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

一、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廖亦然[1](2020)在《离子束和SBRT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离子束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治疗胰腺癌(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数据库纳入离子束(碳离子/质子)和SBRT治疗PC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止2019年6月。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主要结局指标:总生存率(OS)、局部控制率(LC)、无局部进展率(FFLP)、无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溃疡及胃肠道反应等)。采用STATA 12.0和MetaAnalyst Beta 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无法合并的结局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1.SBRT治疗PC的Meta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包含21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SBRT治疗PC的安全性方面,2级、3级、4级、5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2%、2%、0;2级、3级、3级及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5%;并且未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厌食症;在有效性方面,SBRT治疗PC的1年、2年OS分别为54%、25%;1年FFLP为88%;1年、2年PFS为40%、11%。2.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包含3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级、3级、5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0;2级、3级、3级及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7%;2级、3级、4级厌食症发生率分别为6%、3%、0。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1年、2年OS分别为77%、45%,2年LC为81%;1年FFLP为88%;1年LR为15%。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2级、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和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1年、2年OS分别为77%、44%和7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离子束和SBRT治疗PC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提高PC的LC和OS上明显有效并且放射性毒副作用小,可为PC患者赢得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间,并可避免因放疗周期长而延误最佳的系统性治疗时间。作为新近兴起的放射治疗技术/模式,离子束和SBRT治疗PC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会给PC患者的治疗及总体疗效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与SBRT相比,离子束在不明显增加毒性反应的前提下,可明显延长OS。目前临床应用的离子束中以碳离子和质子为主,通过对比发现,碳离子和质子在治疗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但限于本文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在国际化推广碳离子/质子治疗PC前,尚需充分评估不同治疗环境下的获益/风险比。

龙志雄[2](2015)在《肝癌放疗的临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γ-刀与X-刀治疗旱期小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丫射线与X射线立体定向全身治疗系统(简称γ-刀与X-刀)治疗早期小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我院70名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小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Y-刀治疗,70%等剂量曲线覆盖GTV体积,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体积,GTV处方剂量为70Gy/10F,PTV处方剂量为50Gy/10F;另一组采用X刀治疗,90%等剂量曲线包绕GTV体积,GTV总剂量70Gy/10F,PTV总剂量63Gy/10F。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两组计划处方剂量一致时,γ-刀组肝脏V5、V10、V20、V30、V40和MDTNL均较X-刀组低(P<0.05)。γ-刀组、X-刀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4.7%和96.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1.000)。γ-刀组和X-刀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7月和37.9月,丫-刀组与X-刀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γ-刀组和X-刀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37/38)和96.9%(31/32)(P=1.000),92.1%(35/38)和90.6%(29/32)(P=1.000),73.7%(28/38)和78.1%(25/32)(P=0.666)。丫-刀组和X-刀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3.7%(9/38)和46.9%(15/32(P=0.042),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1.6%(12/38)和31.3%(10/38)(P=0.976)。γ-刀组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为26.3%(10/38),X-刀组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为50.0%(16/32),两组放射性肝炎发生率相比较,X-刀组高于γ-刀组(P=0.041)。结论:γ(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小肝癌的一种有效无创治疗手段。其中γ-刀与X-刀治疗早期小肝癌疗效相当,具有较好的局控率,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但γ-刀在对周围正常组的保护、保护胃肠道、减少肝脏放射性损伤方面有一定优势。第二部分γ刀联合TACE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台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γ刀联合TACE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9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深圳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月亮神γ刀设计放疗联合TACE治疗,B组患者接受瑞典医柯达公司生产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两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根据病灶大小评估疗效。