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地震台地震前体应变仪异常变化初步研究

溧阳地震台地震前体应变仪异常变化初步研究

一、溧阳地震台体应变仪震前异常变化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郑毅,刘思宇[1](2021)在《张家口地震台两套体应变仪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张家口台TJ-1型、TJ-2型两套体应变仪2014至2018年观测数据的年变、年漂移、气压干扰、仪器噪声水平和M2波潮汐因子等进行计算,分析总结两套仪器的共性与差异。利用潮汐因子α值系统偏离方法分析总结参数变化特征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潮汐因子在震前主要以负异常为主,分析认为产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在震前孕震区应力增强产生微裂隙,导致出现扩容现象,使孕震区岩石弹性降低,因而在固体潮观测中表现为振幅减小,潮汐因子α值降低。

陶媛[2](2021)在《OLR数据处理方法与地震前兆异常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分析NOAA系列卫星产出的“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通量即“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逐日数据资料,在全球数值场中,截取出一定范围区域数值作为分析依据,以华东地区为例,分析中强地震前OLR数值变化场的图象特征。主要应用距平计算法、涡度计算法、小波包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提取地震前OLR异常,同时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部分区域OLR演变与该区域地形变、深井水温以及电磁辐射变化作了对比分析研究,为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判定提供依据。研究得出,中强地震前3个月内,震中附近区域可能出现OLR月均距平值、月均涡度值高值变化;震前1年内,应用Matlab小波包分解重构OLR日值序列,能够提取到显着异常信息。研究结果对震情跟踪、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王燚坤,郑海刚,李军辉,汪小厉,鲍子文,洪德全,赵朋[3](2020)在《安徽省钻孔应变典型干扰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分析》文中提出利用安徽省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气压、降雨和水位三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以2倍均方差作为标准对M2波潮汐因子进行异常提取,讨论了M≥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短期波动变化会引起体应变固体潮畸变,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基本同步或滞后变化,长周期的气压缓变会对钻孔体应变趋势变化产生影响;降雨量大小和降雨持续时间长短对体应变的干扰程度不同,强降雨会使测值出现即时效应;钻孔应变与水位变化存在同步性,但在影响时间上明显滞后于水位变化。各地震台受气压、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钻孔应变观测点在裂隙、破碎带上受干扰更为显着。肥东地震台岩体破碎,其井孔对干扰具有放大作用,受气象因素和水位影响十分典型。嘉山、六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在地震前有1~3个月的潮汐因子异常,表现形态为上升—恢复型和突跳变化。

毛华锋,胡米东,王皓,张杰[4](2018)在《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文中认为对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分析,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该台2010—2015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体应变能记录到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震级的同震波,波形清晰,为分析预报人员进行地震研究提供依据。

何斌,田韬,王恒知[5](2018)在《基于钻孔特性的体应变观测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相关分析与调和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数字化以来的体应变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研究不同台站观测资料变化特征。结合钻孔柱状图和仪器运行状况,分析了M2波潮汐因子、气压和水位回归系数与岩性和井孔特性的关系,讨论在安装过程中提高体应变仪观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全建军,刘水莲,郑永通,陈美梅,林慧卿,刘礼诚,郑志泓,赖见深[6](2017)在《小陶地震台体应变资料及短临异常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小陶地震台TJ-Ⅱ钻孔体应变仪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钻孔岩芯物理特性,分析小陶TJ-Ⅱ体应变仪运行情况,并用M2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等来衡量其总体精度与稳定性。通过对小陶台TJ-Ⅱ一年来观测资料的同震效应与短临异常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地下形变对小陶地区未来中强震预测研究的实际意义。

张松嵬,王海燕,张弘颖,宋振宇,李彤霞[7](2016)在《阜新地震台体应变资料清理与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阜新地震台体应变资料清理,总结出了阜新体应变数据的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提取了典型的干扰形态,为在今后观测工作中排除干扰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体应变同震响应特征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也检验了体应变仪的映震能力,为以后体应变资料分析和发现震前异常打下良好的基础。

