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及宋金关系

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及宋金关系

一、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与宋金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尹迪[1](2021)在《1153-1234年金上京的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金上京作为女真人的肇兴之地,对整个金朝有着特殊的意义。熙宗时期金朝受汉文化影响逐渐加深,海陵王对国家整体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王朝的汉化进程。海陵王迁都的决定,使上京地区的发展陷入迟滞,迁都后各个帝王如何治理金上京,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海陵王、世宗、章宗以及卫绍王以后的君主对金上京的治理有着不同的政治考量。其中,海陵王为了达成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彻底收回了女真贵族手中的权力,将国都迁至华北地区,切断女真贵族与金源故地的联系;世宗在位期间,他为了拉拢女真贵族,出台了优待女真贵族的政策。世宗本人更是亲自出巡上京,进一步推行他所倡导的复兴女真文化的运动;章宗虽然继承了世宗的事业,但是对于上京地区的考量,将其重点放在了上京地区的内外防御上;卫绍王以后的君主,虽然蒙古的铁蹄已踏进金朝的疆域,但是内外交困之时金廷却仍对上京抱有希望。海陵王之后金朝历代帝王对金上京的治理应从世宗一朝开始。世宗对金上京地区采取了较为全面的调整,如:充实当地人口、免租劝农桑、优待宗室贵族、振兴以会宁府为中心的女真文化、优化上京外部环境、修缮上京地区建筑物等。这些改革措施在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上京有了一线生机;章宗时期针对上京地区的边疆防御问题做出了调整,主要表现在上京地区的边区位置开壕界、筑长城,提升了上京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除此之外金章宗还健全了金上京地区的监察制度,整顿了该地区的治安问题;卫绍王以后,由于蒙金战事吃紧,金廷对金上京的治理措施主要体现在对该地区行政官员的调整,增设了由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金末,皇帝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决策屡屡失当,王朝内部官僚群体愈发腐败;外部蒙古大军的攻势越来越强烈,这一时期起义层出不穷,甚至金代一些将领叛投敌国。因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金上京最终沦为各种势力的角逐场地。

刘锶[2](2021)在《宋金边境贸易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都有边境贸易存在,只不过在各阶段所用名称各有不同,在两汉时期,丝绸之路连接了两汉同西域的商业往来,隋唐时期边民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边境贸易的表现形式则是榷场和走私。本论文主体部分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三章进行阐述:第一章追溯宋金时期陆路边境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主要从陆路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两方面论述,对榷场中交易物品、人员设置等情况进行论述,对宋金榷场设置地点进行分析,对宋金时期陆路走私贸易的物品进行概述,同时联系宋辽时期边境贸易的情况,分析宋与辽、金边境贸易的发展联系。第二章阐述宋金海路边境贸易的产生,金朝在山东半岛设置密州胶西榷场,联系宋金海路边境贸易的具体情况,分析设置胶西榷场的特殊原因,通过对宋金时期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分析,解释南宋时期海路贸易繁荣的原因。第三章归纳宋金边境贸易与南宋时期铜钱外流的联系,在宋金时期铜钱外流的方式主要有赏赐、贸易、走私,而贸易则主要是指宋金之间的榷场贸易,走私也是主要通过边境地区进行,因此宋金边境贸易是南宋铜钱外流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抑制铜钱外流,南宋政府在榷场贸易中制定诸多规则,对走私贸易惩处更加严苛。宋金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共同建立起了宋金之间的边境贸易。宋金之间长期的榷场贸易表明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促进了宋金双方的经济发展,走私贸易弥补了榷场贸易的不足,使得在战争时期宋金之间的经济交流得以延续。因此宋金边境贸易在促进宋金经济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王玉莹[3](2021)在《论宣宗时期金王朝的衰败》文中研究指明金章宗后期金朝颓势已然出现,发展至金宣宗时期金朝的没落更为明显。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打击了金朝的发展活力。宣宗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主要有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灾害以及其他灾害。军事上更是出现了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分别与蒙古、南宋、西夏开战,同时内部发生多起叛乱,非女真族的民族叛金自立,女真本民族也出现脱离金政权的现象。