所有患者均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一次,四周后重复一次,休息两周后再根据分组情况分别行Y刀治疗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γ刀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具体方法为:在各自的立体定向放疗定位系统下以5mm层厚行CT增强扫描靶区,对所获图像在TPS上进行三维重建,勾画靶区,GTV为影像学上所见肿瘤靶区,PTV在GTV基础上均外扩1cm,修饰解剖学边界。γ刀为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照射剂量为每次3GY,每周五次,总共15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为9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照射剂量为每次2.5GY,每周五次,总共28次。结果:两组计划处方剂量一致时,Y-刀组肝脏V5、V10、V20、V30、V40和MDTNL均较IMRT组低(P<0.05)。A组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20例(57.1%),稳定(SD)8例(22.9%),进展(PD)5例(14.3%),总有效率RR62.8%,B组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19例(55.9%),稳定(SD)8例(23.5%),进展(PD)7例(20.6%),总有效率RR55.9%。A、B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29/35)、79.4%(27/34)(P=0.714),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21/35)、58.8%(20/34)(P=0.921),A组生存率偏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轻度肝功能损伤,A组和B组Ⅰ-Ⅳ级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7.1%和61.8%,B组高于A组(P=0.041);A、B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4.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0)。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1.4%和20.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29)。结论:γ刀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相对安全,有效率、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别。γ刀保护性能好,放射性肝炎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IMRT低。第三部分“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2例巨块型肝癌(肿瘤大小15-35cm)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肝脏子病灶,子病灶放疗间隔至少6小时,子病灶均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30-40Gy。B组患者肝脏病灶行调强适形放疗,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30-40Gy。结果:A组患者有1例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未完成放疗,B组患者有4例因放疗反应重未能完成放疗,剔除观察。A、B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9%(29/35)、81.3%(26/32),无统计学意义(P=0.864)。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个月和6.5个月,A组长于B组(P=0.002)。A、B两组放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2.9%(22/35)和59.4%(19/32)(P=0.770),48.6%(17/35)和21.9%(7/32)(P=0.040),17.1%(6/35)和0%(0/32)(P=0.025),2.9%(1/35)和0%(0/32)(P=1.000)。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肝炎、骨髓抑制(主要为Ⅰ-Ⅱ级)和放射诱发的肝病。两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相当(P值分别为:0.864,0.587)。两组Ⅰ-Ⅱ级放射性肝炎、放射诱发的肝病发生率B组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21,0.046)。结论:“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副反应更轻,经对症处理后患者能耐受,“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不失为巨块型肝癌的一种有效放疗模式。第四部分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6例弥漫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组,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疗方法: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进行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每半肝照射完15次换位,先照射病灶多的一侧半肝。放疗前后加服中草药。B组患者不服中草药,单纯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放疗方法、剂量同A组。结果:A、B两组按计划完成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是32例、3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上升大于10分的比率分别为90.6%、71.0%(P=0.047)。A、B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相当(P分别为0.863,0.901,0.814,0.647),A、B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A组P分别为0.000、0.000、0.000,B组P分别为0.029、0.047、0.001),CD8+较治疗前下降(A组P为0.009,B组P为0.044),A、B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47、0.035、0.045),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为0.490)。A、B两组患者获益率分别为78.1%(25/32)、77.4%(24/31),无统计学意义(P=0.946)。A、B两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月和5.1月(P>0.05),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0.6%(29/32)和87.1%(27/31)(P=0.708);40.6%(13/32)和32.3%(10/31)(P=0.490);18.6%(6/32)和0%(0/31)(P=0.024)。治疗的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肝炎及骨髓抑制。两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38.7%(P=0.535),Ⅲ-Ⅳ级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5.6%、38.7%(P=0.039),Ⅰ-Ⅱ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50.0%、74.2%(P=0.048)。