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

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

一、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英,高浩阳[1](2021)在《NiOx(OH)y/NaClO催化氧化体系对模拟印染废水中活性艳红K-2BP的降解脱色效果》文中提出采用NaClO和浸渍法制备的小球型复合镍基催化剂NiOx(OH)y/γ-Al2O3组成的体系,对活性艳红K-2BP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脱色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脱色率和反应后出水中Ni2+溶出量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该体系对染料的脱色效果良好,脱色率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随着初始pH、有效氯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连续流实验中染料的脱色率达到80%以上,在运行至9 000 min时,催化剂没有出现失活现象;原子氧在染料降解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采用SEM和XPS对催化层结构进行了表征,催化层中的化学吸附氧占比先增加后减小,新制备的催化层的化学吸附氧占比为87%;当用过720 min后,其占比增大到91%;经连续流实验运行3 000 min后,其占比降低到83%。本催化体系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冷雪荧[2](2019)在《AQS-PUF/Shewanella sp. RQs-106/铁强化活性艳红X-3B降解的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偶氮染料被广泛地使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因此偶氮染料废水的排放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偶氮染料不仅自身具有一定毒性,其还原产物芳香胺更是具有“三致效应”。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厌氧-好氧处理方法。但厌氧微生物代谢缓慢,并且脱色后的很多芳香胺易发生自氧化,从而导致难降解化合物的形成。基于此,本论文以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模式污染物,研究了蒽醌-2-磺酸改性聚氨酯泡沫(AQS-PUF)和菌株Shewanella sp.RQs-106共强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处理偶氮染料,并探讨了AQS-PUF耦合菌株RQs-106构建芬顿反应,研究其对芳香胺的降解性能。采用AQS-PUF与菌株RQs-106共同强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处理活性艳红X-3B。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AQS-PUF材料,AQS浓度为0.0475 mmol·g-1 PUF。然后,将2.60 g AQS-PUF材料投加到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中。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回流流量为10 mL·min-1,活性艳红X-3B浓度为300 mg·L-1,连续运行反应器40天,AQS-PUF与菌株RQs-106共同强化的反应器出水脱色率为88.3%,分别比含有PUF和AQS-PUF的反应器出水脱色率提高了6.7%和17.5%。液质联机分析表明,活性艳红X-3B脱色为苯胺和2-氨基-8-N-(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1-萘酚-3,6-二磺酸钠(ADCTNDS)。进一步分析发现,AQS-PUF能够促进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分泌黄素类物质。AQS-PUF与菌株RQs-106共同强化反应器中黄素类物质总含量为58.32 nmol·L-1,是含有AQS-PUF反应器的2.7倍,表明菌株RQs-106比反应器中的其它微生物分泌了更多黄素类物质,从而加速了活性艳红X-3B的脱色。反应器中的AQS-PUF经长期使用后,其催化性能与新合成的AQS-PUF的催化性能略微降低。对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AQS-PUF的加入增大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且具有分泌黄素类物质和醌还原能力的Clostridium、Bacillus、Pseudomonas、Lactococcus、Geobacter和Shewanella属得到了富集。菌株RQs-106的加入使Shewanella属成为了优势菌群。这些研究表明,AQS-PUF与菌株RQs-106的加入能够显着加速活性艳红X-3B的脱色。利用AQS-PUF耦合菌株RQs-106/铁构建了芬顿反应,降解上述过程生成的2种芳香胺。芬顿反应所需的H2O2来自于AQS-PUF厌氧生物还原-好氧自氧化循环过程,而Fe2+来自于AQS-PUF介导的柠檬酸铁厌氧生物还原过程。结果表明,芬顿反应的最适条件为0.20 mmol·L-1固定化AQS,0.16 g·L-1生物量,40 mmol·L-1乳酸钠和4.5 mmol·L-1柠檬酸铁。在最适条件下,通过厌氧-好氧(21 h/3 h)循环过程产生的H2O2,最高浓度可达42.9μmol·L-1;循环7次后苯胺和ADCTNDS的去除率分别为48.6%和43.3%。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AQS-PUF的结构损伤程度很小,可重复使用。经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苯胺被降解生成苯酚和对苯醌,然后开环生成小分子酸,最后被矿化生成CO2和H2O。由此可见,AQS-PUF在偶氮染料的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环节中都有较好的表现和潜在应用价值。

杨丹[3](2018)在《介体功能材料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特性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偶氮染料是染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其废水也是公认的难降解废水之一,生物法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而厌氧条件下偶氮键的断裂是此过程限速步骤,近年来,氧化还原介体的研究为提高厌氧脱色效率提供了思路,但持续投加水溶性介体造成二次污染,而非水溶性介体,尤其是固定化介体,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固定化介体又存在催化效率低、传质受阻以及易脱落等问题,故本研究旨在开发新型固定化介体功能材料,并研究其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催化效能。(1)由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St?ter法对其进行二氧化硅包裹,然后通过硅烷偶联剂及氨水进行表面氨基修饰,将蒽醌-2-磺酸钠(AQS)氧化得到蒽醌-2-磺酰氯,最后在碱性条件下,通过形成酰胺键实现AQS的固定化(FeSi@AQS功能材料)。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AQS成功修饰到Fe3O4纳米颗粒表面;元素分析和热重量分析得出FeSi@AQS固载率为21.12%。同时FeSi@AQS对活性艳红K-2BP厌氧生物脱色速率提高到2.1倍,并对其它4种偶氮染料脱色具有催化广谱性;FeSi@AQS在磁场作用下可有效回收分离和重复使用。(2)采用形成稳定化学键的方式对非醌基介体中性红(NR)进行了固定化。以高溶胀率(22.29)的聚丙烯酸水凝胶为载体材料,通过EDC缩合反应,实现固定化(PAA-NR功能材料)。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中性红成功固定在水凝胶上。SEM电镜结果显示PAA-NR为三维孔状结构,孔径在100μm左右。同时PAA-NR对活性艳红K-2BP厌氧生物脱色速率提高到13.5倍,可重复使用。(3)采用六种抑制剂分别抑制的不同电子传递位点的方法,对PAA-NR催化生物脱色的电子传递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I、复合体Ⅱ和复合体Ⅳ可能参与了活性艳红K-2BP厌氧生物脱色过程,PAA-NR作为电子传递体促进了偶氮还原酶与染料分子间的的胞外电子传递,从而催化提高了脱色速率。本研究探究了这两种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实现了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的高效催化,突破了固定化介体的研究瓶颈,并深入研究了偶氮染料的脱色机制,为介体催化偶氮废水的高效生物处理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王向贝[4](2018)在《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偶氮染料是目前应用在纺织品染色、化妆品等行业最为广泛的一类染料,偶氮染料具备易于合成、结构稳定且品种多样等优势。但是,偶氮染料也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机物,且毒性大,会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对偶氮染料的降解处理。在多种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当中,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是最有效且使用最广的废水处理方法之一,在这种废水处理工艺当中,厌氧反应阶段微生物新陈代谢缓慢,所以厌氧阶段的偶氮染料生物降解速度较缓慢,因此偶氮染料的厌氧降解速率受到限制。