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温璐璐[1](2021)在《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外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茶专业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英语口语学习动机作为影响高职茶专业学生(茶专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内因,是否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产生影响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所以,有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以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情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之间内在特征和强弱趋势,进一步拓展并丰富研究成果,继而为其高效高质地开展高职茶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有益指导。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个问题:(1)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总体情况如何?(2)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和口语朗读题成绩、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的相关性如何?(3)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朗读题成绩、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分别有怎样的预测力?为解答以上问题,笔者选取福建省某高职院校茶专业大二共122名学生并将其作为被试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利用SPSS 24.0软件对获取到的各类数据展开系统研究,基于此获得如下结论:(1)总体来说,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动机四个维度中,以文化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为主,其次为学习情境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均值最低;另外口语学习动机强度中等偏低;(2)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口语成绩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工具型动机和与朗读题成绩相关性最高,成就型动机和问答题成绩相关性最高,文化融合型动机与口语成绩各因子均存在低相关性,学习情境型动机与口语成绩各因子不相关;动机强度和口语成绩各因子均呈现切实相关;(3)茶专业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朗读题成绩具有预测力,成就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问答题成绩具有预测力,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口语总成绩均具有预测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技术提升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意愿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就型动机;(2)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工具型动机;(3)通过改革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促进动机强度的提高;(4)依托茶专业实训平台和现代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口语学习课堂氛围,提升文化融合型动机和学习情境型动机以促进口语成绩的提高。

杨倩[2](2020)在《非英语专业本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态度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形式多样化的线上学习提供了便利。例如,学生通过各种在线应用程序自己学习英语。相关研究证实,自我效能感与态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动机作为两者关系的媒介,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一部分,可以对动机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动机又对态度产生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侧重于研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态度的相关性。针对研究内容,数据分析过程分为三部分。首先将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为正态分布,选择使用Pearson相关检验,Wilcoxon配对,以及非参数检验来进行后续分析;其次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文化水平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态度的差异表现;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来分析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态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问卷星进行数据采集,使用SPSSAU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受事为某理工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本科生,通过筛选,该研究采用了178名受试者的问卷数据来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分析发现,平均值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态度上均呈现良好表现;性别仅对于认知和英语学习态度整体共两项呈现出显着性差异;是否独生子女仅对英语学习态度呈现出显着性差异;父母文化水平对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及英语学习态度均呈现显着性差异;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整体与英语学习态度呈现出显着正相关。

郑贺方[3](2020)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商水县X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在目前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只关注学习动机的积极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初中生存在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找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存在的现状问题,可以使教育者更加准确具体地了解目前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状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及学习效果的改善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进行研究。以河南省商水县X中学七至九年级的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堂积极性、课后自主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水平不高;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学生的性别、年级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男生的学习动机要低于女生,低年级的学习动机要高于高年级;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具有显着性相关,且各影响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现状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商水县X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存在不足现象,具体表现为:课堂积极性不足、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作业完成情况不佳。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从学生、教师、课程和学习环境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问题进行归因。最后依据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及成因分析,基于动机三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分别提出了提升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策略,希望这些策略可以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陈芝敏,陈冬纯[4](2019)在《国内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基于2000-2018年的文献》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和移动等泛在学习环境的优化,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有必要对其研究状况加以梳理并深入研究。通过梳理2000~2018年国内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发现:总体上,对影响新生代学习动机的因素考察不足,缺乏时代性;视角受限于上世纪末期的理论,缺乏创新性;内容重复单一,缺少系统性;实证方法主要以问卷法、共时静态研究为主,超学科、历时动态研究有待发展。