结论:半肝交替调强适型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力,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射性肝损伤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第五部分TGF-β信号通路在肝癌放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研究放射线对肝癌细胞HepG2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肝癌细胞系HepG2,采用不同分次剂量6 MV X射线对肝癌细胞系进行放射(分次剂量为0,2,4,6,8Gy,单次照射)。实验细胞先用含TGF-β1(0或5 ng/ml)的细胞培养液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然后细胞按照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外照射。经外照射后2小时,我们对细胞的增殖、凋亡、TGF-p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次剂量放射线对HepG2细胞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可以诱发细胞凋亡,且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与放射性剂量呈正相关。相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放射前使用不含TGF-βl培养液培养的细胞的凋亡率较TGF-β1培养液培养的细胞的凋亡率更高。放射线均可以诱导肝癌细胞中Smad3和p-Smad3的表达,而Smad7表达下降。相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放射前使用不含TGF-β1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其Bax的表达较含TGF-β1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Bax的表达增强。相反,无论是单独X线照射组或TGF-β预培养组的细胞,我们并没有发现Bcl-2的表达有明显变化。用siRNA-Smad3将HepG2细胞中Smad3表达沉默后,同样剂量放射线照射肝癌细胞,这种生长抑制效应被削弱(P<0.05)。Smad3沉默后的肝癌细胞受放射线照射后,其凋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放射线可以使肝癌细胞中Smad3与p-Smad3高表达,且Smad7表达下调。同时,放射线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当加入外源性TGF-β之后,上述现象均被减弱。这一新的现象提示放射线对肝癌细胞系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邱学军,顾本广,赵洪斌,史荣,刘杰,阳兵,唐劲天,王田苗,刘达[3](2010)在《从一张白卷到五彩缤纷的肿瘤治疗设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本产品群的范围及产品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功能作用肿瘤治疗一直是受到全球极大关注的重大疾病医疗问题,也是医疗设备发展的重点应用领域。目前全球约有2000万肿瘤患者,每年新发病肿瘤患者约800

郎锦义[4](2003)在《1.鼻咽癌局部控制治疗方法临床实验 2.SRT应用剂量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测量目前广泛应用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SRT-X刀)单准直器射野、动态单等中心和多等中心多弧形野的临床剂量学参数,探索正确的临床应用物理学方法。材料与方法:用组织等效固体水模、仿真人体头模结合胶片剂量测量系统和电离室,模拟鼻咽癌靶区RTP测量BrainLAB -X刀系统在静态、动态单靶等中心单弧野及多弧野旋转、两靶等中心多弧野旋转照射时的离轴比、半影、锐度、平坦度等剂量学参数。采用Scarts放射治疗辅助软件分析,并结合相对剂量图对比单靶、多靶多弧野的剂量分布总结。结果:单靶静态野半影宽度在d=75mm时,10、20、35mm孔经准直器为2.5、2.7、3.2mm;剂量锐度在80~20%的孔经准直器为10、35(X、Y轴)是2.7、2.5mm,2.9、2.9mm;靶区平坦度(X、Y轴)在孔经10、35准直器为11.3、11.3%,3.2、2.1%。单靶静态与单靶多弧野的剂量锐度(X、Y)在80~20%为2.9、2.9mm,9.3、13.9mm;平坦度为3.2、2.1%,10.6、10.6%。准直器孔经35mm双靶热点体积与VPTV比在80%、90%时,两中心距25、33mm时为6.3、4.6%,0.02、0.5%;Dmax/D归一100%在中心距25、37mm为120~150%、90~100%。结论:了解和掌握不同照射技术时,X刀准直器射野剂量学参数的变化是正确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多靶准直器组合以公式R1+R2+k(R=半经)、k=1~3mm。而准直器大小与半影相关,准直器半影斜率为6%/mm,因此在多弧形野时准直器直经与PTV关系为ф准=ф瘤+F,F为9mm;小准直器野剂量不均匀,但锐度似“刀”。剂量学特征对鼻咽癌的多靶点加量临床治疗尤为重要,临床使用的具体建议对鼻咽癌多靶、单靶多野设计治疗计划有指导意义。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仿真体模,胶片剂量学,鼻咽癌

林鹏展[5](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机制,为西黄胶囊抑瘤及防治放射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并临床研究观察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鳞癌在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病率与分级情况、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变化,为临床以“毒瘀并存”理论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鳞癌提供辨证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在肺癌合并放射性损伤方面的疗效。方法:1.网络药理学部分: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西黄胶囊组成药物主要成分与靶点,并根据其口服利用度与类药性进行筛选,加之已发表文献报道进行补充;通过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寻找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靶点并删除重复值,合并疾病数据库靶点后删除重复值后获得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西黄胶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取三者靶点绘制韦恩图,并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韦恩图中标注靶点PPI,以Cytoscape 3.8.2软件对此PPI进行拓扑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8.2与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富集分析。2.临床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取符合要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西黄胶囊组,结合剔除标准,共收集61例病例,对照组30例,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并于放疗结束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西黄胶囊组31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西黄胶囊。2月后评价。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后RP分级及发病率、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变化,并通过SPSS2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网络药理学部分:本研究通过挖掘TCMSP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获得药物有效成分69种,作用靶点309个;挖掘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等疾病数据库获得肺鳞癌疾病靶点1841个,放射性损伤疾病靶点1601个。