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一、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陶洁,吴梅,张琰[1](2022)在《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失败后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失败后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二线方案化疗失败后使用安罗替尼胶囊治疗, 统计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ORR、DCR和PF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56例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ORR为10.7%(6/56), DCR为53.6%(30/56)。其中, 不合并脑转移患者ORR为20.8%(5/24), DCR为75.0%(18/24), 均高于合并脑转移患者的3.1%(1/32)、37.5%(12/3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 P=0.034;χ2=7.754, P=0.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患者的ORR为21.7%(5/23), DCR为69.6%(16/23), 均高于ECOG评分2~3分患者的3.0%(1/33), 42.4%(14/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59, P=0.026;χ2=4.014, P=0.045)。ORR及DCR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吸烟状况均无关(均P>0.05)。56例患者中位PFS为3.8个月, 年龄≤70岁患者的中位PFS为5.0个月, 年龄>70岁患者为3.4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 P=0.020)。不合并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5.1个月, 合并脑转移患者为3.2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5, P=0.003)。ECOG评分0~1分患者的中位PFS为5.0个月, ECOG评分2~3分患者为2.9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 P=0.015)。局限期患者的中位PFS为5.0个月, 广泛期患者为3.1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1, P=0.02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 ECOG评分(HR=2.522, 95%CI为1.378~4.615, P=0.003)、是否合并脑转移(HR=0.323, 95%CI为0.168~0.622, P=0.001)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主要为Ⅰ~Ⅱ级的不良反应, 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 给予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好转, 后续耐受可。药物减量发生率为3.6%(2/56), 无药物中断和终止治疗患者。结论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失败后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 对ECOG评分低、不合并脑转移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可耐受, 安全性高。

包瑜[2](2021)在《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Small-Cell Lung Cancer)患者的症状、舌脉、西医治疗、临床分期等情况,归纳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与之相关因素的关系,为SCLC患者在证候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制定《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培彤主任门诊就诊及肿瘤科病房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填写《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治疗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脉象等体征,将观察内容填入表格,按照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证候的统计分析,得出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评估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SCLC患者105例,多数病例来自门诊,年龄分布在4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7.15岁,男性76例(72.38%),女性29例(27.62%),男女比例约为2.62:1,从本研究患者的体重指数看,多数患者体重超标或肥胖,占总例数的65.71%,消瘦患者仅占总例数的4.76%。有药物过敏史者16例;有吸烟史的患者有75例,其中男性67例,占总例数的63.81%,女性8例,占总例数的7.62%;有饮酒史者50例,均为男性;有肿瘤家族史者36例;有合并病的患者有69例,占总例数的65.71%,最常见的合并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将病灶原发部位分为中心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和原发部位不详组,其中,中心型肺癌60例,占总例数的57.14%,周围型肺癌37例,占总例数的35.24%,部位不详者8例,占总例数的7.62%;有57例(54.29%)患者有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按频数大小依次为胸膜播散、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病程<12个月者最多,有48例,平均病程为18.86±20.65个月,病程中位数:12个月;SCLC肿瘤分期采用VALG二期分期法与TNM分期结合,按VALG二期分期法,多数患者为广泛期,占总例数的60.95%,按TNM分期法,Ⅰ期5例(4.76%),Ⅱ期8例(7.62%),Ⅲ期 35 例(33.33%),Ⅳ期 57 例(54.29%);手术在 SCLC 中的应用率不高,接受过手术者占总例数的18.10%,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化疗,常用化疗方案EP(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C(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方案是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占比也较大,占总例数的61.90%;预防性脑照射的应用率偏低,仅占总例数的19.05%;接受过免疫和靶向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超过半数的患者NSE指标正常,占总例数的54.29%;有79.05%的患者KPS评分≥90分,生活状况评分较高;所有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33±23.81个月,中位治疗时间:7个月,<12个月组患者最多;在开始调查时,采取单纯中医药治疗者59例(56.19%),中西医结合治疗者22例(20.95%),西医治疗者17例(16.19%);44例患者有并发症,占总例数的41.90%,其中阻塞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胸腔积液为常见并发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体内症块105例,咳嗽82例,咳痰68例,唇甲紫暗69例,乏力63例,气短59例,口干47例,夜尿频45例,畏寒肢冷40例,健忘40例,失眠37例,胸闷37例,喜太息36例,食欲不振34例,肌肤甲错34例,肠鸣矢气34例,手足麻木30例,视物模糊30例,口苦30例。