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一、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白那日苏[1](2021)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内蒙古托克托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和娟[2](2021)在《基于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GIS强大的功能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将GIS作为教学手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GIS与乡土地理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育人功能,因此研究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十分必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研究法,分析了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和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两类教学案例并总结出相应启示,指导本文教学案例的开发;根据初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收集和遴选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料,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确定教学主题;设计了4个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了一个教学案例并进行了反思和优化;通过对教学案例设计过程的总结提出了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依据初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通过查阅书籍、网站和实地走访收集到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13类。依据课标筛选出7类16个教学主题。第二,依据课程标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以及GIS的功能,开发出4个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特征、工业和交通运输。教学案例包括教案和学案两部分。第三,通过总结GIS辅助呼和浩特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过程,得到了3个阶段,9条策略。第一阶段乡土资料收集及遴选策略:以地理教科书内容为指导收集乡土地理资料、以多种资料收集方式确保乡土资料全新全面;第二阶段确定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主题的策略:以课程标准作为确定教学主题的依据;第三阶段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恰当引用高中地理知识融入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以教学内容和学情为依据设计GIS的应用形式、以问题的形式对乡土地理和GIS进行总结反馈、课后探究环节以实践为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

高靖[3](2020)在《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现代农业给我们带来高效率、高产量、高生产率和大量丰富多彩的农产品的同时,也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如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化肥和农药用量的上升导致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面临生态的严重危机,各个国家都在摸索未来农业的前进方向,生态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开始成为各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内蒙古托克托县作为由贫困转变为富强的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土地盐碱等制约农业良性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变污染现状,近些年开始探索和应用生态农业。托克托县作为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研究托克托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本文以内蒙古托克托县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数据,从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成果剖析出目前托克托县在生态农业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性不足、生态农业人财物投入不到位和发展节约型农业条件欠缺。本文试图以原因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为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提出良性的建议,为托克托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托克托县虽然一直以农业为地区发展主业,但其发展生态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内蒙古托克托县多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县,相对落后于南方发达城市,许多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托克托县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只有因地制宜的为托克托县找到问题对策,才能使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快速、有序的发展。

郭建江[4](2020)在《基于高光谱的托克托县盐渍土全盐量及pH值估测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托克托县盐渍土为研究对象,以实测土壤高光谱、全盐量及pH值为数据源。对高光谱进行多种数学变换,筛选敏感波段,计算光谱指数,建立基于敏感波段与光谱指数的土壤全盐量及pH值的反演模型,并根据模型指标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盐渍化严重,全盐量最大值84.90g/kg,最小值为16.10g/kg,均值与变异系数较大,且均值大于中位数,数据正偏,超过一半的土样全盐量大于34.60g/kg,土样全盐量在35-40g/kg居多;pH值在9.28-10.52之间,中位数小于均值,表明大多土样的pH值小于9.97,研究区整体有较强的碱性,对于作物的生长较困难。(2)本研究盐渍土光谱曲线属于“陡坎型”,光谱反射率整体先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缓,再下降的趋势,随着全盐量与pH值增大光谱的反射率也增大,室内光谱的斜率大于室外,室外在1400nm与1900nm处吸收谷更明显。在可见光范围内光谱斜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光>蓝光>红光>近红外。以局部最大法提取发现光谱曲线有20个反射峰,经连续统去除处理发现有8个明显的吸收谷,1900nm处最明显。(3)室内光谱与全盐量及pH值的相关性均大于室外,对室内光谱反射率经11种数学变换与全盐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倒数一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算术平方根一阶微分>一阶微分>未变换反射率>倒数>对数>算术平方根>倒数的对数>二阶微分>归一化,pH值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一阶微分>二阶微分>算术平方根一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倒数一阶微分>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未变换反射率>算术平方根>对数>倒数的对数>倒数>归一化。