大量研究发现,氧化还原介体能够加速生物在厌氧反应阶段对偶氮染料的脱色速率,增强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降解效果,是目前研究提高偶氮染料降解效率的有效途径,氧化还原介体的选择对微生物厌氧降解偶氮染料有重要影响。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1)探索适宜的氧化还原介体固定化方法来减少氧化还原介体使用引起的二次污染以及连续投加氧化还原介体的成本,为氧化还原介体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吸附法固定氧化还原介体为较优选择。(2)考察用物理吸附法将1-氨基蒽醌固定在聚氨酯泡沫上的情况下,不同温度时,Na2S还原降解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效果,并对照原始聚氨酯泡沫存在及固定有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存在条件下的两种脱色效果。结果表明,40℃水浴加热条件下,加入原始聚氨酯泡沫的体系染料脱色率为:30.6%,加入固定有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的体系染料脱色率为:51.5%;50℃水浴加热条件下,加入原始聚氨酯泡沫的体系染料脱色率为:37.6%,加入固定有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的体系染料脱色率为:77.5%。(3)研究厌氧条件下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对活性污泥降解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及体系COD去除效果的强化效应。其中氧化还原介体4种:1-氨基蒽醌、1,5-二氨基蒽醌、1,5-二氯蒽醌、蒽醌;偶氮染料4种:活性艳红K-2BP、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3R、酸性金黄G。结果表明,以1-氨基蒽醌、活性艳红K-2BP为主要研究对象,加入原始聚氨酯泡沫的体系染料脱色率为:80.0±5.0%,加入固定有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的体系染料脱色率为:90.0±5.0%。蒽醌作氧化还原介体对各类染料的脱色效果最为明显。(4)考察了固定有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的重复使用。结果表明,固定有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在重复利用10次之后,体系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率仍稳定在90.0±5.0%。

于萍[5](2013)在《微波辅助氧化技术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染料工业不断发展,染料产品正朝着高色度、抗光解、抗氧化及抗生物降解的方向发展,难于用传统处理方法降解。将微波与高级氧化技术联用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显示了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分别采用微波辅助Fenton氧化工艺及微波辅助Na2S2O8氧化工艺降解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考察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了COD去除率;利用动力学模型对微波辅助氧化技术降解活性艳红K-2BP进行拟合分析;分析了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脱色过程中的UV-Vis谱图。具体结论如下:(1) MW/Fenton工艺处理活性艳红K-2BP勺脱色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Fenton或者微波,微波与Fenton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当活性艳红K-2BP初始浓度为100mg/L、初始pH为3.0、3%H202投加量为0.4mL、Fe2+浓度为0.08mmol/L、微波功率为460W、反应时间为8min时,活性艳红K-2BP脱色率达到94.37%,COD去除率为73.27%。微波辅助Fenton氧化活性艳红K-2BP反应近似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C=-0.3567x+4.5673。通过UV-Vis谱图分析得知,活性艳红K-2BP分子结构中发色基团、苯环和萘环结构能够被破坏。(2) MW/Na2S2O8工艺处理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Na2S2O8或者微波,微波与Na2S2O8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当活性艳红K-2BP浓度为100mg/L、自然pH、Na2S2O8用量为15mg、微波功率为460W、反应时间为8min时,活性艳红K-2BP脱色率为98.01%,COD去除率为84.19%。微波辅助Na2S2O8氧化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反应近似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1nC=-0.5784t+4.7504。通过自由基机理实验发现,·OH和S04·-都能起到降解作用,SO4·-起主要降解作用。通过UV-Vis谱图分析得知,活性艳红K-2BP分子结构中发色基团、苯环和萘环能够被降解。

窦建芝[6](2011)在《模拟染料废水残留色度与混合酚吸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废水处理方法研究中,测定处理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脱色过程,本文将化学计量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压电传感器应用于模拟废水处理过程的监测中,获得了模拟染料废水的残留色度分布曲线及组分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并测定了混合染料与混合酚体系中有关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1.吖啶橙的二聚平衡常数及芬顿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因子分析表明,在芬顿氧化降解吖啶橙的脱色体系中,存在三个对于残留色度有贡献的有色组分,分别为吖啶橙单体,吖啶橙二聚物以及Fe(OH)3絮体颗粒光散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解得到了吖啶橙单体和二聚物的吸收光谱与聚合平衡常数(K=7641 L/mol),各有色组分在脱色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曲线,试验了不同实验参数:初始pH值,染料浓度,亚铁离子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对脱色速率的影响,对比了最大吸收波长法,平均吸收波长法以及染料浓度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结果显示,吖啶橙的氧化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由于絮状物中的小颗粒散射存在,使得利用最大吸收波长法计算的速率常数以及脱色率数值小于用吖啶橙浓度解析得到的速率常数以及脱色率数值。在吖啶橙初始浓度为20μmol/L的模拟废水溶液中,利用染料浓度,最大吸收波长法、平均吸光度法、回归分析浓度法计算出脱色率分别为100%、85.2%和66.2%,速率常数分别为0.536、0.228、0.172 min-1,以平均吸光度法计算脱色率更为客观,使用染料浓度计算速率常数更为可靠。2.壳聚糖用于混合活性染料溶液的吸附脱色研究以壳聚糖作为吸附剂用于活性紫、活性艳红、活性黑溶液的脱色,在单染料溶液中,三种染料在壳聚糖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中活性紫、活性艳红、活性黑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85、735、796 mg/g,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319、0.133、0.0476 L/mg,它们也能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过程遵从假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也能用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回归分析。在混合染料溶液中,各染料的吸附等温线可用扩展型Langmuir等温式拟合,其饱和吸附量与吸附平衡常数略高于单染料溶液中的数据,表明染料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而总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脱色动力学可用假一级和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不足时,活性紫优先被吸附,吸附态的活性黑可被溶液中的活性紫和活性艳红置换而解吸。3.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以花生壳为原料所制备的活性炭对酚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验测定了苯酚、对硝基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或Langmuir等温式回归分析,苯酚、对硝基苯酚、混合酚在所制备活性炭上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48、176 mg/g,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0293、0.0613 L/mg。