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业和林区林业就业能力预测

黑龙江省林业和林区林业就业能力预测

一、黑龙江森工林区营林业就业容量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付玉竹[1](2021)在《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及其家庭福利效应研究》文中提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下简称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现代林业三大体系构建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导致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此情况下,重点国有林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政策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尽管两项政策对保护恢复天然林资源具有积极作用,却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具体地,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富余人员增加,进而导致林区就业空间不断收窄。因此,富余劳动力过多、未实现劳动力就业的合理配置已经成为了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林区劳动力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其家庭福利水平出现变化。尤其是在国有林区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可能是影响其家庭福利变化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了解重点国有林区近年来劳动力家庭福利的基本状况,讨论劳动力就业对家庭福利的作用路径,从而提高其家庭福利水平,是重点国有林区民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系统地梳理劳动力就业与家庭福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而且对研究内容作了相应的理论基础阐述。之后,本文对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特征及其现状展开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林区职工家庭的总体福利水平以及各功能性指标的福利水平。此外,为研究劳动力就业类型对其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关系,本文先后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家庭成员在森工林业局工作比例对其家庭福利的影响为显着负相关,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与家庭有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成员与家庭福利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家庭中是否有外出打工的成员与家庭福利不相关,并且林区劳动力就业类型对家庭福利的影响在福利水平不同分位点存在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地方政府应从经济状况、生活保障、社会资本以及心理状态等四个角度提升林区劳动力家庭福利水平;各森工林业局应积极提倡生产经营活动,并且丰富林区劳动力就业形式,从而扩大林区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以及增加林业劳动力就业的渠道。

邹成成[2](2020)在《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森林旅游因其自身优良的生态属性、较强的劳动力吸附能力成为林业发展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林业转型升级要关注经济也要关注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也随之出现,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需求逐渐增大,森林是优良的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之地,所以发展森林旅游是拉动绿色经济、增进民众绿色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关注科学划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演进历程、定位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评价各区域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绿色发展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递阶结构,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给出有实践意义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绿色发展、“两山”理论、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给出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对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5个历史时期,并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将国内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划分为有限竞争、资源竞争及差异化竞争三个阶段。结合产业发展未来消费群体变化、产品需求变化和产业文化内涵变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本论文借鉴钻石模型,按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支持产业和政府作用四个层次进行指标归类,建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影响因素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本文选取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借助SPSS软件及Excel软件对全国31个省域2008-2017年森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测算、整理,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为后文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提出奠定基础。本论文分析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给出了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充分搜集和分析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统计年鉴等材料中挑选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备选观测指标,组成产业竞争力拟选影响因素集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得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拟选指标因素进行分类,在简化的变量体系上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的因果分析,剔除关联度小的因素,将关联度大的因素挑选出来组成以绿色旅游资源、绿色产业规模、绿色发展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政策支持等5类影响因素组成的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5个维度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厘清森林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本论在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压力、动力,分析了产生压力和动力的机制和发展变化情况,厘清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要素作用机理,得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框架。本文确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目标,制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前文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以绿色供给为前提、保护优先为先导、结构调整为机遇、产品创新为特色和全域协作为支撑几个方面提出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按照旅游资源要素、产业规模要素、发展环境要素、政策支持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5个方面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希望为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刘美艳[3](2019)在《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森工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国家为了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确定大小兴安岭的生态功能区,并于2014年起全面禁伐,林业生产从以前的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建设为主。林区保证生态优先发展的同时,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林区经济的增长和转型问题,是林区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一个绿色新兴产业,涵盖范围广,有诸多优势,但是通过开展林下经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是否能解决林区存在的问题,如林区的产业结构问题,林区的经济增长问题,职工家庭的收入问题等,都有待进行进一步论证。本研究以产业关联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为基础,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林下经济,对林区经济总值、林区经济转型和职工家庭收入的贡献程度。文中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等概念进行诠释和界定,采用描述性统计说明方法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归纳总结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经济增长、经济转型以及林区职工家庭收入产生作用的机理。分析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林业经济的贡献,基于四大主要林下经济模式进行结构分析,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运用数理分析来说明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对林业总产值具有较大贡献,无论是动态分析还是静态分析,均显示出不同阶段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值与各个子项目产值的关联度均较密切,但在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各子项目中,林下种植与林下经济总产值的关联程度最大,其次是林产品采集和加工业,再次是森林旅游,林下养殖与林下经济总产值的关联程度最小。然后运用VAR模型分析林下经济对林区经济转型的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林下种植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引致下一年林区经济产值增加0.75个百分点;林下养殖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引致下一年林区经济产值增加0.47个百分点;林产品采集和加工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引致下一年林区经济产值增加0.64个百分点;森林旅游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引致下一年林区经济产值增加0.58个百分点。