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行地区SARS恐惧人群情绪障碍研究

非流行地区SARS恐惧人群情绪障碍研究

一、非疫区恐非典人群情绪障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磊,徐飘燃,姚菲,张菲倚,齐乐,杨发辉[1](2020)在《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为探讨在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的社会支持在急性应激障碍(ASD)与负性情绪间的调节作用,采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恐惧量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13 822名公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18.6%的公众存在不同程度的ASD,存在ASD的女性显着高于男性,湖北地区显着高于其他地区.②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缓解ASD对焦虑、抑郁的影响.③对于低ASD个体,更高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其恐惧情绪;对于高ASD个体,更高的社会支持则会增加其恐惧情绪.

陆小英,方格[2](2005)在《SARS流行期少年儿童学习适应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儿童在SARS时期的学习适应。方法通过电话访谈法个别测查了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共96名儿童,对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SARS流行期学生每日平均学习时间为302.55min,占全部活动时间的60%以上;(2)在所有资源中,传播“空中课堂”的媒介“电视”是SARS流行期学习最不可缺少的工具(33.0%);(3)SARS流行期,儿童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完成自学”为使用人次最多的。结论(1)SARS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儿童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途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改变;SARS的影响以消极影响为主。(2)SARS期间儿童学习适应良好。儿童对SARS流行期的学习满意度较高,多数儿童认为SARS流行期的学习效率与SARS之前相当。

孙远[3](2004)在《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以“非典”为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一旦出现社会生活应激情境,他们往往因不知如何应对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特点上,负性生活事件、重大的挫折、无效的应对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非典”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中也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灾难后造成的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本研究通过系统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非典”后大学生应激障碍、应对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有关量表,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问卷”。同时运用已有的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心理控制感量表对不同疫区的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其应激障碍、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情况。研究结果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自编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五个因素:生理异常、行为过度、抑郁、敏感恐惧、轻信。 2.自编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对策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五个因素:抱怨幻想、积极行动、独自承受、等待、转移.分为三个维度:卷人性应对、维持性应对、摆脱性应对.3.应激障碍方面,较重疫区与其他疫区有显着的学校疫区、家庭疫区差异,在专业类型、性别上没有显着的差异,在痛苦经历、健康状况上有显着的差异.4.应对策略方面,较重疫区与严重疫区有显着的学校疫区、家庭疫区差异,理工科与文科、医学类有显着的差异,在隔离状况、痛苦经历方面有显着的差异,而在性别、健康状况方面没有显着的差异.5.人格特征对应激障碍有影响,其中神经质的解释率最大,精神质次之,内外向最小.6.人格特征各维度对应对策略的影响是不同的,卷人性应对策略主要是受精神质、内外向维度的影响,其中精神质的解释量最大。摆脱性应对主要受神经质一个维度的影响。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对维持性应对都有影响,其中神经质的解释量最大,内外向次之,精神质的解释量最小.7.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朋友的支持作为缓冲器能降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的多少也影响应对策略的选择.8.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感、情境因素对应激障碍有直接效应.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感互为中介对应激障碍有间接效应。

李政平,孙明,于广梅,刘岩,刘于嫣,崔文波,崔毅,朱晓晶,迟爱迪,杨宗玲[4](2003)在《非疫区恐非典人群情绪障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对非疫区恐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人群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以问卷的形式,对60例心理科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健康组60人配对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非疫区恐非典60例患者SAS、SDS评分与我国常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健康组60人(没有产生对非典恐惧情绪)配对对比,有显着性差异;不同职业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女性SAS评分与男性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而SDS评分男女无显着差异。结论 非疫区恐非典患者的情绪障碍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非疫区恐非典人群情绪障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疫区恐非典人群情绪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1.2 工 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中文版[11]
        1.2.2 恐惧量表
        1.2.3 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12]
    1.3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公众的总体状况分析
    2.2 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2.3 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2.4 社会支持对“急性应激—负性情绪”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
3 讨 论
    3.1 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ASD的基本状况
    3.2 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与ASD之间的相关
    3.3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3.4 本研究的局限