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假一级或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在苯酚与对硝基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当活性炭投加量不足时,两种酚之间存在竞争吸附机制,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平衡常数大,因而优先吸附,混合酚的总吸附量与总平衡浓度、吸附时间的关系与单一酚溶液中吸附类似.饱和吸附量和平衡常数分别为167mg/g和0.0307 L/mg。4.压电传感器监测溴代甲基正已基咪唑在石英表面吸附石英晶体微天平是一种对表面质量高度敏感的传感器,在液隔电极式压电传感器的构造中,石英表面与溶液直接接触,能高灵敏地传感监测石英表面的吸附量变化。在pH>2.5的溶液中石英表面带负电荷,可以吸附离子液体溴代-1-甲基-3-正已辛基咪唑中的阳离子,吸附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可通过压电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变化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可逆,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pH=8.5时吸附平衡常数最大。

王慧[7](2011)在《废弃农作物制备的活性炭和膨润土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文中认为吸附是重要的处理废水的方法之一,吸附剂的性能与成本是决定吸附处理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参数,研究廉价高效的吸附剂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农业生产中有巨量的副产物如作为秸秆等,目前这部分的资源利用程度很低,大部分用作燃料或成为废弃物。开发利用废弃的农作物,对于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展了以农业废弃物活性炭和膨润土为吸附剂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方面的研究,并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数据解析方法,研究了混合污染物体系中的吸附行为,对吸附剂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相关研究。1.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活性艳红与苯酚及吸附方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H3PO4为活化剂经微波方法制备的玉米秸秆活性炭(CSAC)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活性艳红(K-2BP)和苯酚及其二元混合溶液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行为。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方程讨论吸附等温线,假一级或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分析吸附动力学参数,其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26 mg/g和112 mg/g,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125和0.0408 L/mg。试验了三种吸附方式包括:两步吸附、依次加入吸附剂、负载吸附剂与新吸附剂联用以提高吸附过程的去除效率和时间效率,负载后的CSAC采用微波辐射再生。所得试验结果有助于玉米秸秆活性炭在废水处理中更好的应用。2.豆荚活性炭柱吸附单染料及混合染料溶液以豆荚为原料,以H3PO4为活化剂制备的豆荚活性炭(PAC)为吸附剂,研究了酸性大红(AS-GR)、弱酸性橙(GS)、靛红(IC)及活性紫(K-3R)单染料体系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各单组分染料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中PAC对AS-GR、GS、IC和K-3R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6、327、249和175μmol/g,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732、0.243、0.529和0.0593 L/μmol。单组分染料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测定了上述四种染料在固定床吸附柱上的穿透曲线,讨论了染料起始浓度、溶液流速、活性炭填充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观察到混合染料溶液中各染料在穿透曲线上的差异。在小规模的实验柱条件下,固定床吸附柱的吸附效率与吸附速率低于同样吸附剂与溶液条件下单步吸附法。3.膨润土吸附亚甲基蓝的数据分析与后续处理过程以膨润土为吸附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选用了吸附研究中最为常用的亚甲基蓝为模型被吸附物。在光度法测定亚甲基蓝浓度时发现标准曲线线性度不高,亚甲基蓝浓度对其吸收光谱形状的影响,致使浓度测定可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因此以分光光度法研究亚甲基蓝的聚合行为,采用迭代求解算法计算出二聚常数,并解析得到亚甲基蓝的单体和二聚体的吸收光谱,消除了亚甲基蓝自聚平衡对浓度测定的干扰。对吸附染料后的膨润土进行了再生与重复利用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处理的膨润土虽能恢复部分吸附容量,但吸附效果远不及原土;对吸附后的膨润土用浓磷酸活化并经微波处理后,得到膨润土/活性炭复合物,有效地吸附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染料。4.石英晶体微天平监测酸性染料在壳聚糖表面的吸附特性以阻抗分析法研究了压电石英晶体(PQC)中的3次和5次谐波的响应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QCM监测了酸性染料在壳聚糖膜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质量负载变化,QCM的基频、3次和5次谐波的谐振频率差之比约为1 : 3 : 5。随着溶液(ρη)1/2增加,QCM的谐振频率线性下降,而动态电阻则线性上升。在所用实验条件下,其基频、3次和5次谐波的谐振频率差之比为1 : 1.68 : 1.96,基频、3次和5次谐波模式下的动态电阻变化之比为1 : 1.85 : 2.01,这种比例关系既不符合谐波次数之比,也不符合有关压电传感理论中频率项之比。相对于基频模式,QCM在谐波模式下受纵波响应的影响大为减小,其强度仅约为基频模式下的5% ,这对于改进QCM的稳定性有利。

李双庆[8](2011)在《基于微乳液体系制备ZnO光催化材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中,染料废水由于排放量大,组成复杂,种类繁多,可生化性差,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严重污染了环境,一直是废水处理中的焦点和难点。光化学催化氧化技术是在光化学氧化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一种深度氧化技术,可有效地氧化降解染料废水中大多数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去毒、除臭、脱色,直至矿化为无害、无毒的小分子物质。在有机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微乳液体系,从结构和形貌两方面对ZnO光催化剂进行改性,分别以聚苯乙烯微乳液为模板合成了介孔纳米ZnO光催化材料,采用阳离子辅助的水热微乳液法制备出了具有较高吸光特性的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微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ZnO结构、形貌及性质的影响,提出可能的生长机理,得出了适宜的制备条件。此外,以介孔纳米ZnO和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为光催化剂,以活性艳红KE-3B及活性艳红K-2BP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ZnO/UV体系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系统考察了各因素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光催化降解条件,提出了染料的降解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聚苯乙烯微乳液是一个良好的成孔中介,采用1 oC/min的升温速率在500°C煅烧前驱体6 h,所得介孔ZnO的比表面积为11.013 m2/g,孔容为0.135 cm3/g,介孔分布在40.2 nm左右。与无孔ZnO相比,催化效率明显提高;以CTAB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微乳液法制备出了较高吸光特性的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微晶,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与表面活性剂之比、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对ZnO微观结构和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W=10,乙酸锌的浓度为0.5 mol/L,反应温度为140°C,反应时间为14 h,[CTAB]=0.21 mol/L,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所得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微晶的平均直径为1μm、长为3μm,在紫外-可见光区吸光性能最好。ZnO/UV体系在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E-3B及活性艳红K-2BP时均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催化剂的投加量、染料的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H2O2的浓度及无机阴离子均影响染料的脱色率。