研究发展林下经济对黑龙江森工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贡献。首先分析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与职工家庭收入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林下经济发展对职工家庭收入的贡献,基于四大主要林下经济模式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展开定量研究,并以林下种植和森林旅游两大主要林下经济项目为案例,对绥阳林业局开展木耳栽培的家庭以及汤旺河林业局开展森林旅游的家庭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典型林下经济项目对职工家庭收入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绥阳林业局的黑木耳产业研究显示:职工的年龄、受教育年限以及家庭人口数量对职工家庭总收入都有正影响,其中职工的年龄每增加1岁,家庭总收入会升高4.1%,职工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家庭总收入会增加12.7%,家庭人口每增加一个,能给家庭总收入带来的增加比为7.9%。而黑木耳的产量每增加1%,职工家庭收入增加3.8%。通过对汤旺河林业局的森林旅游产业研究显示:在汤旺河林业局开展的森林旅游总收入每增长1万元,会为林区职工家庭带来410元总收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又展开对比分析,把统计资料分组:第一组是开展林下经营的职工家庭,第二组是未开展林下经营的职工家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参与林下经营的职工家庭收入高于未参与林下经营的职工家庭的收入,这个差距是源于开展林下经济与否所引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开展林下经济对于促进林区职工家庭增收具有显着影响。最后,结合前文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的贡献度的分析,从政策、资本、人力、技术、资源五个维度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再次结合调研数据,把五个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产生影响是否显着,研究结果表明政策、资金、受教育程度这几个方面是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有最显着影响的因素。结合分析结果,从政策、金融、科技创新等几个角度提出促进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对策建议。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速度迅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林区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职工家庭收入的增加都起了较大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将来不断探索总结,摸索出成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引导林下经济产业良性发展,并成为林区的支柱产业。

玮丽斯[4](2019)在《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研究 ——以根河林业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护森林和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重要任务。国有林区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战略基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因国有林区管理制度不完善,过度的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民生问题较突出,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及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确定和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国有林区必须要进行的一次新的发展方式转型。随着这种转型,国有林区职工的角色从“伐木人”转变成了“护林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林区职工的生活相对落后,并且由于大部分林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再加上近几年林业产品的替代品增加等原因,相关林业企业的收入减少,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有力的提升,林区职工家庭生活、发展出现困境。原以林木采伐的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将以怎样的生计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什么因素会影响他们的生计问题。本文以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以内蒙古根河林业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研究根河林业局职工家庭生计问题。之后,在相关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国有林区改革后转岗职工家庭的实际情况,了解根河林业局职工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以及生计现状,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的影响因素(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提出国有林区职工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保障措施。本文在综合前文研究内容和根河林业局职工家庭生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了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都对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和兼业经营生计策略呈现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与单一工作岗位(是指只有一个工资性收入来源)是呈现负相关关系的,而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单一工作岗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因为政策原因和地区的特殊性所以自然资本几乎没有差异,所以自然资本不计入模型当中。最后,总结相关文献中和结论对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可持续生计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吴振江[5](2019)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富民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拥有着全国生态位最为重要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大部分。大小兴安岭主要以寒温带明亮针叶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相对完整,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特色突出,是中国各大国有林区中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支持国家建设的需要,多年来的对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导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与林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同样面临着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林业产业布局不合理、林区职工收入偏低、林区居民是生活水平提升缓慢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生态文明进程地不断推进,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的决心以及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梦想开始的国土绿化工程,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进入全面禁伐阶段,传统的林业产业随着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受到严重冲击。林业保护政策成为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传统的林业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路径需要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家政策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要求。本文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众多林业产业中选取种植养殖业、森林旅游业、林产工业、营林产业、北药业和木材采运业作为不同时期的林业富民产业,并选取在岗职工人数、林业投资完成、森林管护面积作为要素投入,林业总产值、林业增加值和林区职工人均工资作为林区发展目标。在第4章中,通过ADF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别刻画了 6大富民产业与3个目标之间的动态冲击关系,从而判断不同富民产业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怎样的带动能力。然而,由于“天保工程”、“全面禁伐”等林业政策的实施,部分富民产业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能力将无法表达出来,因此,本文在第5章进一步将主要富民产业作为中介变量,分别探讨这些林业富民产业,在要素投入增长对林业总产值增长的带动过程中和林业总产值增长对林区职工人均工资增长带动过程中,哪些发挥了中介作用以及中介效应的贡献率;第6章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探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转型特征和区域集聚特征,从而未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发展和富民产业建设明确新的方向。最后,第7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国家林业政策的实施情况,指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向林业富民产业有序过渡、并指明富民产业发展的路径应从:巩固国有林区林业基础,实现经济林多元化发展;强化国家林业政策作用,带动林产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森林游憩基建水平,增强林业经济带动效果;挖掘林区特色富民产业,打造优势林业医药产业;建立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发展林区清洁能源产业;发挥林区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林业富民产业融合;优化富民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协调林区企业职工关系,带动林区居民增收致富方面进行富民路径发展和建设,为实现黑龙江省林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和绿色发展提供建议。

