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一字之差千里

药名:一字之差千里

一、药名: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森[1](2021)在《医学类图书编校中应注意的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医学类图书,如医学类教材、专着、大众读物和养生保健类图书,它们的内容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编校人员不可马虎大意。医学类图书有大量的图表、专业术语、缩写词、字母词、两和单位等,对编校人员要求高,编校难度大。编校人员要注意缩写、简称和字母词的合理使用;注意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注意药名的合理和统一,数量和单位的用法;注意准确使用图片;注意医学类图书中的政治性问题,严把政治关,不出政治性差错;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医学类图书的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

郑韵扬[2](2021)在《北宋七言古诗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北宋七言古诗为研究对象。北宋七古以创作生态、题材内容、表现功能、风格技巧等多方面的新变,实现了七古诗体的艺术成熟。本文围绕七古诗体特色和发展中的突出现象,重点把握代表作家对诗体和诗歌发展的引领作用,纵向置于唐宋七古演变中考察,横向比较同时代不同诗人、诗体的差异,对北宋七古的发展创新和艺术成就作出比较全面的探讨。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以庆历诗人为中心,从酬唱语境切入,研究酬唱令庆历七古在题材内容、手法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的关键变化。通过分析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体选择,明确庆历诗人对七古一体存在一定的自觉选择意识,且受到七古体制、功用和主体心态、人生经历等多重因素影响。庆历诗人自觉将七古大量用于知己朋友的私人交流酬唱,在题材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好奇”倾向,常见以多重视点的对话组织内容;在手法风格上,兼善抒情与议论说理,并且易具有轻松畅达、活泼奔放的风格。酬唱对庆历七古题材和表现功能的拓展,主要表现在友情题材中友情内涵的扩充和共同记忆的叙述,现实与历史题材中鲜明的议论品质,和咏物题材中穷形尽理的咏物模式更新。第二章以苏门诗人为中心,研究他们几类重要的七古题材如何营造“奇趣”的审美感觉和风格。苏轼的山水纪游七古擅长景物的动态呈现并具有哲理导向,主动对游踪进行贴合主体体验的剪裁。苏门诗人的题画七古往往与画作形制、内容、风格达成和谐一致,多运用以真实写虚幻的手法,呈现丰富的真幻关系,并展开更自由广阔的联想。苏门诗人书写日常生活的七古,善于运用多种叙写技巧形成平中见奇的反差化趣味,并以消解自我庄重感的谐谑和对物我关系的建构来超越日常。第三章探讨北宋七古的章法结构。北宋七古在起首与结尾、分段与线索、转折与过脉三个方面都有精密的表现和创新。“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对北宋七古章法有重要影响,通过梳理和辨析以古文章法论七古的代表性观点,可以看出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七古章法的差异。苏轼七古的命意、构思和布局经常能在相应的古文中找到参照或形成互动,善于从前代典籍中汲取章法经验。欧阳修与王安石七古章法有舒缓和陡峭的差别,且欧阳修更擅长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有机融合的复合式结构。黄庭坚七古体制明显趋于收缩、收敛,以短章见长,也代表了其后北宋诗人诗体创作重心的变化。第四章探讨北宋七古的修辞特点,分为比喻和用典两方面。北宋七古擅长博喻和详喻,在喻体的选择、比喻的审美风格和创作方式上竞出新意,并且注重比喻的理路。梅尧臣七古用典已有博取和详写的趋势,日常生活书写中的用典将陌生诗材纳入传统的表现经验,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欧阳修擅长通过用典刻画事物,和塑造七古特定的风格,并体现博物学的倾向。苏轼和黄庭坚七古用典更加广博、密集、形式灵活,能够自出己意,与七古擅长的议论说理结合,使用典真正服务于奇思的表达。用典能够有效改善七古过分追求畅达而易伤平滑、直露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影响意脉流畅、形成套语等弊端。北宋七古用典的发展过程,也是知识影响七古风貌的过程。