刘音[9](2008)在《T型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及处理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染料废水有机物浓度高、色度深、含盐量高、水质酸碱度变化大,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染料废水处理过程中脱色是难点。脱色剂的种类有很多,脱色效果最好的是缩合物,但处理成本偏高。本文以双氰胺和甲醛为主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用以处理染料废水,获得了良好效果,证明双氰胺-甲醛絮凝剂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絮凝剂。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条件,用以处理蒽醌、偶氮类等染料废水,效果良好。絮凝剂与无机混凝剂复合使用处理染料废水,不但获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处理成本大大降低。通过试验得出脱色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是: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3.5h左右,反应各种原料摩尔比为n(双氰胺):n(甲醛):n(氯化铵):n(尿素):n(亚硝酸钠)为1:2.4:0.7:0.1:0.05,改性剂氯化铵为分批投加。所得产品基本性能为:固体含量52%,密度1.247g/cm3,粘度550mP.s,pH为6,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有粘性的流动性较好的液体。用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研究了四种染料废水的效果,结果发现:各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可达99%以上,CODCr去除率也可达60%90%。其中,分散染料废水脱色效果最佳,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次之,对于溶解性较大的溴氨酸中间体废水,相对脱色效果较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脱色絮凝剂的配方与合成条件,结果发现:在合成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机混凝剂(质量分数10%),控制反应温度在40℃~50℃,反应时间为2小时的条件下制备出的T型复合脱色絮凝剂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无机混凝剂分别为硫酸亚铁(T1)、三氯化铁(T2)、聚合氯化铝(T3)、硫酸铝(T4)时制备出的脱色絮凝剂,处理活性艳红X-3B和K-2BP染料废水脱色率可达99%以上,CODCr去除率接近80%。用T型脱色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生产废水(色度吸光度值25.74、CODCr 11954mg/L)时,效果良好。当投加量650mg/L时,脱色率达90%左右,CODCr去除率65%左右;当实际废水pH<8时,脱色效果最佳。

王宇[10](2008)在《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用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模拟染料废水,选择活性艳红K-2BP,考察了降解单一染料时溶液调控因子对其电化学脱色和能耗的影响;选择活性艳红X-3B、活性艳蓝KN-R和活性嫩黄X-6G,考察了降解混合染料时溶液调控因子对单一染料及其混合染料脱色的影响影响。结果表明:(1)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活性艳红K-2BP模拟染料废水是有效的。活性艳红K-2BP的浓度为30mg/L,电流密度为60mA/cm2,NaCl浓度为0.2mol/L,室温,不调节pH,经过1h的电解,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率可达94.4%,单位能耗为10kwh/kg。(2)在此模式下,电流密度、NaCl浓度、温度、pH都是影响染料脱色和能耗的主要因素。增大电流密度可以提高脱色率,但也会增大能耗;增大NaCl浓度既可以提高脱色率也可以降低能耗;高温有利于染料脱色、降低能耗;强酸性条件能极大地提高染料的脱色率,降低能耗。染料的初始浓度对脱色率影响不大,浓度越大,脱色量越大,单位能耗越低。(3)通过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蓝KN-R双组分混合染料模拟废水是有效的,在电流密度为60mA/cm2,NaCl浓度为0.02mol/L,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蓝KN-R的浓度为30mg/L,室温,不调节pH,经过30min的电解,染料的脱色率分别可达94.0%和73.0%。(4)在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蓝KN-R双组分混合染料的降解中,活性艳红X-3B或其中间产物能加速活性艳蓝KN-R的脱色,使得活性艳蓝KN-R的速率增加。而由于活性艳蓝KN-R的竞争降低了活性艳红X-3B的脱色速率。(5)通过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活性艳红X-3B、活性艳蓝KN-R和活性嫩黄X-6G三组分混合染料模拟废水是有效的,在电流密度为60mA/cm2,NaCl浓度为0.02mol/L,活性艳红X-3B、活性艳蓝KN-R和活性嫩黄X-6G的浓度为30mg/L,室温,不调节pH,经过35min的电解,染料的脱色率分别可达97.2%、88.0%和56.7%。(6)在混合染料的降解中,活性嫩黄X-6G的加入能加速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蓝KN-R的脱色,;而由于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蓝KN-R的竞争降低了活性嫩黄X-6G的脱色速率。

二、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AQS-PUF/Shewanella sp. RQs-106/铁强化活性艳红X-3B降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偶氮染料及其危害
    1.2 现有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技术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氧化还原介体
    1.4 芳香胺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
        1.4.1 芳香胺及其危害
        1.4.2 现有的芳香胺处理技术
    1.5 生物驱动的芬顿反应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AQS-PUF/Shewanella RQs-106共强化活性艳红X-3B生物脱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AQS-PUF的制备与表征
        2.2.2 反应器厌氧脱色活性艳红X-3B的特性
        2.2.3 反应器中黄素类物质的分析
        2.2.4 AQS-PUF催化性能评价
        2.2.5 反应器活性污泥菌群群落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AQS-PUF耦合菌株RQs-106驱动的芬顿反应降解芳香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蒽醌法产H_2O_2的最优条件
        3.2.2 柠檬酸铁浓度对苯胺降解影响
        3.2.3 芬顿反应对芳香胺物质的降解
        3.2.4 苯胺降解产物鉴定及降解机理初探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介体功能材料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特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1.2 氧化还原介体的研究进展
        1.2.1 催化机理
        1.2.2 影响因素
        1.2.3 分类
        1.2.4 固定化介体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AQS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菌种
        2.1.2 实验仪器
        2.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2.1.4 化学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AQS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FeSi@AQS)的制备