一阶微分变换相关性高于其他处理方式,因此在光谱信息提取时,一阶微分变换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4)基于敏感波段构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精度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该模型R2值达到0.9以上。全盐量单一光谱指数模型的精度从大到小依次为:Difference soil index RI 模型>Difference soil index DI 模型>Salinity index 3 SI3 模型>Salinity index 2 SI2 模型,Difference soil index RI模型的 R2值为 0.624。pH 值单一光谱指数模型的精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alinity index 2 S12模型>Salinity index 3 SI3模型>Salinity index S3 模型>Difference soil index DI 模型>Difference soil index RI 模型,Salinity index 2 SI2模型的R2值为0.667。基于光谱反射率、单一指数、综合指数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精度依次为:指数综合模型>单一指数模型>光谱反射率模型。其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与综合指数模型精度较高,可对该地区盐渍土全盐量及pH值进行预测。

周子烨[5](2020)在《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来,研学旅行在全国逐步得以推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10个部门也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成为研学旅行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和丰富的研学资源,本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研学旅行为途径对呼和浩特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适宜进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路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地理学理论,遴选出10个典型的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并结合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的综合分析,开发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师开发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呼和浩特市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根据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研究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地理性原则;开发的基本程序是:资源收集调研→资源筛选分析→资源设计整合。第二,适宜开展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乡土资源应具备典型性、安全性、交通便利性、可探究性的特点,遴选整合出6大类、109个乡土地理资源。第三,适宜开发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应具备与乡土地理的关联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包含12个研学主题。第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含自然景观类、文化遗产类、科普场所类、农业景观类、工业景观类、公共交通类六大类资源。第五,课程资源应用方案由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线路与时间安排、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方案、研学总结评价六个部分组成,基于此设计了4个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冯尚荣[6](2020)在《基于改进TOPSIS-RBF的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文中研究说明土地作为一切经济及社会活动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基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科技不断进步的今日,不可避免出现了如环境污染、土地格局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可持续资源的利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通过土地生态安全的科学研究,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合理评价,进行未来的精准预测是很有价值意义的。这对于保证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推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文章通过以环渤海经济区域桥梁,―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之一呼和浩特为研究区,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选取反映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的相关统计数据与RS技术计算得出由NDVI、WET、LST、NDSBI参数通过主成分合成的RSEI指数共30个安全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与客观熵值法及博弈论思想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DPSIR-EES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改进TOPSIS法与RSEI指数结合,针对城区与郊区的不同情况分别揭示了二者遥感生态与土地生态安全演进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障碍度模型对城区与郊区下的各区县土地生态安全演进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特征分类,然后利用GIS技术对呼和浩特市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利用模拟精度高的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BF对RSEI与土地生态安全进行预测,主要成果如下:(1)2009-2018年,呼和浩特市整体生态安全值有所上升,D+指标减小而D-指标增加,安全值向正理想解贴近。其中城区在2009-2018年从0.4573上升至0.6709,安全等级从―临界级‖上升至―良好级‖,而郊区从0.3736上升至0.5804,安全等级从―风险级‖上升至―临界级‖。在整体土地生态安全发展中各指标的影响情况为消极影响因素有所减少,具体为城区在2009至2013年消极因素主要有城镇化率、化肥与农药使用等。2013至2018年消极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地表热度等指标;郊区在2009至2013年消极因素主要有牲畜存栏数、单位GDP能耗等。在2013至2014年消极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等。而在2014至2018年消极因素主要有植被覆盖度、工业单位数等。城区与郊区的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与情况发展有差异也有相似。主要表现为城区现代化发展更快,植被覆盖度对环境影响更大,土壤湿度更高。而郊区地表温度更高,农牧业发展更大。在准则表现中驱动力与状态准则发展不同,且土地生态安全变化中城区相较于郊区波动更大;而在压力准则以及各准则层之间的关联性中表现类似。同时可以看出自然生态情况与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的发展有所不同,说明土地安全生态的发展并不能代表自然生态也与其有相同趋势。