林红[6](2016)在《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把林业放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去,林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把握、主动适应、全力服务新常态,实现林业新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和民生为总任务,着力解决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充分释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强大功能,为惠民生作贡献,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改善生态民生的物质基础,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民生林业是指把保障和改善林区群众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林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政府为主导,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良好生存状态、发展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事业。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民生林业,保生态、保民生,注重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和林产品需求,做到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保障和改善林区民生,让林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首先,本文系统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以民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为研究基础,利用国家林业局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发展民生林业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其存在相关问题,并结合民生林业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构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以提高其民生林业的发展水平。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运用投影寻踪模型,从收入与消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六个方面对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鉴于教育、医疗卫生、居民生活环境所选取的具体指标更多是涉及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这三个方面统一概括为服务民生。研究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就业、收入、社会保障、服务民生对最终目标——民生林业发展作用效应分别为0.0736、0.1094、0.1916、0.2299,即服务民生是对民生林业发展水平所做贡献最大。再次,构建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的框架。指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的目标、构成、机制运行机理、机制效果监督与保障,从职工转岗就业、收入增长、服务民生、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分析其相互关系,职工转岗就业是民生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收入增长是民生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服务民生是民生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保障是民生林业发展的安全保证。各个因素之间通过彼此之间关联效应的有效联结,最终影响民生林业发展。进而分析了民生林业运行机制的效果及民生林业发展机制运行的监督保障。最后,以理论框架为指导,以投影寻踪模型的计量结果为依据,设计构建了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分别从职工转岗就业、收入增长、服务民生、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职工转岗就业机制、收入增长长效机制、服务民生的工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发展民生林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索了提高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对促进林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点国有林区的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赵保滨[7](2014)在《基于碳汇交易视角的东北国有林区绿色就业分析》文中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成为国际、国内有史以来实施面积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颇为显着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东北国有林区民生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林区职工还未实现充分就业。因此,开展林业行动对全面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实施工程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充分开展绿色就业提供了渠道。本文首先利用绿色经济理论、绿色就业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对就业影响相关理论研究,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绿色就业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其间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样本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其次,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并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此,在对森林碳汇市场的研究背景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预测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引致的直接和间接就业量。通过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各个方面符合CDM造林和再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发要求,在林业碳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如果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可以使得林区直接和间接就业量增加,增加绿色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林区职工就业困难问题。此外,发展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为全国国有林区绿色就业建立理论上的准备。

张行斌[8](2013)在《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相当脆弱,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水平较低,做为国有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国有林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借助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势,地方国有林业的改革发展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支持地方国有林业财政制度改革,改善地方国有林区的民生建设。本文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结合国外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的实践,为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历程,阐述了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分税制改革对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制约和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发展的现实需求。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视角,也就是创新之处,即从地方国有林改革发展的视角研究公共财政。其间以黑龙江省的地方国有林改革发展的现状为背景,选取了黑龙江省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为样本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对财政支持鸡西市林业发展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了鸡西市财政支持林业的成本与效益,测算了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财政资金需求。在确立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构建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首先,构建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的框架。其次,从公共产品利益影响范围和公共产品属性的视角,界定了中央与地方在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事权划分,综合财力投入的程度提出了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再次,从地方国有林业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纬度,提出开征森林生态税;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转移支付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地方国有林业财政收入保障机制;最后,论述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的保障措施,包括地方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林区政府职能转变和重构、林地确权改革、深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建构林区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完善林业投资体制。