白雨鑫[5](2019)在《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Z小学为例》文中提出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了解有特殊需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朝鲜族小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其英语学习是在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基础上进行的,与单一语言基础上的外语教育有所不同。朝鲜语与英语两种语系在表达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致使三语视域下延边地区朝鲜族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障碍普遍存在。如果在他们英语学习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忽视了对其障碍成因的关注与合理解决,这会严重阻碍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语言能力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朝鲜族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问题是新时代下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工作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研究以“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为题,以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迁移理论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及文本分析法,从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维度,全面考查了延吉市Z小学216名朝鲜族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现状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总的来说,虽然被试总体在英语学习方面并未呈现出大范围的学习障碍,但部分被试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障碍;2.在听力、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中,被试在听力方面存在障碍的人数最多;在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项语言知识中,被试在词汇方面存在障碍的人数最多;3.学生的自卑心理过重、知识储备不足以及语言环境匮乏是导致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形成的主要因素;4.基础知识薄弱、中英文化以及语言思维习惯的差异致使朝鲜族小学生英语阅读存在严重的障碍;5.母语环境干扰以及写作兴趣不浓厚是造成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写作障碍的相关因素;6.胆怯心理、为难情绪以及教师发音不标准是导致朝鲜族小学生英语语音障碍形成的关键因素;7.学习计划缺失以及词汇记忆策略的匮乏导致朝鲜族小学生英语词汇障碍加剧;8.母语语言负迁移的影响致使朝鲜族小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障碍;9.生活经验不足、社交能力欠缺以及西方文化知识的匮乏致使朝鲜族小学生在英语功能、话题表达方面受限。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分别从教师、学校和家长三个层面提出如下建议:首先,从教师层面上看,第一,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高水平运用多种英语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通过学习英语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以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自信心;第三,教师还要丰富英语练习材料,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其次,从学校层面上看,第一,学校应优化教学设备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第二,学校要重视英语学科,注意课时、教学内容等的分配;第三,学校要主动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第四,英语授课最好是由具有朝汉双语基础的教师来承担。最后,从家庭层面上看,家长要有家校合作意识,不能把英语学习的任务完全推到学校和学生个人身上,同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莫雨斯[6](2019)在《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汉语学习热潮为研究背景,以语言学习者动机研究的必要性和语言学习背后认同变化的重要性为出发点,主要运用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的研究手段,对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机和学习汉语之后的自我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期望研究结果可以让更多学者关注到学习者内在的语言学习结果,有助于汉语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行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交代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研究综述,简单梳理之前动机研究和认同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动机的典型分类,动机研究发展的阶段特征,认同研究发展模式,着重介绍二者在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领域内的研究情况,并进行述评。第三章为阐述本次调查的具体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的相关信息。第四章在简要介绍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后,根据性别、是否为华裔身份、年龄、所属地区、HSK水平等区分因素分别对动机类型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异同之处进行详细的具体分析。再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章主要结论如下:1.留学生主要以“内在兴趣”为代表的文化型动机和“个人发展”为代表的工具型动机为主。2.自信是留学生在自我认同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汉语水平的高低导致留学生在自我认同变化变现上差异较大。3.留学生的文化型动机、情境型动机与自信(正)变化、生产性变化相关关系较为紧密。第五章根据研究结论,对拥有不同个人因素的学习者,给教学者提出了相关的汉语教学建议,以及说明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卞青妮,徐海女,刘凯[7](2018)在《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ESP学习动机减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南方某中医药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测等方式,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ESP学习动机减退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普遍存在ESP学习动机减退现象,主要表现为课堂参与度低、被动参与、学习积极性低、课堂及课下学习效果差。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ESP学习动机减退的因素主要有八个:教师因素、个体情感、学习目的、学校管理、他人影响、教学设备、兴趣和教材。综合分析发现,影响动机减退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内部因素(如学习目的),而内部因素又受教师、学校管理及教材等外部因素调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校ESP教学改革提供实证参考。