(2)2009至2018年,在各准则层对土地生态安全值障碍阻力情况中城区各准则之间差异保持基本相同。而郊区在研究年间以2014年为节点在之后驱动力与压力障碍度上升,影响和响应障碍度下降,状态障碍度于2017年开始上升。通过准则变化可知对于呼和浩特市各区县土地生态安全最重要的阻力影响为压力准则所代表的经济发展。在各指标障碍度中对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变化障碍度较小的指标为人均GDP、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障碍度较大指标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化率等。以2009至2013年作为第一阶段,2013至2018年作为第二阶段划分各区县障碍度情况得出各城区第一阶段主要障碍度指标为工业排放、清洁能源使用率等,第二阶段主要为污水排放、城镇化率等;各郊区第一阶段主要障碍度指标为第三产业占比、拥有医疗床位数等,第二阶段主要为农牧生产污染、污水排放等。(3)在2009、2014、2018的3期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中Moran′I指数值分别为0.3322、0.1072、0.0499,说明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值在空间具有正相关性,由散点图得出全局土地生态安全的空间相关性正在降低。在局部空间自相关中,通过呼和浩特市2009、2014、2018年3期局部土地生态安全LISA聚集情况,得出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由城区与郊区的明显空间自相关聚集发展为聚集不显着情况,整体发展趋于均衡,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值差异正在缩小。(4)在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城区遥感生态情况提升至0.561后下降至0.503,仍处在―临界级‖;郊区遥感生态指数逐步从0.422提升至0.535,整体情况相较城区更为稳定。在土地生态安全值方面,城区相对保持着在0.66左右的相同状态;郊区从0.624小幅上升至0.641,在―良好级‖边界有缓慢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未来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值从“临界级”向―良好级‖缓慢上升,但其值与自然生态情况依旧未达到理想程度。所以在未来发展中需针对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冲突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工作,以早日达到理想状态。

李杨[7](2019)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之一。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发展势头迅猛,范围遍及全国。许多地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脱贫,加快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国家战略,目的在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大背景,在吸取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同时兼顾到托克托县目前作为工业强县而旅游产业实力相对薄弱的发展局面。以河口管理委员会为案例展开研究,分析河口管理委员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政府、村集体和市场作用,归纳出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缺失的现状,指出政府作用缺位的原因。最后结合河口管理委员会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挥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收益的前提下,提出加强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的多种对策,希望通过政府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机制、注重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弘扬托克托县特色黄河文化等多个方面,为政府实施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刘白薇[8](2019)在《半干旱区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成因研究 ——以土默川平原为例》文中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而由于人类干扰或自然因素影响往往使其地下水水质向恶化方向发展,水质性缺水日益严重。土默川平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其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使区域水资源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诸如含水层疏干、承压水水质恶化、地表水流量减少、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同时,该区高氟、高砷地下水分布广泛,饮水型氟、砷中毒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以土默川平原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实验、模拟及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揭示半干旱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高砷高氟水成因、季节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机理,以期为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地下水和土壤的含盐量对岩土中砷化物的释出有重要影响,地下水和岩土中的含盐量的升高对岩土中砷化物的释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新观点;对地下水分枯、丰季节采样分析,揭示了半干旱区地下水水质随季节变化的原因,特别是阐释了TDS、硫酸根、碳酸氢根等随季节变化的机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土默川平原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开阔平原,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为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场所。平原区周围山前地带以较粗粒径的冲洪积物为主,形成了上下连通的潜水含水层;平原中部受中更新统上段淤泥质沉积物分割,分为潜水和承压含水层双层结构。(2)地下水总体呈还原的弱碱性环境;潜水和承压水潜宏量离子的平均质量浓度排序均为,Na+>Ca2+>Mg2+>K+,HCO3->Cl->SO42-。(3)北部大青山和东部蛮汉山山前倾斜平原一带,属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潜水水质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黄河和大黑河冲湖积平原区,属于区域地下水的滞留排泄区,地下水水质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整个土默川平原大部分区域,承压水水质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仅东南部的湖积台地一带,可能是含、隔水层呈薄层叠置分布,新近系泥岩富含可溶盐,在抽水过程中容易溶入地下水,因此表现为蒸发浓缩型。(4)大青山和蛮汉山山前倾斜平原区(补给区)地下水呈现氧化环境,Eh值较高(>50 mV),COD较低(<1 mg/L),地下水中氮化物以硝态氮为主;大黑河沿岸及其以西区域属于地下水的滞留排泄区,地下水呈现还原环境,Eh值较低(<-50 mV),COD较高(>3 mg/L),地下水中氮化物以铵态氮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潜水和承压水中硝态氮浓度均与pH和COD呈负相关与Eh值呈正相关;潜水和承压水中铵态氮浓度均与pH值和COD呈正相关与Eh值呈负相关。(5)受气候、古沉积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土默川平原在东南部的湖积台地区域分布有高氟水。