李仁平[9](2010)在《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国以来,由于不同时期对林业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我国政府对营林业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林业建设初期,国家大量采伐天然林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对营林生产没有予以同样的重视,营林基础建设的投资远远低于森工建设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生态效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林业基础建设投资转向重点对营林基础建设的投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摸索时期,政府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转变对营林业的作用方式。营林业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经济特性,具有不可避免的正外部性,这就更加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干预,以期得到经济上的补偿,进而满足营林生产对资金、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大量需求。但是完全由政府参与管理的营林业永远不会跟上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步伐,这就要求政府和市场明确划分作用边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政府行为体系,并提出有效的政府行为实施对策。本文应用了政府行为理论、林业分类经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营林业和政府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两者的特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其次,通过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营林业以及营林业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现状,从而发现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分析了公益林、商品林、兼融林三种林种经营中市场的有效程度,针对这三个林种市场有效程度的不同,分析了政府采取作用手段的侧重点;在确定营林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创建了政府行为作用边界模型;最后在林业分类成商品林、公益林和兼融林三种林种经营的前提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出营林业政府行为体系,并研究提出了政府行为体系的原则、内容和任务。对构建的营林业政府行为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对策包括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彻底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建立稳定的政策扶持机制和稳定的营林生产机构和人员等具体措施。

魏国飞[10](2010)在《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内部政企分开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国有森工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中的一类,在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黑龙江森工林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总面积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22%,是我国东北地区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建国以来,黑龙江森工林区累计生产木材5.07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森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还承担了许多属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林区森林资源总量减少,资源结构性危机加剧。国有林区多数都陷入了“两危”的境地。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政企合一的制度已经成为制约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瓶颈。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林业发展等决定,为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国有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黑龙江森工的当务之急。本文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了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合一制度的现状与弊端,以及通过打破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框架,实行新型政企分开来满足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需求。本文研究的“人大授权、政府派出、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分开的改革模式,是将原本政企合一的国有林区管理机构,重新划分为三个管理机构。它们分别负责管理森林资源,森工企业经营和林区政府。三者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创造国有林区兴旺发达的新局面。本文希望通过这种制度创新,来减轻国有森工企业负担,使其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也可以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对于国有森工企业以及国有林区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黑龙江森工林区营林业就业容量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森工林区营林业就业容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及其家庭福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范围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区域范围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劳动力
        2.1.2 就业
        2.1.3 家庭福利
    2.2 理论基础
        2.2.1 劳动力就业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类型及现状
    3.1 劳动力就业类型
        3.1.1 林业局工人
        3.1.2 从事生产经营人员
        3.1.3 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人
        3.1.4 外出打工人员
    3.2 劳动力就业现状
        3.2.1 劳动力人数变化趋势
        3.2.2 劳动力收入变化趋势
    3.3 本章小结
4 重点国有林区家庭福利测度及结果分析
    4.1 家庭福利效应测度方法
        4.1.1 模糊评价理论
        4.1.2 福利隶属函数的确定
        4.1.3 权重的确定及隶属度的汇总
    4.2 家庭福利测度结果分析
        4.2.1 福利测度指标选取
        4.2.2 家庭福利测度结果及分析
        4.2.3 不同就业类型家庭福利的比较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对家庭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核心解释变量
        5.1.3 控制变量
    5.2 模型构建
        5.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5.2.2 分位数回归模型
    5.3 结果分析
        5.3.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
        5.3.2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促进林区劳动力就业与提升家庭福利水平的政策建议
    6.1 多维度提升林区劳动力家庭福利水平
    6.2 积极提倡生产经营活动
    6.3 丰富林区劳动力就业形式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绿色发展
        2.1.2 森林旅游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1.4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
        2.2.1 绿色发展理论
        2.2.2 “两山”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2 森林旅游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3.2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2.1 森林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
        3.2.2 森林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能力
        3.2.3 森林旅游的区域经济牵动度
    3.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与竞争阶段分析
        3.3.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3.3.2 森林旅游产业市场竞争阶段分析
    3.4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趋势
        3.4.1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消费群体变化
        3.4.2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产品需求变化
        3.4.3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模型构建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
        4.1.2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2.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4.2.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测算
    5.2 各级评价指标的作用权重分析
    5.3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构分析
        5.3.1 生产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2 需求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3 支持产业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4 政府作用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5.4.1 聚类分析结果
        5.4.2 聚类结果分析
    5.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分析
        5.5.1 空间分布分析
        5.5.2 时间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1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理
        6.1.1 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6.1.2 影响因素遴选原则
        6.1.3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方法
    6.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6.2.1 拟选影响因素体系
        6.2.2 影响因素筛选模型设定
        6.2.3 数据处理及检验
        6.2.4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主成分分析
        6.2.5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回归分析
    6.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6.3.1 绿色旅游资源因素
        6.3.2 绿色产业规模因素
        6.3.3 绿色发展环境因素
        6.3.4 绿色基础设施因素
        6.3.5 绿色政策支持因素
    6.4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6.4.1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
        6.4.2 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O分析
    7.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解析
    7.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压力(P)
        7.2.1 竞争力提升的压力
        7.2.2 压力的动态变化
    7.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动力(M)