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虚证中气虚、阴虚证例数最多,气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2.38%,其中肺气虚证13例,脾气虚证8例,肾气虚证8例,肝气虚证10例,心气虚证5例,大肠气虚证4例,胆气虚证3例,胃气虚证3例;阴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2.38%,其中肺阴虚证11例,心阴虚证10例,肝阴虚证10例,脾阴虚证9例,肾阴虚证7例,胃阴虚证5例;血虚证10例,占总例数的9.52%,其中肝血虚证9例,心血虚证5例;阳虚证6例,占总例数的5.71%,其中肝阳虚证4例,心阳虚证3例,脾阳虚证3例,肾阳虚证3例,肺阳虚证2例,胃阳虚证0例;津亏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精亏证0例;虚热证5例,占总例数的4.76%,其中阴虚发热证5例,气虚发热证、血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0例。实证中气逆、血瘀、痰凝、气滞证占比最大,气逆证96例,占总例数的91.43%,其中肺气上逆证84例,胃气上逆证47例,肝气上逆证30例,胆气上逆证0例;血瘀证93例,占总例数的88.57%,其中肺血瘀证73例,脑血瘀证66例,心血瘀证21例,肾血瘀证10例,肝血瘀证7例,胃血瘀证1例,脾血瘀证、胞宫血瘀证0例;痰凝证71例,占总例数的67.62%,按痰的性质分,寒痰25例,热痰10例,风痰9例,燥痰8例,湿痰3例;按痰凝部位分,肺痰证67例,胃痰证30例,胆痰证4例,脑痰证0例;气滞证49例,占总例数的46.67%,其中胃气滞证23例,小肠气滞证23例,肝气滞证21例;湿阻证2例,占总例数的1.90%,其中脾湿证1例,胃湿证1例,肾湿证1例,大肠湿证1例,膀胱湿证、肝湿证0例;饮停证2例,占总例数的1.90%,其中饮停胸胁1例,饮停肠道1例,饮停于胃0例;实热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其中心实热1例,肺实热1例,肝实热1例,胆实热1例,胃实热1例,大肠实热0例;血热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气闭证、水停证、血寒证、实寒证0例。其中无证可辨者1例,占总例数的0.95%,单一证候者例数少,仅有8例,复合证候者有96例(91.43%),以三证相兼或四证相兼为主,两证相兼者14例,占总例数的13.33%,三证相兼者33例,占总例数的31.43%,四证相兼者28例,占总例数的26.67%,五证及五证以上相兼者21例,占总例数的20%。复合证候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有:血瘀+痰凝+气逆者21例,占总例数的20%,气滞+血瘀+痰凝+气逆者17例,占总例数的16.19%。3.SCLC常见证候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实证在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VALG分期、TNM分期、并发症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肺血瘀证中,男性57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75%,女性16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5.17%,痰凝证中,男性56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73.68%,女性15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1.72%,肺痰证中,男性53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69.74%,女性14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48.28%,在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中,均为男性发生率较高,其它实证在性别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胃气上逆证、肾血瘀证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气逆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肾血瘀证在60岁~、70岁~组的比例高于<50岁、50岁~组,胃气上逆证在各年龄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70岁~、60岁~、50岁~、<50岁,气逆证在各年龄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70岁~和60岁~组、50岁~、<50岁;其它实证在年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吸烟史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的比例大于无吸烟史患者;其它实证在吸烟史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逆证在病程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气逆证在<12个月、12个月~、36个月~组的比例均大于90%,在24个月~组的发生比例为71.43%,其它实证在病程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脑血瘀证、胃痰证在60分~、70分~、80分~组的比例高于90分~组,肝气滞证除了在70分~有0例,在60分~、80分~组的比例高于90分~组,其它实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在中医药治疗时间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在<12个月的比例大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其它实证在中医药治疗时间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虚证在性别、吸烟史、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病程、VALG分期、TNM分期、中医药治疗时间、并发症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心阴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心阴虚证患者集中在60岁~、70岁~这两个年龄段,其它虚证在年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KPS评分患者间肝阴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虚证不同KPS评分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证、肺气虚证不同KPS评分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在60分~组中所占比例最高,其它虚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复杂、多样,以复合证候多见,其总体分布以实证为主,虚证相对较少。实证证候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逆证、血瘀证、痰凝证、气滞证,虚证证候以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较多。结合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证候为:气逆证、血瘀证、肺气上逆证、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脑血瘀证、气滞证、胃气上逆证、肝气上逆证、胃痰证、寒痰证、胃气滞证、小肠气滞证、肝气滞证、心血瘀证、阴虚证、气虚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肾血瘀证、热痰证、肝气虚证、肝阴虚证、心阴虚证、血虚证。复合证候以三证相兼或四证相兼为主,血瘀+痰凝+气逆、气滞+血瘀+痰凝+气逆常见。2.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吸烟史、KPS评分、病程、中医药治疗时间相关,心阴虚证、胃气上逆证、肾血瘀证、气逆证分布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心阴虚证、肾血瘀证、胃气上逆证、气逆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分布与KPS评分相关,KPS评分低者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发生可能性大,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在高KPS评分的患者中发生可能性小;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分布与性别相关,男性的发生率较高;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分布与吸烟史相关,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更有可能出现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分布与中医药治疗时间相关,中医药治疗时间越长,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并发症无关。