潜水和承压水氟化物最高浓度分别为7.2mg/L和11.2 mg/L。新近系中新世以来蛮汉山多次玄武岩喷发为高氟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地下水的弱碱性环境、高Na+、低Ca2+使岩层中的氟化物进入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迁移;地下水排泄区水位埋深浅,蒸发强烈使氟化物在这些地方进一步富集。(6)潜水高砷区主要分布在哈素海周围,最高浓度为200.3μg/L;承压水高砷区主要分布于大黑河下游,最高浓度为162.3μg/L。黄河和大黑河冲湖积平原区岩土全盐量、地下水含岩量高,地下水的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为砷化物的富集提供了条件。在地下水径流缓慢,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以及HCO3-的竞争吸附影响下使砷化物的浓度进一步提高。(7)淋滤实验发现,pH值在8.04-8.33左右的弱碱性环境,最有利于砷化物的释出,过高或过低的pH值(在4-12间)均对砷化物的释出有抑制作用。随土壤和地下水中盐含量(TDS)的升高,有利于砷化物从土壤中的释出,特别是TDS浓度大于3000 mg/L以上时盐效应作用明显。(8)该区地下水中含盐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降水对岩土中可溶盐的淋滤和对地下水中盐分的稀释作用的相对强弱,是导致丰枯水期地下水宏量离子浓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降水的偏酸性对潜水pH值的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雨季地表污染物容易随降水进入潜水含水层,这是导致雨季平原中部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区域COD和氨氮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张国飞,姜慧琴[9](2017)在《“三条红线”控制下呼和浩特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区域现状用水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三条红线"控制指标,采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法和负载指数法对呼和浩特市所辖行政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条红线"控制下,改进的灰色关联法较负载指数法评价更具全面性、准确性,6个行政区水资源承载力均较小,武川县相对最大。

张涛,张颖,杨力鹏,鲍娜仁高娃,盛亮[10](2017)在《呼和浩特市供水与用水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呼和浩特市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 m3,制约了呼和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水资源量及供水和用水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较为可行的水源地保护策略,从根源上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提高人民的饮水安全及承载能力。中水利用,系统规划、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GIS
        2.乡土地理
        3.教学案例
    (二)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3.巩固地理知识,奠定高中GIS学习基础
    (二)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
三、GIS辅助呼和浩特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课程资源收集和遴选
    (一)依据教材内容确定乡土地理资源收集类型
    (二)依据GIS的功能确定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
    (三)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
四、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来源及筛选
    (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目的
        2.案例分析内容
        3.案例分析呈示
    (三)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目的
        2.案例分析内容
        3.案例分析呈示
    (四)案例分析启示
        1.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启示
        2.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启示
五、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依据GIS的功能
        3.依据“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二)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说明
        2.教学案例一:阴山南麓、锦绣青城
        3.教学案例二:依山傍水,四季分明
        4.教学案例三:内外联动,朝发夕返
        5.教学案例四:乳香四溢,百业俱兴
    (三)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1.课前准备
        2.教学过程
        3.实施启示
六、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一)乡土资料收集及遴选策略
    (二)确定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主题的策略
    (三)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附录2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一览表
附录3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4 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案例一览表
附录5 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6 学生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3)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评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农业发展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态农业
        2.1.2 生态农业模式
        2.1.3 循环农业
    2.2 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3 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2.3.3 成本收益理论
第三章 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3.1 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方法
        3.1.1 发展沿黄生态走廊农业建设工程
        3.1.2 着力打造循环农业经济
        3.1.3 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3.2 依托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
        3.2.1 依托合作社发展稻渔综合种植
        3.2.2 依托合作社发展秸秆综合利用
        3.2.3 依托合作社发展废旧地膜循环再利用
    3.3 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3.3.1 推广科学灌溉技术