绘制韦恩图获得三者交集靶点119个,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PPI,于Cytoscape 3.8.2软件优化并进行拓扑分析,分析示其度中心性均值为10.04,介度中心性均值为1.50×10-2,选取均大于均值的度中心性与介度中心性可筛选出21个关键靶点,占总节点18.91%。将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前20条富集分析通路分析示,西黄胶囊防治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以下通路相关:(1)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2)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3)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4)KEGG通路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5)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可示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作用成分为鞣花酸、β-谷固醇、矮牵牛、槲皮素等。2.临床观察:(1)肺鳞癌两组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生率与分级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间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间KPS评分及QOL评分,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5)两组间肺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6)两组D-Dimer水平西黄胶囊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7)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SCC、CYFRA21-1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在降低CE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两组免疫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9)两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网络药理学:西黄胶囊可防治肺鳞癌放射性肺损伤,其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根据KEGG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其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矮牵牛、鞣花酸、β-谷固醇等。2.临床观察:西黄胶囊可降低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疗后肺鳞癌患者放疗后及放疗2月后RP分级与发生率,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患者KPS评分与QOL评分,增强肺功能,并在减轻患者D-Dimer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及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方面均能起到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陈柏尧[6](2021)在《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病例60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射波刀治疗。收集治疗后所有入组病例实体瘤变化、甲胎蛋白、肝功能分级、中医证候变化、Karnofsky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EORTC QLQ-C30评分等指标,并对治疗后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1.两组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3%,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AFP比较:两组AF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SA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治疗2个月、4个月后治疗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疼痛、食欲下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AFP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焦虑状态。2.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改善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丁惠国,屠红,曲春枫,曹广文,庄辉,赵平,徐小元,杨永平,卢实春[7](2021)在《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着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的肝癌风险人群辨识特征。在医院和社区人群中筛查伴肝癌风险的患者,并科学地进行分层监测。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指南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指南部分推荐意见的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刘志飞[8](2020)在《螺旋断层根治性治疗Ⅲ期肺鳞癌的临床结果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类型的85%,肺鳞癌比例占25%-30%,为NSCLC的第二大病理亚型。由于Ⅲ期肺鳞癌患者常伴高龄、中央型多见,较长时间的吸烟史以及其他内科基础疾病等因素,导致有较高的手术风险,而且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疗效有限,因此,Ⅲ期肺鳞癌已被证明是一种独特的难治性肿瘤。放射治疗联合铂类为基础化疗被用作不能切除的Ⅲ期肺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但常规放疗模式疗效已达到瓶颈。随着精准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螺旋断层放疗、旋转调强放疗等先进放疗技术不断出现,肿瘤患者的放疗模式也逐渐改变,本课题组前期利用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优势开展了一系列肺癌高剂量放疗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Ⅲ期肺鳞癌患者螺旋断层根治性放疗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Ⅲ期螺旋断层根治性放疗肺鳞癌患者。GTV总剂量为60Gy或70Gy,共15-20次,每周5次,每天1次。共计107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年龄段:4090岁),ⅢA期患者36例,ⅢB期患者66例;ⅢC期患者5例,单纯螺旋断层根治性放射治疗者85例,螺旋断层同步放化疗者22例。接收GTV总剂量70Gy患者54例,60Gy患者53例。参考RECIST1.1标准进行局部疗效评估。依据CTCAE4.0分级标准行不良反应评价。