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

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

一、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王玉,汪钰[1](2021)在《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在肺癌患者病情评估及化疗中的意义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在肺癌患者病情评估及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院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在第2个化疗疗程末的疗效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等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对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病例组中,Ⅰ~Ⅱ期患者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均高于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71例行化疗治疗,其中,缓解组43例,未缓解组28例。缓解组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的改善幅度均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患者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自身免疫损害增强,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疗敏感性好的患者在化疗后细胞免疫指标会得到显着改善,针对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可用于辅助肺癌的诊断、病情评价和化疗疗效预测。

袁晓飞[2](2021)在《SII和SIRI的动态观察对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炎症是癌症的七大特征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免疫水平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预后相关,通过外周血中常见的炎症免疫细胞计算所得的 SII(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和 SIRI(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已被证实是可靠生物标志物,其具有重要预后价值。但既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鼻咽癌治疗前SII和SIRI的数据,对于治疗过程中这个时间点的预后价值尚无研究。此外EBVDNA载量对于鼻咽癌患者同样具有预后价值,但是将SII或SIRJ 同EBV DNA载量相结合对于鼻咽癌患者的预测预后作用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文拟利用本课题组大样本、长期随访的NPC数据库回顾性分析治疗前、中两个时间点SII和SIRI对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能力,同时探索治疗前SII或SIRI结合治疗EBV DNA载量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第一部分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首诊的1587例NPC患者治疗前SII和SIRI对NPC的预后价值。第二部分选取了 881例NPC患者治疗前SII、SIRI以及EBV DNA载量的数据,分析将炎症免疫指标同EBV DNA载量相结合用于NPC患者预后的价值。第三部分选取859例NPC患者探究治疗中SII和SIRI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对于未控(治疗结束6个月内肿瘤残留或者出现转移灶的情况)患者治疗中炎症免疫水平是否具有预后价值。通过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中SII及SIRI分组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治疗失败的组间预后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治疗前、中两个时间点SII、SIRI以及SII结合EBV DNA组间预后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中两个时间点SII和SIRI的截断值以及比较治疗前SII结合EBV DNA、治疗前SII和治疗前EBV DNA预测NPC预后的灵敏度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治疗前SII高于截断值的NPC患者在疾病进展率(Progression rate)(P<0.001)、死亡率(Mortality rate)(P=0.012)、局部区域复发率(Locoregional relapse rate)(P=0.024)以及远处转移率(Distant metastasis rate)(P<0.001)显着高于治疗前SII低于截断值的患者,治疗前SIRI高于截断值的NPC患者在疾病进展率(P=0.001)以及远处转移率(P=0.003)上显着高于治疗前SIRI低于截断值的患者,在COX多因素分析中,治疗前SII是5年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2.治疗前SII结合EBV DNA在生存分析中显示SII和EBV DNA均低于截断值分组的5年PFS(P=0.001)、5 年 OS(P=0.006)、5年LRFS(P=0.037)以及5年DMFS(P<0.001)显着高于单高组或双高组,且预后依次变差,治疗前SII结合EBV DNA相较于单独使用治疗前SII或EBV DNA预后价值更大。3.治疗中SII高于截断值的NPC患者在死亡率(P=0.001)以及未控率(P=0.001)上显着高于治疗中SII低于截断值的患者,治疗中SIRI高于截断值的NPC患者在疾病进展率(P=0.026)和远处转移率(P=0.021)上显着高于治疗中SIRI低于截断值的患者,在多因素分析中,治疗中SII是5年PFS和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治疗前中两个时间点SII和SIRI对于NPC患者均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SII和EBV DNA相结合作为预后因素具有更大的预后价值,其中治疗中SII可以对于未控患者提供更全面及深入的疾病危险信息,这些为NPC患者的临床诊疗、随访管理及临床研究等提供新的参考。