安琪,张晓鹏[8](2018)在《东西部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法,考查了东西部两所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六种英语学习动机上的异同。受试为东部"双一流"A类大一本科生304人和西部民族院校大一本科生250人。问卷包括34个有关"为什么学习英语"的问题,根据Gardner(1985)的态度与动机测试表改编而成。研究发现,两校学生在"文化生活融入"、"文化兴趣"、"对英语国家人的态度",以及"个人发展"动机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个人经历"和"语言兴趣"动机上不存在显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英语水平、地域及个人内在兴趣差异等。针对西部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较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增强其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建议。

邓媛[9](2018)在《口译焦虑认知解读与干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译活动具有即时性、多任务性、认知处理的复杂性、认知加工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并因此而成为一项高焦虑的活动。学生译员常常在口译课堂、考试、比赛或口译实践中表现出某些特定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研究表明,口译焦虑是口译过程中最大的情感障碍,是导致口译个体差异的主要情感因素,对口译表现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口译焦虑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研究方法多为经验式的总结或理论概括式的定性研究,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研究层面比较单一,多关注口译焦虑单一角度,未对口译焦虑的形成机制及认知影响进行综合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焦虑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未关注不同程度的口译学习者在口译焦虑表现特点、形成原因及影响上的异同;与其他学科理论融合不够。相关研究未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且未提出对口译焦虑较为系统、全面而有效的干预模式。为解读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的认知成因和影响,有效干预口译焦虑,本研究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测量口译认知加工焦虑?如何编制和检验口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2)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现状如何?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关系如何?3)如何从认知成因和影响的角度解读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口译焦虑与口译认知因素(如口译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等)之间的相关性如何?4)如何建立口译焦虑干预模式以降低学生译员口译焦虑?如何对模式进行检测和验证?本文在现有口译焦虑研究基础上,借鉴一般焦虑和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口译信息加工理论、口译认知资源分配理论、认知能力发展理论、元认知理论、理论模式及学习模式理论研究成果,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理论思辨法等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编制并检验了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并运用此表综合考查了中国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现状,调查分析了焦虑与口译表现、口译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结合其他相关理论和论文研究成果,研制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如下:一、结合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的特点,编制了一份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并通过因素分析法测量了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且在形成正式量表后,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建构效度、重测效度及预测效度等作了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是有效且稳定的,对深入了解译员(尤其是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状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还发现,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由听焦虑、记焦虑和译焦虑三个构造因子组成,信息处理焦虑并未作为一个独立因子存在,“脱离语言外壳”是源语理解的主要途径,而非为独立的阶段,由此论证了交替传译认知过程由源语输入和译入语产出两阶段组成的理论模式。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佐证了口译认知加工理论,对口译教学实践和口译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借助所研制的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调查了学生译员的焦虑状况,考查了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译员总体焦虑值偏高。不同程度的学生译员(包括翻译硕士和本科学生译员)在不同口译情境(如口译课堂、考试、竞赛和实践)的口译焦虑程度和表现特点各有不同。此外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总体上呈中度负相关;随着口译学习时间的增长和口译能力的增强,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学生焦虑值下降明显。不同焦虑组的学生在口译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焦虑降幅最大组的学生口译表现总体呈上升趋势。三、通过对学生译员口译焦虑与口译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的调查研究发现,口译焦虑与各因素间总体均存中度负相关,与部分因素相关性显着,如口译工作记忆中的笔记能力、脑笔记协调能力,口译策略中的部分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口译动机中的内在动机等。此外,在控制译员特质、双语能力、文化因素等要素后,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呈中度负相关,并受到口译学习时间、学习程度、口译情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上述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口译焦虑。接着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四、基于对口译焦虑的认知解读,构建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该模式由四个维度构成:(1)口译焦虑的元认知干预(包括口译焦虑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角度);(2)依托项目的口译焦虑干预的认知能力训练模式(特别针对口译焦虑成因中的口译工作记忆和口译策略能力培养);(3)口译焦虑干预的其他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对学生译员口译动机培养、双语能力指导及口译现场适应性训练等);(4)口译焦虑干预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任务前的认知重评和认知技能训练,任务中的认知执行控制和认知行为训练,以及任务后的认知评估和调节训练)。