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组间差异统计,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107例患者中CR17例,PR46例,SD41例,PD3例,患者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5%、36.7%、22.3%,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7.5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放疗GTV总剂量、肿瘤直径大小、疗前KPS评分、肿瘤TNM分期及近期疗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放疗GTV总剂量、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螺旋断层根治性放疗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9.6%,其中2级8例、3级2例,未观察到4级毒性反应,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9.9%,其中2级7例,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损伤,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9.3%,2级5例,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为25.2%,2级9例、3级9例。Ⅲ期肺鳞患者螺旋断层根治性放疗后生存情况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预后与TNM分期、肿瘤大小、GTV总剂量、KPS评分、放疗技术、近期疗效等因素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GTV总剂量、近期疗效是Ⅲ期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患者发生脑转移预示着病期已处于晚期,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全脑放疗(WBRT)联合同步推量放疗(SIB)是肿瘤脑转移放疗的一种重要模式,即可以高剂量照射可见肿瘤,又能预防性全脑照射,但部分患者脑组织放疗后出现学习、记忆和空间处理障碍,这些副作用已被证明与海马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开展WBRT+SIB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保护海马组织,选择合适的放疗计划方案减少海马损伤。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是强调放射治疗(IMRT)的一种,机头围绕患者实施单弧或多弧旋转照射,在满足靶区覆盖度的同时可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螺旋断层调强放疗(TOMO)以螺旋CT旋转的断层扫描方式,配合二元气动多叶光栅,使得射线强度调制能力更广,肿瘤剂量适形度更高,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保护更优。本研究旨在比较TOMO和VMAT在转移瘤全脑同步推量(WBRT+SIB)放疗计划中,对海马组织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本研究选择连续32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定位图像,按照WBRT+SIB模式基于融合MRI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相同的处方剂量及物理参数设置条件下,分别设计TOMO计划和VMAT计划,根据两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数据,比较分析两组计划的海马组织等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差异、计划执行时间等指标。结果得出TOMO组靶区均匀度(1.044±0.079)在统计学上好于VMAT组(1.101±0.062)(P=0.002),适形度两组无差异(P>0.05)。左右海马组织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剂量在统计学上TOMO组均优于VMAT组(P均<0.001),脑干、晶体等头部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数据TOMO组也占优势。TOMO组计划在治疗执行中的平均时间为549±45s,而VMAT组为137±6s。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前提下,TOMO较VMAT计划均匀度好,能更好的保护海马等脑部危及器官,只是治疗时间较长。

于红芳[9](2020)在《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简称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收集2007年至2017年在我院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早期肺癌资料,经过整理入组资料齐全、诊断为早期肺癌(T1-2N0M0)患者60例,其中IA期32例,IB期28例。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KPS评分、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期、是否伴有心肺功能疾病、治疗时间、剂量与剂量分割模式等基本信息;收集患者治疗前、中、后血常规、肝功肾功离子等检查化验结果供分析使用。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分别为:中央型肺癌剂量:3-4Gy/F×10-20F;周围型肺癌剂量:5Gy/F×10-14F、7-9Gy/F×8-10F,其中有6例患者每周治疗3次,其余患者每周治疗5次;采用5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之后,根据要求进行随访记录,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3月近期疗效、3年、5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 LCR)、生存率(Over survival 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副反应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治疗3个月的有效率为:69%;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3%、67.4%;总生存率分别为:60%、42.5%;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9.5%、52.8%;60例患者目前存活27人,死亡33人;其中有17例死于心梗、肺心病、脑出血等内科疾病,有16例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复发和转移的患者经再次的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等合理的抗肿瘤治疗,仍能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期。(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70患者与年<70患者相比,前者的死亡风险是后者的5.2378倍(P=0.0001);T2N0M0患者与T1N0M0患者相比,前者的死亡风险是后者的3.1417倍(P=0.0029)。(3)副反应:放疗期间有13(21.6%)例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有15(25%)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没有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半年后有6(10%)例患者出现放疗区域的肺纤维化,没有出现气短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未见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肋骨骨折和胸壁疼痛等。结论(1)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生存率高,毒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2)影响早期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分期;(3)非肿瘤因素(合并症等)也会影响生存期,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十分重要;(4)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复发后,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仍能部分治愈或延长患者生存期。