魏雪玲[3](2021)在《探索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亚群分布对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分布的临床预测价值以及影响循环免疫细胞亚群改变的因素对其影响意义,主要针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固有免疫细胞以及外周血适应性免疫细胞的临床预后,以及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临床常用免疫激活药物胸腺法新是否有利于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亚群的激活和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为2016年1月-2019年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初次治疗并且没有远处转移的NPC患者,从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且通过门诊、电话进行随访。通过实时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P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EBV D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亚群,细胞亚群包括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采用医学统计软件中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约登(Youden)指数以分析确定各循环免疫细胞亚群对预后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大的参数截断值。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生存分析:胸腺法新对NP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亚群变化是否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P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rate,DMFS);COX回归模型执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预测NP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随访时间截止为2020年10月,其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56+NK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8+比值没有找到合适的临界值,单因素分析对预后无明显意义。而CD19+B细胞比例的Cut-off值为8.33%。治疗前CD19+B细胞比例≤8.33%与CD19+B细胞比例>8.33%NPC患者的3年OS、PFS、DMFS和LRFS分别为90.4%vs.99.2%(P=0.003)、89.2%vs.97.5%(P=0.008)、90.4%vs.98.3%(P=0.008)和98.8%vs.99.2%(P>0.05)。2.根据EBV DNA载量将NPC患者分为2组,分别是EBV DNA<400copies/ml组和EBV DNA≥400 copies/ml组,两组的3年OS、PFS、DMFS分别为99.2%vs.90.1%(P=0.001),96.7%vs.90.1%(P=0.028),98.4%vs.90.1%(P=0.005)。EBV DNA<400 copies/ml组和EBV DNA≥400copies/ml组的3年LRFS分别为98.4%和100%(P>0.05);3.NPC患者治疗前的EBV DNA载量与CD19+B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138,P=0.040);而与其他循环免疫细胞亚群,外周血固有免疫细胞(CD56+NK细胞的比例)和外周血适应性免疫细胞(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8+的比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EBV DNA载量(P=0.024)是NPC患者3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CD19+B细胞比例是NPC患者3年PFS(P=0.039)、DMFS(P=0.036)、OS(P=0.015)的独立预后因素;5.将使用胸腺法新与未使用胸腺法新的NPC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亚群进行对比分析,使用胸腺法新组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以及CD56+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上升,CD3+CD8+T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CD19+B细胞比例,无论是否使用胸腺法新,均低于治疗前(P<0.05);6.NPC患者使用胸腺法新与不使用胸腺法新的3年OS、PFS、DMFS、LRF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外周血中CD19+B细胞比例与血浆EBV DNA呈负相关,两者可作为NPC预后预测指标。胸腺法新可通过激活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亚群改善NPC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对NP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任庆,熊锐华,何玉婵,诸葛金科,陆东兰,蒋小月[4](2021)在《西黄胶囊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西黄胶囊联合CIK细胞治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治疗4个周期。观察2组近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分布、NK细胞(CD16+ CD56+)水平及生活质量,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6.7%(2/30),CD3+、CD4+、CD8+、CD16+、CD56+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PFS为6.6个月,2年生存率为86.7%(26/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40.0%(12/30),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PFS为6.8个月,2年生存率为93.3%(28/30)。2组PFS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有下降趋势(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则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1例,骨髓抑制7例,腹泻3例,皮疹2例。结论西黄胶囊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鼻咽癌较常规西医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赵小康[5](2020)在《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及其对患者术后疗效的预判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术前炎症相关指标(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及其对患者术后疗效的预判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筛选,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PLR、CRP值,采用ROC曲线,将病例资料分为低NLR组(NLR≤3.1)和高NLR组(NLR>3.1)、低PLR组(PLR≤135)和高PLR组(PLR>135)、低CRP组(≤23)和高CRP组(>23)。比较术前NLR、PLR、CRP三者值及高组和低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术前NLR、PLR、CRP三者值的高组和低组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绘制生存曲线,探究术前NLR、PLR、CRP是否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否预判术后疗效。结果:1、在肿瘤>1cm、患者年龄≥45岁、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术前分别具有较高水平的NLR、PLR、CRP值;且术前具有较高水平NLR、PLR、CRP值的患者中,TNM分期III-IV期的比例较高。2、低NLR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78.1%,而高NLR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为56.8%,低NLR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无复发生存率,组间差异经Log-rank检验发现有统计学差异(X2=8.65,P=0.004)。3、低PLR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79.8%,而高PLR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为51%,低PLR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高PLR无复发生存率,组间差异经Log-rank检验发现有统计学差异(X2=6.89,P=0.001)。4、低CRP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78.5%,而高CRP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为50.2%,低CRP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高CRP无复发生存率,组间差异经Log-rank检验发现有统计学差异(X2=9.12,P=0.005)。结论:术前NLR、PLR、CRP值分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转移等临床特征相关,且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TNM分期相关,且三者值分别与以上临床特征呈正相关关系。术前NLR、PLR、CR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具有预测价值,可预判术后疗效;术前低NLR、低PLR、低CRP值预示着患者预后良好,术后疗效更佳。