接着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的有效性,表明该模式能对口译焦虑实行全面有效的干预,并对口译表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对口译教学、实践及口译研究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首先,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研制和使用,深化了对口译认知加工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口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本研究测量并了解了学生的焦虑状况,正确认识了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和影响,构建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研究结果能指导学生理解口译的认知加工特点,并积极有效地干预口译焦虑,从而提高口译教学实践的效果;此外,本研究丰富了口译焦虑实证研究的数据,扩大了口译焦虑实证研究的规模,融多种研究手段于一体,丰富并完善了口译焦虑研究方法。总之,本研究借鉴相关领域理论及研究成果,采用实证主义及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完成了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编制、检验和应用,以及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现状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调查了焦虑与工作记忆、口译策略、口译动机等认知因素的相互关系,构建了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研制并检验了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有望对口译学科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魏雪钦[10](2018)在《“理解”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意在提出一种本真的大学英语学习形态,为反思当下大学英语教育现状提供衡量尺度,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风向标。当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中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异化之现象,把本应是源于、关于、属于人的,并且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英语学习行为异化为压抑和控制人的外在力量。具体表现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目中无人”或者说是“目无全人”的状态,即英语学习者的主体性存在被遗忘、学习者的精神世界的完整性遭破坏、大学英语学习的意义被片面化、大学英语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化与理性化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英语学习者的内部精神世界被整齐划一的封闭性语言知识所填充,等等。从理论渊源上寻求症结,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论哲学观、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价值理性式微以及工具论语言本质观。为了结束大学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恢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本文从“理解”视域出发来寻求出路,提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各项学习关系之间应该走向理解,从而实现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本真存在,复归英语学习是作为英语学习者与异域文化世界相处的本来意义。本文试图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遵循“历史追溯-实证分析-理论阐述-路径构想”的思路展开。首先,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1949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状况,归纳出建国后、改革开放后以及21世纪初三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大学英语学习的三种形态,然后分别分析出这三种英语学习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危机,最终总结出三个阶段中三种大学英语学习形态对现实产生的共同的影响是学习者的主体性被遮蔽。接着,本文对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主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获得反映当下大学英语学习真实情况的系列数据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概括,最终总结出当前大学英语学习具有这样一些“意义”危机: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自我疏离、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文本的疏离、教师主导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者主体性存在被遗忘。通过揭示当前大学英语学习的“意义”危机,反思“意义”迷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后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异化”,因此,追寻大学英语学习的本真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提出在“理解”的视域下探寻大学英语学习的本真。“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哲学解释学作为一种解读人文科学的哲学,主要通过对各类“文本”的解读,以此探讨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理解。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思想为我们洞察人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意义和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野。哲学解释学强调在对语言和历史意蕴的解读过程中,关注解释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解读过程中的多元化与差异性。这也为我们追寻大学英语学习本真提供了新的视域。本文提出在“理解”视域下对大学英语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并不是对现实的大学英语学习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使大学英语学习从“非本真状态”走向“本真状态”,进入澄明之境,使大学英语学习成为大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与实现自我的过程,而不是外在于学习者精神世界的机械操作性行为。与此同时,“理解”视域下对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的重新审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途中”。为了追寻“理解”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本真,本文提出从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思想出发,重新审视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各项理解关系,以学习者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本体论层面上透析大学英语学习走向理解的深层内涵。文章最后部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的:学生与教师之间走向主体性理解是大学英语学习走向本真的基础;学生对英语文本的体验性理解是大学英语学习走向本真的过程;学生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是大学英语学习走向本真的旨归;师生与文本走向理解共生是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的开显。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走向理解的目的在于凸显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丰富英语学习者的精神世界,终极目标则指向大学英语学习“质”的提升。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动机
        二、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四、动机强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Gardner和 Lambert语言学习的社会教育动机理论
        二、Dornyei 的三层次动机理论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二、国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三、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二、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
