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经济杂交利用述评

肉羊经济杂交利用述评

一、肉羊经济杂交利用情况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郑晨晨[1](2021)在《山东省不同规模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

莎琪日[2](2020)在《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良种化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种是绵羊产业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绵羊育种繁育作为生产环节里的第一步,对整个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关于良种化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自实施“草畜平衡”政策以来,如何提升绵羊经营主体的良种化水平,以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文以良种作为切入点对乌拉特中旗良种化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梳理及田野调研等方法对家畜改良站等行政事业机构、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就绵羊育种繁育的行为、政策和良种化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发现乌拉特中旗目前绵羊良种化运行机制不完善,种公羊供方与中间环节及种畜需求方等利益主体之间在良种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个因素的复合影响下导致良种化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关于乌拉特中旗良种化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取得的结论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农户用种行为和观念缺乏科学性;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供种结构和供需不平衡;良种扩散模式不稳定。并针对此提出了加强组织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增加培训机会;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供种能力和发展供种机构多样化,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协调各利益主体协作等建议。

金海[3](2019)在《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实践回顾与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现行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运行已有十年,在历任岗站专家的齐心协力和积极探索下,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国体制特色的肉羊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之路.在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成果评价、技术推广、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理论与管理实践创新,在推动国家肉羊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小斌[4](2019)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巴美肉羊发展历程与成就》文中研究指明该文回顾了"巴美肉羊"品种起源,并阐述了巴美肉羊的优点以及乌拉特中旗巴美肉羊的发展现状。通过从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科研成果与获奖、团队建设5个方面所发挥的推广作用,介绍了其带动乌拉特中旗肉羊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韩丽敏,李军,潘丽莎[5](2018)在《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调查分析——基于13省(区)477家养羊场(户)的问卷调查》文中提出对育种技术的认知及对已采纳育种技术的满意度情况对养羊场(户)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全国13个省(区) 477家养羊场(户)调查问卷,对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对育种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育种技术实施和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较多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重要作用有较好认知,对技术培训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参与比例较高;养羊场(户)对自家羊性成熟期及适宜初配年龄、发情环境因素及发情行为特征、配种时机以及分娩行为特点和注意事项等情况整体了解程度较高;乡镇畜牧站等基层组织虽被信任度高,但并未充分发挥其在育种技术传播与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养羊场(户)对人工授精技术具有一定认知,且该技术难度不高,养殖大户或养殖户自己掌握的可行性高;种羊补贴取消对养羊场(户)种羊购买决策、养殖模式转变等产生影响。因此,应从提高养羊场(户)学习能力和其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新技术的覆盖范围、创新技术推广模式以降低养羊场(户)技术采纳成本等,旨在促进我国肉羊良种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构建。