社会上出现士风颓废、奢靡之风盛行的不良风气,宣宗社会衰败凸显。自然灾害直接动摇了宣宗社会的基础。首先,由于自然灾害的破坏土地肥力明显下降,大片土地被荒废,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再加之粮食储备不足,宣宗社会出现了粮食危机。其次,自然灾害使得受灾伤亡人口激增,同时还摧毁了百姓的居所致使大量百姓成为流民,转变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籍人口减少极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并且影响了宣宗政府的财政收入。最后,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致使疫病开始滋生并流行,严重威胁百姓的生命安全。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阻碍了金朝挽救颓势的进程,使得金后期逐渐走向衰败。统治阶级的治理不当加速了宣宗社会的衰败。在决策方面,宣宗政府为了缓解灾情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猛安谋克户的牛头税和过分鼓励纳粟的行为却加重了社会矛盾;军事上陷入了多线作战的局面,分散了战斗力,导致金朝难以抵御蒙古军队的攻击;宣宗南渡加剧了河南地区百姓的赋税压力,河禁政策牺牲了河北地区的百姓。在管理方面,官僚队伍中懦弱无能之辈居多,贪污腐败行为十分严重,战乱时期将领权力扩大也滋生了武将渎职的现象。混乱的政局推动着宣宗社会坠入深渊,赫然昭示着金朝的衰败。

宿锐[4](2020)在《从“边缘”到“中心”:南宋权相专政与南宋时局》文中指出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国政治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权相政治。南宋权相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过程。南宋权相的专权不仅影响了宋金关系,而且影响了南宋时局。权相在南宋内政外交活动中起到了以妥协换取和平、稳定对外局势和维护南宋统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南宋权相的对外妥协政策使南宋在宋金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导致南宋王朝为元所灭。

董丽晖[5](2020)在《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的文化互动研究》文中提出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汉族、女真族文化互相影响。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的文化互动经历了长时段的发展过程,在这一时期宋金两国之间的整体政治环境,汉族与女真族的杂居通婚,金统治区下的文教环境,南宋与金之间的贸易互通,都为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的展开提供前提和基础。在两族文化互动的环境中,部分民众在客观的外在层面和主观的意识层面,诸如服饰、饮食、语言、艺术、宗教信仰等部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通过对宋金时期汉族、女真族产生流变的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揭示出文化互动与渗透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文化认同和民族观念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后世“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主体框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绪论部分,主要进行文章选题意义的阐述,对文章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说明,之后进行相关问题的学术史回顾,并对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难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括;第二部分为“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的基础”,主要是从宋金之间的政治环境、民族杂居的社会状况、金统治区下的文教环境、贸易互通中的民族交往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的社会背景和前提基础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三部分为“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的展开”,对文化互动环境中,部分汉族、女真族民众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进行概括和解读,指出文化互动的方式和渠道;第四部分为“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部分主要揭示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对当时人们的习俗文化、民族融合、民族观念、文化格局所产生的影响。第五部分结论,通过前面几部分的论述,从整体方面得出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现象比较广泛,并且对后世民族关系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结论。