李沛瑾[3](2021)在《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收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为后续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Ⅳ期NSCLC的有效方案及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获取最终生存状态,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1)回顾性队列研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按照暴露程度分为高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6个月)、低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3个月且<6个月)和无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3个月)三个队列,主要研究指标为OS和PFS;(2)生存分析:主要分析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家族史,分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第 8 版),确诊时转移部位,原发肺癌位置,病理类型,基因突变,接受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与预后相关的有显着意义的因素变量,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结果:1.共纳入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截止至随访结束共计死亡230例,生存85 例。平均 OS 为 30.521±1.032 个月,中位 OS 为 29.7(95%CI:26.068,33.332)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81.0%,2年累积生存率为56.8%,3年累积生存率为39.4%,4年累积生存率为5.1%。截止到随访结束,共计进展311例,无进展4例。中位PFS为10.1(95%CI:8.572,11.628)个月。其中1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5.4%,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14.6%,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4%。2.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按中医药暴露程度划分为3组:高暴露组(94例)、低暴露组(73例)和无暴露组(148例),三组基线一致。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后认为,中医药高暴露组能明显延长OS和PFS,与低暴露组和无暴露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低暴露组与无暴露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骨转移、初始肝转移及初始肾上腺转移、基因突变、肺部手术、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辨证汤剂治疗、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对Ⅳ期NSCLC的OS和PFS均产生影响;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原发位置、免疫治疗、中医药联合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生存期;化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无进展生存期。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因素有:IVC期[HR=1.605(95%CI:1.092,2.359),P=0.016],吸烟史[HR=1.626(95%CI:1.153,2.293),P=0.006],靶向治疗[HR=0.468(95%CI:0.345,0.634),P=0.000],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510(95%CI:0.350,0.743),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263(95%CI:0.173,0.399),P=0.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因素有:肺部手术[HR=0.517(95%CI:0.365,0.730),P=0.000],初始肝转移[HR=1.973(95%CI:1.322,2.945),P=0.001],靶向治疗[HR=0.593(95%CI:0.434,0.809),P=0.001],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358(95%CI:0.249,0.498),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352(95%CI:0.365,0.730),P=0.000]。结论:本研究认为高暴露中医药治疗对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OS和PFS具有一定作用,辨证汤剂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改善预后的效果更加显着。

欧林萍[4](2021)在《POM121L12、APC胚系突变与5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POM121L12、APC胚系突变与5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就诊我院呼吸科某医疗组且进行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临床信息,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筛选肿瘤或血液标本中的POM121L12、APC基因突变。卡方检验分析POM12L12、APC基因状态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合并TP53及NCCN指南推荐的肺癌患者检测的9个基因位点的情况。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基因突变状态与治疗前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一线治疗评效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和COX模型评估患者生存。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病例49例,POM121L12胚系突变的发生率为20.4%,APC胚系突变的发生率为26.5%。(2)50-60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PC胚系突变的发现率高于年龄≥60岁组(P=0.004),APC胚系突变人群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肺内转移的发生率均高于野生组(淋巴结转移:P=0.025,脑转移:P=0.02,肺内转移:P=0.022)。