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众获得感的调研报告

关于群众获得感的调研报告

问:如何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答: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方法:
    1、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是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工作,也是重点工作。首先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娱乐、脱贫攻坚、卫生健康、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党和***最需要投入精力和资源的重点工作。
    2、补齐短板。突出重点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而是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最需要、最关键的领域、对象和环节。当前民生领域的短板有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安全网不够严密可靠,大城市交通拥堵,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问题较为突出,一部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生活困难,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学前教育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有待提高等等。
    3、建立机制陆拍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解决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生产生活难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只有良好的愿望和空洞的许诺,不能只有一事一议的临时措施,也不能只靠突击式、运动式的工作,必须建贺散章立制,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给人民群众以稳定的良好预期。
    4、促进公平。人们常说,不平则怨,不平则鸣,甚至不平则乱。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5、引导预期。在舆论宣传上,要向人民群众讲清楚“变”和“没有变”。政策目标的确定要实事求是、恰当合理。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适当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能脱离实际,提出过高标早颂准,更不能开空头支票,寅吃卯粮甚至竭泽而渔。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有着深刻的教训。
  2. 答: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社会建设;二是锚定全慧伏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州胡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五是加强和前迹携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此外,还可以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 答: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途径: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前提。 2、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3、聚焦“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要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搏则,社区要多开基消棚展公益性校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首先把身体锻炼好,确保身心健康。 4、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运行。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力,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老旧桥搜小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精准制定措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完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5、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问:怎样理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1. 答:记者:怎样理解“获得感”?
    刘志彪(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获得感”有别歼毕烂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这个提法更加务实,更加平易,这与总书记平实、朴实、厚实的语言风格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另一方面,“获得感”的提出,使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指标衡量的可能,而幸福是不可衡量的。所以,在当下的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能够转化为幸福感。
    记者:您认为“获得感”至少应包含哪些方面?
    刘志彪:可以把“获得感”和“”联系起来看。的实现,无疑是“获得感”的极大满足。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这三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中等收入水平人群的比重,衡量其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程度氏漏。所以,我们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也应至少包含上述三个层面。
    记者:在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今天,怎样才能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刘志彪:提高“获得感”,首先要靠改革,要提高,从数世而帮老百姓提高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以下主要途径:一是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二是不断改革,增加经济动力;三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四是增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加强***职能转变,从抓市场、抓竞争性领域转变到抓,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很重要。只有在一个法治化国家,个人权益受法律保护,人们才会对未来有预期和信心。
关于群众获得感的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