        3.3.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3.3 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第四章 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4.1 生态农业发展新方法实践性不足
        4.1.1 沿黄生态走廊农业建设工程生态治理压力大
        4.1.2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受工业污染制约
        4.1.3 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管理欠缺
    4.2 依托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不足
        4.2.1 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4.2.2 合作社科技人员严重缺乏
        4.2.3 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农用机械缺乏
    4.3 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条件欠缺
        4.3.1 生产方式落后
        4.3.2 技术体系薄弱
        4.3.3 体制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促进托克托县生态农业良性发展的对策
    5.1 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新方法的操作性
        5.1.1 加强沿黄生态地区生态保护
        5.1.2 提高污染企业环保意识
        5.1.3 加强对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管理
    5.2 为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5.2.1 政府加大政策投入吸引科技人才
        5.2.2 增加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
        5.2.3 增加生态农业的机械投入
    5.3 改善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条件
        5.3.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5.3.2 建立技术体系支撑
        5.3.3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高光谱的托克托县盐渍土全盐量及pH值估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光谱遥感技术
        1.2.2 高光谱遥感的应用领域
        1.2.3 盐渍土光谱估测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概况
    2.2 气候特征
    2.3 水文特征
    2.4 土壤与植被
    2.5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土样的采集
        3.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2.3 光谱测定
        3.2.4 光谱数据预处理
        3.2.5 光谱反射率的数学变换
        3.2.6 相关性分析
        3.2.7 光谱及光谱波段的选取
        3.2.8 光谱指数的构建
        3.2.9 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3.3 技术路线
4 盐渍土特征分析
    4.1 盐渍土理化特征分析
        4.1.1 土样全盐量分析
        4.1.2 土样pH值含量分析
    4.2 盐渍土光谱特征分析
        4.2.1 室内外盐渍土光谱曲线对比
        4.2.2 不同全盐量及pH值盐渍土光谱曲线分析
        4.2.3 盐渍土光谱曲线连续统去除与一阶微分分析
        4.2.4 全盐量及pH值室内外光谱原反射率相关性分析
        4.2.5 盐渍土光谱与全盐量相关性分析
        4.2.6 盐渍土光谱与pH值相关性分析
5 基于光谱与光谱指数的全盐量及pH值估算
    5.1 多元逐步回归模型
        5.1.1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全盐量模型
        5.1.2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pH值模型
    5.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5.2.1 光谱反射率全盐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5.2.2 光谱反射率pH值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研学旅行
        2.地理研学旅行
        3.地理课程资源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3.后现代课程论
        4.地理学理论
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具体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研究性原则
        3.典型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5.地理性原则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程序
        1.资源收集调研
        2.资源筛选分析
        3.资源设计整合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依据
        1.师生的实际情况
        2.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5.初中地理教材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启示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理研学旅行相关文献资源目录
附录2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
附录3 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附录4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目录
附录5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应用方案设计
附录6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之《研学手册》
致谢

(6)基于改进TOPSIS-RBF的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现状
        1.3.2 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3.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3.4 土地生态安全预测体系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目标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呼和浩特市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呼和浩特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状况
    2.3 相关数据来源
第3章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型构建
    3.1 指标体系
        3.1.1 DPSIR指标体系概念
        3.1.2 指标选取原则
        3.1.3 指标解释
        3.1.4 指标体系构建
    3.2 指标权重确定
        3.2.1 指标数据标准化
        3.2.2 层次分析法
        3.2.3 熵值法
        3.2.4 基于博弈论思想组合赋权
    3.3 土地生态安全标准划分
    3.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3.4.1 RSEI指数
        3.4.2 改进TOPSIS模型
        3.4.3 障碍度模型
        3.4.4 空间自相关模型