(3)有无POM121L12或APC胚系突变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关(P>0.05)。(4)POM121L12及APC胚系突变人群合并EGFR突变、ROS1重排的发生率高于无POM121L12或APC胚系突变人群(POM121L12/EGFR:P=0.021,POM121L12/ROS1:P=0.002,APC/EGFR:P=0.025,ACP/ROS1:P<0.001),且所有发生POM121L12及APC胚系突变的患者均同时合并TP53体细胞突变。(5)POM121L12、APC胚系突变型患者的中位PFS短于野生型患者(POM121L12:9.5月vs 13.5月,P=0.046;APC:9.5月vs 14.4月,P=0.017)。EGFR/APC基因共突变患者的中位PFS短于单纯EGFR突变者(9.5月vs 12.7月,P=0.017)。POM121L12/TP53或APC/TP53基因共突变患者PFS短于两者均无突变患者(POM121L12/TP53 vs POM121L12及TP53均无突变:9.5月vs 16.6月,P=0.019,APC/TP53 vs APC及TP53均无突变:9.5月vs 16.6月,P=0.018)。(6)多因素分析显示APC胚系突变(OR=3.018,95%CI:1.474-6.181,P=0.003)、ECOG高评分(OR=2.933,95%CI:1.127-7.635,P=0.027)、吸烟(OR=3.109,95%CI:1.514-6.386,P=0.002)、肝转移(OR=3.191,95%CI:1.159-8.788,P=0.025)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发生APC胚系突变患者发现肺癌时的年龄较小,且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肺内转移。(2)APC、POM121L12胚系突变合并EGFR突变、ROS1重排、TP53突变的发生率较高。(3)APC胚系突变、EGOG-PS高评分、吸烟、肝转移是影响5 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OM121L12胚系突变的50岁以上NSCLC患者PFS也明显缩短。

侯茹[5](2021)在《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新的预后指数:BMS-Score评分的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一种新的疾病特异性预后评分(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疾病特异性预后评分称为BMS-Score)的发表,以阐明小细胞肺癌伴随脑转移接受全颅放射治疗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与其他先前发表的三个的预后指标进行比较,验证新提出的BMS-Score评分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全颅放射治疗的451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患者。患者的临床特征被详细收集及记录,截止至2020年4月1日所有患者均随访结束。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患者总生存(OS)曲线,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计算得出影响患者独立预后的因素。一致性指数用于评估以下四个预后系统的预后价值:递归分区分析(RPA)、诊断特异性分级预后评分(DS-GPA)、脑转移基本评分(BSBM)和新提出的BMS-Score评分。结果:影响SCLC BM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BM数量、颅外转移状态(Extra Cranial Metastases:ECM)、发生脑转移前是否接受过治疗。RPA、BSBM、DS-GPA、BMS-Score四个评分系统组间log-rank检验均提示显着性差异(P<0.001);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554、0.584、0.588、0.643。结论:四种预后评分系统对SCLC BM患者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与其他三个预后指标相比,BMS-Score评分具有最好的临床适用价值。

陆志琴[6](2021)在《奥希替尼及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致死性并发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NSCLC较野生型更容易发现LM。本研究旨在评估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对比奥希替尼单药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合并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经细胞学和/或影像学诊断为LM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给予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奥希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LM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LM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LM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LM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以及安全性。结果:44例患者中男性19例(43.2%),女性25例(56.8%),男女比例1:1.32,平均年龄为57.7岁。44例患者总的中位OS为9.3个月(95%CI:6.136-12.524个月),其中奥希替尼组对比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为7.2 VS 12.6个月,HR=0.502(95%CI:0.249-1.010),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例患者总的中位PFS为9.1个月(95%CI:5.603-12.537),其中奥希替尼组对比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为6.0 vs 9.2个月,HR=1.496(95%CI 0.773-2.896),p=0.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例患者总的DCR为79.5%(35/44),ORR为40.9%(18/44),其中奥希替尼组DCR为68.2%(15/22),ORR为40.9%(9/22),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DCR为90.9%(20/22),ORR为40.9%(9/22)。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及奥希替尼单药组未出现4-5级不良反应。结论: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比仅给予奥希替尼单药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合并LM患者OS更长。奥希替尼和贝伐珠单抗治疗LM患者出现的毒副作用较轻,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LM是安全的。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合并LM是潜在的治疗方案,未来有必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王婷[7](2021)在《替吉奥联合非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肺癌目前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生率、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绝大多数(约85%),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ⅢB/Ⅳ期)。对于晚期转移性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禁忌症的患者,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优先推荐的治疗策略,但耐药之后的治疗模式仍需要深入探索。