2.5 最佳酸化混凝条件出水的水质指标
        2.6 最佳厌氧处理时间出水的水质指标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nton处理油茶籽油废水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水质
        1.2 试验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1.3.2 Fenton试验
        1.3.3 Fenton反应的单因素试验
        1.3.4 正交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初始pH对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2.1.2 FeSO_4·7H_20的投加量对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2.1.3 H_2O_2的投加量对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2.1.4 反应时间对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Fenton最优反应条件出水水质指标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油茶籽油废水的研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水质
        1.2 试验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1.3.2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单因素试验
    2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
        2.1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接种泥和进水水质
        2.2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启动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HRT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3.2 进水pH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溶氧量对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3.4 生物接触氧化最佳条件出水水质指标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氮/除磷处理油茶籽油废水的研究及联合工艺运行验证
    1 试验材料和设备
        1.1 试验水质
        1.2 试验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2.2 化学法脱氮
        2.3 化学法除磷
        2.4 联合工艺运行流程
        2.5 联合工艺运行条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脱氮的单因素试验
        3.1.1 pH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3.1.2 MgCl_2的添加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3.1.3 Na_2HPO_4的添加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3.1.4 反应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3.2 脱氮的正交试验
        3.3 化学法除磷试验
        3.3.1 FeCl_3添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3.3.2 CaCl_2添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3.4 联合使用FeCl_3和CaCl_2除磷的正交试验
        3.5 最佳脱氮条件出水水质指标
        3.6 最佳除磷条件出水水质指标
        3.7 联合工艺运行结果
        3.8 联合工艺运行成本估算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亚临界流体的定义
2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类
    3.1 加压液体萃取
    3.2 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
4 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的优点
5 加压亚临界萃取技术装置发展现状
6加压液化气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6.1 用于油脂制取及脱脂处理
    6.2 在天然产物萃取中的应用
    6.3 在精油生产中的应用
    6.4 在农药和兽药残脱除、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7 应用研究展望
    7.1 扩大在大宗油脂加工技术中的应用
    7.2 丰富萃取剂品类以及开展多萃取剂的混合萃取研究
    7.3 加强亚临界萃取技术、分离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技术研究,拓展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5)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芝麻油的萃取
        1.3.2 出油率计算方法
        1.3.3 单因素试验
        1.3.4 响应面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萃取温度对出油率的影响
    2.2 萃取次数对出油率的影响
    2.3 萃取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
    2.4 料液比对出油率的影响
    2.5 响应面法优化芝麻油亚临界萃取工艺
        2.5.1 响应面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5.2 萃取温度与萃取次数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2.5.3 萃取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2.5.4 萃取次数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2.5.5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
        2.5.6 验证试验与结果分析
3 结论

(6)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1.1 芝麻及其应用
        1.1.1 概况
        1.1.2 芝麻的主要成分
        1.1.3 芝麻的应用
    1.2 芝麻油及其应用
        1.2.1 芝麻油的分类
        1.2.2 芝麻油的功能性物质及其活性
        1.2.3 芝麻油的应用
    1.3 芝麻油的制取技术
        1.3.1 冷榨法
        1.3.2 六号溶剂浸出法
        1.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3.4 水酶法
        1.3.5 其他制油技术
        1.3.6 芝麻油制取技术的比较
    1.4 亚临界萃取技术
        1.4.1 定义
        1.4.2 基本原理
        1.4.3 工艺流程
        1.4.4 影响出油率的因素
        1.4.5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
        1.4.6 开发应用前景
2 引言
    2.1 课题提出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2.1.1 依据
        2.1.2 研究意义
    2.2 课题研究内容
        2.2.1 研究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油萃取的影响
        2.2.2 优化萃取工艺
    2.3 课题研究目标
        2.3.1 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出油率的影响
        2.3.2 确定高油率的工数
        2.3.3 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2.3.4 确定高木脂素含量的工艺参数 133 材料与方法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验试剂
        3.1.3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3.2 试验技术路线
    3.3 试验内容及方法
        3.3.1 常规检测
        3.3.2 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的测定
        3.3.3 亚临界流体萃取设备的操作步骤
        3.3.4 亚临界流体萃取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
        3.3.5 亚临界萃取的工艺条件对芝麻油出油率的影响
        3.3.6 出油率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
        3.3.7 亚临界萃取的工艺条件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3.3.8 芝麻木脂素含量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
4 结果与分析
    4.1 原料的主要组成成分
    4.2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出油率的影响
        4.2.1 萃取温度对出油率的影响
        4.2.2 萃取次数对出油率的影响
        4.2.3 每次萃取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
        4.2.4 料液比对出油率的影响
    4.3 出油率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4.3.2 回归拟合及方差分析
        4.3.3 萃取温度与萃取次数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3.4 萃取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3.5 萃取次数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3.6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
        4.3.7 验证试验与结果分析
    4.4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1 萃取温度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2 萃取次数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3 每次萃取时间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4 料液比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5 芝麻木脂素含量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4.5.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4.5.2 结果的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
        4.5.3 萃取温度与萃取次数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5.4 萃取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5.5 萃取次数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5.6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
        4.5.7 验证试验与结果分析
    4.6 两个指标所得最佳工艺的比较
    4.7 所得芝麻毛油理化指标分析
    4.8 芝麻油不同制取技术的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5.1 芝麻油出油率单因素试验
        5.1.1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油出油率的影响
        5.1.2 单因素实验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及较优值
    5.2 芝麻油出油率响应面试验及验证实验
        5.2.1 亚临界萃取工艺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
        5.2.2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5.3 芝麻木脂素含量单因素试验
        5.3.1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5.3.2 单因素实验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及较优值
    5.4 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响应面试验及验证实验
        5.4.1 亚临界萃取工艺因素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5.4.2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5.5 两个指标所得最佳工艺的比较
    5.6 所得芝麻毛油理化指标分析及不同芝麻油制取技术的比较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1 在国内首次将亚临界萃取技术应用于芝麻油的制取
    6.2 建立亚临界萃取芝麻油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ABSTRACT

(7)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装置
    1.1 试验和材料
    1.2 实验装置
2 方法
    2.1 含油率测定
    2.2 紫草籽油四号溶剂提取
    2.3 理化常数测定
    2.4 紫草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 结果
    3.1 紫草籽油四号溶剂提取
    3.2 紫草籽油理化常数
    3.3 紫草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4 结论

四、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菜籽饼脂质的亚临界萃取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 万楚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2)
  • [2]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A]. 宋国辉,黄纪念,孙强,张丽霞,王静博. 首届中国亚临界生物萃取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6
  • [3]水酶法提油茶籽油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 郑小芬.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4]加压液化气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 宋国辉,黄纪念,孙强,张丽霞,王静博.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08)
  • [5]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J]. 王倩,黄纪念,宋国辉,孙强,艾志录. 中国粮油学报, 2014(04)
  • [6]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D]. 王倩. 河南农业大学, 2013(04)
  • [7]四号溶剂萃取紫草籽油研究[J]. 刘煜,栾小恒. 粮食与油脂, 2003(01)

标签:;  ;  ;  ;  ;  

4号溶剂提取紫草籽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