吴海侠[6](2020)在《南宋季节性军事防御制度研究 ——以高宗朝的防秋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商周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就有在秋冬季进犯中原的传统。中原王朝为应对其进犯,采取相应的季节性防御措施,但直到中晚唐,季节性防御才正式制度化,并正式赋予其防秋之名。唐以后的宋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军事制度。金朝前期保留了其北方少数民族发动秋季攻势的传统,南宋为应对其季节性进犯,在四季防御中突出了秋冬季的防御,实行对应的防秋制度。广义上的防秋时间在八月至次年二月间,狭义上的防秋时间在八至十月间。在防秋过程中,根据南方多水的特点,南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依托河流湖泊的防秋策略和措施。较之北宋及之前历朝防秋,南宋防秋充分发挥了南方多水的特点,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前朝的防秋策略和措施。高宗朝的防秋兵主要由屯驻大军、地方军队和三衙诸军三大部分构成,防秋兵主力经历了由诸大将军队到屯驻大军再到三衙诸军的转变。防秋粮饷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筹集,地方自筹占很大一部分。防秋制度作为南宋国防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宋金关系等诸多方面深刻影响了南宋的发展。南宋防秋上承北宋,下启明代,在中国古代防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到的地位。

刘硕[7](2019)在《纥石烈氏与金代政局》文中研究指明纥石烈氏是金代女真族的重要氏族之一。女真建国前,纥石烈部就已加入由完颜氏领导的女真军事大联盟。建国后,原系辽籍纥石烈部也前来归附。至此,纥石烈部主要分布区域都已归属于金代。建国初期,因纥石烈阿疏事件,以及徒单、蒲察和乌古论等氏族不断得到重用,纥石烈氏族并未得到充分发展。金代中期,海陵王即位,对宗室子弟的猜疑和防范加深,纥石烈氏族得到了机会并快速发展,在金代中期科举制改革、女真文字发展、对宋战争等重要活动中都能看到纥石烈氏成员的身影,以纥石烈志宁家族发展最为迅速。金代后期,国家内忧外患,纥石烈氏成员将自身命运与金代融为一体,积极参加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抗击蒙古、救亡图存的战争中,英勇献身,其成员命运随金朝国势跌宕起伏。本文以金代建国前纥石烈氏的形成、发展及金代建国后纥石烈氏成员、家族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线,全面系统阐述纥石烈氏的姓氏起源、地域分布、与完颜部之间的交往,着重论述不同时期纥石烈氏成员在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不同方面的作为与贡献,探讨纥石烈氏有金一代的动态变化。第一章“纥石烈”氏与女真完颜部崛起。“纥石烈”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史料记载。辽朝后期,随着完颜部的征伐,纥石烈部逐渐加入到以完颜部为首的女真军事大联盟之中。金建国之后,纥石烈氏成为金代重要贵族姓氏之一。第二章纥石烈氏与金代政治。金建国初期,纥石烈氏成员并未受到重用。海陵王即位,纥石烈氏族得到了机会并快速发展,对于金代女真进士科建立、对宋战争及外交等活动作出巨大贡献。金后期,纥石烈成员恃宠而骄,加速金代的衰败。第三章纥石烈氏与金代军事。金中期,在伐宋战争、镇压移剌窝斡起义中,都能看到纥石烈氏成员的身影。金代后期,国家内忧外患,纥石烈氏成员将自身命运与金朝融为一体,积极参加抗击蒙古、镇压各民族的斗争中,英勇献身,其成员命运与金代发展紧密相连。

王峤[8](2016)在《《遗山文集》与金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遗山文集》是金末着名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的作品集。作为屈指可数的金人文集之一,《遗山文集》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元人编修《金史》之际,将《遗山文集》作为一个重要史料取材来源。本文对《遗山文集》研究为研究对象,以文集中记载较为丰富的金代政治、军事、文化三方面入手,通过发掘《遗山文集》中关于金代党狱、金末迁都、金代军需制度以及金代宗教等几个方面的记载,将其放置在整个金朝历史背景下分析其独特的史料价值,由此在上述具体问题方面提出更加深入的认识。

郝素娟[9](2016)在《金代移民研究》文中提出金代是我国北方各族人口流动最频繁的时期之一,也是东北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南北对流迁徙的历史时期。金立国一百二十年,移民运动贯穿始终,移民对金朝社会的整体发展、国运兴衰有着重要性意义。同时金代移民对北方民族的变迁和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波及到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移民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学界对金代移民未做系统、深入、整合性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本文以移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对金代不同时期的移民背景、政策、各族人口的迁徙动态及分布和各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规律等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探析各族移民的移居地生活,探究移民在金代社会中的作用等问题,以求对深化金代史以及移民史研究有所补益。