对于一线仅接受传统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多西他赛等单药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NSCLC的二线标准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单药有效率(RR)仅10%左右,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2~4个月,中位生存期(mOS)5.5~12.5个月。2018年6月15日纳武利尤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尽管二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无论有效率、PFS还是OS均显着提高,分别为14~30%,2.3~4.0个月和9.2~13.8个月,但免疫治疗其原发、继发耐药,缺乏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价格高昂、未纳入医保等问题亟待解决,限制了其在国内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分析过去十年内国内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方案选择变迁,研究在单药化疗的基础上如何提高二线治疗疗效,改善生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目的:(1)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组成及比例变化;(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证据,同时为未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替吉奥及非铂类治疗的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2011年1月-2020年12月十年期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组成及比例变化。入组标准包括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七版肺癌TNM分期系统不可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ⅢB/Ⅳ期肺癌;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或非鳞癌;EGFR/ALK阴性或未知;既往接受含铂双药一线化疗失败。排除标准包括混合小细胞或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成分;EGFR/ALK阳性;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收集二线治疗方案,并归类为单药化疗、含铂双药化疗、非铂双药化疗(不含替吉奥)、替吉奥联合非铂类双药化疗、单药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双药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共八类。将二线治疗方案的十年变迁根据替吉奥联合非铂类临床研究开始时间(2015年1月)、纳武利尤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时间(2018年6月)划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4年12月)、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8年6月)、第三阶段(2018年6月-2020年12月)。(2)接受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回顾性分析了 2015.1-2020.5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分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章丘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该研究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选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根据IASLC的第七版肺癌TNM分期系统不可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ⅢB/Ⅳ期肺癌;年龄≥18岁,≤75岁,根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况评分,治疗前ECOG评分均在0-1分;EGFR/ALK阴性或未知,或者驱动基因阳性,经靶向药物(TKI)治疗后耐药;只接受过一线含铂双药化疗后方案进展;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至少要有一个可以精确测量最大径的可测量目标病灶,病灶的最大径要≥10mm。排除标准:症状性脑转移。生存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0月31日。研究方案为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或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剂量范围为:替吉奥:40~60mg,bid,连服14日,休7日;多西他赛:60~75mg/m2,dl;吉西他滨:1000mg/m2,dl,d8。主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研究终点:近期有效率、总生存期、安全性。统计学方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95%置信区间采用log-log法估计。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筛选危险因素。全部统计学分析应用R3.5.0和SAS 9.4软件进行,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设定历史对照多西他赛近期有效率为10%,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与历史对照比较,单侧检验p<0.02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匹配调整间接比较方法,通过加权后的平衡人群比较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和多西他赛的疗效(PFS与OS)。安全性分析按照CACTE标准收集分析该研究方案不良事件。电话随访或查阅病历资料获得后续治疗信息。本临床研究经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伦申第2015040)。结果:(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方案的组成及比例变化:符合标准患者452例,其中接受含铂双药化疗方案的患者共228例(50.44%),为最常用的二线治疗方案。接受单药化疗的患者比例在三个阶段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8.13%、7.74%、5.64%;含铂双药化疗的比例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75.63%、42.86%、28.23%;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的比例分别为1.25%,42.86%,16.93%,第二阶段接受率最高;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比例在三个阶段呈上升趋势,为3.12%、6.54%、37.10%,而免疫治疗比例在第三阶段达12.10%。(2)本研究最终纳入87例进行安全性分析,83例进行生存分析,76例进行无进展生存期分析,mPFS为5.23个月[95%可信区间(CI):4.40~7.90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4.40个月(95%CI:12.53~17.40个月)。有效率为22.89%,与设定历史对照10%相比(p<0.001);匹配加权法将本研究与多西他赛的疗效(PFS、OS)间接调整比较,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加权后mPFS为7.90个月,mOS为19.37个月,均显着高于多西他赛的历史对照研究。