张若男[3](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内科学》(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愈受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愈加广泛,中医经典文献的译本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医类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各科实践的理论基础,在中医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次翻译实践项目以最新版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为原文本,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Trados翻译辅助工具以及平行文本等参考资料进行翻译。笔者所负责的第一章(肺系病症部分)原文为中文,共计2.8万字。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项目简介,主要介绍了此次翻译项目的原文、主要内容、原文分析以及项目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译前准备,主要包括翻译任务分工、翻译辅助工具(如翻译软件Trados、翻译参考术语表、平行文本和翻译所参考的辞典)以及审校人员等内容;第三部分为翻译案例分析,主要针对中医药术语名词、四字词短语、长难句三个层面,从专业翻译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本次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进行案例分析解说;第四部分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整理此次项目实践中的经验与收获,反思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希望能为类似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勇[4](2018)在《明清时期“援易入医”之探微》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医药学和易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两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华夏先民以独特视角和整体思维模式观察自身和自然后在同一时期创造出的优秀文明成果。为了梳理明清时期易学哲理与思维给予中医学的启示和指导,探究诸医家在该时期对医易关系的深刻阐释及见解,总结这一时期“援易入医”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医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为当今中医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笔者综合运用文献学、史学、哲学、社会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方法,在系统搜集和整理历代“援易入医”相关古籍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文献为抓手,以学术思想分析为着力点,采取由点到面,由个体到整体的研究思路,主要对他们的医易思想认识、中医理论发挥及临床应用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勾勒出了医易关系的基本面貌,系统梳理了“援易入医”的发展脉络,系统搜集整理了“援易入医”的历史脉络,系统整理分析了明清时期“援易入医”主要医家的临床实践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明清时期“援易入医”达到高潮之际,诸医家在医易方面继承前贤,开创新知,将《周易》的易理卦象、象思维、易思维等理论运用到中医理论阐发和临床实践之中,对中医的天人相应、阴阳、气化、脏象、命门等学说阐发,医学流派发展及中医思维创新均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学的发展。本研究课题也进一步证明,“援易入医”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客观存在,易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医理论的建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援易入医”的医易理论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需在学习研究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而,笔者认为,当今要想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回溯源头,审视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的概念元素,以促进中医哲学、思辨模式的丰富与发展,以期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找到有益的启示,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供重要借鉴。

张宏锋[5](2017)在《江藩文笺注》文中研究说明江藩(1761-1830),乾嘉时期扬州学派代表人物。早年受业吴门,深得惠氏之学,博通经史,泛览群书,成爲一代通儒,一生着述不辍,爲後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着作,尤以《国朝汉学师承记》最爲人称道。江藩虽以经史之学着称於世,然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亦不容小觑。论文对江藩之文进行笺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江藩文学创作的内容、风格以及文学观念做一整体评述,以期爲全面客观地评价其人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推动学界对江藩进一步研究。在文学创作的内容方面,江藩的诗词主要有《乙丙集》二卷、《伴月楼诗钞》三卷、《扁舟载酒词》一卷等,且多以唱和酬赠之作爲主;文章则体式各异,内容所涉范围较广,成就较大,主要有《隶经文》四卷、《续隶经文》一卷、《炳烛室杂文》一卷、《半毡斋题跋》二卷等,这些文章大体分爲三类:(1)总论群经,考辨礼制;(2)来往书信序跋,论说传记墓表;(3)考论所见所藏典籍,以及石刻、砖瓦、碑文。在艺术表达方面,江藩广泛汲取前人以及时人诗文创作的精髓,并结合自身的生平境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江藩的文学创作整体呈现出“清俊平淡”的风貌,同时兼有“文辞简洁精炼,融贯条畅”与“喜用典故”的艺术特点。在文学观念方面,江藩深受当时学术氛围以及扬州学人的影响,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本经术”、“博衆长”、“主创新”、“抒性灵”等四个方面。纵览江藩的文学创作,其在清代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汤伟[6](2017)在《敦煌医药文献研究 ——校勘与疑难俗字考释》文中指出敦煌学是“因地名学”,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敦煌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交叉学科。因此,学者在进行敦煌文献研究时必须具有立体的眼光,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加以考察。由於敦煌学内容上的复杂性,各专业学者的通力合作就显得尤爲重要。敦煌宝藏发现一百多年来,敦煌文献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研究。敦煌医药文献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全面系统研究的阶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敦煌医药文献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除了医药学之外,敦煌医药文献尚未引起其他专业学者的足够重视。有鉴於此,我们从文献学、语言文字学两个角度,主要运用“校法四例”、“以形考字”和“以用考字”等方法,对敦煌医药文献重新进行考察研究,力求完善以往整理研究中的不足,充分挖掘敦煌医药文献的学术价值。本文共分5章。其中,第3章、第4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章是对敦煌医药写卷的文献学研究。本文主要从文本特点、用语特色、抄写年代和残片缀合四个方面对敦煌医药写卷的文献学特征进行了考察,补正了前人在敦煌写卷文献学研究上的一些失误和不足。第3章是对敦煌医药文献的校勘。第1节“诸家校理失误补正”对敦煌医药文献诸整理本中的校勘失误进行了补正。第2节“敦煌医药写卷校补”对诸整理本中的失校之处进行了补充校勘。本章对敦煌医药文献的重新校理有助於还原敦煌医药文献的真实面貌。第4章着重对敦煌医药文献中困惑学者已久的疑难俗字作了考释。本文首次就敦煌医药文献中疑难俗字进行较大规模的集中研究,是深度清理敦煌医药文献文本的一次尝试。我们以敦煌医药文献爲研究对象,运用和验证了疑难俗字研究的理论和成果。第5章从语言文字学、大型字书编纂和中医药古籍整理三个方面论述了敦煌医药文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罗昕[7](2016)在《《周末葬仪》节选章节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2010年上海师范大学与博茨瓦纳大学入选我国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至今两校学术合作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其中“茨瓦纳族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研究”项目成果较为突出。笔者参与了导师负责的“茨瓦纳族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研究”项目中的博茨瓦纳着作翻译工作。该论文以《周末葬仪》第七章“上帝的旨意:艾滋病毒与结核病”与第八章“行走的骷髅、迟疑的拥抱:艾滋病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翻译实践为基础,从茨瓦纳族文化的传译与医学专业术语的翻译两大难点入手,从茨瓦纳族畜牧文化、医师文化、宗教文化和艾滋病专业术语翻译及术语表现形式几方面梳理和总结了该翻译项目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通过该翻译实践项目,笔者对茨瓦纳族文化与艾滋病相关的医学翻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翻译能力有较高的提升。本翻译成果及研究论文将丰富我国茨瓦纳文化研究及与艾滋病相关的文献翻译研究。