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五章:第一章,金代初期的移民运动。阐述了金代初期移民的原因、政策、迁徙与分布。认为大量辽地、宋地人口的北迁是金初“移民实内地”、“移民北上”等移民政策实施的结果,指出汉人的北迁呈现出渐进式特点,移民人数与迁入地范围要远大于辽代,已进入了黑龙江北部地区。而女真等族的移民中原是金政府的“猛安谋克南下”政策的体现,认为太宗后期约有140多万女真人口南下中原,河北两路、山东两路是女真移民的主迁地。同时对女真等族诸多移民家庭进行了考辨,明确了完颜希尹、尼庞古钞兀、秉德、海陵修仪高氏、术虎高琪、古里甲石伦等家庭的迁徙情况,认为完颜希尹家族至少领有两个猛安迁徙到吉林舒兰地区。隶属于黄龙府的曷懒兀主猛安和失剌古山猛安移居地较近,当在长春和农安之间。在此基础上,对金代初期的移民特点与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金初移民类型以政府组织控制下的强制型移民为主,移民原因主要以军事政治为主,经济原因次之。少数民族南下和中原人民北上是金初移民运动的最大特色。此外,金初移民运动体现了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人口迁徙若干规律中的“移民潮与返移民潮法则”、“中心凝聚律”以及“周边民族向心律”等等。第二章,金代中期的移民浪潮。熙宗时内外局势的变化和海陵的迁都使金政府继续执行“猛安谋克南下”的移民政策,得出熙宗和海陵两朝南下女真移民大约50多万,至此金代三次大规模的女真族南迁宣告结束。河北东西路和山东东西路仍然是女真移民的主迁地,认为隶属于中都路的昏得浑山猛安与浑特浑猛安、浑特山猛安为同一猛安。对《金史》中记载的蒲察鼎寿、裴满达、仆散端、太宗子孙、秉德等女真移民家庭,耶律履等契丹移民家庭、李英等渤海移民家庭进行了探索,认为秉德家族在熙宗时从咸平路移徙中都,海陵正隆初年又从中都迁往天德戍守,而其他几个女真家庭在熙宗时期移民中都路。耶律履、李英两个家庭分别移徙东平和益都。通过对“招民实都”和“招民实河南”移民政策的探析,认为金中期汉人的迁徙主要是在政府优惠政策吸引下的自由型迁徙。本时期契丹、奚人除跟随女真人进入中原外,金世宗把西北、西南招讨司中的契丹、奚人强制迁徙至金源内地。与此同时,女真为主的猛安谋克在中原地区进行了流动,但没有改变女真人在中原地区的分布格局。通过对金中期移民运动的全面考察,认为金中期的移民运动虽仍以强制型为主,但自由型迁徙开始上升,移民类型趋向多样化。移民原因也凸显多样性,除政治、军事因素外,经济因素越发明显。但移民规律与金初类似,仍然体现了“中心凝聚律”和“周边民族向心律”。第三章,金代末期的移民高峰。通过对“军户南迁”、“听民南渡”和“纵民北渡”移民政策的探析,认为贞佑南渡和壬辰北渡是金末、金亡之际两次举国性的迁徙。二十余年中,诸多移民家庭参加了南渡与北渡,这种“候鸟式”迁徙是金末移民运动的最大特点。同时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统计出165例汉人移民家庭参加金末南渡,142例汉人移民家庭参加金亡北渡。有金一代,迁徙3次以上的各族移民家庭有24例,这是金代移民运动的突出特点。女真等军户的南迁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辐射性分布,近至洛阳、许昌、归德府、郑州,远至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区均有女真移民的迁入。北渡中的女真人主要移徙河北、山东、陕西等中原地区。对尼庞古丑的(先祖尼庞古钞兀)、高嗣荣(海陵修仪高氏家族)、古里甲石伦、蒲察桓端、术甲脱鲁灰、仆散端、纥石烈胡沙虎、耶律兄弟(耶律履孙子)等移民家庭进行了探究,明晰了迁徙情况,认为胡沙虎所领属的和鲁忽土猛安当在章宗后期或卫绍王时期从咸平路移徙中都路,并提出胡鲁土猛安与和鲁忽土猛安、和鲁夺徙猛安并非是同一猛安。金代末期的移民规律与金初、金中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体现了“动乱驱散律(中心凝聚律)”和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学界的“推拉理论”。第四章,移民的移居地生活。对女真、契丹、宋辽宗室、汉族仕宦、汉族普通民众等各族、各阶层移民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析。认为汉族仕宦移民群体生活方式多种多样,除入仕、授徒外,隐居、读书自耕、辞官归隐田园、入为黄道、以技艺谋生、沦为奴隶等均为其生活状态。而汉族普通民众的移居地生活主要体现为耕种、技艺谋生、经商、沦为奴隶等。指出移民生活与政府的移民安置政策、个人技艺、阶层、个人选择、迁入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等因素相关。移民生活的考察,从侧面展现了金代社会的发展面貌。第五章,移民在金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对移民在金代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认为汉、契丹等族移民群体是金代社会发展变迁中诸多合力中的主要力量之一。指出女真等族的南徙中原改变了其经济生活,采用中原租佃制的生产方式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对移民与原居民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指出土地争端是移民与原居民矛盾的根本原因和体现。从女真等族的汉化与汉人的胡风尽染两重视角考述了移民与原居民在生活习俗、人生仪礼、语言等方面的融合。由于金代是少数民族政权,故移民与原居民的关系也是民族关系的体现。同时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移民问题,人口迁徙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承载者,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口的流动。本文通过对金代移民的全方位梳理、解读和考证,力图使读者对金代移民形成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金代社会,认识移民在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对国运兴衰的影响,还有利于从金代移民的视阈来审视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