陈俊科[6](2016)在《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研究》文中指出新疆是我国肉羊养殖大区,且世居游牧民族众多,肉羊养殖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调整肉羊产业结构,稳定肉羊产业经济增长,促进农牧民生活水平提升是发展肉羊产业的重要目标。因此,肉羊专业化生产优势的发挥和差异化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畜牧业经济的增长质量,而且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大局影响深远,研究肉羊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一二三产融合效益显得非常必要。伊犁河谷不仅是全疆畜牧业发展重点区域,也是肉羊繁育的重点区域。基于此,本文选取伊犁河谷作为研究区域,运用专业化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古典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伊犁河谷县域间的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差异性和时空演变,挖掘县域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时空差异、耦合协调、集散关联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构建提升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基于主体框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的切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从区位熵看,2003‐2014年伊犁河谷肉羊和羊肉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范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农区在肉羊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在羊肉产量上,牧区优势凸显而且集中。从地理集中度看,肉羊和羊肉地理集中区域基本恒定,变化差异性不大。从演变方向看,肉羊规模专业化优势区域逐渐向霍城县和伊犁河谷南岸集中;羊肉产量专业化优势区域逐渐向伊犁河谷东部牧区集中。(2)2003‐2014年伊犁河谷肉羊和羊肉生产空间重心基本停留在巩留县,以巩留县为空间重心的稳定性比较明显。但二者空间演化有所差异,其中肉羊专业化生产的空间区域联系逐渐密切,由随机、扩散向集聚状态演变,且集聚趋势明显,农区肉羊养殖专业化优势明显,未来将可能形成强力集聚区;而羊肉专业化生产的集聚状态不显着,由集聚、随机向扩散状态演变,县域间呈现分异趋势,未来区域集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耦合协调度指数上看,由2003‐2007年的勉强协调型提升至2008‐2014年的中度协调型,肉羊和羊肉生产的专业化协调水平得到提升。(3)伊犁河谷县域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散、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的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不考虑空间邻近关系时,对肉羊规模显着影响的要素为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对羊肉产量影响显着的要素为总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考虑区域空间相邻关系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充分体现,其中肉羊规模演变具有空间效应,而羊肉产量演变不具有空间效应。在肉羊规模空间效应上,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化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牧业人口和畜牧业产值对肉羊生产具有显着性正向影响,说明这些要素在伊犁河谷的扩散能力较强,其知识溢出效应、经济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明显。(4)在农牧民从事肉羊专业化生产的意愿问题上,社会身份、对子女从业区域期望、住所到城镇的时间、生产方式和民族等5个要素对“父辈从业意愿偏好”和“子女从业意愿偏好”影响显着;其中对子女从业类型期望、生产方式和家庭人口等3个要素对“父辈从业意愿偏好”影响显着。而对子女从业区域期望和经营模式等2个要素对“对子女从业意愿偏好”影响显着。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和对政策支持方法的初步探索,依据差异性提出四种发展模式,并且提出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饲草料加工转化、政策金融扶持、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品牌打造、科技人力培养接续、配套服务体系构建等八项保障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提升和模式效益发挥的重要措施。

李文浩[7](2016)在《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筛选及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分析》文中认为本论文内容包含两部分:(1)本研究旨在筛选出祁连山高寒牧区最优杂交组合,充分利用优良父本,提高杂种羔羊的生长速度和6月龄及以前羔羊的产肉性能。选择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和黑萨福克羊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初生重无差异(P>0.05);“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断奶重和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甘高细”提高了42.91%、35.45%和49.66%、43.64%(P<0.01)。“特甘细”公羔6月龄体重、断奶后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甘高细”提高了33.53%和43.96%(P<0.01)。“特甘细”公羔6月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分别比“甘高细”提高了26.25%和41.18%(P<0.01)。各杂交组合公羔屠宰率无差异(P>0.05),“特甘细”和“陶甘细”母羔屠宰率分别为46.89%和47.30%,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得出结论:引进国外优良肉用品种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较“甘高细”的生长速度显着加快、产肉性能明显提高,且“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为该地区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2)应用PCR-SSCP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391只藏绵羊(样本选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经PCR对目的片段的扩增,分别获得大小为280bp和289bp的片段。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发现1个多态位点,为C.400+90处G/T的突变,发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88、0.3130和0.0382。多态信息含量为0.2656,呈中度多态。ANGPTL4基因第6外显子也发现1个SNP,位于C.837处发生C/T的非同义突变,导致P.279苏氨酸/丝氨酸,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各基因型频率为0.9618和0.0382,多态信息含量为0.0369,为低度多态。本研究对藏绵羊ANGPTL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发现的两处突变位点可能对藏绵羊的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产生影响,可作为藏绵羊品种改良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的辅助分子标记。