(3)PFS与OS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二线治疗的PFS与年龄、性别、ECOG评分、吸烟、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否合并脑转移均无关;一线化疗PFS>9个月的患者,较PFS≤9个月的患者,接受该方案的二线PFS有延长的趋势,分别为8.7个月vs 5.0个月(p=0.058);二线治疗后的总生存与二线化疗近期疗效密切相关,PR、SD、PD患者中位生存分别为23.5个月,14.9个月和4.9个月(p<0.001),而与年龄、性别、ECOG评分、吸烟、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否合并脑转移、一线化疗疗效等因素无关。多因素COX分析同样显示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二线治疗的PFS与一线化疗的PFS密切相关(p=0.049),OS与二线化疗的RR密切相关(p<0.001)。(4)本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88.51%,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20.69%,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贫血(60.92%)、恶心(55.17%)和白细胞降低(33.33%),最常见的3-4级严重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降低(14.94%);剂量下调的患者10例,因严重不良事件中断治疗4例,剂量下调率11.49%,中断治疗率4.60%。(5)在随访到后续治疗的77例患者中,接受后续系统治疗的患者63例(81.82%),更换化疗药物方案占32.47%,抗血管生成治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占28.57%,接受免疫治疗PD-1单抗患者占6.49%。结论:(1)2011~2020年期间晚期NSCLC常用的二线化疗方案依次为,含铂双药化疗、替吉奥联合非铂类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单药化疗、免疫治疗(PD-1单抗)等;含铂双药化疗及单药化疗方案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在2015~2018年期间处方率最高;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免疫治疗比例在2018~2020年呈迅速上升趋势。(2)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与标准二线历史对照多西他赛单药相较,有效率显着升高,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历史对照均明显延长,不良反应可耐受,证实替吉奥联合非铂类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也为未来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戴璐[8](2021)在《细胞黏附分子2(CADM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细胞黏附分子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低下,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机制从而为治疗患者提供依据成为重要课题。方法:采用人类全转录本芯片检测伴有转移非小细胞肺癌与不伴有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差异基因。qRT-PCR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siRNA及oeRNA将目的基因转染至细胞建模及转染效果观察。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549、H322细胞转染siRNA及oeRNA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分别检测A549、H322细胞转染siRNA及oeRNA后的EMT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小鼠接种CADM2高表达A549细胞后的脑转移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MYC表达后对CADM2高表达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芯片筛选出675个上调基因和569个下调基因。qRT-PCR验证显示CADM2在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通过转染siCADM2沉默了 A549、H322 细胞 CADM2 表达,转染 oeCADM2 升高了 A549、H322细胞CADM2表达。CADM2表达降低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且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增加;CADM2表达升高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上升,且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小鼠接种CADM2高表达A549细胞后脑转移率高。CADM2高表达细胞在干扰MYC表达后侵袭能力下降。结论:1.CADM2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高表达。2.CADM2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迁移与侵袭。3.CADM2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4.CADM2可能通过MYC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第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CADM2与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及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样本。qRT-PCR检测临床样本的CADM2基因表达。随访患者总生存。统计学分析CADM2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x2检验分析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学、肿瘤T分期、有无脑外转移、是否吸烟均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存在相关,CADM2基因表达越高,淋巴结N分期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CADM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两组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ADM2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生存时间预后因素包括年龄(P=0.031)和CADM2表达水平(P=0.026),而性别、肿瘤位置、组织学、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有无脑外转移、是否吸烟均与患生存时间均无关。将年龄和CADM2表达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DM2表达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CADM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淋巴结N分期相关,CADM2表达高提示着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2.CADM2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不良预后存在相关,并且CADM2表达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佳[9](2020)在《培美曲赛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介绍:肺癌是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NSCLC 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 80%-85%,其中肺腺癌(lungadenocarcinoma)占NSCLC总数的50%以上,是NSCLC最主要的病理亚型,目前其发病率上升速度已明显快于鳞癌。