范海堃[10](2016)在《宣哀时期金代军事危机研究》文中认为金朝自卫绍王时期以后,外部面临蒙古的军事进攻,内部社会经济持续恶化,政治局势动荡不断。金朝统治集团无力解决这些难题,最终导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公元1234年,金朝在军事危机中灭亡。本论文准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战场表现、军事制度、后勤保障三个方面介绍宣哀时期军事危机的主要表现。第二部分:探讨宣哀时期军事危机出现的原因。其一,女真人军事实力的大幅下降;第二点是统治者用人不当;第三点是金朝首都南移导致的被动局面;第四点是由于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金朝经济崩溃无力支撑战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统治者挽救军事危机的举措。首先,宣宗通过实施“九公封建”,利用“义军”力量抗衡蒙古;其次,统治者在地方设立新的军事机构,重塑军事力量;第三,筹建“关河防线”抵御蒙古进攻。第四部分:论述了宣哀时期军事危机的结果。在东北与华北两地爆发了大规模叛乱,摧毁了金朝的统治基础。金朝后期对蒙古、南宋、西夏同时作战,处于三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三峰山之战战败后,金军主力损失殆尽,敲响了金朝覆灭的丧钟。

二、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与宋金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与宋金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1153-1234年金上京的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学术价值
        (一)选题依据
        (二)学术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四、创新之处
    五、概念界定
第二章 海陵迁燕后金朝帝王对金上京的认识
    一、海陵王迁燕对金上京的损毁
    二、金世宗对金上京的留恋
    三、金朝其他帝王对金上京的认识
第三章 金朝治理上京地区的措施
    一、治理措施
        (一)世宗时期的治理
        (二)章宗时期的治理
        (三)卫绍王以后的治理
    二、金朝治理上京的特点
第四章 金亡以前的金上京
    一、金上京与中都的关系
    二、女真统治者对金上京最后的期望
    三、金上京衰败的原因
        (一)上京地区内部实力的下降
        (二)金上京成为叛军和蒙军的角逐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宋金边境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边境贸易相关研究
        2.密州榷场相关研究
        3.榷场贸易中铜钱外流研究
    (三)边境贸易概念界定
    (四)创新点及难点
一、宋金陆路边境贸易
    (一)榷场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二)榷场的设置
        1.泗州榷场
        2.盱眙军榷场
        3.秦州榷场与天水军榷场
    (三)宋金陆路走私贸易
    (四)宋辽、宋金陆上边境贸易的联系与发展
二、宋金海路边境贸易
    (一)贸易场所——密州榷场
        1.密州榷场的设置
        2.密州榷场的经营与管理
    (二)宋金海路走私贸易
    (三)宋金海路边境贸易繁荣的原因
三、宋金边境贸易与铜钱外流
    (一)南宋铜钱外流
        1.铜钱外流的原因
        2.铜钱外流的途径与方式
        3.铜钱外流的应对之策
    (二)宋金榷场贸易中的铜钱
        1.短陌与铜钱外流
        2.金朝榷场中铜钱的内流
    (三)铜钱外流对宋金的影响
        1.促进金朝货币经济发展
        2.影响南宋货币政策
        3.加剧南宋的“钱荒”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论宣宗时期金王朝的衰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学术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四、创新之处
    五、概念界定
第二章 金宣宗时期的天灾人祸
    一、天灾侵扰
        (一)洪涝灾害
        (二)干旱灾害
        (三)生物灾害
        (四)地震灾害
        (五)其他灾害
    二、战争频发
        (一)对外战争
        (三)内部叛乱
    三、社会风气不正
        (一)士风甚薄
        (二)奢靡之风盛行
第三章 自然灾害对于宣宗社会的影响
    一、粮食紧张
        (一)耕地减少
        (二)储备短缺
    二、在籍人口减少
        (一)伤亡人口增多
        (二)流民问题