        2.2.2 菌体的活化与培养
        2.2.3 FeSi@AQS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
        2.2.4 FeSi@AQS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条件优化
        2.2.5 FeSi@AQS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过程中ORP的测定
        2.2.6 固定化介体分析测试方法
    2.3 结果和讨论
        2.3.1 FeSi@AQS的表征与分析
        2.3.2 固定化介体催化效能与其结构相关性分析
        2.3.3 固定化介体催化脱色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2.3.4 固定化介体催化脱色过程条件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性红改性水凝胶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1 菌种
        3.1.2 实验仪器
        3.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3.1.4 化学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菌体的活化与培养
        3.2.2 聚丙烯酸水凝胶(PAA)的合成
        3.2.3 氧化还原介体中性红(NR)的固定化
        3.2.4 固定化介体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
        3.2.5 固定化介体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条件优化
        3.2.6 固定化介体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过程中ORP的测定
        3.2.7 固定化介体分析测试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凝胶的性能研究
        3.3.2 凝胶的表征
        3.3.3 固定化介体催化效能
        3.3.4 固定化介体催化脱色过程条件优化
        3.3.5 固定化介体催化脱色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A-NR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机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菌种
        4.1.2 实验仪器
        4.1.3 培养基及其组成
        4.1.4 化学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电子传递链及其抑制剂
        4.2.2 菌体的活化与培养
        4.2.3 PAA-NR的固定方法
        4.2.4 探究不同抑制剂对PAA-NR脱色体系电子传递的影响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电子传递抑制剂对脱色过程的影响
        4.3.2 PAA-NR体系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电子传递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染料的种类、生色机理及危害
        1.1.1 染料的分类
        1.1.2 染料的生色机理
        1.1.3 染料的危害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
        1.3.1 偶氮染料废水的特点
        1.3.2 氧化还原介体对偶氮染料废水厌氧生物还原的影响
        1.3.3 环境因素对偶氮染料废水厌氧生物还原的影响
    1.4 氧化还原介体的种类、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4.1 氧化还原介体的种类
        1.4.2 氧化还原介体的应用
        1.4.3 氧化还原介体的作用机理
        1.4.4 氧化还原介体的自催化作用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活性污泥的来源
        2.1.2 偶氮染料及氧化还原介体
        2.1.3 实验药品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染料标准曲线的测定
        2.2.2 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2.2.3 染料脱色率的测定方法
        2.2.4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方法
        2.2.5 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2.2.6 扫描电镜法测定聚氨酯泡沫的形态
        2.2.7 红外光谱分析氧化还原介体的固定化状态
3 氧化还原介体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3.1 化学法固定氧化还原介体于聚氨酯泡沫
    3.2 物理法固定氧化还原介体于聚氨酯泡沫
    3.3 小结
4 Na_2S降解偶氮染料
    4.1 温度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
    4.2 小结
5 活性污泥的训化培养
    5.1 活性污泥的启动阶段
    5.2 活性污泥的培养阶段
    5.3 小结
6 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厌氧生物法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研究
    6.1 偶氮染料脱色的研究
        6.1.1 固定化 1-氨基蒽醌对活性艳红K-2BP厌氧生物脱色的研究
        6.1.2 不同氧化还原介体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的研究
        6.1.3 固定化 1-氨基蒽醌对不同偶氮染料脱色的研究
        6.1.4 载体数量对染料厌氧生物脱色的研究
        6.1.5 染料浓度对染料厌氧生物脱色的研究
    6.2 体系COD去除的研究
        6.2.1 固定化 1-氨基蒽醌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体系COD去除的研究
        6.2.2 不同氧化还原介体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体系COD去除的研究
        6.2.3 固定化1-氨基蒽醌对不同偶氮染料脱色体系COD去除的研究
    6.3 固定化 1-氨基蒽醌的聚氨酯泡沫的循环使用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微波辅助氧化技术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染料废水概述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1.2 染料废水的危害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吸附法
        1.2.2 絮凝沉淀法
        1.2.3 电化学法
        1.2.4 生物处理法
        1.2.5 高级氧化法
    1.3 微波加热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应用
        1.3.1 微波加热原理
        1.3.2 微波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分析方法
        2.3.1 活性艳红K-2BP浓度及脱色率的计算公式
        2.3.2 COD测定方法及COD去除率计算公式
        2.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3.4 反应动力学模型
第3章 微波辅助Fenton氧化活性艳红K-2BP的研究
    3.1 MW/Fenton、MW、Fenton处理活性艳红K-2BP的对比实验
    3.2 MW辅助Fenton氧化活性艳红K-2BP的影响因素研究
        3.2.1 初始pH对脱色率的影响
        3.2.2 H_2O_2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3.2.3 Fe~(2+)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3.2.4 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3.2.5 微波功率对脱色率的影响
        3.2.6 氯离子对脱色率的影响
    3.3 最佳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
    3.4 微波辅助Fenton氧化活性艳红K-2BP动力学研究
    3.5 UV-Vis谱图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波辅助Na_2S_2O_8氧化活性艳红K-2BP的研究
    4.1 MW/Na_2S_2O_8、MW、Na_2S_2O_8处理活性艳红K-2BP的对比实验
    4.2 MW辅助Na_2S_2O_8氧化活性艳红K-2BP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初始pH对脱色率的影响