        7.3.1 动力主体构成及动态演化
        7.3.2 驱动力构成及动态演化
    7.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循环推进框架
    7.5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O)
        7.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与路径设计原则
        7.5.2 以保护优先为先导的绿色旅游资源要素提升路径
        7.5.3 以结构调整为机遇的绿色政策支持要素提升路径
        7.5.4 以产品创新为特色的绿色产业规模要素提升路径
        7.5.5 以全域协作为支撑的绿色发展环境要素提升路径
        7.5.6 以绿色供给为前提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升路径
    7.6 本章小结
8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8.1 绿色发展视域下旅游资源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1.1 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8.1.2 资源管理能力方面
    8.2 绿色发展视域下产业规模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2.1 产品创新方面
        8.2.2 技术创新方面
    8.3 绿色发展视域下发展环境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3.1 经济环境方面
        8.3.2 社会环境方面
    8.4 绿色发展视域下政策支持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4.1 绿色供需方面
        8.4.2 政策制度方面
        8.4.3 人才选育方面
    8.5 绿色发展视域下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5.1 交通产业支持方面
        8.5.2 服务设施升级方面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录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
附录2 2008-2017年各地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附录3 各地区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测算结果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下经济
        2.1.2 林下经济产业
        2.1.3 贡献度
    2.2 研究的基础理论
        2.2.1 产业关联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2.4 转型经济学理论
        2.2.5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2.6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借鉴
3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结构
        3.1.1 黑龙江森工林区产业结构现状
        3.1.2 黑龙江森工林区从业者结构分析
        3.1.3 黑龙江森工林区投资情况分析
    3.2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构成
        3.2.1 林下种植
        3.2.2 林下养殖
        3.2.3 林产品采集和加工
        3.2.4 森林旅游
    3.3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3.3.1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模
        3.3.2 林下经济产业集聚情况
    3.4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产业竞争力较弱
        3.4.2 金融支撑不足
        3.4.3 资源配置效率低
        3.4.4 缺乏高新技术支持
        3.4.5 职工文化素质偏低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
    4.1 林下经济产业促进林区经济增长
        4.1.1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4.1.2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
        4.1.3 提升林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4.1.4 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4.2 林下经济产业促进林区经济转型
        4.2.1 产业集群化促进林区经济转型
        4.2.2 复合一体化经营促进林区经济转型
        4.2.3 产业链条延伸促进林区经济转型
    4.3 林下经济产业带动职工家庭增收
        4.3.1 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职工家庭增收
        4.3.2 实现立体化、多元化生产促进职工家庭增收
        4.3.3 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职工家庭增收
        4.3.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职工家庭增收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
    5.1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总产值和林下经济产值情况
        5.1.1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变化情况
        5.1.2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子产业发展情况
    5.2 林下经济各子产业与林业产业的相关度对比分析
        5.2.1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5.2.2 结果分析
        5.2.3 结论
    5.3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林下经济产业对林业总产值贡献度分析
        5.3.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5.3.2 林下经济产业对林业总产值贡献的静态分析
        5.3.3 林下经济产业对林业总产值贡献的动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对经济转型的贡献度
    6.1 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必要性分析
        6.1.1 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基本情况
        6.1.2 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的优势
    6.2 数据与方法
        6.2.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6.2.2 指标构建
        6.2.3 模型建立
        6.2.4 研究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6.3.2 单位根检验
        6.3.3 Granger因果分析
        6.3.4 VAR模型估计结果
        6.3.5 脉冲响应分析
        6.3.6 方差分解
    6.4 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职工家庭收入贡献度
    7.1 样本区域简介
    7.2 样本区域职工家庭收入概况
    7.3 典型林下经济项目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
        7.3.1 黑木耳种植产业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
        7.3.2 森林旅游业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
    7.4 林下经济对职工家庭收入影响对比分析
        7.4.1 模型构建
        7.4.2 变量选择及说明
        7.4.3 模型估计结果
    7.5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影响因素分析
    8.1 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8.1.1 政策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影响
        8.1.2 资本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影响
        8.1.3 技术进步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影响
        8.1.4 劳动力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影响
        8.1.5 资源对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的影响
    8.2 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8.2.1 模型设定
        8.2.2 样本说明
        8.2.3 回归分析
        8.2.4 结果讨论
    8.3 本章小结
9 促进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优先发展的对策
    9.1 政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9.1.1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9.1.2 进行林下经济的金融供给侧改革
        9.1.3 形成适度竞争的林业金融市场
    9.2 政府增强产业扶持力度
        9.2.1 加大林下养殖的扶持力度
        9.2.2 提升林产品采集和加工的产业化水平
        9.2.3 打造多元化和精品化旅游产品
    9.3 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9.3.1 经营组织化
        9.3.2 操作机械化
        9.3.3 技术现代化
    9.4 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9.4.1 丰富职工知识结构
        9.4.2 提高职工专业技术技能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及展望
    10.1 结论
    10.2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0.2.1 研究的创新点
        10.2.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研究 ——以根河林业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有林区改革相关研究
        1.2.2 生计相关研究
        1.2.3 全面停伐对生计的影响研究
        1.2.4 林业经济发展对生计的影响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国有林区
        2.1.2 国有林区改革
        2.1.3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
        2.1.4 家庭生计
        2.1.5 家庭收入
        2.1.6 林下经济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生计理论
        2.2.2 林区职工林业经济行为理论
        2.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 国有林区改革概述
    3.1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主要内容和特点
        3.1.1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主要内容