胡娟[8](2016)在《汉简帛医书五种字词集释》文中认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和《马王堆汉墓帛书[伍][陆]》中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杂禁方》,以及《武威汉代医简》是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五部汉代简帛医书方药类文献。这批出土简帛文献,因在我国药物学、临床医学、文献学、文字学、语言学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故自出土以来的四十余年间,引起了中医学、文献学、文字学、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其间出版的相关成果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马王堆医书考注》、《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壹][贰]》、《马王堆出土文献译注丛书——五十二病方》、《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注补译》、《武威汉代医简》、《武威汉代医简注解》、《简帛医药文献校释》,等等。前人时贤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医简成书年代考证、简序梳理、释文正读、字词考释、残片缀合、句读勘误和临床应用、医学文化研究等方面。2014年,裘锡圭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伍][陆]》和李盛华、张延昌主编的《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是这批简帛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後出转精的集大成者。但是,由於这批出土的简帛方药文献,都是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的写本,因其书写材料或为竹简木牍,或为帛书,书写者又多为当时的中下层知识份子,用字不甚规范,书写较为随意、潦草,再加之书写时代古远,出土时破损严重,故给文字学、语言学、文献学、中医学和祝由术等的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运用“综合归纳”和“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将前人对汉简帛医书方药类文献五种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并精选以下四类字词进行集释:(一)前人注本中有争议的;(二)前人虽无争议而本文认为结论有误的;(三)前人释义大致正确,但本文认为可以补充完善的;(四)部分前人注明“待考”的。由於本文集释体例的原因,本文集释词条中,暂不包含以下三类:(一)释文的漏释;(二)释文的补释;(三)句读的勘误。本文由以下五章构成:第一章绪论。内容包括:(1)题解和本文所研究语料的介绍;(2)各研究语料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介绍;(3)分析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4)阐明本文研究的价值和字词集释的方法、凡例。第二章普通字词集释(上):实词集释。本章集释的是除药名之外的普通字词当中“实词”一类,因实词类数量较多,单独成章。内分“动词集释”和“其他实词集释”两节,共集释“凄”“祝”等动词五十六条,集释其他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量词等)“隋”“尤”等三十三条,共集释实词八十九条。第三章普通字词集释(下):虚词和短语集释。本章集释的是除药名之外的普通字词当中虚词和短语两类。内分“虚词集释”和“短语集释”两节,共集释“财”“决”等虚词八条,“抒浚”“再食浖”等短语二十一条。共集释虚词和短语二十九条。第四章药名字词集释。本章是对药物名称类字词的集释。内分“植物类药名字词集释集释”“动物类药名字词集释”“矿物类药名字词集释”三节,分别集释了“隐夫木”“并符”等植物方药名三十条;“男子洎”“飞虫”等动物方药名十二条;“最後是结语。是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总结。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一)对前人释文的勘误;(二)对前人注释的纠正;(三)对部分“待考”字词的考证。对汉代简帛医书方药文献字词的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许多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才能使之更加完善。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汉简帛方药文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为更真实客观地还原古医书的面貌及理解古人的语义提供途径和思路,以期汉简帛方药文献的研究工作更加完善。