罗建川[8](2015)在《西南岩溶地区肉用绵羊新类群种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水热条件好,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适合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但是,由于缺乏专门化肉羊品种等因素,这一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贵州省晴隆县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是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岩溶地区农村的典型代表。为了打造具有地方优势的肉用绵羊品牌,解决肉羊品种缺乏这一关键问题,晴隆县先后引进了多个优良肉羊品种。其中,以杜泊羊为父本、湖羊等国内优良肉羊品种为母本进行肉用绵羊杂交生产,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绵羊群体——肉用绵羊新类群。本文采用活体测量、跟踪观察、口罩法、微卫星标记等多种研究手段,开展了西南岩溶地区肉用绵羊新类群种质特性研究,对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具有指导作用。研究内容包括体重体尺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牧食行为观测、采食量测定、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析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1)肉用绵羊新类群生长速度快,体重、体尺等生长指标良好,血液生化指标数值正常,值得进一步继续选育提高。其中,6月龄公羊平均体重、胸围为28.49kg、67.44cm,周岁公羊平均体重、胸围为63.56kg、90.16cm,成年公羊平均体重、胸围为81.60kg、102.4cm。6月龄母羊平均体重、胸围为26.90kg、68.62cm,周岁母羊平均体重、胸围为45.92kg、82.63cm,成年母羊平均体重、胸围为64.01kg、93.02cm。绵羊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其血液生化指标数值也存在差异,这也与绵羊所处营养状况、外界环境及生理状况有关。(2)肉用绵羊新类群与山羊在牧食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肉用绵羊新类群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52.5%,显着高于山羊(P<0.05);而站立游走时间占放牧时间的23.1%,极显着低于山羊(P<0.01);两者反刍和卧息时间差异不显着,反刍时每个食团平均咀嚼次数基本相同。肉用绵羊新类群放牧时采食量为2.64kg/只·d,高于山羊日采食量,但差异不显着。由此可知,肉用绵羊新类群对西南岩溶地区特殊的草地生态环境适应性强,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放牧环境。(3)选用4个微卫星位点(BM1329、OarHH55、OarAE101、BM143)对肉用绵羊新类群、杜泊羊、湖羊、威宁绵羊等4个绵羊品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4个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绵羊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多态,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平均值分别在0.69500.8375和0.75270.8634之间。其中,肉用绵羊新类群的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8128和0.8487,说明肉用绵羊新类群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在UPGMA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肉用绵羊新类群与湖羊群体先聚为一类,再和贵州地方品种威宁绵羊聚为一类,然后与引进品种杜泊羊聚为一类。综上所述,在西南岩溶地区,以杜泊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进行肉用绵羊杂交生产是理想的选择,继续加强对西南岩溶地区肉用绵羊新类群的选育提高,有望将其培育成优良的肉羊品种(群体)。

耿宁[9](2015)在《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动物性食品消费占总食品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质量与数量并重阶段。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子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市场、资源、环境、成本、价格、质量、效益、疫病等诸多约束,破解限制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实现标准化,然而肉羊产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如何积极引导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研究其运行机理与绩效是一项重要课题。本课题主要基于标准化相关理论,从产品质量与效益双维视角,理论探讨并实证研究肉羊产业链上各环节标准化实施主体行为、运行机理与绩效。其最终成果对填补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研究的空白,提高我国肉羊产业标准化水平和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网络外部性理论和标准经济学理论,融合育种技术、饲料营养、育肥补饲、羔羊早期断奶等应用技术学科知识,立足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实际,从产业链的产前(育种、饲料营养)、产中(养殖)、产后(屠宰加工)三大方面四个环节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各环节标准化的运行机理和实施绩效,较系统地反映出标准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体现了标准化多重效益。因此,本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完善和丰富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经济理论。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模式是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协同发展的结果。肉羊产业标准化是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会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第二,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是多方主体利益博弈、长期协作以及多目标整合的结果。良种的选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受到市场需求、技术、政策、资金以及资源约束,因此需要多方利益主体需要长期协作。第三,饲草料资源的科学配置是实现肉羊营养标准化的关键。但由于饲养方式、饲草料来源与品种等的不同,肉羊营养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因地因时制宜,需要多种方式和多种机制逐步推进。第四,规模效益、疫病风险是影响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对于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疫病风险,疫病风险同样影响标准化养殖的规模效益。第五,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但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羊源供给不稳定、肉羊屠宰管理缺位以及标准缺乏。第六,肉羊产业标准化需要形成多方主体利益联接机制。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农户必须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并形成利益联接机制,才会使肉羊产业标准化产生更大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可能存在的创新如下:一是从质量和效益提升两维度来研究中国肉羊产业标准化,提出了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的中国肉羊育种模式与运行机制;三是通过应用技术经济、计量经济和典型案例分析中国肉羊营养、生产、屠宰与加工标准化的绩效。