        3.1.2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特点
    3.2 内蒙古国有林区改革进展
4 根河林业局概况及调查样本情况分析
    4.1 根河林业局概况
        4.1.1 地理环境
        4.1.2 森林经营情况
    4.2 调查内容
    4.3 数据来源
    4.4 样本的基本特征
        4.4.1 户主的基本特征
        4.4.2 职工家庭的基本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根河林业局转岗职工家庭生计状况案例分析
    5.1 根河林业局职工转岗安置现状
    5.2 根河林业局转岗职工家庭对改革政策和收入满意度分析
        5.2.1 转岗职工对全面停伐政策的满意度
        5.2.2 转岗职工家庭对收入满意度分析
    5.3 根河林业局转岗职工收入现状分析
        5.3.1 收入特征分析
        5.3.2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支出情况
    5.4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生计现状
    5.5 季节性工作职工和非季节性职工的参与林下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5.6 存在的问题
6 国有林区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6.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
        6.1.1 模型含义
        6.1.2 模型评价指标
    6.2 模型构建
        6.2.1 提出模型研究假设
        6.2.2 变量选择
        6.2.3 可持续模型构建
    6.3 模型信度,效度检验
        6.3.1 信度检验及结果
        6.3.2 模型效度检验
    6.4 实证模型结果及分析
        6.4.1 模型验证
        6.4.2 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
        6.4.3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完善国有林区职工民生改善方面的保障政策
        7.2.2 多途径提高林区职工生计资本存量
        7.2.3 抓好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职工家庭生计多样化
        7.2.4 提供林业产业相关技术培训
    7.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富民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实践情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情况
    1.3 研究范畴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业产业
        2.1.2 富民产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结构理论
        2.2.2 森林多功能理论
        2.2.3 区域经济理论
        2.2.4 互联网+
        2.2.5 绿色发展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富民产业发展现状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自然发展现状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现状
        3.2.1 林区职工人均工资
        3.2.2 林业产业总产值
        3.2.3 林业产业增加值
    3.3 主要林业富民产业发展现状
        3.3.1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富民产业整体概况
        3.3.2 种植养殖业
        3.3.3 森林旅游业
        3.3.4 林产工业
        3.3.5 营林产业
        3.3.6 北药业
        3.3.7 木材采运业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富民产业与林区经济社会的互动分析
    4.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变量的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分析方法
        4.2.1 相关分析
        4.2.2 ADF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2.4 向量自回归模型
        4.2.5 脉冲响应函数
    4.3 富民产业发展路径的实证分析
        4.3.1 相关分析
        4.3.2 ADF检验
        4.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5 富民产业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带动分析
        4.3.6 富民产业对林业产业增加值的带动分析
        4.3.7 富民产业对林区职工人均工资的带动分析
        4.3.8 富民产业对黑龙江省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富民产业的中介效应分析
    5.1 中介效应方法
    5.2 富民产业对林业总产值增长的中介效应分析
    5.3 富民产业对林区职工人均工资增长的中介效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富民产业的主成分排序与聚类分析
    6.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6.2 研究方法
        6.2.1 主成分排序图
        6.2.2 系统聚类分析法
    6.3 实证分析结果
        6.3.1 主成分排序图结果
        6.3.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国有林区富民产业发展对策
    7.1 巩固国有林区林业基础,实现经济林多元化发展
    7.2 强化国家林业政策作用,带动林产工业转型升级
    7.3 提升森林游憩基建水平,增强林业经济带动效果
    7.4 挖掘林区特色富民产业,打造优势林业医药产业
    7.5 建立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发展林区清洁能源产业
    7.6 发挥林区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林业富民产业融合
    7.7 优化富民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林业经济增长动力
    7.8 协调林区企业职工关系,带动林区居民增收致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2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范围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民生
        2.2.2 民生与林业相辅相成
        2.2.3 民生林业概念及特征
        2.2.4 民生林业的发展目标
        2.2.5 民生林业发展机制概念及分类
    2.3 生态林业、社会林业、民生林业的理论解析
        2.3.1 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生态林业
        2.3.2 现代林业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林业
        2.3.3 现代林业的核心内容——民生林业
        2.3.4 生态林业与社会林业、民生林业的关系
    2.4 理论基础
        2.4.1 民生理论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生态经济理论
        2.4.4 福利经济学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现状
    3.1 重点国有林区自然概况
    3.2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的发展阶段
        3.2.1 木材过度利用阶段(1949-1977)
        3.2.2 多功能利用阶段(1978-1998)
        3.2.3 可持续利用阶段(1998-至今)
    3.3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环境现状分析
        3.3.1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分析
        3.3.2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3.3.3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3.4 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统计数据分析
        3.4.1 林业产业总产值
        3.4.2 重点国有林区单位人员情况
        3.4.3 林业民生工程投资情况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职工家庭视角的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状况调查
    4.1 数据来源
        4.1.1 抽样方法与样本特征
        4.1.2 调查地点与样本分布
        4.1.3 调查内容
    4.2 重点国有林区收入与消费分析
        4.2.1 家庭收入状况
        4.2.2 山上林场和山下局址的家庭纯收入
        4.2.3 家庭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4.2.4 山上林场和山下局址的家庭生活消费状况
    4.3 重点国有林区的就业与工作状况
        4.3.1 年龄结构对就业状态的影响
        4.3.2 文化程度对就业状态的影响
        4.3.3 在职工作者的职业类型
    4.4 重点国有林区的教育状况
        4.4.1 居民教育水平
        4.4.2 子女的就学情况
    4.5 重点国有林区医疗卫生状况分析
        4.5.1 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4.5.2 居民健康的整体状况
        4.5.3 性别健康状况的差异
    4.6 重点国有林区居民生活环境分析
        4.6.1 家庭住房类型
        4.6.2 家庭饮用水情况调查
    4.7 重点国有林区社会保障状况
    4.8 本章小结
5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5.2 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5.2.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
        5.2.2 科学性与完备性相结合
        5.2.3 动态性与稳定性相协调
    5.3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5.4 民生林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5 评价指标解释
        5.5.1 收入与消费指标
        5.5.2 就业指标
        5.5.3 社会保障指标
        5.5.4 教育指标
        5.5.5 医疗卫生指标
        5.5.6 居住环境指标
    5.6 基于PPE的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5.6.1 投影寻踪理论
        5.6.2 粒子群算法
        5.6.3 指标体系信度分析
        5.6.4 民生林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构建
    5.7 本章小结
6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的框架设计
    6.1 民生林业发展机制设计的指导思想
    6.2 发展机制设计的原则
        6.2.1 可持续性原则
        6.2.2 公平性原则
        6.2.3 民本主线原则
        6.2.4 可操作性原则
    6.3 发展机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6.3.1 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6.3.2 多措并举增加职工收入