曾昭聪[9](2012)在《论明清俗语辞书的编排方式》文中研究表明编排方式是辞书体例的重要表现。明清俗语辞书在编纂凡例、词目的分类方式与词目排序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其进行总结将有助于辞书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宋娟[10](2012)在《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华书局1999年简体横排增补本《全宋词》为考察对象,对《全宋词》辑佚、校勘、考证等具体情况逐人、逐首、逐句的进行数量统计,据此对《全宋词》利用宋代笔记的具体情况作以定量分析,从中考察《全宋词》所引105种宋代笔记在其编纂中的史料价值。在此过程中,笔者始终广搜博取宋代笔记文献并对其中的词学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并将各种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置于宋词辑佚、校勘、考证之学术史梳理的学术背景下,结合唐圭璋、王仲闻编纂修订《全宋词》的相关论着,特别是充分吸纳今人关于《全宋词》订补论文专着中的新成果与新方法,思考与提升《全宋词》编纂的原则和方法,并从全面的梳理中总结词集编纂利用宋代笔记文献尚需注意的细节问题。本文分三编,重点采用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详论宋人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即辑佚价值、校勘价值、考证价值。据笔者统计,《全宋词》词作文献来源中,共有96种宋代笔记辑录词作683首词作,最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网罗放佚”、“零章残什,并有所归”的辑佚价值。笔者将其辑录词作以30名家词、十大金曲等作为考量标准,并将之与传统多维数据综合考量相比较。笔者特别统计了据宋代笔记辑录无名氏(135首)和失调名(125首),从中考察宋代笔记辑佚价值的得与失。利用宋代笔记辑录词作尚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探察词作文献来源,避免词主互见;辨别词体属性,避免诗词误收等。对于《全宋词》校勘中利用宋代笔记文献较少的状况,笔者一方面透过宋代笔记原始文献特点分析其中原因,另一方面特别提出加强据宋代笔记辑录词作的校勘工作,并总结在据宋代笔记校勘词作时所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异文严重,酌采正文附录兼收;难以确考,酌加按语等。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考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词人考证、词作考证、词调名考证等。笔者通过对《全宋词》据宋代笔记本事资料考证情况的全面梳理,考察宋代笔记在其中的史料价值,并对如何综合利用宋代笔记文献、甄别史料真伪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药名: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名: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类图书编校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合理使用缩写、简称和字母词
2 规范使用医学名词
3 精确使用药名、数量和单位
4 准确使用图片
5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6 严把政治关
7 结语