邵李耘竹[10](2014)在《白城地区养羊业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羊业作为白城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肉羊饲养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吉林省第一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以及吉林省养羊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根据白城地区养羊业的发展现状,针对产业中存在的管理水平不高、养殖规模不大、产业发展滞后、疫病疫情威胁、草场退化严重等问题,结合发展养羊业所需的饲料、区位、市场等优势,提出了白城地区养羊业的七点改进方向,为准确掌握白城地区养羊业现状,促进持续发展,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吉林省养羊业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肉羊经济杂交利用情况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羊经济杂交利用情况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2)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良种化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家畜品种优势对于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1.2.2 建立良种繁育组织促进畜牧业发展
        1.2.3 畜牧科技的发展对良种繁育起到推动作用
        1.2.4 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良种繁育的顺利进行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1.8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良种
        2.1.2 良种繁育体系
        2.1.3 运行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农户行为选择理论
3 绵羊良种繁育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绵羊良种繁育业发展历程
        3.1.1 内蒙古自治区绵羊种业繁育发展
        3.1.2 巴彦淖尔市绵羊种业繁育发展
        3.1.3 乌拉特中旗绵羊种业繁育发展
    3.2 乌拉特中旗绵羊业发展现状
        3.2.1 乌拉特中旗基本情况
        3.2.2 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乌拉特中旗农户种公羊选用行为分析
    4.1 调研地区特点及样本分布情况
    4.2 样本基本特征
    4.3 农户种公羊选用行为
        4.3.1 农户选用种公羊的依据
        4.3.2 信息获得与技术培训
        4.3.3 农户的种公羊购买行为
        4.3.4 农户的种公羊使用行为
    4.4 农户绵羊种公羊选用认知
    4.5 本章小结
5 乌拉特中旗绵羊良种化运行机制分析
    5.1 “种羊场+改良站+农户”模式
    5.2 “种羊场+农户”模式
    5.3 “农户+农户”模式
    5.4 “育种公司+农户”模式
    5.5 良种化运行机制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目标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实践回顾与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实践
    1.1 坚持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围绕种业现代化推进羊产业转型升级
    1.2 以可持续发展、节本增效、优质供给、生态和谐为宗旨,攻关生产瓶颈技术
    1.3 以保障畜产品安全优质供给为目标,填补羊肉及其副产物加工工艺和产品开发多项空白
    1.4 植根产业需求,服务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多维度多平面转化示范科技成果
    1.5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实时掌握和分析产业发展情况,发挥体系服务经济发展重要职能
    1.6 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及地区产业发展,为羊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 主要经验与体会
    2.1 坚持功能研究室、岗站专家、国家体系与地方体系的分工与精诚协作,是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
    2.2 试验站在体系内发挥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试验站强则体系强
    2.3 体系内“岗站”对接,实现了研发工作的高效推进
    2.4 坚持科学研究与成果示范相结合,是支撑产业发展和加快推进羊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2.5 打破了原来产学研合作的体制障碍,科技合作效率不断提高
    2.6 积极推进跨体系融合、优势互补,促进了产业间的协作和共同发展
3 对新形势下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多羔绵羊育种将成为适应舍饲和集约化养殖的现实选择
    3.2 保护、开发和利用地方肉羊品种资源是始终应该坚持的工作
    3.3 因地制宜抓好“粮改饲”,加强粗饲料生产和开发利用是肉羊优质供给的基本保障
    3.4 肉羊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既是“中国模式”,也是产业化大链条发展的必然趋势
    3.5 制定和修订肉羊屠宰与加工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加工工艺