肺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发展速度缓慢,但是由于微转移灶的存在,即便肺部病灶较小的时便已出现血道转移、淋巴转移。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超过10%的NSCLC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出现脑转移。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多发性脑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如不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3个月。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和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然而超过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过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WBRT凭借适应证广、反应快、有效率较高(70-90%)的优势,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化疗在脑转移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受到疗效差、毒性高的限制。大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因此对转移性疾病的疗效非常有限。然而,当脑转移发生时,血脑屏障被破坏。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培美曲赛可以在脑脊液中被检测到,并且培美曲赛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在NSCLC脑转移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颅内反应。但是目前培美曲赛联合全脑放疗用于肺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深入探索培美曲赛联合WBRT治疗对于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的意义重大,可以为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取得更高的生存获益提供新思路。目的:回顾性研究培美曲赛化疗同步全脑放疗对于晚期肺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疗科2012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培美曲赛+WBRT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WBRT组(WBRT组)。联合治疗组方案为:培美曲赛(500 mg/m2,dl)单药化疗联合全脑放疗,21天为1个疗程,患者至少接受6-8周期化疗。放射治疗剂量30Gy,10-15分次。WBRT组患者仅接受全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剂量30Gy,10-15分次。联合治疗组疗效评价每两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疗效确定于化疗全程结束后28天进行,WBRT组于放射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联合治疗组无完全缓解病例(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9 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30 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1 例,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 31.7%,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 81.7%;WBRT 组 CR 0 例,PR 14 例,SD 19 例,PD 21 例,ORR 为 27.8%,DCR 为63.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1.50个月,WBRT组7.00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大多数为Ⅰ-Ⅱ级,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要高于WBR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培美曲赛联合同步WBRT用于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王香[10](2020)在《海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状态及预后因素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Real World Study,RWS),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III-IV期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为海南地区NSCLC患者223例,其中III-IV期初治或术后首次复发患者68例。2、应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3、收集68例III-IV期初治或术后首次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CT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行Log rank检验,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23例研究对象中,104例(46.6%)存在EGFR基因突变。EGFR基因在女性、未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男性、吸烟患者高(P均<0.05);而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饮酒、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与EGFR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EGFR突变的影响因素。68例III-IV期初治或术后首次复发患者的生存分析: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口服EGFR-TKIs组的中位PFS(10.0个月)或口服EGFR-TKIs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13.3个月)均明显长于化疗组的中位PFS(6.0个月,P<0.05);无骨转移组的中位PFS(10.0个月)明显长于骨转移组(6.0个月,P<0.05);余临床特征与一线治疗方案的PFS无显着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线治疗方案及合并骨转移为一线治疗中位PFS的独立影响因素。19-Del突变较21L858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中位PFS延长4.0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率为46.6%,以19-Del突变和21L858R突变最常见。海南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在晚期NSCLC中,初治合并骨转移是预后危险因素,EGFR-TKIs治疗是预后的保护因素,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一致。

二、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评述
        1 概述
        2 肺癌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3 肺癌证候与客观指标研究