        4.2.2 Na_2S_2O_8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4.2.3 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4.2.4 微波功率对脱色率的影响
        4.2.5 氯离子对脱色率的影响
    4.3 最佳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
    4.4 微波辅助Na_2S_2O_8氧化活性艳红K-2BP动力学
    4.5 自由基机理
    4.6 UV-Vis谱图分析
    4.7 两种处理工艺的比较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模拟染料废水残留色度与混合酚吸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染料及染料废水
        1.1.1 染料的分类
        1.1.2 染料废水的污染及其现状
    1.2 染料废水的脱色方法
        1.2.1 吸附法脱色
        1.2.2 萃取分离法
        1.2.3 氧化法
        1.2.4 生物处理法
        1.2.5 絮凝脱色法
        1.2.6 膜处理技术
    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吖啶橙的二聚平衡常数及芬顿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脱色率及动力学参数测量
        2.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2.3 结果和讨论
        2.3.1 pH 值对溶液脱色率的影响
        2.3.2 光谱改变对于脱色率的影响
        2.3.3 反应混合体系中有色组分浓度的确定
        2.3.4 吖啶橙单体和二聚体的摩尔吸光系数
        2.3.5 反应混合体系中的残留色度分布
        2.3.6 芬顿过程氧化吖啶橙的动力学
        2.3.7 H_20_2 浓度对于染料降解的影响
        2.3.8 亚铁浓度对于染料降解的影响
        2.3.9 染料初始浓度对于染料降解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壳聚糖用于混合活性染料溶液的吸附脱色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 值对壳聚糖脱色效率的影响
        3.3.2 单一染料在壳聚糖上的吸附等温线
        3.3.3 单组分染料溶液的脱色率与投加量
        3.3.4 染料在壳聚糖上的吸附动力学
        3.3.5 二元混合染料溶液的吸附脱色过程分析
        3.3.6 三元混合染料溶液的吸附脱色过程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酚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4.3.2 活性炭投加量对酚去除率的影响
        4.3.3 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
        4.3.4 吸附酚的活性炭的微波再生
    4.4 结论
第五章 压电传感器监测溴代甲基正已基咪唑在石英表面吸附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溴代-1-甲基-3-正已基咪唑([C_6 MIM][Br])的合成
        5.2.2 压电传感器监测离子液体的吸附
    5.3 结果与讨论
        5.3.1 [C_6MIM]~+在石英表面的吸附
        5.3.2 [C_6MIM]~+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5.3.3 石英晶体表面粗糙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校正
        5.3.4 [C_6MIM]~+在石英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5.3.5 pH 对吸附的影响
    5.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致谢

(7)废弃农作物制备的活性炭和膨润土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环境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
        1.2.1 吸附法
        1.2.2 浊点萃取法
        1.2.3 膜处理技术
        1.2.4 光催化氧化法
        1.2.5 芬顿试剂氧化法
        1.2.6 生物降解法
        1.2.7 絮凝降解法
        1.2.8 电化学法
    1.3 膨润土
    1.4 活性炭
    1.5 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和吸附平衡理论分析
        1.5.1 吸附剂的表面吸附
        1.5.2 吸附平衡理论分析
    1.6 吸附过程中的聚合现象
    1.7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活性艳红与苯酚及吸附方式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吸附量与吸附等温线测定
        2.2.3 吸附动力学测定
        2.2.4 不同吸附方式的去除效率比较
        2.2.5 负载CSAC 的微波辐射再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SAC 吸附K-2BP 与苯酚
        2.3.2 K-2BP 与苯酚在CSAC 上的吸附等温线
        2.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2.3.4 不同吸附操作方式的去除效率比较
        2.3.5 负载 CSAC 的微波再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豆荚活性炭柱吸附单染料及混合染料溶液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活性炭对单染料体系的吸附等温线
        3.3.2 吸附动力学过程
        3.3.3 活性炭柱对单染料体系的吸附
        3.3.4 活性炭柱对二元混合染料的吸附
        3.3.5 活性炭柱对四元混合染料的吸附
    3.4 结论
第四章 膨润土吸附亚甲基蓝的数据分析与后续处理过程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验材料
        4.2.2 吸附测量实验
        4.2.3 吸附动力学实验
        4.2.4 亚甲基蓝溶液的聚合
        4.2.5 膨润土的再生利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亚甲基蓝吸收光谱形状随浓度的变化
        4.3.2 光谱分离与聚合平衡常数测定
        4.3.3 亚甲基蓝二聚的热力学参数测定
        4.3.4 亚甲基蓝在膨润土上的吸附
        4.3.5 吸附染料后膨润土的后处理与利用
        4.3.6 高温焙烧处理膨润土的吸附效果
        4.3.7 微波辐射处理的膨润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英晶体微天平监测酸性染料在壳聚糖膜上的吸附特性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装置
        5.2.2 壳聚糖膜的制备与吸附量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压电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谐波及其等效电路参数
        5.3.2 谐波频率对表面质量负载变化的响应
        5.3.3 谐波频率对溶液粘度、密度变化的响应
        5.3.4 谐波模式下的纵波效应
        5.3.5 QCM 监测酸性染料在壳聚糖膜上的吸附特性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微乳液体系制备ZnO光催化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ZnO 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结构
    1.3 ZnO 光催化氧化机理
    1.4 ZnO 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4.1 物理法
        1.4.2 化学法
    1.5 ZnO 光催化影响因素
        1.5.1 晶体形貌的影响
        1.5.2 晶格缺陷的影响
        1.5.3 粒径的影响
        1.5.4 比表面积的影响
        1.5.5 光催化实验条件的影响
    1.6 ZnO 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应用研究现状
        1.6.1 印染废水
        1.6.2 造纸废水
        1.6.3 农药废水
        1.6.4 表面活性剂废水
        1.6.5 其它废水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介孔氧化锌的微乳液法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2 光催化反应装置
        2.1.3 介孔ZnO 纳米材料的制备
        2.1.4 分析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前驱体热分析
        2.2.2 样品的XRD 分析
        2.2.3 样品的形貌
        2.2.4 孔结构和机理分析