(4)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巴美肉羊发展历程与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展现状
    1.1 优点突出, 符合优质肉羊生产
    1.2 规模不断扩大, 实现集中培育、统一管理
    1.3 加强组织化建设力度, 实现制度化、科学化
    1.4 巴美肉羊成为发展优质肉羊产业的主导品种
    1.5 加快肉羊养殖科研示范与推广
2 发展成就
    2.1 技术推广方面
    2.2 技术培训方面
    2.3 品种改良方面
        2.3.1 选育提高
        2.3.2 杂交改良
    2.4 科研成果与获奖方面
    2.5 团队建设方面
3 结束语

(5)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调查分析——基于13省(区)477家养羊场(户)的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二) 调查样本情况
二、养羊场 (户) 的生产经营情况
三、养羊场 (户) 对育种及育种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
四、养羊场 (户) 育种技术实施和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
五、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一) 结论
    (二) 政策建议

(6)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及新疆畜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
        1.1.2 畜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1.1.3 畜牧业专业化和产业化集聚经营已成趋势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专业化理论
        2.1.2 生态经济理论
        2.1.3 古典区位理论
        2.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1.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伊犁河谷范围界定
        2.2.2 肉羊规模与羊肉产量含义界定
第3章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史回顾
    3.1 建国前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程
    3.2 建国后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程
        3.2.1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 年)
        3.2.2 畜牧业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65 年)
        3.2.3 畜牧业长期徘徊不前时期(1966-1976 年)
        3.2.4 畜牧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1977-1989 年)
        3.2.5 畜牧业稳定繁荣发展时期(1990-2005 年)
        3.2.6 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时期(2006 年-至今)
    3.3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程启示
        3.3.1 确保社会环境安定,实现生产有序进行
        3.3.2 坚持市场化导向,激发畜牧业生产活力
        3.3.3 明确物权归属权益,发挥生产要素最大效益
        3.3.4 塑造生态保护理念,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5 确保产业政策连续性,减少结构调整阵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伊犁河谷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4.1 自然条件
        4.1.1 气候状况
        4.1.2 水资源状况
        4.1.3 天然草场状况
    4.2 农业基础条件
        4.2.1 耕种基础状况
        4.2.2 饲草料状况
    4.3 畜群资源条件
        4.3.1 牲畜规模状况
        4.3.2 牲畜品种状况
        4.3.3 肉类产量状况
    4.4 人力资源条件
        4.4.1 牧业人口规模状况
        4.4.2 科技人才状况
    4.5 地缘交通条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演化分析
    5.1 伊犁河谷肉羊生产状况
        5.1.1 肉羊规模变化状况
        5.1.2 羊肉产量变化状况
    5.2 专业化水平衡量指标和测度方法选取
        5.2.1 衡量指标选取
        5.2.2 测度方法选取
    5.3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演化分析
        5.3.1 肉羊规模的区位熵
        5.3.2 肉羊规模的地理集中度
    5.4 羊肉专业化生产水平演化分析
        5.4.1 羊肉产量的区位熵
        5.4.2 羊肉产量的地理集中度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空间关联与协调性分析
    6.1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关联探测方法
        6.1.1 重心模型探测
        6.1.2 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
    6.2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重心变化趋势分析
        6.2.1 肉羊规模空间重心变化趋势
        6.2.2 羊肉产量空间重心变化趋势
    6.3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聚演化分析
        6.3.1 肉羊规模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聚特征
        6.3.2 羊肉产量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聚特征
        6.3.3 空间关联性探测结果分析
    6.4 肉羊专业化生产区域协调性演化分析
        6.4.1 专业化生产协调性分析方法
        6.4.2 专业化生产不一致性分析
        6.4.3 专业化生产耦合协调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专业化生产的空间联系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7.2.1 模型构建
        7.2.2 变量选择
    7.3 普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
        7.3.1 模型选择
        7.3.2 固定效应结果分析
    7.4 空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
        7.4.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7.4.2 模型检验
        7.4.3 空间滞后模型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伊犁河谷农牧民从事肉羊专业化生产的意愿分析
    8.1 意愿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8.1.1 模型构建