    3.5 土地生态安全预测模型构建
        3.5.1 RBF原理
        3.5.2 RBF学习模型
        3.5.3 模拟学习效果检验
第4章 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4.1 RSEI参数处理
        4.1.1 植被指数
        4.1.2 湿度指数
        4.1.3 地表温度
        4.1.4 干度指数
    4.2 城区与郊区改进TOPSIS评价与结果分析
        4.2.1 驱动力准则评价与结果分析
        4.2.2 压力准则评价与结果分析
        4.2.3 状态准则评价与结果分析
        4.2.4 影响准则评价与结果分析
        4.2.5 响应准则评价与结果分析
        4.2.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结果分析
    4.3 区县级土地生态安全障碍度分析
        4.3.1 DPSIR系统土地生态安全演进特征
        4.3.2 区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标障碍度分析
    4.4 市级土地生态安全空间相关性分析
        4.4.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4.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5 神经网络预测与结果分析
        4.5.1 RBF网络学习
        4.5.2 RSEI预测及结果分析
        4.5.3 土地生态安全值预测及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建议
    5.1 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化及产业转型升级
    5.2 减少耕地污染与缓和畜草矛盾
    5.3 推进工业优化升级与生态恢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的难点
        1.6.2 创新点
2 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作用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乡村旅游
        2.1.2 政府作用
    2.2 政府作用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历程及发展成效
    3.1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的开发历程
        3.1.1 农业采摘——乡村旅游开始萌芽
        3.1.2 经营农家乐——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3.1.3 开展旅游节庆活动——乡村旅游形成规模
        3.1.4 村史馆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成熟
    3.2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效
        3.2.1 美化村庄环境,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
        3.2.2 增加村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
        3.2.3 保护乡村文化和自然遗产
        3.2.4 提升乡村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3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3.3.1 郝家窑村开发现状
        3.3.2 河口村开发现状
        3.3.3 格图营村开发现状
        3.3.4 皮条沟村开发现状
        3.3.5 东营子村开发现状
        3.3.6 海生不拉村开发现状
        3.3.7 乡村旅游示范村概况
        3.3.8 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发展影响
4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发挥现状
    4.1 调查内容设定以及调查样本情况
        4.1.1 调查内容的设计
        4.1.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4.2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发挥现状
        4.2.1 推进实施相关政策规划
        4.2.2 组建管理机构,履行服务职能
        4.2.3 旅游活动策划推广
        4.2.4 开展招商引资,寻求社会合作
5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5.1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乡村旅游发展脱节
    5.2 旅游形式单一,规划创新不足
    5.3 人才培养不足,缺少行业人才
    5.4 管理能力发挥不足
6 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
    6.1 乡村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有限
    6.2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认识不足
    6.3 乡村旅游开发重视不够
    6.4 政府管理人员偏少,乡村旅游监管机制不健全
7 加强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作用的对策
    7.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渠道
        7.1.1 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公共需求
        7.1.2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投入力度
        7.1.3 拓宽资金渠道
    7.2 加强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7.2.1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观念
        7.2.2 合理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7.2.3 科学开展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与开发
        7.2.4 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思路
    7.3 重视行业人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7.3.1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7.3.2 开展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引进
        7.3.3 创建人才交流平台
    7.4 完善职能部门监管机制
        7.4.1 明确各级部门职能划分
        7.4.2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与乡村旅游监管机制
        7.4.3 加强乡村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7.5 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
        7.5.1 深度挖掘保护地域文化
        7.5.2 多形式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广
8 结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半干旱区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成因研究 ——以土默川平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1.3.2 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
        1.3.3 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