赵桂宝,王远,孙亮亮[8](2016)在《TJ-II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描述了嘉山地震台TJ—Ⅱ体应变仪钻孔的地质构造特点与钻孔岩芯物理特性,介绍了TJ—II体应变仪在嘉山台运行情况。通过对嘉山地震台TJ—II型体应变仪近年来观测资料的分析,针对台站观测工作中遇到的漂移、突跳、阶跃、开阀、干扰等诸多实际问题,对各种现象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正确理解这些丰富的信息,对于今后工作中准确识别震前异常有着重要意义。

张治广,徐衍刚,高歌,刘建明[9](2016)在《2011年8月11日阿图什—伽师5.8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文中指出利用常用的形态分析法和矢量合成法,对距阿图什—伽师5.8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6个地震台11套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以便对未来该区域地震预测提供判定依据。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有3个地震台6套仪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趋势异常1项,中期异常5项,短临异常7项。

吴利军,张波[10](2015)在《昌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震前短临异常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昌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在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体应变资料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对异常现象汇总,并进行力学探讨。指出,在对气压、水位等干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体应变观测出现应变固体潮畸变,并在畸变过程中连续多次出现张性、压性突变和高频成分增多等异常现象,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指标。

二、溧阳地震台体应变仪震前异常变化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溧阳地震台体应变仪震前异常变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张家口地震台两套体应变仪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台站观测概况
2 固体潮一致性对比分析
3 年动态对比分析
4 噪声水平M1对比分析
5 气压效应对比分析
6 M2波α潮汐因子值
7 结论

(2)OLR数据处理方法与地震前兆异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OLR资料分析方法
        1.2.2 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设计方案和数据处理流程
    2.1 设计方案
    2.2 数据处理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LR月均值距平计算分析
    3.1 华东地区1975 年以来≥Ms5.0 级地震
    3.2 数据综合处理及格式转换
        3.2.1 数据综合处理程序
        3.2.2 数据格式转换程序
    3.3 地震前OLR月均值距平场异常分析
        3.3.1 1975 年江苏郎家沙Ms5.0 级地震前OLR月距平场异常
        3.3.2 1979 年安徽固镇Ms5.0 级地震前OLR月距平场异常
        3.3.3 1992 年南黄海Ms5.3 级地震前OLR月距平场异常
        3.3.4 1996 年长江口以东海域Ms6.1 级地震前OLR月距平场异常
        3.3.5 2005 年江西九江Ms5.7 级地震前OLR月距平场异常
        3.3.6 2011 年南黄海Ms5.0 级地震前OLR月距平场异常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LR月均值涡度计算分析
    4.1 OLR月均值涡度计算
        4.1.1 月均值涡度计算程序
        4.1.2 月均值涡度场异常统计程序
    4.2 地震前OLR月均值涡度场变化特征分析
        4.2.1 地震前OLR月均值涡度场变化特征
        4.2.2 预报效能R值评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ATLAB小波包分析
    5.1 MATLAB小波包分析原理与程序
    5.2 OLR时间序列小波包分析
        5.2.1 OLR时间序列提取
        5.2.2 OLR时间序列年变趋势分析
        5.2.3 OLR时间序列小波包震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OLR变化与前兆测项对比分析
    6.1 体应变与区域OLR测值对比分析
    6.2 水温、水位及地温与区域OLR对比分析
    6.3 电磁波与区域OLR对比分析
    6.4 前兆异常与区域OLR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安徽省钻孔应变典型干扰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安徽省数字化钻孔体应变观测概况
2 主要干扰分析
    2.1 气压影响
    2.2 降雨影响
    2.3 水位影响
3 异常变化特征
4 结 论

(4)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溧阳地震台体应变测项概况
2 观测数据完整率及稳定性
3 固体潮观测精度
4 地震记录能力
5 讨论