        三、SPSS24.0 统计工具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过程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口语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二、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口语成绩的相关性
        三、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的预测力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结果分析
        二、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口语成绩相关性的讨论
        三、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预测力的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 Ⅱ 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
附录 Ⅲ 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评分标准
致谢

(2)非英语专业本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态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English Learning Self-Efficacy
        2.1.1 English Learning Self-Efficacy
        2.1.2 Related Studies on ELSE
    2.2 Learning Attitude
        2.2.1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2.2.2 Related Studies on ELA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pplication of Motivation in SLA
        3.1.1 Categories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3.1.2 Motiva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3.2 Relation of Motivation,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
        3.2.1 Motivation Theory and Self-Efficacy
        3.2.2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Research Subjects
    4.3 Instruments
        4.3.1 Questionnaire
        4.3.2 WenJuanXing
        4.3.3 SPSSAU
    4.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4.4.1 Data Collection
        4.4.2 Data Analysis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 Descriptive Analysis
    5.2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5.2.1 Difference in Gender
        5.2.2 Difference Whether One-Child Family or Not
        5.2.3 Difference in Parents’ Literacy
    5.3 Correlation between ELSE and ELA
        5.3.1 Normality Test
        5.3.2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5.4 Discussion of ELSE and ELA
    5.5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Publications
Appendix B Chinese Abstract
Appendix C Questionnaire

(3)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商水县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现实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习动机
        (二)英语学习动机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论文框架
    六、研究的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新
        (二)研究方法新
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动机三层次理论
        二、自我决定理论
第二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设计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试测
        一、调查设计
        二、试测与分析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选取
        一、调查问卷对象的选取
        二、访谈提纲对象的选取
第三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的整体情况
        二、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的差异性
        三、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四、学习动机现状与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第二节 访谈结果
        一、商水县X中学学生访谈内容
        二、商水县X中学教师访谈内容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二、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自身方面原因分析
        一、不愉快的学习经历
        二、缺乏恰当的学习策略
        三、学习兴趣不足
        四、缺乏学习自信心
    第二节 教师方面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二、教学反馈不及时
        三、教师个性问题
    第三节 课程内容编制原因分析
        一、课本编排与生活实际不贴切
        二、课本内容安排不合理
    第四节 学习环境方面原因分析
        一、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
        二、学生群体的学习氛围有待改善
        三、家庭环境因素
第五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提升策略
    第一节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
        一、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正确的归因倾向
        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四、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
    第二节 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践行素质教育目标,更新英语教学理念
        三、注重运用情感因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第三节 科学编制课程内容
        一、因地制宜选择教材,丰富教材呈现方式
        二、选取适量单词编入教材,巧学英语语法
    第四节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一、创建良好学校环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二、鼓励同伴竞争,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三、构建和谐家庭环境,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局限性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国内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基于2000-2018年的文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来源和分析方法
    (一)文献来源
    (二)分析方法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讨论与展望
五、结 语

(5)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5 中介语理论
第三章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现状的调查结果
    3.1 研究设计
    3.2 英语学习障碍的总体调查结果
    3.3 英语听力障碍的调查结果
    3.4 英语阅读障碍的调查结果
    3.5 英语写作障碍的调查结果