吴成鸿[10](2020)在《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目前肺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原发性肺癌病程的不同时期,约有64%的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6%的患者在首程治疗中即需行放射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放射治疗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两个阶段是动态连续变化发展的过程,二者之间无明确界限。据报道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约为16.7%50.3%,≥2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0%20%,严重影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实施及限制疗效的提高,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和剂量学因素对肺癌放射治疗所致≥2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作用,进一步完善原发灶体积占所在肺叶体积比率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以细化临床有效预测与≥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为更好地指导肺癌放射治疗、减少≥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放疗安全性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192例,放疗剂量40Gy70Gy。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剂量学因素、放疗后影像学检查资料,对临床因素、剂量学因素与≥2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全组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22.40%(43/192),其中2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4.58%(28/192),3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5.73%(11/192),4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08%(4/193)。单因素分析显示≥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性别、年龄、KPS评分、吸烟史、COPD病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化疗联合方式(同期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手术史、呼吸门控技术、放疗方式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与全肺V5V35、全肺MLD、原发灶肺叶V5V35、原发灶肺叶MLD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GTV、肺体积、患侧肺DVH参数、健侧肺DVH参数、全肺V40V65、原发灶肺叶V40V65无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V20为≥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计算全肺V20的阈值是:25.9%。【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制订放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全肺DVH参数(V5、V20、V30、MLD)和原发灶肺叶DVH参数(V5、V20、V30、MLD)等影响因素;全肺V20是≥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限定在≤25.9%的范围内。

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离子束和SBRT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Meta分析的基本方法
        2.1.1 提出问题
        2.1.2 主要步骤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结局指标
        2.3.1 安全性结局指标
        2.3.2 疗效结局指标
    2.4 文献检索策略
        2.4.1 碳离子/质子治疗PC研究的检索策略
        2.4.2 SBRT治疗PC研究的检索策略
    2.5 文献筛选
    2.6 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
        2.6.1 资料提取
        2.6.2 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SBRT治疗PC的 Meta分析结果
        3.1.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1.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1.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3.1.4 Meta分析结果
        3.1.5 敏感性分析
        3.1.6 偏倚分析
    3.2 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 Meta分析结果
        3.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3.2.4 Meta分析结果
        3.2.5 发表偏倚和亚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SBRT治疗PC
    4.2 离子束治疗PC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肝癌放疗的临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γ-刀与X-刀治疗早期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γ刀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TGF-β信号通路在肝癌放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持课题情况
致谢

(3)从一张白卷到五彩缤纷的肿瘤治疗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本产品群的范围及产品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功能作用
2 本产品群的发展史简要回顾
    2.1 百年多发展历史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
    2.2 近30年发展较快的热疗设备
    2.3 新兴的医用机器人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设备
3 我国60年发展变化
    3.1 建国初期或起步时状况
    3.2 近30年来发展特色及市场占有量
        3.2.1 放射治疗设备
        3.2.2 热疗设备
        3.2.3 医用机器人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设备