陈若[6](2020)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围放疗期外周血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以及放疗后1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绝对值、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绝对值、CD4+/CD8+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研究放射治疗中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营养状况以及炎症指标变化的趋势,分析围放疗期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指标、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变化、疾病预后相关性,为筛选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高获益人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 选择安徽省立医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54例接受盆腔精确放射治疗的原发直肠腺癌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2.采集入选对象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月时空腹外周血4ml,并行营养状况评价;3.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以及T淋巴细胞、CD4+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各免疫细胞绝对值以及PLR比值;4.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的方法计算患者围放疗期免疫指标变化,主要数据为多时点观测计量资料,以均值±SD描述,组间比较为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各时点间两两比较差值t检验,并按照治疗方式以及随访情况分组,比较是否存在组间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结果:1.通过对54例直肠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检测以及统计学分析,表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NK细胞绝对值、Treg细胞绝对值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下降,放疗结束后1月较放疗结束时升高,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D4+/CD8+比值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结束后1月较放疗结束时下降,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按照CEA、CA199围放疗期变化分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2. PLR比值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结束后1月较放疗结束时下降,但放疗结束后1月比值仍高于放疗前,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 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NK细胞绝对值、Treg细胞绝对值与PLR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前白蛋白下降组Treg细胞绝对值放疗开始至结束较无下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经过盆腔放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NK细胞绝对值以及Treg细胞绝对值于放疗期间一过性下降,放疗结束后开始增高,提示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体细胞免疫。外周血CD4+/CD8+比值上升,放疗结束后开始下降,且CEA、CA199升高组CD4+/CD8+比值放疗期间无明显增高趋势,放疗结束后下降趋势快,表明CD4+/CD8+比值低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预后不良。2.PLR比值经放射治疗后明显升高,放疗结束后1月时较放疗结束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明放疗可以在短期内引发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3.PLR比值的放疗前初始值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NK细胞绝对值、Treg细胞绝对值的放疗前初始值呈负相关关系,表示PLR比值与免疫细胞的可能存在制衡关系。4. 营养状况较差的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放疗期间以及放疗结束后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值低于营养状态较好的直肠癌患者,表明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在放疗时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预后更佳。

徐晖,苟小霞,田昕,徐颖[7](2020)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诱导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诱导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经病理和影像学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30例(治疗组)和单纯化疗30例(对照组)。2组选择4个时间点[T1为2组治疗前;T2为第1程消癌平使用后半个月(治疗组)、第2程诱导化疗前1d(对照组);T3代表第2程消癌平使用后1d(治疗组)、第2程诱导化疗后7d(对照组);T4代表第2程消癌平使用后1个月(治疗组)、第2程诱导化疗后1个月(对照组)],测量外周血中免疫功能指标的比例变化,分析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在T4明显升高,治疗组CD3+、CD3+CD4+、T+B+NK等3项指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及总细胞[T+B+自然杀伤(NK)细胞]在T3、T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诱导化疗能够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值得推广。

廖忠先,冯莹莹,张丽华[8](2019)在《标本类型对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血标本的EB病毒核酸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标本类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淋巴瘤患者65例、鼻咽癌化疗后患者42例,福建省肿瘤医院初诊鼻咽癌患者28例。采用q 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配对血浆中EBV-DNA载量。结果检测的13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EBV-DNA阳性率、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E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E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该结果为淋巴瘤患者和鼻咽癌患者EBV-DNA检测标本类型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理论基础。