        6.3.3 建设民生型政府
        6.3.4 保持林区社会公平
    6.4 发展机制的主要构成
        6.4.1 职工转岗就业机制是民生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6.4.2 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是民生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6.4.3 服务民生的工作机制是民生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6.4.4 社会保障机制是民生林业发展的安全保证
    6.5 发展机制的运行机理
        6.5.1 各机制间的耦合机理分析
        6.5.2 民生林业发展机制运行机理
    6.6 机制运行的效果及监督保障
        6.6.1 机制运行的效果
        6.6.2 机制运行的监督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基础机制
    7.1 职工转岗就业机制
        7.1.1 职工转岗就业机制的目标
        7.1.2 职工转岗就业机制的构成
        7.1.3 职工转岗就业的社会环境
        7.1.4 实施职工转岗就业工程的保障条件
    7.2 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7.2.1 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目标
        7.2.2 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构成
        7.2.3 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外部运行保障
        7.2.4 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内部运行保障
    7.3 本章小结
8 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8.1 服务民生工作机制
        8.1.1 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主要目标
        8.1.2 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构成
        8.1.3 服务民生工作机制的运行保障
    8.2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8.2.1 社会保障机制的主要目标
        8.2.2 社会保障机制构建的突破口
        8.2.3 社会保障机制的运行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7)基于碳汇交易视角的东北国有林区绿色就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外研究现状
        1.3.1 绿色经济研究概况
        1.3.2 绿色就业问题研究概况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绿色经济研究概况
        1.4.2 绿色就业研究概况
        1.4.3 林业重点工程与就业概况
        1.4.4 林业碳汇交易研究概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
        2.1.2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2.2 绿色经济理论
        2.2.1 绿色经济
        2.2.2 绿色经济的特征
    2.3 绿色就业理论
        2.3.1 绿色就业
        2.3.2 绿色就业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东北国有林区绿色就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经济状况
        3.1.3 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3.1.4 人口与就业状况
    3.2 东北国有林区绿色就业现状
        3.2.1 天保工程实施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就业情况有待完善
        3.2.2 林业职工工资与地方工资差距持续拉大
        3.2.3 待安置职工人数不断增加
        3.2.4 临时就业岗位增加,但数量有限
        3.2.5 农村贫困人口总数在减少,但脱贫速度减缓
    3.3 国有林区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滞后,未实现充分就业
        3.3.2 林区职工隐性失业严重,工资收入低
        3.3.3 林区职工文化程度低,适应力、接受力、认知差
        3.3.4 林区农户参与林业行动积极性不足
    3.4 本章小结
4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的影响
    4.1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
        4.1.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框架
        4.1.2 林业碳增汇行动
        4.1.3 林业碳贮存行动
        4.1.4 林业碳替代行动
    4.2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的影响分析
        4.2.1 林业重点行动对就业影响分析
        4.2.2 主要林业行动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影响分析
        4.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发展及就业潜力
    4.3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的影响的实践案例
        4.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概况
        4.3.2 工程实施主要成效
    4.4 本章小结
5 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对东北国有林区就业效用预测
    5.1 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5.2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分析
    5.3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3.1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森林条件分析
        5.3.2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政策条件分析
        5.3.3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土地分析
        5.3.4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碳汇增量分析
    5.4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建设期就业效应预测分析
        5.4.1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建设期直接就业效应预测分析
        5.4.2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建设期间接就业效应预测分析
    5.5 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运行管理期直接、间接就业效应预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与扩大绿色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6.1 宏观对策
        6.1.1 建立健全绿色就业相关法律体系
        6.1.2 大力鼓励和扶持林业发展
        6.1.3 协调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的关系
    6.2 微观对策
        6.2.1 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
        6.2.2 增加绿色就业潜在劳动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述评
        1.4.2 国内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3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有林权与地方国有林业
        2.1.2 公共财政及其制度框架体系
        2.1.3 财政体制中的事权、财权与财力
    2.2 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理论
        2.2.1 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特性
        2.2.2 公共产品供给与林区的公共产品供给
        2.2.3 外部性及其经济学解决
    2.3 公共财政理论
        2.3.1 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
        2.3.2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2.3.3 公共财政职能
    2.4 本章小结
3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的现状分析
    3.1 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历程
        3.1.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有林业
        3.1.2 改革开放后地方国有林业的发展与改革
        3.1.3 黑龙江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现状
    3.2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现状
        3.2.1 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林业投入的渠道
        3.2.2 公共财政支持我国林业发展的成效
        3.2.3 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财政体制改革处于起步阶段
        3.2.4 案例: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发展与财政投入的实证分析
    3.3 财政体系对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制约
        3.3.1 管理层面: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没有理顺
        3.3.2 投入层面:涉林财政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3.3.3 支出层面:涉林财政资金支出监管滞后
    3.4 本章小结
4 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设想
    4.1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分析
        4.1.1 国家层面公共财政建设为建立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奠定了基础
        4.1.2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为建立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提供了契机
    4.2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
        4.2.1 林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的现实需求
        4.2.2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4.2.3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需求
    4.3 国外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启示与借鉴
        4.3.1 发达国家支持林业的公共财政政策