        1.3.4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特征
第三章 土默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
    3.1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3.2 含水岩组分布特征
        3.2.1 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含水岩组
        3.2.2 第四系中更新统下段含水岩组
        3.2.3 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组
        3.2.4 古近系和新近系含水组
        3.2.5 白垩系下统含水组
    3.3 含水系统类型及特征
        3.3.1 第四系孔隙含水系统
        3.3.2 玄武岩孔隙-裂隙含水系统
        3.3.3 淤泥质粘性土层
    3.4 地下水富水性分布特征
        3.4.1 潜水富水性分布特征
        3.4.2 承压水富水性分布特征
    3.5 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条件
        3.5.1 山前倾斜平原潜水
        3.5.2 平原中部潜水
        3.5.3 平原中部承压水
第四章 土默川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和成因机制研究
    4.1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测试
    4.2 地下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及成因
        4.2.1 化学指标统计分析
        4.2.2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3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4.3.1 水化学类型分析
        4.3.2 水化学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4.3.3 地下水水化学分带及其意义
    4.4 小结
第五章 土默川平原高氟、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研究
    5.1 高氟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富集过程
        5.1.1 高氟水的浓度分布特征
        5.1.2 地下水流场及古沉积环境对高氟水形成的影响
        5.1.3 高氟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因素
    5.2 高砷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富集过程
        5.2.1 高砷水的浓度分布特征
        5.2.2 地下水流场及古沉积环境对高砷水形成的影响
        5.2.3 高砷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岩土中砷化物释出影响因素实验及模拟分析
    6.1 淋滤实验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方法
        6.1.3 实验结果分析
    6.2 饱和-非饱和带砷运移模拟
        6.2.1 概念模型
        6.2.2 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及软件
        6.2.3 数值模型
        6.2.4 结果与讨论
    6.3 小结
第七章 土默川平原丰枯水期水化学变化机制研究
    7.1 水样采集与分析
    7.2 地下水化学基本特征
        7.2.1 潜水水化学基本特征
        7.2.2 承压水水化学基本特征
    7.3 地下水主要化学组分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7.3.1 降水的稀释和淋溶作用
        7.3.2 氧化还原作用
        7.3.3 水岩相互作用
        7.3.4 生产活动的作用
    7.4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变化成因
        7.4.1 潜水舒卡列夫分类
        7.4.2 承压水舒卡列夫分类
        7.4.3 潜水piper三线图分类
        7.4.4 承压水piper三线图分类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及展望
        8.2.1 建议
        8.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三条红线”控制下呼和浩特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1.1 基本概况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建立原则
        2.1.1 系统性。
        2.1.2 关键性。
        2.1.3 可度量性。
        2.1.4 可行性。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
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3.1 改进的灰色关联法[7]
        3.1.1 决策矩阵的构建。
        3.1.2 关联系数的计算。
        3.1.3 熵权法确定权重。
        3.1.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3.2负载指数法
    3.3 结果分析
4 结语

(10)呼和浩特市供水与用水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1.1 经济
    1.2 气候
    1.3 水文地质
    1.4 大中型水利设施
2 呼和浩特水资源供求分析
    2.1 水资源供给量时间序列分析
    2.2 水资源供给量空间分布特征
    2.3 市区水资源供给情况
3 呼和浩特市水资源利用分析
    3.1 行政区用水量途径分析
    3.2 用水量趋势分析
    3.3 水资源供需分析
4 供水安全的应对策略
5 结论

四、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内蒙古托克托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白那日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和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 高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高光谱的托克托县盐渍土全盐量及pH值估测研究[D]. 郭建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D]. 周子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改进TOPSIS-RBF的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D]. 冯尚荣.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为例[D]. 李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半干旱区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成因研究 ——以土默川平原为例[D]. 刘白薇.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9]“三条红线”控制下呼和浩特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J]. 张国飞,姜慧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4)
  • [10]呼和浩特市供水与用水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 张涛,张颖,杨力鹏,鲍娜仁高娃,盛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标签:;  ;  ;  ;  ;  

托克托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