    三、疫病肆虐
        (一)自然灾害与疫病的关系
        (二)疫病肆虐的现象
第四章 治理不当对于宣宗社会的影响
    一、统治阶级决策不当
        (一)应对灾害措施欠佳
        (二)多线作战决策失误
        (三)南迁人员安置不妥
    二、官场管理不当
        (一)官员懦弱无能
        (二)贪污腐败风行
        (三)武将渎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从“边缘”到“中心”:南宋权相专政与南宋时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宋权相群体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二、南宋权相专政的具体表现
三、权相政治与宋金关系的演变
四、权相政治对南宋政局的影响

(5)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的文化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学术史回顾
    0.3 概念界定与相关问题说明
        0.3.1 关于“宋金时期”时间断限的界定
        0.3.2 有关“地名”问题的说明
        0.3.3 有关“汉族”的说明
    0.4 本文的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0.4.1 研究对象
        0.4.2 研究思路
        0.4.3 研究方法
    0.5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1 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的基础
    1.1 宋金之间的政治环境
        1.1.1 相对稳定的军事对峙格局
        1.1.2 宋金互派交聘使臣
    1.2 汉族与女真族的民族杂居
        1.2.1 金朝组织女真人移民南迁
        1.2.2 汉族与女真族的民族通婚
    1.3 金统治区下的文教环境
        1.3.1 金统治者的尊孔崇儒
        1.3.2 取消“南北选”科举制
    1.4 贸易互通中的民族交往
        1.4.1 官方的榷场贸易
        1.4.2 民间的走私贸易
2 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的展开
    2.1 宗教信仰的互通
        2.1.1 金推崇汉地的佛、道两教
        2.1.2 佛教影响下的宋金火葬习俗
    2.2 书籍文本的互传
        2.2.1 宋金两国书籍互通
        2.2.2 南宋理学书籍流入金国
    2.3 服饰风尚的互鉴
        2.3.1 女真族服饰的“汉化”倾向
        2.3.2 汉族服饰的“女真化”色彩
    2.4 饮食文化的互融
        2.4.1 女真人的饮食器具
        2.4.2 金朝饮茶蔚然成风
        2.4.3 南宋从金引种西瓜
    2.5 文学艺术的互习
        2.5.1 文字及语言
        2.5.2 诗词文学
        2.5.3 乐舞艺术
3 汉族与女真族文化互动所产生的影响
    3.1 加速汉族与女真族的民族融合
    3.2 宋金交界形成“文化过渡地带”
    3.3 “华夷”之间民族文化差异的相对淡化
    3.4 对“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促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南宋季节性军事防御制度研究 ——以高宗朝的防秋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本文相关概念及时间界定
        (一)防秋的定义
        (二)研究时间段
    三、研究现状
    四、资料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南宋初期的防御形势
    第一节 宋金关系的恶化
    第二节 金朝的季节性进犯
        一、金朝前期集中秋冬季进犯的原因
        二、金朝前期的季节性进犯态势
        三、金朝中后期进犯季节趋于分散
    第三节 南宋四季防御最重防秋
        一、南宋防秋的时序
        二、南宋的防冬与防春防夏
        三、防秋与四季皆防的关系
第二章 高宗朝防秋的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高宗朝君臣对于防秋的认识
        一、高宗对防秋重要性的认识
        二、群臣对防秋重要性的论述
        三、高宗君臣对防秋策略的认识
    第二节 高宗朝的防秋准备和方法
        一、御前会议,共商大计
        二、搜集敌情,教阅军伍
        三、部署重兵,协同防御
        四、开凿塘泺,坚壁清野
        五、发展水军,括船禁渡
    第三节 高宗朝防秋的赏罚制度
        一、增加功赏以激励士气
        二、强化罪罚以正明军纪
第三章 高宗朝的防秋兵及军费
    第一节 防秋兵的构成
        一、屯驻大军,前期防秋主力
        二、地方军队,抽调参与防秋
        三、三衙诸军,后期防秋主力
    第二节 防秋兵的指挥及调动
        一、防秋兵的指挥权
        二、防秋兵的调动布署
    第三节 防秋兵粮饷的筹集
        一、防秋兵军粮的筹集方法
        二、防秋兵现钱的筹集途径