        8.1.2 变量解析
    8.2 调查基本情况
        8.2.1 调查区域选择
        8.2.2 调查样本概况
    8.3 计量估计结果分析
        8.3.1 父辈从业意愿选择
        8.3.2 子女从业意愿选择
    8.4 典型案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提升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
    9.1 提升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发展模式
        9.1.1 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9.1.2 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模式
        9.1.3 生态功能区定位发展模式
        9.1.4 家庭农牧场发展模式
    9.2 提升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保障措施
        9.2.1 完善杂交生产体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9.2.2 转变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
        9.2.3 优化饲草,加强饲草料的基地建设
        9.2.4 完善服务,健全科技推广和储备体系建设
        9.2.5 重视科技,强化畜牧业人才培训
        9.2.6 延伸产业链,扩展配套服务和拓展范围
        9.2.7 因地制宜,完善财政和金融政策内容
        9.2.8 严控加工流程,借助企业做大地方品牌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展望
    10.1 结论
        10.1.1 肉羊专业化水平差异性明显,农牧区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10.1.2 肉羊专业化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外部约束性因素不容忽视
        10.1.3 肉羊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明显,但县域空间集聚水平较弱
        10.1.4 肉羊专业化生产协调性良好,县域发展步调较为一致
        10.1.5 畜牧人才接续不足,亟需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筛选及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祁连山高寒牧区六月龄杂交羔羊生长及肉用性能分析
    1.文献综述
        1.1 羔羊肉产业现状
        1.2 肉羊产业中的杂交优势
        1.3 羊肉的营养价值和影响肉品质的因素
        1.4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羔羊分组
        2.3 羊只饲养管理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羔羊6月龄前各阶段体重
        3.2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6月龄前平均日增重
        3.3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6月龄产肉性能
    4 讨论
        4.1 杂交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杂交对羔羊产肉性能的影响
        4.3 祁连山高寒牧区羔羊最佳杂交组合的筛选
    5 小结
第二部分 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研究
    1. ANGPTL4基因概述
        1.1 ANGPTL4基因研进展
        1.2 ANGPTL4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1.3 家畜ANGPTL4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遗传育种简史及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1.5 实验背景简介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藏绵羊ANGPTL4基因的PCR扩增
        3.2 藏绵羊ANGPTL4基因扩增片段的PCR-SSCP检测结果
        3.3 ANGPTL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4 藏绵羊ANGPTL4基因群体遗传信息
        3.5 藏绵羊ANGPTL4基因遗传平衡和中性检验
    4 讨论
        4.1 藏绵羊ANGPTL4基因调节脂代谢的机理
        4.2 研究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的实践意义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试验试剂及设备
    1 试验用主要试剂
    2 仪器设备
附录2 山羊全血基因组DNA提取及引物稀释
    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2 引物的稀释
附录3 PCR-SSCP分析操作步骤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西南岩溶地区肉用绵羊新类群种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breb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概况
        1.1.1 西南岩溶地区基本情况
        1.1.2 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晴隆县种草养羊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2 绵羊种质特性研究概况
        1.2.1 种质和种质特性
        1.2.2 绵羊种质特性研究现状
        1.2.3 我国培育的肉用绵羊品种及其种质特性
    1.3 西南岩溶地区绵羊种质资源
        1.3.1 西南岩溶地区绵羊品种
        1.3.2 西南岩溶地区肉用绵羊新类群
2 引言
3 体重体尺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3 仪器设备与试剂
        3.1.4 测定指标
        3.1.5 测定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肉用绵羊新类群体重体尺的测量
        3.2.2 肉用绵羊新类群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3.2.3 肉用绵羊新类群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3.3 讨论
        3.3.1 绵羊体重体尺与种质特性的关系
        3.3.2 绵羊血液生化指标与种质特性的关系
    3.4 小结
4 牧食行为、采食量的对比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自然条件
        4.1.2 试验羊群与饲养管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绵羊、山羊的牧食行为
        4.2.2 绵羊、山羊的采食量
    4.3 讨论
        4.3.1 肉用绵羊新类群牧食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4.3.2 绵羊、山羊的牧食行为特点对比
        4.3.3 绵羊、山羊采食量的差异性