(2)北宋七言古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七言古诗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一)七古概念与体制的辨析
        (二)七古发展流变研究
        (三)名家七古个案研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酬唱中的北宋七古新变:以庆历诗人为中心
    第一节 庆历诗人的诗体选择和七古创作概况
    第二节 庆历七古知己酬唱的特征
        一、对象场合:知己朋友,私人交流
        二、题材内容:“好奇”倾向,对话视点
        三、手法风格:情理兼长,轻松畅达
    第三节 酬唱对庆历七古题材和表现功能的拓展
        一、友情内涵的扩充和共同记忆的叙述
        二、现实与历史关照中的议论品质
        三、穷形尽理的咏物模式更新
第二章 北宋七古“奇趣”的开拓:以苏门诗人为中心
    第一节 苏轼的山水纪游七古
        一、景物的动态呈现和哲理导向
        二、贴合主体体验的游踪剪裁
    第二节 苏门诗人的题画七古
        一、题画诗的诗体选择
        二、以“真”写“幻”,心游画外
    第三节 苏门诗人书写日常生活的七古
        一、平中见奇的反差化叙写
        二、消解自我庄重感的谐谑和物我关系的建构
第三章 北宋七古的章法结构
    第一节 北宋七古章法结构的变化
        一、起首与结尾
        二、分段与线索
        三、转折与过脉
    第二节 “以文为诗”对北宋七古章法的影响
        一、以古文章法论七古的代表性观点
        二、欧、王、苏、黄七古章法比较
第四章 北宋七古的修辞特点
    第一节 北宋七古比喻的博、详、新、理
    第二节 用典:知识对北宋七古风貌的改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北宋主要诗人七古创作比例表
    附录二 宋元明清诗话七古论评汇编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内科学》(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简介
    1.1 原文简介
    1.2 主要内容
    1.3 原文分析
    1.4 项目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翻译项目流程
    2.2 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2.3 翻译辅助工具
        2.3.1 Trados翻译软件
        2.3.2 参考术语表
        2.3.3 平行文本的选用
        2.3.4 翻译辞典的准备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中医药术语的翻译
        3.1.1 草药术语
        3.1.1.1 不带炮制的草药
        3.1.1.2 带炮制的草药
        3.1.2 中成药术语
        3.1.2.1 功效叙述型
        3.1.2.2 形象比喻型
        3.1.2.3 经典来源型
    3.2 四字词短语的翻译
        3.2.1 主谓宾结构
        3.2.2 主谓结构
        3.2.3 动宾结构
    3.3 长难句的翻译
        3.3.1 理论阐述类长句
        3.3.2 病症描述类长句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此次翻译实践的收获
    4.2 此次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内科翻译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及摘要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4 翻译原文
附录5 翻译译文

(4)明清时期“援易入医”之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周易》简介
    1.1 《周易》年代与作者
    1.2 《易经》的结构与组成
        1.2.1 卦画符号系统
        1.2.2 卦爻辞文字系统
    1.3 《易传》的结构与组成
        1.3.1 《彖》
        1.3.2 《象》
        1.3.3 《系辞》
        1.3.4 《说卦》
        1.3.5 《序卦》
        1.3.6 《杂卦》
        1.3.7 《文言》
    1.4 图书文化
        1.4.1 八卦图
        1.4.2 河图洛书
        1.4.3 太极图
2 “医易关系”研究概况
    2.1 “医易关系”概述
    2.2 “医易关系”观点研究综述
        2.2.1 医易同源说
        2.2.2 医易会通说
        2.2.3 医易两分说
        2.2.4 医源于易说
        2.2.5 易源于医说
    2.3 “援易入医”研究的现实意义
3 明清时期“援易入医”的探索与实践
    3.1 “援易入医”的历史脉络
        3.1.1 先秦时期
        3.1.2 秦汉时期
        3.1.3 魏晋隋唐时期
        3.1.4 宋金元时期
    3.2 明清时期“援易入医”学术背景
        3.2.1 明清时期易学发展概况
        3.2.2 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3.2.3 医学从业环境的改善
        3.2.4 道教文化的兴盛
    3.3 主要代表人物探索与实践
        3.3.1 李时珍
        3.3.2 孙一奎
        3.3.3 赵献可
        3.3.4 张介宾
        3.3.5 黄元御
        3.3.6 陈修园
        3.3.7 唐宗海
        3.3.8 罗定昌
        3.3.9 邵同珍
        3.3.10 其他医家
4 明清时期“援易入医”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4.1 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
        4.1.1 象数思维
        4.1.2 变易思维
        4.1.3 整体思维
    4.2 对中医学派的影响
        4.2.1 温补学派
        4.2.2 温病学派
    4.3 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4.3.1 阴阳学说
        4.3.2 脏象学说
        4.3.3 气化学说
        4.3.4 命门学说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5)江藩文笺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江藩生平与着述
    (二)江藩研究现状
    (三)江藩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
二、凡例
三、笺注
    (一)隶经文及续隶经文
    (二)炳烛室杂文
    (三)半毡斋题跋
    (四)补遗
    (五)新补遗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敦煌医药文献研究 ——校勘与疑难俗字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1章 绪论
    1.1 解题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
第2章 敦煌医药写卷的文献学研究
    2.1 文本特点
    2.2 用语特色
    2.3 抄写年代
    2.4 残片缀合
第3章 敦煌医药文献校勘
    3.1 诸家校理失误补正
    3.2 敦煌医药写卷校补
第4章 敦煌医药文献疑难俗字考释
    4.1 英藏医药写卷疑难俗字考释
    4.2 法藏医药写卷疑难俗字考释
第5章 敦煌医药文献研究的价值
    5.1 敦煌医药文献研究与汉语言文字学
    5.2 敦煌医药文献研究与大型字书编纂
    5.3 敦煌医药文献研究与中医古籍整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周末葬仪》节选章节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现况
    1.2 项目介绍
        1.2.1 项目背景
        1.2.2 项目意义
        1.2.3 项目文本翻译特点
    1.3 项目质量控制
第2章 译前准备
    2.1 研究源文本
    2.2 读平行文本
    2.3 理术语表
    2.4 选翻译辅助工具
第3章 茨瓦纳族文化的传译
    3.1 博茨瓦纳基本国情
    3.2 茨瓦纳族文化传译中的难点
        3.2.1 茨瓦纳族畜牧文化
        3.2.2 茨瓦纳族医师文化
        3.2.3 茨瓦纳族宗教文化
第4章 医学专业术语的翻译
    4.1 医学专业术语汉译
        4.1.1 医学专业词典
        4.1.2 医学平行文本
    4.2 医学专业术语表现形式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原文及译文
附录Ⅱ 术语表
致谢