薛鹏[9](2019)在《益气温阳方改善围化疗期体能状态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化疗作为恶性肿瘤重要治疗手段,可以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使患者获益。但是随着化疗周期延长,随之而来的是患者整体状态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大部分患者不能完成相应周期化疗或维持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可以显着改善了患者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患者体能状态,提高化疗耐受性。本课题所研究的益气温阳方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佩文教授防治化疗骨髓抑制经验方。该方以“益气温阳,养血生血”为治疗原则,临床应用近20年,疗效显着。前期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显示,益气温阳方可以有效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降低白细胞下降程度,并且可以促进相关刺激性免疫因子分泌,降低抑制性免疫因子如VEGF等的表达,安全性良好。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益气温阳方防治化疗骨髓抑制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调节作用,观察中药对心率变异的影响,以反映中药对化疗后患者体能状态的改善作用。目的:1.明确益气温阳方对对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的改善作用,防治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防疗效。2.明确益气温阳方对化疗前后体能状态改善作用以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3.探索益气温阳方对外周血炎性因子影响,揭示中药益气温阳方对围化疗期可能的增效机制。4.探索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情况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测准确性。方法:1.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定入排标准,设立益气温阳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在入组患者中药或化疗干预前应用12通道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益气温阳组进行中药干预7天后进行化疗,对照组不进行中药干预直接进行化疗,化疗后第7天继续监测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采集化疗前和化疗后第7、14天血液学、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肿瘤相关症状发生率,以及治疗2周期后全身炎症指数指标(NLR、PLR、MLR),进行统计学处理。2.化疗前或中药干预前以及化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在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后取上清液,通过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4、IL-10、TGF-β、sPD-1、sPD-L1和VEGF浓度,进行统计分析。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评价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截断值定义为取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最大数值近似值,以明确心率变异变化情况与骨髓抑制发生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患者56例,益气温阳组(YQWY group)入组病例27例,3例失访,对照组(Control group)纳入病例29例,1例因入组后进行免疫治疗退出研究,两组有效病例共52例,两组基线数据较为一致。1.通过记录12通道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率变异指标和两组化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血液学指标,结果提示:(1)两组QLQ-C30评分未见显着差异(P>0.05),但益气温阳方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其中对化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等中医症状改善作用较为明显,并且降低了化疗相关乏力及骨髓抑制发生率(P<0.05),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可以作为配合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中医用药方案。(2)益气温阳方可以显着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P<0.05),降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频次和剂量(P<0.05),化疗后第14天益气温阳方治疗组白细胞下降比率更小(P<0.05),该方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Ⅱ度及以上乏力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30)。(3)益气温阳方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其中益气温阳治疗组SDNN、SDANNi、SDANN、RMSSD和VLF指标较化疗前平均值升高,化疗后第7天和化疗前或中药干预前的均值之差(δ)为正值,而对照组化疗后心率变异性平均值下降,两组化疗后和化疗前的均值差具有显着差异(P<0.05),益气温阳组TP、LF、HF在化疗后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益气温阳方可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心率变异性,提高患者体能状态,使患者更好耐受化疗。(4)两组患者基线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a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指标未见显着差异,对照组NLR值为3.44±2.61,益气温阳组为4.48±2.42。2周期化疗后益气温阳组NLR值下降至3.37±2.30,差值为,较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70),但NLR<4对预后有积极意义,而对照组2周期化疗后NLR值为4.43±2.30,较化疗前升高且NLR>4,结果提示益气温阳方配合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NLR值较前下降且低于4,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通过对入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标本中sPD-1、sPD-L1、VEGF、IL-10、IL-4、TGF-β浓度的检测提示,益气温阳组在中药干预后血清VEGF、IL-4浓度较对照组显着降低,提示对IL-4及VEGF具有一定抑制作用(P=0.007;P=0.032)。TGF-β、sPD-L1化疗前后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两组sPD-1化疗前后均有显着差异,益气温阳组低于对照组,但益气温阳组与对照组前后自身对照未见统计学差异(P=0.09;P=0.680)。两组IL-10浓度在化疗前可见统计学差异,但化疗后益气温阳组及对照组IL-10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益气温阳组自身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P=0.356;P=0.476)。3.益气温阳组中药及化疗干预后和干预前的心率变异差值(δ)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以及中医症状改善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中利用ROC曲线发现,当以心率变异差值正负(≥0与<0分组)为分类变量,化疗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作为变量,结果可见,SDNN δ与化疗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进行ROC分析得出相关截断值,可见SDNNδ为正值时,截断值WBC≥4.18,很好的匹配了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当以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为分类变量时,SDNNδ的截断值为≥-14,P=0.029,曲线下面积为0.755,准确度较高,提示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心率变异性主要指标SDNN干预前后差值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化疗后第7天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化疗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情况。结论:1.益气温阳方可有效防治晚期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减低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减少疲劳发生率,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2.益气温阳方提高了化疗后心率变异性,降低化疗药物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提高了肿瘤晚期患者化疗后的体能状态,增强了对化疗的耐受性。3.益气温阳方可以降低外周血VEGF、IL-4等免疫抑制性因子浓度,改善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但其增效机制需进一步阐述。4.心率变异指标变化与骨髓抑制发生率情况有较好的关联度,心率变异性变化可能可以作为预测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的一项指标。5.心率变异性可以准确反映机体体能状态,可以客观反映益气温阳方临床疗效,可以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一个评价的客观指标。