(5)基于钻孔特性的体应变观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江苏数字化体应变观测概况
2 观测数据处理结果
3 气压、水位与体应变相关分析
4 仪器安装中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4.1 钻孔裂隙发育程度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4.2 钻孔套管隔离表层水 (地表水) 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4.3 钻孔观测层岩性的性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5 结论

(6)小陶地震台体应变资料及短临异常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钻孔应变与仪器安装
    1.1 观测原理
    1.2 台址概况
    1.3 钻孔岩石及岩性
    1.4 应变仪安装
    1.5 应变仪运行
2 体应变观测资料质量分析及映震效应
    2.1 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分析
    2.2 观测资料的稳定性分析
    2.3 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分析
    2.4 应变曲线映震效应
3 短临异常前兆特征
4 结语

(7)阜新地震台体应变资料清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阜新地震台体应变手段简介
2 观测数据动态分析
    2.1 影响因素分析
        2.1.1 气压影响特征分析
        2.1.2 井水位变化影响特征
    2.2 动态特征分析
        2.2.1 正常动态特征分析
        (1)体应变数据曲线动态变化特征
        (2)年变规律分析
        (3)月变、日变规律分析
        2.2.2 有明确干扰源的异常动态特征分析
        (1)电压干扰
        (2)受1号孔井水流量大幅变化干扰
3 体应变资料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3.1 天然地震
        3.1.1 体应变地震波形态特征分析
        3.1.2 体应变同震响应特征与地震的方向性、距离、震级之间关系分析
        3.1.3 映震能力分析
    3.2 非天然地震
4 结论与探讨

(8)TJ-II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钻孔情况
2 TJ-II钻孔应变仪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3 主要干扰分析
    3.1 辅助项数据与体应变数据的关系
        3.1.1 地下水位影响
        3.1.2 降雨影响
        3.1.3 温度影响
        3.1.4 大风影响
        3.1.5 气压影响
    3.2 仪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4 资料完整性、稳定性分析
    4.1 观测资料完整性分析
    4.2 观测资料稳定性分析
5 地震波记录情况分析
6 结语

(9)2011年8月11日阿图什—伽师5.8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异常统计
2 异常特征分析
    2.1 乌什台体应变仪
    2.2 乌什台水管仪
    2.3 乌什台伸缩仪
    2.4 乌什台静水位
    2.5 乌恰钻孔倾斜
    2.6 哈拉峻钻孔倾斜
3 结论

(10)昌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震前短临异常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昌平地震台台站概况
2震例研究
    2.1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2.2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
    2.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
3结论与讨论

四、溧阳地震台体应变仪震前异常变化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家口地震台两套体应变仪观测资料对比分析[J]. 郑毅,刘思宇. 防灾减灾学报, 2021(02)
  • [2]OLR数据处理方法与地震前兆异常分析[D]. 陶媛.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3]安徽省钻孔应变典型干扰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分析[J]. 王燚坤,郑海刚,李军辉,汪小厉,鲍子文,洪德全,赵朋. 高原地震, 2020(02)
  • [4]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数据质量分析[J]. 毛华锋,胡米东,王皓,张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3)
  • [5]基于钻孔特性的体应变观测相关性研究[J]. 何斌,田韬,王恒知.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1)
  • [6]小陶地震台体应变资料及短临异常特征分析[J]. 全建军,刘水莲,郑永通,陈美梅,林慧卿,刘礼诚,郑志泓,赖见深. 华南地震, 2017(S1)
  • [7]阜新地震台体应变资料清理与研究[J]. 张松嵬,王海燕,张弘颖,宋振宇,李彤霞. 防灾减灾学报, 2016(04)
  • [8]TJ-II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浅析[J]. 赵桂宝,王远,孙亮亮. 科技创新导报, 2016(20)
  • [9]2011年8月11日阿图什—伽师5.8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J]. 张治广,徐衍刚,高歌,刘建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04)
  • [10]昌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震前短临异常特征研究[J]. 吴利军,张波. 山西地震, 2015(04)

标签:;  ;  ;  ;  

溧阳地震台地震前体应变仪异常变化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