第四章 南宋防秋制度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节 防秋制度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防秋制度的消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纥石烈氏与金代政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学术创新
第一章 纥石烈氏与女真完颜部崛起
    一、“纥石烈”氏名称由来及其地域分布
        (一)“纥石烈”氏的由来
        (二)纥石烈氏的分布
    二、女真大联盟时期纥石烈氏
        (一)纥石烈氏与完颜氏的斗争
        (二)纥石烈部与完颜氏的联姻
第二章 纥石烈氏与金代政治
    一、纥石烈氏与金代朝政
    二、纥石烈氏与金朝外交
    三、纥石烈氏与完颜氏联姻
    四、纥石烈氏成员恃宠而骄
第三章 纥石烈氏与金朝军事
    一、纥石烈氏与金中期军事
    二、纥石烈氏与金末军事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8)《遗山文集》与金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遗山文集》的版本与史料价值研究
    第一节 《遗山文集》的版本与体例研究
        一、作者元好问生活的时代
        二、元好问作品史学特点与《遗山文集》的刊行
        三、《遗山文集》的版本与研究
        四、《遗山文集》史料勘误
    第二节 《遗山文集》的史源与史料价值
        一、《遗山文集》的史料来源与特点
        二、《遗山文集》与《归潜志》史料价值比较研究
    第三节 《遗山文集》与《金史》的关系
        一、《金史》取材于《遗山文集》的部分
        二、《遗山文集》对《金史》的校正
        三、《遗山文集》对《金史》的补充
第二章 《遗山文集》与金朝政治研究
    第一节 《遗山文集》与金朝党狱研究
        一、皇统党狱
        二、明昌党狱
        三、贞佑党狱
        小结
    第二节 《遗山文集》与金代基层社会越轨行为研究
        一、基层社会越轨行为的主体与行为
        二、地方官员对当地越轨行为的反应
        小结
    第三节 《遗山文集》与金末迁都研究
        一、迁都去向
        二、迁都过程以及影响
        三、迁都以后金朝社会的变化
        小结
第三章 《遗山文集》与金代军事研究
    第一节 《遗山文集》与金朝军需制度研究
        一、负责运输军需的机构
        二、金代军需存储机构
        三、地方官员对军需赋敛的改良
        小结
    第二节 《遗山文集》与金末“封建九公”研究
        一、“封建九公”建议的提出
        二、“九公”封建后的事迹
        三、继封“九公”事迹
        小结
第四章 《遗山文集》与金代文化研究
    第一节 《遗山文集》与金代地方学校
        一、金朝地方学校兴建时间
        二、金朝政府对县级学校的管理
        三、地方学校建筑及历朝传承
        四、社会形势对学校的影响
        小结
    第二节 《遗山文集》与金代宗教研究
        一、《遗山文集》与佛教相关的几个问题
        二、《遗山文集》与道教相关的几个问题
        小结
    第三节 《遗山文集》与金代民俗
        一、节庆与饮食习俗
        二、地域性特殊习俗
        三、民间信仰习俗
        四、不同地域风气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金代移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缘由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本文研究范围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金代初期的移民运动
    第一节 女真族的迁徙
        一、女真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女真族迁徙的考辩
        三、女真族移民的分布
        四、政府对女真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二节 契丹、奚等族的迁徙
        一、契丹、奚等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契丹、奚等族的迁徙过程
        三、契丹、奚等族的移民分布
        四、政府对契丹等族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三节 汉族的迁徙
        一、汉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汉族迁徙的考论
        三、汉族移民的分布
        四、政府对汉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四节 金初移民的特点与规律
        一、金初移民的特点
        二、金初移民的规律
第二章 金代中期的移民浪潮
    第一节 女真族的迁徙
        一、女真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女真族迁徙的考析
        三、中原女真移民的分布
        四、政府对女真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二节 契丹、奚等族的迁徙
        一、契丹、奚等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契丹、奚等族的迁徙考述
        三、契丹、奚等族移民的分布