        2.2.5 光催化性能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介孔氧化锌为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染料活性艳红KE-3B 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2 光催化反应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光照时间的影响
        3.2.2 光照及催化剂的影响
        3.2.3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3.2.4 染料初始浓度的影响
        3.2.5 染料初始pH 值的影响
        3.2.6 H_20_2 用量对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E-3B 的影响
        3.2.7 无机阴离子对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E-3B 的影响
        3.2.8 活性艳红KE-3B 的降解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热微乳液法制备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 微晶及其性质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工艺流程
        4.1.3 分析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水热反应温度的影响
        4.2.2 水热反应时间的影响
        4.2.3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4.2.4 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的影响
        4.2.5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4.2.6 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4.2.7 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 的生长机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氧化锌为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染料活性艳红 K-2BP 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2 光催化反应实验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光照时间的影响
        5.2.2 光照及催化剂的影响
        5.2.3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5.2.4 染料初始浓度的影响
        5.2.5 染料初始pH 值的影响
        5.2.6 H_20_2 用量对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2BP 的影响
        5.2.7 双晶结构六方哑铃状ZnO 和商业ZnO 的催化活性比较
        5.2.8 活性艳红K-2BP 的降解机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T型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及处理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2.1 染料废水的来源
        1.2.2 染料废水的特点
    1.3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3.1 物化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混凝脱色处理技术
        1.4.1 无机混凝剂
        1.4.2 有机混凝剂
    1.5 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5.1 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简介
        1.5.2 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的发展历程
        1.5.3 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5.4 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的制备工艺
        1.5.5 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原料和仪器
        2.1.1 试剂和原料
        2.1.2 主要仪器
    2.2 试验水样
        2.2.1 单组分有机水样
        2.2.2 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生产废水
    2.3 脱色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试验
        2.3.1 脱色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2.3.2 脱色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2.4 脱色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试验
        2.4.1 脱色絮凝剂处理溴氨酸水溶液试验
        2.4.2 脱色絮凝剂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2.4.3 脱色絮凝剂处理酸性染料废水试验
        2.4.4 脱色絮凝剂处理分散染料废水试验
    2.5 脱色絮凝剂与无机混凝剂复合使用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2.5.1 脱色絮凝剂与硫酸亚铁复合使用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2.5.2 脱色絮凝剂与三氯化铁复合使用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2.5.3 脱色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合使用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2.5.4 脱色絮凝剂与硫酸铝复合使用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2.6 T 系列脱色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2.7 试验装置
    2.8 试验方法
        2.8.1 脱色絮凝剂的制备
        2.8.2 T 型复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
        2.8.3 絮凝试验方法
    2.9 分析方法
        2.9.1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2.9.2 色度去除率的测定
        2.9.3 固体含量的测定
        2.9.4 粘度的测定
        2.9.5 pH 值的测定
第三章 脱色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试验
    3.1 脱色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3.2 脱色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3.2.1 甲醛用量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氯化铵用量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尿素用量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亚硝酸钠用量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2.5 反应温度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2.6 反应时间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2.7 改性剂的投加方式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色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试验研究
    4.1 脱色絮凝剂处理溴氨酸水溶液试验
        4.1.1 投加量对溴氨酸水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4.1.2 溴氨酸水溶液pH 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 脱色絮凝剂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4.2.1 投加量对活性艳红 X-3B 处理效果的影响
        4.2.2 pH 对活性艳红 X-3B 处理效果的影响
    4.3 脱色絮凝剂处理酸性染料废水试验
    4.4 脱色絮凝剂处理分散染料废水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色絮凝剂与无机混凝剂复配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5.1 复合脱色絮凝剂T1 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5.1.1 硫酸亚铁的投加方式对活性艳红 X-3B 处理效果的影响