郭信伟[10](2019)在《纳入术前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纳入术前营养指标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背景: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不仅与肿瘤本身有关,而且与宿主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进行营养状态风险筛查及评估极其重要。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及血液营养指标对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建立列线图,探索对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3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采集外周血进行营养标志物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检测,参照NRS-2002工具标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营养指标分为三组,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通过结合有意义的营养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Nomogram)个体化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最后,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结合营养指标的预后列线图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7个月,1、3、5年PFS率分别为61.1%、26.0%和22.2%;入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6.6%、50.2%和33.0%。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NRS-2002评分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PFS和OS密切相关(均P<0.05),肿瘤位置还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OS有关(P=0.024)。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NRS-2002评分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NRS-2002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根据有多变量统计学意义指标而建立的预后列线图预测PFS的C-index为0.661(95%CI:0.630-0.692),预测 OS 的 C-index 为 0.730(95%CI:0.698-0.762),明显高于第 7 版 AJCC TNM 分期,C-index 分别为 0.609(95%CI:0.576-0.642),0.628(95%CI:0.594-0.662);另外,校准曲线表明预后列线图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也表明,与基于TNM分期的模型相比,列线图模型预测生存预后具有更佳的净效益。结论:结合术前NRS-2002评分的列线图能更好地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可以补充当前TNM分期的不足。第二部分纳入术前血液炎性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背景: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炎性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能够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评估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炎性状态对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目的利用血液炎性标志物对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炎性状态评分,并构建列线图探索对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88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全身炎症评分(SI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评分(CNP评分)和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FC评分)进行分组,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证实血液炎性指标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最后,通过结合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液炎性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Nomogram)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中的价值。结果生存曲线提示术前CNP评分、SIS评分与FC评分对患者1、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有显着影响(P均<0.001);单因素Cox分析的结果也显示;CNP评分、SIS评分及FC评分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NP评分和FC评分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CNP评分、SIS评分和FC评分均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ROC曲线提示CNP评分对于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优于SIS评分及FC评分。最后,根据有多变量统计学意义的炎性指标及临床病理参数而构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PFS和OS的C-index分别为0.719(95%CI:0.684-0.754),0.742(95%CI:0.707-0.777),明显高于第7 版 AJCC TNM分期的 C-index,分别为 0.647(95%CI:0.608-0.686),0.669(95%CI:0.629-0.709);另外,校准曲线图表明列线图预测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生存预后比TNM分期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潜能。结论结合术前CNP评分、SIS评分和FC评分的列线图能较好地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可以补充当前TNM分期的不足。第三部分纳入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背景:目前普遍认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削弱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评价胸段食管鳞癌术前的免疫状态尤为重要。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细胞表达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对胸段食管鳞形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术前有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验的10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应用X-tile软件确定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细胞表达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最佳临界值,并进行分组分析,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绘制ROC曲线验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准确性,并结合有统计学意义的免疫变量和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最后通过校正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4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9%、40.6%和32.1%,中位生存时间(OS)为4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55.7%和44.3%。