    3.6 英语语音障碍的调查结果
    3.7 英语词汇障碍的调查结果
    3.8 英语语法障碍的调查结果
    3.9 英语功能、话题障碍的调查结果
第四章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1 英语听力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2 英语阅读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3 英语写作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4 英语语音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5 英语词汇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6 英语语法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7 英语功能、话题障碍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成因的调查问卷
附录C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成因的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D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成因的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E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期末测试卷
附录F 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听力测试卷

(6)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定义
        二、学习动机分类
        三、学习动机理论发展
    第二节 自我认同理论
        一、国外认同理论研究
        二、国内自我认同理论研究
        三、理论研究评价
    第三节 语言学习与自我认同相关实证研究
        一、国外二语学习与认同相关实证研究
        二、国内英语及汉语二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的相关实证研究
        三、自我认同研究现状评价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及自我认同变化的调查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测量工具
        一、调查问卷设置
        二、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
第四章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第一节 问卷基本信息分析
    第二节 调查问卷变量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
        二、留学生汉语学习自我认同变化分析
        三、汉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关系分析
        四、研究结论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汉语教学建议
        一、针对不同性别
        二、针对不同身份(华裔/非华裔)
        三、针对不同年龄
        四、针对不同地区
        五、针对不同汉语水平
    第二节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附录
    附录1: 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自我认同变化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8)东西部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研究问题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及建议

(9)口译焦虑认知解读与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1.3.2 人文主义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口译焦虑的界定及分类
        2.1.1 口译焦虑的界定
        2.1.2 口译焦虑的分类
    2.2 口译焦虑测量研究
    2.3 口译焦虑成因及干预研究
        2.3.1 口译焦虑成因研究
        2.3.2 口译焦虑影响研究
        2.3.3 口译焦虑干预研究
    2.4 口译焦虑研究的不足
    2.5 本文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编制及其效度检验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编制
        3.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构造分析
        3.2.2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结构效度检验
        3.2.3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构造因子相关性分析
        3.2.4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的其他验证分析
    3.3 讨论
        3.3.1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三因子模式的优越性
        3.3.2 三因子模式中各因子的不同表征性
        3.3.3 研究启示
    3.4 小结
第四章 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状况调查及认知成因分析
    4.1 学生译员口译焦虑状况调查
        4.1.1 研究背景
        4.1.2 方法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小结
    4.2 口译焦虑认知成因调查分析
        4.2.1 口译焦虑与口译工作记忆关系的实证研究
        4.2.2 口译焦虑与口译策略关系的实证研究
        4.2.3 口译焦虑与口译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
    4.3 口译焦虑与口译表现关系的实证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方法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研究启示
        4.3.5 小结
第五章 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的建构
    5.1 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5.1.1 交替传译认知加工模式研究
        5.1.2 外语焦虑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5.1.3 口译焦虑影响模式研究
    5.2 模式构建的实证基础
    5.3 口译焦虑认知成因及影响模式的构成
    5.4 小结
第六章 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的建构及实证研究
    6.1 口译焦虑干预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托
    6.2 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的建构
        6.2.1 口译焦虑元认知干预
        6.2.2 依托项目的口译焦虑干预认知能力训练
        6.2.3 口译焦虑干预其他综合能力培养
        6.2.4 口译焦虑干预的认知行为疗法
    6.3 口译焦虑多维干预模式效果的实验研究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持的课题
附录 B.3.1:口译认知加工与口译学习焦虑问卷
附录 B.3.2:口译认知加工焦虑量表及关联量表问卷调查
附录 B.4.2.1.1:口译工作记忆容量测试材料
附录 B.4.2.1.2:口译工作记忆焦虑问卷
附录 B.4.2.1.3:口译考试焦虑问卷调查
附录 B.4.2.2.1:口译策略问卷调查
附录 B.4.2.2.2:焦虑与策略问卷调查
附录 B.4.2.3.1:口译学习动机问卷(MTI口译学生)
附录 B.4.2.3.2:口译学习动机问卷(本科生)
附录 B.4.2.3.3:口译竞赛的问卷调查
附录 B.4.2.3.4:MTI学生口译实践焦虑问卷
致谢

(10)“理解”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立足于大学英语学习现实的思考
        (二) 立足于大学英语学习质量提升的需求
        (三) 立足于笔者自身的感悟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理解”理论的研究综述
        (二) 关于学习本质观的研究综述
        (三)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研究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理解”及“理解”视域
        (二) 大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学习