        4.3.2 发展中国家支持林业的公共财政政策
        4.3.3 国外林业公共财政政策的启示
    4.4 地方国有林业发展中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总体设计
        4.4.1 支持林业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4.4.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力匹配框架
        4.4.3 支持地方国有林业的公共财政体系基本框架
    4.5 本章小结
5 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
    5.1 基于公共产品利益影响范围的央地事权划分
        5.1.1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理论依据
        5.1.2 涉林财政支出项目的央地事权划分
        5.1.3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主导型多中心治理模式
    5.2 基于公共产品属性的央地事权划分
        5.2.1 不同生产阶段林业产品的公共属性
        5.2.2 纯公共产品的央地事权划分
        5.2.3 准公共产品的央地事权划分
        5.2.4 林业交叉性公共产品的央地事权划分
    5.3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选择
        5.3.1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选择原则
        5.3.2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优先次序的判断标准
        5.3.3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优先次序的选择模式
    5.4 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投入需求测算
        5.4.1 财政投入需求测算模型
        5.4.2 财政投入需求计算结果
        5.4.3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
    5.5 本章小结
6 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财政收支制度和补偿机制
    6.1 构建支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制
        6.1.1 引入生态功能的林业税收制度设计
        6.1.2 开征森林生态税问题的探讨
        6.1.3 发挥财税政策对商品林发展的支持作用
    6.2 健全地方国有林业财政支出体系
        6.2.1 建立林业公共财政投入保障和增长机制
        6.2.2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林业投资关系
        6.2.3 调整地方林业财政资金支出结构
    6.3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
        6.3.1 建立地方林业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6.3.2 完善林业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6.3.3 鸡西市财政投入地方国有林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6.4 建立地方国有林业转移支付制度
        6.4.1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规模
        6.4.2 规范、整合、归并涉林专项转移支付
        6.4.3 探索建立区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6.4.4 建立省以下森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
    6.5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6.5.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6.5.2 林业补贴与林木补偿制度
        6.5.3 林业碳汇交易制度的探索
    6.6 本章小结
7 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7.1 建立支持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和林权改革的财政体制
    7.2 健全支持地方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体制
    7.3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林业投入机制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2.1 营林业及其特征
        1.2.2 政府行为及其特征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及其结构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政府行为理论
        2.1.1 政府行为产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2.1.2 政府行为的作用手段
    2.2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2.1 林业分类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2.2.2 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质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营林业及其政府行为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的现状
        3.1.2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演变历程
        3.2.1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
        3.2.2 森林资源的立法和稳定控制期(20世纪80年代)
        3.2.3 强化管理和过渡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
        3.2.4 注重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保护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3.3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3.3.1 行政色彩浓重
        3.3.2 直接手段为主,间接手段处于探索阶段
        3.3.3 政府作用利益激励机制不完善
        3.3.4 政府作用内容无所不包,政府行为体系没有形成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体系构建
    4.1 政府行为的作用种类
        4.1.1 分类经营角度
        4.1.2 所有制角度
        4.1.3 林业系统构成角度
        4.1.4 政府作用层面角度
    4.2 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边界的确定
        4.2.1 营林业发展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2.2 营林业政府行为作用边界模型
    4.3 黑龙江省营林业政府行为体系
        4.3.1 营林业政府行为体系构建前提
        4.3.2 营林业政府行为体系构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体系的实施对策
    5.1 营林业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
        5.1.1 政府宏观调控原则
        5.1.2 政府宏观调控主体
        5.1.3 政府宏观调控任务和措施
    5.2 营林业中政府微观管制行为
        5.2.1 政府微观管制客体
        5.2.2 政府微观管制任务和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内部政企分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2 森工企业政企分开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2.2 制度变迁理论
    2.3 委托代理理论
    2.4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科学发展观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合一现状与弊端
    3.1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的政企合一制度建立与变迁
        3.1.1 国有森工企业的建立
        3.1.2 国有森工企业的制度变迁
    3.2 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合一体制弊端
        3.2.1 国有森林资产产权不明晰
        3.2.2 国有森工企业社会负担重
        3.2.3 非农非林人员成为林区社会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政企分开的思路以及不同模式对森工企业的启示
    4.1 政企分开的涵义、目标和思路
        4.1.1 政企分开的涵义
        4.1.2 政企分开改革的目标
        4.1.3 政企分开的思路
    4.2 政企分开模式比较
        4.2.1 黑龙江农垦模式
        4.2.2 吉林森工模式
    4.3 两种政企分开模式对国有森工企业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分开制度创新
    5.1 创建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分开新模式
        5.1.1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机构
        5.1.2 建立林业企业公司
        5.1.3 建立林区社会管理机构
    5.2 清河林业局内部政企分开改革实践
    5.3 实行内部政企分开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黑龙江森工林区营林业就业容量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及其家庭福利效应研究[D]. 付玉竹.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邹成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3]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经济产业贡献度研究[D]. 刘美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4]国有林区改革背景下转岗职工家庭生计问题研究 ——以根河林业局为例[D]. 玮丽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5]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富民产业发展研究[D]. 吴振江.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林业发展机制研究[D]. 林红.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7]基于碳汇交易视角的东北国有林区绿色就业分析[D]. 赵保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8]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D]. 张行斌.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9]黑龙江省营林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D]. 李仁平.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10]黑龙江省国有森工企业内部政企分开问题研究[D]. 魏国飞.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黑龙江省林业和林区林业就业能力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