    3.3 产品现状 (含关键技术) 和企业现状
        3.3.1 放射治疗设备的产品现状和企业现状
        3.3.1. 1 具体国内外各类产品和企业研制生产状况[3][13][14]:
        3.3.1. 2 对我国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与产业现状分析——
        3.3.2 热疗设备的产品现状和企业现状
        3.3.3 医用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外科设备的产品现状和企业现状
    3.4 现阶段我国肿瘤治疗设备研究开发的方向与重点策略
        3.4.1 放射治疗设备发展方向与重点策略
        3.4.2 热疗设备现阶段发展方向与重点策略
        3.4.3 医用机器人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设备现阶段发展方向与重点策略

(4)1.鼻咽癌局部控制治疗方法临床实验 2.SRT应用剂量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 部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 部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 部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四 部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总结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功读学位发表论文、着作
个人简历

(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二: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外源性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
        1.2 原发病肝癌流行病学
        1.3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
        1.4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2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2.1 古代中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3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近况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肝癌中医症状量表
        1.4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基线资料
        4.2 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讨论
    1 射波刀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
    2 组方分析
    3 参灵方药理学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两组实体瘤疗效分析
        4.2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4.3 两组AFP分析
        4.4 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析
        4.5 两组KPS评分分析
        4.6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析
        4.7 两组EORTC QLQ-C30 评分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筛查与监测的定义
    1.1 筛查
    1.2 监测
    1.3 筛查与监测的伤害
2 肝癌病理学和癌前病变
3 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
    3.1 发病率与死亡率
    3.2 疾病负担
4 肝癌的病因
    4.1 肝硬化
    4.2 慢性HBV感染
    4.3 其他病因
        4.3.1 慢性HCV感染
        4.3.2 酒精性肝病、NAFLD或伴糖尿病
        4.3.3 致癌物暴露
    4.4 肝癌病因的变迁
5 肝癌高危人群的辨识与分层
    5.1 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 其他人员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1 HCV感染者中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2 NAFLD和酒精肝病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3 肝癌家族史人群
6 筛查与监测工具
    6.1 腹部US
    6.2 多排螺旋CT、MRI
    6.3 AFP、DCP、AFP-L3
    6.4 其他血清蛋白标志物
    6.5 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6.5.1 微小RNA(microRNA,miRNA)
7 肝癌的监测
    7.1 目标人群
    7.2 监测间隔
    7.3 依从性
    7.4 召回
    7.5 成本效益
8 肝癌根治术后的监测
    8.1监测间隔
    8.2 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
9 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8)螺旋断层根治性治疗Ⅲ期肺鳞癌的临床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中文摘要
第一篇 英文摘要
第二篇 中文摘要
第二篇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螺旋断层根治性治疗Ⅲ期肺鳞癌的临床结果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螺旋断层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在全脑同步推量放疗中保护海马剂量学比较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使用的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子束和SBRT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廖亦然. 兰州大学, 2020(01)
  • [2]肝癌放疗的临床实验研究[D]. 龙志雄. 武汉大学, 2015(07)
  • [3]从一张白卷到五彩缤纷的肿瘤治疗设备[J]. 邱学军,顾本广,赵洪斌,史荣,刘杰,阳兵,唐劲天,王田苗,刘达.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01)
  • [4]1.鼻咽癌局部控制治疗方法临床实验 2.SRT应用剂量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郎锦义. 重庆医科大学, 2003(03)
  • [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林鹏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 陈柏尧.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J]. 丁惠国,屠红,曲春枫,曹广文,庄辉,赵平,徐小元,杨永平,卢实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2)
  • [8]螺旋断层根治性治疗Ⅲ期肺鳞癌的临床结果分析[D]. 刘志飞.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9]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D]. 于红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D]. 吴成鸿.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