(8)汉简帛医书五种字词集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解题及研究材料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汉简帛医书的价值
    第四节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字词集释的原则、方法和凡例
第二章 普通字词集释(上):实词集释
    第一节 动词集释
    第二节 其他实词集释
第三章 普通字词集释(下):虚词和短语集释
    第一节 虚词集释
    第二节 短语集释
第四章 药名字词集释
    第一节 植物类药名字词集释
    第二节 动物类药名字词集释
    第三节 矿物类药名字词集释
结语
附录一 待考字词
附录二 汉简帛医书五种字词集释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9)论明清俗语辞书的编排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纂凡例
二、词目分类方式
三、词目排序

(10)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全宋词》编纂修订历程与参考文献分析
第一编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辑佚价值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宋词辑佚概说
        第二节 唐圭璋、王仲闻的辑佚之学
        第三节 《全宋词》词作文献来源统计与分析
    第二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辑佚中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词作辑佚意识
        第二节 《全宋词》宋代笔记文献来源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注意问题举隅
第二编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校勘价值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宋词校勘概说
        第二节 唐圭璋、王仲闻的校勘之学
    第二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校勘中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词作校勘意识
        第二节 《全宋词》据宋代笔记校勘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注意问题举隅
第三编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考证价值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考证意识
        第二节 唐圭璋、王仲闻的考证之学
    第二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词人考证中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唐圭璋、王仲闻词人考证概说
        第二节 《全宋词》据宋代笔记考证词人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词人考证注意问题举隅
    第三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词作考证中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唐圭璋、王仲闻词作考证概说
        第二节 《全宋词》据宋代笔记考证互见词作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全宋词》据宋代笔记考证词调名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词作考证注意问题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及作者介绍
后记

四、药名: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类图书编校中应注意的问题[J]. 张锦森. 科技传播, 2021(11)
  • [2]北宋七言古诗研究[D]. 郑韵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内科学》(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 张若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明清时期“援易入医”之探微[D]. 王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江藩文笺注[D]. 张宏锋.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6]敦煌医药文献研究 ——校勘与疑难俗字考释[D]. 汤伟. 河北大学, 2017(08)
  • [7]《周末葬仪》节选章节汉译实践报告[D]. 罗昕.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 [8]汉简帛医书五种字词集释[D]. 胡娟. 西南大学, 2016(12)
  • [9]论明清俗语辞书的编排方式[J]. 曾昭聪.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0]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 宋娟. 吉林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药名:一字之差千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