其中,在CD4+淋巴细胞百分比<26.9组与≥26.9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36.9组与≥36.9组、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14.1组与≥14.1组和CD4+/CD8+<1.0与≥1.0组患者中,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另外,在CD4+淋巴细胞百分比<27.1组与≥27.1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39.8组与≥39.8组、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15.0组与≥15.0组和CD4+/CD8+<1.0与≥1.0组患者中,1、3、5年总生存率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在多因素COX分析中仅显示CD4+/CD8+比值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且在ROC曲线中进一步验证CD4+/CD8+比值在预测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方面优于CD4+、CD8+和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最后,纳入有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病理参数而建立的预后列线图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 PFS 的 C-index 为 0.707(95%CI:0.646-0.768),预测 OS 的 C-index 为 0.741(95%CI:0.679-0.803),明显高于第7版AJCCTNM分期;另外,校准曲线表明预后列线图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一致性,决策曲线也表明,与基于TNM分期的模型相比,列线图模型预测生存预后具有更佳的净效益。结论:整合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可以作为免疫筛查的初选指标。第四部分纳入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背景:目前临床上用来判断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依靠术后TNM分期,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同一 TNM分期的患者,其预后也不尽相同,这与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密切相关。因此,发现除TNM分期外其它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至关重要。目的:探索除TNM分期外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术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直径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并以列线图(Nomogram)的方式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变量预测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4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9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进行分组,与生存顶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证实各临床病理参数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最后,纳入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结果: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直径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均P<0.05),但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同时显示,术前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在无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术前肿瘤体积<3 2cm3组患者的生存预后分别优于肿瘤体积为 32-72cm3组(χ2=39.945,P<0.001)和>72cm3 组患者(χ2=52.490,P<0.001),而32-72cm3组患者和>72cm3组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0.334,P=0.563);但在行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术前肿瘤体积为32-72cm2组患者和>72cm3组患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χ2=9.936,P=0.002).另外,在无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术后病理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分别优于寡区域淋巴结患者(χ2=10.954,P=0.001)及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χ2=16.941,P<0.001),而寡区域与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2.044,P=0.153),但在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无区域及寡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0.231,P=0.630),而寡区域与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χ2=29.387,P<0.001)。然后,ROC曲线提示术前肿瘤体积对于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优于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最后,根据多变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参数而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PFS和OS的C-index分别为0.747(95%CI:0.717-0.777),0.732(95%CI:0.697-0.767),明显高于第 7版 AJCC TNM 分期的 C-index,分别为 0.612(95%CI:0.574-0.650),0.633(95%CI:0.595-0.671);另外,校准曲线图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生存预后比TNM分期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潜能。结论:纳入胸段食管鳞癌术前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列线图在预测生存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二、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在肺癌患者病情评估及化疗中的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化疗疗效评价
        1.3.2 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检测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不同病情肺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分析
    2.3 不同化疗疗效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2)SII和SIRI的动态观察对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治疗前SII和SIRI对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治疗前SII及SIRI结合EBV DNA对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治疗中SII和SIRI对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探索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亚群分布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现状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西黄胶囊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2.2 免疫指标比较
    2.3 生活质量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5 生存率比较
3 讨 论