        5.1.2 脱色絮凝剂和硫酸亚铁复配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1.3 活性艳红 X-3B 的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1.4 助凝剂PAM 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2 复合脱色絮凝剂T2 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5.2.1 脱色絮凝剂与三氯化铁复配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2.2 活性艳红 K-2BP 的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2.3 复合脱色絮凝剂T2 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3 复合脱色絮凝剂T3 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5.3.1 脱色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合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3.2 活性艳红 X-3B 的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4 复合脱色絮凝剂T4 处理活性染料废水试验
        5.4.1 脱色絮凝剂与硫酸铝复合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4.2 活性艳红 K-2BP 的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T 系列脱色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6.1 试验废水的水质特征
    6.2 脱色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6.2.1 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2.2 实际废水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3 T1 型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6.3.1 T1 型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3.2 实际废水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4 T2 型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6.4.1 T2 型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4.2 实际废水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5 T3 型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6.5.1 T3 型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5.2 实际废水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6 T4 型絮凝剂处理乌尔曼缩合反应实际废水试验
        6.6.1 T4 型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6.2 实际废水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脱色絮凝剂的制备历程及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探讨
    7.1 脱色絮凝剂制备的反应历程及结构式
    7.2 脱色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
        7.2.1 电性中和
        7.2.2 吸附架桥
    7.3 脱色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规律
        7.3.1 溴氨酸水溶液
        7.3.2 活性艳红 X-3B 染料废水
        7.3.3 活性艳红 K-2BP 染料废水
        7.3.4 酸性嫩黄2G 染料废水
        7.3.5 分散嫩黄SE-4GL 染料废水
    7.4 脱色絮凝剂与无机混凝剂复合使用的效果与规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印染废水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
    1.2 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1.2.1 物理化学法
        1.2.2 氧化法
        1.2.3 生物法
        1.2.4 电化学法
        1.2.5 多种技术联合使用
    1.3 电化学法的影响因素
    1.4 多组分染料浓度测定方法
        1.4.1 联立方程法
        1.4.2 双波长法
    1.5 本章小结
2 实验目的、内容及方法
    2.1 实验目的和内容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内容
    2.2 实验药剂、仪器及装置
        2.2.1 实验药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实验方法
        2.3.2 染料浓度及脱色率
        2.3.3 单位能耗
    2.4 分析测试结果
        2.4.1 单一染料模拟废水降解实验
        2.4.2 双组分混合染料模拟废水降解实验
        2.4.3 三组分混合染料模拟废水降解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单一染料模拟废水降解实验分析
    3.1 染料初始浓度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的影响
    3.2 NaCl浓度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的影响
    3.3 电流密度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的影响
    3.4 初始pH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的影响
    3.5 温度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的影响
    3.6 光谱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双组分混合染料模拟废水降解实验分析
    4.1 染料初始浓度对混合染料脱色的影响
    4.2 NaCl浓度对混合染料脱色的影响
    4.3 电流密度对混合染料脱色的影响
    4.4 光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三组分混合染料模拟废水降解实验分析
    5.1 NaCl浓度对混合染料脱色的影响
    5.2 电流密度对混合染料脱色的影响
    5.3 光谱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NiOx(OH)y/NaClO催化氧化体系对模拟印染废水中活性艳红K-2BP的降解脱色效果[J]. 徐文英,高浩阳. 环境工程学报, 2021(03)
  • [2]AQS-PUF/Shewanella sp. RQs-106/铁强化活性艳红X-3B降解的研究[D]. 冷雪荧.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3]介体功能材料催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特性及机理研究[D]. 杨丹. 天津城建大学, 2018(10)
  • [4]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研究[D]. 王向贝.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5]微波辅助氧化技术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的研究[D]. 于萍. 山东大学, 2013(09)
  • [6]模拟染料废水残留色度与混合酚吸附研究[D]. 窦建芝.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7]废弃农作物制备的活性炭和膨润土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D]. 王慧.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8]基于微乳液体系制备ZnO光催化材料[D]. 李双庆. 河南师范大学, 2011(06)
  • [9]T型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及处理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D]. 刘音.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08(06)
  • [10]恒电流下电生成活性氯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研究[D]. 王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高浓度活性艳红K-2BP溶液光催化氧化脱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