(3)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以“非典”为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
    1.1 本研究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1.1.1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1.1.2 应激
        1.1.3 创伤后应激障碍
        1.1.4 应对
        1.1.5 应对策略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
        1.2.2 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PTSD研究对象狭窄、症状界定不全面
        1.3.2 应对策略的分类不一致,容易产生混淆
        1.3.3 对PTSD、应对策略影响因素的研究较零散,缺乏整合性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一: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问卷编制
    2.1 问卷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2.1.1 问卷编制的原则
        2.1.2 问卷编制的方法
    2.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问卷的理论构想
    2.3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问卷结构的实证探析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对象
        2.3.3 研究材料
        2.3.4 研究程序
        2.3.5 结果与分析
        2.3.6 讨论
        2.3.7 小结
3 研究二: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特点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材料
    3.3 研究对象
    3.4 统计工具
    3.5 结果与分析
        3.5.1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学校疫区差异
        3.5.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家庭疫区差异
        3.5.3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专业类型差异
        3.5.4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性别差异
        3.5.5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痛苦经历差异
        3.5.6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健康状况差异
        3.5.7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交互作用分析
    3.6 讨论
    3.7 小结
4 研究三: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问卷编制
    4.1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理论研究
    4.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问卷结构的实证探析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对象
        4.2.3 研究材料
        4.2.4 研究程序
        4.2.5 结果与分析
        4.2.6 讨论
        4.2.7 小结
5 研究四: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材料
    5.3 研究对象
    5.4 统计工具
    5.5 结果与分析
        5.5.1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学校疫区差异
        5.5.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家庭疫区差异
        5.5.3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专业差异
        5.5.4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性别差异
        5.5.5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隔离状况差异
        5.5.6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痛苦经历差异
        5.5.7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健康状况差异
    5.6 讨论
    5.7 小结
6 研究五: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材料
    6.3 研究对象
    6.4 统计工具
    6.5 结果与分析
        6.5.1 人格特征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
        6.5.2 社会支持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
        6.5.3 心理控制感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
        6.5.4 应对策略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
7 研究六: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材料
    7.3 研究对象
    7.4 统计工具
    7.5 结果与分析
        7.5.1 人格特征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影响研究
        7.5.2 社会支持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影响研究
        7.5.3 心理控制感对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对策略的影响研究
8 研究七: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研究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材料
    8.3 研究对象
    8.4 统计工具
    8.5 结果与分析
        8.5.1 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赋值
        8.5.2 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9 整体讨论
    9.1 关于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9.1.1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的确定
        9.1.2 研究区域和研究工具的选择
        9.1.3 实际调研、统计分析
    9.2 关于测量工具的编制
        9.2.1 问卷编制的必要性、重要性
        9.2.2 问卷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
    9.3 关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9.3.1 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9.3.2 问卷测试及数据处理
        9.3.3 本研究的优势
    9.4 本研究对开展教育辅导的启示
        9.4.1 开展教育辅导应针对大学生的差异进行
        9.4.2 重视应对策略的训练
        9.4.3 培养健全人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
        9.4.4 培养大学生应用社会支持的能力
    9.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9.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9.6.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9.6.2 本研究深化研究的方向
10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非疫区恐非典人群情绪障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郭磊,徐飘燃,姚菲,张菲倚,齐乐,杨发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SARS流行期少年儿童学习适应的调查[J]. 陆小英,方格.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09)
  • [3]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以“非典”为例的研究[D]. 孙远.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3)
  • [4]非疫区恐非典人群情绪障碍的研究[J]. 李政平,孙明,于广梅,刘岩,刘于嫣,崔文波,崔毅,朱晓晶,迟爱迪,杨宗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非流行地区SARS恐惧人群情绪障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