(5)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及其对患者术后疗效的预判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
    1.2 术前NLR、PLR、CRP的研究进展
    1.3 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癌
2.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患者基本情况
    2.3 研究方法、分组及依据
    2.4 术后随访
    2.5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
    3.2 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3.3 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4 生存分析
4.讨论
    4.1 炎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
    4.2 NL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
    4.3 PL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
    4.4 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炎症相关指标与头颈肿瘤
    参考文献

(6)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围放疗期外周血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风表
个人简介
致谢
文献综述 免疫细胞与恶性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诱导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2.2 治疗组有意义指标P值比较
    2.3 2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比较
3 讨论

(8)标本类型对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标本前处理及核酸提取:
        1.2.2 PCR扩增: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设计流程图
    2.2 135例患者中2种标本类型EBV-DNA载量检测结果
    2.3 淋巴瘤患者中2种标本类型EBV-DNA载量检测结果
    2.4 鼻咽癌化疗后患者中2种标本类型EBV-DNA载量检测结果
    2.5 鼻咽癌初诊患者中2种标本类型EBV-DNA载量检测结果
    2.6 2种标本类型EBV-DNA阳性率的比较
3 讨论

(9)益气温阳方改善围化疗期体能状态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率变异在肿瘤患者应用研究进展
        1. HRV分析方法及指标
        2. HRV对肿瘤患者症状评价作用
        3. HRV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4. HRV在肿瘤放化疗中的毒性评价
        5. HRV对肿瘤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作用
        6. HRV对肿瘤预后评价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过程(免疫循环)
        2. 肿瘤免疫相关免疫因子
        3. 肿瘤疫苗
        4. 过继性T细胞疗法(CAR-T)
        5. T细胞活化
        6. 免疫检查点阻断
        7. 联合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药防治化疗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的认识
        2. 中药治疗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
        3. 温阳益气
        4. 补气养阴
        5. 补益气血
        6. 活血化瘀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试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益气温阳方改善围化疗期体能状态疗效评价研究
        1. 入组患者及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气温阳方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免疫因子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心率变异性改变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预测模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1. 中医药在晚期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2. 益气温阳方对晚期肿瘤患者HRV改善作用
        3. 益气温阳方对免疫调节及预后影响
        4. HRV对中药疗效的科学评价作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10)纳入术前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纳入术前营养指标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一般临床资料
        2.3 NRS-2002评估量表
        2.4 随访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
        3.2 术前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阈值确定
        3.3 术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NRS-2002评分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4 术前营养指标对患者PFS的影响
        3.5 术前营养指标对患者OS的影响
        3.6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3.7 预后列线图的建立及预测价值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纳入术前血液炎性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及炎性指标的分布情况
        2.3 血液炎性指标最佳临界值的确定及CNP、SIS和FC评分计算方法
        2.4 随访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见第一部分
        3.2 术前CNP评分、SIS评分和FC评分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3 术前CNP评分、SIS评分与FC评分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3.4 术前CNP评分、SIS评分与FC评分对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5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3.6 ROC曲线分析
        3.7 预后列线图的构建及模型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纳入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随访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
        3.2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细胞表达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最佳临界值确定
        3.3 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4 术前淋巴细胞亚群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3.5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6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3.7 ROC曲线分析
        3.8 预后列线图的构建及模型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纳入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
        2.3 手术方法
        2.4 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定义
        2.5 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2.6 术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直径的测定方法及最佳临界值的确定
        2.7 随访情况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全组患者的一般生存情况
        3.2 术前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联合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对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3.3 术前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联合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4 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及辅助治疗亚组分析
        3.5 ROC曲线分析
        3.6 预后列线图的建立及预测价值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临床因素综合分析及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展望
综述 恶性肿瘤营养状态评估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申报目录
缩写词表
附录内容
致谢

四、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在肺癌患者病情评估及化疗中的意义分析[J]. 李超,王玉,汪钰.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4)
  • [2]SII和SIRI的动态观察对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回顾性研究[D]. 袁晓飞.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探索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亚群分布对预后的影响[D]. 魏雪玲.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西黄胶囊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研究[J]. 任庆,熊锐华,何玉婵,诸葛金科,陆东兰,蒋小月.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6)
  • [5]术前NLR、PLR、CR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及其对患者术后疗效的预判价值[D]. 赵小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围放疗期外周血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性研究[D]. 陈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诱导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徐晖,苟小霞,田昕,徐颖.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1)
  • [8]标本类型对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J]. 廖忠先,冯莹莹,张丽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35)
  • [9]益气温阳方改善围化疗期体能状态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 薛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纳入术前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D]. 郭信伟.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鼻咽癌外周血免疫指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