        (三) 本真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工具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英语学习的历史回眸
    一、建国后的起步阶段:政治伦理取向的大学英语学习
        (一) 学习目的:以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为旨归
        (二) 学习内容:理工科教材内容较多样,文科教材内容偏政治
        (三) 学习过程:侧重对语言文本的思想性与政治性的开发
        (四) 学习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为主
        (五) 学习结果: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自我缺席
    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阶段:科学主义取向的大学英语学习
        (一) 学习目的:以获取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为指向
        (二) 学习内容:融政治性、科教性与经济改革类题材的英语教材
        (三) 学习过程:侧重对英语文本中语言形式的解析
        (四) 学习方法: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并存
        (五) 学习结果: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自我异化
    三、21世纪初的深化阶段:倡导人本主义取向的大学英语学习
        (一) 学习目的:提倡以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发展为目的
        (二) 学习内容:融合文学性和生活性题材的英语教材
        (三) 学习过程:侧重理解语言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思想
        (四) 学习方法:提倡任务型学习法,但语法-翻译法仍占主导
        (五) 学习结果: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自我存在意识逐渐萌生
    四、小结
第二章 大学英语学习现状的“意义危机”与“理解”价值凸显
    一、我国大学英语学习实践的现状调查
        (一) 我国大学英语学习实践的研究设计
        (二) 大学英语学习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
        (三) 大学英语学习实践现状的综合考察
    二、大学英语学习现状中的“意义危机”
        (一) 工具型学习动机导致大学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疏离
        (二) 表层化学习策略导致大学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文本的疏离
        (三) 在教师主导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主体性存在被遗忘
    三、大学英语学习实践中出现“意义危机”的根源
        (一) 哲学根源:实体论的影响
        (二) 社会原因:工业化社会中价值理性式微
        (三) 教育观念:工具理性的外语教学观
        (四) 对大学英语学习现存问题的整体反思
    四、危机中的抉择:“理解”思想的介入
        (一) 对语言学习本真存在的重新审视
        (二) “理解”思想对探究英语学习本真的理性指导
第三章 “理解”视域下追寻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思想的本体论解读
        (一) 哲学解释学性质规定的逻辑演变
        (二) 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思想的发展演变
        (三) 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思想对本研究的启示
    二、哲学解释学中的语言哲学本体论解读
        (一) 哲学解释学中的语言哲学本体论思想
        (二) 本体论语言哲学中的语言本质观
        (三) 哲学解释学中的语言本质观对本研究的启示
    三、哲学解释学对本文研究视角的指引
        (一) 教学思维方式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的转换
        (二) 学习交往关系从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转变
第四章 “理解”视域下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新审视
    一、“理解”视域下对大学英语学习重新审视的实质-走向澄明之境
        (一) “理解”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以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为中心
        (二) “理解”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的意义走向澄明
    二、“理解”视域下探寻大学英语学习的本真存在的可行性
        (一) “理解”的内在属性
        (二) “理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习的特征
    三、“理解”视域下探寻大学英语学习的本真存在的必要性
        (一) 内在因素-学习者自我发展对大学英语学习走向理解的呼吁
        (二) 外在因素-社会转型背景下对大学英语学习走向理解的呼吁
    四、“理解”视域下重新审视大学英语学习的实现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二) 回归“生活世界”原则
第五章 “理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本真澄明
    一、“理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走向本真的基础
        (一) 师生之间的主体性理解关系
        (二) 大学英语学习中师生关系的现实考察
        (三) 大学英语学习中师生之间主体性理解达成的路径
    二、“理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走向本真的过程
        (一)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学生对语言文本的体验性理解的意蕴
        (二) 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与语言文本学习关系形态的现实考察
        (三) 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体验性理解语言文本的实践路径
    三、“理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走向本真的旨归
        (一) 反思与自我的关系
        (二) 反思之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意义
        (三) 大学英语学习中反思性理解的建构策略
    四、“理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的开显
        (一) 师生与文本走向理解共生的意蕴
        (二) 师生与文本走向理解共生的合理化路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温璐璐.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2]非英语专业本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态度相关性研究[D]. 杨倩.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3]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商水县X中学为例[D]. 郑贺方. 郑州大学, 2020(02)
  • [4]国内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基于2000-2018年的文献[J]. 陈芝敏,陈冬纯.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5]朝鲜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Z小学为例[D]. 白雨鑫. 延边大学, 2019(01)
  • [6]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关系研究[D]. 莫雨斯. 厦门大学, 2019(08)
  • [7]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ESP学习动机减退研究[J]. 卞青妮,徐海女,刘凯. 中国ESP研究, 2018(02)
  • [8]东西部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J]. 安琪,张晓鹏.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8(04)
  • [9]口译焦虑认知解读与干预[D]. 邓媛. 湖南大学, 2018(06)
  • [10]“理解”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本真研究[D]. 魏雪钦.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