    4.4 小结
5 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血液DNA和微卫星PCR扩增产物检测
        5.2.2 微卫星位点PCR产物的PAGE检测
        5.2.3 不同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5.2.4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5.2.5 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5.3 讨论
        5.3.1 绵羊样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5.3.2 绵羊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5.3.3 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肉羊产业标准化的经济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构建
    2.1 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2.2 基本经济理论分析
    2.3 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的重点逻辑思路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国际经验的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模式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总体历程
    3.2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路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的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分析
    4.1 我国肉羊育种的特征与主要问题
    4.2 我国肉羊育种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4.3 我国肉羊良种化的运行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饲草料资源优化的肉羊营养标准化绩效分析
    5.1 营养标准在肉羊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5.2 肉羊营养标准化对“育肥补饲”的实证分析
    5.3 肉羊营养标准化对“羔羊早期断奶”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规模经济的肉羊生产标准化绩效分析
    6.1 研究假设
    6.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6.3 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绩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提质与增效的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绩效分析
    7.1 我国肉羊屠宰与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7.2 影响我国肉羊屠宰加工业标准化的因素分析
    7.3 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的实施效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分析
    8.1 产业链整合下标准化运作的动因
    8.2 肉羊产业标准化实施主体行为分析
    8.3 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模式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政策建议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白城地区养羊业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调研概况
    1.1 目的及意义
    1.2 范围及对象
    1.3 调查内容
    1.4 调查方式
    1.5 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养羊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2.2 国内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2.3 吉林省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白城地区养羊业发展现状
    3.1 白城地区概况
    3.2 白城地区养羊业现状
    3.3 白城地区羊品种种类
    3.4 白城地区养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白城地区养羊业发展的优势
    3.6 效益
第四章 白城地区养羊业改进方向
    4.1 明确发展方向
    4.2 加快品种改良
    4.3 提高饲料利用率
    4.4 做好疫病防治
    4.5 提升科技含量
    4.6 重视组织化建设
    4.7 促进产业化经营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肉羊经济杂交利用情况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不同规模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研究[D]. 郑晨晨.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乌拉特中旗绵羊产业良种化运行机制研究[D]. 莎琪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实践回顾与战略思考[J]. 金海.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4]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巴美肉羊发展历程与成就[J]. 王小斌.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01)
  • [5]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调查分析——基于13省(区)477家养羊场(户)的问卷调查[J]. 韩丽敏,李军,潘丽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6]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研究[D]. 陈俊科.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5)
  • [7]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筛选及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分析[D]. 李文浩.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8]西南岩溶地区肉用绵羊新类群种质特性研究[D]. 罗建川.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5)
  • [9]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D]. 耿宁.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 [10]白城地区养羊业调查报告[D]. 邵李耘竹. 延边大学, 2014(04)

标签:;  ;  ;  ;  

肉羊经济杂交利用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