        四、政府对契丹、奚等族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三节 汉族的迁徙
        一、汉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汉族的迁徙与分布
        三、政府对汉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四节 金中期移民的特点与规律
        一、金代中期移民的特点
        二、金代中期的移民规律
第三章 金代末期的移民高峰
    第一节 女真族的迁徙
        一、女真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女真族的迁徙与分布
        三、政府对女真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第二节 契丹、渤海等族的迁徙
        一、契丹族的迁徙与分布
        二、渤海、雍古等族的迁徙与分布
    第三节 汉族的迁徙
        一、汉族迁徙的原因与政策
        二、汉族迁徙的考论
        三、南迁北渡中的汉移民分布
        四、政府对汉移民的安置与管理
        五、移民之间的互助
    第四节 金末移民的特点与规律
        一、金末移民的特点
        二、金末移民的规律
第四章 移民的移居地生活
    第一节 汉人的移居地生活
        一、宋辽宗室的囚居生活
        二、汉族士宦的移民生活
        三、普通汉民的移民生活
    第二节 女真等族的移居地生活
        一、女真人的移民生活
        二、契丹等族人的移民生活
第五章 移民在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 移民与金代经济发展
        一、移民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移民对中原经济建设的影响
        三、女真族移民的经济生活变迁
    第二节 移民与金代政治发展
        一、移民与典章制度建设
        二、移民与社会治理
    第三节 移民与原居民的关系
        一、移民与原居民的矛盾
        二、移民与原居民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宣哀时期金代军事危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与论文特色
1 宣哀时期军事危机表现
    1.1 军政败坏
        1.1.1 目无军纪,横行不法
        1.1.2 贪生怕死,将帅无能
    1.2 猛安谋克制度崩溃
    1.3 军事保障能力下降
        1.3.1 军需不足
        1.3.2 保障军需措施失败
2 宣哀时期军事危机产生原因
    2.1 女真人战斗力下降
    2.2 赏罚不明,用人不当
        2.2.1 赏罚不明
        2.2.2 重用近侍、胥吏
    2.3 迁都带来的被动局面
    2.4 济濒于崩溃
        2.4.1 自然灾害频发
        2.4.2 经济政策失败
        2.4.3 战争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3 宣哀时期挽救军事危机的举措
    3.1 施行九公封建
    3.2 改革地方军事指挥机构
        3.2.1 设立行元帅府
        3.2.2 设立行枢密院
        3.2.3 设立行尚书省
    3.3 建立不同军种
    3.4 固守“关河防线”
4 军事危机的结局:宣哀时期军事斗争的全面失败
    4.1 对内镇压不利
        4.1.1 镇压东北地区叛乱失败
        4.1.2 镇压红袄军起义不利
    4.2 对外战争屡遭失败
        4.2.1 在金宋战争中失利
        4.2.2 在金夏战争中失利
        4.2.3 在金蒙战争中失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与宋金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1153-1234年金上京的治理研究[D]. 尹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宋金边境贸易研究[D]. 刘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论宣宗时期金王朝的衰败[D]. 王玉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从“边缘”到“中心”:南宋权相专政与南宋时局[J]. 宿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5]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的文化互动研究[D]. 董丽晖. 辽宁大学, 2020(01)
  • [6]南宋季节性军事防御制度研究 ——以高宗朝的防秋为中心[D]. 吴海侠.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7]纥石烈氏与金代政局[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10)
  • [8]《遗山文集》与金史研究[D]. 王峤. 吉林大学, 2016(08)
  • [9]金代移民研究[D]. 郝素娟. 吉林大学, 2016(08)
  • [10]宣哀时期金代军事危机研究[D]. 范海堃. 辽宁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略论金都南迁后金朝形势及宋金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