        4 证候的规范化及现代化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细胞肺癌现代治疗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3 分期及危险因素
        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SCLC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 SCLC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
    讨论
        1 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 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3 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UICC/AJCC第8版原发性肺癌TNM分期、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G)分期
    附录2 《中医证候分层诊断模式及标准》
    附录3 《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
    附录4 Karnofsky (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表
致谢

(3)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 晚期肺癌病因病机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型分析
        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2.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研究一 回顾性队列研究
        1. 病例基本情况及队列基线分析
        2. 整体OS及PFS结果
        3. 三组队列的OS及PFS统计结果
    研究二 生存分析
        1. 单因素分析
        2. 多因素生存分析
    讨论
        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 肿瘤一般特征分析
        4. 治疗因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POM121L12、APC胚系突变与5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列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基因检测
    3 随访
        3.1 随访起止时间
        3.2 随访频率及内容
        3.3 患者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
    4 观察指标及相关临床术语定义
        4.1 观察指标
        4.2 相关临床术语定义
    5 统计处理
结果
    1 POM121L12、APC胚系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2 生存分析
    3 TCGA数据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OM121L12、APC突变与恶性肿瘤
    参考文献
致谢

(5)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新的预后指数:BMS-Score评分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入选标准
    1.2 治疗方案
    1.3 预后因素和分层分析
    1.4 随访和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病人特点
    2.2 总生存(OS)和预后
    2.3 预后指数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奥希替尼及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研究背景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数据采集
    2.3 随访及疗效评估
    2.4 不良反应评估
    2.5 统计学方法
    2.6 伦理
第3章 结果
    3.1 病人特征
    3.2 随访
    3.3 疗效评估
    3.4 影响LM OS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 安全性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敏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药物治疗的管理
    参考文献

(7)替吉奥联合非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细胞黏附分子2(CADM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细胞黏附分子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细胞黏附分子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培美曲赛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海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状态及预后因素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收集信息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EGFR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
    2.3 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2.4 符合生存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
    2.5 治疗方式
    2.6 生存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失败后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陶洁,吴梅,张琰.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01)
  • [2]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包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D]. 李沛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POM121L12、APC胚系突变与5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D]. 欧林萍.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新的预后指数:BMS-Score评分的验证[D]. 侯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奥希替尼及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疗效比较[D]. 陆志琴. 南昌大学, 2021(01)
  • [7]替吉奥联合非铂类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D]. 王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8]细胞黏附分子2(CADM2)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 戴璐.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9]培美曲赛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评价[D]. 郭佳. 山东大学, 2020(02)
  • [10]海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状态及预后因素真实世界研究[D]. 王香. 海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